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森林火灾影响【通用13篇】

浏览

4629

文章

13

篇1:森林火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火灾会给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大气、动物、植物等等都有不同的危害和损失,那么,森林火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呢?

小编了解到,森林火灾对大气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植被的燃烧长期影响包括大火后土壤释放氮氧化物,引发人类呼吸道疾病;

(2)是对环境影响明显的气体包括对产生温室效应明显的二氧化碳等,同时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也会引起空气污染;

(3)燃烧产生的卤代烷会对臭氧产生破坏作用;

(4)当森林火灾造成烟雾笼罩的面积较大时,对夜间露水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而且与火场周围没有被烟雾弥蔓的地段相比,在烟雾笼罩的地段降水推迟。

(5)植被含有一定量的水分,使得挥发出的水蒸气产生一定的蒸汽压,在周围空气与可燃物燃烧时氧化混合不均匀的情况下,致使可燃物不能充分燃烧,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烟。燃烧初期,水汽、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焦油、树脂、灰尘等物质随烟升起。再继续燃烧,便使反应速度加快并促进了烟气总量的增加,使火场具有浓烟密布的景象。随着周围空气的补充,燃烧加剧和气体温度升高。在这样的环境内若使用化学灭火剂和化学阻燃剂,会使它们迅速裂解,不但会增加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和数量,甚至会形成暂时性和区域性的化学烟雾。

总之,森林火灾烟尘会导致大气污染,容易形成烟雾,长期笼罩在天空中不易被驱散,长期吸入能使人出现眼红、流泪、咳嗽等症状,烟尘中还含有大量有毒气体、过敏物质并容易诱发各种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并且影响交通正常运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森林火灾对大气有哪些不良影响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火灾不仅烧毁林木,危害野生动物,引起水土流失,使下游河流水质下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大气还有不良影响,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下森林火灾对大气有哪些不良影响。

小编了解到,森林火灾对大气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植被的燃烧长期影响包括大火后土壤释放氮氧化物,引发人类呼吸道疾病;

(2)是对环境影响明显的气体包括对产生温室效应明显的二氧化碳等,同时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也会引起空气污染;

(3)燃烧产生的卤代烷会对臭氧产生破坏作用;

(4)当森林火灾造成烟雾笼罩的面积较大时,对夜间露水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而且与火场周围没有被烟雾弥蔓的地段相比,在烟雾笼罩的地段降水推迟。

(5)植被含有一定量的水分,使得挥发出的水蒸气产生一定的蒸汽压,在周围空气与可燃物燃烧时氧化混合不均匀的情况下,致使可燃物不能充分燃烧,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烟。燃烧初期,水汽、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焦油、树脂、灰尘等物质随烟升起。再继续燃烧,便使反应速度加快并促进了烟气总量的增加,使火场具有浓烟密布的景象。随着周围空气的补充,燃烧加剧和气体温度升高。在这样的环境内若使用化学灭火剂和化学阻燃剂,会使它们迅速裂解,不但会增加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和数量,甚至会形成暂时性和区域性的化学烟雾。

总之,森林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这两咱物质约占所有烟雾成分的90%~95%;另外,森林燃烧还会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化物、氮氧化物及微粒物质,约占10%~5%。除了水蒸汽以外,所有其他物质的含量超过某一限度时都会造成空气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及野生动物的生存。1997年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森林大火,燃烧了近一年,森林燃烧所产生的烟雾不仅给其本国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而且还影响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等邻国。许多新加坡市民不得不配戴防毒面具来停止烟雾的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大兴安岭森林面积很大,一旦发生火灾,损失惨重,1987年“5.6”特大森林火灾之后,分布在坡度较陡的地段的森林严重火烧之后基本变成了荒草坡,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再要恢复森林几乎是不可能的。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谈谈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简单总结如下:

①经重度火烧的林地,兴安落叶松(Larixgemelinii)与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的大径级树木未被烧死,而山杨(Populusdavidiana)、白桦(Betulaplatyphylla)在中度火烧情况下就全部死亡。

②火灾后,形成了大面积的天然幼龄林,主要是白桦的萌芽更新。白桦的实生苗虽也很多,但生长慢、难成林。而落叶松因缺少种源则难以更新,樟子松在各种火灾等级的樟子松林地上都有良好的更新。

