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朱祁镇杀喜宁(汇总20篇)

浏览

7186

文章

28

篇1:被瓦剌抓的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会被放回来?

全文共 166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明朝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其实如果对这个人有一点了解的人想必会知道这个其实被誉为是好人皇帝了,而且对于他的昏庸和不昏庸其实也是有很多的争论的,我们这个先不论,我们要讨论的是其实明英宗朱祁镇是有被瓦剌给俘虏的,但是最后这位皇帝竟然好好的被放回来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我们所说的人格魅力,指的是明英宗朱祁镇在被俘虏后,受到了瓦剌隆重礼遇的场面。明英宗这位自己作死葬送了明军数十万精锐部队的皇帝,确实受到了瓦剌方面不少的有待。瓦剌的有一些头领甚至向明英宗行君臣之礼的场面。瓦剌头领的亲弟弟伯颜更是对明英宗敬重有加,一直将明英宗送到野狐岭才回去。

这样好的人缘,也不怪有许多后人赞叹明英宗的个人魅力。当我们要仔细看历史,我们才能发现这事和个人魅力没什么关系。在这里面真正影响的是,作为俘虏的明英宗。身后的这个天子守国门且国力强大的大明朝。

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们可以想来看看明英宗被瓦剌俘获时的样子,明英宗的确受到了不少的礼遇这个没有问题。,但是紧跟着就被瓦剌带到明朝的国境上,在大明朝的边境上,明军的每个堡垒面前叫喊。明英宗在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此时此刻,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个人安危问题,而是大明朝边疆的安全问题。此时的瓦剌已经兵临北京城下。此时在明英宗个人魅力的背后,只能显示他自私的本质。

我们这位被俘虏的皇帝,更是随着瓦剌来到北京城下,不知廉耻的向着北京城内喊话让他们送钱出来,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北京城如果破了明朝怎么办,城破了他这个皇帝还能不能当回去。这样的一个昏君,在瓦剌军中怎么可能有尊严。再后来于谦率军击溃瓦剌的军队赢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后,跟着溃败的瓦剌一起的明英宗也失去了之前的优待。逃跑的路上遇到暴风雪,根本没有人会因为他是皇帝或是人缘好还在优待他。一直到他一病不起的时候,瓦剌的头领才给他找了一辆车。休养了很久才把命捡回来。在瓦剌的眼中这个曾经的大明天子不过是个可以为自己所用的人质而已,可以用来敲诈明朝。至于人缘那是笑话还差不多。倒霉的明英宗在瓦剌兵败北京城之后过的也是相当的窝囊。

但是在史书的记载中,在输掉北京保卫战后,艰难回到瓦剌的头领,对明英宗的态度也微妙了起来:每隔几天就会送来羊或牛,还经常邀请明英宗参加宴会,在宴会上对明英宗也是越加恭敬。有人可能认为这事明英宗个人魅力的作用。但是一个弃国家民族于不顾的昏君有什么个人魅力,我们看看史书就能明白。导致这样情况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之前的北京保卫战。明英宗亲自送掉了明朝数十万精锐本来以为可以毫不费力拿下北京,甚至已经喊出了光复元朝的瓦剌,在北京城看见的不是溃败而是于谦指挥的还余下的大明精锐以及从大明内地各省赶来增援的二十多万军队,这些没有打过仗的士兵血战到了最后。就连北京城中的百姓也加入了保卫北京的战斗。眼前的情况告诉了瓦剌虽然明英宗送掉了明朝的精锐但是想要仅靠这一次胜利就像击败明朝这样的大国是绝对不可能的。而后大明朝的种种措施让瓦剌更是没有进攻的可能,于谦掌管内阁后加强了九边的防御,使原来松散的防线重新变成铜墙铁壁。前来进攻的瓦剌军队都被击溃了。并且在边境重新组建了骑兵部队,在明英宗被俘后首次在野战中击败了瓦剌,至此之前瓦剌所获得的信息被打得一干二净。而且明朝毫不妥协的态度使瓦剌根本没有办法,原来想用英宗作为威胁可是大明朝直接换了一个皇帝。就因为这样的心态,使的瓦剌最后被迫将这样一位被俘的皇帝能安然无恙的放回来。这样的结果和英宗所谓的个人魅力基本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英宗被放回来之后趁着代宗病危发动夺门之变杀了于谦,这其中看不出什么个人魅力。真正让英宗安然无恙回来的是代宗以及明朝的文武臣工,以及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和百姓,面对瓦剌强悍的军队,明王朝是以自己的顽强抵抗,才让瓦剌明白自己没有能力,和明朝抗衡,也使得明英宗不会在瓦剌终老一生。

在英宗被返回来重新登上皇位后,虽说冤杀了于谦但是他后面也为明朝的百姓做了点好事。也不枉费他在瓦剌呆了那么长时间。但是要说明英宗的个人魅力还是不敢恭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明风华伯颜帖木儿和朱祁镇有什么情谊?朱祁镇为什么人缘那么好?

全文共 2132 字

+ 加入清单

朱祁镇虽然成了瓦剌的俘虏,但是总体看起来,除了也先之外,似乎其他的人有不少人都对朱祁镇很有好感。其木格自然不用多说,而伯颜帖木儿与朱祁镇之间也有一些朋友的情谊,但是在他们的身份上,他们明明应该是敌对的人,也先甚至嘲笑伯颜帖木儿因为和朱祁镇喝过酒就成了朋友了。那么在历史上,他们两人之间真的是朋友吗?为什么朱祁镇到了瓦剌却会有那么好的人缘呢?1.朱祁镇的人缘有多好

从堂堂皇帝沦落为敌国的阶下囚,日子本来应当很不好过,然而神奇的是,朱祁镇在瓦剌时却人缘颇好。瓦剌的首领太师也先虽也曾起过杀朱祁镇的念头,后来对朱祁镇却越发客气,时常去看望他,多次特地送牛羊给朱祁镇加餐。到朱祁镇生日那天时,也先甚至大摆筵席,特意给朱祁镇祝寿。

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更是和朱祁镇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朱祁镇在瓦剌时一直住在他的营帐中,他便派自己和妻子的贴身侍女去服侍朱祁镇。当朱祁镇即将离开瓦剌,伯颜帖木儿送别时竟然情不自禁的大哭道:“我的皇帝今日进去了,再几时得见?”这话说的确实是情真意切。

其他瓦剌高层对朱祁镇似乎也颇尊重,也先某次宴请朱祁镇时,大同王和塞刊王都来给朱祁镇敬酒,也先则唱歌弹琴助兴。瓦剌士兵平时路遇朱祁镇都会向他叩头。

等朱祁镇离开瓦剌,返回明朝时,也先和伯颜帖木儿甚至专门派了亲信的五百骑兵一路护送朱祁镇,直到把朱祁镇平安送入紫禁城中,这些瓦剌骑兵才安心的离开。2.伯颜帖木儿简介

伯颜帖木儿(?-1454)蒙古瓦剌部首领。出身于准噶尔部,姓绰罗斯氏,顺宁王马哈木孙,脱灌(代字)子。伯颜帖木儿是也先之弟。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虏明英宗朱祁镇。之后英宗一直住在伯颜帖木儿营帐中,与伯颜帖木儿交往甚密。英宗给伯颜帖木儿的四个儿子汉姓,分别为白、梅、安、梁,封官三至五品来鳌(岙)山卫(今山东即墨市)任职。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八月,在伯颜帖木儿的劝说下也先释放英宗。景泰五年(1454),为部下阿剌知院所杀,去世后瓦剌势衰。

伯颜帖木儿(?-1454),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之弟。土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后就关在伯颜帖木儿的营中,伯颜帖木儿和朱祁镇却成了很好的朋友。他对朱祁镇非常好,甚至在宴席上对朱祁镇也是礼遇有加。伯颜帖木儿三天两头找他聊天,陪他吃饭,安慰他,对他那叫一个好啊,他跟朱祁镇平时都是这么聊天的(以下是史书原文):“我每(们)伏侍了皇帝一年,今日天可怜见皇帝回去。……今我伏侍你一年,太师今日着我送皇帝来,我这等心里的话奏在皇帝心里知道。……你若回家去坐了皇帝位时,就是我的主人一般。我这里有些好歹,我便表投你。”但是分别的那天还是来临了,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八月被尊为太上皇的朱祁镇被也先释放。伯颜帖木儿非常舍不得,在送别的那天,他一直陪着他走了很远,在不得不分离的那一刻,伯颜帖木儿终于还是忍不住落了泪:“我的皇帝今日进去了,再几时得见?”今日一别,重逢无期。四年后,伯颜贴木儿战死沙场,野狐岭一别,即是永别。3.为什么朱祁镇人缘那么好

事实上,一切的源起还是因为那永恒不变的两个字:利益。瓦剌上下对朱祁镇的态度,是经过仔细考量,权衡利弊后为了利益而展现出来的。

土木堡事变之后,也先一直没怎么占到大便宜,在明朝边境长期行军,连粮草都跟不上,因此瓦剌军心渐渐涣散。而明朝虽败了一仗,但元气不损,依然实力强劲。也先心里清楚,他并没有一举击垮明朝的能力,所以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一边继续积极备战,另一方面,还要保留一条畅通的谈判渠道,尽量争取通过谈判获得利益。那么,朱祁镇的存在对瓦剌来说就非常有用了。也先既可以在攻城时把朱祁镇推到前面,使明军投鼠忌器,不敢猛攻瓦剌;又可以在谈判时以朱祁镇为筹码,向明朝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朱祁镇既然如此重要,也先对朱祁镇自然会比较客气,给他的待遇很也不错,毕竟朱祁镇是名义上的明朝“太上皇”,若是把他整残了,以后还怎么跟明朝沟通?同时,对朱祁镇态度殷勤,其实也是一种姿态,告诉明廷,己方也有讲和的想法,以此麻痹明朝,顺便为以后与明朝可能的重归于好留下后路。也先可是个实用主义者,为了利益最大化,对朱祁镇好点儿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

而且,瓦剌内部矛盾不少,也先只是太师,真正的可汗是脱脱不花,他被也先等人架空,常感到十分愤怒;另一瓦剌高层,知院阿剌和也先同样有矛盾。也先与伯颜帖木儿早看出了瓦剌内部的重重矛盾,所以也会考虑为自己留一招后手:如果在内斗中失利,就去投奔明朝。要知道,也先的祖父和父亲都被明朝册封为顺宁王,因此在此等情况下,朱祁镇就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事实证明他们的押宝很正确,后来,虽然伯颜帖木儿自己在内乱中被杀,但朱祁镇复位后,即派遣使节夏福前去瓦剌,将伯颜帖木儿的妻儿老小接回明朝居住,厚赏他的遗孀,并给他的几个儿子封了官职,总算保全了伯颜帖木儿这一支的血脉。

此外,朱祁镇本人在瓦剌的行为举止也确有可圈可点之处。他一直沉着淡定,从无沮丧之色,待瓦剌人不卑不亢,对待自己的侍从也很随和,也先送来的食物吃不完,便会赐给瓦剌军中其他的明军俘虏,这么看来,总比宋朝被俘的徽钦二帝表现的好多了。

故此,因为以上两个原因,朱祁镇在瓦剌才会有如此好的人缘,历史中的人和事,永远不止表面上的那么简单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明风华历史上的土木之变有多凶险?为什么说朱祁镇差点灭亡明朝?

