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水泉沟墓地【实用20篇】

自古人无不死,死无不葬。所谓葬之以礼,安息先灵。但是很多人对阴宅风水造葬不是很了解。下面由问学吧小编为你详细介绍阴宅风水造葬知识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浏览

4078

文章

151

篇1:宋师程墓地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宋师程墓地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宋师程墓地位于永年县临洺关镇,年代为明。

宋师程墓地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洺关镇:临洺关镇,永年县城所在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河北省较大乡镇。全镇现辖32个村,总面积82平方公里,总人口13.5万。其中镇区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行政人口7.8万。邯郸市首批小康乡镇,首批现代化建设试点乡镇、“发展民营经济十强乡镇”、河北省“百强乡镇”。 临洺关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临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通古尔恐龙墓地

全文共 1674 字

+ 加入清单

通古尔恐龙墓地为文化旅游景点。

通古尔恐龙墓地位于二连浩特东北9公里处,是一处看起来颇为荒凉的地方,蒿草遍地,这里就是闻名世界的恐龙化石产地。现在此地建有恐龙博物馆。早在7000多万年以前的中生代,这里曾是地球上最大的爬行动物——恐龙的王国。从恐龙之乡出土的这些较完整的各类恐龙骨骼化石,包括恐龙蛋化石和鳄鱼化石等,为人们了解这种早已灭绝的动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另外,在苏尼特右旗出土了亚洲最大、最完整的恐龙化石,身长21米,高6米,被定名为查干淖尔龙。据分析,距今7000万年前,通古尔曾树木葱郁、湖泊广布,是一个爬行动物的王国。随着地球的剧烈变迁,山崩地裂,天翻地覆,在这里生存了一两千万年的恐龙和许多爬行动物灭绝了,这里便成了世界著名的动物化石宝库,通称为“通古尔”高地、“恐龙墓地”。

早在十九世纪初叶,通古尔就吸引不少国家的考察队和探险队。据专家介绍,内蒙古是马的故乡,在距今1000多万年前,通古尔盆地就已生活着马的始祖三趾马了。迄今为止,在通古尔一带已发现的恐龙化石有亚洲似鸟龙、欧洲式阿莱龙、姜氏巴克龙、蒙古满洲龙等。从1959年开始,中国的地质、考古、古生物学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出较完整的鸭嘴龙类“巴克龙”骨架以及小型食肉恐龙化石。最近几年又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化石标本,堪称世界罕见的珍品。近年来在苏尼特右旗境内的查干淖尔碱矿附近挖掘出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是目前亚洲最大、最为完整的恐龙化石。经专家鉴定,这具恐龙化石属晰脚类,是恐龙家族中最大的一种,身长21米,高6米,体重近百吨,现已定名为“查干淖尔恐龙”。

通古尔是我国闻名于世的哺乳动物化石产地之一,它是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组织第三中亚考察团1928年发现的,1930年他们在这一地区做了大规模的发掘。

通古尔(Tung-gur)并不是一个正规的地理名称,地图上也找不到它的方位,它是(L,E,spock)1929年根据当地两个井名提出的,我们对通古尔查访核对,发现这一地区有南北两口井,分别叫古林呼都格和冬呼仁呼都格。

现通古尔的含义是泛指整个通古尔地层分布区域,一个西北部高出于周围地面的一个平台,向东和向南该平台逐渐和周围地表融合,通古尔组地层不再出露,仅在其东、南角,因有一盐湖形成陡壁再现通古尔组地层,平台的西北部高出周围地表40余米,形成陡壁出露很好,这也是化石最集中的地区。

通古尔组的底部以及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在本地区没有出露,唯一有下伏地层的是赛汉高毕苏木东北25公里处。含有(Lophiomeryx)化石的渐新世地层,但亦未见它与通古尔组的直接接触,通古尔在曼德琳出露最好,通古尔组为一套湖泊相沉积为主的砂泥岩(未见底),顶部遭剥蚀常为后期的砂砾岩层所覆盖。根据以往的研究,通古尔动物群共包括27种,其中以铲齿象最多,也最为著名。由于化石门类较多,地层层序简单,时代清楚,通古尔动物群很快被国际上确认为东亚中新世纪晚期的一个典型代表动物群。1959年,中苏古生物考察团曾试图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发掘和研究(敖尔森查布),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中断,当时大部分标本化石在"文革"中也失散了,敖尔森查布的考察仅为通古尔增加了两个新种类。

