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李广射虎小古文注解翻译(精品20篇)

浏览

6332

文章

1000

篇1:蒙人遇虎文言文翻译 蒙人遇虎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蒙人遇虎》的译文:蒙地的人穿着狮子皮做的衣服来适应旷野(的风寒),老虎看见他便跑了。他认为老虎害怕他,回去后就很自负,自以为自己了不起。第二天,他穿着狐狸皮做的衣服前往(旷野),再次与老虎相遇。老虎站那看着他。老虎不逃跑而激怒了他,(便)呵斥老虎,结果被老虎吃了。

《蒙人遇虎》原文

蒙人衣以狻猊之皮以适圹,虎见之而走。谓虎畏己也,返而矜,有大志。明日服狐裘而往,复与虎遇。虎立而睨之。怒其不走也,叱之,为虎所食。

注释

蒙:春秋时期鲁国的邑名

狻猊:狮子

圹:野外,旷野

返而矜,有大志:回家后便骄傲起来了,认为自己很了不起

矜:骄傲

睨:斜眼看。

《蒙人遇虎》的道理

《蒙人遇虎》告诉我们正确分析事物表面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事物的表面之后可能隐藏着深刻的道理。我们应该要认真探究时候背后内在的真正原因,去分析处理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采薇原文及翻译带拼音 采薇注音及翻译

全文共 1436 字

+ 加入清单

采薇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翻译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已经到了年底还没有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停留下来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没有办法让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

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实在难以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又有谁能体会!

《采薇》注音

cǎi wēi cǎi wēi,wēi yì zuò zhǐ。yuē guī yuē guī,suì yì mò zhǐ。 mí shì mí jiā,xiǎn yǔn zhī gù。bú huáng qǐ jū ,xiǎn yǔn zhī gù。

cǎi wēi cǎi wēi,wēi yì róu zhǐ。yuē guī yuē guī,xīn yì yōu zhǐ。 yōu xīn liè liè,zài jī zài kě。wǒ shù wèi dìng ,mí shǐ guī pìn。

cǎi wēi cǎi wēi,wēi yì gāng zhǐ。yuē guī yuē guī,suì yì yáng zhǐ。 wáng shì mí gù,bú huáng qǐ chù。yōu xīn kǒng jiù ,wǒ háng bú lái!

bǐ ěr wéi hé?wéi cháng zhī huá。bǐ lù sī hé?jun1 zǐ zhī chē。 róng chē jì jià,sì mǔ yè yè。qǐ gǎn dìng jū ?yī yuè sān jié。

jià bǐ sì mǔ,sì mǔ kuí kuí。jun1 zǐ suǒ yī,xiǎo rén suǒ féi。 sì mǔ yì yì,xiàng mǐ yú fú。qǐ bú rì jiè ?xiǎn yǔn kǒng jí!

xī wǒ wǎng yǐ,yáng liǔ yī yī。jīn wǒ lái sī,yǔ xuě fēi fēi。 háng dào chí chí,zǎi kě zǎi jī。wǒ xīn shāng bēi ,mò zhī wǒ āi!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清平乐村居翻译 清平乐村居全诗翻译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清平乐·村居》全诗的翻译是:草屋的茅檐十分低小,溪边草坪上长满了嫩绿的小草。吴地方言醉意朦胧,听起来既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的草丛里,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马说原文拼音及翻译 马说的原文拼音及翻译

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马说》原文拼音:世(shì)有(yǒu)伯(bó)乐(lè),然(rán)后(hòu)有(yǒu)千(qiān)里(lǐ)马(mǎ)。千(qiān)里(lǐ)马(mǎ)常(chánɡ)有(yǒu),而(ér)伯(bó)乐(lè)不(bù)常(chánɡ)有(yǒu)。

