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比萨怎么烤才不硬(精选20篇)

世界上大部分的建筑都是向地心垂直的,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的牢固,可是有一座有名的建筑却是例外,就是比萨斜塔,比萨斜塔并不是垂直的,而是倾斜的,已经历经几百年却没有倒塌,那么比萨斜塔究竟在哪里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浏览

5703

文章

23

篇1:中国版比萨斜塔,超越比萨斜塔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在意大利有一个不倒神话——比萨斜塔。至今都让人捉摸不透。

只是竟没想到的是在中国也有这样一个传奇的地方。四川的直波碉楼被称为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本文将为你介绍中国版的比萨斜塔,快来看到底有多神奇。也一起了解中国著名景点。

中国四川马尔康县的直波碉楼自建成以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经测量发现倾斜了2.3米,并且历经3次大地震依然屹立不倒,被誉为中国版“比萨斜塔”。2012年11月,这座碉楼引起各界关注,相关部门正准备对这座碉楼进行维修。

在距离马尔康县城15公里的松岗镇,有个松岗碉群,共有4座碉楼,分别位于梭磨河两岸。其中,两个碉楼位于直波村,被称为直波碉楼。站在公路边,可以明显看到山脚处的碉楼往山体方向倾斜。

碉楼外呈八角形,由下往上成锥体形状,由石块和黄泥砌筑而成,整体高43米。碉楼内部分13层,每层以小碉楼倾斜但不倒圆木铺垫,人以木梯上下,底层全封闭,二层处设门出入,三、四层以上设藏式斗窗,供采光、瞭望。

周边住满了直波村的村民。倾斜的是直波北碉,测量后发现倾斜了2.3米,超过了一般建筑倾斜值,不过,比较稳固,暂不会倒塌。碉楼内部分13层,里面的石头已经被烟火熏黑。碉楼的入口是个很窄的门洞,只能供一人进出。

意大利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是比萨大教堂的钟楼,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其间几经停工,历时近两百年,于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最大倾斜约10%,即5.5度,偏离地基外沿2.3米,顶层突出4.5米。

你可能也喜欢:

惠州特色景点有哪些

盘点惠州地标建筑物,一个比一个美

颐养天年之地:中国十大养老城市

中国十大避暑名山,避暑圣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为什么比萨斜塔能斜而不倒

全文共 1151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大教堂的钟楼。这是一座直径为16米的圆形塔楼,共8层,每层外部都环绕着连拱廊。该塔不仅以令人瞠目的倾斜度,吸引着全世界好奇的目光,而且,还似乎在宣示,人们所熟知的静力学定律根本不适合它。

为什么比萨斜塔能斜而不倒?有关这个话题,几个世纪以来许多人为此争论不休。有人曾经怀疑这座斜而不倒的钟楼是有意设计、建造成的。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19世纪,随着越来越精确的建筑测量工具和地下勘探设备的应用,专家们开始尝试使用科学的工具来揭示斜塔的奥秘。对历史档案资料的进一步研究也证实了人们的疑惑:这座钟楼可能最初设计成正常的直塔,但始料不及的是,它竟然在建造伊始就偏离了正确的位置!

原来,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因为其地基土层极其复杂:不仅被不同材质的土壤分成了若干层,而且这些土层又由各种柔软的黏土质物质和砂质淤泥相间而成。更糟糕的是,地基下的地下水位也非常浅,深度只有大约1米。最新的地质勘探发现,钟楼的选址位于古代的海岸线上,也就是说,在建造之时地基土壤就早已沙化。如此一来,比萨斜塔这个“大家伙”刚一建造就注定很快将产生不均匀沉降和倾斜。

为了防止斜塔的过度倾斜,不少人伤透了脑筋。1173年钟楼开始修建时,原计划建造8层。然而兴建到第四层时,建筑就已经明显地发生倾斜。工程停顿了近50年后才重新启动,放置铜钟的这一层直到1350年才加建。这一次,建造者在向上建楼层时故意向反方向倾斜,以补偿和修正重心的偏离。当建造到第七楼层时,塔身不再呈垂直状而变成了弧形——矫枉过正的结果是斜塔开始以更大的角度和速度向反方向倾斜。随着时间的推移,斜塔和其下方的土层似乎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平衡。然而,1838年的一次勘测实验意外地破坏了斜塔和土层间的平衡,使塔顶的水平位移骤然增加了20厘米之多。1972年当地发生地震,斜塔再次受到强烈冲击,倾斜速度明显加快,到再次修复之前,塔顶已偏离设计铅垂线达4.2米的距离。1990年起,意大利政府开始了漫长的拯救斜塔工程。这一次,为了不再因沉重的设备和脚手架而造成新的麻烦,工人们像蜘蛛侠一样被悬挂在轻巧的铝制平台上工作。2007年6月,比萨斜塔的塔身被成功扶正了约45厘米。

