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月球表面水分推荐20篇

月球车的大体形状是,一个方盒子、六个轮子,通过摇臂悬架连接。车体前端上方有若干个相机,探测周围地貌起伏情况,它为什么能够在月球上行驶呢?

浏览

4295

文章

577

篇1:为什么看不到月球的背面,这是什么原因呢?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潮汐锁定”的效应,所以看不到月球的背面。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都是27天7小时43分11.47秒,人类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永远都是半个月亮,从来都看不到月亮的那半边。

在没有太空探测器的那个年代,月球背面一直是神秘的未知世界。由于潮汐锁定,月球绕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周期相同,因而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景色”总是一样的。直到大约60年前,前苏联的月球3号探测器传回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影像。大约50年前,美国阿波罗8号的3位宇航员在环月飞行时,成为最先亲眼看见月球背面的人类。

越来越多去往月球的探测器让人们发现,原来月球背面和正面如此不同:正面相对平坦,而背面崎岖不平、遍布坑坑洼洼的撞击坑。无论是物质成分、形貌构造还是岩石年龄,正面和背面都有很大差异。例如,从成分上看,月球正面约60%都被月海玄武岩覆盖,而背面几乎都是高地斜长岩。月球上有22个月海,19个分布在正面,只有3个很小的月海在背面。此外,月球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约60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月球上的白色条纹是什么?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简介:环形山周围辐射出白色和明亮的条纹,称为月球辐射条纹,当暴露在阳光下时会发光。第谷陨石坑的辐射模式最长,几乎占了月球表面的一半。然而,哥白尼环形山的辐射模式是短而不直的,给人一种扭曲的感觉。哥白尼陨石坑几乎没有辐射线,但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陨石坑壁非常坚固,一般不会坍塌。

用一个小型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月球表面覆盖着像高尔夫球一样的小凹凸坑。这是火山口。大多数陨石坑的形成可能是由于陨石的撞击。一小部分可能是由于月球本身的火山爆发。

环形山周围放射出白色明亮的条纹,称为月球辐射条纹,当暴露在阳光下时会发光。第谷陨石坑的辐射模式最长,几乎占了月球表面的一半。然而,哥白尼环形山的辐射模式是短而不直的,给人一种扭曲的感觉。哥白尼陨石坑几乎没有辐射线,但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陨石坑壁非常坚固,一般不会坍塌。

在人类短暂的历史中,月球上的环形山几乎没有改变,环形山的正面被强烈的辐射(太阳的紫外线和宇宙射线)逐渐变黑。当陨石偶尔坠落并与月球表面碰撞时,里面的新岩石就会暴露出来,所以月球看起来是白色的,闪闪发光。

这种辐射模式不仅存在于月球上,也存在于水星上,类似的结构也存在于环绕木星和土星的卫星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为什么月球的一面要对着地球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只有一面朝向地球的原因:

1、月球自转:因为月球在围绕地球转动的时候,月球本身也会自转一周,且速度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就看到月球只有一面朝向地球;

2、潮汐作用:月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作用使的自转速度向公转速度靠拢。最终的结果是自转速度和公转速度相同,这就是潮汐锁定现象。潮汐锁定也称同步自转,由于受重力梯度从而使天体永远稳定的以同一面对着另一个天体的现象。锁定的天体绕自身的轴旋转一圈,要花上绕着同伴公转一圈相同的时间,这种同步自转导致一个半球固定不变的朝向伙伴;

3、月球自身因素:月球在刚开始形成的时候是可以流动的,后来地球逐渐冷却并变成岩石,这些岩石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使得月球变成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4、月球的质量:因为地球的质量要比月球的质量大得多,所以地球的引力会影响月球自转与公转的速度,最终会导致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月球在围绕地球转动一周的同时也会自转一周,所以导致在地球上职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都约为四周,因此无论何时从地球观察月球,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尽管如此,由于天平动和视差,从地球重复观测的话,也可以看见月球表面的大约59%。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月球是行星吗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地球已知的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27.32日。月球轨道对地球轨道的平均倾角为5°09′。但是已知月球平均每年以3.8cm的速度逐渐与地球离去。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或“潮汐锁定”,几乎是太阳系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

通常认为是卫星对行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3、月球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开发月球的前景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上的环境既然这样恶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月球呢?

