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比特币的挖矿原理视频汇总四篇

下面介绍在PR中,裁剪视频画面的操作方法,希望本指南能帮到大家。

浏览

3177

文章

4

篇1:视频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现状分析

全文共 6386 字

+ 加入清单

视频编码技术基本原理及其现状分析

去时域冗余信息

视频图像数据有极强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冗余信息。其中冗余信息可分为空域冗余信息和时域冗余信息。压缩技术就是将数据中的冗余信息去掉(去除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压缩技术包含帧内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帧间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和熵编码压缩技术。 一、去时域冗余信息 使用帧间编码技术可去除时域冗余信息,它包括以下三部分: 1、 运动补偿 运动补偿是通过先前的局部图像来预测、补偿当前的局部图像,它是减少帧序列冗余信息的有效方法。 2、 运动表示 不同区域的图像需要使用不同的运动矢量来描述运动信息。运动矢量通过熵编码进行压缩。 3、 运动估计 运动估计是从视频序列中抽取运动信息的一整套技术。 注:通用的压缩标准都使用基于块的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 二、去空域冗余信息 主要使用帧间编码技术和熵编码技术: 1、变换编码 帧内图像和预测差分信号都有很高的空域冗余信息。变换编码将空域信号变换到另一正交矢量空间,使其相关性下降,数据冗余度减小。 2、量化编码 经过变换编码后,产生一批变换系数,对这些系数进行量化,使编码器的输出达到一定的位率。这一过程导致精度的降低。 3、 熵编码 熵编码是无损编码。它对变换、量化后得到的系数和运动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压缩。 三、视频编码的基本框架 H.261 H.261标准是为ISDN设计,主要针对实时编码和解码设计,压缩和解压缩的信号延时不超过150ms,码率px64kbps(p=1~30)。 H.261标准主要采用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DCT变换、自适应量化、熵编码等压缩技术。 只有I帧和P帧,没有B帧,运动估计精度只精确到像素级。支持两种图像扫描格式:QCIF和CIF。 H.263 H.263标准是甚低码率的图像编码国际标准,它一方面以H.261为基础,以混合编码为核心,其基本原理框图和H.261十分相似,原始数据和码流组织也相似;另一方面,H.263也吸收了MPEG等其它一些国际标准中有效、合理的部分, 如:半像素精度的运动估计、PB帧预测等,使它性能优于H.261。 H.263使用的位率可小于64Kb/s,且传输比特率可不固定(变码率)。H.263支持多种分辨率: SQCIF(128x96)、 QCIF、CIF、4CIF、16CIF。 与H.261和H.263相关的国际标准 与H.261有关的国际标准 H.320:窄带可视电话系统和终端设备; H.221:视听电信业务中64~1 920Kb/s信道的帧结构; H.230:视听系统的帧同步控制和指示信号; H.242:使用直到2Mb/s数字信道的视听终端的系统。 与H.263有关的国际标准 H.324:甚低码率多媒体通信终端设备; H.223:甚低码率多媒体通信复合协议; H.245:多媒体通信控制协议; G.723.1.1:传输速率为5.3Kb/s和6.3Kb/s的语音编码器。 JPEG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6年成立了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 Group)联合图片专家小组,主要致力于制定连续色调、多级灰度、静态图像的数字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常用的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编码方法,是JPEG算法的核心内容。 MPEG-1/2 MPEG-1标准用于数字存储体上活动图像及其伴音的编码,其数码率为1.5Mb/s。 MPEG-1的视频原理框图和H.261的相似。 MPEG-1视频压缩技术的特点:1. 随机存取;2. 快速正向/逆向搜索;3 .逆向重播;4. 视听同步;5. 容错性;6. 编/解码延迟。MPEG-1视频压缩策略:为了提高压缩比,帧内/帧间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必须同时使用。帧内压缩算法与JPEG压缩算法大致相同,采用基于DCT的变换编码技术,用以减少空域冗余信息。帧间压缩算法,采用预测法和插补法。预测误差可在通过DCT变换编码处理,进一步压缩。帧间编码技术可减少时间轴方向的冗余信息。 MPEG-2被称为“21世纪的电视标准”,它在MPEG-1的基础上作了许多重要的扩展和改进,但基本算法和MPEG-1相同。 MPEG-4 MPEG-4标准并非是MPEG-2的替代品,它着眼于不同的应用领域。MPEG-4的制定初衷主要针对视频会议、可视电话超低比特率压缩(小于64Kb/s)的需求。