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武则天之后再无女皇(汇总九篇)

浏览

3916

文章

9

篇1:武则天是哪个朝代的女皇?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

武则天是唐朝的皇帝。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zhào)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是唐朝的皇帝。武曌[zhào](624年-705年12月16日),即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在位前后,“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重视选拔人材,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同时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及《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女皇武则天

全文共 199 字

+ 加入清单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上

2.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3.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三课“开元盛世”(P12-15)

开元之治

1.任用贤才,励精为治。

2.整顿地方吏治。

3.提倡节俭。

(书P12)

盛世(经济繁荣)

1.农业: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长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军事上的成就如何?一败涂地

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武则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不论是在书籍当中还是影视作品当中。武则天一直都是一位伟大的任务。虽说她的性格,生活作风很辣成都让人忌惮,然而往往这些缺点却很容易就被她的功绩所掩盖起来。看上一两遍倒也没什么,但是看多了,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武则天真的就如史书和电视剧里面说的那么好吗?

这里小编就得要说道说道了。如果我们广从武则天的对内政策看的话,好像也真像那么回事。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比如军事角度的话,武则天的统治无疑是非常失败的,就好比玩游戏一样,一品官老爷或者麻雀飞青天这类游戏可玩性很强,但你拿它来当历史,那就是扯淡了。

为何要这么说呢,简单点来说就是,李治还在位那会,唐朝的实控领土是1237万平方公里。等到武则天建立武周之后,唐朝接连损兵失地,到了实控范围只剩691万平方公里。活活少了一半。而这些领土的丢失,根武周统治时期的多次败仗是分不开的。比如696年8月,武则天万岁二年,契丹和唐军硖石谷激战,此战唐军战败,全军覆没。唐朝损失共计四十万军队,损失大将二十八员。这二十八个大将里面,包含了右金吾大将军张玄遇。

根据历史记载:“(唐)将卒死者填山谷,鲜有脱者”“全军皆没”“王师败绩”“武则天派二十八将征讨,左鹰扬卫将军遣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此战失败之后,武则天不服输,又把西线将领王孝杰连同他的十八万唐军出征,与五万契丹兵战于东硖石谷结果历史记载:“唐兵大败,孝杰死”“军中震恐,不敢进”“将兵十八万讨之”两场大战,唐“四十万衆,尸与崖平,匹马无归。”此战之后唐朝被迫割让五弩失毕部领土。这一场战争,直接把唐朝的根本全部打没了。第一次失败后,由于唐朝精锐兵甲近失,武则天迫不得已“募天下人奴有勇者,官畀主直,悉发以击虏。”意思是,只要牢里面有愿意上战场杀敌的,就立马释放出去参军,以便讨伐契丹。当时的唐朝常备军在五十万上下,结果经此一战后,居然都迫使武则天动员全国囚犯上战场,可见唐军在这场战争中损失四十万军队是完全可信的。

为了能够挽回面子,武则天先后共计动员了接近七十万兵马去搞定契丹,而且为了安全起见,还割让领土给突厥,让突厥也进攻契丹,在两面进攻之下,最终还是平定了契丹之乱。那为何武则天时代,之前还横扫周边国家的唐军立马就废了呢?战斗力和军力压根不成正比呢?之所以会是这个样子,也跟武则天的行政有很大关系。历史记载着这么一句话:“当今天下忠臣勇士,万分未用其一”意思是能干活的,都不听武则天和服务于这个篡位者。而不愿意的原因和武者天大量屠杀李唐宗室、武将勋贵有大关系。反对者一概处死。这样一来,自然没有人愿意为武则天办事了,留下的不是酷史,就是奉承之人了,狄仁杰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武则天是哪个朝代女皇?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

武则天是唐朝的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女皇帝,她67岁继位,终年82岁,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是称帝后的尊号为“圣神皇帝”。

武则天是唐朝的女皇。并州文水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与高宗并称“二圣”,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其被选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建立武周。705年,武则天在上阳宫崩逝,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武则天同时还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扩大其统治基础。

