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梅兰芳跟谁好过【热门7篇】

浏览

1886

文章

7

篇1:北京梅兰芳故居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梅兰芳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梅兰芳故居为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的住所。位于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占地面积716平方米。1961年梅兰芳逝世前,曾在这幽静、安适的四合院内,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10年。此院原为清末庆亲王奕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后经过修缮,梅兰芳搬到这里居住。梅兰芳逝世后,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议建立梅兰芳纪念馆。

2013年5月,北京梅兰芳故居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梅兰芳(1894.10.22-1961.8.8),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0月22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梅兰芳和鲁迅为什么关系不好?两人为何从不来往?

全文共 2351 字

+ 加入清单

梅兰芳鲁迅这两个人物,在历史上那都是非常有名的,一位是京剧大师,一位是文学大师,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后世人对他们也都是非常敬佩和推崇的,但是他们两人之间关系却一直都很不好。其实在当时,文人之间相互骂战是很常见的,但他们两人却并不是同一个领域,为何关系也会很紧张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鲁迅对梅兰芳的批评

新中国成立后,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先生担任了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文联副主席,成为文艺界重要领导人之一。但是,在历次的鲁迅纪念会上,梅兰芳先生不仅从不讲话,而且很少出席,勉强来了,也往往是迟到与早退。梅大师为何对鲁大师如此失敬呢?翻翻“五四”以来的文化史、思想史、文学史便会知道,原来鲁迅生前曾经对京剧、对梅兰芳有十分尖锐的批评和讽刺。

先说对京剧。在散文体小说《社戏》中,鲁迅对京剧的印象是:“咚咚喤喤之灾”,戏台下太“不适于生存”了。在杂文中他也有过对京剧公然的不满。比如对人们公认的京剧表演中的象征艺术,鲁迅就很不以为然。他说:“脸谱和手势,是代数,何尝是象征。它除了白鼻梁表丑角,花脸表强人,执鞭表骑马,推手表开门之外,那里还有什么说不出、做不出的意义?”至于用京剧表现现代生活,鲁迅更是认为根本不可能了。据称,鲁迅曾揶揄:“以京剧来宣传救国,那就是‘我们救国啊啊啊’了,这行吗?”

另外,鲁迅对梅兰芳本人的批评、讽刺和挖苦,远远超过了对京剧的褒贬本身,这引起梅兰芳极大的反感。鲁迅写了一篇重要的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文章,题为《论照相之类》,可以说是专门调侃京剧和梅兰芳的……一言以蔽之,梅兰芳扮演的“天女”、“黛玉”等眼睛太凸、嘴唇太厚,形象不美,后者甚至破坏了他对《红楼梦》中黛玉的原有印象。而鲁迅最挖苦、最反感的则是以梅兰芳为代表的“男旦”和“男旦艺术”。鲁迅显然是把“男旦”和落后、畸形之类的不正常现象连在了一起。

鲁迅晚年,又接连写了两篇《略论梅兰芳及其他》,对梅兰芳的艺术进行了理论探讨。两篇文章探讨的中心是关于京剧的雅俗问题。鲁迅认为梅兰芳是一位由俗变雅的典型,开始,他“不是皇家的供奉”,而“是俗人的宠儿”,他当时“所做的戏,自然是俗的,甚至于猥下,肮脏,但是泼剌,有生气”,他的艺术是属于民间的,属于人民大众的。但是,后来,他遭到了士大夫的“篡改”:他们将他从俗众中提出,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来。教他用多数人听不懂的话,缓缓的“天女散花”,扭扭的“黛玉葬花”,先前是他做戏的,这时却成了戏为他而做,凡有新编的剧本,都只为了梅兰芳,而且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梅兰芳。雅是雅了,但多数人看不懂,不要看,还觉得自己不配看了。

因此,他断言人民大众是不会喜欢梅兰芳这样的演出的:“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或林妹妹,我想,大多数人是倒不如看一个漂亮活动的村女的,她和我们相近。”然而,梅兰芳却执迷不悟,他竟然对记者说:“还要将别的剧本改得雅一些。”2、为何鲁迅和梅兰芳关系很不好