在制定过程中,MPEG组织深深感受到人们对媒体信息,特别是对视频信息的需求由播放型转向基于内容的访问、检索和操作。 MPEG-4与前面提到的JPEG、MPEG-1/2有很大的不同,它为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它定义的是一种格式、一种框架,而不是具体算法,它希望建立一种更自由的通信与开发环境。于是MPEG-4新的目标就是定义为:支持多种多媒体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信息基于内容的检索和访问,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现场配置解码器。编码系统也是开放的,可随时加入新的有效的算法模块。应用范围包括实时视听通信、多媒体通信、远地监测/监视、VOD、家庭购物/娱乐等。 JVT:新一代的视频压缩标准 JVT是由ISO/IEC MPEG和ITU-T VCEG成立的联合视频工作组(Joint Video Team),致力于新一代数字视频压缩标准的制定。 JVT标准在ISO/IEC中的正式名称为:MPEG-4 AVC(part10)标准;在ITU-T中的名称:H.264(早期被称为H.26L) H264/AVC H264集中了以往标准的优点,并吸收了以往标准制定中积累的经验, 采用简洁设计,使它比MPEG4更容易推广。H.264创造性了多参考帧、多块类型、整数变换、帧内预测等新的压缩技术,使用了更精细的分象素运动矢量(1/4、1/8)和新一代的环路滤波器,使得压缩性能大大提高,系统更加完善。 H.264主要有以下几大优点: 1、高效压缩:与H.263+和MPEG4 SP相比,减小50%比特率 2、 延时约束方面有很好的柔韧性 3、 容错能力 4、编/解码的复杂性可伸缩性 5、解码全部细节:没有不匹配 6、高质量应用 7、 网络友善 监控中的视频编码技术 目前监控中主要采用MJPEG、MPEG1/2、MPEG4(SP/ASP)、H.264/AVC等几种视频编码技术。对于最终用户来言他最为关心的主要有:清晰度、存储量(带宽)、稳定性还有价格。采用不同的压缩技术,将很大程度影响以上几大要素。 MJPEG MJPEG(Motion JPEG)压缩技术,主要是基于静态视频压缩发展起来的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基本不考虑视频流中不同帧之间的变化,只单独对某一帧进行压缩。 MJPEG压缩技术可以获取清晰度很高的视频图像,可以动态调整帧率、分辨率。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帧间变化,造成大量冗余信息被重复存储,因此单帧视频的占用空间较大,目前流行的MJPEG技术最好的也只能做到3K字节/帧,通常要8~20K! MPEG-1/2 MPEG-1标准主要针对SIF标准分辨率(NTSC制为352X240;PAL制为352X288)的图像进行压缩. 压缩位率主要目标为1.5Mb/s.较MJPEG技术,MPEG1在实时压缩、每帧数据量、处理速度上有显著的提高。但MPEG1也有较多不利地方:存储容量还是过大、清晰度不够高和网络传输困难。 MPEG-2 在MPEG-1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和提升,和MPEG-1向下兼容,主要针对存储媒体、数字电视、高清晰等应用领域,分辨率为:低(352x288),中(720x480),次高(1440x1080),高(1920x1080)。MPEG-2视频相对MPEG-1提升了分辨率,满足了用户高清晰的要求,但由于压缩性能没有多少提高,使得存储容量还是太大,也不适和网络传输。 MPEG-4 MPEG-4视频压缩算法相对于MPEG-1/2在低比特率压缩上有着显著提高,在CIF(352*288)或者更高清晰度(768*576)情况下的视频压缩,无论从清晰度还是从存储量上都比MPEG1具有更大的优势,也更适合网络传输。另外MPEG-4可以方便地动态调整帧率、比特率,以降低存储量。 MPEG-4由于系统设计过于复杂,使得MPEG-4难以完全实现并且兼容,很难在视频会议、可视电话等领域实现,这一点有点偏离原来地初衷。另外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还要面临高昂的专利费问题,目前规定: 1、每台解码设备需要交给MPEG-LA 0.25美元 2、编码/解码设备还需要按时间交费(4美分/天=1.2美元/月 =14.4美元/年) H.264/AVC H.264集中了以往标准的优点,在许多领域都得到突破性进展,使得它获得比以往标准好得多整体性能: 1、和H.263+和MPEG-4 SP相比最多可节省50%的码率,使存储容量大大降低; 2、 H.264在不同分辨率、不同码率下都能提供较高的视频质量; 3、 采用“网络友善”的结构和语法,使其更有利于网络传输。 H.264采用简洁设计,使它比MPEG4更容易推广,更容易在视频会议、视频电话中实现,更容易实现互连互通,可以简便地和G.729等低比特率语音压缩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MPEG LA吸收MPEG-4的高昂专利费而使它难以推广的教训,MPEG LA制定了以下低廉的H.264收费标准:H.264广播时基本不收费;产品中嵌入H.264编/解码器时,年产量10万台以下不收取费,超过10万台每台收取0.2美元,超过500万台每台收取0.1美元。低廉的专利费使得中国H.264监控产品更容易走向世界。

