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中一句合集20篇

浏览

4422

文章

249

篇1:为什么姜维拥有蜀国兵权,最终却守不住蜀国江山?

全文共 1440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认为,古代如果掌握了一个国家的军政大权,就相当于握住了这个国家的命脉一样,的确,军政大权在古代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能够得到,那么可以说就已经把这个国家握在手里了。三国后期,蜀汉的军权就在姜维的手里,姜维也发动了十一次北伐,但是为什么当蜀国被魏国攻克的时候,姜维并没有力量回击,最终也没有守住呢?

三国后期,随着诸葛亮的去世,蜀国和魏国之间的势力平衡被打破,蜀国再匹敌魏国。而姜维便成为了蜀国唯一可以北击曹魏之人。多数人认为蜀国灭亡是因为姜维好战,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我看不然!

第一,姜维是不是应该主动北伐?《通鉴辑览》给出了回答:“虽说统一未能实现,但是先声夺人,但是把战火燃烧在敌国境内,这是积极防御的措施,和坐以待毙相比,实为上策“

第二,姜维北伐胜败如何?其战果辉煌,是有目共睹的,决不亚于诸葛亮。虽说最终不胜而还,但实属正常现象——这就像斗地主,无论你多会记牌、出牌,都抵不过人家手中的一把好牌。说明实力比能力重要!这是当时的鼎足之势所决定的。姜维只要能达到削弱魏国、保存蜀国的目的,就算成功了。

第三,在当时的环境下,想让姜维连连取胜,一统中原确实是强人所难。既然诸葛亮出师未捷能为人谅解,姜维失败而归也不应受到非难。

第四,姜维北伐是否耗尽了国库?回答是否定的。蜀亡之时,国库尚存大量金银和粮食,足够军事开支。可见姜维北伐并没有导致国库空虚,而真正造成民不堪命的,是腐朽的宦官政治!蜀亡的直接责任者是谁?是宦官黄皓而不是姜维。黄皓不但专权而造成政治腐败、国力衰弱,还排挤姜维,欲废姜维。即使如此,姜维亦为保卫蜀国而尽心尽力,出谋划策。

第五,蜀汉后期时统治者们大多能廉洁奉公,故蜀汉后期的政治是较为安定团结的。在蜀汉几乎看不到外戚干预朝政,在黄皓专权以前也没有宦官专权,完全不是东汉后期那种”亲小人,远贤臣”的情况。但直到258年陈抵死后(皇帝近臣、亲信),黄皓才屡屡升迁,以致于操弄权柄,最终导致国家腐朽。

第六,经济上,蜀汉发展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水经注》说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谓之天府”,蜀汉的经济繁荣在后期得以延续,我们来看第一组数字,《晋书·地理志上》曰:“刘备章武元年,其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再看第二组数字,《三国志》曰:“蜀亡之时,其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以上对比说明,从蜀初到蜀末,蜀国的人口数量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

第七,军事上,蜀国后期仍然出现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三国志·蜀志·王平传》曰:邓芝在东部,马忠在南,王平在北境,都有显著成绩,此外还有姜维、张嶷还以5000人马与2倍于自己的魏军精锐同归于尽、霍弋的才能连司马昭都感慨、霍峻曾经以一千守军在孤城中守了一年,随后又逐一击破10倍于自己的敌军等,他们在对内平叛、对外御敌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八,但是刘禅宠信黄皓,结果魏军如入无人之境,以致于蜀亡。难怪诸葛尚叹息曰:“我们父子受了国家那么多的恩惠,而没有提早斩除黄皓,以致惨败,还有什么面目活下去。”诸葛尚是诸葛瞻之子,诸葛亮之孙,在蜀汉最后一次战役中,父子寡不敌众,为国捐躯,诸葛瞻死时37岁,诸葛尚死时不到20岁。

而且就算是邓艾,钟会攻破蜀国,刘禅举国投降之后。姜维还是用计设计钟会反叛,希翼可以复国。只可惜钟会造反失败,被部下所杀。姜维也被累死,就是如此姜维还是弄了一处一计害三贤,拖死了邓艾和钟会。

所以在我看来,并不是姜维没能守住蜀国,姜维北伐与蜀亡没有必然联系。如果有,那就是延缓了蜀亡的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题临安邸和夏日绝句表达上有何不同 题临安邸和夏日绝句表达的区别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题临安邸》描绘了西湖美景是为了讽刺北宋当权者求苟偏安,只知道歌舞享乐、纵情声色,表现了当权者的腐朽本质。而《夏日绝句》借古讽今,直言痛陈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的现状。

《题临安邸》的翻译

在西湖四周是重重翠绿的青山,湖面的游船上歌舞声乐何时能够停下来?暖风熏得游人快要醉倒了,简直是把杭州当作了昔日的汴京城。

《夏日绝句》的翻译

活着的时候就要做人间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在思念项羽,因为项羽不肯偷生,回到江东。

《题临安邸》的原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夏日绝句》的原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后两句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伯温的后两句是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意思是诸葛亮再厉害,最终也只是三分了天下,而刘伯温却实实在在帮助朱元璋统一了江山。

