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比特币是一个公开的骗局吗(精选1篇)

浏览

7375

文章

1

篇1:比特币是一个公开的骗局

全文共 144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虚拟货币的某些看法:

1、整体货币全部都是虚拟———货币便是信用的载体,而信用只存有于人的主观判定中,换句话说,便是整体货币从概念上全部都是虚拟的。

2、有信用支撑,货币方可用——货币的价值就源于其承载的信用,不承载信用,也就无所谓货币。

3、有信用支撑,货币即可用——既然货币的本质就源于信用,那要是有信用支撑,就可以做为货币,不论它是人民币、Q币,或是比特币,都无所谓。

汇总1、2两点,由此可见货币基本上相当于信用,换句话说“货币=信用”。

如此这样一来,岂不是说比特币能否变成货币,关键就只源于比特币有没有信用支撑了。

有没有呢?

答案是并没有。

为什么?

是因为做为一类泛用的货币,有条件给比特币做信用支撑的,要不是大国政府,要不是国际上的企业巨头,但对于它们而言,没任何必要为比特币背书,是因为它们并不能从这件事情中获益。

相反,能从比特币货币化中获益的那些人,则根本并没有能力为比特币背书,他们只能依靠忽悠人,为比特币忽悠出去某些信用。

可是,问题就源于,尽管信用确实是存有于人主观中的虚拟概念,但则是要现实来支撑的,就算是最微不足道的游戏币,也要能在游戏中买东西的作用来做支撑,何况投资性质远高于实用性质的比特币呢?

如此整体的区块链货币全部都是废物么?

充分考虑比特币的问题,我们可以判定,如果有一个有能力为区块链货币背书的企业或机构,像中央银行发售货币一样发售区块链货币,这样一来信用和受益人都有了,如此这一区块链货币是不是就可用了?

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区块链货币?

区块链货币的优势,大家都了解,便是真实可信,但可信度并不意味着信用。

例如你拿着一块石头,我确认你有一块石头,但它依旧只不过一块石头,这叫可信;你拿着一块石头,你觉得它可以换一块黄金,我就要相信它相当于一块黄金,这才叫信用。

区块链货币能支撑极高的可信度,但实际意义很不足,不论是人民币,或是美元、日元,防伪都做的充分好,再加上如今全部都是线上交易,去中心化带来的可信度根本没什么用。

简单点来说,区块链技术做的便是去中心化,而货币则相当于信用,信用就要一个支撑,这一支撑便是中心,那还用什么去中心化的区块链?

换句话说,便是去中心则无信用,有中心则不必要用区块链,区块链货币并没有任何优势。

所以,比特币是什么?

比特币是一类民间自发运作的理财产品。

首先,比特币不是货币。并没有哪个国家央行会为比特币开展信用担保,自称货币是没有意义的。

其次,比特币也不具备变成货币的条件。比特币总量不足,没法增发,可笑的是很多人以为这也是比特币的优势。

是因为社会的经济总量永远都在增加,而货币没法增发,就代表着货币自身会持续增值,货币既然持续增值,就代表着它有了被囤积的价值,当囤积刚开始,货币的增值会更进一步加重,过后便是恶性循环,然后体系崩溃。

最终,比特币没法增发的特点,尽管让它终究没法变成货币,但则是一个天生的庞氏骗局框架,是因为这种特点,终究早进场的人便是能赚到钱。

比特币体系比通常庞氏骗局好的地方,便是并没有如此一个撷取了大半利益的顶端,整体的骗局收益是比较平均地分配给大部分进场者的。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这个骗局是一个自发运转的、公平、公开的骗局。

每一个人投入在其中,尽管起先全部都是做为被骗者进场,但紧接着就能摇身一变变成骗人者,这就是为什么称呼它为一个理财产品。

至于该不该进场,要不要投资,就靠自己的判定了,但我们必须要记住一点,有的人赚就有的人赔,比特币系统自身可造不出钱来。

最终,比特币从整体系统来说,肯定是亏的比赚的人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