③落叶松林火烧后的10年中,生长率降低,以后恢复到正常状态,但生长量有所提高。樟子松林重度火烧后生长率明显降低,但生长量显著提高。

④火烧对森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影响不大。

⑤火烧后的3年内,斜陡坡与阳坡土薄处,植被恢复慢,水土保持能力大为降低,侵蚀强度大,后来形成较多荒山,而水分条件好的大面积谷地、缓坡地植被恢复较快、环境变化不大。

⑥火烧迹地的土壤有机质大为降低,矿质养分也明显降低,坡度越大的地段,土壤更为贫瘠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可燃物对森林火灾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林中所有的有机物质,如乔木、灌木、草类、苔藓、地衣、枯枝落叶、腐殖质和泥炭等都是可燃物。那么,可燃物对森林火灾有哪些影响呢?

小编了解到,森林可燃物按易燃程度分:一是易燃物:在一般情况下,易干燥,易燃,且燃烧速度快。这类可燃物包括:地表干枯的杂草、枯落叶、凋落树皮、地衣和苔藓及针叶树的针叶、小枝等。二是燃烧缓慢可燃物:一般指颗粒较大的重型可燃物,如枯立木、树根、大枝、倒木、腐殖质等。这些可燃物不易燃烧,但着火后能长期保持热量,不易扑灭。在清理火场时很难清理,而且容易发生复燃火。三是难燃可燃物:指正在生长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森林中所有有机物质均属于可燃物:如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枯枝落叶、林地草类、苔藓、地衣和腐殖质、泥炭等均可以燃烧。森林可燃物、气象条件和火源被称作森林火灾“三大要素”。要发生火灾必须三大要素齐备,缺一不可。

另外,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火灾发生的物质基础,是火传播的主要因素,是森林防火灭火的理论依据。

此外,森林火灾还和可燃物的性质有关:细小的干枯杂草和枯枝落叶等是最易燃烧的危险引火物,干燥和死的可燃物较潮湿或活的可燃物易燃,含大量树脂的针叶树和樟树、桉树等阔叶树较一般阔叶树易燃。郁闭度大的林分林内潮湿,不易发生火灾;反之,则易发生。森林火灾和地形因子也有关系,如阳坡日照强,林地温度高,林内可燃物易干燥,陡坡雨水易流失,土壤水分少,都易发生火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影响森林火灾的主要气象因子有哪些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火灾既属于自然灾害又属于人为灾害,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特点。它的发生与气象因子有很大的关系,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下影响森林火灾的主要气象因子有哪些。

小编了解到,影响森林火灾的主要气象因子有降水、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这些气象因子与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测预报主要考虑这些气象因子。

森林火灾是世界上发生面广、危害性大、处置救助极难的自然灾害。因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近年来世界上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和损失都呈上升趋势。我国是森林火灾多发的国家,1987年发生在大兴安岭林区的“5·6”特大森林火灾,使当地的森林资源损失惨重。

森林火灾既属于自然灾害又属于人为灾害,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特点。森林火灾有其客观规律性,是在一定火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特别是林火发生有一定的时空规律,如果掌握这些规律,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森林防火是一项社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建立健全各级森林防火组织机构和专群结合的防火队伍,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在林区制定各种有效的经济承包责任制,从而依法治林。同时要根据各地的自然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森林防火规划,建立各种防火设施,如地面道路防火工程、生物防火工程、黑色防火工程等,并采用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等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森林火险预测预报,加强林火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综合预防,使林火发生次数和火烧面积降到最小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人口密度对森林火灾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日本等国家,90%以上的森林火灾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因此,人口密度对森林火灾是有影响的,那么,人口密度对森林火灾有哪些影响呢?

小编了解到,对日本全国范围内近年来的森林火灾数据、土地利用率数据和人口密度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人口密度对火灾发生频率的定量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森林火灾发生频率与人口密度之间呈现出幂律关系,经过一步的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具有边界效应的简单关系,即渐近幂律分布。

即人口越密集,发生森林火灾的非人为因素越少。人口越稀少,发生森林火灾的非人为因素就越多。

了解森林火灾的原因,是做好防火工作的前提。火灾原因不外乎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类。自然原因中,有雷电触及林木引起树冠燃烧和在干旱季节,由于阳光的辐射强烈,使林地腐殖质层或泥炭层发生高热自然。这类性质的森林火灾在我国是少数的。而最普遍、最大量的森林火灾,是由人为引起的。人为原因中又有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火源之分。生产性火源如烧灰积肥、烧田埂草、炼山整地、烧垦烧荒、烧牧场以及烧炭等用火不慎引起的。这种生产性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占百分之七十以上。非生产性火源如烧山驱兽,在林中烧火取暖、煮饭、小孩玩火、夜间行路用火把照明、乱丢烟头以及敌人纵火烧山等。