全文共 2752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风华》里面的土木之变,其实拍的还是比较简单了,毕竟故事主要的角色是朱祁镇,朱祁镇在土木之变中被俘,成了瓦剌要挟大明的筹码,但是没想到明朝立了朱祁钰为皇帝,朱祁镇顿时变成了一文不值的没有任何价值的人,最终被放回了明朝。不过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影响,历史上土木之变究竟有多凶险?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朱祁镇差点就让明朝灭亡了呢?1.土木之变之前的历史背景

在了解土木堡之变前,先来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做一个简单介绍。朱元璋把蒙古人赶出北京城之后,蒙古的势力就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西边的叫做鞑靼,东边的叫做瓦剌。为了能够重新占有整个蒙古草原,瓦剌部落主动向明朝示好,首领还被封了王。得到了明王朝强有力的支持,瓦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蒙古草原最强盛的政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瓦剌已经成为雄踞大漠,严重威胁明王朝边境安全的部族。瓦剌每年向明朝疯狂索取财物,一旦达不到要求,就在边境纵兵劫掠,烧杀抢夺。这种中国历史上最为常见的现象,最终还是在明朝上演了。边境少数民族不断侵扰,中原王朝一忍再忍,受苦的只有当地老百姓。

再来说说明王朝的政治特点。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手握重兵的武将们大多没有好下场。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文官地位不断抬高,武将变得没有话语权。朱棣通过军事手段夺取皇位后,开始将国家的重心转向文治,开国武将的后代以及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们,开始逐渐失去恩宠。明朝特殊的内阁制度开始成为国家行政中枢,不过不同于宋朝的枢密院以及清朝的军机处,明朝内阁大臣并不能节制军队。也就是说,明朝的文官和武将分得非常清楚,都只向皇帝负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两股对立的力量,而且到了明英宗时期,文官集团势力庞大,几乎完全压制了武将集团,张太后和“三杨”把持朝政,皇帝几乎就是一个空壳。

为了重新提高武将的地位,也为了摆脱文官集团的控制,明英宗迫切需要一场战争来巩固自己的皇帝宝座。正巧这个时候,瓦剌不断在边境地区制造摩擦,每年向明王朝索要的钱财数目越来越大,简直是欺人太甚。恰好张太后病逝,“三杨”的势力不断被削弱,皇帝宠信的太监王振开始专权。于是,年轻气盛的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好好教训不听话的瓦剌。然而打仗并不是有一腔热血就可以,明朝于1368年立国,到明英宗的时候已经近80年,边境军务早就荒废,很多太监甚至在做走私军马的生意。明英宗身边的文武大臣在王振的面前,压根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军队战斗力下滑,加上指挥混乱,导致20万明军中了瓦剌伏兵之计,7、8万人战死,随行的文武重臣阵亡50多人,连朱祁镇本人也做了瓦剌的俘虏。

一国之君成了敌人的俘虏,无论放在任何时候都是奇耻大辱。留守京城的于谦,在面对瓦剌放回明英宗的意愿时,果断选择了拒绝,而是扶持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即位。随后面对瓦剌大军的围攻,于谦亲自带领22万临时凑成的部队,在北京城外列阵,士气得到鼓舞的将士奋力拼杀,各地勤王部队也逐渐赶到,瓦剌军最终大败而回。虽然在后人看来,于谦当时的所作所为有独断专行的嫌疑,但是在那样一个危急时刻,如果没有一个做事果断的人,恐怕瓦剌大军早就攻破了北京城,明王朝还能不能延续276年,需要打一个问号。于谦拥立朱祁钰为皇帝后,才断了瓦剌人用朱祁镇当人质的念想,明王朝军民才能团结一心取得胜利。

土木堡之变后,明王朝的武将集团进一步被削弱,在保卫北京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文官,势力得以进一步扩张,形成了内阁与司礼监分庭抗礼的独特政治格。2.土木之变简介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并且被俘的事变。

瓦剌即漠西蒙古,也称卫拉特蒙古。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屡次入侵明朝边境,明英宗亲率五十万精锐大军出征,计划从大同北上,与瓦剌在明朝边境决战。明军刚到达大同就接获太监郭敬的密报,得知瓦剌已做好准备,明军立即从大同班师东返,计划从居庸关回京。途中遭遇瓦剌多次袭击,大同、宣府接连失守,吴克忠与朱勇率领的两部大军共五六万人,在鹞儿岭惨败全军覆没。余下部队移师于土木堡被瓦剌袭击,明军战败投降,伤亡过半,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大臣战死。

当时京师二十万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郕王为帝,并亲自守城拒绝也先送英宗回京。3.土木之变的影响

明朝

土木之变致使明英宗被俘;四朝老臣张辅、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五十余名随行出征的文官武将战死;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最为精锐的三大营部队亦随之毁于一旦,军火武器研发亦被大大阻碍;京城的门户亦已洞开;明英宗复位后更是杀了以于谦为首等众多权臣,导致明朝军政在土木之变之后第二次断层。

随着开国武人勋贵集团和靖难功臣集团在土木堡之变被消灭殆尽,皇帝只能通过内廷的宦官来制衡文官集团以贯彻自己的意志和整个国家的意志,文武大臣和君主离心离德,国势日蹙。

明英宗南归后,以及皇储问题,景泰、天顺年间,明朝皇权斗争愈发激烈,朝臣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左右摇摆、嫁祸诬陷,斗争也更加残酷。

此期间的内阁也并未发挥出它的作用。正统前期政归内阁,三杨为轴,制度也渐趋完善,但无法阻止自身实际作用的逐渐下降。土木事变发生前后,内阁作为与皇帝最为亲密的辅政机构,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既未阻止先期的王振擅权,在后期的北京保卫战和景泰、天顺的风云交替中也毫无建树,表现十分羸弱,于军国大事退避三舍。这段时期,内阁只能尴尬地任由宦官专政,或被皇帝轻视而任用于谦,倾心委政,以至朝臣不满,上书称于谦太过专权,请求六部大事须与内阁一同奏报施行,或是任由石亨、曹吉祥等奸佞决定摆布。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精锐军队损失殆尽,这必然会引起相关的政策、制度的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边防形势和军事制度的改变上。尽管有景泰帝的改革,但也达不到明朝顶峰时的状态。边防政策由积极进攻转变为被动防守,最终形成了著名的九边防御体系。军事制度上则是募兵制的兴起。

瓦剌

土木之变是明军不战自溃。北京围城不下,则蒙古内部矛盾也起了重要作用。不久,蒙古各部终于兵戎相见,脱脱不花汗败亡。也先称帝,但他无法解决造成封建割据的经济的和政治的矛盾,而为人又心胸狭窄,荒于酒色,终于兵败被杀。

也有大批的蒙古人不愿在漠北过艰苦日子,借此机会转而投靠明朝,定居北京及北直隶各地。一些内地的汉人由于痛恨明朝暴政而投降也先,去了蒙古高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朱祁镇钱皇后又瞎又瘸还没有儿子,为什么还能被立为皇后?

全文共 1316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代,立皇后可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皇后的人选一般来说也都得是出身好,相貌好,有才有德的这种,但是未必都是皇帝喜欢的。然而明朝时期朱祁镇的钱皇后却非常不一般,朱祁镇复辟之后,将当时眼睛瞎了,腿瘸了,而且还没有儿子的钱氏立为皇后,这很显然并没有在意一切的礼教看法,究竟为何朱祁镇会这样做,钱皇后又是为什么当上皇后的呢?1.朱祁镇两次当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的第六代皇帝,也算是一生坎坷。

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御驾亲征北方强敌瓦剌,结果五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他本人也在“土木堡”这个地方,被敌国瓦剌的太师——也先所俘虏,成了继宋微宗、宋钦宗之后第三位被敌国俘虏的当国皇帝。

在明史上,把这个事情称之为“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事变”之后,朱祁镇被带往大漠、北海等等各地进行巡回亮相,《英宗本纪》中,把整一个事件称之为“英宗北狩”,并且在也先的逼迫之下,朱祁镇也成了瓦剌攻打明朝城池的一块敲门砖。

在电视剧中,曾经有过“也先逼迫朱祁镇为他诈开城门”的剧情。

朱祁镇坐在马车上,来到大同城下,后面跟着一大片的瓦剌军队,朱祁镇就对着城上守将喊,“将军,是朕,朕回来了,开门吧!”结果城上的将军大哭,“陛下,臣罪该万死,但臣不能开门啊!”明朝大臣得知这个事情之后,立即向报告给英宗的上一级领导——胡太后,胡太后也是一个极为坚强的老妇人。2.钱皇后是怎么变成瞎子瘸子的

英宗被俘,她非常伤心,大明朝也丢失了脸面,但是如果边城守将如果真的开了门,那就真成一场浩劫了。于是太后强势把英宗的弟弟朱祁钰捧上了皇位,是为景泰帝,这一件事情就这样被果断地处理掉了。

明朝放弃了明宗,英宗的皇后是孝庄皇后钱氏,她更是无能为力,只能是把皇后中宫里所有的财货拿出来,给满朝公卿拿去营救丈夫;而她自己更是日日夜夜地跪在神像面前,向上天向满天神佛祈祷,保佑丈夫能平安归来。

因为经常伤心哭泣,有一只眼睛哭瞎了;而求神更是心诚,累了她就在地上睡去,醒来了就继续念佛经,久而久之,另一腿也废了。

或许是皇后钱氏的虔诚感动了上天,明朝立了新皇帝之后,朱祁镇也失去了价值,也先就把他放了回来。其实,也先是希望他跟他弟弟争位,让明朝朝堂再乱一把。但怎么说,朱祁镇就像是在外流浪的游子,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3.明英宗为何立钱氏为皇后

但此时,明朝早已变了天,明英宗一回来,就被囚禁在“南宫”之内。

正所谓人走茶凉,每一个王公大臣,都恨不得远离他三尺,宫内的太监也拼命的削减南宫的日常用度,来讨好现在的皇帝。

南宫因此穷困潦倒,钱皇后不断地安慰朱祁镇,更是亲自带领南宫中的二三宫女做针线活,拿出来卖用作度日之资。

正所谓夫妻情深,在英宗的最黑暗的这一段人生里,是钱氏给他打气、安慰他、鼓舞他, 让他度过了这一段最艰难的日子。

后来英宗复辟,但钱氏无子,而皇太子朱见深却是周贵妃的儿子。

按明朝的制度,钱氏已经具备有当皇后的条件了。但英宗还是立了她为后,这是因为感念于她共患难的深情啊!

《明史·卷一百十三 ·后妃列传第一》有记载:英宗北狩,钱氏夜哀泣吁天,倦即卧地,损一股。以哭泣复损一目。英宗在南宫,不自得,后曲为慰解。后无子,周贵妃有子,立为皇太子。英宗大渐,遗命曰:“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明风华朱祁镇夺位之后,为什么要杀了于谦?