中世纪时期,地质勘探技术还不发达,因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建筑倾斜在当时是难以避免的。今天,人们在设计、建造建筑物之前,都要进行地质岩层的取样和计算,通过科学的结构设计,以保证建筑的稳定。因此,现代的建筑已经很少出现这种意外倾斜的情况了。

为了探究斜塔“斜而不倒”的原因,许多专家还运用先进仪器对斜塔的制作材料和结构等进行了测试。比萨中古史学家皮洛迪教授经研究后认为,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头都是石雕佳品,石块之间极为巧妙的咬合,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这是斜塔安然屹立近千年的一个内在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比萨亚宿雾:南方的皇后城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亚宿雾:南方的皇后

比萨亚宿雾:南方的皇后城

有着“南方的皇后城”美称的宿雾是比萨亚(Visayas)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52年西班牙人的到来使宿雾成为了繁荣的殖民地。宿雾一直以来都是贸易中心。

如今,宿雾的企业家先锋和锐意创新的出口商所带来的外汇收入位居比萨亚省各市之冠,这使宿雾声名远播。

宿雾也是连接菲律宾中部和南部的旅游通道。供国内外游客休闲放松的历史景点、文化景观、旅馆、购物中心、娱乐中心、游乐场和高尔夫球场在这里应有尽有。

宿雾有166个大小岛屿,美丽的沙滩为岛屿镶边,多种海洋生物在清澈湛蓝的海水中自在地嬉戏,因此这里不愧是潜水者梦寐以求之地。

到宿雾去的游客可以真正地将工作与娱乐相结合。从海滩或高地上的景点到金融区、宿雾商务公园以及老城区不到一个小时的距离。

作为比萨亚中部的首府,宿雾位于马尼拉南部365公里处。它也被称为该省东海岸的中间站。宿雾的岛屿总面积为328.80平方公里,沿岸相对平坦的地势占总面积的15%。海平面以上40-200米处,起伏不平的地势渐渐陡峭直至海拔200-800米。

宜人的气候似乎很偏爱这座大都市。由于远离台风带,所以宿雾很少受台风侵袭。

宿雾不但是比萨亚的经济中心,作为菲律宾最古老的殖民城市这一点也是它骄傲的资本。许多标志性的建筑见证着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800年屹立不倒的比萨斜塔靠什么而不倒下呢

全文共 160 字

800年屹立不倒的比萨斜塔

靠什么而不倒下

首先在建设时发现塔身倾斜

就停工等待地基稳定

其次为防止倒塌而取消塔顶

从而减轻塔身的重量

另外还利用地基沉降使塔顶重心后移

从而减少倾斜幅度

防止斜塔倒下

不过由于倾斜严重

还是被关闭11年

并重金进行修复

最终扶正44厘米

那么你觉得比萨斜塔会倒下吗

关注我下期科普

如果我们将垃圾倒入火山会发生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比萨斜塔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斜塔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省比萨城。比萨斜塔是意大利的一个地标,建设于1173年的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一个独立式钟楼,在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比萨斜塔从塔顶到地基的高度是五十八点三十六米,塔顶到地面的高度是五十五米,钟楼墙体到地面上的宽度是四点零九米,总的重量大约是一万四千四百五十三吨左右,重心是在地基的上方,大概是在二十二点六米处。

比萨斜塔所在的奇迹广场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群,分别是洗礼堂、牧原、钟楼以及大教堂,它们的外墙是由乳白色的大理石砌成的,各自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又形成了统一的罗马式建筑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比萨属于垃圾食品吗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很多口感很好的食品标着营养食品,其实并没有什么营养。一些人问:比萨属于垃圾食品吗?下面小编给您介绍下吧。