监控中视频编码分辨率的选择 目前监控行业中主要使用以下分辨率:SQCIF、QCIF、CIF、4CIF。 SQCIF和QCIF的优点是存储量低,可以在窄带中使用,使用这种分辨率的产品价格低廉;缺点是图像质量往往很差、不被用户所接受。 CIF是目前监控行业的主流分辨率,它的优点是存储量较低,能在普通宽带网络中传输,价格也相对低廉,它的图像质量较好,被大部分用户所接受。缺点是图像质量不能满足高清晰的要求。 4CIF是标清分辨率,它的优点是图像清晰。缺点是存储量高,网络传输带宽要求很高,价格也较高。 分辨率新的选择-528x384 2CIF(704x288)已被部分产品采用,用来解决CIF清晰度不够高和4CIF存储量高、价格高昂的缺点。但由于704x288只是水平分辨率的提升,图像质量提高不是特别明显。 经过测试,我们发现另外一种2CIF分辨率528x384,比704x288能更好解决CIF、4CIF的问题。特别是在512Kbps-1Mbps码率之间,能获得稳定的高质量图像,满足用户较高图像质量的要求。目前这一分辨率已被许多网络多媒体广播所采用,被广大用户所接受。比如杭州网通网上影院是采用512x384分辨率,在768k下能稳定地获得近似DVD的图像质量。 监控中实现视频编码的最佳方式 目前视频编码正处于一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期,视频编码的压缩性能在不断得到提升。 在监控中主要使用ASCI和DSP两种方案。由于ASIC芯片的设计、生产周期过长,使它已跟不上视频编码的发展速度。而DSP芯片,由于它的通用设计,使它能实现各种视频编码算法,并且可以及时更新视频编码器,紧跟视频编码的发展速度。另外使用DSP芯片可以比ASIC更灵活的配置编码器,使编码器达到最佳性能。 海康威视产品目前达到的技术水准 海康威视产品采用最先进的H.264视频压缩算法和高性能的DSP处理器。 强大的H.264视频压缩引擎使产品获得极高的压缩比、高质量的图像质量和良好的网络传输性能。高性能的DSP处理器能灵活的配置视频编/解码器:动态设置分辨率、帧率、码率、图像质量等;可以双码流输出,达到本地存储和网络传输分别处理的功能。 使用TM130X DSP的产品,单个芯片能实时压缩一路以下分辨率的视频:SQCIF、QCIF、CIF、2CIF(PAL:704x288或528x384)。 使用DM642 DSP的产品,单个芯片能实时压缩4路以下分辨率的视频:SQCIF、QCIF、CIF、2CIF(PAL:704x288或528x384)。单个芯片能实时压缩2路4CIF视频。 1、基本概念:嵌入式、实时与多任务 a、嵌入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功能软件)集成于硬件系统之中,简单的说就是软件与硬件一体的系统。 b、实时:在规定的时限内响应事件。超时的响应是失败的响应。 c、多任务:同时响应多个请求 d、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 实时与非实时相对 分时与非分时(独占)相对 2、嵌入式硬盘录像机的特点 a、嵌入式、实时、多任务设备 b、软硬件专业性强,无多余功能 c、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 嵌入式硬盘录像机技术难点? 1、硬盘管理 硬盘记录数据的有效性、可快速检索、错误恢复能力、硬盘的使用寿命(无论是嵌入式还是PC式DVR,目前硬盘管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网络传输 硬盘录像机:网络管理 视频:网络传输 3、视频编解码 视频编解码及其辅助功能的实现 嵌入式硬盘录像机现状? 1、国内品牌为主 a 、不同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b、客户定制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c、及时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2、厂商越来越多,竞争非常激烈 3、产品正逐步走向成熟 七、嵌入式硬盘录像机发展趋势? 1、更广的应用领域 2、更高的帧率、分辨率 3、更低的码率 4、更丰富的功能 5、更强的主机性能,支持更多通道 6、更高的可*性 7、更强的网络性能 8、与基于PC机的DVR长期共存 市场背景 伴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视频编解码技术的日益成熟、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快速提高、以及宽带的逐渐普及,基于Internet的视频网络实时应用在许多行业和政府部门被大范围采用,尤其是银行、广电、石油、电力等行业,出现了许多成功案例。 提到基于Internet的视频网络实时应用,我们可能更多地会想到可视电话及视频会议系统、电视网络实况转播、远程教育等。这些Internet视频实时应用对软硬件的性能要求很高,要求既达到较高的帧率,又达到较低的码率,所以需要足够强大的处理能力(包括算法及芯片处理能力)。而要具备这种处理能力,往往需要昂贵的专用设备。 对于安防所涉及的数字视频网络监控系统,由于行业特性所决定,数据采集点较多,需要相应配置大量的编码设备,因此,与其他视频网络实时应用相比,价格成为一个相对比较敏感的因素。 以往的数字视频网络监控系统,基本上都是基于局域网或者专网。但是实际应用环境却很难保证这样的网络条件,因此系统集成商无法给用户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例如银行的ATM机数字集中式监控系统,就可能需要提供基于Internet的解决方案:宽带为主,窄带为辅。 首先ATM机原来预留的专网入口需要传输业务数据,考虑到ATM机24小时在线的业务服务和24小时视频监控的要求,我们很难提供一种解决方式,在同一个专网上,既保证业务数据传输稳定,又保证监控画面流畅,因此,我们需要考虑从宽带运营商租用线路,通过宽带传输视频数据。而且,从运行模式和成本上考虑,很多ATM机并不需要随时传输视频数据,往往只在异常发生的情况下,主动要求监控中心切换监控点;或者在监控中心定时巡查各监控点的时候才需要在线。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为ATM机常年租用线路,只需要开通ADSL、ISDN、甚至通过电话线连接的方式。 近两年,国内厂商不断推出高性能、高性价比的视音频压缩卡和嵌入式网络监控设备,使得基于Internet的数字视频网络监控系统成为可能,如上述ATM机数字集中式监控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基于SIP的视频会议系统结构和原理