武则天选官范围广泛,不免有滥竽充数;但确实选拔了不少贤才,如《新唐书》所说:“太后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这些贤才不仅是当时加强武则天统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还是后来辅佐玄宗“开元之治”的名臣贤相,如姚崇、宋璟等。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陆贽说:“(太后)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一代女皇武则天对大唐的贡献有多大?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武则天对唐朝有哪些贡献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女皇帝,最初武则天14岁入宫,被选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被赐名武媚。唐高宗时被封为昭仪,永徽六年时被加封为皇后,唐高宗驾崩以后自己的儿子成为皇帝,自此开始了她站在权利顶端的一生。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在其在位期间重视科举完善了科举制度,对于人才的选用不再拘泥于一处,在他的治下有一大批人才显现出来,史学家司马光对他的评价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

在武则天当政期间国力强盛,采取了和唐太宗李世民相同的政策。对于吐蕃突厥等游牧民族的侵犯边境的行为,采取了非常果断和坚决的态度,一打到底,彻底打服了这些游牧民族取得了在民族统一上面的巨大成功。而且她非常重视经济问题,减轻负税,同时高度重视丝绸之路的发展,为我国古代对外交流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女皇武则天是如何诱惑唐太宗的?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揭秘一代女皇武则天究竟是怎么勾引李治的?

武则天靠自己的绝世美颜,靠自己的才情,靠自己的聪明伶俐,最终就能够得到唐太宗的宠幸。

许多人都听说过武则天,这也是我国非常有名的一位女皇帝,一开始嫁给李世民,后来就嫁给了李世民的儿子。李世民会喜欢武则天,是因为拥有美貌,虽然在历史上武则天能够获胜,并不是因为美貌,而且也没有杨贵妃或者西施的绝世容颜,但是能够得到皇上的眷顾,这也说明还是会拥有着比较好的容貌。在很多的影视剧作品中,一般塑造武则天的形象,全部都会偏向于美人,因此这就能够成为魂牵梦绕的女子。

武则天来自于官宦人家,从小就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必然就拥有着出色的才学,这些贵族家庭会比较注重于家庭教育。这就让孩子在成长之后,耳濡目染能够掌握很多的知识,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才情的人,一天到晚都会注重于谈论诗词歌赋,是一个志趣相投的人,这样的一个妃子怎么可能不让唐太宗喜欢呢。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是因为拥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善谋人心,而且还能够揣摩圣意。一般的人根本就不敢去揣摩圣意,可是武则天就是一个善解人意并且非常聪明睿智的人,长时间陪伴在皇上的身边,这自然就能够了解皇上内心的所想,接着就可以投其所好。如果长时间就能够猜测皇上内心的想法,必然就会让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女子,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子,最后就能够有效得到万千宠爱,更是成为皇上心中的最爱。从这里人们也会看到,这就变成了一个大家都非常喜欢的女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女皇武则天为何选择“周”为国号?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全文共 3681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提到周朝,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就是在先秦时期,延续了八百年之久的周朝,也就是周武王姬发创立的周朝,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周也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所创立的“朝代”的国号,更多人可能还是会把武则天时期算作是唐朝的一部分,自动归为唐朝了。的确如此,武则天时期虽然国号是周,但是时间很短,而且前后其实都是唐朝时期,她最后也是将政权归还到了李家人的手中,换句话说,唐朝其实并没有灭亡相比西汉东汉或者北宋南宋那种,唐朝还是很温和了。但是为什么武则天在确定国号的时候,要把周确定为国号呢?