全文共 2274 字

+ 加入清单

原本朱祁镇在亲征之前,因为于谦的极力反对,所以朱祁镇就想要杀了他,不过最终被孙若微拦下来了,将于谦外放,希望他能保住一条命。但是当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当了一年的俘虏,回到明朝又当了七年的囚犯之后,终于发动夺门之变将皇位夺了回来,这时候的朱祁镇已经比之前要更加明事理了,可是为什么他最终还是杀掉了于谦?朱祁镇杀于谦到底是因为什么呢?1.历史上于谦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2.朱祁镇为何要杀于谦

于谦是明朝的一代忠臣,他清正廉洁,忧国忧民,但是于谦最后的结局好像并不怎么好。《大明风华》于谦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据了解,于谦最后是被明英宗朱祁镇赐死的,实际上于谦是被奸人所害,含冤而死,于谦死后没多久,朱祁镇就后悔了。

《大明风华》中的于谦,性格耿直,刚正不阿,即便面对天子威严,也丝毫不会心生胆怯,他为官清廉,敢于谏言,也因此而得罪过不少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于谦为官和做人的态度。

在百姓心中,于谦是忠烈之臣,但是自古以来,这样忧国忘身,个性刚直的臣子,似乎都不会有好下场,于谦也不例外。历史上于谦是在夺门之变发生后,被人诬陷含冤而死的。

公元1457年,以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为首的一众朝臣,趁景泰皇帝病重的时候,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复辟。夺门之变于谦没有参与其中,但是当时手握重兵的他,为了大局着想,也没有制止反抗。

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之后,便听信了石亨等人的谗言,处死了于谦。于谦死的很冤枉,可惜了他一生忧国忧民,为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在于谦死后,朝廷抄他的家的时候,才发现,他的家中一清二白,除了之前景泰皇帝赏赐给他的蟒袍剑器之外,再无其他值钱的东西了。

《明史》记载,孙太后在听闻于谦的死讯之后,哀伤叹息了好久,明英宗后来也看清了石亨等人的真正面目,但是无论他再后悔也不可能挽回于谦的性命了。朱祁镇之后的明朝皇帝,也都在努力为于谦正名,就连清朝的乾隆皇帝,都称赞于谦是“丹心抗节”。3.朱祁镇后悔杀于谦吗

于谦自从土木之变以后,发誓不和敌人共生存。经常住在值班的地方,不回家。一向有痰症病,明代宗派太监兴安、舒良轮流前往探望。听说他的衣服、用具过于简单,下诏令宫中造了赐给他,所赐东西甚至连醋菜都有了。又亲自到万岁山,砍竹取汁赐给他。有人说明代宗太过宠爱于谦,兴安等说:“他日夜为国分忧,不问家产,如果他去了,让朝廷到那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人?”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只有朱祁钰赐给的蟒袍、剑器。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全国的人都认为他是冤枉的。有一个叫朵儿的指挥,本来出自曹吉祥的部下,他把酒泼在于谦死的地方,恸哭。曹吉祥发怒,鞭打他。第二天,他还是照样泼酒在地表示祭奠。

都督同知陈逵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敛了他的尸体。过了一年,于谦的养子于康将其归葬于杭州西湖南面的三台山麓。陈逵,是六合人。曾被推举为有将领之才,是从李时勉门下举荐的。皇太后开始时不知道于谦的死,听说以后,叹息哀悼了几天。英宗也后悔了。

于谦已死,由石亨的党羽陈汝言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万。明英宗召大臣进去看,铁青着脸说:“于谦在景泰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石亨低着头不能回答。不久边境有警,明英宗满面愁容。恭顺侯吴瑾在旁边侍候,进谏说:“如果于谦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明英宗无言以对。这一年,徐有贞被石亨中伤,充军到金齿口。又过了几年,石亨亦被捕入狱,死于狱中;曹吉祥谋反,被灭族,于谦事情得以真相大白。

明宪宗成化初年,将于冕赦免回来,他上疏申诉冤枉,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赐祭,诰文里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其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这诰文在全国各地传颂。

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采纳了给事中孙需的意见,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有关部门年节拜祭。万历十八年(1590年),改谥为忠肃。杭州、河南、山西都是历代奉拜祭祀不止。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题写匾额“丹心抗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朱祁镇在蒙古几年 朱祁镇在草原几年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在土木堡兵败被俘,在蒙古待了一年。公元1449年,朱祁镇集结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由于大雨连绵,大军到了大同附近,发现尸横遍野,加上方粮草供应不及,皇帝有心撤军。当大军退至土木堡时,瓦剌大军追了上来,将他们困在这里。

瓦刺太师也先假意和明军议和,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一举将明军歼灭,朱祁镇被俘。也先借皇帝之名向明朝索要财物,明朝廷却对此置之不理。恼羞成怒的也先挥师攻打北京,却被明军击败,退走大漠。瓦刺派人南下求和,并释放了朱祁镇,就这样,朱祁镇在蒙古羁留了一年后,终于回到了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明风华朱祁镇是不是昏君?历史上如何评价朱祁镇?

全文共 1819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风华》朱瞻基和孙若微的儿子朱祁镇终于是要出场了。朱祁镇一生的经历,在皇帝中也是绝无仅有,御驾亲征却成为敌人俘虏。好不容易活着回来,但皇帝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后来在一众大臣的帮助下奇迹般的复位成功,也没那个皇帝的经历有他这么刺激的。不过朱祁镇为了复位狠心杀掉忠臣于谦,这让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那历史上朱祁镇到底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呢?朱祁镇是不是昏君?

正统和天顺是明朝第六位和第八位皇帝朱祁镇在位时候的年号,朱祁镇九岁登基,作为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两度称帝,拥有两个年号的人物,正统皇帝朱祁镇是昏君吗?《大明风华》朱祁镇做了几年的皇帝?历史上朱祁镇因为土木堡之变,失去了皇位,在当了几年的太上皇之后,虽说他又成功复位,但是历史对朱祁镇的评价并不高,下面一起来看看他都做过哪些备受非议的事情吧。

正统皇帝朱祁镇是明宣宗的长子,明仁宗的长孙,在他之前,明仁宗跟明宣宗这两位都是大家心中仁政爱民的好皇帝,他们父子二人共同开创了“仁宣之治”,这也是大明历史上的一段盛世。但是,当皇位到了朱祁镇手里的时候,大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朱祁镇是个空有雄心壮志,但是却又骄矜浮躁,亲近小人的昏君。

九岁就登基的朱祁镇,是名副其实的少年天子。小小年纪就龙袍加身,如果他能好好成长的话,将来或许能够成为一代明君。但是朱祁镇偏偏长歪了,他因为急功近利,迫切想要像先皇们那样,做出一番功绩来,所以他宠信宦官,自高自大,最终也因为听信宦官怂恿,率20万大军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兵败被俘,丢掉了皇位。

虽然朱祁镇后来被瓦剌放回来了,但是彼时的大明江山早已换了主人。朱祁镇在浑浑噩噩当了几年太上皇之后,最终在景泰皇帝病重的时候,他在曹吉祥、石亨等人的帮助下,通过夺门之变复位成功。

经历了种种波折,再次继位的朱祁镇相较于之前的年少鲁莽也有了不少的长进,但是听信谗言,处死忠臣于谦一事,仍使得他备受非议。明英宗朱祁镇两次称帝,总共在位二十二年的时间,他总共拥有两个年号,正统是他第一次当皇帝的年号,第二次称帝后,朱祁镇改年号为天顺。历史上如何评价朱祁镇?

随着剧情的深入发展,明朝第六位皇帝,也就是剧中孙若薇的儿子朱祁镇终于上线了,而这个角色正是由张艺兴出演的。这部剧的前期其实是充满欢声笑语的,但是加入复仇大戏后就逐渐变得严肃了,直到朱祁镇的出场,才给剧情添加了一丝搞笑的情节。

朱祁镇继位的时候才9岁,张艺兴出演的朱祁镇登场时已经成年,不过为了贴合人物性格,张艺兴的整个扮相都是非常青春活力,洋溢着十足的少年感。他身上的那种活泼调皮,并不像是一个六岁就登基的皇帝该有的,由此可见,他从小到大也是在大家的帮助和保护下成长的。

在新播出的剧情里,张艺兴一登场,就给大家呈现了一个又怂又熊的帝王形象。为了防止他做出某些错误决定,母亲孙若薇对他一直都是悉心教导,然而年纪轻轻的朱祁镇对于母亲的苦口婆心是左耳进右耳出。

孙若薇是一个讲道理的母亲,面对不开窍的皇帝儿子,她只好打一棒子给一颗甜枣,在朝堂上骂了儿子,下了朝就给儿子端茶赔罪,还把朱瞻基搬出来给朱祁镇训话,孙若薇表示:“只要你能够当一个好皇帝,就算你不认我这娘,我也是高兴”一听母亲这样狠的话都说出口了,朱祁镇一秒钟就怂了,立马回答:“娘这是说的什么话!”

虽然嘴巴说着好听的话,但是朱祁镇的不耐烦已经完全写在脸上了。母亲的语气是温柔的,但是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在听训,怎么能够忍受得住。于是趁着母亲转身的功夫,朱祁镇开始东张西望,屁股在坐榻上动来动去,一刻也停不下来,可偏偏就是不敢和母亲对视,完全就是一个怂萌怂萌的多动症患者!

明英宗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要说他是好皇帝,真是连鬼都不信。但他是一个好人。他几乎相信了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王振到徐有贞、再到石亨、李贤,无论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都能够和善待人,镇定自若,抢劫的蒙古兵、看守、伯颜帖木尔、阮浪,最后都成为了他的朋友。

可是事实证明,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天顺八年正月(1464),朱祁镇在病榻之上,召见了他的儿子、同样饱经风波的朱见深,将帝国的重任交给了他。然后,这位即将离世的皇帝思虑良久,对朱见深说出了他最后的遗言,正是这个遗愿,给他的人生添加了最为亮丽的一抹色彩。

明英宗说:“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不忍心这样做,我死后不要殉葬,你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明朝那些事儿》对朱祁镇是洗白?朱祁镇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全文共 2174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明英宗朱祁镇这个人物,很多人其实都是有自己不同的看法的,有人觉得他是个昏君,自然也有人觉得他是明君,他所做的事情并不会让人们对他的评价一边倒,他当然是做过好的事情,也做过一些不好的事情。而很多人觉得在《明朝那些事儿》里面,作者对于朱祁镇是洗白了,将他写得更好了,真的是这样吗?历史上朱祁镇到底是怎样的,该如何评价这个人呢?1.明朝那些事儿对朱祁镇的评价

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朋友,估计都会对朱祁镇印象深刻。这个老哥宠信太监王振,御驾亲征还被蒙古人抓去,一手葬送了大明的盛世。重新当上皇帝后,又冤杀了千古名臣于谦。书中在最后给了他这样一个评价:不是个好皇帝,但是是个好人。

其实这个评价,是不靠谱的。如果深入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家伙既不是好皇帝,又不是好人。

别的不说,他的弟弟朱祁钰摊上这个老哥是真的可怜。蒙古人就要打进都城来,朱祁钰还得去坐那老虎凳一样的龙座,力挽狂澜,总算是没让蒙古人打下北京。此时,被俘虏的朱祁镇,正为蒙古军带路,去打大明的城池。回国之后,他的弟弟让他当太上皇,对他虽然不好,但是也没有杀他。朱祁镇登上皇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勒死了弟弟。当时的朱祁钰已经身患重病,毫无还手之力。

《明朝那些事儿中》,说朱祁镇一生信错了一个人(王振),杀错了一个人(于谦)。这更加是美化了朱祁镇,朱祁镇这个人,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是非不分。

他在复辟之后,不只杀了一个于谦。他为了自己那点可怜的威望,对朝堂进行了血腥的大清洗。许多北京保卫战中的功臣,和于谦一同被杀。在德胜门英勇作战,击退也先的将领范广,更是被他凌迟处死。

如果说,这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可以理解。那么他之后的作为,更是让人呕吐。这个老哥似乎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对大明造成的伤害,对宦官王振,还念念不忘,重新为他建造生祠。不仅如此,他还为蒙古首领在北京建立宗庙,要感念他们放自己回来的“大恩大德”。

除了以上种种,这个老哥还有许多光荣的事迹。比如,他开放抚顺的马市,养虎为患,建州女真部落,就是在这一个时期开始崛起,满清灭明,如果深究起来,有朱祁镇的一份功劳。2.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朱祁镇不是好人

从这里开始恐怕要得罪英宗粉了,先行表态,如有得罪那您也只能忍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明交流。当撇开《明朝那些事儿》的描述方式,真正从朱祁镇身上所发生的事件来看,朱祁镇是一个彻头彻尾纯粹的昏君!

