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李密是哪里人(精品5篇)

浏览

4161

文章

5

篇1:李密墓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李密墓:位于官道口镇三官庙村南,唐代墓葬,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密(582年--618年)隋末瓦岗军首领。与王世充交战失败后降唐,后又判唐,在三官庙被唐军伏兵所杀,葬于此。面积约1500平方米,墓冢高14米,一角被洪水冲毁。

官道口镇:官道口镇位于卢氏县北端。面积209平方千米,人口21696人(2017年)。辖官道口、岭南、秋凉河、百家房、江槽、永渡、寨上、耿家庄、金家沟、耿家、庄科、新坪、三官庙、郭家埝、磨上、大岭、车家岭、杨眉河、黑牛19个行政村(其中三个行政村合并),185个村民小组。郑卢、三淅高速交汇于镇区并设出口(豫西大峡谷),G209和S323穿境而过。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李密故里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李密故里为文化旅游景点。

李密故里地处彭山县城西北的保胜乡龙安村,距县城25公里,与本县岐山乡、邓庙乡、眉山县郑军乡、成都市邛崃回龙镇、蒲江县五星镇等四县五乡镇毗邻。李密故里四面环山,是晋朝汉中太守李密故居,有龙洞奇观、唐代摩岸造像、龙门寺庙、龙谭春雨等风景秀丽的人文自然景观,素有“风水宝地”之称。

李密故里兴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明朝成化二年(1866年)重建龙门寺摩岸造像共10龛,其中第二龛被选入《中国石窟艺术》(海外版)、《中国美术全集》。最大的弥勒座像,通高5.85米。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大佛”左侧,有一石洞,洞口只有30公分大,但其洞幽深,自难以观测,洞内四壁呈鳞甲状,十分奇特。龙安场有桢楠树三株,黄桷树两株,皆为“百年参天大树”,其形成的生态景观美丽动人,秀丽多姿。典型的明代华拱、斗拱建筑风格,使李密故里山门别具特色。1988年6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当你站在龙门寺后龙眼睛山上,便有九座山峰映入你的眼帘。

李密故里这个“风水宝地”的构成是邛崃的长丘山脉,经蒲江县,洪雅县的总山和眉山兴冠山的落脚点,左青神山,右白虎山,后龙眼睛山,前面吴宝山。是孔明三擒孟合,三国征西将军邓艾蹲兵之地,有九子十进士传说,有六龙送老的典型,有神医何大夫……

西晋文学家李密(公元224-287年)字令伯,犍为(郡)武阳(县)九峰龙门人。祖父李光,曾任东汉朱提太守。李密出生仅六个月即丧父,四岁母亲被逼改嫁,经祖母刘氏抚养。李密幼年体弱多病,但甚好学,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能言善辩。年轻时,任蜀汉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皇太子老师)。曾多次出使东吴,魏灭蜀,征西将军邓艾聘密为主薄、辞不受。晋泰始三年(267),晋武帝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连下,郡县不继催促。时密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于是上表述自己无法应命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陈情表》,被后人誉为“千古散文绝唱”。

李密故里交通便利,5公里水泥路连通保胜乡政府住地;7公里经邛崃回龙镇连通成雅高速公路;与本县邓庙乡、岐山乡、眉山市郑军乡的断头路已经打通。

1988年2月住寺大师能崇来到龙门寺后,先后维修了摩岸造像,龙门寺正殿、山门等,新建了龙门寺大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出身贵族的李密为何还要牛角挂书?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小的时候,我们大概都听说过一个故事,叫做牛角挂书,大致是说一个小孩非常刻苦地读书,即便是骑在牛背上的时候也不忘记读书,把书挂在牛的一只角上。也许是受到“骑牛”两个字的影响,很多人在不了解故事的主角的情况下,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个小孩应该是一个贫民,读书也是在他“放牛”的过程中进行的事,实则不然。具体情况如何,我们现在来看看。

故事中刻苦学习的主角名叫李密,是隋朝时期世代位居高位的贵族家庭,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分别是西魏、北周、隋朝的高官,李密在这样的环境下,也能生长得文武双全,以救世济民为己任。后来承袭了父亲蒲山公的爵位,从来不吝啬钱财,救济亲朋,收养门客。