现通古尔动物群化石标本,几乎全部收藏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这个层型地点在我国,然而所收藏的通古尔动物群化石标本却极少,这是十分遗憾的。

1986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锡盟文物保护管理站联合组成了内蒙古通古尔考察队,以中年知识分子著名教授邱占祥为队长(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一九五九年中苏考察团成员)对达布哈尔、准乌古尔南、敖尔森查布、曼德琳查巴、墨尔根、呼尔郭拉金三角架西北约2公里及郭尔呼拉金敖日格勒进行了发掘考察。

此次收获最大的是小哺乳动物化石,美国第三中亚考察团和中苏古生物考察团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大哺乳动物的采集上,小哺乳动物化石收获甚少。只发现六种而且材料不多。我们通过应用筛选法采集了近3吨砂样,发现了大量的牙齿,计近2千件标本,将原有的六种又增加了22个新种类,其中最少有3种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长兴后山墓地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长兴后山墓地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长兴后山墓地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

地址:东辽县安恕镇长兴村

年代:汉代

类别:古墓葬

管理单位:东辽县文物管理所

是否开放:否

此墓地位于东辽县石驿镇长兴村山岗上,据当地群众所述,70年代这里“挖金热”曾出土很多珍贵文物。1988年,当地拉黄砂土又在此地发现一批较重要文物。此墓群主要出土遗物有金银饰品、铜柄铁剑、铁刀、片饰、铜镜、铜镞、铜结环、铜带钩、各种铜泡饰和玛瑙串珠等。

长兴村:长兴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谢尔塔拉墓地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谢尔塔拉墓地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谢尔塔拉镇东约5公里的台地上,西南距海拉尔市区约15公里,南距海拉尔河2公里。遗址西北侧有一隆起的山岗,东侧和东南侧地势平坦开阔,现为牧场,南侧为较低的草滩地。1998年9~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教研研究所内蒙古队与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海拉尔区文物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正式发掘,揭露面积337.5平方米,清理出不同规格古墓葬10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墓,木棺大多数有盖无底,单人葬居多数(多为男性),也有双人葬,死者皆为侧身曲肢葬,头向朝东南,面向朝北,也有的面部及上身俯趴在墓穴内。共出土金、银、铜、铁陶、桦树皮器等各类文物200余件,随葬品多集中放置在墓主人头部及胸部周围,也有的放在墓主人身上,还有少数葬品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质地的材料加工而成,依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也可以将随葬品分为生活用品、生产工具、马具、装饰品等。

根据14C年代数据及文化内涵分析,该墓地的年代相当于公元9~10世纪,谢尔塔拉墓的发掘为研究晚唐五代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文化遗存及其与境外相关地区的文化联系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竹田湖商代墓地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竹田湖商代墓地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竹田湖商代墓地位于津市监狱四大队的一处台地上,是一处商代晚期墓地。1990年9月农场修建安全台时从淤泥下部深处挖出M1,出土铜觚、铜爵各一件,青铜器上饰饕餮纹、云雷纹等精美纹饰,造型和风格具有典型的中原商文化晚期风格,在墓葬填土中还发现有陶片。该墓地发现的商墓是湖南发现的第一座商代铜器墓。墓0-土的青铜器风格与中原地区同时期同类器一致,其组合形式也是中原商墓最基本的组合形式。竹田湖商代墓地对于研究商代文化对南方的影响,以及湘西北地区在我国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都有重要价值。

2019年3月,竹田湖商代墓地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燕山姚氏墓地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燕山姚氏墓地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

燕山姚氏墓地位于兴华街道五仙桥街75706部队燕山金梳岭。始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重修。碎石砌筑交椅墓。坐西北朝东南。有寺右三世祖姚源盛夫妇合葬墓等姚氏家族6代17座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对研究广州早期葬俗有一定史料价值。