不必讳言,在鲁迅上述一系列发人深省的诊断中,也夹杂着不少的片面性。对此,当年的梅兰芳未能(也无法)接受。

还不能不指出:鲁迅对梅兰芳乃至整个京剧艺术的某些偏激情绪,并非鲁迅所独有,而是“五四”一代人的“时代的片面”。当时的新文化运动曾把京剧简单视之为宣扬封建迷信的“国粹”,置之彻底扫荡之列。在大呼猛进、摧枯拉朽地扫荡封建旧文化的伟大运动中,有一点片面是难以避免也不足为病的。

还必须正视的是,鲁迅等“五四”先驱对京剧的偏激情绪,也有当时京剧本身的原因。从内容上说,一些剧目充斥着陈腐的封建伦理道德(如愚忠、愚孝、节烈等)和迷信、色情、凶杀、恐怖等种种不健康倾向;从演出上说,则一些庸俗无聊、低级趣味的东西也让人不堪入目。对此,“五四”先驱者们不满甚至怒斥也是情理中事。

历史是一面丰富多彩的多棱镜,鲁迅、梅兰芳两位艺术大师的不相投,正是这多棱镜照出的五彩斑斓的波纹。3、鲁迅与梅兰芳的恩怨

鲁迅和梅兰芳的恩恩怨怨,始于鲁迅发表的犀利文章。1934年,鲁迅以笔名“张沛”发表了名为《略论梅兰芳及其他》的文章。原文写道:“他(程按:指梅兰芳)未经士大夫帮忙时候所做的戏,自然是俗的,甚至于猥下,肮脏,但是泼剌,有生气。待到化为‘天女’,高贵了,然而从此死板板,矜持得可怜。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或林妹妹,我想,大多数人是倒不如看一个漂亮活动的村女的,她和我们相近。”

鲁迅在文中毫不掩饰自己对梅兰芳的不屑,他认为梅兰芳的戏曲不管追不追求雅都很糟糕。不仅如此,鲁迅还在同年8月份发表了《看书琐记》的杂文,他在书中如是说:“譬如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们读《红楼梦》怎么推想黛玉都行,只要别把黛玉想象成梅兰芳的那个样子就行。鲁迅的这个看法其实与他早年写的《论照相之类》一文相呼应,他曾出言讽刺过女扮男装的表演艺术:“我们中国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因为从两性来看,都近于异性,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所以这就永远挂在照像馆的玻璃窗里,挂在国民的心中。”因此,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会挖苦梅兰芳饰演的林黛玉了。

深受鲁迅讽刺的梅兰芳,自然也是不待见鲁迅的。

1936年10月,鲁迅逝世,上海文化界名流皆出席参加鲁迅的葬礼,但梅兰芳缺席。

1949年之后,梅兰芳开始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每年遇上纪念鲁迅诞辰和忌辰的活动,梅兰芳总是托故缺席。此外,他和鲁迅夫人许广平都是全国政协常委,经常在一起开会、聚餐、合影,但也仅限于这种官方活动,私下并没有什么交集。

这些做法,足见梅兰芳对鲁迅的埋怨之深,即便斯人已逝,也不愿多产生一丝一毫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上海梅兰芳故居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梅兰芳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思南路87号的一幢坐北朝南一座四层西班牙式洋房就是梅兰芳的故居了。其中四楼是梅兰芳的岳母和女儿所住,他们夫妇则住在三楼,二楼是儿子们的卧室与厨房,底层为汽车间和佣人们的居室。当年,虽不豪华却颇为温馨的小楼前,总是栽有不少花卉草木,前庭则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透着悠闲与舒适。

在思南路居住期间,梅兰芳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戏。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路87号

类型: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 建议0.5-1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梅兰芳(1894.10.22-1961.8.8),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0月22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梅兰芳纪念馆旅游攻略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梅兰芳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占地面积716平方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梅兰芳纪念馆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梅兰芳纪念馆旅游信息

门票:100元

开放时间: 周三到周日的9:00-16:00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

交通提示

乘7、626、38、477路西文化街西口站下。

梅兰芳纪念馆旅游介绍

(一)、1983年-1985年 梅兰芳纪念馆筹备时期。

1983年中宣部与国家计委批复将梅兰芳故居辟为纪念馆。12月31日,文化部成立了梅兰芳纪念馆筹备组。

1984年2月,文化部部长朱穆之主持办公会,落实梅兰芳纪念馆筹备工作。3月筹备组在中国剧协召开第一次会议落实工作。4月,开始接收由原中国戏曲研究院保管的梅兰芳夫人及子女捐献的文献资料。5月,交接清点工作基本完成。7月,被列为北京市文物局保护单位。9月筹备组将纪念馆修缮工程计划上报文化部及北京市文物局进行修缮。1985年7月,修缮工程竣工。12月,正式建立梅兰芳纪念馆,直属文化部艺术局。12月底将文献资料分批运抵梅兰芳纪念馆。

