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翡李晟最后变坏了吗(热门4篇)

浏览

6535

文章

4

篇1:大唐名将李晟有着怎样的战绩?李晟个人简介

全文共 530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唐朝自古就是一个非常兴盛的朝代,而且唐朝非常注重用人,特别是武将。而且如果是出生豪门的武将更是会得到极大的重用。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唐朝史上的一位大将名叫李晟,据说当时的李晟战功显赫,被但是的唐德宗予以重用,每次唐德宗派给他的任务,李晟都可以很圆满的完成。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历史上大唐名将李晟的故事吧!

大唐帝国向来崇尚军功,又十分重视门阀制度,故此出身士族又英勇善战的名门子弟大批脱颖而出,构建了大唐无与伦比的辉煌,西平郡王李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出身于位列高门士族的陇西李氏,凭借满腔忠诚和过人胆色,再造大唐帝国,成为名垂青史的大唐将军。

有关李晟其人,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典故。唐德宗时,张光晟跟随朱泚叛乱,后来见唐军势大,又投降了李晟。李晟请求唐德宗赦免张光晟,遭到皇帝的严词拒绝,张光晟最终按律处死,张光晟后悔莫及,临刑时说道,“后人要记住,要么就不做,要么就做到底”,这就是后来“一不做、二不休”的出处。李晟与德宗时的宰相张延赏不和,遭到张延赏的多方构陷,皇帝令二人和解,张延赏却始终不能释怀,李晟非常感慨,“武夫性直,释怨于杯酒间,则不复存胸中矣;非如文士难犯,外虽和解,内蓄憾如故”,极为形象地道出了当朝和后世文官的阴暗,偏偏从宋朝开始就重文抑武,大唐帝国开疆拓土的辉煌于是不再重现。

李晟的神道碑由裴度撰写文章、柳公权书写文章,被称为文绝、书绝、事绝的三绝碑。按照碑文的内容,李晟的曾祖李嵩,赠洮州刺史,祖父李思恭,赠幽州大都督,父亲李钦,生前是左金吾卫大将军、陇右节度经略副使,死后赠太子太保。李晟生于这种尚武的军人之家,从小跟随父亲练习武功骑射,风雨无阻,锻炼了一身出类拔萃的本领。

李晟生于唐玄宗开元丁卯年,洮州临潭人,身高1.80米,是位英武帅气的唐军将领。他年满十八,就效力于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麾下,一位骠悍的吐蕃将领杀死了不少唐兵,李晟一箭将他射死,“三军欢奋”,王忠嗣抚着小伙子的脊背,赞叹道,“真是个万人敌”,李晟因此一战成名。后来,因为屡破羌人和党项人,广德初年,提拔为太常卿。大历初年,亲率千骑大破吐蕃军,抓获敌军主帅,解灵州之围。又救回被吐蕃围困的马璘,被朝廷封为合川郡王,马璘嫉妒李晟的战功,让他返回朝廷,李晟成为唐德宗的亲兵将领(右神策都将)。

当时,吐蕃进攻剑南,节度使崔宁不在任所,边关危急,李晟带领神策军关山飞渡,连下三城,斩首千级,吐蕃人伧惶逃命。建中二年,魏博节度使田悦谋反,李晟与马燧、李抱真合兵攻击,田悦大败,正在大好形势之下,赵州被围,危及邢州,李抱真分兵二千到邢州防守,引起了马燧的误会。马燧以为李抱真不肯全力破敌、只图保存实力,准备带领手下士兵离去,李晟赶紧为两人消除了误会,保持了唐军阵营的精诚团结,正当唐军节节胜利的时候,长安发生了惊天变故,唐德宗出奔奉天,急诏李晟等人救援平叛。

