0

曹睿死了司马懿做什么(推荐三篇)

浏览

2273

文章

3

篇1:曹睿为什么要托孤司马懿?曹睿不怕司马懿造反么?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经历了曹操、曹丕和曹睿三代,能熬过这三人司马懿的声望和地位肯定就低不了。曹睿也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君主,他深知司马懿可能给曹家带来的威胁,但是为什么曹睿还是要托孤给司马懿让他当辅臣呢?要说曹丕和曹睿最大的不幸就是都活的太短,如果都能活到曹操那个年纪,估计后面也没司马懿什么事了,所以从年龄的角度来看司马懿就是靠自己活的久,把对自己有威胁的人都熬死才换来了这样的地位。而且当时就算曹睿不托孤给司马懿,司马懿也都办法控制朝野,这样看的话就是一件注定的事情了。

司马懿可谓历史上伪装大师,在曹操祖孙三代面前,表现的谨小慎微,毕恭毕敬。曹操在世时,司马懿是尸位素餐,极少筹谋划策,唯一出彩的一次是在东吴送来关羽的人头后,他断言这是移祸之计。待曹丕当皇帝后,由于司马懿有拥立之功,曹丕开始慢慢重用他,但始终不让他涉足军队,由此可见曹丕对他的提防。

等到23岁曹睿继位,因为司马懿是托孤大臣之一,更因为曹仁曹洪张辽等老将的离世,司马懿才慢慢开始插手军队的事。但它他充其量不过是个有用的棋子而已,有曹真、曹休坐镇军中,司马懿根本掀不起风浪。

曹睿号称“沉毅断识,任心而为”的一代明君,在位期间,先后化解了来自吴、蜀侵略。并平定鲜卑,诛杀了公孙渊。但随着曹真、曹休的英年早逝,司马懿在军中地位日益凸显,在征讨辽东公孙渊的时候,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发挥到了极致,以四万之众,大破公孙渊十万雄师。曹睿闻听捷报,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得是从此永绝辽东之患,怕的是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司马懿这只出笼的饿虎,谁能降服呢!

因此,曹睿在临终之时,从前线召回司马懿,名为托孤,实际上是变相解除他的军权。并任命曹爽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为了敲打司马懿,曹睿还以刘备白帝城托孤为范例,暗示司马懿要做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让幼子曹芳搂住司马懿的脖子。

曹睿用心可谓良苦,临终安排可谓万无一失。可惜曹爽徒有虚名,实际上是个优柔寡断之辈,终敌不过老奸巨猾的司马懿,最后落得个被杀族灭的可悲下场。

司马懿最终胜出,得益于曹丕父子的短命,在于他的长寿。一个能熬死祖孙三代的野心家,历史上唯有司马懿一人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司马懿为什么会怕曹睿?曹睿在位的时候司马懿敢谋反么?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大半辈子都在隐忍,最后直接一刀断了曹家的全部家当,篡位成功。不过曹丕当皇帝时司马懿不敢造次还挺正常,为什么等曹睿上位后司马懿依然不敢乱动呢?其实曹睿也是为非常厉害的人物,在用人和克制方面不比曹丕要差,如果司马懿来硬的可能还真斗不过曹睿。只是曹丕和曹睿活的时间都不长,不然司马懿绝不可能熬这么长时间。

曹睿即位时,正值年轻气盛,司马懿受曹丕之托辅佐曹睿。但凡先帝宠幸的大臣,新上任的皇帝都会比较忌讳,有时会除之而后快。司马懿饱读史书,深明帝王治人之道,因此事事防备曹睿。

曹丕与司马懿关系很好,父亲的话并没有影响他的处事,司马懿没有被曹操灭掉,与他处处维护有关系,否则以曹操性格,绝对不会让司马懿活下去。曹丕在位时,对司马懿也是相当信任,曾下诏曰:“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曹丕死后,将太子托孤于司马懿,曹休和陈群三人。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家的势力开始围绕曹丕,为曹家尽忠的人大有人在,尤其是和曹操当年打天下的人,司马懿只要敢反抗,就会被人站出来砍了他。