(二)、1986年-1988年 梅兰芳纪念馆建馆初期。

1986年4月21日,文化部任命俞琳为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兼)、梅绍武为副馆长(兼)、办公室主任王景安主持工作。5月至7月,拟定展览方案,开辟陈列室。从藏品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实物、图片、资料,请有关专家及家属一起,落实展览陈列工作。展览共分2部分,正院保存故居原貌,外院为生平介绍。7月10日,邓小平同志为梅兰芳纪念馆题写馆名。

10月27日举行开馆仪式,正式对外开放。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习仲勋揭幕,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讲话,宋任穷、溥杰、周巍峙、陈昊苏等各界人士400余人出席开幕式。10月28日,举办了戏剧界人士在人民剧场召开的庆祝梅兰芳纪念馆开幕座谈会,由梅绍武副馆长主持,并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举行纪念演出三天,由梅派传人梅派弟子以及戏曲界艺术家演出梅派剧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梅兰芳摔盆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在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戏剧中,许多女人对这些细节感到惊讶,他把它们表演得非常完美。为此,他努力工作,反复思考。

有一天,梅兰芳从剧院回来,她总觉得在练习戏剧的时候没有抓住女人的惊喜。梅兰芳进屋时,一眼就看到她妻子正在专心整理她的衣服。突然,她灵机一动,抓起身边的一个兰花瓷盆。她砰的一声摔在地上,瓷盆被打碎了。妻子惊恐地一回头,梅兰芳就捕捉到了妻子此时的面部表情。他立刻高兴地蹲下来,哼着小曲,捡起地上的破花盆。

后来,他根据妻子当时的表情反复练习,并把它插入到剧中,把剧中的女人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梅兰芳放鸽子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表演无与伦比,124个案例令人惊叹。然而,这不仅是因为他高超的表演技巧,还因为他明亮的眼睛。

令人惊讶的是,梅兰芳明亮的眼睛并不是天生的。少年时,眼睛下垂,眼睛不能暴露,有时迎风流泪,眼睛不灵活,这无疑是有远大抱负的演员的致命缺陷。梅兰芳一直在寻找让她的眼睛变得神圣的方法。

一天早上,梅兰芳去公园练练嗓子,然后坐在长椅上休息。当她看到一个年轻人和一个年轻硬朗的老人聊天时。只听年轻人说:“先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变得更有活力,尤其是你的眼睛。它们如此生动,我几乎不能相信它们已经从近视变成了近视。”顺便问一下,你用了什么神奇的方法治好你的眼睛?”梅兰芳想,也许他们的话能启发我。忍不住走近几步”哈哈,是的。老人开心地笑着说:“说到眼睛治疗,除了每天按时吃药、吃药和做眼保健操,我还得看两次距离,早上20分钟,晚上20分钟。”...没想到,这些年来,我不仅摘下了眼镜,还成了我深度近视的神。......"向远处看对眼睛有帮助吗?"梅兰芳有点失望,但她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问号。

回家后,他照例放飞家中饲养的鸽子。雪白的鸽子展开它们的翅膀,在晴朗的蓝天上翱翔,和其他人家里的鸽子组成一大群。经过几天的观察,他发现领头的总是他的家人。梅兰芳感到一种自豪感。"...还必须观察远处两次,早上20分钟,晚上20分钟...成为上帝……”老人的话不知不觉又在他耳边响起。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只从远处看对他的眼睛有好处。看着飞得很高的鸽子并区分它们不是更好吗?试试看,也许这种方法真的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梅兰芳如何死的?死因是什么?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梅兰芳是国内最著名的京剧演员,也是梅派艺术的创始人。很多人不知道梅兰芳是怎么死的,下面给大家具体说一下。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都是深受当时人们喜爱的。在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这也是它一举成名的关键时刻,使得人们记住了“梅派”这种艺术形式,更记住了他这位伟大的演员。

梅兰芳是死于心脏病,享年67岁,他是“四大名旦”之首,也是“梅派”艺术的创始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