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兴华街道:建于1995年12月,由沙河镇划出银河村和从五山街划出部分地段组成,因街内有主要街道兴华直街、兴华路以及兴华村,故名。2003年,面积4.288平方千米,总人口66149人,其中常住人口27544人。辖9个社区(燕塘、侨源阁、鳌鱼岗、牛利岗、伍仙桥、兴华、苏庄、河水、金燕)。辖内1个撤村改制公司:银河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银河村委会原辖有银锭塘、河水村、马蹄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铁岭墓地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铁岭墓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铁岭墓地位于新郑市城区西北2.5公里的双洎河北岸,新村镇吴庄大队铁岭村自然村与冯庄自然村周围。大致呈方形,北部稍宽,南部稍窄,面积近四十万平方米。估计铁岭墓地的墓葬总数在万余座左右。

2006年7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铁岭墓地进行发掘,开探方66个,发掘面积7000平方米,清理龙山、西周、唐代灰坑46个、西周房址5座、西周陶窑1座、东周墓葬301座、唐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4座、汉代水井1口,出土各类随葬品千余件。出土各时代完整陶器400余件、铜器60余件、铁器30余件、水晶环5件、玉器100余件(片)、海贝400余枚。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M80椁内棺外保存有大面积的荒帷痕迹。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又在铁岭墓地干渠经过而未发掘的地段及干渠两侧的绿化带发现古墓葬2163座、灰坑84个、水井13口、壕沟1条。铁岭村内未能钻探,而根据其附近的墓葬密度,村子占压地带也为密集墓葬区。

墓地西半部多为东西向竖穴土坑墓,时代为春秋时期,墓地东半部多为南北向竖穴土坑墓或南北向洞室墓,时代晚至战国、秦汉,并且东半部有规格较高的战国墓葬,靠近七里井韩王陵方向,灰坑及水井主要分布在墓地的西半部,时代为龙山、西周时期。墓葬绝大多数为东周墓,约4/5的墓葬为东西向,大型墓葬多随葬成组陶器或泥制明器,小型墓葬均无随葬品。

铁岭墓地是郑韩故城外围最为重要的一个邦墓地,对其进行发掘、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郑、韩两国的生产力水平,以及它们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情况。

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萧太后墓地在什么地方 萧太后墓有多恐怖

全文共 1374 字

+ 加入清单

《燕云台》这部剧让很多观众对萧燕燕产生好奇。历史上,萧燕燕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女性政治家,其能力和成就都不输当时的辽国皇帝。因为萧太后一生太过传奇,所以她死后在民间也是流传着很多传说,有一种说法称萧太后墓十分的恐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那下面就来帮大家解密,如果想了解萧太后的朋友可以来看看,或许就能加强你对萧太后的认识,赶快行动起来吧。萧太后墓地在什么地方

萧太后墓地是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但因为该墓地至今也未能申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得大多数辽代皇家墓葬仍处于无人管理、失于保护、任人破坏的状态。

历史上,萧太后是跟耶律贤葬在一起的,虽然辽景宗耶律贤早早去世,萧太后又跟韩德让关系暧昧,但她去世后依然是葬在了耶律贤的旁边。萧太后跟耶律贤其实感情很好,两个人一共生了六个孩子,再算上怀胎10月的话,照这么看耶律贤和萧太后几乎是每天都在一起,生育的才会如此频繁。

根据记载,萧太后去世以后葬在乾陵。萧太后的墓后来被人给盗了,当年是锦州北镇龙岗村附近的村民发现的,因为浇下去的水都渗透了,所以挖出一个大洞,萧太后的墓重见天日。

萧太后墓保存的不算完整,据说辽、金两国有世仇,所以金国灭辽之后,辽国皇室的陵墓统统被挖掘,陪葬的金银器物也被一洗而空,其中乾陵也在其中,不过还好墓志铭等仍保留存在,对后世研究辽朝的文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90年代,专家发现萧太后的墓虽然被盗了,但却还留着一件金丝寿衣没有被拿走,这件寿衣通体由金丝编制而成。这种工艺的黄金织物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因此价值也非常高昂,根据专家估价,这件寿衣的价值达到34亿人民币之多。

专家发现这件寿衣的时候,这件寿衣还非常完好的躺在陵墓之中,而其他的陪葬品都已经洗劫一空。估计是盗墓贼也不太敢拿寿衣吧,可能是他们的规矩。

萧太后是57岁去世的,太后驾崩,那个杨柳细腰、明眸善睐的萧燕燕,再也回不来了。她先行一步,默默地躺进了沉寂的乾陵。又过了一年多,陵墓一侧多了个伴儿——韩德让将永远地守在燕燕身边。萧太后墓有多恐怖