由于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 1/6。让老年人到月球上去,不仅步履会感到十分轻快,心脏的负担也可减轻,而且还能延年益寿呢!因此,月球倒是一处理想的疗养胜地。

月球上无大气、尘埃和云层的干扰。如果在月球上观察天象,就能发挥天文望远镜的最大效能,可以看到地面上无法望到的天文现象,真是个天文观察的好地方。

在月球的真空世界里,有利于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的试制。那里没有尘埃和微生物的污染,能提炼出非常纯净的金属和晶体来。在低温的夜晚,更有利于电子器材的生产。

月球上的引力小,脱离的速度也小。利用月球来作宇航的基地,可以更方便地飞到其他星球上去。要在宇宙空间建造城市时,最好就近从月球运取材料。这样做,既省力,又可节省开支。

如果在月球的两极,建造太阳发电站,让电站的一半永远沐浴在阳光下,在 120℃的高温中,便可昼夜发电。电力除供月球冶炼、运输和照明外,多余的电力,还可采用微波束或激光束的形式,越过 38.4 万多公里的空间,将电输送到地球上来。

人们还知道从月球上带回的铁不会生锈,用月球土壤种植的作物长得格外茂盛,所以明月将会为人类创造幸福!

人类想开发和利用宇宙,就离不开这块可作“跳板”的月球。为此,美国在巴西的圣卡塔林纳岛上,造了一座名为“生物圈 2 号”的太空城,并用钢和玻璃建成一个巨大的密封建筑。里面有住宅、办公室、实验室、热带雨林、海洋、沙漠和各种娱乐设施,专供志愿去月球的人试住,好适应月球上的生活。

美国宇航局现又在进行“开路先锋计划”的研究,准备 21 世纪初,先在月球上建造一个居民点。为了让月球上的居民生活得更好,日本科技厅与一些大学和大企业合作,设计一种专供月球上使用的空调器。由于那里是个真空,无法进行热量的交换,为此,得将制冷剂在天花板上进行循环,又须用“热泵”通过放热壁,把热量强行排出。

到 2050 年时,再扩建一座月球城。计划在城的中心造一个螺旋形的月球塔,塔上开办月球旅馆,让地球上去的游客居住,从那里既可遥望故乡地球,

又可欣赏宇宙间的美景。这座旅馆是大楼群,能供 1 万人居住。

人们还打算在月球上开办一所“国际太空大学”,开设天文学、生物医学等专业,让有志建设月球的青年到那里去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法科学家测出冥王星表面温度变化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测出冥王星表面温度变化

法国巴黎天文台最近借助欧洲 ISO 红外线航天观测卫星测得:冥王星表面温度变化大约在零下 210 摄氏度至零下 240 摄氏度之间。据称,这在冥王星研究领域是一个重要进展。

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也是目前九大行星中秘密最多的一颗行星。自从 1930 年被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以来,有关冥王星的来龙去脉,特别是为什么它的质量那么小,为什么它在接近地球时亮度却逐渐变暗等,一直是天文学家捉摸不透的谜。

据悉,为揭示冥王星的秘密,了解它的亮度变化和物质成分,巴黎天文台对冥王星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但由于手段不佳,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ISO 红外线航天观测卫星是欧洲航天局第一颗能够观测宇宙冰冷区域的观测卫星。巴黎天文台表示,正是借助这颗卫星发回的数据,该天文台科学家终于计算出冥王星表面的温度变化,并推断出组成冥王星暗区域的物质应该具有多孔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月球三眼女尸是真是假?三眼女尸到底是谁?

全文共 187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认知当中,月球上面应该是没有什么生物可以生存的,经过多年的探测也的确没有发现什么生命迹象,但是却一直有一个传言,说的是月球的背面曾经被发现过一艘飞船,而且在飞船上面还发现了两具尸体,有一具被带回了地球,这具女尸被人们称作三眼女尸,因为她的额头处还有一只眼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三眼女尸到底是真是假呢?

传闻阿波罗20号在月球发现了一艘宇宙飞船,月球三眼女尸是真的吗?阿波罗计划早就止步于17号,根本就没有20号,就算美国秘密发射了20号,也不可能去月球背面,这是目前技术无法到达的层面。月球三眼女尸是真的吗,显而易见是假的。

一、月球背面发现三眼女尸

阿波罗20号在月球背面发现了一艘巨型宇宙飞船残骸,由于NASA认为此事事关重大,需要谨慎处理,如果轻易公布月球三眼女尸是真的吗,很有可能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巨大震动和恐慌,因此,NASA内部将此事紧急封锁,数十年来再也没有提及过此事。

宇航员在飞船内找到了两具外星人尸体一男一女,并且带回地球一具。这个女尸眼部有支架链接,是一种放在眼部的仪器,宇航员用手中的工具小心取走支架后,女尸眼中流出了类似黄油的液体。月球三眼女尸是真的吗,该女尸有“第三只眼”,长在额头上,眼睛不像人类,但体型跟人类很接近。