在意大利,比萨饼甚至受到了法律的保护,规定其必须由全麦面粉、番茄酱、白干酪、橄榄油、罗勒香料等加工而成。比萨饼本来是非常有营养的。现在许多快餐连锁店售卖的比萨饼,使用了防腐剂、便宜的人造脂肪、没有营养的罐头水果、可长期冷冻的肉类,还有大量的盐……这些比萨饼热量和钠含量非常高,营养价值却不值一提。

下现我们看下常吃垃圾食品有哪些危害:

一、油炸类食品主要危害是:1、油炸淀粉导致心血管疾病;2、含致癌物质;3、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二、腌制类食品主要危害是:1、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导致鼻咽癌;2、影响粘膜系统(对肠胃有害);3、易得溃疡和发炎。

三、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主要危害是: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防腐和显色作用);2、含大量防腐剂,加重肝脏负担。

四、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主要危害是:1、食用香精和色素过多对肝脏功能造成负担;2、严重破坏维生素;3、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

五、汽水、可乐类食品主要危害是:1、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2、含糖量过高,喝后有饱胀感,影响正餐。

六、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主要危害是:1、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2、只有热量,没有营养。

从上面分析比萨属于垃圾食品,建议大家少吃。为了健康,平时最好吃些清淡的蔬菜水果。同时撑握些有毒食品安全知识及食品安全知识总是有好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比萨也能在家做 手把手教你健康烤比萨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这块自制比萨符合食物多样化的要求,谷类、蔬菜、菌藻、蛋奶一应俱全,而且符合低脂低盐低糖的特点。如果说还差一些营养素,那就是烤制过程中丢失的水溶性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并且缺乏一些膳食纤维。

比萨也能在家做-手把手教你健康烤比萨

比萨的做法

除了从小给孩子灌输营养知识,减少外出吃快餐的频率,还应该和孩子一起烹制健康营养的比萨等食物,让其同时获得营养和知识。

主料:高筋面粉、鸡蛋、橄榄油、鲜奶和酵母;

配料:高钙芝士奶酪、洋葱、土豆、番茄酱、胡萝卜和蘑菇等新鲜蔬菜。

另外,用低聚果糖作为甜味剂,它属于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是肠道的“益生元”(能被双歧杆菌利用),而且不会快速升高血糖和引起龋齿。另外,其耐高温,烹饪时不易发生糖化反应。

制作过程:

①和面发酵:

鸡蛋打散搅拌后倒入面粉中,加少许酵母菌拌匀,再将纯牛奶放入微波炉加热至40℃左右,由少到多逐次加入面粉中和面成团,放入恒温箱内进行第一次发酵(也可以视情况放在暖气片上发酵)。

约30分钟后面团发酵至原体积两倍,加少许橄榄油(一斤干面粉控制在15克内)揉面进行二次发酵。

②调制配料:

洋葱、蘑菇切丝,用少许橄榄油煸炒出香味,加番茄酱、椒盐、白醋、低聚果糖及黑胡椒粉烹炒成酱汁,放凉待用。再把洋葱、青椒和土豆切丝,奶酪切条备用。

③擀面烤制:

将发酵好的面团擀成圆形或椭圆形,厚度约为3~4枚一元硬币,在饼胚上扎些小孔以利于排气。依次在饼胚上铺上炒好的酱汁、洋葱、土豆及青椒丝,放上奶酪,饼胚周围涂抹上鸡蛋液。最后放进烤箱(也可用电饼铛或微波炉代替),调至180℃,约12分钟就可出炉。

点评:这块自制比萨符合食物多样化的要求,谷类、蔬菜、菌藻、蛋奶一应俱全,而且符合低脂低盐低糖的特点。如果说还差一些营养素,那就是烤制过程中丢失的水溶性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并且缺乏一些膳食纤维。建议搭配一些水果或一小盘凉拌菜,再加一碗杂粮粥简直棒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比萨植物园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植物园也被称为“比萨大学植物园”,是一座由比萨大学负责管理的植物园,建立于1544年,为欧洲第一座大学植物园,同时也是欧洲最古老的植物园,在佛罗伦萨公爵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任职期间建造。