李密好读书,尤其喜爱兵书,他曾经是国子助教包恺最好的弟子。后来,他凭借父亲的荫封,在宫中担任宿卫,隋炀帝见他左顾右盼,神态很不寻常,因此要求宇文述不要再让他留在宫里当宿卫。宇文述告诉他,他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学获得更高的职位,留在宿卫的工作上得不到什么成就。于是李密辞官,专心读书。

而故事中提到的“挂角”,就发生在他辞官之后,去拜访包恺的途中。他骑着一头黄牛,铺着一块蒲草在牛背上,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翻阅。某日,越国公杨素路过,看见李密,觉得很惊奇,追上去与他相谈。李密认得杨素,下牛向他行礼,两人聊得非常愉快,杨素还对自己的儿子说,李密气度非凡,你们都在他之下。后来,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被派监理军需的运输工作,杨玄感见天下动乱,准备起兵,派人去迎接李密来主持谋划的工作。

如此看来,李密之所以会牛角挂书,与放牛并没有关系,与他是不是贵族也没有关系,只是他喜欢读书,也只有他在骑牛的时候才会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陈情表》的寓意仅仅只是李密为了尽孝吗?涌动的是君臣之间的博弈

全文共 3227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告终的时候,正式咱们十几岁的年龄,在学习李密的《陈情表》的时候备受感动,再加上文章在语言上的朴实、朗朗上口,只需要朗读即便就能将全文背诵下来。然而当时也只是被李密那赤诚的孝心所打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对《陈情表》的当事人李密和晋武帝司马炎的了解更加深入,却更加觉得李密辞不赴命除了要供养祖母以外,似乎还有很多的政治考量。(一)李密所处的险恶的政治环境

公元265年,晋王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给自己,立国号晋,建都洛

阳,改元泰始,这便是后世所称的晋武帝。而在之前两年,也就是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大将钟会伐蜀,刘禅投降,蜀国自此灭亡。

如何对待蜀国归降的君臣是摆在司马炎面前一个棘手的课题,由于当时孙浩依然在江东割据一方,国家并没有实现统一,司马炎需要做一个政治姿态,就是优待蜀国君臣,不计前嫌、量才录用,这样可以瓦解东吴抵抗之心,为统一全国减少阻力。

然而,将天下一统的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受人待见的朝代,晋做出的历史功绩真是少之又少。司马懿采取血腥屠杀曹爽满门的方式攫取了曹魏的大权,司马昭、司马炎父子两个又从曹魏的幼主手里篡国,曹魏的立国可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

晋朝的皇帝更是奇葩,晋武帝司马炎在统一三国之后,逐渐怠惰、不理整事。攻破东吴之后,司马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清点人口、府库,稳定社会治安,而是忙着把孙浩的妃嫔全部送到洛阳,据为己有。还命令军士查访民间的女子,一并送到洛阳供自己享乐。

据史料记载,司马炎的后宫有妃嫔、宫女一万余名,每天下朝之后尽然犯愁去哪个宫里,于是侍臣建议皇帝每天乘坐一辆羊车,任羊随意行走,停在哪个宫门口就去哪个宫,一个宫女为了博得宠幸,就在自己的宫门前放上蘸了盐水的叶子,这样羊就会停下,皇帝也就可以和她在一起了。后来,其他的宫女也学会了这个办法,一时之间,宫门外竟然全是洒满了盐水的叶子,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荒淫到如此地步。

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则完全是一个痴呆之人,连基本的辨别能力都没有,他最著名的一个典故就是“何不食肉糜”?当侍臣向他汇报老百姓受了灾荒没有食物的时候,司马衷竟然吃惊地问没有粮食为什么不吃肉粥呢。司马衷自己没有办法处理政事,只好把大权交给皇后贾南风,贾南风是一个出了名的悍妇,擅权自专,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朝堂之上司马氏诸王争夺皇位,自相残杀,战火连绵,民不聊生。

而在晋惠帝时期爆发的八王之乱直接把中国推向了亡国灭种的深渊,八王之乱历时16年,以司马越最终拿到政权结束。在这场灾难之中,手足相残、夫妻反目,残酷血腥,八王之乱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由于统治者忙于内战,无暇地域外辱,那些长期盘踞在中原北部的少数民族政权乘机入侵,大肆杀戮汉人,当时长江以北的汉族人甚至已经被杀尽,华夏文明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混乱的局面直到隋文帝杨坚建立大隋才宣告结束。