全文共 5047 字

+ 加入清单

基于sip视频会议系统结构原理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会议的应用范围正逐渐从传统的专业领域、大型企业等高端用户向中小企业等普通用户和个人用户拓展。据有关机构的分析结果显示,2004年我国视频会议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18.7亿元,并以每年26%的速度递增,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SIP的集中式视频会议模型,并根据此模型设计了初步的实现方案,分析了此方案的工作原理。目前,IETF领导的对SIP会议模型的研究还处于草案阶段,并没有成为标准,因此,对SIP会议框架及其实现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视频会议系统的主流技术标准 目前,视频会议系统的主流技术标准有2个,H.323和SIP[1]。前者是由ITU-T SG16定义,包括H.225呼叫控制信令和RAS信令、H.245媒体控制信令和H.450补充业务信令规范;后者由IETF MMUSIC工作组定义,包括SDP媒体描述规范。H.323系统沿用传统电信网的设计理念,兼顾传统PSTN呼叫流程和IP网特点而发展成熟,吸取了许多电信网的组网、互联和运营经验,能与PSTN网、窄带视频业务以及其他数据业务和应用网互联互通,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组建VoIP大网方面凸现了其技术优势。H.323协议范围广,涵盖了各种独立设备、个人计算机技术以及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视频会议,该协议解决了视频会议中呼叫与会话控制、多媒体与带宽管理等许多问题。也正是因为H.323系统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的问题太多,整个体系结构显得庞大且较为复杂,限制了其在中小企业的部署。

SIP是用来建立、修改和终结多媒体会话的应用层控制协议,主要完成用户定位、用户能力交换、呼叫建立、呼叫处理等功能。它继承了互联网协议的设计理念,与H.323协议相比,具有简单灵活、扩展方便的特点,可方便地与其他互联网协议结合提供丰富的IP多媒体业务,以便在各种网络环境下部署。目前,大规模商用VoIP网络和会议系统都采用H.323标准,但随着VoIP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的逐渐普及,SIP协议正日益受到业界的重视。3GPP已经确定将SIP协议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全IP网络的控制协议,制订了基于SIP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业界也已经确定将SIP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控制协议。与此同时,SIP协议及其应用的标准化工作也在积极的进行之中,这其中就包括由IETF SIPPING工作组领导的集中式多媒体会议的标准化工作和XCON工作组领导的会场控制和CPCP(Conference Policy Control Protocol)的标准化工作。随着这些标准的制订,基于SIP的视频会议系统必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二、集中式会议系统模型