按照各种历史纪念表的普遍说法,唐朝从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享国289年,但是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从公元690年的九月到公元705年的二月,皇帝姓武不姓李,国号是“周”不是“唐”,皇帝姓氏的改变,从客观上来说就是改朝换代。唐朝这样的情形与汉朝极为相似,汉朝在漫长的岁月中夹杂了一个十五年的新朝,唐朝同样夹杂了一个十五年的周朝,新朝以外戚权臣王莽而始终,周朝以强势皇后武曌而始终。但王莽和武曌的结局却完全相反,王莽是以乱臣贼子的身份被贬入列传,而武曌则是以皇帝的身份被写入了本纪。

武曌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奋斗,终于夺得了天下,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掌握国家命运的女性皇帝。在那个男权至上的帝制时代,武曌以女性的身份成为了一个强大王朝的命运主宰者,因此而被世人所熟知。然而她所建立的周朝,在经过短短的十五年之后,却被她亲手终结,而她自己最后没有以“则天大圣皇帝”的身份入葬,而是以“则天大圣皇后”的身份,与丈夫李治合葬于乾陵。1.武曌的传奇人生

武则天长的是天庭饱满、前额方正、下巴宽厚、眉清目媚,这样的长相是很符合唐朝时期的审美标准,据说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就是她出资,令人按照自己的容貌雕刻而成的。武则天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她十四岁入宫做了11年的才人,然后出宫做了4年的尼姑,30岁再次入宫,先后做了3年的昭仪、28年的皇后、7年的皇太后、15年的皇帝以及不到一年的皇太后。她先后嫁过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这两位父子皇帝,她也抚养出了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这两位兄弟皇帝。

作为女人武则天的性格十分刚烈,她的手段残忍冷酷,她以铁鞭、铁锤、匕首来对付唐太宗难以驯服的烈马,也以这种方式来清除她攀升道路上的种种障碍。面对自己的情敌,她斩断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手脚,并将她们放在酒瓮当中,对待自己的家人,她毒杀了自己的亲姐姐韩国夫人、亲外甥女魏国夫人,甚至自己的长子李弘、二子李贤也难以幸免。只要能达到自己向上攀升的目的,任何阻碍她的人都会被她无情的清除,哪怕面对自己的亲儿子也毫不手软。

建立周朝之后,武则天大开告密之门,大肆任用酷吏,诛杀、贬斥唐朝的重臣和李唐的宗室,可以说武则天是得位不以其道,杀人心狠手辣。但是她的历史功绩却彪炳史册,她采用了重视农桑、轻摇薄税的休养生息的国策,她还发展了科举制度,首创了殿试、初创了武举,为防止作弊而采取的糊名制度也是从她这里开始的。虽然武则天重用小人和酷吏,但这些人只不过是维系她统治地位的耳目和爪牙,她以君子来治国,以能成来经世,用合适的人办合适的事,表现出了武则天高超的驭人之术。

在她掌控大唐帝国的半个多世纪中,她的所作所为都表现出了她积极进取的统治之道,所以唐朝在武则天之前有贞观之治,武则天之后有开元盛世,她的这半个多世纪为唐朝的繁荣和强大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武则天让人又爱又恨,今天陕西乾陵前那耸立的无字丰碑,据说就是按照武则天的遗言所立的,它所代表的含义众说纷纭,但它留给世人的是对武则天一生的无尽的思考。2.定国号为“周”的背后,隐藏着武则天浓厚的名号情结

武则天原名武照,在她登基之前她为自己的名字造了一个新字“曌”,这个她新造的字的含义是日月当空。不仅如此,她还对更改年号情有独钟,武则天在位的15年里,产生了14个年号,经常是一年一改年号,甚至有时候是一年三改。武则天的这些举动显示了她具有浓厚的名号情结,登上皇位之后的武则天,她的名号情结驱使她要将“唐”国号加以修改,而她最后选择了“周”这个国号也是颇有深意。

武则天原籍是山西文水县人,公元625年出生在长安,她的父亲武士彟原本是一个木材商人,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武士彟曾资助过李渊,唐朝建立之后,武士彟就成为了开国功臣,后来被封为应国公。对于这个曾资助过自己的木材商人,李渊还是比较关心的,曾做媒

自魏晋之后直到初唐时期,等级森严的门阀观念深入人心,在那些旧贵族眼里,武士彟这个木材商人起家的新权贵只不过是一个暴发户,文水武氏这样的出身是很差的,没有什么社会地位。这种情况到后来有了改变,在公元659年也就是武曌做皇后的第四年,朝廷新修的《姓氏录》中,武曌的父族列在九等姓氏的第一等,武氏成为了天下最高贵姓氏中的一员。究其原因是因为武曌为武氏家族找了一个好祖宗,使得武氏家族有了显赫的家室和悠久的渊源。