两晋时期,政治及其混乱,知识分子不敢参与朝政,只好崇尚玄谈,也就是著名的魏晋清谈,“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成了社会风气。在这个时期,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嵇康被司马昭杀害,由于嵇康对于司马氏的宣召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司马昭对他很是忌恨,恰巧当时与嵇康有仇怨的钟会借机进谗言,司马昭一怒之下,处死嵇康,广陵散终成千古绝唱。(二)李密的生死抉择

李密就是在这样纷繁复杂的情势下收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征召,而这实际上

是一封前途未卜的诏书。

而仔细品读李密的《陈情表》,就会看到很多言不由衷的词语。

李密说自己“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李密可以说是把自轻自贱写到了极致,古代的读书人讲究的是忠臣不事二主,为了抗拒新政权辞官不做的大有人在,李密知道晋武帝司马炎最疑虑的就是这一点。于是主动坦白自己的历史问题,表明自己本就喜欢做官,对蜀汉是没有旧情的。但是李密真的如此吗?

李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人,自幼失去父母,祖母将自己带大,李密对祖母竭尽孝心,端汤奉药,服侍周到,在那个人均年龄都很短的时代,祖母能活到九十多岁,更加说明了李密对祖母的孝心,这些在史书中都有记载。

这样一个孝子怎么可能对提拔重用自己的蜀汉没有丝毫的留恋,没有丝毫的守节之心呢?在蜀汉灭亡之后,晋的司空张华曾经问询过李密对于刘禅和诸葛亮的看法,李密并没有对亡国之君落井下石,而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件事足以说明李密并不是向他自己所陈述那样是个官迷。

李密在《陈情表》表中恭维晋武帝“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然而这清化又体现在哪里呢?司马家族本就是曹魏的臣子,但是几代人处心积虑、暗藏祸心,欺负曹魏的幼主,才篡权登基,况且曹魏的江山也是从大汉手中篡夺而来,只有当时的蜀汉政权才是大汉朝的血统,才是名正言顺。蜀中君臣多年来都是以光复汉室为己任,如今蜀汉亡了,后主也成为了司马炎的俘虏,被册封为安乐公,乐不思蜀,蜀汉旧臣的亡国之痛无处诉说。这个时候,让李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敌人司马炎稳固江山真是强人所难。(三)李密和晋武帝司马炎之间的博弈

那么司马炎明不明白李密这封陈情表的本质还是一封辞不就任的拒绝信呢?我想老奸巨猾的政治家司马炎应该也觉察到了。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拉拢李密,给他大官做也一定不是多么信任他或者欣赏他,就是想拉他做自己心胸宽广的招牌罢了,既然李密这封公开信写的这样谦卑,字字句句都是臣服于自己,不会为旧主守节,只是想暂时奉养祖母,那么司马炎的愿望就已经实现了。

杀掉已经给自己写了降书,且天下闻名的贤士一定会引起大家的不满,那就不如成全李密的心愿,让他在家安心奉养祖母,借以向天下人展示晋朝皇帝的博大胸怀,对于一个降臣如此宽容,东吴你就不要抗拒了,赶快归顺我司马炎吧。

而且,李密在陈情表中也提到“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以孝治天下是自己提出来的,现在却不让李密在家里尽孝,那不是言而无信吗,索性顺水推舟,答应李密的请求,而且把戏做足,给李密配了两个丫鬟帮助他一起照顾祖母,让地方官给老祖母发放饮食,让天下人看到晋朝皇帝的仁厚。

而李密呢,虽然在文章中把自己写的卑微低贱,但是实质上,他实现了自己的目的,没有入仕晋朝,或者说是迟缓入仕,在天下有识之士看来,李密就是用自己的方式为已经灭亡的蜀汉王朝守节,为这个在蜀汉臣子心中最正统的王朝尽最后一点哀思。

在陈情表呈交晋武帝司马炎一年之后,李密的祖母辞世,李密为祖母守孝两年,终于入仕晋朝。但是这三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司马炎的朝局已经稳固,不再需要李密这个金字招牌了,并没有让李密担任他曾经授予过的太子洗马,而是只任命李密做了一个小官,温县县令,李密在温县政绩卓著,过去,中山诸王过境都要逼迫郡县供给,老百姓不堪其扰,李密当上县令之后,据理力争,断然拒绝,使诸王不敢苛求,这是李密为当地老百姓做的好事。