说起这次灭顶之灾的起因,竟然缘自对五千泾原士兵的赏赐。其实,唐德宗的皇库储备充足,对于即将开赴前线的士兵给予丰厚赏赐完全不是问题。在这以前,他亲自为十一位出嫁的皇族女子(岳阳县主等人)操办了丰厚的嫁妆,照说他也不能算小气。泾原士兵眼见自己即将上阵拼命,唐德宗却用粗茶淡饭打发自己,怒不可遏,遂成哗变,冲进府库抢东西,唐德宗猝不及防,只带了妻妾儿女逃命,路上才陆续有大臣赶来护驾。

李晟得知皇帝蒙难,心急如焚,但节度使张孝忠因为强敌环伺,几次阻止他带兵出行。李晟为了取信张孝忠,留下了一个儿子充当张孝忠的女婿。张孝忠的亲信拜见他的时候,他解下玉带相赠,终于得到了张孝忠的首肯。当李晟带兵到达代州的时候,成为神策行营节度使。他们很快赶赴渭北,驻军东渭桥,所过秋毫无犯。时值大将刘德信败退渭南,所部大肆劫掠,李晟斩杀了刘德信,接管了刘德信的部队。这时的长安城已经天翻地覆,太尉朱泚被泾原兵拥戴为首领,悍然称帝。为了灭绝众望,竟然杀害了七十七位李姓皇子皇孙。各路援军纷纷奔向唐德宗避难的奉天(今陕西乾县),叛军加紧攻打,用上了巨型云梯攻城,浑瑊等人挖地道堆柴木,使云梯塌陷着火,浴血杀敌,才躲过了城破之难。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军赶到,大破朱泚军,唐德宗这才转危为安。

朱泚军退回长安,唐德宗要求李怀光乘胜破敌。李怀光率军赴难,竟然连面见皇帝的机会都没有,顿时大为不满,产生了养寇自重的想法(敌人消灭了,自己也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朝廷前门驱虎,后门又进狼。

朔方军驻兵咸阳,与李晟合兵一处。李晟催促李怀光,“叛军盘据京城,天子避难在外,现在应该赶快进兵。我愿充当前锋攻击叛军,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李怀光敷衍塞责,就是不肯进兵。

朔方军在长安城外肆意抢劫,而李晟的部队则军纪严明,朔方军要把抢来的东西分给李晟的手下,将士们都不敢接受。李晟向唐德宗请求移师,以防意外,唐德宗派翰林学士陆贽到李怀光军中见机行事。李怀光向陆贽大吐苦水,“神策军赏赐丰厚,朔方军赏赐微薄,叫朔方军如何作战”,李晟明白他话中有话,很爽快地回答,“你是元帅,统领军政,我们但听你的命令,如何增减用度,你安排就是了”,李怀光没想到李晟如此圆滑,又不愿承担克扣神策军用度的罪名,只好把满腹怨气咽进肚子里面。

李怀光屯兵咸阳很长时间,唐德宗数次催促他出战,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挡了回去。李怀光暗中与朱泚联络,反迹渐露。李晟担心为其吞并,上书唐德宗,要求架空李怀光。当时吐蕃也打算助朱泚一臂之力,唐德宗担心之下,准备亲赴咸阳督战。李怀光得知消息,大惊失色,他怀疑皇帝要夺其兵权,“图反益急”。李晟的部队移至东渭桥,未及移师的李建徽、杨惠元都被李怀光袭杀。

唐德宗逃到梁州(今陕西汉中),“储供不豫,从官乏食”,不禁后悔没有听从李晟的建议。现在李晟陷于朱泚和李怀光的威胁当中,皇帝担心他无法掌控大局,浑瑊安慰皇帝,“李晟一向忠于大唐,对朝廷绝无二心,我激励他,他一定能大破敌军”。唐德宗任命李晟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唐帝国的安危就此交到李晟手中。李晟整顿军队,修缮武器,厉兵秣马,准备收复长安。当时骆元光守潼关,尚可孤保七盘,接受李晟的节制,戴休颜守奉天,韩游环率领邠宁军听从李晟的指挥。