诸葛亮与刘备志同道合,鞠躬尽瘁,解救万民于水火。他帮助刘备策划了许多经典战略,好比火烧博望坡、赤壁之战、白河用水等等,让刘备相继得到了荆州、益州。也在他的协助下,刘备也战胜过宿敌--曹操。关羽被杀或许是蜀国的转折点,为了给关羽报仇,刘备意气用事,最终惨遭陆逊火烧计策,损兵折将,蜀汉一蹶不振。

朱元璋开始起义,从一个草根逐渐逆袭成皇帝,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军师刘伯温。在战略方面,刘伯温以实务十八策分析了当今局势,又采用围点打援,各个击破的战略,先后帮助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势力,一步步帮助朱元璋称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历史上最会哭的皇帝,哭得敌军拱手让了江山?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唯一一位哭出江山皇帝

这一个人就是李渊。当时之所以会如此估计就是希望能够营造出一种假象,让大家认为随军的统帅都已经死了,所以这些将士就会觉得没有任何的获胜希望。

李渊的这一个做法还是比较靠谱的,让对方的军队认为肯定是自家的主帅死了,所以就能够达到迷惑敌军的效果。敌军的将士在知道自己的队伍没有领导之后,必然就会选择到处乱跑,所以不会有任何的军事实力。李渊在看准时机之后,自然就会选择发起进攻,然后就可以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宋先生当时会拥有着比较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而且部队的攻击力也是非常强的,李渊知道自己军队的情况,没有办法对抗这一个军队,所以就会选择以智谋去取胜。当时也会分成两个小队,然后就会和城外的宋老先生去作战,要知道当时的李渊军队其实也只有3000人,但是宋老先生的军队人数就已经达到3万多人。

两个队伍之间会有着比较明显的差距,所以说想要获胜的可能性也并不是很大当时就让自己的儿子一直都在埋伏,那个时候统帅的士兵直接就排成了一个方队,然后不停的呼喊着,声音更是凄惨至极。在听到这一个声音之后,有无数的人都会觉得可能是统帅已经死了,否则也不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个情况,因此这些将士也会觉得特别的慌乱。这些将士甚至都会认为整个军队都没有什么获胜的希望,自然就会乱成一团散沙,虽然这个获胜的方法有一些奸诈,可是对于当时的情况还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杜甫被称为什么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杜甫被称为什么: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作品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因为他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朝理学的发展确保了杜甫作为诗的典范和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因为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夏日绝句的意思 夏日绝句的诗意是什么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内容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意思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东。

此诗是作者在路过乌江时,联想自己丈夫的行为,有感于项羽的悲壮而作。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后两句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阁夜杜甫的拼音版 阁夜杜甫翻译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岁暮阴阳催短景suì mù yīn yáng cuī duǎn jǐng,天涯霜雪霁寒宵tiān yá shuāng xuě jì hán xiāo。五更鼓角声悲壮wǔ gēng gǔ jiǎo shēng bēi zhuàng,三峡星河影动摇sān xiá xīng hé yǐng dòng yáo。野哭几家闻战伐yě kū jǐ jiā wén zhàn fá,夷歌数处起渔樵yí gē shù chù qǐ yú qiáo。卧龙跃马终黄土wò lóng yuè mǎ zhōng huáng tǔ,人事音书漫寂寥rén shì yī yī màn jì liáo。

原文及翻译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翻译:岁末时节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破晓时军营中鼓角声更显得悲壮凄凉,银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 夷歌”之声。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最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

赏析

《阁夜》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感时忆旧时写下的这首诗,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层层铺开,步步推进,诗人运用典故,在比较中含蓄而深沉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杜甫的诗被称为 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深远,他本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人物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国庆节的古诗四句大全_国庆节的古诗绝句精选

全文共 2454 字

+ 加入清单

国庆节就要来临了,在这个让中华民族振奋的时刻,就让我们用最伟大的古诗来给祖国母亲庆祝生日吧,那么有哪些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国庆节的古诗四句大全_国庆节的古诗绝句精选,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歌颂国庆节诗歌10首★

★国庆节歌颂祖国的诗歌★

★2022国庆节诗歌朗诵★

★★国庆节的诗句大全★★

国庆节的古诗(1)

关山月

朝代:宋朝|作者: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古诗简介

这首诗是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作于陆游罢官闲居成都时。诗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表达一层意思,分别写将军权贵、戍边战士和中原百姓。诗人构思非常巧妙,以月夜统摄全篇,将三个场景融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关山月夜的全景图。诗人还选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门、厩马、断弓、白发、征人骨、遗民泪等,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

国庆节的古诗(2)

《国庆兼颂抗洪胜利》

岁月峥嵘应有忆。

洪魔肆虐似无敌,

众志成城经有计。

军民共筑卫国堤。

国庆节的古诗(3)

《国庆日》

十月一曰艳阳天,

七十二载巨变迁。

春满神洲花千树,

喜到人间万民欢。

国庆节的古诗(4)