下面介绍一种基于SIP的集中式会议模型。所谓集中式是指该模型相对于多播会议、全分布式会议等会议模型而言,具有信令集中控制、媒体集中处理的特点。该会议模型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形。集中式会议模型的结构图[2]如图1所示。该模型主要包括与会者(Participant)、会议控制中心(Focus)、会议策略服务器(CPS)、会议策略(CP)、会议通告服务(CNS)、媒体混合服务器(Mixer)等逻辑功能模块。其中,Focus、CPS、CNS、CP和Mixer构成会议服务器,完成多媒体会议的核心功能。此会议模型中各模块功能如下。a)会议的控制中心:会议的控制中心与每个与会者之间存在SIP对话联系。它一方面根据会议成员策略管理整个会议,如会议接入控制、与会人员管理等,另一方面它又根据会议媒体策略,对媒体混合服务器进行控制,保证每个与会者能够接收到会议的媒体流。每一个会议控制中心都有一个会议URI与其相对应,此URI在全局范围内是惟一的。当用户需要加入会议时,需向相应会议URI发送INVITE请求。b)与会者:与会者是指会议中和会议控制中心维持SIP对话的SIP用户代理。此用户代理可以是PC应用程序、SIP电话或者是PSTN网关,也可以是其他会议控制中心。当与会者是其他会议的会议控制中心时,会议的拓扑结构是分级的,这种会议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所有区域性的子会议有单独的会议控制中心,这些会议控制中心再连接到主会议的会议控制中心上,进行分级控制和管理。c)CPS:CPS是系统的逻辑功能模块,用来存储和操作会议策略,为用户和支配会议操作的会议策略之间提供接口。用户可以使用non-SIP方法和CPS交互,完成会议策略的制定、修改等操作。d)CP:会议策略包含了支配会议控制中心进行会议操作的规则,一个会议对应一个会议策略,包括会议成员策略和会议媒体策略。会议成员策略主要用于会议成员的管理,包括用户接入控制、用户权限管理等。会议媒体策略用于会议媒体混合及分发的控制,包括媒体混合策略、同步策略、媒体分发策略等。用户可以通过Web方式或其他non-SIP方式对会议策略进行维护。e)CNS:会议控制中心可以提供CNS功能,工作机制由RFC 3265[4]定义,主要完成向与会人员通知相应的会议事件和会议状态。与会者在加入会议后可向会议控制中心发送SUBSCRIBE请求,订阅会议事件和状态通知服务。会议通知服务器将通过NOTIFY消息定时向与会者通告预定的会议事件和会议状态。例如,用户可以预定会议成员的在席信息,当有与会者加入或退出会议时,会议通知服务器将向该用户发送会议成员变更的情况。f)媒体混合服务器:媒体混合服务器负责完成会议媒体的混合和分发,接收者可以是会议的与会者或其他的媒体混合服务器。媒体流的混合处理由会议控制中心根据媒体策略进行直接或间接控制,处理过程因媒体流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三、视频会议系统结构设计 根据前面介绍的会议模型以及多媒体会议的一般功能要求[3],我们设计了一个视频会议系统的实现方案,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该系统由多媒体会议终端、会议管理服务器、会议控制服务器、媒体服务器和系统数据库5部分构成。