安逸而静谧的比萨植物园由植物学院、池塘、温室和一系列的主题小花园(主要为药草园和树木园)组成,其中意大利最早建立的铁温室就位于园中。这个静雅的植物园在比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植物课程,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场所,如生物学、遗产学和生态学等,同时也为应用领域提供了研究基地,如药物学、兽医学和农艺学等。在植物园的北部有一个专供科研之用的树木园,大部分为松柏树木。地中海地下芽植物为植物园最具特色的植物之一,大部分属于虎眼万年青属、葡萄风信子属和葱属植物,吸引眼球。

比萨植物园的温室内主要培植肉质植物,如芦荟、龙舌兰等,为了保护这些植物,温室内专门设置有复杂的调控设备,以便为这些热带植物提供最佳的热带环境。

Orto Botanico di Pisa

必去理由:比萨最受欢迎的植物园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意大利[Italy]

景点所在省、州:托斯卡纳大区 [Tuscany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比萨 [Pisa]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比萨斜塔是哪个国家的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克纳生比萨城北边的奇迹广场上。

该塔从地基到塔顶高为58.36米,地面到塔顶高为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的宽度为4.09米,在塔顶宽为2.48米,总重大约为14453吨。其倾斜角度为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在1178年第一次发现了倾斜。

比萨斜塔始建于1173年8月-1350年,工程曾间断过两次较长的时间,历经大约两百年才完工。其建造完全遵循了最开始的设计,但它的设计者是谁,至今未知。在钟楼入口右边墙上的碑铭,记录了钟楼开始建造的时间:“钟楼奠基于公元1174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比萨大教堂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教堂(Pisa 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

比萨大教堂正立面高约32米,底层入口处有三扇大铜门,上有描写圣母和耶稣生平事迹的各种雕像。大门上方是几层连列券柱廊,以带细长圆柱的精美拱圈为标准逐层堆叠为长方形、梯形和三角形,布满整个正面。教堂外墙是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砌成,色彩鲜明,具有独特的效果。教堂前约60米处是一座洗礼堂,洗礼堂为圆形,直径为39米,总高54米,圆顶上立有3.3米高的施洗约翰铜像。洗礼堂内有雕刻家尼古拉皮沙诺创作的雕塑《诞生》,其主题是耶稣降生时的情景。画面中圣母玛利亚侧卧其间,下面的羊群,示意耶稣降生是来救赎民众一迷途的羔羊的。

Pisa Cathedral

必去理由:比萨艺术的最高杰作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意大利[Italy]

景点所在省、州:托斯卡纳大区 [Tuscany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比萨 [Pisa]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教你怎么烤营养的比萨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教你怎么烤营养比萨

教你怎么烤营养的比萨

不吃早餐、经常吃西式快餐、身体活动减少,是我国儿童发生肥胖的主要原因。汉堡、比萨、薯条等西式快餐对孩子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作为一名营养师妈妈,除了从小给孩子灌输营养知识,减少外出吃快餐的频率,还和孩子一起烹制健康营养的比萨等食物,让其同时获得营养和知识。

主料:高筋面粉、鸡蛋、橄榄油、鲜奶和酵母;

配料:高钙芝士奶酪、洋葱、土豆、番茄酱、胡萝卜和蘑菇等新鲜蔬菜。

另外,用低聚果糖作为甜味剂,它属于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是肠道的“益生元”(能被双歧杆菌利用),而且不会快速升高血糖和引起龋齿。另外,其耐高温,烹饪时不易发生糖化反应。

制作过程:

①和面发酵:

鸡蛋打散搅拌后倒入面粉中,加少许酵母菌拌匀,再将纯牛奶放入微波炉加热至40℃左右,由少到多逐次加入面粉中和面成团,放入恒温箱内进行第一次发酵(也可以视情况放在暖气片上发酵)。

约30分钟后面团发酵至原体积两倍,加少许橄榄油(一斤干面粉控制在15克内)揉面进行二次发酵。

②调制配料:

洋葱、蘑菇切丝,用少许橄榄油煸炒出香味,加番茄酱、椒盐、白醋、低聚果糖及黑胡椒粉烹炒成酱汁,放凉待用。再把洋葱、青椒和土豆切丝,奶酪切条备用。

③擀面烤制:

将发酵好的面团擀成圆形或椭圆形,厚度约为3~4枚一元硬币,在饼胚上扎些小孔以利于排气。依次在饼胚上铺上炒好的酱汁、洋葱、土豆及青椒丝,放上奶酪,饼胚周围涂抹上鸡蛋液。最后放进烤箱(也可用电饼铛或微波炉代替),调至180℃,约12分钟就可出炉。