月球三眼女尸被带回来的时候还具有生命特征,介于生与死之间的状态。皮肤仍然具有活性,甚至还能感受到极其轻微的呼吸,只不过她已经完全无意识,无法唤醒。由于这具尸体与人类的生理结构并不相同,因此,无法以人类的生死来界定她。

在到达地球数小时之后,这具月球三眼女尸完全没有了生命迹象,或许是受到地球环境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她真正死亡。科学家们根据研究这具尸体的种种信息,利用3D技术还原了月球三眼女尸生前的样貌,很显然,这是一具与欧美人种非常接近的面孔,但是也似乎有一些亚洲血统的样子。

二、月球三眼女尸真相

网上缪传1976年阿波罗20号是美苏合作在月球背面登月,1976年苏联连载人环月都没有能力,苏联人从来都没有出过近地轨道。1972年12月的阿波罗登月17号就是最后一次了,剩下的全被砍掉,而改为发射天宫实验室,不可能还有20号。

人类尚无在月球背面登月的能力,就算是月球探测器没有一个是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过的。我国的嫦娥一号,二号都扫描过月球背面,都没有发现月球背面有什么大飞船之类。如果月球背面真有那个大飞船在哪里,中国科学家显然会尽快布置去那里探测。

NASA可以说谎,政府可以开展秘密计划,可以花钱买通一个艺术家假装承认这是他的恶作剧,月球上可能有外星人,但是这一切的可能都没有证据支持,都仅仅是可能。当然宇宙这么大,有没有外星人都不好说,即便是有,有生之年不知道能不能见一次真的。

三眼女尸哪怕真的存在,现在估计也被美国政府回收了,不可能还放在博物馆里展览。至于生与死的状态,早在她到地球后没多久就彻底死亡了,不过这也只是猜测。阿波罗20号存不存在都还是个问题,更别说阿波罗20号带回来的三眼女尸了。

月亮一直是非常神秘的。 很多人说它是外星文明的基础。 与此同时,有些人将这一说法与美国不继续登陆月球结合,然后写下恐怖言论。世界对于登陆月球的想法逐渐减少。 如果不是中国第四号登陆,也许这些国家不想降落在月球上。

然而,奇怪的是,这个消息本来就是肆虐,但由于中国登陆月球,它消失得无影无踪。 过去,人们经常说在月球背面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飞机残骸,怀疑是来自外星文明。此外,在飞机的残骸中发现了一具女尸,这与人的外表非常相似,但是它的额头上有一只眼睛。 这个传奇在当时吓到了很多人,科学家们非常惊讶。我们应该联系外星文明吗?

然而,当我们能够降落在4号的后面时,美国发现所谓的飞机残骸的地方是空的。 因此,有些人认为这将是一个骗局。 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三眼女尸。这只是美国对公众的一个笑话。 然而,有些人认为这可能不是一个骗局,而是一个天大的阴谋伎俩。

为何这么说? 原因很简单。 当美国最后一次登陆月球时,它是由阿波罗17号宇宙飞船完成的。 但在此之前,美国在月球背面发现了三具尸体。当时有可能与外星文明交流。 并达成了某种协议。 本协议的内容有很多可能性。例如,美国承诺修复破损的航天器,但作为一个获救的外星文明,将其行星技术提供给美国。

达成协议后,美国宣布将放弃登月,试图利用背后的外星人的话来让所有国家放弃登月。 毕竟,没有美国,其他地区国家无法降落在月球上。随着五十年的过去,月球上的一切都被外星文明清理干净,所以美国已经重新宣布将登陆月球并建立一个月球基地。 虽然这种说法的可能性不高,但仍值得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地球到月球究竟有多远?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月亮女神”不再是神话和传说。人类不止一次到达月球。那么,地球到月球有多远?

自从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安装激光反射器以来,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已经获得了地球和月球之间平均384400公里的距离。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从地球向月球发射短激光束,这些激光束被月球上的激光反射器反射回来,并被地球上的两个天文台接收,从而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精确距离。这两个天文台分别位于法国的格拉斯和美国的德克萨斯。

许多年前,神秘的月亮引起了古代天文学家的注意。

早在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克拉维·托洛米就在他的书中预言,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36。7000公里。这在当时已经相当准确了。直到1946年,雷达才测量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384397公里。现在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精确距离可以用激光技术测量,误差只有几米。根据美国和法国科学家更精确的计算,月球到地球的轨道是近地点356500公里和远地点406800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whoo后美白水分膏使用方法 whoo后美白水分膏怎么使用