呼叫服务器(CS)是SIP Proxy服务器,负责SIP消息的转发,并集成了注册服务器的功能。下面分别介绍各组成部分的功能。1)多媒体会议终端多媒体会议终端是用户用来参加会议的桌面应用程序。会议终端启动时会发送REGISTER消息向注册服务器注册,注册成功后便保持在线状态,可以随时发起呼叫或接收呼叫请求。在加入会议后,可以发送SUBSCRIBE请求,预定会议状态信息报告,以便获得最新的会议状态变更情况。与会者可通过多媒体会议终端进行申请发言、释放申请、释放发言等操作。可以进行即时消息的发送和接收,实现会议文字聊天功能。2)会议管理服务器会议管理服务器在图2中对应为Web 服务器,主要完成通过Web界面管理会议的功能,包括会议的预定、修改和取消,会议策略的制定和修改等。另外,还可以通过会议管理服务器对会议控制服务器的系统参数进行配置,并提交到系统数据库保存。会议控制服务器在启动时可以从系统数据库将系统参数下载到本地,进行系统的初始化。3)会议控制服务器会议控制服务器是此系统的控制中心,模型中的会议控制中心功能,包括会议的创建、启动、删除、会场管理和控制、会议状态信息的采集和发布、会议成员的在席管理、处理会议成员请求等。会议控制服务器通过MEGACO/H.248[5]命令对媒体服务器的媒体混合处理进行控制。会议控制服务器主要由总控模块、Web管理模块、启动/注册模块、即时会议模块、会议状态通告模块、会议控制模块和会议列表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总控模块主要负责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和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调度等功能;启动/注册模块主要负责会议的启动和结束等操作;会议状态通告模块负责完成会议状态信息通知服务,遵从RFC3265标准;会议控制模块是会议控制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模块,采用基于事件触发的工作机制。会议列表负责维护会议的状态信息,包括会议属性、成员列表、请求队列和消息队列等,并提供对这些数据进行操作的接口函数。4) 媒体服务器媒体服务器可采用纯软件方式实现媒体混合等处理,与传统的采用硬件板卡的方式相比,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会议控制服务器通过MEGACO/H.248命令控制媒体服务器,完成创建关联域、增加终端、删除终端、修改终端属性、删除关联域等操作。媒体服务器接收与会者发来的媒体流,按照媒体策略进行混合后,再分发给与会者,从而实现会议媒体流的交互。四、视频会议系统工作原理 在介绍了集中式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之后,下面简单介绍此系统的工作原理。4.1 创建会议此系统支持预约式会议和即时会议2种会议类型。预约式会议的创建可通过Web管理系统来完成。会议预定成功后,将向系统数据库的会议数据表插入一条记录。会议控制服务器的Web管理模块对系统数据库的会议数据表进行周期扫描,若发现新的会议记录,则按照预定要求生成新的会议节点,添加到会议列表中。即时会议的创建可通过多媒体会议终端完成。用户只需向指定的会议工厂URI发送INVITE请求即可创建一个即时会议。新会议的URI由302响应的Contact头域带回。