总结:这块自制比萨符合食物多样化的要求,谷类、蔬菜、菌藻、蛋奶一应俱全,而且符合低脂低盐低糖的特点。如果说还差一些营养素,那就是烤制过程中丢失的水溶性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并且缺乏一些膳食纤维。建议搭配一些水果或一小盘凉拌菜,再加一碗杂粮粥。

孩子过节过生日,与其安排“西式快餐店+公共游乐潮的庆祝方式,还不如和孩子一起制作这样一顿健康美味的节日餐,既摄取了丰富的营养,又获得了营养知识,对孩子身心发育都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比萨斜塔在哪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比萨斜塔地理位置处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的奇迹广场上,在有名的比萨大教堂后面。

世界上大部分的建筑都是向地心垂直的,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的牢固,可是有一座有名的建筑却是例外,就是比萨斜塔,比萨斜塔并不是垂直的,而是倾斜的,已经历经几百年却没有倒塌,那么比萨斜塔究竟在哪里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

2

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它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它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开始时,塔高设计为6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线)3.5米。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其关闭,开始进行整修工作。

3

作为比萨大教堂的钟楼,1173年8月9日开始建造时的设计是垂直竖立的,原设计为8层,高54.8米,它独特的白色闪光的中世纪风格建筑物,即使后来没有倾斜,也将会是欧洲最值得注意的钟楼之一。

4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5

比萨斜塔在建筑的过程中就已出现倾斜,原本是一个建筑败笔,却因祸得福成为世界建筑奇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试验更使其蜚声世界,成为世界著名旅游观光圣地,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因而它也是比萨市的经济支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斜塔倾斜角度的逐渐加大,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已濒于倒塌。1990年1月7日意大利政府关闭对游人的开放,1992年成立比萨斜塔拯救委员会,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比萨斜塔在哪个国家?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斜塔在意大利,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始建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也是意大利的地标之一。比萨斜塔始建于1173年8月—1350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

比萨中古史学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后认为,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

过去人们曾一度认为钟楼是故意被设计成倾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作为比萨大教堂的钟楼,1173年8月9日开始建造时的设计是垂直竖立的,原设计为8层,高54.8米,它独特的白色闪光的中世纪风格建筑物,即使后来没有倾斜,也将会是欧洲最值得注意的钟楼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比萨斜塔为什么是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市位于阿尔诺河下游的冲积平原,河流注入湖泊时留下了松软潮湿的泥沙。比萨斜塔下的土层,由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中世纪的建筑师们对其估计不足,因此塔身盖到第三层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倾斜。

比萨斜塔的建造历史

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它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比萨斜塔开始建造时,塔高设计为6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线)3.5米。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其关闭,开始进行整修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有关专家对比萨斜塔的全部历史以及塔的建筑材料、结构、地质、水源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并采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比萨斜塔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是奇迹广场的三大建筑之一。钟楼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

比萨斜塔毫无疑问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创性。虽然在更早年代的意大利钟楼中,采用圆形地基的设计并不少见,类似的例子可以在拉文纳、托斯卡纳和翁布里亚找到,但是,比萨钟楼被认为是独立于这些原型,更大程度上,它是在借鉴前人建筑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并对圆形建筑加以了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比萨风格。几个世纪以来,钟楼的倾斜问题始终吸引着好奇的游客、艺术家和学者,使得比萨斜塔世界闻名。

Leaning Tower of Pisa

必去理由:世界上最著名的斜塔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意大利[Italy]

景点所在省、州:托斯卡纳大区 [Tuscany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比萨 [Pisa]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意大利比萨斜塔为什么那么有名,有什么特色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它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几个世纪以来,钟楼的倾斜问题始终吸引着好奇的游客、艺术家和学者,使得比萨斜塔世界闻名。

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但目前意大利政府强调指出,当务之急是弄清比萨斜塔斜而不倒的奥妙。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

它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开始时,塔高设计为6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线)3.5米。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其关闭,开始进行整修工作。几个世纪以来,钟楼的倾斜问题始终吸引着好奇的游客、艺术家和学者,使得比萨斜塔世界闻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比萨斜塔在哪个国家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斜塔开始建造于1173年8月,它所属的国家为意大利,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比萨斜塔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创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都这么歪了,比萨斜塔为什么不倒