全文共 1046 字

+ 加入清单

whoo后的美白水分膏畅销忧已久至今还有很多人一直在使用这款产品,最近推荐的whoo后美白水分膏套装又将这款产品推入销量高峰,那么入手的朋友表示whoo后美白水分膏延长用的呢,下面我们从文章中学习用法。

后美白膏使用方法

韩国后美白膏使用第一步

首先用whoo美白洗面奶洗净脸部多余的污垢以及油脂,加上whoo后美白洗面奶具有温和洁面的效果,脸上多余的角质被洗去,则利于皮肤的吸收,以及防止脸上多余的油脂以及污垢堵塞毛孔,造成毛孔粗大、色素沉淀等效果。韩国后美白膏使用第二步

在使用whoo后美白水,在洁面后,将美白水倒入手心,利用手心的温度加热美白水,然后将其轻轻拍到脸部肌肤上。注意美白水必是轻拍而不是擦的手法,这样有利于脸部皮肤对whoo后美白水的吸收。韩国后美白膏使用第三步

在whoo美白水被皮肤完全吸收以后,再在手心倒入whoo美白精华,美白精华需要轻轻抹在皮肤上,然后以打圈的按摩方式按摩脸部肌肤,直至皮肤完全吸收美白精华。韩国后美白膏使用第四步

待美白精华完全被吸收后,将whoo美白乳液倒入掌心,然后一点点的抹在脸上,然后再将脸上的美白乳液一点点的抹开,直至整张脸全部抹到美白的乳液为止。韩国后美白膏使用第五步

待之前四步全部做完后,然后就是用勺子挑出一勺美白膏,然后将美白膏放入手心将其稍微融化,将美白膏涂抹在脸上长斑的位置,稍微按摩促进脸部吸收,最后用双手按压,这样的方法才是使用韩国后美白膏最正确的步骤。

美白水分膏怎么用

后美白水分膏使用方法第一步

后美白水分膏虽然质地类似乳液,但是也不要忽略在使用后美白水分膏之前,必须先用美白的水乳,这样才能使美白水分膏达到最好的效果,做到美白保湿两不误。所以在使用美白水分膏的第一步首先必须先用美白的水。取一块钱硬币大小的美白水放置手心。双手合并沾满美白水,然后两手轻轻拍打脸部,直至脸部的皮肤完全吸收后美白水。后美白水分膏使用方法第二步

使用完后美白水以后,挤一管后的美白精华放入手心,然后用中指沾取后美白精华轻点到脸部,待脸部沾满后美白精华以后,再用双手手指配合轻点脸部皮肤,直到后的美白精华完全被皮肤吸收。后美白水分膏使用方法第三步

在使用后美白精华以后,取1毛钱硬币大小的美白乳液,然后用手指沾取美白乳液,轻抹到脸部皮肤上,将后美白的乳液轻轻推开,待美白乳液被皮肤半吸收即可。后美白水分膏使用方法第四步

最后使用美白水分膏的时候,是用勺子取1块硬币大小的美白水分膏,将其轻轻抹在皮肤上,用打圈式的按摩脸部皮肤,直到皮肤吸收,最后利用双手手心的温度,捂住脸部皮肤15秒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怎么清洗田螺表面苔藓 怎样去掉田螺上的苔藓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用刷子或清洁球刷掉,戴上手套反复搓洗,将田螺放入清水泡两个小时,然后用刷子在桶中快速搅拌都可以清洗田螺表面苔藓

清洗办法一

把田螺放进大盆里,戴上胶皮手套,抓起两把来回搓,反复上述动作,多次搓洗后外壳干净。或者用刷子、清洁球刷掉。

清洗办法二

1、倒少许(要把握好度,太少没效果,多了浪费,螺也可能提前死去)醋到水里,软化青苔附着在田螺体上的强度。

2、泡10分钟左右,再用洗碗的软铁丝轻轻一撮就干净了!!快 又不费力,而且干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绿松石表面发涩不亮的原因是什么,你了解清楚了吗?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绿松石表面发涩不亮是由于绿松石的表面存在一些孔隙,而且绿松石其本身的密度比较低,表面的孔隙比较大,这些孔隙很容易在把玩的过程中有脏的东西进入其中,这样就导致绿松石表面发涩不亮。

绿松石表面发涩不亮的解决方法:

1、高瓷绿松石直接抛光一下就可以进行。

2、而松石瓷度高不存在渗透的问题,只是把表面的污垢进行合理的抛光即可。

绿松石正确的保养方法:

1、清水伺候既然绿松石化学性质不稳定,那就不要使用任何会改变其化学性质的溶液,清水是最好的选择。虽然绿松石会吸水变色,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外表和内部结构。但是要注意,不宜用热水清洗,绿松石对热敏感。

2、绿松石孔隙比较多,颜色比较细腻娇嫩,有色的液体或者一些容易褪色的衣服什么的,如果贴着绿松石饰品,是会很容易让色素颗粒物质顺着孔隙沁入绿松石中,这是很难清除掉的,所以,生活中佩戴绿松石饰品必须得注意与有色的液体以及容易褪色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

3、绿松石在佩戴或者存放的时候不要和洗涤剂等化学液体在一起,这些化学液体会腐蚀绿松石的,所以在佩戴和存放的时候一定要远离化学制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人类看不到的月球背面,鹊桥如何为嫦娥四号照亮?

