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概率方法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合集五篇

浏览

1758

文章

5

篇1: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7.2坐标方法简单应用

1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1)用坐标表示物体位置

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

①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②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单位长度;

③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如下图:

用坐标表示物体位置时

首先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要以能简捷地确定平面内的点的坐标为原则

其次注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最后在建立坐标系时,应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使点的坐标比较简单.

2用坐标表示平移

(1)用坐标表示点的平移

(2)图形的平移

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

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③平移作图

图形上的某一个点横向(或纵向)平移a个单位长度,则图形上的所有点都向这个方向平移a个单位长度.

作图步骤:

找出图形中的关键点;

作出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

连接对应点即得变换后的图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典例应用:利润问题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梳理:

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100%。

典型例题:

思路点拨:

本题有两个未知数,即商品本钱和预售总价,也有两个明显的等量关系,即两种打折出售的获利情况,根据售价-成本-存货费用=利润,可以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

变式拓展:

思路点拨:

本题易知第一个等量关系为甲乙两种商品共50件,则有x+y=50。根据甲乙商品的进价和利润率可知甲商品每件利润为35×0.2=7元,乙商品每件利润为20×0.15=3元,再由所获总利润得到第二个等量关系,组成方程组求解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典例应用:和差倍数问题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梳理:

和差问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或这两个数的差,以及这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典型例题:

思路点拨:

由甲乙两人2分钟共打了240个字可以得到第一个等量关系式2(x+y)=240,再由甲每分钟比乙多打10个字可以得到第二个等量关系式x-y=10,组成方程组求解即可。

变式拓展:

思路点拨:

由甲组学生人数是乙组的3倍可以得到第一个等量关系式x=3y,由乙组的学生人数比甲组的3倍少40人可以得到第二个等量关系式3x-y=40,组成方程组求解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数学知识点:概率的求解方法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利用频率估算法: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有些时候用计算出A发生的所有频率的平均值作为其概率).

狭义定义法: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考察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中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

列表法: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两个因素,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其中一个因素作为行标,另一个因素作为列标.

特别注意放回去与不放回去的列表法的不同.如:一只箱子中有三张卡片,上面分别是数字1、2、3,第一抽出一张后再放回去再抽第二次,两次抽到数字为数字1和2或者2和1的概率是多少?若不放回去,两次抽到数字为数字1和2或者2和1的概率是多少?

树状图法: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用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对称图形,同时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典例应用:行程问题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梳理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

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追及问题:

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航行问题:

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典型例题:

思路点拨:

这两个问题均可以利用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列方程(组)求解,要明确快车与慢车的路程与A、B两地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相向而行两车相遇时:快车路程+慢车路程=A、B两地距离;同向而行两车相遇时:快车路程-慢车路程=A、B两地距离。

变式拓展:

思路点拨:

根据水流速度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的关系可以得到船的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再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列出方程组求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