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朱高炽是怎么登基的(优秀20篇)

浏览

7266

文章

68

篇1:道光帝怎么登基的?孝和睿皇后对道光帝如何?

全文共 120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道光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道光帝是中国历史上很厉害的一位皇帝,在当时的清朝关于道光帝的介绍也是有不少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当时关于道光帝的故事,据说当时道光帝登基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而道光帝到底是怎么登基的?孝和皇后对道光帝如何?一起来看看吧!

康熙末年,爆发了激烈的夺嫡之争,史称“九龙夺嫡”。在这场皇位争斗中,康熙帝最喜爱的太子胤礽落马,不少皇子也受到抨击。

这场争斗,让康熙帝精疲力尽,所以此后再没有立太子,而是实行秘密立储。将写有皇位继承人选的诏书,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等皇帝去世之后,在大家的见证下一起打开,以确保公正性。

从康熙开始,清朝的皇位传递,都是如此。当然像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这样的是特例。其实在清朝中期还有一项特例,那就是嘉庆帝和道光帝之间的皇位传承。

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突然去世,享年61岁。《清仁宗实录》记:“此次跸图,偶感暍暑。”

也就是说嘉庆帝的突然离世,的确与中暑脱不开关系。有人问只是中暑,怎么就夺了人性命。可能是因为当时嘉庆帝年龄摆在那儿,还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因素,导致了他的死亡。

嘉庆帝去世,这个时候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迎立新君。而按照以往惯例,大家需要到正大光明牌匾后,取出传位诏书。

因为嘉庆帝的去世比较突然,据说最开始的时候,大家并没有找到传位诏书。既无诏书,那么后来的道光帝是如何继位的呢?

这就与嘉庆帝的第二任皇后,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脱不开关系了。据说正是她降下旨意,让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继位的。

《清史稿》:“二十五年八月,仁宗幸热河崩,后传旨令宣宗嗣位。宣宗尊为皇太后,居寿康宫。”

爱新觉罗·旻宁并不是孝和睿皇后的亲子,而是嘉庆帝前妻喜塔腊氏所生。而孝和睿皇后本身有两个儿子,分别是皇三子绵恺与皇四子绵忻。

就算不管亲子还是养子继位,她都是太后。但不管怎么看,自然还是亲子继位,她的日子更舒服。那么问题来了,孝和睿皇后为何不让亲子继位,而是支持喜塔腊氏所生之子旻宁继位呢?

这一点就必须说清楚,虽然清朝实行秘密立储,但是仍然有蛛丝马迹可以看出皇帝中意的继承人选。旻宁不仅仅是先皇后所生之子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嫡长子。

在古代讲究嫡庶有别,长幼有序的时代,嫡长子三字分量极重。更何况旻宁这个皇子,还受到父亲和祖父的重用。

旻宁大婚之时,皇帝和太上皇亲自费心操办。婚礼之后,还指明让旻宁和妻子留在宫内居住。虽然没有明说,但这其实已经暗示了旻宁继承人的身份。

大臣们是何等精明之人,会不知道皇帝所想。所以尽管嘉庆帝去世突然,孝和睿皇后要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必定会受到宗室大臣的阻止。

与其这样,还不如大度的让传旨旻宁继位,与新君打好关系。后来的事情也证明,孝和睿皇后当时并没有做错。

喜塔腊氏去世之后,孝和睿皇后本就对旻宁有养育之情。继位一事,旻宁再次承情。所以尽管不是亲子继位,但是孝和睿皇后在旻宁登基之后,日子过的还是很不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当了20年太子 10个月皇帝的朱高炽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奠定了明朝的盛世局面,但他的太子朱高炽却经历了一段坎坷的历程。朱高炽一生中,既有了20年的太子生涯,也在位10个月成为了皇帝,但他的执政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

一、朱高炽的太子岁月

朱棣的儿子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并经历了长达20年的太子生活。然而,在这段时间里,朱高炽的权力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虽然他被指定为太子,但朱棣并不愿意赋予他太多的实际权力。朱高炽只能任免低级官员,而政务方面必须听从辅政大臣的建议。这使得他的地位有些像一个名义上的太子,实际上却没有多少政治权力。

尽管如此,朱高炽还是尽力推行仁政。他亲近文臣,削减冗官,接纳谏言,反对残酷的政策,惩治宦官。在凤阳水灾发生时,他免除了赋税,向灾民提供粮食,并帮助家庭赎回被卖掉的子女。此外,他还成功安置了数千户流民,进行了垦荒工程,使社会秩序逐渐恢复。

二、朱高炽与弟弟的纷争

然而,朱高炽的太子生涯并不平稳。他的两个弟弟,朱高熙和朱高遂,不断挑拨离间。他们在多次场合中告发朱高炽与其他文臣串通谋反,试图陷害他。这种家庭内部的纷争导致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甚至牵涉到生死问题。朱高炽在兄弟们的挑拨下,一度陷入了危险境地。

三、朱高炽的登基和政绩

朱高炽的坎坷太子生涯并没有挫败他的政治抱负。当他继位成为皇帝后,他展现出了出色的治理才能。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

1、他采取了宽政策,平反了被朱棣处死的建文帝旧臣,恢复了他们的名誉。这一举措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树立了他的仁政形象。

2、朱高炽广开言路,鼓励言论自由,赦免并提拔官员,裁撤冗官,选用贤能之士。他还进行了内阁改革,组建了一个由文官组成的正规内阁。这一改革推动了政府机构的现代化,提高了政府的运作效率。

3、朱高炽注重对外关系,保持了与蒙古各部落的友好关系,维护了国家的边疆安全。他还采取措施改善社会福利,减轻了民众的负担,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尽管朱高炽在位时间不长,但他的政绩令人瞩目。如果给予更多时间,他可能会带领明朝走向更加繁荣和强大的未来。

朱高炽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他经历了20年的太子生活,10个月的皇帝生涯,但他的政治抱负和仁政执政为明朝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下,也可以通过智慧和勇气改变命运,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伟大的贡献。朱高炽的一生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值得铭记和学习的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朱棣既然不喜欢住朱高炽 朱棣为何还要传位给朱高炽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朱棣喜欢朱高炽为啥还传位给他?