武曌找的这个祖宗就是周平王姬宜臼的小儿子,相传周平王少子出生的时候,他的手掌上有一个“武”字样的纹路,于是就以武为氏了。这样一来武氏就是出自姬姓了,也就是说武氏就是姬姓,只不过在周平王少子的时候改姓武了。姬姓是夏、商、周时期周朝的国姓,武曌的父族追根溯源出自于姬姓,也就是说武曌的父族乃是周天子的苗裔,所以武曌当了皇后之后追封她的父亲武士彟为“周国公”,最后追封为“周忠孝太皇”。

在唐朝人眼里,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只有周朝和汉朝,唐朝人认为“周用王道,教化一人而人从;汉杂霸道,刑政严而俗伪”,这两个朝代相比较的话还是周朝更符合唐朝人心中的盛世。武曌在正式建立新的王朝之前,改用周朝的历法,国家制度以及各级政府机构的名称都采用周礼,比如之前的“吏、户、礼、兵、刑、工”六曹尚书,武曌则改成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尚书。

武曌将新国号定为“周”,一方面是为了确定自己姓氏的来源,表明自己乃是周天子的苗裔,确立自己做皇帝在法理上是行得通的;另一方面也是表达了自己将要建立一个周朝那样的盛世王朝。其实在武曌将父族牵强附会到周天子苗裔身上之后,她所建立的新王朝也只能用“周”这个国号来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而她后来所推行了改用周礼、周制也是符合士人们的利益。3.定国号为“周”成为了女皇选择继承人的一个难题

在武曌的周朝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年事已高的女皇武曌就遭遇到了一个在男性皇帝看来不是问题的难题,那就是皇位的继承人是选择儿子还是侄子。虽然当时武曌将自己两个儿子的姓由“李”改为了“武”,但是她知道,在那个子承父姓的社会中,一旦儿子继位之后,那必然会恢复“李唐”,自己辛苦半个多世纪所建立的“周”将变回“唐”。而如果选择侄子,这样尽管“周”的国号不会改变,但是那个时候的“周”已经不是她武曌的“周”了,而是武氏家族的“周”。

在当时的世人眼里,死后能够进入祖宗宗庙,就可以享受后世子孙的祭祀,如果没有后世子孙的祭祀的话,那自己就成为了孤魂恶鬼。武曌在嫁入李氏之后,可以说就不在是武氏中人了,如果武曌要是把皇位传给了侄子,那等于说是把江山送给了外人。公元691年,宰相李昭德上奏武曌说“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当传之子孙为万代业,岂有得以侄为嗣乎,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也”。李昭德的这番进言深深的触动了武曌的内心,而之后的狄仁杰也以同样的理由上书劝谏武曌。

武曌也知道自己的两个侄子才德平庸,朝廷上的重臣都十分反感他们,如果强行立自己侄子为继承人的话,自己活着的时候或许可以强行弹压,但自己百年之后必然会引起朝堂的动荡,甚至会发生宫廷政变,自己的侄子们或者儿子们必然会有一方付出血的代价。在武曌看来与其自己死后“周”朝被灭,自己被逐出李氏宗庙,不如现在自己主动让出换取政权的平稳交接。

在经过武曌的多方面考虑,公元698年九月十五号,武曌立43岁的三子李显为皇太子,公元705年正月二十四日,病重之中的武曌传位给皇太子李显,同年正月二十七日,李显给母亲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二月四日李显恢复国号为“唐”。至此“周”朝灭亡,“唐”朝复辟,各种各样的制度也都恢复到唐高宗李治时期的样子,而武曌在临终时留下的遗言是“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自己去掉了皇帝的称号,以皇后的身份与丈夫李治合葬于乾陵。4.总结