李怀光开始害怕了,李晟写信责备他,要他“破贼自赎”,李怀光不听,担心李晟的军队会发动袭击,奔往河中。他的部下数千人投奔李晟,要为大唐效力,“晟皆表以要官”,此时的李晟,权倾天下,位列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唐军万事具备,只待一战。

神策军和李晟的家属都居住长安,这时成了朱泚的人质,将士们颇有不安,李晟激励大家,“天子蒙难,我们不能只顾自己”。朱泚派人告诉李晟,“你们的家人都安然无恙”,李晟不给来人动摇军心的机会,大声呼喝要杀之,朱泚的计谋没有得逞。当时,神策军的后勤供应很不通畅,时值盛夏,士兵还有人仍穿裘衣,李晟也身穿裘衣,以示与士兵同甘共苦。李晟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将士们也不敢抱怨,一心一意,准备光复长安。当时,有不少朱泚的间谍被神策军抓获,李晟饭食款待,将他们遣返,告诉他们,“好好为朱泚守城,不要背叛主子”。

众人商议进兵计划,李晟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如果先破外城,然后进攻皇宫,极易遭到伏击,还会殃及百姓。叛军的重兵都在皇宫禁苑,直接重拳出击,力求速胜”,诸将纷纷表示赞同,于是神策军从东渭桥移至光泰门外,很快破门而入,双方激战,“僵尸相藉”,叛军逃入长安白华门,闭门之后,放声大哭,他们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末日。这时唐军中有人提议,等其他部队到齐之后再发起总攻,李晟认为兵贵神速,机会稍纵即失,等叛军缓过气来,唐军就要蒙受更大的损失。唐军乘胜前进,很快到达了禁苑苑墙之外。夜里,李晟派兵凿开了一段苑墙,预备第二天从这里发动攻击。叛军也是训练有素的队伍,当即砍伐树木,围成栅栏,阻挡唐军的攻势,天亮之后,栅栏后射出很多冷箭,唐军攻势受阻。李晟大怒,“你们要是放跑了敌人,我先杀了你们”,大将万顷亲自跃马冲锋,推开栅栏,唐军鱼贯而入。叛军殊死抵抗,仅仅支持了十个回合,就向白华门逃窜。这时候,数千泾原叛军从李晟背后杀将过来,李晟率领麾下百骑直冲过去,泾原兵素来畏惧李晟,顿时心胆俱裂,溃不成军。朱泚带领一万残兵离开长安,唐军紧追不舍,“余党悉降”。长安光复了,李晟下令,“神策军将士五天之内不得与家人联系,违者斩首”,派遣京兆尹等一众官员慰问长安居民,长安百姓再见王师,都激动不已。

神策军军纪严明,有人私取叛军的马匹和官妓,都依军法处死。李晟将叛军头目斩首示众,表彰威武不屈的忠臣义士,恢复行政机构的正常运转,准备迎接唐德宗回返长安。

报捷书送到梁州时,唐德宗哭了,他已经经历过九死一生,终于凭借大唐将士的忠勇,得以扶正摇摇欲坠的江山,这个代价实在太过惨重,多少龙子凤孙,做了朱泚的刀下鬼魂。皇帝说道,“天生李晟,是为了大唐社稷,不单单是为了我呀”。

朱泚被亲信杀死,人头被当作投降的进献礼。如何处置李怀光,则成了朝廷争议的话题。唐德宗顾念李怀光的救驾之功,希望宽恕李怀光的罪过。李晟坚决反对,提出了五条不能宽恕的理由,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能向藩镇示弱,纵容他们的窥视之心,再则国库空虚,已经捉襟见肘,如果赏赐不能让李怀光满意,又会激起叛乱,危害国家。唐德宗委派马燧、浑瑊讨伐李怀光,短短的几十天,李怀光众叛亲离,绝望中自杀身亡。