全文共 2730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是地球上唯一的天然卫星,已经和地球在一起超过45亿年了。它对地轴方向、稳定旋转、周期性潮汐、夜间照明等都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没有月球,地球就不会有今天的样子。

人类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由于地球的强大引力,月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地球减慢了它的自转周期,使其与地球自转周期完全相同,即潮汐锁定。

在这种效应下,地球上的人类基本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而在月球的天秤效应下只能看到月球“背面”的一小部分(累计极限为18%)(月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轨道上不同点的公转速度不同,月球的自转也相对于地球的轨道面有一定的倾角)。但是总的来说,人类看不到月亮的背面。

人类在地球上永远看不到的月球的正面(左)和背面(右)

即使在载人航天时代,由于月球的整体阻碍,背面也成了地面通信的禁区。在过去的60年里,人类已经发射了100多枚月球探测器,包括65枚月球着陆器,但只有无人轨道飞行器和载人阿波罗8/10/11/12/13/14/15/16/17看到过月球背面,而且没有一枚能够在月球背面着陆。

也正因为如此,关于月球背面的阴谋论和谣言猖獗。外星人基地、纳粹残余、月球家园等。甚至广泛出现在各种科幻作品中,各种各样的解释充满了想象力。月亮的背面甚至被命名为“月亮的黑暗面”(虽然事实上背面可以被太阳照亮,但它是人类看不见的)。

为了实现月球背面的探测、着陆和研究,信号必须在那里传输。目前的计划是中国嫦娥四号着陆信号中继卫星,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目前已经完成。

什么是信号中继卫星?

我相信你也可以这样想:当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它可以在大约90分钟内绕地球飞行。如果它到达地球的背面,它应该如何接触?

有三种主要方案:

1.网络监测站的全球分布显然是困难的,因为它需要强大的政治影响力来支付全世界的费用,而且海洋也不能建造监测站。

2.建立移动监测站。例如,当火箭发射时,中国7艘王源勘测船中约有2艘将驶入海洋,但每次都驶往地球的另一边显然是不现实的。

3.建立太空信号中继卫星网络。它们在离地面35,786公里的地方运行,并与地球自转同步。只要4颗卫星覆盖整个世界,它们就是“天眼”,但技术难度显然是最高的。

提到的第三种是信号中继卫星,其功能是接收、处理和传输来自其他卫星的信息,换句话说,“卫星中的卫星”。采用这种技术的国家/地区包括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和日本。然而,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能够在完整的工作条件下实现中继卫星通信系统的全球覆盖。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2003年,中国第一次航天飞行杨曼·李伟进入太空。当时,他只能在飞往中国附近的卫星监测站时与地球联系。无论是与国防部长交谈还是问候他的家人,一场五分钟的谈话都必须仓促结束。

王亚萍的讲座是通过天联一号系统进行的(图片来自中国知网)

到2013年神舟10号到达时,王亚萍将能够在太空上51分钟的太空课,在此期间,飞船将绕地球飞行一半。到了神舟11号,景海鹏和陈东已经可以看直播地面电视了。

他们依靠中国的四颗全球信号中继卫星,天空链接1号。

为了嫦娥4号,我们也发射了一颗中继卫星到月球?

为了探测从月球背面发射信号的中继卫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20世纪60年代准备阿波罗登月计划时提出了这个方案,但直到任务结束才被批准。目前,最大的应用是在许多火星轨道器中,它们不仅探测火星,还为地面上的漫步者和着陆者传递信号。

到今年年底,嫦娥四号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背面的探测器。由于月球挡住了后方,其信号中继卫星需要提前准备,以便为嫦娥四号和玉兔月球车提供信号中继服务,玉兔月球车自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月球信号中继卫星。

嫦娥四号信号中继卫星有一个直径为4.2m的伞状天线(图为吴等人提供,详见注1)

2018年4月24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将迎来曙光。这颗中继卫星将被命名为“盖桥”。大概,这个名字的故事和起源不需要补充。