在父系传承、祖先崇拜、儒学礼教的重重约束下,武曌最终放弃了她大周开国皇帝的荣誉,放弃了她追求一生的女性独立,重新回归到了男权社会当中。武曌以一个女性的身份,通过自己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使得自己以女性的身份站在了男权社会的金字塔的顶端,在这个过程中,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然而在面对王朝继承人的选择的时候,为了维持丈夫留给自己的王朝的稳定,她痛苦的将自己的事业亲手葬送,“周”这个国号的背后隐藏着一代女皇的情结和纠结。

正是有了武曌的这十五年“周”的插曲,使得大唐王朝多了几分女性的柔媚,更重要的是在唐王朝这艘巨轮在即将触礁的时候,她毅然决然的改变航向,使得这艘巨轮重新走向了繁荣强大的航线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武则天是用什么勾住李世民的心的 揭秘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初夜

全文共 1314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武则天,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与汉朝的吕后并成为“吕武”。武则天是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武则天年仅14岁的时候就入宫了,一开始并没有得到皇帝的注意,而且进宫了几个月连皇帝的面都没见着。只有整日呆在掖庭宫里,跟太监学一些皇宫的规则和礼仪。

在此期间与她一起入宫的还有一个叫徐惠的姑娘。徐惠的父亲在朝廷为官,武则天得知皇上近日要宠幸徐惠。武则天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与徐惠结为姐妹,然后再通过徐惠接近皇上。徐惠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才女,不仅漂亮而且十分有才华。

于是,武则天常常以向徐惠学习请教等理由接近徐惠,时间久了,再加上武则天的甜言蜜语两人就熟悉了。武则天见时机已成熟,便向徐惠提出结拜为姐妹之事,徐惠就爽快的答应了。当天晚上,两人在院子里,燃香结拜,并立下誓言,无论是谁先被皇上恩宠,谁就推荐对方早日见到皇上,两人盟誓生死不离。至此以后两人的关系就迅速加深,两人以姐妹相称,徐惠哪里知道,武则天是在利用她。

没过多久,徐惠果然被皇上召见,徐惠的聪明美丽很快得到皇上的恩宠,武则天见计划已经迈出一小步,很是高兴,她深知徐惠不会忘记两人的誓言,因为武则天已经把徐惠的人品性格了解的十分透彻,一切都在武则天的掌握之中。

徐惠果然没有忘记武则天,此时的徐惠已被皇上封为婕妤。徐惠一有机会就向皇上说起掖庭宫里的新人武则天如何的天资聪慧,美丽动人。徐惠三番五次的夸赞,让皇上动起了想见见武则天的心思。

几天后,皇上召见了武则天。他被武则天的美貌吸引了,一见面就对武则天百般喜爱,武则天便顺理成章的得到了皇上的宠幸。

武则天的计划实现了,由此可见,武则天深知,女人即使有美丽的容貌,但没有机会是不行的,女人要把自己的美丽展现出来,尤其是自己的目标,要想法设法把自己推荐给自己的目标。

在武则天眼里,皇上就是她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武则天就提前做好了准备,通过皇上喜欢的女人把自己成功的推荐给了皇上,可见武则天聪明之处。

当然,武则天光见到皇上也是不行的,她还要想法得到皇上的喜爱和宠幸,第一次见面是十分重要的,武则天深知这个道理,虽说武则天当时还是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但思想相对成熟,她知道男人喜欢什么。当她与皇上同床之中,武则天小声哭出声来,脸上还挂着几颗泪珠,十分让人怜爱,皇上也是人,顿时就有了怜香惜玉之情。因为皇上还从来没有见过有人女人当着他的面哭,皇上召见进宫的少女很多,她们一般都会忍耐,脸上的笑容都是装出来的,哪里敢哭。而怀中的武则天却不同,她并不隐藏此时的痛苦,武则天妩媚透着真,让皇上倍感珍贵,皇上就是喜欢武则天的真,不做作。