这里会涉及到多个方面,比如靖难之役的弊端,文官集团的支持,还有朱高煦的肆意妄为等等。这些原因就会导致最终的结果出现变化。

一、靖难之役的弊端

朱棣的位置是通过不正规的方法抢过来,朱元璋去世之后朱棣就选择造反,这被称之为靖难之役。简单来说是为了保证自己的位置,选择发动政变,甚至后来还篡改了历史,不想要后人同样会背负相应的名誉,因此就坚定选这一个太子。

二、文官集团的支持

第2个原因是当时朝堂上的局势,朱棣成为皇帝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朝堂当中必然不会有人选择惹是生非,但是对于朱棣如何去挑选继承人,这些大臣还是会有一定权利去干涉的。

朱元璋喜爱朱高炽,主要是因为性格和自己选的太子有一些温和的性格,反而更能够得到宠爱。朱元璋的宠爱,也同样会得到朝中文武百官的拥戴,自然就会将他当成是自己的领导人。大臣们一直希望的就是这种仁慈的皇帝,再说朱棣早就已经拥有天下,此时想要完成大业就不应该得罪这些文官集团。

让成为太子对自己而言并不是没有任何的作用,起码就可以保证明朝的安康。

三、朱高煦的肆意妄为

最后的一个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因为一直肆意妄为。当时看到朝中的大臣都不支持自己时,并没有选择反思,而是更加的愤怒,到处都在为所欲为。朱迪在看到之后必然火冒三丈,如果不是当初太子劝阻,相信这个人早就已经变成了平民老百姓。因此要想成为太子也并不是如此的简单,在这背后还是会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全部都需要尽可能的满足,这才是很关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湖北一盲人在深山登基设立后宫,最终结局如何

全文共 1942 字

+ 加入清单

皇帝作为古代封建社会的产物,已经消失了一百多年了,而我国最后一位皇帝,我们都知道是溥仪,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可以说是经历了非常多的事情,虽然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但是却经历了中国一个巨大的变化阶段。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湖北一处深山中,曾经还有一个人,在是山中自己登基称帝,甚至还有自己的后宫,这听起来的确是匪夷所思,那么这个人后来怎么样了呢?1.登基称帝的丁兴来人物简介

丁兴来(1925年-?年),又名丁童星、丁同修,道名丁宫绪、丁觉春等,湖北麻城县(今麻城市)人,盲人,道德金门(亦称金门道)首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称帝者,1981年至1990年期间在湖北罗田县称帝。

1925年丁兴来生于湖北麻城县张家畈镇丁家南冲村南冲埦。1943年至1945年曾先后加入佛门练乩坛、龙门道、观音门、宣佛门、古佛门、瑶池门等会道门组织,1945年被罗田县道首周寿禄(周寿老六)吸收加入道德金门,1950年代初期,湖北省等地掀起大规模取缔会道门的运动。1952年2月麻城人雷金安在大崎毛田(时属黄冈所辖)组织“道德金门开国军”。先后于罗田、浠水、黄冈、麻城、新洲等5县100余村庄发展道众1万余人。雷金安自称皇帝,并封授统军元帅,军师等职位,发动叛乱。后经黄冈县派兵围剿,平息叛乱。1953年,雷金安及其它主要骨干成员30余人被处以极刑,道德金门遂被取缔。丁兴来于1962年被判入狱五年。出狱后,开始积极暗中联络道德金门残余分子谋划恢复道德金门。2.丁兴来的罪恶

鄂皖大别山区存在山高水恶,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自然状况。并由于自然资源贫瘠、生活环境封闭、生产方式落后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当地农民普遍具有文化水平低下,思想愚昧僵化的特点,加之当地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有病难以治疗,使得当地不少人敬畏鬼神。丁兴来利用这一点,借机宣扬其是“柏子大仙”下凡,在上天统管三界,下凡普渡有缘之人士“上天成仙”等。自1980年起在鄂、皖交界一带,以“驱邪治病”,“普渡缘人”为名,借机发展道徒,培养骨干,扩大影响。后根据其本人供述,在此期间还曾利用“诊病”、过“仙气”等方式哄骗和以妖言恐吓等手段,先后骗奸妇女达55人,年龄上至60余岁下至10余岁不等。被骗奸的妇女中,有母女、妯娌、姐妹、婆媳、亲家等。

1981年盛夏时节,丁兴来在位于罗田县包家山信徒江Ⅹ家中,假借“神仙附体”向信徒宣扬“三期末节”已到,“真命天主”即将登位,天下将归丁姓之人掌管,自己还将会飞身脱壳,返老还童等。丁兴来遂于不久之后于江Ⅹ家院落内举行登基仪式,丁兴来坐于圆椅上接受近百名道徒跪拜并三呼万岁。丁兴来还当场对总共30名党羽进行封官授爵,封其姘妇占再娥为正宫娘娘,大夫人,昆仑山上59级万道仙法总管;封占再娥之子沈洪兰为宰相,第一位大臣,凌霄宝殿统兵元帅,靠山大王;封其党羽张汉波为凌霄宝殿二路先锋元帅,西天瑶池宫殿红科道员等,并赐封官印。最后丁兴来宣布:

“天开太运还童春,初兴有难之时,虔诚大庆三天,无限奉献庆贺。任何人,任何物,不论山鸡、鸟雀,不可乱飞,不论南、北二京,不论乾坤与足下,永诀不移!”

并于登基日当晚,在被封为正宫娘娘的占再娥的安排下,于江Ⅹ家中搭起大通铺,丁兴来与被封为西宫娘娘的吴ⅩⅩ、江ⅩⅩ、占ⅩⅩ、高ⅩⅩ等4名女子同床,趁机实施强奸。此后,丁兴来又举行过至少4次登基仪式,而每次仪式过后,都至少与3名以上女子同床,趁机实施强奸。

自1980年起到1990年3月,道德金门发展了众多道徒,分布于湖北、安徽2省3市县8个乡镇。道徒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仅3岁,其中包括村镇干部、复员军人、国家干部职工、在校学生、共产党员等。还有不少“夫妻道”、“全家道”等。

1990年夏,湖北麻城市公安机关在黄冈行署公安处的指导下,与罗田县、金寨县等地公安局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展开对道德金门的取缔行动。共摧毁活动据点9个,收审骨干成员9名,查获道众多人,搜缴各种证据277件。道德金门遂宣告覆灭。3.还有哪些自行登基的人

49年后称帝有六人有丁兴来、张清安、晁正坤(女)、朱仕强、曾应龙,还有一个名叫石顶武的,但其称帝时间为1947年,故而将其排除在外。

丁兴来于1981年于大别山称帝,本人为盲人,于1990年被发现后,随即被处理,因其为盲人且为文盲,政府未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张清安于1982年于四川大巴山称帝,随即被公安部门剿灭,事后判处于无期徒刑。