《写在国庆》

站富越強三级奔,

铸梦直上九重天。

引领世界曰后事,

扭转乾坤在眼前。

国庆节的古诗(5)

《喜迎国庆》

金秋十月好心境,

举国欢腾迎国庆。

四十九年风雨径,

共祝未来更光明。

国庆节的古诗(6)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国庆节的古诗(7)

《国庆》

举国上下庆国庆,

遥想当年战鼓惊。

全国人民齐祝兴,

皆出儿女爱国心。

国庆节的古诗(8)

就义诗

朝代:近现代|作者: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是一首五言诗。诗的前两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充分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一个革命者对人民、对革命的耿耿丹心,闪烁于诗的字里行间。后两句“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表达了作者对前途乐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他坚信:自己的血不会白流,无数革命志士会接过他的枪,继续战斗,去迎接灿烂的黎明,被压迫的人民一定能够获得解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读罢此诗,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面对死亡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以及怀着对同志的期盼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昂首阔步走向刑场。

这首诗的特点:一是语言朴素,没有华丽的词句,明白如话,节奏明快,铿锵有力,读来琅琅上口,使人易读易记,成为一首广为传诵的短诗。二是字里行间道出了作者的肺腑之言。古人说“诗言志”,诗是真实感情的流露。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听到作者伟大的心声,它不是一般的诗,而是用血肉凝成的诗篇。

国庆节的古诗(9)

过零丁洋

朝代:宋朝|作者: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国庆节的古诗(1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古诗简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四句。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国庆节的古诗(11)

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国庆节的古诗(12)

《示儿》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国庆节的古诗(13)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国庆节的古诗(14)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国庆节的古诗(15)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词牌名:鹧鸪天|朝代:近现代|作者:秋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赏析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作于1904年,秋瑾赴日不久。清绍兴府将此词稿作为“罪状”公布,可见此词革命性之强。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道是“闲”字,但有感于祖国沉沦,却未必有“闲”情。开篇两句,点明此行日本的缘由,也点出了国内的政治局势。“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其时列强瓜分中国,堂堂礼仪之邦,却是衣冠委地,词人一拍桌案,声音陡然一扬:“为国牺牲敢惜身?”一句反问,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换头一折,疏疏三笔,将一路多少霜风雨雪,轻轻囊括。是蹉跎,是舛磨,阳光寂灭,风雨鲜活。她是一个革命者,不能也不会为了这些而放慢脚步。有了这样的信念,关山万里,层云几重,一名女子,改换上男儿的装扮,一叶槎枒,飘扬过了大海。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歇拍一韵,似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只恨苍天,“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只求如今,“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把秋瑾以身许国的决心和敢作雄飞的魄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句豪言的峥嵘风骨,撑起的正是词人飒爽的英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台梓州杜甫草堂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三台梓州杜甫草堂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据史载,公元762年,弃官入蜀的杜甫又遇战乱,无奈之下的诗人只好从西川节度使治所的成都-到东川节度使治所的梓州。"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他寄人篱下的又一段困苦生活。

如今的草堂是在明代所建工部草堂遗址上,于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古园林建筑群。草堂内诗圣生平馆,中院宏伟的诗史堂,花木扶疏的后院。暖融融的春阳下,几树海棠开得正艳,火焰般的花朵给清静的小院平添了几分亮色。碧绿的荷池中伫立着一尊杜甫的全身塑像,诗人抚袖昂首,满含忧患的双眼遥望着远方。这情景使你想起那令人不堪回首的一幕:公元770年冬的一天,杜甫在离开四川后,终因病痛缠身,穷困潦倒而客死于湘江上的一艘小船上。"青春作伴好还乡"对于诗人来说,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绝句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绝句的前两句写了什么景物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绝句》前两句描写了“黄鹂在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青天”的景象,展现出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春景。这两句诗句动静结合,视觉上从下而上,由近而远,展现出一种开阔的空间环境,给人展现出生机勃勃的画面和春光的明媚。

《绝句》的赏析

《绝句》在第一句就描绘出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表现出早春生机之盛;全诗第二句从黄鹂写到白鹭,显示出视觉空间的开阔,由下而上,由近而远,让诗人所见所感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全诗后面两句这从窗户所见之景,联想到“东吴”,表现出诗人在战乱平定后生起的思乡愁绪。《绝句》全诗不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也流露出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

《绝句》的全文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杜甫被后人称为什么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杜甫后人称之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赞是诗史,杜甫是唐朝最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提起杜甫,相信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因为他很多诗被收录到教科书当中,因为杜甫的杰出成就,后人送给了他一个称号,那么杜甫被后人称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3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4

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和格律上的创新所导致的,某些评论家认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胆古怪。在世时关于他的资料几乎没有,只有6名诗人共11首诗。而且这些诗关于他的影响这一方面,都没有提及他是诗歌和伦理观点的模范。

5

到了宋朝,杜甫的声名达到了顶峰,黄庭坚、陈师道等,专门探究杜诗奇峭的一面,形成了“江西诗派”,之后的王安石、陆游、文天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响,文天祥在狱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而杜甫更广泛的影响是,杜甫的作品将律诗从文字上的游戏变成了抒发政治抱负的载体,对后来的诗人政治题材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江山清漾村