故(ɡù)虽(suī)有(yǒu)名(mínɡ)马(mǎ),祗(zhī)辱(rǔ)于(yú)奴(nú)隶(lì)人(rén)之(zhī)手(shǒu),骈(pián)死(sǐ)于(yú)槽(cáo)枥(lì)之(zhī)间(jiān),不(bù)以(yǐ)千(qiān)里(lǐ)称(chēnɡ)也(yě)。

马(mǎ)之(zhī)千(qiān)里(lǐ)者(zhě),一(yì)食(shí)或(huò)尽(jìn)粟(sù)一(yì)石(shí)。食(sì)马(mǎ)者(zhě),不(bù)知(zhī)其(qí)能(nénɡ)千(qiān)里(lǐ)而(ér)食(sì)也(yě)。是(shì)马(mǎ)也(yě),虽(suī)有(yǒu)千(qiān)里(lǐ)之(zhī)能(nénɡ),食(shí)不(bù)饱(bǎo),力(lì)不(bù)足(zú),才(cái)美(měi)不(bú)外(wài)见(xiàn),且(qiě)欲(yù)与(yǔ)常(chánɡ)马(mǎ)等(děnɡ)不(bù)可(kě)得(dé),安(ān)求(qiú)其(qí)能(nénɡ)千(qiān)里(lǐ)也(yě)?策(cè)之(zhī)不(bù)以(yǐ)其(qí)道(dào),食(sì)之(zhī)不(bù)能(nénɡ)尽(jìn)其(qí)材(cái),鸣(mínɡ)之(zhī)而(ér)不(bù)能(nénɡ)通(tōnɡ)其(qí)意(yì),执(zhí)策(cè)而(ér)临(lín)之(zhī),曰(yuē):“天(tiān)下(xià)无(wú)马(mǎ)”!呜(wū)呼(hū)!其(qí)真(zhēn)无(wú)马(mǎ)邪(yé)?其(qí)真(zhēn)不(bù)知(zhī)马(mǎ)也(yě)!

《马说》的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有屠人货肉归全文注释 狼三则其一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有屠人货肉归”出自《狼三则·其一》,原文如下: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注释

货:出售、卖。

歘(xū):忽然。

瞰(kàn):窥视。

昂:昂贵。

罹:遭遇(祸患)。

蚤:通“早”,早晨

直:通“值”,价值

垂涎:流口水,这里形容狼馋肉的样子。

诸:“之于”的意思

逡(qun)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或后退。

昧爽:黎明

腭:口腔的上膛。

译文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着屠夫担子上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屠夫)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孔子过泰山侧全文翻译 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翻译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泰山侧”出自《苛政猛于虎》,全文翻译为:孔子经过泰山脚下,有一位妇人在坟墓前哭泣,很悲伤的样子。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询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是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一样。”

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苛政猛于虎》的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翻译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翻译出自

全文共 6139 字

+ 加入清单

“非刘豫州可以曹操者”的意思是:除了刘备,没有可以挡住曹操的人。“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原句是: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

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赤壁之战》的翻译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对孙权说:“荆州与我们邻接,山川险要、坚固,土地广阔、肥沃,人民殷实富足,如果能占有它,这正是开创帝王大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不和,军队里的各位将领,有的拥护这个,有的拥护那个。

刘备是天下的杰出人物,跟曹操有仇怨,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畏忌他的才能,没有能够重用他,如果刘备同刘表手下人团结一心,上下一致,那么我们就应该安抚他们,跟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不同心协力,就应该另作打算,以成就帝王的大业。

我希望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并且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地接受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天下大势就可以定下来了。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被曹操抢在前头。”

孙权立即派鲁肃前往。鲁肃到了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就日夜兼程,等到到达南郡时,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走,鲁肃直接去找刘备,和刘备在当阳长坂坡相会。

鲁肃传达孙权的意旨,谈论天下形势,表示真挚恳切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豫州您准备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交情,打算去投奔他。”