晁正坤,山东省胶东半岛人,于1986年称帝,两年后被发现随后被剿灭,至于什么结果未见报道。

朱仕强1980年于四川大巴山称帝,一星期后被村支书带人抓住。

曾应龙四川广安人于1985年称帝,后被当地驻军剿灭其人被判无期徒刑。

还有河南的一个人也曾称帝,忘了叫什么名字,被逮捕后,判处了死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登基后曹丕之所以没有杀汉献帝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曹丕登基后汉献帝已没价值了 曹丕为何没有杀汉献帝

曹丕之所以没有杀汉献帝,主要是因为两人是亲戚关系,从人情这一方面来看是杀不得的。汉献帝就是曹丕的姐夫,而且也是老丈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会选择杀掉呢?自然会有一些不方便。

而且也没有任何的必要在曹操时期,在曹操时期,汉献帝就已经被严格的监控,而且也已经把手中的实权抢走,虽然当时名义上依然还是汉朝的天下,但是汉献帝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权利。尽管可能还会有一些大臣一直都会支持汉献帝,但现实的一个情况就在于这些大臣的手里面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权利。曹操这才是真正的掌权者,所以大家虽然也会有着打算和汉奸帝亲近的想法,但是也会担心可能会受到牵连。

就算汉献帝准备搞事情也没有任何的机会,而且身边也没有任何的人,汉献帝当时对于曹家江山是不可能会有任何威胁的。曹操在进入到晚年的时候也同样会选择清理一批,所以等到曹丕上位的时候,汉献帝早就已经成为一个有名无权的皇帝,在皇宫之中,根本就没有办法去折腾,所以在杀汉献帝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的必要。

杀汉献帝,可以说百害而无一利虽然曹氏会借着汉献帝之名统治天下数十年,但是,终归当时依然是汉朝的天下,终于汉朝的百姓还有官员,数量还是非常多的。如果此时直接就把汉献帝杀害,这也就意味着直接剥夺了这些人的信仰,虽然当时大家也愿意接受统治,但是如果曹丕真的选择把汉献帝杀害,那么必然就会有一些人比较着急,可以说这自然就是得不偿失,根本就没有什么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老姆登基督教堂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老姆登基教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老姆登”是白族语,意为“紫竹生长的地方”。老姆登教堂是怒江峡谷里最大的一座教堂。青砖墙,红漆木窗,白铁皮屋顶,简单朴素,更显出人们信仰的纯粹和虔诚。

怒江地区的基督教堂均来自于法国传教士。早在1902年,法国传教士就开始从茨中地区跨越碧罗雪山,来到怒江地区传教,并建立了多座教堂。老姆登教堂是其中最大的一座。从外表看,这座教堂并不壮观,没有常见的玻璃彩窗、穹顶、和标志性的哥特式尖塔,甚至也没有管风琴等乐器,有的只是长条凳和红漆木窗。可这并不妨碍人们的虔诚,每个星期天,周边乡村的信徒们都会集中在这里做礼拜。

地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老母登村

类型:历史建筑教堂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和朱高炽,他们的“辈”字怎么不一样?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朱元璋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也还是挺有意思的,小编觉得他还是挺萌萌哒的,别看历史功绩满满但是有些事情还是挺有趣的,中国的古代都讲究一个辈分的问题,但是我们看朱元璋孙子的名字,还真的是挺奇怪的,一位叫朱允炆一位叫朱高炽,那么这好像和辈字完全不一样啊,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一般来说,一个家族的辈分都是统一的。但是到了朱元璋这里,情况就不一样了。朱元璋虽然是和尚出身,文化水平可能不算太高。不过在家族后代名字的管理上还是很有一套的。

首先朱元璋给自己每个儿子的后代都制定了一套辈分排行,朱明子孙的辈名都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来。比如说太子朱标家和燕王朱棣家的辈名分别就是允文遵祖训和高瞻祁见佑(详情见下图)。所以一看到朱明后代名字的第二个字,便能知道出自哪一派。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儿子,辈名用允;朱高炽是燕王朱棣的儿子,辈名用高。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朱元璋规定朱明子孙后代名字的第三个字必须带有五行,而且同辈之间五行必须一样,依次轮回。比如说同辈的朱允炆和朱高炽,都是五行带火。

当然了,朱元璋殚精竭虑的想了这么多,大明王朝传到朱由检这代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灭亡。而朱明后代这个独特的取名规则,则成了满清屠杀朱元璋后代的最好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李景隆为何是朱棣登基最大功臣?李景隆一生有哪些功绩?

全文共 1231 字

+ 加入清单

李景隆是明朝将领,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曾拜大将军,帮助朱允炆削藩,还跟燕王朱棣有过几次交手。李景隆原本不是站在朱棣这边,但朱棣击败朱允炆夺取南京后,李景隆却是最大的功臣,受到的奖赏甚至是比朱棣手下的将领都要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当时朱棣率军渡江,李景隆明白大势已去便主动开门归降,这才帮助朱棣迅速拿下南京,难道就凭借这点让李景隆成为最大功臣?

经过数年的浴血奋战,燕王朱棣终于在1402年7月17日,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比朱元璋要厚道些,称帝后第一时间就封赏功臣。然而封赏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得到最高赏赐的既不是姚广孝,也不是猛将朱能,居然是将军李景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李景隆,小名九江,是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家和明朝皇室有亲戚关系,李景隆的祖母正是朱元璋的姐姐,所以李家的身份很特殊,是“勋而兼戚”。李景隆自幼生长在富贵之家,“读书通典故”,成年后长得很帅气,“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而后来的历史证明,李景隆不过是个“绣花枕头”。

由于身份特殊,所以李景隆在朱元璋时期就得到了重用,“出练军湖广、陕西、河南,市马西番”,“进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建文帝即位后,更是对李景隆信任有加,以肺腑见亲任”。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后,李景隆在齐泰、黄子澄的推荐下,出任大将军,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伐。

然而,李景隆在战场上的表现实在是太差了,麾下的几十万大军居然被朱棣的几万人打败。更令人不解的是,每当战局对朱棣不利时,李景隆总要站出来“帮忙”。比如说在攻打北平时,“都督瞿能攻张掖门,垂破“,李景隆闻讯后,马上派人制止瞿能攻城,使得燕军得到了喘息之机。

李景隆领兵期间,“王师死者数十万人,南军遂不支”。后来李景隆被撤职,朝廷官员纷纷上书,认为“景隆失律丧师,怀贰心,宜诛”。不过建文帝没有答应。朱棣大军打到南京城下时,方孝孺等人怒不可遏,十几位官员居然围殴李景隆。不过建文帝,还是信任李景隆,居然让他先去向朱棣求和,然而驻守金川门。