然而,与大型天空链接卫星不同,喜鹊桥使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所的CAST100卫星平台,这是微型卫星的通用平台。因此,喜鹊桥确实“像喜鹊一样轻”,只含有几百公斤的燃料。

为了在遥远的深空同时稳定地球和月球之间的通信,鹊桥必须位于地球和月球中一个叫拉格朗日两点钟的地方附近,并选择一个独特的光环轨道。此前,嫦娥五号T1测试飞行器已于2014年验证了相关的轨道转移和控制技术。

拉格朗日点也称为平移点。对于两个天体,它们的综合引力效应在这些点(总共5个)达到平衡,因此当航天器在这个位置附近的光环轨道上时,它相对于两个天体几乎是静止的。拉格朗日的两个点是引力平衡点、较小天体之外的点和月球后面的点。因此,选择这一点有三大优势:

A.两个天体一起运动,并处于几乎恒定的几何关系状态;

两个天体的引力是平衡的,卫星需要很少的燃料来维持它们的轨道;

C.没有天体屏蔽,它一直暴露在阳光中,有丰富的太阳能。

中继星与地球和月球的轨道关系(图为吴等人,详见注1)

因此,对于一颗设计寿命为5年的信号中继星来说,它可以很容易地在这个轨道上稳定几十年,这足以让中国的学者甚至叶培建提出并帮助其他国家在月球背面执行类似的任务。

2018年底,当嫦娥四号到达月球背面时,鹊桥“天眼”将完成指令传输、信号转发、数据下载等功能,成为连接地球和月球的“鹊桥”。

中继卫星实现地月信号传输的链路(图片来源于吴等人,详见注1)

与此同时,中继星还携带了一个激光反射器,以验证中国的超远距离激光测距技术。2018年1月27日,中国刚刚实现了对地月距离的激光测距,中继星将把这一距离再增加约8万公里(地球到月球的最远距离为40万公里)。

由于长征四号丙火箭仍有一定的发射能力,本次任务还将携带两颗编队飞行的超长波天文观测微型卫星进行天文干涉测量实验。他们可以利用月球几乎不受地球干扰的事实来实现更纯粹的观测。这也是人类第一次以这种方式观察宇宙。

由两颗卫星组成的“太空天文台”(图片来自张进秀等人,详见注2)

在最近的太空日,中国也宣布了两颗卫星的命名。该卫星的主要设计团队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他们的名字“龙江一号”和“龙江二号”的由来必须让每个人都清楚。

中国制造,不仅是照亮月亮背面的“天眼”,而且是连接地球和月亮的“鹊桥”。祝嫦娥四号圆满成功!

注意:

1.本文中的吴等人都引用了该刊的文章:吴、、唐玉华等人。“嫦娥四号”月球背面软着陆任务设计”著.深空探测杂志,2017,4(2):11117。

2.本文引用了张进秀、陈、等的文章。月球轨道形成超长波天文观测微卫星任务[。深空探测杂志,2017,4(2):158-165。

3.第一个完整的月球信号中继方案由3。美国宇航局可以在以下文章中找到:法夸尔,西(1972)。光环轨道月球站。

(本文中显示的图片均经过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月球背面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背面指月球背对地球的那一面,月球背面与月球正面不同,月球背面表层坑坑洼洼,有众多撞击坑,地面崎岖难行,从成分分析,月球背面多月陆高地,月球上共分布有22个月海,19个分布于正面,只有规模较小的月海分布于月球背面,月球背面的月壳厚度最厚可达150千米。

在探索月球背面的历程中,第一张关于月球背面的影像出自前苏联的月球三号太空船,但直至阿波罗号完成环绕月球的任务时,人类才得以用肉眼观察月球背面的情况。由于在月球表面地球上的电波干扰信号会被屏蔽,因此相关专家建议,应在月球表面安置大功率电波望远镜。

探究月球背面时,主要从岩石结构、月表环境、天文观测三方面进行。探究岩石的类型、物质等信息可帮助了解月球的化学成分及演化过程,同时还可探知着陆区域地质的演化历程;探究月球的环境可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不可忽视的帮助;由于月球会屏蔽地球的信号,因此到月球背面进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可有效补充在射电天文领域方面的欠缺,为恒星起源及星云演化的探索提供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月球内部是空的月震试验的证据。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内部是空的月震试验证据