全文共 1380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斜塔是现存的世界奇迹建筑,每年慕名而来意大利看这钟楼的游客络绎不绝。比萨斜塔是着名的历史古建筑,能够继续保持这座古建筑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比萨斜塔为何会倾斜呢?本期城市文化,看看比萨斜塔为何不倒。

比萨斜塔倾斜原因

对于比萨斜塔的建造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故意建造成倾斜的形状,而是在建造的过程中莫名的产生了倾斜。经过专家的研究发现,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导致了比萨斜塔突然加速倾斜,人们不得不采取紧急维护措施。当时建筑师AlessandrodellaGherardesca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围进行了挖掘,以探究地基的形态,揭示圆柱柱础和地基台阶是否与设想的相同。这一行为使得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地基开始开裂,最严重的是发生了地下水涌入的现象。这次工程后的勘测结果表明倾斜加剧了20厘米,而此前267年的倾斜总和不过5厘米。

1838年的工程结束以后,比萨斜塔的加速倾斜又持续了几年,然后又趋于平稳,减少到每年倾斜约0.1厘米,塔身偏离“自然姿势”已有5米多。

倾斜为何不会倒?

关于比萨斜塔为何斜而不倒,专家们研究给出了答案:第一位建筑师皮萨诺当时已了解到,建塔的地方与整个比萨城一样,都处於一条河谷的冲积地上,土壤为粘土和砂土,再下面是潜水层,表面坚固层较薄。所以他对地基的地质结构并非一无所知,而且他在建至三层发现倾斜时,采取停工等待地基沉降稳定的做法已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问题。

第二位建筑师续建时,又注意到调整倾斜高度,同时采取措施,减轻塔身重量。

第三位建筑师建筑第七八层之间,钟楼来个转折,第八层倾向北面。建钟楼时,还吸收了清真寺尖塔的一些特点,也没设楼顶,以此减轻塔的重量和平衡倾斜。建筑师的做法正是与在比萨城其他地方建培的做法相似。

在意大利的另一个城市佛罗伦萨,於1420年建造的圣玛丽亚?德尔--斐奥雷大教堂,选址就在一片沼泽地上,土层更软,下陷危险更大,但至今几百年来丝毫没有倾斜。一些专家学者由此推测出,比萨塔的倾斜是建筑师意料之中,几百年来斜塔斜而不倒与设计、建筑者有关。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以“斜而不倒”闻名天下,不过它不断倾斜的事实引起了世界各地游客的担忧。为了防止比萨斜塔倒塌,意大利政府投资2000万英镑对其进行校正。2007年6月27日,比萨斜塔修复委员会的专家宣称,整修工作获得成功,塔身被校正了18英寸(45厘米),不会有倒塌的危险。

据悉,为了防止斜塔继续向南倾斜,工程人员在斜塔北侧的塔基下放置了600吨重的铅块,并使用钢丝绳从斜塔的腰部向北侧拽住,随后抽走斜塔北侧70吨泥土,使塔身向北侧回来一点。

1990年,比萨斜塔濒临倒塌的边缘,内部结构也变得松动。专家认为,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比萨斜塔可能会在2030年至2040年间倒塌。意政府被迫将其关闭进行整修。经过十几年的整修,比萨斜塔如今终于被固定住了。

你可能也喜欢:

恐怖又神秘的世界十大水怪

去法国里昂旅游,必游的5大景点

唐山地震七大谜团你知多少

越南旅游必买的十大特产,看看有你想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比萨斜塔旅游攻略

全文共 2700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斜塔[1](意大利语: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英语:Leaning Tower of Pisa),世界著名建筑奇观,意大利的标志之一。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市北面奇迹广场建筑群,而且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均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有巨大影响,故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比萨斜塔是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是奇迹广场三大建筑之一,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比萨斜塔旅游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比萨斜塔旅游贴士

交通:从佛罗伦萨坐火车或汽车大约1个小时就可抵达比萨。

住宿:由于比萨古城的旅游景点比较集中,半天就可以逛完,所以建议到佛罗伦萨住宿较为理想。

特别提醒:比萨斜塔每天限人限时开放,通常是每次限定20人,游览时间为30分钟,票价是13欧元/人。

比萨斜塔旅游特色

历史文化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

传说1590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几乎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