宠幸王振,然后有了土木堡之变,差点把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作没了,这样的失误并不可怕,出过这种丑的皇帝也挺多的,朱祁镇做的过分也属于正常昏君的过分,不怕。

之后的系列事件就越来越不靠谱了。朱祁镇跟随着也先的瓦剌军回国,居然厚颜无耻的一路帮助瓦剌军叩叫明军城门,这和带领小鬼子进村的汉奸有什么分别?

在敌营里好在人缘好,敌人没笑话,天天考虑衣服破了衣服薄了食物吃不惯了缺大米了,堂堂大明王朝皇帝身在敌营稍微清醒一点就应该知道给帝国多创造一些福祉给敌人少留下一点机会。

夺门之变皇位复辟后,杀害了千古忠臣于谦,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说他昏君,这一条足矣!

皇位稳妥了,就给王振平反了。说他昏君,这一条足矣。

这样一个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人,在国家大义人民疾苦江山社稷面前,如此昏庸不堪,居然被称为好人,并用不是好皇帝做幌子掩饰其坏透的人心,岂不可笑。3.朱祁镇到底是怎样的人

明英宗朱祁镇一个最大的吐槽点,土木堡之变。明朝正统十四年,朱祁镇立两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弟弟朱祁钰留守,自己亲征瓦剌,大败,皇帝成为瓦剌的俘虏。要知道当时的明朝在各方面都比瓦剌强,明朝军队就有二十万,瓦剌只有五六万人,但还被瓦剌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惨败。

有多惨,明朝最精锐的三大营几乎全军覆没,朝中重臣被杀数十人,其中包括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侍郎等等,最可惜的是年近七旬的四朝元老英国公张辅,惨死在此次战役中;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很多人把战败的过错全部推到王振头上,可是这么多身居高位的大臣难道会任由王振胡乱指挥,恐怖最终决定的还是朱祁镇这个皇帝。

土木堡之变后,皇帝朱祁镇被瓦剌太师也先俘虏,也先看出这个皇帝的利用价值,对他礼遇有加,吃的喝的也没有亏待他,没想到这就成为朱祁镇人格魅力的证明。

打仗败了就败了,被俘虏没有勇气自裁也就算了,但没想到堂堂天子竟然给瓦剌人叩关叫门,瓦剌太师也先俘虏了皇帝朱祁镇,朱祁镇信任的太监喜宁投靠了也先,也先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他挟制皇帝到宣府,大同,而朱祁镇听从也先的摆布,让城内的守将开城门。宣府,大同是大明极为重要的军事重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守将开城门,大明的九边防线一旦崩溃,不知有多少百姓被胡虏杀戮。

当时的宣府守将罗亨信,大同守将郭登以大局为重,拒不开门。郭登可是大明朝有名的将星,他曾经用800精骑袭击瓦剌3000人,共斩敌首1000余人,史称“沙窝大捷”。这一站意义非凡,打破了大明军队对瓦剌的畏惧之心。对于这么有头脑,武力值高的大将,朱祁镇复位之后不仅不重用,反而记恨当初郭登拒绝朱祁镇开关的要求,天顺二年剥夺了郭登伯爵头衔,调往甘肃,还写诏书申斥“原大同总兵郭登屡拒朕于城外,欺君之罪不可不究“。

明英宗朱祁镇对比后来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好吧,就是没法比,完全丧失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节,相较之下,朱由检吊死煤山留下毋伤百姓遗言,更显得崇祯皇帝的帝王胸襟,朱祁镇根本就是胆小怕死,气量狭小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明风华朱祁镇回归之后,朱祁钰会主动归还皇位吗?

全文共 1942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说朱祁镇被瓦剌俘虏,朱祁钰是出于无奈才被推上皇帝宝座的,而后期朱祁镇被瓦剌放了回来,但是这时候的朱祁镇的身份明显是非常尴尬的,他被迫成了太上皇,好不容易回来了,在皇帝位置上坐了一年的朱祁钰,难道会轻易把皇位归还吗?在《大明风华》当中,朱祁镇什么时候能回到大明,朱祁钰又会如何对待他呢?

就像是一个小孩子得到了非常喜爱的一块糖,喜滋滋的正在舔着吃,旁边来了一个大人逗着孩子说,给我点尝尝,如果孩子给大人尝的话,那他就不是孩子了。

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是自己欲罢不能的事情,怎会主动让人呢?再比如说,女人有一件心爱的衣服,自己穿在身上。这是旁边的兄弟姐妹或者是其他人让她脱下来让自己穿两天,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自古以来为了皇位争得头破血流,兄弟之间,父子之间这样的事情都是经常发生的。大家想必记得玄武门之变,斧声烛影吧,当然也不会忘了这场夺门之变。那么为什么朱祁钰不可能主动把皇位让给朱祁镇呢?1.朱祁钰拥有皇位的合法性,朱祁钰不会让

朱祁钰是在国家危亡的时刻继承了哥哥朱祁镇的皇位,是大臣拥立的,是皇太后同意的,朱祁钰拥有皇位的合法性。

就像是你买一件物品交了钱了,你把它提到家里了,那么这件东西就是你的,谁也抢不了去。

而且朱祁钰当皇上当的还不赖,任用贤能,积极对抗敌人,把哥哥朱祁镇打不败的瓦剌也先给打败了。两相对比,朱祁钰杠杠的,做的很好。

而且,当皇上是容易上瘾的,一呼百应,天下是自己的,所有的事情几乎都是自己说了算,坐在上面,那种感觉真好。

那么感觉非常好的这个人,也就是皇上能否自己主动的从上面下来呢?不会的。况且朱祁钰当时年富力强,还有很多报负没有完成。2.朱祁镇过失太大了,不值得让

朱祁镇在经过一年的磨难之后,是灰溜溜的回来了,而不是风风光光的回来了。

因为朱祁镇差点儿把大明朝给丢了,简直就是再版的宋朝的靖康之难,朱祁镇堪比当时的宋徽宗,宋钦宗,而朱祁钰就相当于当时的赵构。

朱祁镇不但把自己弄丢了,而且把唐朝的精锐之师50万大军,还有六七十名文武百官给弄没了。真是罪过罪过。

而不同的是,朱祁镇最后回到了明朝,他要比宋徽宗宋钦宗更幸运一些。

那么面对有过失的,曾经的国君和现在的非常优秀的国君,如果让你投票选一个的话,你会选择曾经劣迹斑斑的国君吗?当然不会的。就是说朱祁镇过失太大,不可能主动再让他去当皇上。3.大臣们心里有杆秤,为了自身的利益也都支持朱祁钰

大臣们心里有杆秤,谁是谁非都一目了然。而且曾经倒向朱祁镇的大臣都被他弄丢了,现在经过几年的培养,这些大臣基本都是倾向于朱祁钰的。

既使朱祁钰提出来主动把皇位让给朱祁镇,估计大臣们也不会同意。大臣们不仅在意谁当皇上,更在意的是谁能把皇上这个职位经营的更好。大臣们在意的是谁当皇上对自己更有利,在没有了外部的忧患的情况下,大家都想安安静静平平稳稳的过日子。

那么为什么之后朱祁镇会发生夺门之变呢?

一、朱祁钰病重,且他立的太子夭折,皇帝后继无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诱因。

朱祁钰病重,而且他的儿子朱见济,曾经被他立为太子的那个人也早早的夭折了。

面对群龙无首的将来,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各有各的算法,各有各的小算盘。

一方面是朱祁钰虽然当皇上当得很好,但是马上就要走到末路了,而另一方面朱祁镇父子呢,朱祁镇被囚禁于南宫,儿子朱见深成长得也非常好。

那么在朱祁钰百年之后,是朱祁镇再当皇上,还是朱见深当皇上,还是迎立外藩呢?大家谁也不知道,心里都像有一个小鼓在敲一样。

二、石亨等人不得朱祁钰的重用,这也是一个原因。

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夜,因景帝病重不能临朝,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引军千余潜入长安门掖英宗登辇,自东华门入宫。十七日早朝时分,徐有贞高声宣布英宗复辟。

那么为什么石亨等人敢于带头发动夺门之变呢?他们不知道这样做有风险吗?而且是风险很大。他们当然知道。但是他们在朱祁钰这个朝廷上不被重用。所以他们敢放手一搏,夺门之变成功了,那么他们就有拥立之功,就会得到荣华富贵。

三、于谦的默许,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力排众议,积极组织攻势的同时,立朱祁钰为皇上。在朱祁钰病重之后,准备和大臣们联名上书复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可巧在第二天就发生了夺门之变。

那么在当晚石亨等人带领1000人闹出那么大的动静,于谦为什么不出面阻止?

显然于谦是默许的,就像是天要下雨,朱祁镇复位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国家不可一日无君,与其等到朱祁钰病亡之后,朝廷大乱,还不如来一个提前的交接。

于谦考虑的更多的是天下的安定,而不是让谁当皇上。

综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阻挡不了,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历史没有假使,人生不能重演,不论怎样,朱祁钰都不会主动把皇位让给朱祁镇。朱祁镇要么是终老于南宫,要么就是通过武力的形式,通过他人助力的夺门之变的形式获得皇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朱祁镇为何废除殉葬制度?殉葬是什么时候消失的?

全文共 2108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有很多人都以为,我国古代的殉葬制度,在秦朝之后就少见了,的确在先秦时期,殉葬还是比较多见的,当时因为有奴隶的存在,他们都要为了主人的死而去死,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俗。但其实一直到明朝时期,朱元璋要求自己的妃子为自己殉葬,在此之前秦国早已经废除了殉葬,后世的朝代也基本上没有出现,但是到了明朝却又被朱元璋重新用起来了。不过尽管如此,明英宗朱祁镇却坚持还是要废掉殉葬制度,这是为什么呢?朱祁镇废掉殉葬制度的原因又是什么,殉葬在历史上是什么时候消失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明英宗朱祁镇史笔公论对他都评价不高,而他在“土木堡之变”成为俘虏不仅苟活,还带着瓦剌军敲城门,求自保。作为一个国君,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表现得毫无气节,确实让人想很吐嘈,而夺门之变后,杀于谦一事,更是民怨四起。

当皇帝,朱祁镇真的不行,想像父祖一样带兵出征,建功立业,一心想为国家平定疆域之乱,但可惜高估了自己的军事能力,反而被一个太监玩得团团转,被瓦剌包饺子,还亲手毁灭了明朝20万将士的性命。而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就是废除了殉葬制度,殉葬制度在明朝被朱元璋恢复后,历经5朝都一直存在,也算是明朝的传统了,为何朱祁镇坚持要废除它呢?1.小时候特殊经历,使朱祁镇感受到了殉葬的残忍性

事情的问题呈因果关系,从结果倒推,一定能找到做一件事的初衷,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促使朱祁镇废除了殉葬制度。

关于殉葬制度:哪些人需要殉葬,在这里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无所出的肯定会被殉葬的;皇帝的女人,想要保命,除了讨好皇帝外,一定要生孩子,《大明风华》中,太子妃张氏就曾经对胡善祥说:在这宫里啊,一定要生个孩子,哪怕是个女儿都行,不然,后妃无所出者,殉。

皇帝指定殉葬人员,这个地方的皇帝有两位,第一位是先皇帝,第二位是继位皇帝。《大明风华》中,孙若微已经被立为皇后,而且她的儿子还是太子,而朱瞻基却说他反复将她的名字从殉葬名单中,拿进拿出7次,都难以下决心。所以并不是生了孩子就一定不用殉葬的,如果先皇帝想让你陪葬,即使是皇后,也跑不掉。