全文共 1147 字

+ 加入清单

江山清漾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清漾村位于江山市石门镇,座落在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北麓,海上丝绸之路陆上延伸通道仙霞古道傍村而过。全村现有8个村民小组、345户、1168人。2009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98元。江山一直就是江南毛氏聚居的中心地区,至毛宝八世孙——毛元琼(号清漾)定居江郎山北麓,后来其子孙以毛元琼之号命名村庄,清漾村因此得名。

清漾毛氏厚积薄发,源远流长。自毛元琼定居清漾以来,清漾毛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人才辈出,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江南毛氏的主系。在扎根江山的同时,清漾毛氏逐渐迁居江浙、湖广、云贵、闽台、港澳乃至海外,江南毛氏十之八九都是江山清漾的分支。被列为首批48件国宝档案的《清漾毛氏族谱》,清晰地记录了江南毛氏的繁衍迁徙情况。现存的江南各地毛氏望族谱牒,均明确记载直接或间接源自江山清漾,如江西吉水毛氏、湖南韶山毛氏、浙江奉化毛氏、广西贺州毛氏等江南毛氏望族,均源自清漾,清漾无愧为“江南毛氏发祥地”。2009年10月,毛泽东嫡孙毛新宇及各地毛氏宗亲出席了在清漾举行的呈谱归宗仪式。

清漾毛氏底蕴深厚,名人辈出。清漾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诞生了一大批历史名人,较为著名的有宋代大词人毛滂,明代礼部、吏部、刑部三部尚书毛恺;清漾村还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以及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共同祖居地,根据各地族谱考证,毛泽东和毛福梅均系清漾毛氏第56代嫡孙;现代清漾依旧是人才辈出,台湾著名国学大师毛子水出生于清漾,此外还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教育、党政界名人。

清漾毛氏诗书传家,贵而不富。清漾毛氏充分继承了毛氏先人勤劳、朴实、正直的秉性,并在江山这方水土的养育下,进一步融合形成了清漾毛氏“忠君爱国,勤政爱民,清正廉洁,坚持正义”的鲜明精神特质。清漾毛氏历代恪守“诗书名世、清白传家”的传统,历史上该村共出过8名尚书、83名进士。清漾虽然走出了众多高官,但清漾现存的古建筑群朴素无华,反映了毛氏宗族历代-恪守“清白传家”的祖训。清漾村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月,又被确定为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自驾游路线:从衢州出发上黄衢南高速,到江郎山出口下,按道路指示牌行驶10分钟左右到达。

公交车路线:从衢州南站出发到江山新汽车站下,然后坐202直接到清漾。

联系电话:4939162票价:50元

清漾村:清漾村位于江山市区东南部20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是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还是浙江省4A级风景名胜区。村庄区域面积3.78平方公里,共有337户,1147人,其中劳动力752人,耕地面积844.94亩,其中水田面积739.24亩,旱地105.7亩。山林面积3574亩,8个村民小组,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953元。 近年来,清漾村在镇党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唐崖土司江山黄金洞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唐崖土司江山黄金洞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黄金洞乡位于渝、鄂、湘、黔相界处,是恩施、利川、咸丰三县市的交界之地,总面积215平方公里,人口24800人,下辖15个行政村(旅游景点涉及6个村,11个村民小组),平均海拔1000米,冬暖夏凉,景色宜人,资源富饶,森林覆盖率达52%,连接318和209国道的西部旅游黄金干线贯穿境内达60公里,咸丰县的母亲河--唐崖河奔流而下。作为“边贸口子镇”,咸丰县的西大门,黄金洞乡早在1984年便着手了“天下奇观黄金洞”的开发,是全县最早的旅游景点开发地点。

天然溶洞黄金洞位于湖北省咸丰县黄金洞镇下街口,距县城60公里。据我国和比利时洞穴专家考察,该洞形成于侏罗纪以前,迄今已有15亿多年。

黄金洞汇山、水、洞于一体,分上、中、下三个洞口,内有主洞5条、支洞27条,洞洞相通。总长20公里、洞中相对高度109米,有7个大厅、4个天窗...

地址:恩施州咸丰县黄金洞乡

类型:洞穴

等级:AAAA

开放时间:

8:30-17: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杜甫的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杜甫的绝句描写了什么季节的风光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绝句描写的是春季的风光。全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富有生机的早春之景,有黄鹂在青翠的柳树上鸣叫,还有一行白鹭直飞青天,从下而上,由近而远地展现出一种开阔的空间环境,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春色。

《绝句》的赏析

《绝句》在第一句就描绘出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表现出早春生机之盛;全诗第二句从黄鹂写到白鹭,显示出视觉空间的开阔,由下而上,由近而远,让诗人所见所感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全诗后面两句这从窗户所见之景,联想到“东吴”,表现出诗人在战乱平定后生起的思乡愁绪。《绝句》全诗不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也流露出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