不论生产性或生产性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通常情况都是从地面上的枯枝落叶、杂草灌木最先燃烧起来的。这种火叫做地面火。它能烧毁幼林,虽不致把大树全部烧死,但烧伤树干和树根后,影响树木的生长。

当地面火遇到大风时,或树干上缠绕着爬蔓植物和有低垂下来的树枝,火便上升到树冠,成为树冠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往往把燃烧着的枝叶吹到火头前面,成为新的火源,蔓延扩大,凶猛异常,这种火灾危害极大。

林中腐殖质层有机物质燃烧发生的火灾叫做地下火。发生原因一般是由于人们在林内用火,没有把余火熄灭掉,或在扑救森林火灾时对火烧迹地处理得不彻底,使火焰继续蔓延,遇到地下腐殖质层或泥炭层便扩展形成地下火。地下火燃烧速度缓慢,通常看不到烟和火焰。地下火烧坏有机质,降低土壤肥力,同时烧毁树林的根系,使树木枯死。地下火如遇到有大量枯枝落叶的地方,也会形成地面火。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森林火灾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

全文共 1652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各国的森林防火费用不断增加,但森林火灾发生的面积并未相应地减少。特别是90年代后期,火灾毁灭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破坏了全球的生态平衡。那么,森林火灾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1、烧毁林木

森林一旦遭受火灾,最直观的危害是烧死或烧伤林木。一方面使森林蓄积下降,另一方面也使森林生长爱到严重影响。森林是生长周期较长的再生资源,遭受火灾后,其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高强度大面积森林火灾之后,森林很难恢复原貌,常常被低价林或灌丛取而代之。如果反复多次遭到火灾危害,还会成为荒草地,甚至变成裸地。例如,1987年“5.6”特大森林火灾之后,分布在坡度较陡的地段的森林严重火烧之后基本变成了荒草坡,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再要恢复森林几乎是不可能的。

2、烧毁林下植物资源

森林除了可以提供木材以外,林下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如东北大兴安岭林区的“红豆”(越桔)和“都仕”(笃斯越桔)等是营养十分丰富的野果,现已开发了红豆果茶、都仕果酒等天然绿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利用黄芪做原料而生产出来的“北芪神茶”,以其营养丰富、无污染,且滋补功能强等特点而驰名中外。长白山林区的人参、灵芝、刺五加等是珍贵药材。我国南方的喜树可提炼出喜树碱,喜树碱是良好的治疗癌症的药物;漆树可加工制成漆;桉树提炼出的桉油是制造香皂、香精的最佳原料等等,不胜枚举。所有这些林副产品都具有重要的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然而,森林火灾能烧毁这些珍贵的野生植物,或者由于火干扰后,改变其生存环境,使其数量显著减少,甚至使某些种类灭绝。

3、危害野生动物

森林是各种珍禽异兽的家园。森林遭受火灾后,会破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有时甚至直接烧死、烧伤野生动物。由于火灾等原因而造成的森林破坏,我国不少野生动物种类已经灭绝或处于濒危。如野马、高鼻羚羊、新疆虎、犀牛、豚鹿、朱鹭、黄腹角雉、台湾鹇等几十种珍贵鸟兽已经灭绝。另外,大熊猫、东北虎、长臂猿、金丝猴、野象、野骆驼、海南坡鹿等国家级保护动物也面临濒危,如不加以保护,有灭绝的危险。因此,防治森林火灾,不仅是保护森林本身,同时也保护了野生动物,进而保护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4、引起水土流失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据测算,每公顷林地比无林地能多蓄水30立方米。三千公顷森林的蓄水量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因此,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美称。此外,森林树木的枝叶及林床(地被物层)的机械作用,大大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力;林地表面海绵状的枯枝落叶层不仅具有雨水冲击作用,而且能大量吸收水分;加之,森林庞大的根系对土壤的固定作用,使得林地很少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然而,当森林火灾过后,森林的这种功能会显著减弱,严重时甚至会消失。因此,严重的森林火灾不仅能引起水土流失,还会引起山洪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5、使下游河流水质下降