殉葬名单除了先皇帝可以指定外,还可以由继位皇帝指定。而且一般都是由接班人决定哪些人殉葬的,如明仁宗朱高炽死后,受宠的郭贵妃生了两个儿子,也一样被殉葬了。

殉葬是一个很残忍的事,在宫中,即使位高如皇后、贵妃,即使生了儿子,也可能会被殉葬。

朱瞻基去世时,朱祁镇年仅9岁,许多后妃都被迫殉葬,而朱祁镇亲历了这场面,令他很受刺激。“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缀,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小木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朱祁镇当皇帝确实不行,但做人还是算有良心的,在亲自感受了殉葬的残忍后,对他的触动很大。

明朝周王朱有炖死时,朱祁镇指示说:王在日,尝奏身后务从俭约,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只可惜,命令还没有传到,周王的7个妃子都已经殉葬死了。而真正让朱祁镇下定决心要废除殉葬制度,是因为一个女人。2.患难见真情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让朱祁镇的人生走向了低谷,经历了人生最黑暗、最无助、最背负骂名的8年。而在这8年中,只有一个女人始终陪伴着他。

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朝决定先尝试以财物赎回皇帝,得知这个决定后,钱皇后立即将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都献了出来,只希望也先能看在财宝的份上放回丈夫,结果显而易见,这财物对于瓦剌来讲,就像流入了无底洞。

明朝眼见换回皇帝的想法落空后,便改立了朱祁钰为皇帝,朱祁镇被尊为太上皇。土木堡之变,钱皇后不仅失去了两位兄弟,还失去了丈夫,在得知也先违约,朱祁镇不能返回的消息后,犹如五雷轰顶,日夜啼哭。

对于丈夫,她能做的就是祈祷,她用民间女子最无助的办法,哀泣磕头日夜祷告,即使再困再累也不上床休息,而是就地而卧,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过度劳累使得她瞎了一只眼,瘸了一条腿。

或许是因为她的真诚,一年后,朱祁镇真的被瓦剌放回来了,可惜,接下来的日子,反而是漫长的7年“牢狱生活”,在这7年里,他们被严密看守,被太监克扣食物,日子过得如同蝼蚁般。

景泰8年,朱祁钰病重,夺门之变发生,朱祁镇再次登上了帝王,钱氏又一次成了皇后,朱见深恢复了太子之位。而此时,钱皇后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生育,且又有残疾,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想效仿婆婆孙太后,子凭母贵成为皇后,遭到了朱祁镇的强烈反对。3.你陪我度过艰难岁月,我还你一世平安

朱祁镇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就到了大限之期,天顺八年,朱祁镇病重,命不久已,他深知自己一死,钱皇后的日子肯定会很难过。周贵妃很可能会报当年不成为了皇后之仇。

钱皇后无所出,这就是一个大隐患,按明朝的殉葬制度规矩:“后妃无所出者,殉”。那么皇后,也在此列,即使自己下旨不让皇后殉葬,钱皇后的日子很也会难过。

为了保护钱皇后,朱祁镇做了两个重要决定,以保证钱氏能够安度晚年。首先: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又对太子朱见深说:“皇后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接着又要求大学士、顾命大臣李在遗诏中加入:“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在这双重保险下,皇后钱氏终于免除了殉葬危机。殉葬制度也自此而被废除,但这并不是终结,清初时期又再次被使用,直到康熙年间,才完全废除,中国沿袭了千年的残忍陋习自此得以终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明英宗朱祁镇是不是孙皇后亲生?明英宗和孙皇后真实关系揭秘

全文共 1968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关于明英宗朱祁镇和孙皇后究竟是不是亲生母子还有疑问,传说孙皇后当时并没有怀孕,而是偷了别人的孩子。不过这个说法恐有诋毁之意,因为孙皇后假如是盗子,她就需要装上十个月的身孕,这期间不仅要骗过侍从还有太医,更要瞒住皇上和张太后,根本就不可能做到。而且这个说法出自清朝编史,所以真实性会大打折扣。那明英宗和孙皇后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许多朋友受影视作品的影响,认为: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另有其人,并不是孙太后。还有些说法是:孙太后曾谋害了朱祁镇的生母,两人关系不睦,孙太后甚至有废帝改立朱祁钰的打算。那么,孙太后与朱祁镇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是否有仇隙呢?

明宣宗朱瞻基一生总共册立过两位皇后,孙太后并非宣宗的原配皇后,但是,她却是明宣宗最宠爱的妃子。关于孙太后与朱祁镇的关系,《明史稿》中有这样的说法:“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而英宗生母,人卒无知之者。”

根据这种说法,孙太后与明宣宗并没有子嗣,不过,她却通过某些手段霸占了其他宫女的儿子朱祁镇,至于这个宫女的身份则无从查证。《明史》等一些有权威性的正史均沿用了这一说法,虽然,细节有所不同,但是,大体来说都是:孙太后玩了一出移花接木的手段,强行将朱祁镇过继为自己的儿子。

从时间上来看,当时的孙太后只是贵妃,想要晋升为皇后,则必须给英宗诞下子嗣。嫔妃自己不争气,便借着别人的儿子“母凭子贵”,这种现象在历史上不胜枚举。

汉惠帝时期,张皇后因没有子嗣得不到皇上的垂青,于是,便从后宫中挑选了一个怀孕的美人,待其诞下龙子后强行据为己有,还派人将刚刚生产后的美人毒杀,毁尸灭迹。宋真宗的刘皇后也曾做过这种事,不过,刘皇后的做法比较“文明”,她只是过继了李宸妃的儿子,并未对孩子的生母痛下杀手。

那么,明宣宗的孙皇后会不会如法炮制呢?

孙皇后十几岁入宫,入宫后与朱瞻基情投意合,两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孙氏并未没被册封为太子妃,反倒是入宫较晚的胡善祥后来居上,成了朱瞻基的原配夫人。明宣宗登朱瞻基基后,胡善祥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后,孙贵妃只能屈居其后。

毕竟,册封胡善祥为太子妃是明成祖的命令,朱瞻基最喜欢的还是孙贵妃。如今,朱瞻基已当家做主,自然要将爱人扶正,于是,他废掉了胡皇后,改立孙贵妃为后。明宣宗废后和改立孙贵妃的理由都是子嗣,“胡皇后未有子,又善病。”

明宣宗召见了大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商议,声称道:“朕年过三十了还未有儿子,现在孙贵妃有子,母从子贵,古亦有之。”于是,明宣宗列举了胡皇后多次过失。此时孙贵妃假装推辞:“皇后病愈之后肯定能生下皇子,我的儿子怎么能先于皇后的儿子呢?”

最终,胡皇后被降格为妃,让她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孙贵妃则因“诞下”了朱祁镇而荣升皇后。

《明史稿》虽然有权威,但毕竟不是官史,我们不妨来看看官史《明实录》中是如何说的:英宗讳祁镇,母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八配圣章皇后,以宣德二年丁未十一月十一日生。虽说,官史有被当朝掌权者篡改的可能性,但是,笔者推敲后认为:这段历史没有必要作假。

朱祁镇出生之前,明宣宗膝下无子,当时,宣宗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所以,他一定非常渴望嫔妃替他传宗接代,对于后宫中嫔妃们的身子一定十分关注。如此下来,若有宫女怀孕,还能逃过明宣宗的眼睛吗?他会容忍其他嫔妃为了上位抢夺龙子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此外,孙贵妃备受宣宗宠爱,两人相聚的频率很高,若孙贵妃假装怀孕,且一装就装十个月,或许能瞒得过别人,但怎可能瞒得过求子心切的明宣宗呢?况且,倘若孙皇后真的这样做,那么,关联此事之人肯定众多,她不可能将关联此事之人一一买通。

那么,既然官史这种“第一手资料”都说孙皇后就是朱祁镇的生母,为何后来的史学著作会出现另一种说法呢?

孙皇后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六朝,并作为宣德朝的皇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皇太后,和成化帝(朱见深)的主要抚育人,笔者认为:这完全是因为后世史书作者同情胡皇后的际遇,所以,才给孙皇后泼脏水。

的确,胡善祥属实比较冤,她在后宫中并未犯错,却被皇帝剥夺了后位,是以“天下闻而怜之”。但若是出于这个原因,而对原本并无过错的孙贵妃加以诋毁,这就是史书作者的失职了。实际上,孙太后与朱祁镇的母子感情很深。

土木堡之变爆发后,孙太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孙子朱见深立为太子。倘若,她当初只是借着朱祁镇上位,那么,为何不在朱祁镇被俘后,站队更有权利的朱祁钰呢?若二人无母子关系,孙太后完全没必要维护朱祁镇的皇权。

明英宗被囚与也先,孙太后“尝寄御寒衣裘,手自缝织”;英宗被迎回京城后遭到软禁,孙太后“时时遣使问候,遗珍馔,且数自入视”;夺门之变时,石亨等大臣之所以敢救出朱祁镇,完全是因为“密白后,后许之”。

可以说,这些都足以证明两人是感情深厚的母子,且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仇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朱祁镇的母亲是谁?历史上朱祁镇的母亲是谁?

全文共 240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有小伙伴在看《大明风华》这个明英宗朱祁镇母亲到底是谁还真的难办啊,真的搞不清楚了,这可真的是太难了,那么到底有没有人知道《大明风华》中明英宗朱祁镇的母亲到底是谁?在真正的历史上朱祁镇母亲又到底是谁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吧!《大明风华》朱祁镇的母亲是谁

电视剧中的孙氏有了新名字:孙若微,也有了新出身:靖难遗孤。

历史上真实的孙氏,出身普通人家,很小即入宫,深得朱瞻基宠爱,朱瞻基为了她废弃了胡善祥皇后,而后孙皇后熬成了孙太后,最后在明英宗复位后去世。

除了与朱瞻基的爱情,孙氏在历史中被史学家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她与明英宗朱祁镇的亲子关系,许多人认为,孙氏极有可能不是朱祁镇的生母。

1、狸猫换太子?

狸猫换太子的典故出自《三侠五义》,讲述的是宋真宗时,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婴儿,李妃被废黜,刘妃把婴儿作为己子,取名赵祯。

真宗去世,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包拯奉旨赴陈州勘察国舅庞煜放赈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迎李妃还朝的故事。

狸猫换太子故事子虚乌有,可是却有历史学家猜测孙皇后做了这种勾当。

因为孙氏一嫁给朱瞻基就深受宠爱,所以她的风头大大盖过了当时皇太孙朱瞻基的妻子胡善祥。

当朱瞻基登基做了皇帝后,孙氏为了排挤皇后胡善祥,想出一条偷梁换栋的计策,她派人在宫中四处打探看哪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了身孕,随后将找到的宫女藏在密室之中,与外界隔绝。

同时,孙氏又买通御医,对外号称怀孕,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十月期满,孙氏把宫女诞下的儿子抱到身边,称为己子。

明宣中不明就里,认为孙氏为自己诞下皇长子,于是废黜了皇后胡善祥,把孙氏立为皇后,长子取名朱祁镇,立为太子。

2、对儿子不够好?

为何会有这种传闻呢?

这与朱祁镇亲征被瓦剌俘虏后孙太后的态度有关。

虽然孙太后为了儿子朱祁镇花费不少金钱,想从瓦剌处赎回儿子,但是最终孙太后竟然推建国朱祁钰做了皇帝。

在国家无主的时候,作为太后的孙氏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立哪一个人为新帝还是等皇帝回来她的发言权都很大,如果英宗真是孙氏亲子,她能冒儿子被杀的风险拥立朱祁钰么?

3、到底是不是生母

这么来看,孙太后肯定不是英宗的生母了?

其实并非如此,在《明史》的记载中,朱祁镇出身很明确,他就是朱瞻基与孙氏的儿子,想调换皇子,无中生有,这在当时的大明后宫来说,可以说是一件难于登天的事情,连皇后胡善祥都做不到(因为无子被废),作为妃子的胡氏怎么做的到呢?