鲁肃说:“孙讨虏将军聪明仁惠,尊敬贤者,礼遇士人,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已经占据六个州郡,兵精粮多,足够使大事成立。现在为您打算,最好派遣亲信的人主动和东吴结交,从而建立流传后世的功业。您却准备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常人,偏僻地处在远处的州郡,即将被人吞并,哪里能够依靠呢!”刘备很高兴。

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两人当即结下了交情。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因躲避战乱来到江东,现任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用了鲁肃的计策,进兵驻扎在鄂县的樊口。

曹操从江陵将要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紧急了,请让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就跟着鲁肃一起到孙权那里去。诸葛亮在柴桑会见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人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经消除了几个大患,局面大致平定了,于是大破荆州,威势震动全国。

英雄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才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计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这个局面。假如果然能以吴越的人马同曹操的力量相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假若不能,为什么不停止军事行动,捆起铠甲,面向北面称臣去侍奉他呢!现在将军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内心抱着迟疑不决的想法,事情紧迫而不能决断,大祸临头没有几天了!”

孙权说:“如果像您所说的,刘豫州为什么不就去侍奉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尚能坚守节义,不肯屈服受辱;何况刘豫州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当代所有的人,许多人爱戴拥护他,好像水流归大海一样。如果事业不能成功,这只是天意,怎么能够再做曹操的下属呢?”

孙权恼怒地说:“我不能用整个儿的吴地,十万军队,受别人控制,我的主意定了!除了刘豫州没有一个能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人。然而,刘豫州刚打了败仗,怎么能顶住这场灾难呢?”

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可是现在归队的士兵以及关羽率领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刘琦收集江夏的士兵也不少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经疲劳不堪,听说追赶刘豫州时,轻装的骑兵一天一夜要走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说的:‘强弓所发的箭,飞到末尾,它的力量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

所以兵法上忌讳这种情况,说‘一定使主帅遭到挫败’。况且北方来的士兵不习惯在水上作战,再加上荆州的老百姓归附曹操的,只是受到武力的胁迫罢了,并不是真心的降服。现在将军果真能派勇猛的大将统帅几万军队,和刘豫州共同谋划,同心合力,打败曹操的军队是肯定无疑的。

曹操的军队被打败了,一定退还北方去;这样荆州和吴国的势力就会增强,三分天下的局面就形成了。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非常高兴,跟他手下的臣子商量这件事。

这时候,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说:“近来,我奉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向南进军,刘琮投降了。现在训练了八十万水军,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一起打猎。”孙权把曹操的信给手下臣子们看,没有一个不像被巨大声响所震动吓得变了脸色。

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虎豹,他挟持皇帝到处攻打,动不动就以朝廷的名义作借口,今天抗拒他,事情不顺乎道理。况且将军可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现在曹操已经取得了荆州,全部占领这个地方,刘表训练的水军,大小战船多到上千艘,曹操把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还有步兵,水陆齐下,这就是长江天险已经和我们共有了。

而军事实力的大小,又是无法与他相比,我们认为万全之计不如欢迎他。”只有鲁肃不说话。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廊檐下。孙权知道他的用意,拉着他的手说:“您想要说什么?”鲁肃说:“我刚才仔细分析大家的议论,他们的主张只会耽误您,不值得同他们谋划国家大事。

现在我鲁肃可以投降曹操,像将军您却不可以。凭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我鲁肃投降了曹操,曹操会把我送回故乡,评定我的名望地位,还不至于失去下曹从事这样的小官,坐着牛车,带着吏卒,跟士大夫们交往,一步一步地升官,仍旧不会失去州郡长官的职位。

将军您投降曹操,想要得到什么结局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啊!”孙权感叹地说:“那些人所持的意见,使我非常失望。现在您阐明的正确方针,正和我的想法一样。”

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了番阳,鲁肃劝告孙权召周瑜回来。周瑜回来,对孙权说:“曹操假托汉朝宰相的名义,他的实质是汉朝的奸贼。将军您凭着超人的武略和杰出的才干,又依靠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一带,土地纵横数千里,军队精锐,物质充足,英雄乐意效力,应当驰骋天下,替汉朝翦除残暴,去掉污秽;何况曹操是自己来送死,怎么可以去投降他呢?