其实,武则天善于察言观色,刚开始哭的时候是情不自禁,然而当她看到皇上兴奋的神情,才决定继续哭下去的。如果皇上当时不高兴,武则天是不会哭下去的。

皇上被武则天的眼泪和真所打动,亲自封她为“武媚”。

此后,不到三天,武则天就又得到皇上宠召侍候皇上。武则天在皇上面前大胆、机智地运用了“哭”这一招,使她从众多的女人中脱颖而出,勾住了皇上的心,得到了皇上的宠幸。

由此可见武则天能够适时调整心态,善于察言观色,机智大胆,讨取皇上的欢心,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武则天懂得如何征服男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女皇武则天为什么信佛教?不许百姓杀生吃肉是真的吗?

全文共 120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很多皇帝都有信仰,信教也是很多皇帝的习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便是其中的一人,当时武则天信仰佛教,其实,武则天信教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武则天觉得信佛会给自己带来好运,同时,可以稳固自己的地位。当时,武则天命令天下的老百姓不得杀生吃肉,但是,下面的老百姓也是有自己的对策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颇有佛缘,女皇武则天便是其中一位。武则天推崇佛教的目的,是想把佛教当作自己登上权力顶峰的思想武器。她一当上皇帝,便宣布“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除划拨专款大修寺庙,大造佛像,大量翻译佛经外,还多次用行政手段掀起全民崇佛的热潮。在强制性的全民崇佛运动中,有一道禁杀牲畜、禁捕鱼虾的命令,曾闹出了不少趣闻。

不杀生是佛教五戒之一,是佛门弟子基本的行为准则。但不准普通老百姓吃肉,实施起来无疑有很大难度。为了查验禁屠令的执行效果,武则天特命宰相娄师德下基层巡视。宰相视察工作,基层官吏自然要设宴接待。宴席上,首先送上来的是一盆羊肉。基层官吏解释说:这羊不是我们杀的,是狼咬死的。既然是狼咬死的,吃了当然不算犯禁。接着送上来的是一盘鱼。基层官吏又声明:这鱼也是狼咬死的。娄师德一听喷饭大笑:你咋这么笨呢,应该说这鱼是水獭咬死的才对。欢笑声中,美味佳肴很快成了腹中之物。

由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武则天的禁屠令在基层的执行状况估计不会太理想。事实上,古往今来的任何一项政令,如果不得人心,最终结局必定是草草收场。后来,武则天大约也觉得这个禁令有点过分,因而在处理违禁案例时,对当事人十分宽容。

左拾遗张德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便偷偷地杀了一头羊宴请宾客。其中有个叫杜肃的人,饱吃一顿羊肉之后,居然写了一纸状文向皇帝告发张德。

第二天上朝时,武则天对张德说:“你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可喜可贺啊。”张德向武则天拜谢。武则天又道:“可是羊肉从哪里弄到的呢?”张德赶紧叩头连称死罪。武则天道:“我禁止宰杀牲畜,是吉是凶难以预测。可是你邀请客人,也该有选择地交往。无赖之人,不能一起聚会。”然后拿出杜肃的状文给他看。杜肃卖友求功不成,反遭奚落,吓得直冒冷汗。武则天显然认为杜肃出卖朋友事大,而张德违犯禁屠令事小。由此可见,连武则天自己后来都不把禁屠令当回事了。

还有一桩趣事。一天,洛阳定鼎门外翻了一辆草车,藏在草车上的两只被杀的羊顿时露了馅。这无疑犯了禁屠令。目睹此事的护门人立即将线索报告御史彭先觉。彭先觉可能晚来了一步,没能抓到拉草车的人,便想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他上书给皇帝说:“合宫尉刘缅专门管理屠宰之事,他没有觉察到这件事,应罚他吃一顿棍棒,羊肉则可送给尚书省的官员们吃。”刘缅听说后很是害怕,赶紧做了一条加厚的裤子等着打屁股。没想到,第二天武则天在彭先觉的奏疏上批示:“御史彭先觉奏请杖打刘缅的意见不妥。羊肉应给刘缅吃。”消息传开,满朝官员皆拍手称快,只有彭先觉羞惭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