《绝句》的全文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杜甫诗为何被称为“诗史”?此七绝完美诠释

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不管是兴起新乐府运动的中唐,还是杜学最为兴盛的宋朝,杜甫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始终是至高无上的。普遍认为,他的诗歌才真正起到了针砭时弊,反映老百姓疾苦的作用,表达了儒家仁爱精神和忧患意识,才是当之无愧的“诗史”。

杜甫诗为何被称为“诗史”

这首诗获得的历史评价极高,比如清朝人杨伦九曾经在《杜诗镜铨》:表示: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其实,它让我们想到白居易的《长恨歌》。《长恨歌》固然是一首伟大的杰作,它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为主线,表现了安史之乱前后那段历史。

然而,《长恨歌》篇幅很长,虽然名句不断,给人的冲击力和想象空间还不如这首《江南逢李龟年》。它虽然只有短短28个字,却也达到了《长恨歌》同样的效果,道尽人间悲欢离合,千年之下广为传唱。

杜甫诗为何被称为“诗史”

杜甫留下了1500多首诗歌,其中“三吏”和“三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不仅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民不聊生的历史,而且对于劳苦百姓的命运寄予了无限同情。不过那些诗歌都比较长,可能曾经背诵过的你,现在很难将全篇记起来了。尽管如此,杜甫还有一首《江南逢李龟年》您肯定能够倒背如流: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并不复杂,没有神奇的想象力,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却以惊人的魅力,得到了后世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杜诗之中最富有情韵和内涵的一首。

它的前两句是在追忆作者与李龟年的相识过程,“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将的是在当年开元全盛日之时,杜甫曾经多次在岐王李隆范与中书监崔涤的家中欣赏过李龟年的琴艺。

李龟年是著名的乐工,年少的杜甫则是以自己的才华小有名气,他们经常称为达官显贵的座上宾。这句漫不经心的话,看起来只不过是在扯闲谈,其实包含了丰富的信息。

首先,杜甫以此说明自己和李龟年,都是才华横溢之人,甚至是被朝廷显贵寄予厚望。但是,我们知道,杜甫的后半生过得相当不如意,越是曾经的辉煌,就越是衬托了人生的无奈。

其次,这句话也是诗人对于盛唐风情的留恋不已。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居无定所,盗贼四起。如果一直拥有太平盛世,人们不一定会珍惜,但曾经拥有过太平盛世,又骤然失去,而且一去不返,这对于大唐百姓包括杜甫在内,是何等惨重的打击?

后两句紧接着的意思,就是表达在此遇到老友的复杂心情。“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从表面上看,似乎还是在扯闲谈,然而却透露出杜甫的矛盾心理。

一方面,经过安史之乱,朋友们或离或散,生死不明,而现在还能看到曾经的朋友,实在是幸运万分,感慨万分。然而,另一方面,李龟年和杜甫当年,都是少年鲜衣怒马,而如今却已经物是人非。他们一个久不得志,一个无人欣赏,几乎成为了一对难兄难弟。

因此,杜甫在最后两句之中,使用了“正是”和“又”两个虚词一转一跌,让读者的情绪也随着作者的设定,感慨万分。看似普普通通的描述,让人走过了整个唐朝由盛转衰的全过程。它非常有画面感,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老诗人和一个老乐工,互相在指手画脚,诉说着当年国家和个人的荣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县杜甫草堂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成县杜甫草堂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杜甫草堂,又称杜公祠,坐落于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飞龙峡口。是一组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同谷的祠堂式建筑,也是国内现存三十七处"草堂"中历史最久的一处。

陇南杜甫草堂

大诗人杜甫经秦陇流寓同谷避安史之乱,在此逗留月余,创作了《凤凰台》、《同谷七歌》等诗篇,之后即取道嘉陵江入蜀。北宋时,当地秀才赵惟恭捐地,县令郭慥主事创建祠堂。近年,成县兴建扩建,规模宏大,是人们怀念诗圣,饱览自然风光的必游之地。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月,杜甫离开秦州(今天水),到达司谷(即今成县飞龙峡),在峡西的西岸选择了一处背青山巨岩,面对峡谷山峰,避见向阳的山坡地,营建了简陋的栖身草堂。所以杜甫草堂成为诗圣辗转甘肃陇南的一个足印,诗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并由此向南进入四川。后人为纪念杜甫,在居住的旧址上立祠建堂。《成县新志》对此也有记载:"子美草堂在飞龙峡口,山带水环,霞飞雾落,清丽可人,唐乾元中子美避难居此,作草亭,有同谷七歌及凤凰台诸诗,后人感其高风,即其址祠祀之"。

后来经过宋、明、清,民国年间几次修建和补茸,草堂才逐步美轮美奂,初见规模。现在草堂内还留存有南宋光宗绍熙四年(癸丑)宇文子震刻写的诗碑,明世宗嘉靖九年(庚寅)和十九年(庚子)立的两座诗碑,及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已未)立的《重修杜少陵祠记》碑石等十多处。

最早的成县杜甫草堂纪念祠,名“子美草堂祠”,又称“诗圣祠”。是一处建筑宏伟,石碑林立,绿树环绕,清幽恬静理想之地。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古代十大美女介绍 第一美女皇帝愿为她放弃江山

全文共 371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大家应该都比较了解,但是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要说美女肯定不止四个。所以这次就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十大美女,第一位可是连皇帝都愿意为她放弃江山。要说古代的皇帝应该也是没有不爱美女的,毕竟号称后宫佳丽三千,所以说皇帝的后宫不是战场却别战场还激烈的多。下面这十大美女你又认识几个呢?