然而,李景隆彻底背叛了建文帝,他打开了金川门,朱棣兵不血刃,夺取了南京。朱棣称帝后,立即封赏功臣,战功最高的当属丘福!他的封赏是“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淇国公,食禄二千五百石,子孙世世承袭,赏银四百两、彩币四十表里、钞四千贯”。

那么李景隆的赏赐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加封景隆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曹国公,增禄一千石,通前四千石,子孙世世承袭,赏银四百两、彩币四十表里、钞四千贯。”这里咱们就要具体分析以下了,特进光禄大夫、特进荣禄大都是阶官名,前者比后者要高。

柱国是勋官名,明朝以左为尊,所以李景隆的左柱国高于丘福的右柱国。另外,李景隆的俸禄也远比丘福要高,达到四千石。由于李景隆的官职高,所以在朝廷议事时,“景隆犹以班首主议”,结果引起了靖难武将们的不满。朱棣在封赏李景隆时,说他“默相事机”,这句话说的很有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孙权为什么一开始没有登基,而是对曹魏称臣?

全文共 1147 字

+ 加入清单

魏国是三国时期第一个建立的国家,在魏国建立的第二年,蜀国也随之建立,然而另一边的东吴却始终没有动静,一直到八年之后才终于宣布成立吴国,孙权登基称帝。那么,为什么孙权没有在一开始就选择称帝,而是要先向魏国俯首称臣,直到数年之后才终于建国呢?孙权这样做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在三国时期,自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的形势得到建立。对于曹操、刘备、孙权这三大诸侯,之间互相争斗了数十年,但是,活得最久的还是要数东吴的孙权。但是,在曹操去世后,尤其是在曹丕和刘备相继登基称帝后,孙权不仅没有称帝,反倒向曹操的儿子曹丕俯首称臣,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在笔者看来,孙权能屈能伸的性格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其他可以向晚自己一辈的曹丕称臣的前提。如果把孙权换做是关羽、张飞这样性格的人,别说低头了,肯定要立即率领兵马杀向洛阳。回到孙权身上,早在曹操还没有去世的时候,孙权就已经派遣使者,不仅要和曹操集团改善关系,而且要在名义上臣服于曹魏。当然,这种臣服对于孙权的东吴来说,根本没有多大的束缚力度。换而言之,在东吴政权内,孙权和皇帝没有两样。

其次,但是孙权这么做,主要还是为袭击关羽、攻占荆州做好政治、外交上的准备。毕竟,和关羽开战,也就意味着和刘备集团彻底闹翻,如果再不和曹操集团处理好关系,到时候两面受敌,东吴很可能要遭受灭顶之灾。公元219年,在吕蒙、陆逊等人的配合下,孙权一方占领了荆州,并除掉了关羽等蜀汉将领。不久之后,曹操去世,接班人曹丕立即篡汉自立,标志魏国的建立。面对曹丕的新任皇帝,更担心蜀汉皇帝刘备即将到来的倾国一战,孙权继续向曹丕俯首称臣,甚至还归还了原先的曹魏降将。

当然,对于孙权的隐忍和图谋,曹丕不可能看不出来。由此,既然是称臣,那你孙权得要有实际行动,不能光嘴上说说,比如效仿春秋战国时期的规矩,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魏国当人质。但是,老谋深算的孙权,一方面拖延着曹丕,另一方面和刘备展开了夷陵之战,经过此役,刘备间接丧命,孙权明白东吴西线的威胁暂时解除了。由此,孙权继续跟曹丕阳奉阴违,而曹丕当然忍不了了。于是,不顾贾诩等谋士的劝告,曹丕三路大军讨伐东吴,终于品尝到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和苦涩的长江之水。

最后,在连续击败了蜀国和魏国两大强敌后,孙权终于卸下了隐忍的面具,和魏国曹丕撕破了脸,并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三国中的最后一个国家——吴国。当然,对于晚年的孙权,可以称得上功过并存。一方面,孙权开展屯田等政策,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之后的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为了维护东吴的君权统治和接班人的权力,孙权对于江东四大家族乃至陆逊等东吴大臣的清洗,一定程度上损耗了吴国的国力,加剧了东吴的人才匮乏问题。当然,总的来说,文治武功和知人善用的孙权,配得上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吕氏宗族遭到清算,为何刘恒仍然能登基呢?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吕氏家族被诛,群臣为何选了刘恒做皇帝

是因为拥有着比较出色的实力,而且也会非常的会做人,再加上运气,自然就能够得到拥戴,这种就能够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地位。

他的实力虽然说没有办法和其他的人比较,但是在刘邦的孩子中,基本上已经全部的都消除,仅仅只剩下这几个人。

刘恒在进入到京城的时候也仅仅只是带了6个人,这已经放低了自己的姿态,在进入到京城之后没有和群臣私下沟通,始终都会保持一个比较高的透明度,而且在楚元王在场的时候,马上就表示自己可能没有办法承担这一个责任,也希望能够重新的去选择一些合适的人选。

这些虽然只是表面工作,但是做的也真的非常得体,而且形势也会相对比较干脆,所以最终就能够得到所有大臣的认可,对于大臣来说,如果能够选择这样的一个人物,竟然也会拥有着比较好的作用。

看文帝的这一番操作能够有效达到安抚大臣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有效掌控核心的军权,虽然说登上位置需要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是这样的一个举措显然也是一个最佳的版本,如果后来的刘贺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吸取经验,也不至于仅仅只做了27天的皇帝。可以说要想成为一个皇帝,也并不是如此的简单,在这背后也会拥有着很多不一样的细节,就需要注重于每一个细节,如此才能够拥有着更好的一个成就。

刘恒可以成为皇帝,在这背后也会有着很多的不同原因,无数的人都会,会拥有着一个较好的效果,就是因为如此,最终才会给大家留下好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满清档案系列九:雍正登基后的一系列举动,似乎证明皇位有问题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从清朝的一个书生笔下,我们可以生动地看到当年雍正到底是如何篡位夺权的。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多人憎恨雍正,认为他的皇位是自己抢来的,并不是康熙传给他的呢?其实这跟雍正的为人是有关系的。当年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对那些贪官污吏就没有手软过,等到他成为皇帝以后,更是杀了一大批贪官,甚至连那些跟康熙关系很好的人都没有放过。比如说曹雪芹的爷爷曹寅,那可是康熙身边的大红人。