泾州位于边境,当地守军几次擅杀主帅,不把朝廷的威严放在眼里。李晟自请前往,整顿军务,“羁制西戎”。唐德宗册封李晟为西平郡王,拜凤翔、陇右、泾原节度使。李晟来到凤翔,将作乱将领王斌等十余人依军法处死,又到泾州处死了田希鉴、石奇等人,桀骜不驯的将领们深自畏惧,从此不敢藐视朝廷的权威和律令。李晟几次出兵大败吐蕃,吐蕃君臣大惧,想出一个鸿门宴的计策,“大唐的名将不过就是李晟、马燧和浑瑊三人,不除掉他们,终为吐蕃的心腹大患”。吐蕃尚结赞几次向大唐乞和,要求与大唐会盟。李晟劝说唐德宗,“戎狄无信,不能答应他们”。当时的宰相张延赏与李晟不和,屡次中伤李晟,终于在贞元三年皇帝剥夺了李晟的兵权,进封李晟为太尉、中书令。

张延赏与李晟的不和由来已久,张延赏在四川作节帅的时候,李晟要带走一位成都官妓高氏,当时官妓陪酒都要经过官方的同意,张延赏不肯通融,派兵夺回了高氏,令李晟很没有面子。常人只是和官妓逢场作戏,李晟却想把官妓带回家里,可见李晟是个多情而有担当的男人,当时的男人三妻四妾,完全为法律所允许,连唐德宗也一次就赐给李晟女乐八人,李晟虽然好色,但不算过分。李晟位于陕西高陵县的墓碑上记载,他的正妻是郑国夫人杜氏,那么抚养他的庶子李愬长大的晋国夫人王氏就是侧室,《旧唐书》中记载李晟有子十五人,神道碑上记载他有子十二人,有三人的取名偏旁都是“亻”,可见他的儿子中有几个是丫环贱妾所生,十五个儿子中甚至可能有官妓所生的儿子。无论如何,这在唐代都算小节,并没影响李晟忠勇刚毅的形象。张延赏的诬陷,使李晟昼夜不安,眼睛都哭肿了,他送子侄十余人入京,要求削发为僧。幸亏皇帝不算糊涂,没有偏听偏信,下诏要求将相和解。这中间,名臣李泌说过的话应该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希望陛下不要加害功臣,能与他们善始善终”。

张延赏是个文人,不似武将飒爽磊落,但把私人恩怨贯注到国家事务中,就严重偏离了为人臣子的准心。他与李晟唱起了对台戏,主张大唐与吐蕃会盟。会盟中,吐蕃的数万伏兵冲出,数千唐军全军覆没,大将浑瑊因为武功超绝,夺得一马逃走,仅以身免。张延赏被罢免了宰相,为自己的私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李晟是个武将,性格直爽坦荡,他不信运势之说,但别人相信此道,给他造成很大的困扰。他做宰相的时候,看见议政厅的里有张桌子污秽不堪,竟有五十年没移动过,原因是有人曾言道,如果移动桌子,就会丢掉宰相官位。李晟当然不把这种危言耸听当回事,马上叫人移动桌子,将议政厅打扫得干干净净。但是,另外一种危言耸听,他决不能置之不理。有望气之人说道,李晟的深宅大院中树木葱笼,蕴藏帝王之气,李晟赶紧叫家人把树木砍光,搞得宅院中光光秃秃,以免引起唐德宗的疑心,人臣心胸如此,真是唐德宗莫大的福气。皇帝将李晟的画像放在凌烟阁太宗旧臣之侧,彰显他再造大唐的功绩。公元793年(贞元九年),李晟病逝,享年六十七岁,谥号忠武,赠太师。唐德宗用诏书的形式立下誓言,要为李晟“存保世嗣”,申告柩前。唐僖宗避难四川的时候,朝廷编辑《兴元圣功录》,记载李晟匡扶大唐的丰功伟绩,“遍赐诸将”,希望他们都以李晟为榜样,无私无畏,效忠大唐。