说司马家族和曹操家族,首先,曹操到最后也没有篡汉,孙权劝他当皇,曹操他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到炉火中烧烤,曹操十分的聪明,因为,事物的一个稳定态一旦被打破,重新构成新的稳定态是多么的艰难!这可不是开玩笑随便说说而已,可以这么说,曹丕篡汉后,一直到司马昭专政,这种新的稳定态还是没有形成,后期曹操的后代远远不懂曹操的道理,其实,司马家族也不大懂这个道理,否则就不会五胡乱华了!所以说,研究三国演义,这部很好的小说,其核心思想体系,就是,如何在打破稳定态之后如何以体系化思维,系统化综合考虑,以形成新的,稳定的结构体系。这个问题,不是小的问题,是个大的问题,值得深思!

司马懿不反曹丕,主要是因为那个时候还未掌握军权,实力与威望也不足。曹丕对司马懿也有知遇之恩。一场政变的成功,需要韬光养晦积蓄力量,然后等待一个时机,毕其功于一役。曹丕在的时候,司马懿即使有造反之心,也无夺权之力。

司马懿在政变前,为了消除政敌与皇帝的戒心,只能如履薄冰,装出样子给别人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曹睿到底是魏国救主还是葬送者?曹睿的功劳都是司马懿的么?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曹睿也是“三祖”之一,但是对于曹睿的成就和贡献却有着很大的质疑。曹睿的功绩很大一部分都是司马懿做出来的,虽然曹睿天资聪慧但是和司马懿比起来还是逊色了不少,可能也是因为曹睿没有办法压住司马懿。更有人说曹睿正是魏国葬送者,最后司马家能夺权曹睿要负很大责任,不过曹睿也是英年早逝没能培养出下一代的君王,可能也是天意吧。

曹睿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曹丕能够被立为世子,立为皇太子曹睿也是很有功劳的,曹睿非常受曹操的喜欢,所以指挥打仗的时候都是带着他的,所以曹睿对指挥作战是非常熟悉,而相比较,曹丕的作战经验反而弱了很多。你可以看到魏明帝朝的时候皇帝亲征是常常发生的事情。

曹丕继位的时候,曹睿是受到排挤的,因为他母亲死得非常惨,他母亲是一个很贤德也很有才华的人,只不过说了几句怨言,就被他父亲曹丕在母亲死后用糠塞住嘴,头发覆面。立曹睿为太子只是因为那一句话,曹丕射死了母鹿,然后让曹睿射小鹿,曹睿不忍,最后曹丕有感。从此就确立他为皇太子。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曹睿的心计和忍耐的程度,也可以感受到曹瑞内心的凄苦。

曹睿继位之后,励精图治,整个魏朝在他的统治下一片祥和,虽然有诸葛亮,还有东吴的骚扰,但是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而且几次都能够在朝廷里面做出正确的战争预判,具体的就不展开,因为内容太多。他重用司马懿,司马懿是一个忠臣,曹睿重用他没有任何问题。

读三国才明白,一个人的成功有两种途径:要么自己赚点钱,传给子孙;要么培养儿子,恪守一代比一代强!曹叡或许小时没有母爱,又遭贬受冷,家庭观念未有正常发育!尽管到处春情,造宫设殿,广宣美女,夜夜笙歌,忙了半天,连个儿子都生产不出来!三十六岁死于声色犬马,临危中又是找个小孩,外加一帮狐狸般的老臣托孤!曹操选定接班人,早早开始谋划且甄别!曹丕曹叡都是在病危之际,胡乱出牌!不重视接班人培养,是曹叡为皇时,瘸的第二条褪!

如果说曹睿的最大失误是什么?一是自己寿命太短,还有就是没有孩子。或许真的,老天要灭掉魏,这是天意,不能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