森林多分布在山区,山高坡陡,一旦遭受火灾,林地土壤侵蚀、流失要比平原严重很多。大量的泥沙会被带到下游的河流或湖泊之中,引起河流淤积,并导致河水中养分的变化,使水的质量显著下降。河流水质的变化会严重影响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颗粒细小的泥沙会使鱼卵窒息,抑制鱼苗发育;河水流量的增加,加之泥沙混浊,会使鱼卵遭到破坏。此外,火烧后的黑色物质(灰分等)大量吸收太阳能,使得下游河流水温升高,千万鱼类容易染病。特别是喜欢在冷水中生存的鱼类,火烧后常常大量死亡。

6、引起空气污染

森林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这两咱物质约占所有烟雾成分的90%~95%;另外,森林燃烧还会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化物、氮氧化物及微粒物质,约占10%~5%。除了水蒸汽以外,所有其他物质的含量超过某一限度时都会造成空气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及野生动物的生存。1997年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森林大火,燃烧了近一年,森林燃烧所产生的烟雾不仅给其本国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而且还影响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等邻国。许多新加坡市民不得不配戴防毒面具来停止烟雾的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森林火灾对温室效应的影响

全文共 1066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火灾的不良影响有烧毁林木、危害野生动物、引起水土流失、使下游河流水质下降、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臭氧层被破坏等等,那么,森林火灾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有吗?森林火灾会使气候变暖吗?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发生在阿拉斯加、加拿大和西伯利亚的森林大火会使气候变暖。然而,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科学家们却发现,森林被烧毁之后,可以使地面的积雪被大面积暴露出来,积雪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反射回宇宙空间,这反而会导致火灾地区的气候变凉。

这一发现表明,人们采取很多措施来避免北方地区的森林火灾,从而减少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可能在无意之中反而使北方地区的气候变暖了。过去的10年中,大规模的火灾经常烧毁这些地区的森林,在一个较长的火灾季节过后,科学家们预测气候会变暖,而且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火灾会发生得更加频繁。事实上,地球吸收太阳光确实会使气候变暖,但同时,将热量反射回宇宙空间又会使气候变凉。

“北方的森林火灾会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使气候变暖。但是,在火灾过后的几十年中,林区覆盖物的相应变化可以在春夏两季将更多的太阳光反射回宇宙空间。”詹姆斯·兰德森说道,他是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地球系统学副教授,也是这项研究的领头人。“这种降温作用抵消了温室气体的影响,因此从全球来看,森林火灾并没有对气候造成太大影响,而就北方地区而言,则可能使气温变得更低。”

11月17日的“科学教育在线”发表了兰德森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其他几位科学家的此项研究成果,这几位科学家是:凯瑟琳·特斯达尔、麦克尔·古登和查尔斯·泽恩达。

这是首次对北方地区森林火灾对气候的各方面影响同时进行分析研究。其他一些科学家在之前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森林火灾烧毁了这些地区的植被,导致了大量温室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之中,北方地区的气候将会越来越热,因为温室气体会吸收红外线并保存热量。

欧文分校的科学家们关注1999年6月中旬发生在阿拉斯加中部唐纳利平原的一场火灾,这场火灾烧毁了16549英亩森林。火灾过后,科学家们对唐纳利平原的热量吸收和散失、植物吸收和排放二氧化碳的情况以及风速等其他环境条件进行了实地测量。

科学家们发现,火灾发生之后,大量的温室气体进入到大气,会使气候变暖。臭氧含量增加,木材烧毁后的灰烬飘到遥远的结冰的海面和格陵兰的冰盖上,使他们表面颜色变深,从而吸收更多的来自太阳的热量辐射。然而,在接下来的春季,发生过火灾的地区要比火灾前明亮,因为覆盖在地面的树木几乎都被烧掉了,积雪更多地暴露出来。地面的积雪将更多的太阳光反射回宇宙,反而使气候变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影响森林火灾的地形因素有哪些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与天气、地形、森林可燃物类型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关系。那么,影响森林火灾的地形因素有哪些呢?