李晟的儿子当中,有几人颇有名望,他们是李愿、李宪、李愬、李听。“李愬雪夜入蔡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途奔袭的战例,成为平定淮西至关重要的功绩,《平淮西碑》对李愬的功劳作出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李宪曾担任太和公主的送亲副使,回来后向朝廷献上了《回鹘道里记》,他和李愬都以仁孝著称,可见李晟治家还算严谨。

回首这位历史上有血有肉的大唐名将,感觉他是一个活生生的男人,有胆识,有担当,又颇为多情。千年的历史,尘封的文字,我们依然清晰地看到了他的身影,天昏地暗的沙场上,“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李晟京兰芝口红色号 李晟京同款口红推荐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李晟京最近在举重精灵中的表演可谓是十分出色呀,大家是否还记得剧中她涂抹兰芝双色口红的场景呢?今天本网小编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李晟京兰芝口红色号是什么?李晟京同款口红推荐有哪些?

李晟京兰芝口红色号

李晟京在剧中用到的兰芝双色4号,兰芝的这款超放电丝绒双色唇膏,2:1完美撞色比例方形斜角切割。渐层、多彩一笔晕染百变双色立体唇,轻松搞定咬唇妆!羡慕韩剧女主角的无辜咬唇妆吗?想尝试但又担心自己手艺不够,搞不定唇膏吗?那就忽略之前听说的所有繁琐步骤,什么打底什么晕染,统统省略!来一只兰芝LANEIGE超放电丝绒双色唇膏,轻轻松松一抹搞定吧!

李晟京同款口红推荐

因为这支是红白拼的双色,所以咬唇画出来很明显。唯一不足就是画的时候也不是特别容易,得研究一下慢慢上手了也就好用了。4号色,大红色+奶白色的搭配,让人觉得很新鲜。所以4号色也是韩国卖的最热的颜色,白色擦出来其实没什么颜色,整体是淡淡的西瓜红。上嘴后,最明显呈现出了咬唇的效果,对比很强烈。不过,外面奶白色的很不容易上色,不适合唇色深的妹子。

李晟京兰芝口红介绍

李圣经/李晟京《举重妖精金福珠》剧照中使用的兰芝放电丝绒双色唇膏04号,唇膏采用方形斜角切割设计,更加方便单手操作,在外随时补妆更方便。典型的韩国要唇色,可以先用外围的白色打底涂一圈,再继续咬唇步骤,会有粉粉的像花瓣一样的层次。兰芝双色口红超级滋润,上色非常好,矩形斜切面使用方便,唇角也能很好的涂抹,该口红一共有14个色号,喜欢的朋友们赶紧入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有翡李晟黑化了吗 李晟大结局怎么样了

全文共 1480 字

+ 加入清单

李晟这个角色早期被不少观众吐槽,因为他就像一个麻烦制造者,而且每次闯祸还都是周翡受罚。其实李晟本性并不坏,他很想证明自己,但一直用错了方式。感觉按照目前的剧情走向,李晟最后有黑化的可能,不过李晟肯定是不会和周翡等人为敌,他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被地煞所杀,所以为父报仇的信念就没断过。关于李晟的结局其实不用太担心,他最后肯定会成熟起来,成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男人。李晟黑化了吗

李晟并没有黑化,他学会了正视自己,此后变的更加优秀。

李晟是周翡的亲表哥,李妍是李晟的亲妹妹,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在姑姑四十八寨的大当家的庇护之下成长。李晟从小就和周翡不和,周翡的武功十分的厉害,李晟的武功没有周翡厉害,所以心里就非常妒忌,很不喜欢听到别人拿他和周翡做比较。他好胜心强、他随时怀着妒忌之心、他见谁都不服气、他自身武艺本就不精,却总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

李晟因为讨厌周翡,从小在四十八寨里,故意惹下一堆破事,都是让周翡来给他买单了。自己没有练武的资质,也把气撒在练武比他优越的周翡身上,还有事没事就向她挑衅,可是次次都落败,每次失败之后,他那自卑又自负的心,充满着对周翡的各种不满与怨恨。