4.2 加入会议与会者可以通过以下5种方式加入到会议中:a)Call-In方式。用户可通过E-mail、Web公告、即时消息等方式事先获得会议URI,然后向会议URI发送INVITE消息,请求加入会议。b)Call-Out方式。会议开始后,会议控制中心向用户发送INVITE消息,邀请其加入会议。会议控制中心需事先存储与会者的URI列表。c)第三方通过向会议URI发送REFER[6]请求,触发会议控制中心邀请用户加入会议。d)第三方通过向用户发送REFER请求,触发用户主动加入会议。e)若用户不知道会议URI,但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会议中的某一个会话ID,则可通过发送带有Join头域的INVITE消息来加入会议[7]。4.3 会议状态信息通告机制与会者在会议进行期间可以获得会议的事件及状态信息,这通过会议通告服务(CNS)来实现。如图4中的F9-F12所示,与会者在加入会议后可向会议控制中心发送SUBSCRIBE请求。订阅感兴趣的会议事件和状态通知的服务,当某类事件发生或会议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会议通告服务器将生成状态报告的事件包,通过NOTIFY请求发送给订阅者,通告发生的事件或状态的变化情况。4.4 会场控制机制会场控制(Floor Control)是指对共享资源的访问控制,如对发言权、视频显示等公共资源的控制。会场控制消息是在会议主席、会议服务器和会议成员之间传递的,可分为2部分:会议控制命令和会议控制事件。会议控制命令是从会议主席或经过授权的会议参与者发往会议服务器的更改会场资源状态的请求。而会议控制事件消息是一种关于会场资源状态信息的报告,由会议服务器发往会议参与者。控制命令的内容可以是添加会场资源、请求使用会场资源、主席批准/拒绝请求或改变会议策略等。控制事件则用来向会议参与者报告有关会场资源占用情况的变化、会议策略或媒体配置的变更等情况。会场控制命令采用SOAP格式封装[8],由SIP协议的INFO[9]消息作为承载消息。会场控制事件消息的传送可以通过会议状态信息通告机制来实现。4.5 结束会议预约型会议的结束时间在预定时已经确定,当会议的结束时间到,但会议中仍有与会者时,则会议控制中心向其发送BYE消息并将其删除,然后执行去注册过程。去注册成功后,会议控制服务器将此会议节点删除。即时会议因在创建时没有确定结束时间,故不能依据会议的结束时间来结束会议。即时会议判断结束的条件是会议中的与会者数目。当会议中的最后一个与会者退出会议后,认为会议结束,执行去注册过程,去注册成功后即删除会议节点。五、结束语

目前,SIP多媒体会议的相关标准还在制定之中,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很迅速,本系统所涉及的很多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会议策略控制技术、会场控制机制、会议级联、子会议系统、会议安全机制以及商用模式下的计费方案等方面。用基于SIP和SOAP相结合的会场控制机制,采用基于MEGACO/H.248协议控制的纯软件媒体服务器,可实现级联会议、子会议系统等多种会议模式的媒体处理。该方案的实现对基于SIP的集中式视频会议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参考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视频展台技术原理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视频展台技术原理

视频展台又称实物展示台,只是一种图像采集设备,最终将图像展示出来,还需要通过与外部输入、输出设备的配套使用,比如多媒体投影机、大屏幕背投电视、普通电视机、液晶监视器、录像机、计算机、vcd机、dvd机、话筒等等。再说明一点,当外设为计算机时,可通过配置或内置的图像采集卡和标准并行通讯接口,利用相关程序软件,将视频展台输出的视频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各种处理,实现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的部分功能。另外,有的视频展台还安装了小液晶显示器,让用户便于检查被投物图像,在展示过程中不用另外准备监视器,而也不用一直看着屏幕来摆放被投物。

工作原理:由摄像头将展示台上放置的物体转换为视频信号,输入到放映设备;光源则用来照亮物体,以保证图像清晰明亮;台板自然起放置物品的作用;接口则用来输出各种视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高档的数字展示台通过计算机图像捕捉适配器与计算机连接,通过相关程序软件,可将视频展示台输出的视频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各种外处理。视频展示台上的小液晶监视器便于用户直接观察被投物体的图像,在展示过程中不用另外准备监视器,也不用看着屏幕被投物体的影像。