不仅如此,虽然孙氏拥立了朱祁钰,不过在英宗回朝做了太上皇,被软禁的日子里,孙太后一直暗中给英宗送粮送衣。

当石亨等人上书请求营救英宗复位的时候,孙太后也马上应允。

如此分析,说朱祁镇不是孙氏亲生,恐怕只是传说罢了。真正历史上朱祁镇的母亲是谁

谁是英宗的生母?在这关系到皇家龙脉的大事上本不应成为问题,但英宗的生母的确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孙贵妃所生。《明书》、《明实录》等书持此说。《明书》记载孙贵妃于“宣德二年十一月,生英宗皇帝”。另一说是宫女所生,即孙贵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偷偷抱养宫女之子为己子,而那个宫女却销声匿迹了。《明史稿》记载孙氏“子宫人子,于是眷宠日重”。查继佐《罪惟录》也说孙贵妃“宠冠后宫,宫人有子,贵妃子之”。《明史》中也认同这种说法。

原来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的正宫胡皇后举止得体,贤良温淑,是一位不可多得好皇后,宣宗还有一位孙贵妃。孙贵妃,永城县(今河南永城)人,主簿孙忠女。10岁时,经彭城伯夫人、张太后母亲向成祖推荐,选入内宫抚养。永乐十五年(1417),册封为皇太孙嫔。宣宗即位后,被册立为贵妃。

孙贵妃深得宣宗皇帝的喜爱,惟一的遗憾是没有得到皇后的宝座,于是孙贵妃绞尽脑汁,总想挤掉胡皇后而自立,机会终于来了,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后没能为宣宗生下一个皇子,孙贵妃虽然也没能生子,但她想出了一条偷梁换栋的计策,他派人在宫中四处打探看哪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了身孕,于是将找到的宫女藏在秘室之中,与外界隔绝,派专人送饭、照看。

然后买通御医,对外号称怀孕,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由于当时孙贵妃深的皇帝的宠爱,因此无人敢透露半点风声,就这样十月怀胎,宫女顺利产下一子,孙贵妃马上派人将孩子抱到身边,秘密处死了宫女,然后派人立即通知宣宗,自己也装出一副产后非常虚弱的样子。就这样这个小男婴就成了孙皇后的亲生儿子,而这个小孩就是后来的大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的出生并被立为太子,成为孙贵妃争夺皇后之位的最重要的砝码。后来太后和诸大臣同意宣宗废掉胡皇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应是母以子贵。由于宣宗皇帝一手导演了废后的闹剧,因此在他的一生英明中点上了一个很大的污点。

当时的《寓圃杂记》有更加详细的记载:

宣宗胡皇后无子,宫中(一云纪氏)有子,孙贵妃攘为己子,遂得册为皇后,而废胡为仙姑。……英宗立,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孙为太后。胡每事谦让,不敢居孙之右。正统七年,

太皇太后崩,凡六宫有位号者皆得祭奠,胡不敢与太后之列,惟与诸嫔妃同事。孙太后知而有见谴之意,胡因痛哭而殂。太后命阁下诸臣议治丧之仪,时杨士奇卧病于家,诸臣往问,士奇曰:“当以后礼殓,葬景陵。”问者曰:“此非内中所欲。”士奇遂面壁不答,惟曰:“后世骂名。”诸臣因议以嫔御礼葬。天顺六年,孙太后崩,英宗尚不知己非孙所出,惟皇后钱氏知其详,亦不言。八年,英宗大渐,后泣诉曰:“皇上非孙太后所生,实宫人之子,死于非命,久无称号。胡皇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姑。其死也,人畏孙太后,殓葬皆不如礼。

胡后位未复,惟皇上念之。”英宗始悟,卒如其言,遗命大行尊崇之典。

据这部书记载,英宗是在他在位的最后一年才从皇后钱氏口中知道自己本是宫人之子的,但年长日久,他已无法知道生母的身世和下落(按钱后的说法,英宗生母“死于非命”,从孙贵妃跟胡皇后争宠得逞并进而逼死胡氏的情况来看,这是很可能的),只好把一腔同情寄予被废的胡皇后身上,为她重修陵寝,一切按照皇后的规制办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明风华朱祁镇是谁演的?朱祁镇最后是什么结局?

全文共 1522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风华》即将播出,剧中的朱祁镇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他的扮演者是张艺兴,想必这还是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张艺兴的古装扮相了吧。朱祁镇在历史上是明朝时期的一位皇帝,然而却是当了两次皇帝的人,这段历史叫做土木堡之变,是一次非常有名的历史事件。那么,不知道在剧中的朱祁镇,最后是什么结局呢?1.朱祁镇是谁

《大明风华》中张艺兴扮演的是朱祁镇,他是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镇的经历也很坎坷,他原本在孙若微的保护下生活的很好,但他是皇帝,注定不能平稳的过完一生。

张艺兴在《大明风华》这部剧中的戏份还是很多的,他和汤唯有很多的对手戏。从目前已经有的预告片段来看,张艺兴表现还不错,他的演技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大明风华》这部剧中朱祁镇九岁就当上皇帝了,因为朱祁镇的父亲朱瞻基三十八岁就去世了,朱祁镇在孙若微的扶持下登基称帝。朱祁镇当皇帝时的年龄太小了,他根本就没有一点执政经验,也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于是朱祁镇宠信宦官,这导致宦官专权,也导致皇权被削弱。

后来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兵败被俘,他被敌军抓走当了一整年的俘虏。为了朝廷的安定孙若微不得不让朱祁钰当了皇帝。

朱祁镇后来被救了回来,但他被救回之后又当了八年的太上皇,他被变相软禁了。

朱祁镇后来又经历了夺门之变,他被迎回二次称帝。朱祁镇一共当了二十二年的皇帝,颇有建树。2.朱祁镇演员

张艺兴(LAY),1991年10月7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内地流行男歌手、影视演员,男子演唱组合EXO/EXO-M中国籍成员。

2005年, 张艺兴参加湖南经视《明星学院》比赛并获得总决赛季军。2008年,通过S.M. CastingSystem在中国的选拔成为韩国SM公司旗下练习生。2012年4月,以EXO团体和其子队EXO-M成员身份正式出道。2015年4月8日,张艺兴在中国成立个人工作室,5月,因加盟励志体验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而受到广泛关注。

2016年6月,凭借爱情喜剧片《前任2:备胎反击战》获得第四届中英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同年,他还发行个人首张创作专辑《LOSECONTROL》并凭借其获得音悦V榜年度盛典年度专辑、内地最佳男歌手两项奖项。2017年10月,发行第二张个人专辑《SHEEP》;同年,凭借战争片《建军大业》提名第9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2018年1月,参加爱奇艺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2018年9月2日,《中国影视明星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7-2018)》发布,张艺兴位居第四名。

2019年8月,福布斯发布中国100名人榜,张艺兴位列11位。

第三届“向上向善湖南好青年”,湖南省共青团宣传工作推广大使、新生代青春偶像。3.历史上的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四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朱祁钰

朱祁钰好,自古明君第一条就是任用贤明,朱祁钰临危登基,重用于谦,以两万守军抵御也先数十万大军,取得北京保卫战胜利,后励精图治,政治清明。

宣德十年,英宗即位后,册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兵败被俘。在兵部侍郎于谦和孙太后支持下,即位为帝,尊奉明英宗为太上皇。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励精图治,重用于谦等人,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推动明朝政治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接回太上皇朱祁镇后,幽禁于南宫,改立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景泰八年,夺门之变后,降为郕王,软禁于西苑,离奇去世,享年三十岁,谥号为戾,葬于北京西山景泰陵。明宪宗即位后,恢复皇帝名位,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

朱祁钰,自古明君第一条就是任用贤明,朱祁钰临危登基,重用于谦,以两万守军抵御也先数十万大军,取得北京保卫战胜利,后励精图治,政治清明。而朱祁镇重用太监导致自朱棣以来经营的北方格局尽毁,五十万精锐覆灭,自己也成为中原两千多年仅有的三位被俘皇帝之一,如此奇耻大辱,理应自裁以谢祖先,至少应退位让贤,可他却重夺皇位,处死于谦,暗害朱祁钰,实在是大明第一昏君,虽然朱祁钰迎回朱祁镇后没有还位,但也是朱祁镇自作自受,他这一辈子除了丢人就是现眼,还好意思进祖庙,也是脸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朱祁镇怎么死的 朱祁镇的故事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他是病死的。公元1435年,年仅九岁的朱祁镇继位为帝,由于年少,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八年后,朱祁镇正式亲政,由于他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公元1449年,朱祁镇御驾亲征,攻打蒙古瓦剌部,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后来被朱祁钰接回北京,软禁于南宫。公元1457年,朱祁镇策动夺门之变,复位称帝。公元1464年,朱祁镇病逝,享年三十七岁,葬于裕陵,庙号英宗。虽然朱祁镇在政治上有不足之处,但他晚年任用忠臣,善待百姓,还废除了殉葬制度,被后人所称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明风华朱祁镇的皇后是谁?朱祁镇为什么能复位?

全文共 1593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风华》最新剧情中,朱瞻基登基称帝,整部剧即将迎来一段高潮,因为胡善祥此时已经成了皇后。不过最后继承朱瞻基皇位的人并不是胡善祥的儿子,而是孙若微的儿子朱祁镇。历史上朱祁镇这个皇帝当的也不太平,中途还被瓦刺给掳走,后来好不容易平安回京,却发明皇帝已经是自己弟弟朱祁钰了。不过好在朱祁镇还有一位爱她的皇后,最后帮他成功复位。朱祁镇的皇后是谁?

《大明风华》明仁宗和明宣宗这父子两人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是他们携手开创了仁宣盛世,他们都是为大明百姓着想的好皇帝。朱祁镇是继朱高炽和朱瞻基之后,大明历史上的第六位和第八位皇帝,钱皇后是朱祁镇的皇后,她跟明英宗朱祁镇是同甘共苦的夫妻,唯一遗憾的是,钱皇后并没有能够为朱祁镇生育孩子。

明英宗朱祁镇在历史上虽然是个争议比较大的皇帝,但是他却遇上了一个对他痴情不已,愿意与他患难与共的好妻子。明英宗和钱皇后的爱情,让人羡慕又唏嘘。

“祈天岂惜伤肢体,血泪长流顿失明”,这句诗描写的正是钱皇后在得知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所俘后的反应,她因为思念丈夫而日夜痛哭,最终竟然导致一只眼睛失明了。可见钱皇后对明英宗用情至深。

明英宗被俘之后,钱皇后散尽所有钱财,整日缩衣节食,没日没夜地祈求神灵,作为朱祁镇的妻子,她只想要让丈夫平安归来。在朱祁镇被俘期间,钱皇后哭瞎了一只眼睛,跪残了一条腿。

朱祁镇被瓦剌放回来之后成了太上皇,被明代宗变相囚禁了起来,钱氏也跟着朱祁镇一起被囚禁了七年之久。对于朱祁镇而言,钱氏不仅仅是他的皇后,更是跟他患难与共的妻子,所以他很敬重她,爱护她。

唯一可惜的是,因为身体的原因,钱皇后并没有能够为朱祁镇生儿育女。历史上朱祁镇有九儿八女,但这些孩子没有一个是钱皇后生的。虽然无子无女是很遗憾的事情,但钱皇后即便没有孩子,也丝毫不会影响她跟朱祁镇之间的感情。英宗两次称帝,她都是皇后的不二人选,朱祁镇临终前,还特意留下遗诏,钱皇后百年之后,要跟他合葬在一处。“生同衾,死同椁”,这便是朱祁镇和钱皇后的爱情。朱祁镇为何能复位?