小编了解到,影响森林火灾的地形因素有坡向、坡度和海拔高度等。主要是坡度,坡度越大,火向上燃烧的速度越快,相反,燃烧速度减缓。

(1)坡度对林火的影响。坡度大小直接影响可燃物含水率变化,坡度陡,降水易流失,可燃物易干燥。相反,坡度平缓,水分滞留时间长,林地潮湿,可燃物含水率增大。坡度大小对热传播也有很大影响,上坡火,可燃物接收到的对流热和辐射热强度增加,因此增加火灾蔓延速度,下坡火则相反。

(2)坡向对林火的影响。坡向不同,接受阳光的照射不同,温湿度、土壤和植被都有差异,一般南坡接受的阳光时间长,温度较高,湿度较低,土壤和植被较干燥,容易发生火灾,火灾发生后蔓延速度较快,依次为西坡、东坡和北坡。

(3)坡位对林火的影响。坡位不同影响水、热再分配,通常在山上部和山脊,林地较干燥,可燃物易燃,火蔓延速度较快,在山坡顶部,火随时间变化较少,火强度低,较易控制,坡谷地带,一般可燃物数量多,一旦着火,火强度大,顺坡蔓延加速,不易控制。

(4)海拔高度对林火的影响。海拔高度越高,林内湿度越低,相对湿度增大,地被物含水率增高,也就不易燃烧。当海拔更高,进入亚高山地带或分水岭附近,降水量明显增加,一般不易发生森林火灾,但海拔高通常风速较大,一旦发生火灾,会加速火的蔓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森林火灾对什么生物影响最大

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在森林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物。那么,森林火灾对什么生物影响最大呢?

小编认为,森林火灾对森林里动物、植物、微生物这些生物的影响最大。

首先,森林一旦遭受火灾,最直观的危害是烧死或烧伤林木。一方面使森林蓄积下降,另一方面也使森林生长爱到严重影响。森林是生长周期较长的再生资源,遭受火灾后,其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高强度大面积森林火灾之后,森林很难恢复原貌,常常被低价林或灌丛取而代之。如果反复多次遭到火灾危害,还会成为荒草地,甚至变成裸地。例如,1987年“5.6”特大森林火灾之后,分布在坡度较陡的地段的森林严重火烧之后基本变成了荒草坡,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再要恢复森林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森林除了可以提供木材以外,林下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如东北大兴安岭林区的“红豆”(越桔)和“都仕”(笃斯越桔)等是营养十分丰富的野果,现已开发了红豆果茶、都仕果酒等天然绿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利用黄芪做原料而生产出来的“北芪神茶”,以其营养丰富、无污染,且滋补功能强等特点而驰名中外。长白山林区的人参、灵芝、刺五加等是珍贵药材。我国南方的喜树可提炼出喜树碱,喜树碱是良好的治疗癌症的药物;漆树可加工制成漆;桉树提炼出的桉油是制造香皂、香精的最佳原料等等,不胜枚举。所有这些林副产品都具有重要的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然而,森林火灾能烧毁这些珍贵的野生植物,或者由于火干扰后,改变其生存环境,使其数量显著减少,甚至使某些种类灭绝。

再次,森林是各种珍禽异兽的家园。森林遭受火灾后,会破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有时甚至直接烧死、烧伤野生动物。由于火灾等原因而造成的森林破坏,我国不少野生动物种类已经灭绝或处于濒危。如野马、高鼻羚羊、新疆虎、犀牛、豚鹿、朱鹭、黄腹角雉、台湾鹇等几十种珍贵鸟兽已经灭绝。另外,大熊猫、东北虎、长臂猿、金丝猴、野象、野骆驼、海南坡鹿等国家级保护动物也面临濒危,如不加以保护,有灭绝的危险。因此,防治森林火灾,不仅是保护森林本身,同时也保护了野生动物,进而保护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最后,高强度火烧使物种丰富度、物种优势度、及群落均匀度指数降低。一般而言,菌类生长最高极限温度为105~300摄氏度,而高火烧温度在800~1000摄氏度。因此,高强度火烧,迹地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有下降。真菌比细菌、放线菌耐酸。火烧后高强度火烧迹地上真菌大量繁殖。中强度火烧后,迹地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基本呈增加趋势,但在火烧后一段时间,这三大类群数量又有所减少,是因为,大多数菌类适应生活的pH为5~9,而这段时间土壤pH小于四,所以有所下降。低强度火烧,迹地上孔隙度增加,而真菌和放线菌属于好氧菌,细菌属于厌氧菌。所以,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细菌数量减少。林火对微生物的影响具有不可预见性,但可以肯定,高强度火烧对土壤微生物有致死作用,中低强度由于改变了土壤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变化不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森林火灾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火灾属世界性、跨国性的重大自然灾害,进入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林火火灾有上升的趋势,虽然各国的森林防火费用不断增加,但森林火灾发生的面积并未相应地减少。森林火灾不仅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也有不可预估的影响,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下森林火灾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小编认为,森林火灾对人类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如下:

1、引起空气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森林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这两咱物质约占所有烟雾成分的90%~95%;另外,森林燃烧还会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化物、氮氧化物及微粒物质,约占10%~5%。除了水蒸汽以外,所有其他物质的含量超过某一限度时都会造成空气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及野生动物的生存。1997年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森林大火,燃烧了近一年,森林燃烧所产生的烟雾不仅给其本国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而且还影响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等邻国。许多新加坡市民不得不配戴防毒面具来停止烟雾的危害。

2、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森林火灾常造成人员伤亡。全世界每年由于森林火灾导致千余人死亡。1871年发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和密执安州的一场森林大火烧死1500余人;1987大兴安岭的一场大火烧死212人。此外,森林火灾还会给人民财产带来危害。林区的工厂、房屋、桥梁、铁路、输电线路、畜牧、粮食等常常受到森林火灾的威胁。例如: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烧毁三个林业局址(城填),九个林场场址,四个半贮木场(烧毁木材85万立方米),桥梁67座,铁路9.2km,输电线路284km,房屋6.4万平方米,粮食325万kg,各种设备2488台。损失十分惨重,直接经济损失4.2亿元人民币。

另外,森林火灾对人类还有间接影响,比如,林火烧毁大量林木,影响人们的经济效益。林火反复燃烧,会大大降低森林水土保持、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还会使森林贮存的大量能量突然释放,破坏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森林生态系统内生物因子、生态因子的混乱,容易引起水土流失,还会引起山洪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人类也是不可预估的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温度对森林火灾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有统计数据表明,全国每年春季发生的火灾占总数的40%以上。为什么春季是火灾尤其是森林火灾的多发期呢?专家表示因为气候原因,春季风干物燥,气温升高对森林火灾的发生有影响,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下温度对森林火灾有哪些影响。

小编了解到,温度影响着树木枝叶的可燃性,温度越高,蒸发作用越强,树木的枝叶含水量就变小,极易接近可燃点,所以日最高温度往往被看作是该地着火与否的主要指标。因此,在一天内,太阳辐射热的强度不一,中午气温高,相对湿度小,风大,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多;早晚气温低,相对湿度大,风小,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少。

另外,相对湿度、降水和风力对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也有发展。

相对湿度是火险预报的关键要素,如果相对湿度在75%以上,可燃物含水率相对较大,则不易发生森林火灾。相对湿度越低,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越大。

降水量大小也直接影响着林区可燃物的含水量,如果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毫米,一般不发生或少发生林火。此外,还有连旱日数多少、云量多少等,都会影响林火的发生,如下雨或下雨后1—3天,发生林火的可能性较小。

风力也是火险的一个明显标志,林区规定,在5级风以上的天气里,禁止一切野外用火。风会使火势快速蔓延,增加扑救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森林病虫害对森林火灾的影响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全国每年发生森林病虫害面积达1.2亿亩,因病虫危害致死树木4亿多株,每年减少林木生长量1700万立方米,经济损失达50多亿元,因此被视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下森林病虫害对森林火灾的影响

小编认为,森林病虫害会破坏森林树木,导致树木干枯、死亡,树木的含水量下降,那么,在有可燃物和火源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森林火灾。因此,如果森林发生病虫害要及时治理。

对森林病害宜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目前防治措施主要应用于苗圃、幼林、经济林、防护林、风景林及庭园绿化树木。原始森林和一般成林由于林木高大、面积宽,且往往地处偏远,很难采取专业性防治措施。防治方法包括加强检疫(见植物检疫)、营林防治、化学防治和选育抗病树种等。其中,营林防治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保持林木旺盛的生活力,是防治病害的根本措施。其主要内容有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适时抚育、清除病树和受病枝叶等,而及时发现和清除病害发源地尤为防止病害蔓延的关键。山火、放牧、随意刮皮等是引起林木机械损伤、导致病菌从伤口侵入的重要诱因,应当禁止或加以限制。此外,清除林地和苗圃周围锈病菌的中间寄主,在一定条件下可收到防除林木锈病的效果。在生产实践中,以营林为基础,结合其他措施,相辅相成,可收到防止灾害,最大限度保持生态平衡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