在视频展台中,它的关键部件是ccd(电荷耦合设备),目前大部分的ccd产自日本索尼公司。主流的ccd分辨率为40多万像素,相当于450电视线左右。自然不能与数码相机相比,因为现在最一般的数码相机的分辨率都有100万像素,有的更可高达500万像素。像素越高,自然清晰度越高,因此有一些视频展台采用3ccd技术(采用3片ccd分别感应r、g、b三原色,提高分辨率和色彩表现)以达到更高的清晰度,达到700多线,但这种视频展台价格也颇为昂贵。

选购一台视频展台,我们所关心的技术指标除ccd分辨率以外,还应参考一些其它功能和指标,如:正负片反转、黑白彩色反转、辅助灯源的数量和质量、输入输出口的多寡、是否具有rs-232c串口、是否具有红外线遥控功能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Nature上“一分钟充满电”的超级铝电池是什么原理?视频

全文共 1148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个手机聚会,手机没电可能是最致命的事情。目前,普通智能手机中使用的锂电池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充满电。然而,一个小时还是有点长,我经常有这样的痛苦经历:我的手机没电了,但我必须马上出去。

现在,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斯坦福大学的中国化学家戴宏杰的团队刚刚发明了一种新型铝离子电池,这种电池“一分钟内充满电”,4月6日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网上。除了充电速度极快之外,该电池还具有其他优点,如使用寿命长(7500次充放电后容量不会损失,而目前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最多只能充放电1000次)、灵活性(即使弯曲折叠也能照常供电)和良好的安全性(您可以钻穿它而不会发生任何危险事故)。

铝电池的反向攻击

铝电池成本低,难以燃烧。科学家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但是他们仍然不能解决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们的寿命很短。正极和电解液是铝电池的弱点。以前的材料经不起反复的充放电循环——几百次充放电循环后,铝电池的容量会严重下降。

戴宏杰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这一点上取得了突破。他们发现了一种新型石墨材料——石墨泡沫。泡沫石墨只能作为电池的正极(负极由铝制成),电解液采用离子液体,即室温下由所有离子和液体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具体成分为有机盐(化学表达式为

一种新型铝电池的原理图。照片来源:林超,龚gm,陆波,等。一种超快速可充电铝离子电池

从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出泡沫石墨的开放框架结构。[图片来源:林明c,龚敏,陆博,等.一种超快速可再生铝离子电池[j].《自然》, 2015。

除了快速充电之外,这种新电池还具有“鸡蛋”的其他优异性能。当读者在《自然》网站上浏览这篇论文的在线版本时,可以看到作者附上的两个视频,展示了这种新电池的可弯曲性和安全性:不管它有多弯曲,电池通常都能为发光二极管灯泡供电,因为构成电池的材料——电极(铝和石墨)和隔板——都是可弯曲的。

无论弯曲程度如何,电池通常都能为发光二极管灯泡供电。视频来源:林明灿,龚敏,陆波,等.一种超快速可再生铝离子电池[j].中国电工电子技术,2004 .《自然》, 2015。

铝电池的另一个优异性能是它非常安全:即使它被钻孔机钻穿,电池也不会爆炸或燃烧,甚至温度也不会上升很多,这是由于电解液的不易燃性。

即使用钻头钻透,电池也不会爆炸或燃烧,甚至温度也不会升高很多。视频来源:林明灿,龚敏,陆波,等.一种超快速可再生铝离子电池[j].中国电工电子技术,2004 .《自然》, 2015。

戴宏杰表示,这种新型电池不仅可以用于灵活的电子设备,其超快的充电速度和长的使用寿命,还意味着它可以用来储存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在电网中。因此,尽管它的电流电压只有传统锂电池的一半,但科学家们仍然相信,在正极材料的性能不断提高之后,这种新型铝离子电池将在电池行业引发一场新的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