李密后来担任过尚书郎,汉中太守等职位,任职期间,李密在汉中修建了武侯祠,这是他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上司诸葛亮的致敬,也是对故国的最后一次追念。

然而那个在《陈情表》中小心谨慎的李密骨子里流淌的却是宛如竹林七贤一般不屈、傲岸的血液,在一次酒后,李密慷慨赋诗: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中无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晋武帝闻之大怒,将李密罢官回乡。

李密的仕途虽然到此戛然而止,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李密真的当上太子洗马,成为白痴皇帝司马衷的侍从官,那么将来他一定会被卷入跌宕的朝局,若干年后,能否善终也未可知。

从政治的角度分析《陈情表》,并不是对李密的诋毁,相反,这篇亲情和政治交织的文章更能看出李密的为人。一方面是高官厚禄,一方面是生死相胁,李密很巧妙的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得以为祖母尽孝,为故国守节。

有人说,忠臣一定是孝子,这句话千真万确,对含辛茹苦抚养自己的骨肉至亲都不能怀一颗感恩之心,又怎么能指望他为国家尽忠,为百姓谋福。

读《出师表》不落泪是为不忠,读《陈情表》不落泪是为不孝,几千年前的历史烽烟仍然无法丝毫消弭《陈情表》震撼人心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李密是一个怎样的人?李密生平简介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李密是隋末唐初群雄之一,曾壮大瓦岗寨,建立西魏政权。隋朝末年,各地起义军突涌而起,李密成为瓦岗军的首领之一,多次击败隋朝大军。此后李密杀掉瓦岗寨主,导致内部出现不满,战力也跟着急剧下降。后来李密无奈接受杨侗招抚,但再也无法达到往日的辉煌,最后率领自己仅有的部队投降李唐。李密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传奇,能在乱世中活到最后的人,除了实力也有几分运气。

李密确实雄才大略,整个瓦岗寨农民起义军能够发展壮大,成为隋末反隋势力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李密实在功不可没。

乱世出英雄,不问出身,在时代的洪流中只要能抓住机会,就能建功立业,怎么能被困在破旧的村庄里毫无建树呢?

他就是后来成为瓦岗首领的李密,而此时他还只是一个逃犯,一个隐姓埋名于此的逃犯,但正是他在心情郁结中写下的这首诗让他再次暴露,不得不再次走上逃亡之路。

隋唐交际之时,各路诸侯争雄,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瓦岗寨这一股势力早先在各路诸侯中是很牛的,旗下一度拥军数十万,名将如云,在短暂的内部争斗后还确定了一位贵族出身的领导李密。瓦岗寨的新领导有声望,也有能力,将帅、士兵实力强劲,天下间最大的粮仓都被李密麾下的瓦岗寨将士们占了好几个。

李密出身贵族世家,他的出身可以和李渊相提并论,都是柱国的后代。在杨玄感造反的时候,李密加入了杨玄感的军队,是其中的领导者之一。

李密的父亲本来是朝廷重臣,可是隋炀帝却下旨不让李密出任朝廷官员。李密的父亲、祖辈三代都是朝廷重臣,可谓是四世三公,李密的父亲去世后,而他又受到了朝廷排挤,最终李密辞去了官职躲过浩劫。

李密隐居数年后,在好友王伯当的引荐下,投靠翟让领导的瓦岗农民起义军。在李密的谋划下,瓦岗军接连打败了隋荥阳太守李庆,继而攻下了荥阳附近许多县邑城镇。

隋炀帝派大将张须陀征讨瓦岗军,张曾多次打败瓦岗军,瓦岗军大惊,纷纷要求逃避。但李密却说:“张须陀有勇无谋,官军又是骄兵,大家不必畏惧,我一定能够大破其众。

李密开始隐居之后,依靠父辈留下了老本过日子,所以他的生活过得很简单,他每天都会放牛,可是却从来没有忘记读书,他的勤奋最终遇到了杨素,李密在押送过程中被逃脱了,李密投靠了瓦岗寨。当时瓦岗寨只是一个山贼的聚居地,李密到了后翟让对他很是欣赏,在李密的建议下瓦岗军不断地壮大起来,从毛手毛脚的山贼却也成为的号令天下起义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