到了雍正上台以后,因为他拖欠国家的钱,所以全部抄家问罪,这是非常轰动的一件事。毕竟曹寅的家族实在是太大了,所牵扯到的人也是相当多。在这之后,他又开始对文人下手了,他认为文人只要没有考上正经功名的,都应该要种地纳粮。这件事遭到了全天下读书人的反对,因为他们认为,读书人不纳粮是千古以来的规矩,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能更改这样的规矩。其实这是彻底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试想一下,他们正值壮年,但是因为是个读书人,就可以不用交税了。那这样一来,所有人都去读书了,哪里还有人来种田呢?这天下岂不是要乱掉了?所以雍正不允许这件事出现,为此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他们甚至搬出了孔夫子来说话,但是没有阻止这件事的实行,毕竟雍正这个人做事还是十分雷厉风行的。因此不少读书人开始黑他,甚至认为他这个皇位来的实在是没头脑,十分像是篡位夺来的。这件事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雍正知道以后,开始大兴文字狱,为此入狱的文人不计其数。

不过这件事到底是子虚乌有,还是有根据的呢?其实我们可以看看登基时候的状况。当时雍正和所有阿哥一样,一起被叫去到了康熙身边,这个时候的雍正他并没有闲着,而是派人掌管了两个大营的兵马,并且曾经在暗地里联系过隆科多,也就是暗示九门的人马也得到了他的控制。所以整个紫禁城的武装力量基本都在雍正的手里。所以即使康熙没有传位给他,那他也是坐定了这个皇位。此外,当他坐上换我给以后,十四阿哥作为大将军王,立刻得到了限制。首先就是大军的粮草从一月一供,变成了一日一供,而且是雍正的亲信李卫来供应。

似乎雍正对他这个弟弟还是有忌惮的,而且不准十四阿哥带着大军回朝,让年羹尧派兵堵住了陕甘地区,只允许他这个大将军王带着十个亲兵回来。雍正到底在害怕些什么?当然可以解释,他是怕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起兵谋反。其实也可以这么理解,如果雍正得国不正的话,他必须要掌握军权才能坐稳这个位置。在掌握了紫禁城军权以后,他坐上了皇位,可是要想长久,就必须要掌握全国的军权,所以他必须要制约十四阿哥。其实他的皇位来历到底怎样,大家都不是很清楚,只不过他确实是一个勤勉的皇帝,在那个年代堪称劳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朱高炽在《大明风华》中那么窝囊,真正历史上是否也是这样?

全文共 123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大名风华》好看,其实也还行吧,就是有点和真正历史有点出入,就拿朱高炽来说吧,很多人说他比较的窝囊委屈,这么大个胖子也是把人看得心疼,那么有的人问了真正历史上的朱高炽真的也这么窝囊吗?真正的朱高炽在历史上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怎么回事吧!

大明风华》的整体色调、布景我都还挺喜欢的,就是人设有点崩。女主角孙若微,在历史上本是永城县主簿之女,不是什么御史大夫的女儿,和朱家更没有血海深仇。

小小年纪就因有美名而被朱高炽的外婆推荐入宫,由朱高炽的妻子亲自教养,预备让她嫁给儿子朱瞻基为正妻。

不料朱瞻基到了成亲的年纪时,朱棣听了方士的话,另选胡善祥为皇孙妃,孙若微只是嫔。但朱瞻基和孙若微青梅竹马,早已有了感情,登基后还是找理由废了胡善祥,立孙若微为后。

朱高炽的人设也崩了,要论委屈,他在朱棣面前是委屈的,却也没像电视剧里那样有装疯卖傻抖机灵的嫌疑;要说窝囊,他可不窝囊。身为皇帝的嫡长子,哪怕老爸再不喜欢他,他活得也不窝囊。

朱棣不喜欢朱高炽,理由很充分。他尚武,朱高炽身体肥胖行动不便,别说武了,正常走路都要两个内侍扶着;他像父亲朱元璋一样,主张从严治政,朱高炽却温和仁善,两人的治国方针完全不一样。

如果没有对比,朱棣勉勉强强也能接受这样的长子,奈何旁边有个次子朱高煦对比着,朱高煦无论从性格爱好还是外形上来说,都极像朱棣,用古人的话来说,叫做“深肖其父”。当朱高炽只能

朱棣很喜欢朱高煦,某次战役中朱高煦表现出色,朱高炽抚着他的背说:“勉之!世子多疾!”这意思是说,你多努力吧,你哥身体不好,有可能活不了多久,他一死,世子之位就是你的了。

所以说朱高煦的野心是朱棣养出来的,此后常常为难朱高炽。有一次,皇子皇孙们去拜谒孝陵(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陵),朱高炽走在最前面,因身体羸弱而跌了个跟头,走在他后面的朱高煦就嘲笑道:“前人蹉跌,后人知警”。

朱高炽拙于言词,不知道怎么回击。朱高煦洋洋得意,朱瞻基在后面高声道:“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煦回顾失色,觉得这侄子不是普通人。

朱瞻基的确不普通,英武勇毅,自幼聪慧,朱棣最终选择朱高炽为太子,和朱瞻基是很有关系的。诸皇孙中,朱棣最喜欢的就是朱瞻基,著名文臣解缙称之为“好圣孙”,促使朱棣下定了决心。

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认为朱高炽一无是处。事实上,朱棣虽然偏爱次子朱高煦,但几乎所有的朝中大臣都偏向朱高炽,在他们看来,朱高炽遵循孔孟之道,温和仁慈,善于纳谏,是最好的储君人选。

而朱高煦从小就不爱学习,举止轻浮,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就特别不喜欢他。何况朱高煦性情暴烈,稍有不合心意就要杀人,还在涿州击杀过驿丞,导致当时的燕王朱棣都被朝臣们弹劾。

如果朱棣一意孤行,立朱高煦为太子,肯定会有许多大臣死谏。而这也是朱棣没有选朱高煦的原因之一。

所以,朱高炽受到文官集团的拥戴,身份上又是名正言顺的是嫡长子,没什么可窝囊的。哪怕他在朱棣面前谨守儿臣本分,那也不叫窝囊。

《大明风华》里的朱高炽,真的有点崩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宋理宗的头颅被制成酒杯 辗转百年 朱元璋登基后找回埋葬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宋理宗,作为南宋的皇帝,于998年登基,统治长达41年。尽管他在位时间颇长,却未留下令人瞩目的政绩。最令人痛惜的是,他去世后的命运令人震惊。他的头颅竟然被元朝的人制成酒杯,成为了他人的饮器。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侮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原来,宋理宗的不幸始于他的去世。