请让我为将军具体分析一下这件事。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放弃骑兵,依靠水军和东吴比高低。现在又是严寒的天气,战马没有稿草饲料。驱赶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疾病。这几件事都是用兵时最忌讳的,可是曹操却冒失地这样做。将军捉拿曹操,应该就在今天。我请求得到精锐军队几万人,进军驻到夏口。一定替将军打败曹操。”

孙权说:“曹操这个老贼想废掉汉朝皇帝而自立为皇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吕布、刘表和我罢了;现在那几位英雄已经灭亡,只有我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该抗击他,同我的意见很相合,这是老天把您赐给我啊!”于是拔刀砍面前放置奏章文书的矮桌,说:“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该投降曹操的,就和这桌子一样!”

于是就散会了。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人们只看到曹操信上说水军和步兵有八十万就一个个吓住了,不再去估计它的真假,便提出这种投降的主张,是很没有道理的。现在按照实际情况核对它,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并且久已疲惫。

他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也不过七八万而已,还抱着犹豫的心理。用疲乏劳累的军队,控制犹豫不定的降兵,人数虽然多,也是很不值得害怕的。我能有精兵五万,就完全能制服他,希望将军不必忧虑!”

孙权拍着周瑜的背说:“公瑾,您说到这里,非常合我的心意。子布、元表这些人各人只顾自己的妻子儿女,怀着自私的打算,很使我失望;只有您和子敬与我同心同德,这是老天让你们两人来辅助我的呀!五万精兵难以一下子集合起来,已经选好三万人,船只、粮草、战斗武器都已经准备好了。

您和子敬、程公便可先出发,我一定继续调派军队,多多装载物资和粮草,作为你们的后援。您能对付就同他决战,万一遇到战事不利,就回到我这里来。我当和曹孟德决一死战。”于是以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领部队同刘备共同抵挡曹操,并派鲁肃担任赞军校尉,协助谋划作战的策略。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

这时曹操的军队已经感染了疾病,刚开始交战,曹军失利,退却驻扎在长江北岸。周瑜等驻扎在南岸。周瑜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很难同他们坚持长久,曹军并连战船,首尾相接,可用火攻使他们败逃。”

于是就用十艘蒙冲斗舰,装满干燥苇荻和枯柴,把油浇灌在里面,外面用帐幕包起来,上面插上旗帜,预先准备好轻快的小船,连结在战船的尾部。先送信给曹操,假说要投降。当时东南风刮得很急,黄盖把十艘战船放在最前面,到了江心,挂起风帆,其余各船按次序前进。曹操军中的士兵和军官都走出军营站着观看,指点着,谈论着黄盖来投降了。

距离曹军二里多远的时候,各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走如箭,把北面曹军的船全烧光了,还蔓延到岸上的军营。一会儿,烟雾和火焰布满天空,曹操的人马烧死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部队紧跟在后面,擂起战鼓,大举进攻,曹军大败。

曹操带领败兵从通往华容县的陆路步行逃跑,遇上烂泥,道路通不过,天又刮着大风,曹操就命令体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那些体弱的士兵被人马践踏,陷在泥中,死掉的很多。

刘备、周瑜从水陆两路同时并进,追击曹军,一直到了南郡。当时,曹操的军队还加饥饿和疾病,死亡的有一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卫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卫襄阳,自己带领军队回北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物破自有时文言文翻译 物破自有时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译文:韩琦在北都担任知州,他的中表亲戚曾送给他一只玉盏,说:“是农民从一个损坏的坟墓中得到的,玉盏的内外找不出丝毫瑕疵,真是绝世之宝。”他答谢了表亲一百两银子,也格外珍爱这只玉盏。有次他在家中摆宴,请来了负责漕运的大官们,并特别设置了一桌,上面铺盖着锦缎。