四十八寨原本就是李晟爷爷的基业,所以按理来李晟本就是四十八寨之后的当家人,但当时因为他还年幼,于是也是李瑾容暂时代为掌管。但一直对掌门这个基业念着的李晟,似乎总觉得最终姑姑李瑾容会把这个掌门之位传给自己的女儿周翡。

李晟的改变,是从齐门归来开始的,在那里他脱胎换骨,经历了生死的磨练。齐门不吝啬的传授让自小身边多个天才的李晟找到了自己终于擅长的八卦阵法,从无所适从中找到兴趣点,李晟终于学会了找寻人生的真正乐趣。知道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无数人终身愤愤不平无非不能正视自己,李晟与自己和解,大少爷学会了装乞丐躲避追杀,学会了跟姑姑坦诚自己的幼稚行为,因此最后算是收获一个好的结局。李晟角色解析

其实李晟的成长经历要幸运许多。他有姑姑李瑾容的疼爱,从小在自己家里长大,不用像谢允一样颠沛流离,也不用像殷沛一样做别人的走狗,更不像吴楚楚那样,要寄人篱下。

李晟虽然幸运,但他内心一直杂念太多,从一开始和周翡较真,到后来计较姑姑没有传给他破雪刀,这在他心里都是一根刺。他也知道姑姑对他好,但他总认为那不是真正的关爱,所以,他那时候想要逃离四十八寨,到江湖上闯出一番天地。

其实,李晟向来不是怕死之人,以前虽幼稚,但他还是遗传了祖父和父亲的重情重义。而如今听到他说这话,很让人欣慰。欣慰的不是他重情义,而是他也能够理性的分析这件事了。以前他只会意气用事,不用心去琢磨事态的危险性,可在此次的遇险中,他也学会了分辨事情的轻重缓急。

和吴楚楚一路相伴回四十八寨的路上,他更是承担起了保护吴楚楚的重任,在客栈他会为吴楚楚送吃的关心她。而他自己之前在保护吴楚楚时,故意掉进猎人的陷阱,又被谷天显捏伤胳膊,他一路上都一直忍受着疼痛,即便吴楚楚问,他也不说自己受伤的事。

李晟其实比很多人都重情义,他以前只是没有见过世面,在四十八寨被姑姑保护的很好,不知道人间险恶,当他下山经历了种种险境和生离死别之后,那一瞬间就长大了不少。一个人的成长,只需一次经历。如果把谢允和李晟搁在一起做对比,必然没什么可比性,因为他们从小的经历,和成长环境相差甚远。

生活中的我们亦是如此,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的世界观也会不同,但只要我们一直保持着,像李晟和谢允他们那样的善良,最终命运也会善待我们。一个人活于世间,不怕你不懂事,就怕心底的善良被遮掩,走极端之路,最后害人害己。无论在何时,经历过什么,人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本应是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李晟碑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刻。原立高陵县榆楚乡渭河北岸的公路桥旁,现移存高陵县文化馆。此碑螭首龟座,身高310厘米、下宽146厘米、厚44厘米。碑额篆书“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碑文楷书34行,行61字,记唐朱泚之乱的的史实颇详。此碑文明代已多漫漶,现字清晰但笔法拘窘,恐为后人重剜。碑为中兴名将李晟立,碑文为宰相裴度撰,书法名家柳公权书,故世称“三绝碑”。碑阴刻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和正德三年(1508年)李晟25世孙李赞( 陕西左参政)、李贡(山西布政使)祭平西王墓文二篇。

此碑1956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西安市文物局

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致使唐德宗逼迫外流。后来,唐德宗之所以能回銮长安,全赖著名的爱国将领李晟。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公元727年,出生在今临潭县。18岁投于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军中任裨将。由于他武艺高强、作战勇猛,被王忠嗣称为“万人敌”。后来,在边镇叠州(今迭部)等地屡立战功,先后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