当时的南宋正处于元朝的统治之下,气氛紧张。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南宋政权的地位摇摆不定。元朝的统治者意图确立自己的权威,以此镇压南宋,并显示出强大的统治能力。为此,他们甚至毫不犹豫地将宋理宗的头颅制成了酒杯,用来嘲弄和辱骂南宋皇帝。这种残忍的行为无疑是对宋理宗的极大侮辱,也是对他在位期间的无能的一种嘲笑。

宋理宗的头颅在元朝皇宫中流浪了百年,奇迹般地避免了被埋葬的命运。它成为元朝奢侈品的一部分,被当成了一种珍贵的饮器。不知经过多少个主人的手,宋理宗的头颅仍然在元朝皇宫中流传。这个酒杯或许是作为一种炫耀的象征,由元朝统治者用来展示他们的权威和压制南宋政权的实力。在元朝的宫廷中,这个酒杯成了一种奢华的标志,也是对宋理宗执政时期的无能嘲弄。

历史的车轮转动,并在朱元璋的努力下发生了转折。元朝在中原统治的时候,朱元璋领导了一场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重归中原。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得知了宋理宗头颅被制成酒杯的事情,深感震惊和悲伤。他对于元朝的残酷行径表示强烈谴责,并决定寻找宋理宗的头颅,并给予它应有的安葬之地。朱元璋明白,作为一位皇帝,尊重和保护历代皇帝的尊严和权威是非常重要的。于是,他派遣人员前往元朝皇宫,寻找宋理宗的头颅。经过艰苦的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被遗弃在皇宫中的头颅,并将其带回了永穆陵。宋理宗的头颅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安息。

这个故事提醒人们,尊重历代皇帝的尊严和权威是非常重要的。不论历史评价如何,他们毕竟是执掌朝政的君主,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和纪念。朱元璋将宋理宗的头颅重新找回并重新安葬,不仅展现了一位皇帝的尊严和权威,更是向历史释放出了关于尊重和保护历代皇帝的重要信息。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无论执掌朝政的是谁,无论他们的统治是否完美,我们都应该尊重历史,尊重他们作为皇帝的身份和地位。毫不留情地侮辱和伤害他们,只会导致历史的扭曲和伤痕累累。应该借鉴历史教训,以尊重和敬意对待历代皇帝的遗迹和文物,让历史的记忆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古代新皇登基后前任皇帝的后宫会怎么处理

全文共 1300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一般情况下,一个皇帝后宫可是非常庞大的,但是如果一个新的皇帝登基之后,那么前任皇帝的后宫应该怎么选择呢?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毕竟在古代,这样的事情还是非常普遍的。而且也是每一个后宫的妃子所要面对的问题。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殉葬

这种处理方式是比较残忍和没有人道的一种处理方式,这种殉葬方式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人殉”制度,所谓“人殉”,就是指用活人为死去的封建君王殉葬,殉葬人数多能达到百余人,少也有十几人,根据被葬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殉葬者的人数也从少到多,各不相同。历史上明英宗登基时,年龄较小,但也不得不和他的母妃们阴阳相隔,原因就是上个朝代的妃嫔们需要显示对先皇的忠心,追随先皇而去。

2、出家或者迁居冷宫

相比第一种的殉葬,出家或者住在冷宫,虽然生活条件苦了一些,但至少还能活着。先帝老去,妃子们是不可能改嫁的了,那么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为先帝超度祈福,为国家繁荣昌盛祈求保佑,最后就是在一间屋子里中度过余生,等待最后葬入皇陵,永远追随先帝。

3、守陵

守陵其实和出家祈福是差不太多的,只不过地方不同,一个在坟边,离先帝更近些,一个在寺庙里,离先帝远些。祈福、念经,一些妃子或许能够忍受这种枯燥,漫无尽头的日子,但其实这和无期徒刑的坐牢没有什么区别。死亡的那一刻就是解脱的时候。

4、投奔新皇帝

如果你是个有远见和谋略的妃子,那么老皇帝还没有彻底驾崩之前,看清楚形式,把握好机会,帮助下一代新皇顺利登基。那么在新皇登时,作为有功劳人,就不用担心去殉葬或者守陵了,衣食上自然也是不用有什么忧虑。当然,如果能够扶持自己的儿子登基,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5、嫁给新皇帝

这种情况比较罕见,属于很特殊的一种情况,这种情况在北方民族中比较常见,有把后来年轻的先帝妃子嫁给新继位皇帝的风俗,特别是突厥和匈奴。这些其实是由原始社会的某些制度遗留下来的风俗,同时也体现出北方民族的野蛮的性格。中国的历史上也有,但并不是很多,例如隋文帝杨坚的夫人宣华,赫赫有名的女皇帝武则天,原本是李世民的妃子等等。

6、遣散出宫

这种处理方式就比较幸运了,但是在历史上,这也是非常少有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能被这样处理的都是一些不怎么被关注也不怎么受宠的妃子,但是相比于之前的一些方式,这已经很幸运了,能出宫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件非常不错的选择。

7、跟儿子去封地

这种情况大多数都发生在汉朝,那个时候母凭子贵,皇帝又会把自己的孩子纷纷在各个地方,所以之前有了子女,并且子女已经有了封地的人,在新皇上任之后,就会把这些妃子们送到自己孩子在的地方,让她们能够颐养天年。其实这也是对各地诸侯的一种安抚方式,不过事实上能够真的得到这种处理方式的人实在是不多。

8、被人所害

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应该都知道后宫甄豆是非常血腥又残忍的皇帝,在位的时候得到恩宠,但是却不知道组建自己的势力和人脉,所以皇帝去世了之后也就没有了靠山,这样的话是连一点儿话语权都没有的,所以之前那些嫉妒她的妃子们,或者是在皇宫当中有势力的人就会在这个时候选择报复。如果有靠山,也许还能做一个好下场,但是如果没有的话,那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朱棣登基后,是如何处理朱标其他的儿子的?

全文共 1815 字

+ 加入清单

朱棣夺了朱允炆的皇位,而朱允炆也因此下落不明,虽然后世都非常关心朱允炆的下落,但是这些都是后话了,当时的朱棣面对的还要处理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朱允炆的兄弟们,也就是朱标其他的儿子们。毕竟朱棣这个皇位得来的并不能说有多光彩,而且相比之下能够继承皇位的首选的人也不是他,而是朱允炆的那些兄弟,那么朱棣又会如何对待自己的这些侄子们呢?朱棣是如何处理朱标的其他儿子们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朱标有几个儿子

太子朱标一共有五个儿子,即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其中,最大的是朱雄英,出生于1374年,最小的朱允熙出生于1391年,靖难之役时已经10余岁。

1402年,朱棣靖难成功,兵临南京城下,朱允炆出逃后下落不明,成为“明史第一谜案”,那么此后朱允炆的四个兄弟下场又是如何?