将那玉盏放在桌子上,准备用来为座上的嘉宾酌酒。谁知在忽然之间,一个差役领班不小心碰倒了桌子,玉盏全被摔碎了,在座的来宾无不惊愕,那领班也赶忙趴在地上等候发落。

这时韩琦不动神色地,先笑着对座上的客人说:“东西也总会有破的时候。”随即再对那领班说:“你是不小心的,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韩琦的度量,就是如此般的宽大厚重。

原文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盖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爱。乃开燕,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池上的意思 池上的意思翻译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池上》的意思:小孩子撑着小舟,偷偷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要掩藏自己的踪迹,浮萍被船儿荡开,在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池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全诗刻画了孩童天真活泼、淘气可亲的形象。

《池上》

白居易 〔唐代〕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赏析

全诗前两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描绘了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有景有色,细致逼真;后两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写出孩童的天真单纯,富有情趣,刻画出孩童天真活泼、淘气可亲的形象。

创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小娃撑船而作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夜洛城闻笛译文 春夜洛城闻笛全诗翻译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译文:这是从谁家庭院中传的悠扬笛声呢?它融入春风中,传遍整个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春夜洛城闻笛》是李白的佳作,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悲切的思乡之情。

原文及翻译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这是从谁家庭院中传的悠扬笛声呢?它融入春风中,传遍整个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王维的画的翻译 王维的画的译文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王维的《画》的翻译如下:远远就看见了画中的山色,走近却听不见流水的声音。春天已经远去了,但春花依旧在枝头。人走近鸟儿,鸟儿却不惊不扰。

王维的《画》的赏析

王维的《画》描绘的是自然景象,但诗中却含有不少违反自然规律的描述,而结合诗题,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王维所言不是眼前的真实而是画中的真实。前两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就为我们揭露出这是首描绘山水的图画,这幅画山色瑰丽,有山涧流水潺潺,但是身为画外人的王维是听不见画中的声响的。后两句“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就更直白地为我们揭露出画中春去花还在的景象与现实的差别,这种差别不只是画中与画外的区别,还是诗人对逝去的春天的叹惋。

《画》的全文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翻译机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翻译机反便于国人于异国人沟通的方式,关于这样的产品需要您认真的去了解,那么翻译机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呢?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一下。

功能一:中英文整句翻译

独有双引擎翻译系统和人工智能模糊匹配技术,突破传统电子词典只能翻译单词、词组技术瓶颈,首次实现中英文双向整句翻译。不用考虑语法,输入整段中文立刻翻译成需要的16国语言的任何一种,输入整段英文立刻翻译成成中文,精确率可达98.7%以上。第一大特色就是可以实现整句翻译,外贸经商,出国留学,出国旅游遇到不懂的都可以实现整句翻译,这样下来就会解决你在旅途中的很多难题,翻译的不仅快,而且准确率达98.7%以上。

功能二:标准人声发音

采用全球领先的TTS发音系统和智能语音控制器,对输入文本进行语法、语义语言学分析,将其转化为标准外语自然人声发音,出国就是您的外语翻译,回家就是您的口语老师。

采用全球领先的TTS发音系统和智能语音控制器,将文本转化为标准中英文自然人声发音。还内置了中葡词典、葡中词典、中俄词典、俄中词典、中日词典、日中词典、中韩词典词典、韩中词典、中法词典、法中词典等多国词典,这样在支持中英整句翻译整句朗读的核心功能外,还支持多国语言单词互译。

功能三:语音、手写方便输入

4.7寸高清触摸屏,支持语音输入,只要您说出任何语言,独家研发的语音系统会采集识别您所要表达的意思,给您即时翻译。同时支持草书、连笔智能识别,手写识别率高、翻译速度快

功能四:中外文词典及时查

内置《牛津现代英语双解词典》、《汉英大辞典》、《牛津英汉双解商务英语词典》,还有金融、外贸、电子、建筑等10部专业词典。配合强大的整句翻译功能和即指即译功能,专业词汇轻松搞定。方便随时翻译专业词汇。可以实现无限更新,里面有很多英语素材可以免费下载。.