1.张丽华

生平:张丽华(559年—589年),南朝陈后主叔宝宠妃,出生兵家,以织席为生。太建二年(569年)陈叔宝立为太子,张丽华年仅十岁入宫,充当太子宫龚良娣(太子妃妾)侍女。生了陈深,立为太子。太建十四年(582年)陈宣帝陈顼死,陈叔宝即位为陈后主,立张丽华为皇贵妃,陈后主于光照殿前筑临春、结绮、望仙三阁,植以奇树名花,陈后主住在临春阁,张贵妃住在结绮阁。

相貌:发长七尺,鬓黑如漆,光可鉴人,眉目如画。

结局:《陈书》记载张丽华之死是杨广命人斩之。

上榜理由:一个让皇帝放弃锦绣山河的美人。

2、 西施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王维

生平:西施,原名施夷光,出生于春秋末越国苎萝(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苎萝地区)。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

结局:据说范蠡一是喜欢西施的美貌,二是怕勾践像夫差除掉伍子胥一样杀掉自己,就在吴国灭亡后挂印而去,带着西施泛舟西湖而去,后来范蠡成为陶朱公,富甲天下。

相貌: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流传开来。中国历史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上榜理由:中国四大美女之一,自古红颜祸水,美人很少能够善始善终,西施则结局圆满,功德兼备。

3.、王昭君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王昭君

生平:王嫱,号昭君,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结局:红颜薄命,昭君年仅33岁就香消玉损,离开人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相貌:传说“昭君出塞”时,行于大漠途中,悲怀于自身命运和远离家乡,在马上百无聊赖,弹《出塞曲》。而天边飞过的大雁,听到曲调的幽怨和感伤,肝肠寸断,纷纷的掉落在地。因而“沉鱼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上榜理由: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民族友好的典范,不辱国名,深得人心。

4、貂蝉

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

丁香舌吐衠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

生平:貂蝉,在关汉卿的剧本里记载此女名为任红昌,山西并州(今忻州)人。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而貂禅也跟随了吕布。吕布死后貂禅不知所踪,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只有两个人物没有记载去向,其中就有貂禅。

结局:貂蝉在怜香惜玉的关羽庇护下逃走,削发为尼,曹操派人追捕,为使桃园三兄弟不再重蹈自相残杀的覆辙,貂蝉毅然触剑身亡,一缕幽怨的香魂,追随国家大义而去。

相貌: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在花园中拜月时,有云彩遮住月光,被王允看到。此后王允就对人说貂禅比月亮还漂亮,称为“闭月”。

上榜理由: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奉献青春,连环汉贼,留名青史,可歌可泣。

5.蔡文姬

蔡文姬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自小过人,她6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壁就听出了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长大后她更是琴艺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汉后参考胡人声调,结合自己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后,感伤乱离,作《悲愤诗》,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当然也有人认为是伪作)。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

6、杨贵妃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

生平:原名杨玉环,唐代蒲州永乐人(陕西省华阴市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结局: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相貌:传说杨玉环在花园中赏花时悲叹自己的命运,用手抚花,也许是含羞草,也许是别的原因,花瓣收缩,花叶垂下。被宫女看见,就说杨贵妃与花儿比美,花儿都羞得低下了头。

上榜理由: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封建王朝皇帝尊严的扞卫者与牺牲者。

7.班婕妤,

班婕妤汉武帝刘骜的嫔,赵飞燕、赵合德孪生姐妹的情敌,真名无考,婕妤是标示嫔妃的等级一个称号。她是贤德、美貌合一的象征,是宠辱不惊的典范,具备作为皇帝亦师亦友亦妃的综合性魅力,堪称学者型美女。

8.李祖娥

李祖娥,生卒年不详,赵郡人,上党太守李希宗之女,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出生于著名的高门士族赵郡李氏,属于当时没有南渡的北方世家大族。李祖娥温婉可爱,才貌双全。被其父李希宗视为掌上明珠。李祖娥十几岁时,便倾国倾城,被丞相高欢选择嫁给当时还是太原公的高洋,明媒正娶,成为太原公夫人,以后更是步步高升。高洋建立北齐后,李祖娥变成可贺敦皇后。生北齐废帝高殷与太原王高绍德。史书对她的评论是“容德甚美”。其父李希宗,曾在东魏、北齐王朝任过上党太守、御史等职。李家是没有南渡的少数几支北方著名世族,重视家教。因此,李祖娥具有优良的儒学文化修养。她十几岁时,已是天生丽质,花容月貌,鸟雀见了也要多叫几声,花儿见了也会收敛起绽放的勇气。