根据正史记载,朱标有两个妃子,即常遇春长女常氏与元朝参政吕本之女吕氏。其中,朱雄英与朱允熥是常氏所生,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是吕氏所生。

1378年,常氏生育朱允熥时死去,吕氏遂成东宫之主。更为重要的是,吕氏之子由此一跃成为嫡出,拥有了皇位继承权。因此,在太子朱标死后,一向强调“嫡长子继承制”礼法的朱元璋,才会立原先庶出的朱允炆为皇太孙。

1398年,朱允炆继位为帝,但因为急于削藩引发天下藩王不满,朱棣起兵靖难。朱元璋在位时,担心权臣篡位,于是立下一条规矩:藩王有举兵清君侧的权利!《皇明祖训》云“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朱棣正是抓住这一条,指责齐泰、黄子澄为奸臣,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因此,朱棣起兵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

朱允炆削藩严重侵害藩王利益,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天下藩王于是冷眼旁观。最终,朱棣凭借燕地一隅之地,成功推翻了建文朝,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以一隅之地夺取一国。2.朱棣是如何对待朱标儿子的

朱棣称帝之后,朱允炆的兄弟之中,除了最小的朱允熙12岁,其他都已经成年,那么朱棣如何对待他们的呢?我们来一个一个的看,其中朱允熥是重点,放在最后说。

1,朱雄英是嫡长子,生于1374年,但他只活了九岁,于1382年夭折,朱元璋伤心的为之辍朝,追封虞王,谥号“怀”。

2,朱允熞是朱允炆同母二弟,生于1385年,1399年时被封衡王,未就藩。1402年朱棣称帝,降封其为怀恩王,居建昌,但这一年九月就将其召回京城,随即将他囚禁在凤阳高墙之内,大约1414年左右去世,享年30余岁。

3,朱允熙是朱允炆同母三弟,生于1391年,1399年时被封为徐王,1402年成祖入京后,被降为敷惠王,和母亲吕氏一起为懿文太子守陵。1404年被改封为瓯宁王,两年后,府邸火灾被烧死,时年16岁,谥号哀简。

4,朱允熥是嫡二子,生于1378年,生母常氏去世之后,吕氏执掌东宫,朱允熥降级为嫡三子,皇位继承上排在第三位。

由于朱允熥身份特殊,常遇春的外孙,与蓝玉又是亲戚,常氏未死之时,他的地位比吕氏、朱允炆都要高,是第二皇位继承人,但随着常氏去世,以及蓝玉案爆发等,朱允熥地位一落千丈,成了一个最悲剧孩子。在朱元璋、朱标眼里,仿佛没有朱允熥;在吕氏眼里,朱允熥是朱允炆主要对手;在朱棣眼里,朱允熥又是一个致命的潜在威胁。

1399年,朱允炆为帝第二年,立长子朱文奎为皇太子,并分封诸弟为亲王,其中分封朱允熥为吴王,封地杭州。众所周知,朱元璋曾经就是吴王,或许朱允炆借此表达对朱允熥的补偿吧。但朱允炆立志削藩,所以朱允熥未能就藩,只是待在京城,拥有一个吴王头衔罢了。

朱允熥身份特殊,与淮西勋贵多有亲戚关系,因此他也成了朱棣眼中钉。1402年,朱棣称帝之后,先被降级为广泽王,移居漳州,同年九月被召回京城,废为庶人,与四弟朱允熞一样被囚禁在凤阳高墙之内,1417年去世,享年39岁。3.朱允炆的儿子朱文圭怎么样了

除了朱允炆的四个兄弟之外,还有一个特殊人物,即朱允炆之子朱文圭。

朱允炆育有二子,嫡长子为朱文奎,但1402年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朱文奎死于宫内大火,而时年2岁的朱文圭活了下来,但最终却生不如死。

靖难之役后,朱棣将他囚禁在凤阳,称“建庶人”。明英宗夺门之变复辟(1457年)后,对一直被幽禁的“建庶人”、“吴庶人”(或朱允熥之子)产生了同情,随后将他们释放,并为其修房盖屋娶妻生子。但朱文圭被囚禁50余年,已经完全脱离生活,甚至不辨牛马,不久之后去世。

至此,太子朱标一系团灭,或有后人,但对朱棣一系已毫无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爱游山玩水的雍正为何登基后很少出巡了?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雍正帝继位后为何很少出巡

首先雍正时期根本就没有钱去游玩,在这雍正非常的忙碌,没有这么多空余的时间,因此一直能够选择放弃自己的爱好。

皇帝虽然属于九五至尊,但是只要每一次外出,这必然就会兴师动众,前呼后拥。一趟巡视,这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对于国库会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乾隆还有康熙在位时期,国库一般都会比较充裕,因此也就给了足够的巡视资本。每一次在外出时基本都会花光国库,而当时的官场腐败,所有的官员都会贪污成性。

真正把这个烂摊子接过来之后,如果还不把国家财政当一回事情,所面临的可能就并不仅仅是激怒民愤,甚至还可能会丢掉皇位,那个时候的皇朝虽然并没有办法称得上盛世,可是这也是一个糖衣表象。

雍正登上皇位时,一直都会给大家体现出一种勤俭节约的形象,还会提倡身边人一定要珍惜粮食放到现在,这其实就是提倡光盘行动。大臣们头上戴的这些宝石,更是让雍正觉得眼睛疼痛,马上就换成了玻璃质的珠子,这种穷怕的人怎么可能会大量的画银子呢?

其次雍正真的是一个非常忙碌的人,每天都会有着很多的工作要处理,没有清闲的时刻。这和当时的上位经历还有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一直都和自己的兄弟们去争夺皇位,这个位置真的有一些来之不易,有了这一个经历之后,性格也会变得特别的多疑,根本就不相信身边的人,一直都会觉得有人对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威胁。

因此所有的事情全部都会自己去做,根本就不愿意放下权力,就连原本交给大臣们去做的一些事情也同样会选择一手包办。雍正本身就是一个工作狂魔,一天工作的时间就会超过十几个小时,每天都会有很多的时间坐在书房里面一直都批文章,在这种情况下哪有时间外出游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朱高炽传位给谁了 朱高炽把皇位传给谁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朱高炽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他把皇位传给了长子朱瞻基。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在朱棣起兵靖难时,朱高炽留守北平,以万人之军成功阻挡了建文帝的五十万大军,保住了北平城。