但是,伽利略的两个球体并非像传说中的一样一起落下,即使重力加速度不变,两个球体受到空气阻力影响,是不会一起落下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鹅毛和铅球不会一起降落的原因。由于受到空气阻力,两个球体不能看作自由落体。但是伽利略的实验理论是正确的,在真空中,无论多重的物体,都遵循自由落体定律。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自由落体实验的故事,记载在他的学生维维安尼(Vincenzo Viviani,1622年—1703年)在1654年写的《伽利略生平的历史故事》(1717年出版)一书中,但伽利略、比萨大学和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没有关于这次实验的的记载。对于伽利略是否在比萨斜塔做过自由落体实验,历史上一直存在着支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看法。

另据记载,1612年有一个人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样的实验,但他是为了反驳伽利略而作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两球并没有同时到达地面。

世界遗产

因为比萨斜塔的倾斜和它同时具有的美丽,从1173年建造伊始至今,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建造过程中,起初人们先是采用特殊的建筑设备试图阻止倾斜的继续,其后又替换掉柱子和其他破损的部件,又在地基间插入材料,大大地减少了倾斜程度,保证塔楼能够维持更长时间而不倒塌。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政府部门的投入,对比萨斜塔维护的研究工作有了进展,专家成立委员会评估任何一个可能导致倾斜加剧的危险可能性,并研发阻止继续倾斜直至逆转倾斜的方法。

由于倾斜程度过于危险,比萨斜塔曾在1990年1月7日停止向游客开放,经过11年的修缮,耗资约2500万,斜塔被扶正44厘米,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专家认为,只要不出现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经过修复的比萨斜塔,300年内将不会倒塌。2001年12月15日起再次向游人开放。

意大利比萨斜塔在经过了11年的持续维修之后倾斜度得到了恢复,而之后一个10人组成的强力修复小组又开始用激光、凿子等清洗塔身,耗时八年零三个月的“美白”和“矫正”,24424块石头焕然一新,比萨斜塔恢复了昔日风貌。

耗时11年 变得没那么斜

据英国媒体14日报道,高约56米的比萨斜塔耗费了177年才得以完工,因为地基较浅且地下土壤不稳定发生地陷的缘故,它呈现出标志性的倾斜,斜塔之前与垂直线之间的角度为5.5度。从1990年至2001年,持续了11年的修复工作帮助比萨斜塔稳住了倾斜度.

用8年 洗净2万多石头

由于比萨斜塔距离地中海较近,频繁的暴雨袭击让重达14500吨的塔身受损和褪色。从2001年开始,一个10人的强力修复小组开始利用激光、凿子和注射器清洗塔身,他们花费了八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清洗了24424块石头才让这座独立的七层钟楼看起来焕然一新。

修复小组的负责人安东·萨特说:“石头的状况非常糟糕,主要是空气污染导致的,游人和鸽子也要负上一定的责任。因为塔身倾斜的缘故,导致风和雨水带来的海盐汇集在某个地方,毁坏了很多石头。我们已经取出了过去修复所使用的混凝土,并将鸽子弄脏的地方、乱涂乱画的痕迹以及游人们在攀爬旋梯时留下的手印清理干净了。”

今后200年 都无需再加固。

修复者们通过从基座的一侧移去土壤以帮助比萨斜塔稳住倾斜的身姿,他们自信地认为,今后两个世纪都无需再对其进行加固。

在之前纠正倾斜角度的过程中,比萨斜塔开始不对公众开放。从2001年开始,斜塔正式对外开放,为了讨好游客,管理方甚至在后续修复过程继续保持开放状态,因为修复费用高达600万欧元,此举也是为了从售票中获取收益以维持开支。比萨斜塔每年会吸引100万的游人前来参观。

1987年4月,国际古迹遗产理事 会提名意大利比萨城的奇迹广场(包括大教堂、洗礼堂、比萨斜塔和墓园)为世界遗产,认为其满足以下四个获选条件:

代表了人类创造精神的杰作(奇迹广场上的四座建筑堪称建筑杰作,它们在空间上的设计从艺术上角度是独一无二);

通过建筑或技术、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品、城市规划或景观设计,展现了在一段时期内或在一个文化区域中进行的有重要意义的人文价值的交流(奇迹广场的建筑深刻影响了从11世纪到1284年的建筑发展和14世纪的艺术发展);