9.红拂女

红拂女姓张,名出尘,风尘三侠之一,江南人氏。父亲为陈朝大将张忠肃,被隋将史万岁所杀,被隋帝杨坚赏赐给杨素,因带一女,在杨素府充当乳娘,红拂女从小在杨素府长大,后成为杨素府歌妓。因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

10.周娥皇

周娥皇(936年-965年),南唐司徒周宗长女,十九岁时,入宫为妃,得到后主李煜恩宠。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册封周娥皇为国后。乾德二年(964年),周娥皇因病逝于瑶光殿,时年二十九岁,谥昭惠,葬于懿陵,史称大周后。周娥皇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尤工琵琶,曾创作乐曲《邀醉舞破》、《恨来迟破》,并搜寻五代时已失传的《霓裳羽衣曲》,改订为新曲。周娥皇与后主感情甚笃,李煜曾为其创作《书琵琶背》、《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等诗词,及其去世,又作《昭惠周后诔》、《挽辞》以纪念,为后世留下了鲜明的文学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古画中的发际线 杜甫也脱发

全文共 1916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学术问题,发际线问题,是历史的遗产。

这种“学术”观点可以在古代绘画和文学中得到体现。

听秦土宋宋徽宗故宫博物院藏

传统上,宋徽宗的“秦婷图”与发际线无关。在欣赏这幅画的时候,我主要体会到了这幅画笔直向上的气势,观察到了古人描绘无形事物——钢琴声的能力:

在这幅画中,四个人用一块假石头围成一个闭合的圈,以免让钢琴的声音散开,并重复“听钢琴”这个词。这两个穿着纱笼的男人并不完全对称,所以一个男孩被放在他们身后以平衡画面,避免钢琴侧身演奏。松树后面散落着三到五根黑竹子,这增加了空间的深度,并引发了钢琴悠扬的声音。

然而,我害怕把一切都看得太重。当我被宋徽宗精致的设计深深打动时,画中三个成年人明亮的发际线打破了观看画的氛围,锁住了我的眼睛。我突然想到,是时候花时间去了解这个困扰现代人的主要问题了。

宋徽宗,官员和男孩

"一个人的身体覆盖着皮肤,他的父母不敢割伤它."受古代伦理思想的影响,清代以前的汉族人有留头发的习惯,并将其视为孝道的一部分。相应地,从夏朝到东汉,有一种对头发的kn惩罚。这种惩罚是剃掉一个人的全部或部分头发,这被认为是一种羞辱的惩罚。那时,受到这种惩罚的人不会比身体上的疼痛感觉好多少。

头发如此重要,这也反映在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

(c)和(c)十一,其翟(d)也。

辽(秦王)发如云,鄙夷辽(维夷)也。

主要的想法是,它有多美。她的长发又黑又密,她不需要假发来装扮...可以看出,假发在300多万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但是不知道它是仅仅用于装饰和巫术,还是也用于掩盖脱发。可以肯定的是,西汉第11任皇帝、汉元帝和篡位建立了一个短王朝的王莽都受到了发际问题的困扰。然而,它们略有不同:前者前额有太多的头发,而后者前额没有头发。

根据《蔡邕教条》:(韩)有一头浓密的头发,不想被别人看见。他只穿着它进来,所有的大臣都跟着他。但是,没有毛巾,王莽又加了一条毛巾。因此,王莽说他是秃头,给了一间房子。

本文中提到的“zé”可以被视为早期的“帽子”。它与朝鲜或商业中的“王冠”相配,可以在家里单独佩戴。显然,元帝和王莽都非常喜欢这件衣服。...

高唐代上海博物馆藏

到了魏晋时期,最初的魏温蒂皇帝曹丕也遭受了说不尽的发际疼痛。

从他父亲曹操浓密的长发来看,曹丕的脱发问题可能不是世袭的。更大的可能性是,他从小就与父亲从南到北作战,在争夺皇位、篡夺汉后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患了这种病,在宣布自己为皇帝后,他命令太一再研制一种药,叫做马里奥药膏,它是由马脖子下面的皮下脂肪和其他有价值的中草药熬制成的。

至于它是否有效,我不敢妄下结论。...

如果说心理变化会导致发际线向后移动,那么描绘魏晋竹林七贤故事的高则提供了另一种风格。晚唐画家孙伟很久以前就完成了这幅画。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种种缺陷,只留下了单涛、王戎、刘玲、阮籍四位圣贤。他们分别坐在华丽的毛毯上,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小女仆。

竹林七贤王戎

在这幅画中,擅长思考和创造的名人是正常的,但是几个服务员的发际线确实令人担忧。

服务员

事实上,宋人根本不关心这个问题。

在夏天的槐树树荫下,在盛夏的绿槐树树荫下,一个男人仰面躺在凉爽的长沙发上,赤裸着胸膛,抬起双脚,放松地躺着。床头有一个屏风,上面画着范宽的《雪景与冷林》。这显然是试图让一个人冷静下来。...