地震学家通常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的性质。同样,科学家们可以用月震波研究月球内部的性质。美国宇航员以月面为基地设置了高灵敏度的地震仪将月震资料发送回地球。其中一台由“阿波罗”11 号的宇航员设置在静海,另一台由“阿波罗”12 号的宇航员设置在风暴洋。这种高灵敏度的地震仪甚至能记录宇航员在月面上的脚步声。美国中部标准时间 1969 年 11 月 20 日 4 点 15 分“阿波罗”12 号的宇航员用登月仓的上升段撞击了月球表面,随即发生了月震。月球“摇晃”了 55 分钟以上。震动由小逐渐变大,至强度最大用了约 8 分钟,然后振幅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个过程用了大约一个小时,而且“余音袅袅”,经久不绝。地震研究所的负责人莫里斯?云克在下午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传达这个令人吃惊的事实时说,要直观地描述一下这种震动的话,就象敲响了教堂的大钟。震波只是从震中向月球表层四周传播,而没有向月球内部传播,就象在一个完全中空的金属球体上发生的。在地球上这种现象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这充分证明月球内部是空的,表面是一层壳。在“阿波罗” 12 号造成“奇迹”后,“阿波罗”13 号的宇航员用无线电遥控飞船的第三级火箭使它撞击月面,地点选在距“阿波罗”12 号的宇航员设置的地震仪 87 英里的地方。月震持续 3 小时 20 分钟后才逐渐结束,月震深度达 22 英里至 25 英里。只有中空的球体才会发生这种形式的振动。“阿波罗”13、14 号的宇航员还进行了多次月震试验,最大的一次月震造成的月面振动持续了 4 个小时。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16 号与月面报告书谈到,月震研究表明,月壳内部存在一个 40 英里厚的“硬层”。科学家冯?布劳恩博士指出,在 40 英里的深度振动传播速度是每秒 6 英里,这是岩石无法达到的,查阅一下物理学手册,就知道声音只有在金属或金属质岩石才能达到如此的传导速度。振动在月球内部的传导速度与振动在金属中的传导速度一致,科学家们推测月球内部存在金属的壳体,而在壳体之上覆盖着松散的 10~20 英里厚的石块层。乌德博士等人说这个松散层是在若干亿年的时间里,埙石和小行星、彗星多次猛烈撞击月面破碎后逐渐形成的岩石层。月球是史前人造的。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根据得到的所有资料和数据制作了形形色色的月球模型,其中一个是用钛(月球上有高纯度的金属)构成的中空的球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是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是嫦娥一号。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完成使命,撞击月球表面预定地点。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嫦娥一号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月亮是不是月球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月球就是月亮,人们把肉眼所看到的月球称为月亮,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太阳系中月球是第五大卫星。

相信所有人都不会对月亮陌生,因为人类经常用肉眼可以看到月亮。那么月亮究竟是不是月球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25%,重量只有地球的八十分之一。月球表面有很多撞击坑,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万公里。

2

月球大约形成于45亿年之前,有科学家认为,月球是由太阳系中的天体之间,互相撞击的碎片积聚而成。

3

月球始终只有一个面对着月球,地球上的海洋潮汐是由月球引力作用下而产生的。

4

月球自身并不会发光,但是月球会反射太阳光,月球的亮度会发生变化,最亮的时候会比最暗的时候,亮度要差10多倍。

5

因为月球上没有类似地球的大气层,而且月球表面的物质热容量和导热率很低,所以月球表面上的日夜温差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石头里面有水分吗?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简介:地下水从这些裂缝中流出。关东地区的淤泥层和到处都是火山灰土,储存着60%的水。

如果你在科学实验中用漂亮的蓝色硫酸铜晶体做了“结晶水”实验,你一定会知道当晶体被加热到200℃时,晶体的形状会开始分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末。这表明晶体已经失去了水分

火山岩确实含有水。它的含水量约占岩石总重量的1%。

当岩浆在变成石头之前变成液体时,含水量约为4%。由此可见,在岩浆变成石头之前,大约3%的水(蒸汽)需要挥发。

此外,在水中形成并由沙、泥和石头沉积的沉积岩中,沙粒之间也有大量的水。

地下水从这些裂缝中流出。关东地区的淤泥层和到处都是火山灰土,储存着60%的水。

因此,可以说石头里有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蜂蜜表面起泡是什么原因

全文共 1182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爱喝蜂蜜,喝蜂蜜对人体也有很多的好处,,不过有些人喝蜂蜜的时候,却发现蜂蜜起泡,这是怎么回事呢?