公元1404年,朱高炽被朱棣立为皇太子,在皇帝离开时就担任监国。公元1424年,朱棣在北征返京途中病逝,朱高炽继位为帝。他在位期间,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废除了许多苛政,天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次年,朱高炽病重去世,朱瞻基登基当了皇帝。他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实行休养生息,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史称“仁宣之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刘娥为什么没像武则天一样登基称帝?刘娥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1211 字

+ 加入清单

刘娥被后人称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实际上刘娥权利最高的时候,已经和皇帝无异,但始终没有像武则天那样登基称帝,主要还是因为大当时朝中大臣们都反对刘娥独揽专政,一直想把刘娥给击败。但刘娥非常聪明,利用宋真宗驾崩稳固住了自己的政权,还把权臣贬官,朝中一时间在没人能够限制刘娥。其实刘娥在正史中的记载还是比较正面的,但在民间的形象就不太好了。

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刘娥,在宋朝权柄滔天,手握的权力远远超过其夫宋真宗。她也是宋朝第一个临朝听政的皇后,可以说除了没有正式登基之外,跟皇帝没有任何区别。

刘娥是典型的小姐身子丫环命。她的祖父、父亲都曾经担任大官,家中也曾经十分富庶。可惜她出生后不久,父母就都去世了。当时她还只是一个襁褓婴儿,家财被亲戚们抢掠一空,无奈她的乳母只得带着她寄居在她的姥姥家。刘娥没有家财,又是寄人篱下,经常受人白眼。

她生得美貌聪慧,可惜从小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为了谋生更是早早进入了社会,成为了一名歌女。她的家人也无心为她操办婚事,于是成年之后刘娥就自作主张,嫁给了当地一个叫做龚美的银匠。龚美有手艺,但是经常需要背井离乡到外地做生意谋生,刘娥跟他成婚之后,日日跟随他走街串巷,叫卖银饰。

这一年遇上大旱,国中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买银饰了。龚美夫妇生活艰难,龚美为了谋生,竟然将自己的美貌妻子卖给了一个叫做张耆的指挥使做妾室。张耆一见刘娥美貌,立即支付了龚美银两,收下了刘娥。可是他并没有打算将刘娥纳为妾氏,而是将她又转送给了自己的主子,当时还是皇子的赵恒。

赵恒得了刘娥开心不已,对她宠幸异常。可是刘娥出身实在微贱,又是嫁过人的,他不敢名正言顺的纳她做妾,只能将她藏在张耆的住处,经常去他府中探望。赵恒即位之后,他才将刘娥接进了皇宫。刘娥当时虽然有赵恒的宠爱,但是她没有家世也没有信任的家人,在后宫之中孤立无援。

于是她想到了自己的前夫龚美,如果不是龚美将她卖给张耆,她也没有机会结识赵恒。于是她宣召龚美进宫,认他做了自己的义弟。龚美也改名为了刘美,他靠着刘娥的关系,从一个银匠当上了大官,成为了刘娥在宫外的耳目。

刘娥被册封为皇后之后,日日陪伴在宋真宗身侧,她于政务上很有天分,宋真宗也逐渐让她涉猎到朝政大事上,帮助自己处理国事,也因此让刘娥的野心膨胀,最后养虎为患。宋真宗曾经试图将刘娥的皇后之位废黜,为此联合了一班朝中不满刘娥的大臣。

但是刘娥羽翼渐丰,察觉了宋真宗的想法之后反戈一击,不仅借这个机会将朝中反对自己的大臣一一拔除,更是坐稳了自己的皇后之位。

宋真宗驾崩之后,刘娥不仅开始名正言顺的处理朝政,更日日穿着龙袍出席朝会。当时有官员想要拍刘娥的马屁,上表请求刘娥效仿武则天正式登基,没想到竟然被刘娥痛斥一顿。

刘娥虽然是当朝实际的掌权人,但是她却从没有正式登基的念头。她临死时,下令大赦天下,将反对自己的政敌全部从牢狱之中放出,还政于宋仁宗。宋仁宗将她以皇后之礼下葬,陪葬在宋真宗赵恒的陵寝之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秦始皇几岁登基?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十三岁

嬴政是十三岁的时候登基继承的王位。不过那个时候嬴政因为年纪太小的缘故,朝政大权掌控在仲父吕不韦和赵太后的手中。嬴政正式开始亲政是在二十二岁举行成人典礼之后。秦始皇嬴政是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公元前246年,秦庄襄王病故,十三岁的嬴政继承了王位。这个时候,嬴政还是个势单力薄的孩子,他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跟当时把持朝政的吕不韦,嫪毐等人抗衡,所以他只能选择隐忍,尊吕不韦为仲父,以此来韬光养晦。

如此过了九年之后,在嬴政二十二岁的那年,举行完成人加冕仪式的他正式亲政,此时的嬴政,已经不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雏鸟,而是一只志在蓝天的雄鹰。嬴政亲政之后,就开始着手铲除吕不韦,嫪毐等人的势力,并规划吞并六国,一统中原后的宏图大业。

统一之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功过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但是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历史上有太监登基称帝的吗?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上有太监做过皇帝吗?

中国的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太监成为帝王的现象,不要看有一些太监可能就会得到帝皇的信任,能够有效吸引很多的大臣,但是人们在心里面还是会看不起这些太监,选择依附太监也无非只是权益之计。根本不可能会有人选择支持太监,而且就算太监谋朝篡位成功,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继承皇位吧。

在历史上,或许有一些朝代会出现宦官专权严重。比如明朝唐朝还有东汉,全部都会受到宦官的影响,比如当时最受到大家关注的应该就是魏忠贤。所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大太监,但是本质上来说,这种太监的权利本来就是来自于皇上的默许,只有皇上的亲信才有机会把持朝政,反正如果皇上不信任你,那么随时都可以处置你。

如果把条件适当性的放宽一些,不再局限于活着的时候成为帝王,在历史上也有一个太监在此后被大家称之为帝王,这也就是曹腾。其实就是东汉的一位宦官在进入到汉安帝时期,一直都会伴随着皇太子读书,所以开始就拥有了实际的权利。而且他也是曹操的爷爷,就是正因为这一层关系,所以才能够脱颖而出。

曹腾这也是众多太监者死亡后拥有着较高地位的。在北宋时期我们也可以看到童贯在众多的太监中是一个生前就拥有着最高地位的,而且还能够有效成为广洋郡主,可以说这也是太监的人生最高峰。

是太监中死后地位最高的,而北宋的童贯则是一众太监中生前地位最高的,当上了广阳郡王,这也算是太监的人生巅峰了,所以也真的会让人觉得有一些特别的佩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