突出地代表了某一类建筑或技术的,并且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的某一段或几段非常重要的时期(奇迹广场包含了几座典型的宗教建筑,各自拥有不同的宗教作用,共同组成了一个中世纪基督教建筑的典范);

直接或明确地同某些具有突出的、普世的价值的事件、现实的传统、思想、信仰、文化作品或文艺作品相联系(19岁的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铜制吊灯的摆动,从而发现了小摆动的等时性定律,这是他动力学研究的序幕。在比萨斜塔顶的实验使他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奇迹广场上的两座建筑直接同物理学的历史相联系)。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次会议决定将其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第395号。[3]

影视作品

1983年的英国电影《超人III》中塑造了一个邪恶的超人形象,在世界各地“做坏事”,其中就包括把比萨斜塔扶正,电影结局是超人又将塔楼恢复到原来的倾斜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最危险的建筑是什么?意大利比萨斜塔倾斜原因

全文共 1950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斜塔意大利语:TorrependentediPisa或TorrediPisa)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174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

意大利比萨斜塔的简介

钟楼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1178),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

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

建造历史

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它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开始时,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线)3.5米。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其关闭,开始进行整修。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有关专家对比萨斜塔的全部历史以及塔的建筑材料、结构、地质、水源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并采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比萨中古史学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后认为,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但他仍强调指出,现在当务之急是弄清比萨斜塔斜而不倒的奥妙。

从事观测该塔的专家盖里教授根据比萨斜塔近几年来倾斜的速度推测出,斜塔将于250年后因塔身的重心超出塔基外缘而倾倒。但是公共事务部比萨斜塔服务局的有关人员,针对盖里教授的看法提出了反驳,认为只按数学方式推算是不可靠的,比萨斜塔是“一个由多种事实交织成的综合性问题”。另一些研究者调查发现比萨斜塔塔身曾一度向东倾斜,尔后又转向南倾斜,他们同样认为该塔在过去几百年间斜而不倒,250年后倒与不倒恐怕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假设和预测。

当然,最关心斜塔命运的自然是比萨人,尽管他们也对斜塔的倾斜感到担忧,但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为自己的故乡拥有一个自认为可与世界上著名建筑媲美的斜塔而感到自豪。他们坚信它不会倒下,他们有这样一句俗语,比萨塔像比萨人一样健壮结实,永远不会倒下去。他们对那些把斜塔重新纠正竖直的建议最为深恶痛绝。如1934年,在地基及四周喷入90吨水泥,实施基础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稳,向周围移动,倾斜得更快。 比萨大教堂钟楼的建造开始于1173年8月,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它的设计者至今未知。

在钟楼入口右侧墙上发现的碑铭记录了钟楼开始建造的年代:“A.D.MCLXXIV.CAMPANILEHOCFUITFUNDATUMMENSEAUGUSTI”,译为“此钟楼奠基于公元1174年8月”(注:实为1173年8月,当时比萨使用的纪年同现在通用的公元纪年相差一年)。这个年份也多次出现在历史档案和同时代的编年史中。

建筑风格

比萨斜塔毫无疑问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创性。虽然在更早年代的意大利钟楼中,采用圆形地基的设计并不少见,类似的例子可以在拉文纳、托斯卡纳和翁布里亚找到,但是,比萨钟楼被认为是独立于这些原型,在更大程度上,它是在借鉴前人建筑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并对圆形建筑加以了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比萨风格。

比如,钟楼的圆形设计被认为是为了同一旁的大教堂建筑形成反射而相对应,因此有意地模仿教堂半圆形后殿的曲线设计。更重要的是,钟楼与广场上对圆形结构的强调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宏伟的、同样是圆形的洗礼堂奠基以后,整个广场更像是有意设计成耶路撒冷复活教堂(Anastasis)的现代版本。这种的设计正来源于经典的古代建筑。

钟楼的装饰格调继承了大教堂和洗礼堂的经典之作,墙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浅两种白色带,半露方柱的拱门、拱廊中的雕刻大门、长菱形的花格平顶、拱廊上方的墙面对阳光的照射形成光亮面和遮荫面的强烈反差,给人以钟楼内的圆柱相当沉重的假象。大教堂、洗礼堂和钟楼之间形成了视觉上的连续性。

倾斜原因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