景帝朱祁钰在土木堡之变后,被联合奏请,经太后同意后登上皇位的。刚登上皇位就马上面对北京保卫战:当时由于谦亲自领兵22万,列阵于九门外,亲自披甲执锐,于是,京师各地士气大振。侍郎吴宁代理兵部的事物。于谦亲自列阵于德胜门外。十月初二,副总兵高礼、毛福寿迎敌于章仪门的土城之北,败瓦剌先锋官,首战告捷,军心大振。瓦剌军不甘失败,又在彰义门组织进攻,明军佯装失利,瓦剌军追到土城,被潜伏在民居内的明军火枪手阻击,死伤无数,不得推进。加上天寒地冻,京师外围守军的奋力抵抗,到十一月八日,瓦剌军退出塞外,京师解严,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

对于重返京城的朱祁镇,朱祁钰其实并非没有防备,也正因如此,返回京城的朱祁镇便迅速被幽禁于南宫之中长达七年。七年里,朱祁钰不仅对南宫严密封锁,甚至加派锦衣卫严加看管,就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朱祁镇的皇后钱氏甚至不得不依靠做些女红来维持生计。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孙太后在扶立朱祁钰为帝之前,率先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孙太后此举极为明显,那便是保证皇位留在明英宗这一脉,而朱祁钰不过是临时代为执政罢了。然而,随着皇位的稳固,朱祁钰并不想将皇位交回朱祁镇这一脉,因而在景泰三年(1452年)将朱见深太子之位废除,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储君,可惜朱见济在次年便夭折了。

虽然朱祁钰对于朱祁镇极为忌惮,并对其进行了诸多限制,但他毕竟还拥有着太上皇的身份,在皇帝朱祁钰卧病在床的情况,面对太上皇发动的兵变,宫中卫士根本不敢擅自抵挡,这使得他能够顺利进入奉天殿。同样的,朝中大臣在上朝后见到皇帝换人,虽然一时间惊疑不定,但在朱祁镇做出朝臣仍然担任原职的承诺后,便迅速接受了这一事实。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朱祁钰无子,他百年之后皇位重新回到明英宗这一脉几乎是众望所归,朝中大臣对于朱祁镇的复辟其实并不抵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上朱祁镇和朱祁钰是什么关系?他们是亲兄弟吗?

全文共 1911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风华》中,朱祁镇是朱瞻基和孙若微的儿子,朱祁钰是朱瞻基和胡善祥的儿子,不过历史上朱祁钰的母亲其实是吴贤妃。而上天给这对兄弟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让原本关系良好的兄弟二人走向陌路。土木堡之变爆发,英宗被俘,朱祁钰继位,结果朱祁镇又被放了回来,此时的朱祁钰该主动退位,还是继续当这个皇帝呢?活着回来的朱祁镇也没有就此放弃皇位的想法。朱祁镇和朱祁钰是什么关系?

朱祁钰和朱祁镇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据考证,历史上朱瞻基也就只有这么两个儿子。那么朱祁钰和朱祁镇是亲兄弟吗?在《大明风华》中,朱祁钰是胡善祥的儿子,而朱祁镇是孙若微的儿子,这两个人后来都当上了皇帝。

《大明风华》中朱祁钰和朱祁镇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朱祁镇是比朱祁钰年长一岁的哥哥。不过,不同于《大明风华》中的设定,历史上朱祁钰并非胡皇后所生之子,他的生母是吴贤妃。吴贤妃原本是宫女出身,因为得到了朱瞻基的宠幸,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地位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有关于吴贤妃的来历,史书中存在着这样两种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吴贤妃以前是伺候朱瞻基的宫女,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吴贤妃原本是汉王府上宫女,汉王因为谋反被杀之后,他府上的人都被没入了宫中,吴氏的命运也因此跟朱瞻基有了交集。

不过,《大明风华》中应该是将吴贤妃跟胡善祥胡皇后合并为一个人了,但实际上,历史上的胡善祥只为朱瞻基生了两个女儿,并没有生育儿子。

而且,历史上朱瞻基就是利用胡善祥没有生育儿子这件事为借口,废掉了她的后位的。胡皇后性情贤德善良,如果朱祁钰真的是胡皇后所生的话,那朱瞻基肯定是找不出理由和借口废后的。

另外,朱祁镇和朱祁钰出生的时候,朱瞻基都快三十岁的人了。古代很多皇帝在二十岁之前就子女成堆了,朱瞻基三十岁才有儿子,而且他只有两个儿子,可见他的后宫嫔妃肚子都不争气。在这种节骨眼上,谁先为朱瞻基诞下儿子,谁就会拥有无上的荣宠。所以哪怕皇子的生母只是个宫女,朱瞻基也会给她名正言顺的名分和地位的。朱祁镇和朱祁钰关系好吗?

朱祁钰是朱祁镇的异母兄弟,她们的爸爸朱瞻基是明代小有的于诚君王之一,过世前给他留有了一个政令顺通、四海升平的大明帝国。朱祁镇的君王之职很早就明确了,朱祁钰对帝位也没什么非分之想,两个人交往的非常开心。

假如历史时间依据一切正常的路轨生长发育,朱祁钰会安坚固稳地当一个荣华富贵腹黑王爷,历史时间对他的记述或许就是说一笔带过。殊不知,历史时间有时就是说非常容易偏移一切正常路轨。正统十四年,他的亲哥哥朱祁镇轻信王振诽语,草率御驾亲征,实际效果雄师在土木堡被蒙古族围杀,50万京师损害消失殆尽不用说,他自身也变成了蒙古的战俘。

更加可怕是,蒙古头领也先提前准备以朱祁镇为主力资金,狠狠地的敲诈明代。这时皇太子之职定下,但朱见深过度幼年,为防主少国疑,众臣决定拥立朱祁钰为新君王,改朱祁镇为太上皇。朱祁钰推诿,众臣坚持不懈,皇太后一锤定音,就那么办,另加皇太子之职不好变更一个限定标准。

因此朱祁钰在提心吊胆中当上君王,但亲眼目睹眼看了大清门血案,见到了马顺等三人被重臣锤杀的局势,朱祁钰的内心是抵触的,换句话说是惧怕的。

这时,他站了出去,他告知朱祁钰,别害怕,只要在龙椅上安心的蹲着就行,虽然需要的那时候必须点块头。因此,接下去好多个月变成了他的小我私人表演時刻,对外开放进行了对蒙古族的狙击,体制进行了对王振余党的结算,大明帝国从身亡旁边转悠一圈又回家了。

明代再度修复到往日的宁静,但朱祁钰却很难找不回以前的这份坦然。是的,他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刚开始迷恋那份当君王的体会。

因此,蒙古族头领也先托关系捎信说,你将你亲哥哥领回去吧,朱祁钰说,放你那吧,人们想要了;也先讲,你還是领回去吧,再放到我这,我的属下都被忽悠了,因此朱祁钰随意找了小我私人,把朱祁镇领回了。

朱祁钰一共当了八年的皇帝,而他安安稳稳的当皇帝却只当了一年,因为朱祁镇被俘虏一年就被放回来了,他知道哥哥回来的消息后,虽然是震惊,也舍不得自己的皇位,可是他的良知还在,舍不得杀害这个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哥哥,所以他就将哥哥成为太上皇,软禁在宫中七年,而在这七年中,他虽然担惊受怕,可是却没有要杀害哥哥的心思,即使有,也被自己压了下去。

虽然朱祁钰一直没有杀掉太上皇哥哥,可是他的心中也是十分害怕的,所以他将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只不过造化弄人,他的儿子竟然夭折,只好立哥哥的儿子为皇帝,也是因为他特别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整日在后宫,将身子搞垮了,在加上一些列的压力,不堪重负的他终于病倒了。

然而朱祁镇能够成功复辟,根本原因就是朱祁钰不够狠,若是他狠心将朱祁镇秘密处死,即使他没有而自己继承皇位,可是朱祁镇也无法在当皇上,更无法发动兵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朱祁镇怎么夺回皇位的?

全文共 1344 字

+ 加入清单

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俘。九月,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拥立英宗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明代宗景泰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次年,英宗被释归,为景帝幽禁于南宫。景泰八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石亨见帝疾甚,即与都督张軏(yuè)、太监曹吉祥等密谋发动政变,拥英宗复辟,以邀功赏。

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俘。九月,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拥立英宗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明代宗景泰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次年,英宗被释归,为景帝幽禁于南宫。景泰八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石亨见帝疾甚,即与都督张軏(yuè)、太监曹吉祥等密谋发动政变,拥英宗复辟,以邀功赏。

是月十六日夜,徐有贞、石亨等引军千余潜入长安门,急奔南宫,毁墙破门而入,掖英宗登辇,自东华门入宫,升奉天殿,并开宫门告知百官太上皇已复位。英宗复位后,下于谦、王文于狱。后又以谋逆罪杀于谦、王文,迫害于谦所荐之文武官员。论复辟功,对石亨、张軏、徐有贞等人分别晋官加爵。二月,废景帝仍为郕王,迁于西内。世事难料,为巩固自己的权位而煞费苦心的景帝,突然病倒了,而且病得不轻,是朝廷上下不曾料到的。大臣们手忙脚乱,因为“储位未定”—接班人还不明确,他们寄希望于皇上霍然痊愈,危机便可以暂时获得缓解。文武百官天天都到左顺门问安,每次都是太监兴安出来发布消息,时日一多,他不耐烦了,说道:你们都是朝廷股肱耳目,不为社稷考虑,每天徒劳问安有什么用?他的意思是在暗示大臣,应该早日册立皇储。

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召集大臣会议,请求景帝,重新册立沂王朱见深为皇太子,推举内阁大学士商辂起草奏疏。内阁大学士王文、陈循、萧镃对此有异议。王文说:如今只能建议册立皇太子,因为不知道皇上属意于谁?外间传说,他与太监王诚密谋,由太后出面迎取襄王世子为皇储。陈循知道王文的心思,沉默不言。萧镃说:沂王既然已经退了,不可重新册立,只能提出“早建元良”(尽快册立太子)的请求。都察院左都御史萧维祯举笔说:我请求更改一个字,把“早建元良”改为“早择元良”。

大臣们联名签署的奏折送到景帝的病榻前,得到的批示是:“朕偶有寒疾,十七日当早朝,所请不允。”意思是,我的身体并无大碍,过几天就可以上朝,不必考虑接班人问题。真的是“偶有寒疾”吗?非也。他十二月二十八日一病不起,连最重要的仪式,正月初一的元旦朝贺,也不得不取消,正月十五的郊外祭祀仪式不能取消,正月十二日,他把武清侯石亨叫到病榻前,命他代行祭祀。

石亨是陕西渭南人,出身将门世家,善骑射,有胆略,手提大刀,轮舞如飞,而且仪表威武,四方面孔,魁梧身材,美髥及膝。景帝即位后,接受兵部尚书于谦的推荐,任命石亨为五军都督府右都督,掌管五军大营,封为武清侯,授予大将军头衔。他的侄子石彪,也是一员骁勇善战的枭将,能挽强弓,挥舞板斧,因战功,由游击将军升任都督佥事。石亨代表皇帝去郊外祭祀,可见此人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非同小可。

景帝有眼无珠,看错了人,铸成大错。石亨虽是一介武夫,却机敏过人,在景帝病榻前,近距离观察,皇上已经病入膏肓—这是其他大臣不可能获得的机密信息。一旦景帝驾崩,拥戴谁继位,何去何从?必须作出抉择,政治投机是没有原则的,完全从自己的私利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为什么说朱祁镇是昏君?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全文共 2631 字