他伸手可及的茶几上放着卷轴、香炉、蜡台、茶叶漏等。看着这幅画,人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阵风吹走了周围的热流。主人在凉爽的沙发上躺了一会儿,起身喝了几口茶,然后躺下休息,放松而满足。

多么无忧无虑,多么对发际线漠不关心?请看下面的部分截图。

迷人的姿势

元代画家赵孟頫曾在自己的一面画过“杜甫像”。他的笔简洁有力,笔墨转换自然流畅。画中“诗人圣人”形象准确,表达自然生动。

杜甫像元代赵孟頫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有趣的是,杜甫完全沉浸在他的晚年。他穿着一套长西装,戴着一顶帽子,只露出脸。据推测,这极有可能是赵孟頫有意为之,因为杜甫也患有严重的脱发,他曾在他的诗中描述:我抚摸我的白发。它变得太薄了,无法再夹住发夹。

这意味着一旦头发被抓住,就会大量脱落。最后,发夹是没用的。在另一首诗《九月蓝田菜市庄》中,杜甫也描述了另一个场景:羞于短发,吹帽子,微笑着邀请他人带头。

杜甫到了晚年,担心他的帽子会露出他的长发,所以每当刮风的时候,他就请别人帮他把头发拉直。想想看,这种情况真的很可悲。

杜甫像的一部分

这时,古人的发际线学术研究报告结束了,接着“研究”继续进行,感觉头顶的温度越来越低,所以我们不得不赶紧把它包起来。

那种“秃头第一为尊”的减压和“房间里到处都是头发,不是在我头上”的绝望的声音,现在可以收起来了,毕竟我一开始就说过,这是一个历史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杜甫是怎么死的?杜甫之死真相揭秘

全文共 133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杜甫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杜甫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诗人词人。当然了,关于杜甫的诗词还是有很多的,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杜甫的各种唐诗。那么,关于杜甫的死也是有很多的人在议论,到底杜甫是怎么死的呢?是因为病死的吗?小编也是在网上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杜甫之死真相揭秘吧!

提起杜甫,从小到大可没少背他老人家的诗。他一生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和诗仙李白被称为盛唐时期的双子星座。

杜甫之才,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他称誉李白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句,完全适用于他。他留下的诗作,大都反应了民之疾苦与国之悲怆。按说如此良材,应该得到国家的重用才是,更何况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还做过高官。杜甫的父亲杜闲,也做过朝议大夫、兖州司马等官职,算得上一个官二代了。

出生如此优越,生活自是无忧。但是,杜甫偏偏生不逢时,他的一生坎坷不平,有志难伸,求官不得,四处流落。后来,又遇到了安史之乱,更落得个妻离子散的下场。也是在这个时期,他才写出了有名的三吏三别。后来,他在朋友的帮助下,总算与妻儿团聚,并建了所草堂安居。

虽有朋友严武扶助,担当了一些小吏的职务,能够让家人勉强温饱。但是,这和他平生志向俨然不符,于是,离职而去。此后,五六年间,杜甫过着过着寄人篱下的艰贫生活,甚至为了填饱肚子,还学过韩信蹭饭,结果因为吃的时日多了,被人翻了白眼,说了几句气话,他才重新拾起读书人的面子。可见杜甫此时,饥寒潦倒至什么境地。

后来,他的草堂遇到疾风,结果茅草纷落,寒风穿堂,妻儿忍饥挨寒。作为一家之主的杜甫,应该体会到了什么叫百无一用是书生了。但是,心酸的他,还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虽然他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惜的是,他没有苏东坡的乐观与气魄,这注定他是一个悲剧诗人。

由于严武离世,杜甫举家离开了成都。几番飘离,来到了夔州。因为杜甫多少有些名气,这使他得到了都督柏茂林的青睐,谋得了一个看管公田的差事。而且,杜甫还有些经商才能,他自己租用了些公田,还买了几十亩果园,日子总算好了起来。这段时光,应该是杜甫最为快乐的日子。期间,写下的诗作也比较多。

但是,杜老爷子后来思念家乡,又离开了安稳的日子。他再次走上了漂泊、漂泊、漂泊。几经折腾,他来到了潭州。但是,他的运气不好,碰到了潭州兵乱。他只好逃往衡州,本想转道去郴州投亲。但是,他走到耒阳这个地方时,偏偏又遇到了江水怒涨。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五天没有进食。而且他本身老迈,体质衰弱,眼看就要挨不下去了。这时幸好有时任耒阳县令的聂某,听闻杜大诗人的窘况,立刻让人送来了酒肉。但是,就是这顿酒肉,让杜甫丢掉了老命。一代诗人杜甫,竟然被酒肉撑死了。

这看起来,多么像一个悲惨的冷笑话。

但是,很多人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样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竟然是被酒肉撑死的。后人还有不少美化,说他和屈原、李白都是落水而死。还有的说,杜甫是因为饥寒交迫,病死的。更有的说,杜甫不舍得吃光牛肉,结果肉变坏了才吃,结果食物中毒死了。

无论有多少伪饰,只不过是不想让诗人以这样的死法而离开人世。

其实,长征时期,很多没有饿死在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到达陕北时,因为吃的太多,也有不少撑死的。

杜甫被撑死,也并非不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