蜂蜜的功效与作用:

1.心血管患者的佳品蜂蜜能改善血液的成分,促进心脑和血管功能,因此经常服用于心血管病人很有好处。

2.保护肝脏蜂蜜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促使肝细胞再生,对脂肪肝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增强抵抗力食用蜂蜜能迅速补充体力,消除疲劳,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4.杀菌蜂蜜还有杀菌的作用,经常食用蜜糖,不仅对牙齿无妨碍,还能在口腔内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蜂蜜能治疗中度的皮肤伤害,特别是烫伤,将蜂蜜当做皮肤伤口敷料时,细菌无法生长。

5.促进睡眠失眠的人在每天睡觉前口服1汤匙蜜糖(加入1杯温开水内),可以帮助尽快进入梦乡。

6.促进胃肠蠕动蜂蜜对胃肠功能有调节作用,可使胃酸分泌正常。动物实验证实,蜂蜜有增强肠蠕动的作用,可显著缩短排便时间。

蜂蜜表面起泡的原因

其一是原蜜中没有增加防腐剂或者经过脱水,蜂蜜中的活性酶分解产物的气体,如淀粉酶分解蜂蜜中的多糖物质生成单糖,水和二氧化碳,天然蜂蜜中有多种的活性酶,作用的结果会使蜂蜜表面有一层细腻的泡沫。夏天气温高,蜂蜜里面的活性成分会比较活跃,就会有气体析出,所以我家的蜂蜜表面起泡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的。另外有白色泡沫说明我们买到的是真的蜂蜜。

其二是微生物代谢产物,如耐糖酵母利用蜂蜜中的糖类为食物,代谢产物就是酒精(缺氧条件下就是乙酸),水和二氧化碳,如果蜂蜜的浓度太低,这些酵母菌就会快速繁殖,使得蜂蜜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并担忧酒味,酸臭味,这是导致蜂蜜变质的重要原因。当然这种情况下的蜂蜜就不能再吃了。

其三是震荡过程,天然蜂蜜中存在大量的花粉,蜂胶,王浆,矿物质,蛋白质等细小颗粒,这些颗粒在结晶时候会成为很好的结晶核,加速蜂蜜结晶的生成(这 也是为什么天然蜂蜜容易结晶的原因),这些泡沫会在静置后逐渐消失。一般来说,深色蜜含有更多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使得其比浅色蜜更容易上层气泡。此外,如果经过精细过滤掉蜂蜜中的微粒物质,同时加热使得这些颗粒形成絮状沉淀而得以除去,这样就能使得蜂蜜表面不再起泡。

蜂蜜的基本介绍:

蜂蜜,是昆虫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的发酵,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内温度经常保持在35℃左右,经过一段时间,水份蒸发,成为水分含量少于20%的蜂蜜,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

蜂蜜是一种天然食品,味道甜蜜,所含的单糖,不需要经消化就可以被人体吸收,对妇、幼特别是老人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因而被称为“老人的牛奶”。蜂蜜的成分除了葡萄糖、果糖之种还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1千克的蜂蜜含有2940卡的热量。另外,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低温时会产生结晶,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月球准确年龄终于出炉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一项使用石陨石的新分析显示,月球诞生于44.7亿年前。科学家希望这项研究能平息关于月球年龄的争论。

人们普遍认为月球是在火星大小的天体与早期地球相撞时形成的。科学家通常通过分析美国阿波罗飞船带回的月球岩石样本来确定月球的年龄。由于所用的分析方法不同,给出的答案也大不相同。一些人认为月亮像太阳一样形成于46亿年前,而另一些人认为月亮比太阳晚2亿多年形成。

由美国西南研究所的比尔·波特克领导的一项研究对形成月球的大碰撞进行了几次计算机模拟。他们发现,这次碰撞不仅在地球附近产生了残留物,最终形成了月球,还喷射出大量物质,其中几千米的碎片进入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并撞击那里的小行星。

研究人员称,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通常以每秒约5公里的速度相互撞击,而这些碎片的撞击速度超过每秒10公里,导致高热冲击,在小行星表面的一些岩石上留下永久痕迹。此后,在小行星之间的撞击下,一些带有高热撞击痕迹的岩石飞出小行星带,最终降落在地球上,成为拳头大小的石陨石。

博泰克和其他人在17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写道:“通过模拟大型碰撞残留物的演化,并将结果与由石质陨石保存的古代撞击热痕迹进行比较,我们计算出月球形成于大约44.7亿年前,这与之前的估计一致。”

研究人员还认为,导致月球形成的大碰撞是太阳系中已知的最大和最近的天体碰撞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时间是1969年的7月20号,在美国东部时间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2秒,阿波罗11号成功登陆月球,而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也成为世界上最早登陆月球的人类。

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飞行。

参加这次飞行的有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

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是迄今为止最为庞大的月球探测计划,当阿姆斯特朗将靴子踏上月球的那一刻起,他说道:“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小小的一步,但是对于全世界的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