+ 加入清单

朱祁镇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这一点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朱祁镇为明英宗,但是很多人却认为他承担不起“英”这个字,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而朱祁钰却并没有那么糟糕,甚至相比朱祁镇来说,还要好很多。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两位皇帝究竟应该如何评价,朱祁钰和朱祁镇,他们到底谁更好一些?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历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个皇帝,因为他是明朝唯一一位两次登基称帝的皇帝。他传奇的一生,被描写成了很多文学作品。在他死后,明朝臣子们根据他一生的经历,给他的庙号为明英宗。

所谓英宗,意思很明显,绝对是褒义词,那就是在夸赞朱祁镇这一生是功大于过的。在封建王朝之中,能够有这样的褒奖,其实算是不错了。因为大多数皇帝都是过错大于功劳。1.少年天子无实权,张太后和三杨是执政主力

明英宗朱祁镇登基的时候,才不过9岁,是名副其实的少年天子。他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做皇帝,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朝政只能由他的祖母太皇太后张太后主持。

不过张太后一直以来都拒绝后宫干政这件事,她认为后宫干政的先例一旦开启,将会是大明王朝的厄运。

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明史》

很显然张太后是饱读诗书的人,他明白汉朝外戚干政的后果是什么。可是皇帝太小了,太后如果不主政的话,压根就没有人主持大局。

所以在群臣的建议下,张太后还是主持了政局,不过她主政的时候,没有让他们张家任何人入朝为官,避免了外戚乱政的局面。

此外张太后启用中杨士奇、杨荣和杨溥这三位作为辅政大臣,总领全国政务。这三个人不仅忠心耿耿,而且饱读诗书,是难得的人才。

所以有这三个人配合张太后处理政务,大明王朝在短时间内显示出了太平盛世的局面。明英宗的少年生活也就是这么度过了。

一直到朱祁镇20岁左右的时候,三杨和太后相继去世,明英宗才真正亲政掌握了政权。然而这也标志着大明王朝的衰败期来临了。所以说,在朱祁镇20岁以前,朝廷的所有诏令,无论英明与否,跟朱祁镇都没什么关系。

有功劳不是朱祁镇的,有罪过也不能怪罪朱祁镇,这才是比较公正的评价。可是20岁以后的朱祁镇,真正掌权了,这个时候大明王朝的走向就跟他息息相关了。2.朱祁镇引发土木堡之变,自己被瓦剌抓去关了一年多时间

没有外戚干政的烦恼,不代表大明王朝就没有烦恼。与外戚集团几乎同时存在的,那就是宦官集团。宦官集团在汉朝四百多年的历史当中,几乎是片刻不离。尤其是到了东汉时期,外戚和宦官之间的斗争,简直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明朝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问题,明英宗时期最臭名昭著的宦官,铁定就是王振了。当时王振非常受宠,几乎是朱祁镇时期总揽朝政大权的宦官。

辛酉,次土木,被围。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英国公张辅,奉宁侯陈瀛,驸马都尉并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野,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死,帝北狩。---《明史》

瓦剌大军要求明朝交钱,否则就挥师南下打进京城。这件事王振觉得很恼火,所以就鼓动朱祁镇御驾亲征。

他告诉朱祁镇,瓦剌大军没什么可怕的,何况朱祁镇是有过御驾亲征的经验的。在王振的一番支持下,朱祁镇果然御驾亲征。

结果明军死伤殆尽,朱祁镇本人也被瓦剌大军给俘虏了。这下子大明王朝陷入了绝境,大明的皇帝居然被人俘虏了,这难道是要亡国了吗?

甲子,京师闻败,群臣聚器于朝,侍讲徐珵请南迁,兵部侍郎于谦不可。乙丑,皇太后命郕王监国。戊辰,帝至大同。己巳,皇太后命立皇子见深为皇太子。辛未,帝至威宁海子。甲戌,至黑河。九月癸未,郕王即位,遥尊帝为太上皇帝。---《明史》

好在这个时候于谦和孙太后商量了一番,决定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暂时帮助大明朝渡过难关。

原本打算利用朱祁镇好好敲一笔竹杠的瓦剌,发现朱祁镇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与其就这么杀了,倒不如把朱祁镇送回去,让他们俩皇帝内斗去。

这方法太绝了,一年以后,朱祁镇不仅没有受到多少伤害,反而还养胖了被送了回去。这么一来朱祁钰的地位就很尴尬了。不过朱祁钰此刻已经迷恋上做皇帝的感觉,他就把自己的哥哥朱祁镇给囚禁了起来,这一囚禁,那就是七年时间。3.朱祁镇重新夺权,开始了一波大清洗

朱祁镇被关押的七年里,受尽了各种折磨,朱祁钰是把不得朱祁镇快点死去,可又不好直接下手,说实话,这段时间朱祁镇的确是吃了不少苦,比在瓦剌那边吃得苦还要多。

七年以后,朱祁钰病重,朱祁镇借助心腹的力量,发动了夺门之变。老皇帝再次登基为帝,朱祁钰的皇帝位子直接被废除,可见朱祁镇还是有点手段的。

这个时候当年但凡支持朱祁钰的大臣们,都受到了株连。就连大明王朝的支柱,当年抵挡住瓦剌大军进攻的于谦,也被朱祁镇杀害。

丁亥,杀于谦、王文,籍其家。陈循、江渊、俞士悦谪戍,萧鎡、商辂除名。己丑,复论夺门功,封孙镗怀宁伯,董兴海宁伯,钦天监正汤序礼部右侍郎,官舍旂军晋级者凡三千余人。---《明史》

从这一点上来说,朱祁镇压根就算不上什么明君,甚至可以说是昏君。不过谁又能从朱祁镇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呢?他被关押了七年时间,而那些忠心大明的功臣们,却丝毫不为他着想,这让朱祁镇彻底寒心了。

所以朱祁镇的这次清洗活动,是顺理成章的。不过他的那些心腹们,基本都是奸臣,所以把大明往火坑里推也是必然的事情了。4.总结:明英宗废除人殉制度,当的起一个英字

先秦时期,不少诸侯国都延续着奴隶制社会的一个愚蠢的习俗,那就是人殉制度。也就是说用活人来给死人殉葬。这是多么残忍的一个制度。

秦王朝废除了这样的制度,后来虽然也有部分出现,却已经是比较少见的了。毕竟社会已经进入到了文明时期,这种残忍的制度理应废除。

可是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后,不光恢复了分封诸侯王的制度,而且还恢复了人殉制度。这简直就是在开历史倒车,朱元璋读书少,他有这样的想法也是不奇怪的。他又那么会杀人,手底下的大臣们都不敢劝谏。

所以人殉制度在明王朝初期又重新恢复了,这等于是历史在往回走,完全是灭绝人性的制度。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期,人殉制度被他彻底废除。

所有后世给他一个英宗的庙号,确实不是瞎给的。人殉制度不仅仅是杀害了若干无辜的人,更是一种野蛮社会的表现。明英宗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一点,足以说明他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如果朱祁钰杀了朱祁镇,他还会是这样的结局吗?

全文共 1802 字

+ 加入清单

土木堡之变,是身为兄弟二人的朱祁钰朱祁镇的生命的转折点,朱祁钰因此当上了皇帝,而朱祁镇则成为瓦剌的俘虏,虽然后来朱祁镇回来了,但是朱祁钰却并不准备把皇位让出去,朱祁镇因此度过了七年的囚禁之苦。但朱祁镇并没有被杀掉,也就有了后来的夺门之变。如果说朱祁钰当时狠狠心杀掉了朱祁镇,他后来的结局还会不会那么惨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如果真这么做,朱祁钰背负的罪名可就大了,但他的下场同样很惨,不仅皇位不保,还有可能被削其宗籍,废为庶人。如此看来,把英宗杀了是一件代价非常大的事情,朱祁钰肯定不敢这么做。1、临危即位,组织北京保卫战

郕王朱祁钰是明英宗同父异母的弟弟,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率领50万大军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遭到瓦剌大军包围,明军几乎全军覆没,英宗也只身被俘,当时皇太子朱见深才两岁。为免主少国疑,在于谦、王直等大臣的建议和孙太后的同意下,当时身负监国之任的郕王朱祁钰被立为皇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这就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明代宗(年号景泰)。

朱祁钰在非常时期被拥立为帝,组织了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击退了瓦剌军,对明朝有再造之功。但是朱祁钰当上皇帝于法理来说,其实只能算是特殊情况下的“代行”,只要英宗不死,或者侄儿朱见深长大,景泰帝的皇位终究还是要交出,因此他对迎还太上皇一直不甚上心,一再拖延时间,其目的就是希望太上皇永远都不要回来,直到于谦说了一句:“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对于谦一向言听计从的景泰帝才派出李实、杨善出使瓦剌迎回太上皇。

景泰帝一生最大的悲剧就是他对皇位太过于执着,当初孙太后先立朱见深为太子后,才答应立郕王为皇帝,其意思很明白,大明的天下还是英宗皇帝的,朱祁钰不过是代理执政罢了。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后,朱祁钰在朝野获得很高的声望,帝位也渐渐稳固,但他并不满足于自己当皇帝,而是希望儿子朱见济能取代侄儿朱见深成为大明王朝的合法继承人。因此,在太上皇南还后,他便毫不犹豫地将哥哥软禁在南宫,并派人严加看管,这一关就是整整七年。2、夺门之变,英宗对景泰帝展开疯狂报复

景泰三年(1452年),景泰帝成功的废掉侄儿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是到了第二年朱见济就不幸夭折了,这件事对景泰帝的精神打击很大,此后他不断在子嗣问题上尝试努力,同时对大臣建议复立朱见深为太子的建议置之不理。终于在景泰八年(1457年),将军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人乘景泰帝重病之事,向孙太后取得懿旨,带兵直驱南宫,打开南宫大门,将太上皇迎回宫内复登大宝。再一次当上皇帝的英宗很快就逮捕杀害了兵部尚书于谦和大学士王文,而景泰帝则在一个多月后不明不白死去,死因不明,有说法说是英宗派人杀害了景泰帝。

景泰帝虽驾崩,但英宗对他的清算才刚刚开始,英宗不仅废其帝号,还给他上了一个恶谥约“戾”,称“郕戾王”。仅以亲王礼将景泰帝安葬于西山,代宗由此成为明朝自迁都北京以来,仅有的一位没有被安葬在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景泰帝的结局很是让后世为之唏嘘,他是明朝很有作为的皇帝,其成就要远远高过他的哥哥英宗。很多人说景泰帝太过于心慈手软,如果狠下心来将他哥哥杀了,或许结局不会如此。3、杀兄无名,其害深远

首先,若通过非常手段杀害英宗,景泰帝的皇位必然不保,因为侄儿朱见深还在,只有一不做二不休把哥哥英宗和侄儿朱见深一起杀了,才能算是一劳永逸。但是这么大的事情很快就会大白于天下,景泰帝杀兄屠侄,其罪非同小可,满朝文武谁都保不了他,最大的可能就是景泰帝会就此结束皇帝生涯,还要以大逆罪重治。

其次,英宗与儿子同遇害,这对于景泰帝来说是一件代价很大的事情,明朝不是唐朝,不可能像玄武门之变那样兄弟自相残杀后才能堂而皇之的当上皇帝,明朝信奉正统,皇位本来就是属于英宗一系,景泰帝软禁英宗已经在朝廷引起巨大非议。如今再杀害皇兄和皇侄,这只会让景泰帝陷入众叛亲离地步,到时候他被废为庶人都有可能,而一旦由外藩亲王入承大宝,这个结果就显然是“两输”了。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英宗,景泰帝是绝对不能杀,杀了只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境地。其实在当时景泰帝完全有办法改变现状,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夭折后,景泰帝应该顺从民意及早复立侄儿朱见深为皇太子,以安臣下之心。正是因为景泰帝在立储大事上心存私心,才给了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投机分子以口实,最后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对景泰帝展开了疯狂的报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