通过以上小编介绍的知识,您是否对此问题了解了呢?建议您多了解一些旅游准备知识,多关注,很多的知识尽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翻译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全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篇尾构思了刘焦二人死后双双化为鸳鸯的神话。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作品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翻译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什么意思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翻译: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词歌赋刻在它上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出自宋代诗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字希文,是北宋教育家、文学家、改革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岳阳楼记》节选: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了,到巴陵郡做太守。第二年,政治清明通达,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词歌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范仲淹的散文作品有:《岳阳楼记》、《与唐处士书》、《答手诏条陈十事》、《与韩琦书》、《灵乌赋》、《上执政书》、《严先生祠堂记》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盲子失坠文言文翻译 盲子失坠翻译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盲子失坠》翻译:有个盲人经过干涸的小溪,不小心从桥上坠落,两手抓住桥栏,小心谨慎地抱住,自己认为一失手肯定就会坠入深渊。路过的人告诉他说:“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土地了。”盲人不相信,抓着栏杆不停地哭号,(时间)久了,(盲人)没有力气了,失手掉到地上。便自嘲道:“呵!早知道是实地,何必(这么)久自讨苦吃呢?” 大道理很平实,在黑暗中守着迷茫,执著地呆在角落独自守旧的人,看看这(故事该)醒悟啊!

《盲子失坠》原文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故事道理

1、做人不要固执己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2、任何事情都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的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

3、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毛遂自荐文言文翻译 毛遂自荐文言文的翻译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毛遂自荐文言文翻译:秦军攻击赵军,赵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挑选20个门客去,缺一人,有个叫毛遂的人自我推荐。平原君以锥子和囊的比喻为由拒绝。毛遂说,我只是今天才请求进入囊中,只要处在囊中就会露出尖梢。于是平原君带毛遂一道前往,毛遂把出兵援赵的计划分析了一下,得到了楚王的认可,马上出兵,击退了秦军。

毛遂自荐文言文原文:

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从。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从之约。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翻译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翻译其的意思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意思: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一起从洞中出来了,而不能完全得到这次游玩的乐趣。“余亦悔其随之”的“其”是人称代词,意思是:我、自己。

余亦悔其随之的出处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出自《游褒禅山记》,原文节选如下: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探究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也就更加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送韩侍御之广德翻译 送韩侍御之广德的诗意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翻译:昔日的韩云卿御史是何等的尊荣,今天赊酒和你畅饮。暂且借着东山的月色,一夜酣歌相送。《送韩侍御之广德》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那种淳朴、真挚的友情。

作品原文

送韩侍御之广德

李白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赏析

《送韩侍御之广德》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那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在艺术上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诗句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

诗的前两句“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是写韩歆“昔日”与“今日”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诗的后两句“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写欢送韩歆的情景。诗人有意此时把韩歆比作陶渊明。因陶曾在彭泽县为县令,辞官不做。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李白在这里将两人相比,主要是对韩歆的安慰,更是对他的颂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郑伯公克段于鄢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全文翻译

全文共 2130 字

+ 加入清单

《郑伯克段于鄢》的译文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妻子)叫武姜。(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让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庄公取名叫“寤生”,也因此不喜欢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还不如早些给他找个地方安置了他,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那尊贵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民生二心。”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民心。”庄公说:“共叔段对君不义,百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将要崩溃。”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担心什么呢?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郑伯克段于鄢》的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听弹琴的翻译 听弹琴古诗解释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七弦琴弹奏的声音清冽,曲调悠扬起伏,琴声凄清好似风入松林。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听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赏析

诗的前两句表达了琴声的高雅与平和,“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状态,可见琴声的超妙。

诗的后两句是议论性抒情,“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转入对时尚的感慨。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出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关于琴的古诗

1、《琴诗》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2、《船夜援琴》

唐·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