民间传闻萧太后墓十分恐怖,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辽朝皇后除了辽世宗的甄皇后外,其余都姓萧,而最著名的则是辽景宗的萧皇后,名为萧绰,她是宰相萧思温和燕国大长公主的女儿。萧绰嫁给耶律贤后被册封为皇后,因耶律贤身体不好,所有的军国大事都是萧皇后帮忙处理,就这样萧绰成了摄政皇后,与耶律贤共同治理大辽。

耶律贤死后,萧绰被尊奉为皇太后,职掌朝政,逝世时五十七岁,被葬在乾陵,据悉其陪葬物品十分厚重,正因如此,才惨遭五次盗墓,但是没有人敢动她的寿衣,这就是萧太后墓可怕的地方。

既然敢盗萧太后的墓,胆子应该很大才是,为什么不敢碰萧太后的寿衣?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盗墓者并不知道寿衣那么值钱,另一个是偷走死人身上的衣服不吉利,何况萧太后曾经是杀伐果断的人,说不定寿衣上带有戾气。

事实上萧太后的寿衣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现在古文物市场,并进行拍卖,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此寿衣的名字叫"金丝镶嵌四凤",由黄金和宝石打造而成,差不多重十几斤,价值连城,文物专家估算它的价格大约34亿元。

专家称萧太后的寿衣在金兵第一次挖掘时就被盗走了,后面四次去盗墓的人不是不敢碰,而是没有看到寿衣。

萧太后和耶律贤都葬在乾陵,与萧太后传出绯闻的韩德让死后被葬在萧太后陵墓旁边,韩德让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葬入大辽皇陵的汉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汪氏墓地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汪氏墓地为沂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汪氏墓地年代为明至清,位于砖埠镇大汪家庄村前,类别为明至清。

2018年5月31日,汪氏墓地被公布为沂南县第四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砖埠镇:沂南县砖埠镇地处阳都故城,位于县城南23公里,总面积71.4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4.1万人,沂、汶、蒙三河环绕,土壤肥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代名相诸葛亮的故里,也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史载:“阳都,临沂之上游,英贤辈出,烟水之胜,轶于江南”。 砖埠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农产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王庄墓地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王庄墓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庄墓地位于临沂市兰山区兰山街道,年代为汉,类别为古墓葬。

王庄墓地是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兰山街道:兰山街道位于兰山区西南部,为兰山区委、区0所在地。东、东北分别隔沂河、祊河与河东区、南坊镇相望,西邻朱保镇、马厂湖镇,南接罗庄区、银雀山街道、金雀山街道,北靠义堂镇。总面积93平方公里。街道机关驻育才路与蒙山大道交汇处。辖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沂河、祊河分别流经东界和东北界,北涑河、青龙河流经辖区。交通便利,兖石铁路、206国道、327。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王氏墓地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王氏墓地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氏墓地位于魏县沙口集乡,年代为明、清。

王氏墓地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沙口集乡:沙口集乡(Shakouji Xiang)位于河北省魏县东南部,距县城10千米。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4.29万人(2002年)。辖26个行政村,乡0驻沙口集村。魏(县)大(名)公路过境。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建有辣椒种植和加工基地;甜瓜、食用菌基地;鸭犁、葡萄种植基地;重点发展蔬菜产业,与德政镇联合在两地建成了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通过实行品牌农业,实现了经济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王一鹗墓地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王一鹗墓地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一鹗墓地位于曲周县曲周镇,年代为明。

王一鹗墓地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曲周镇:曲周镇(Quzhou Zhen)

位于曲周县中部,县0驻地。面积70.99平方千米,人口6.68万人(2002年)。辖55个行政村,镇0驻东关。邯(郸)临(清)、曲(周)魏(县)公路纵横过境。滏阳河、老漳河流过。 1949年设城关镇,1956年改乡,1958年建公社,1980年复建城关镇,1988年更名曲周镇。1993年霍桥 曲周镇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象有集体墓地吗?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基本上,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没有明确的死亡地点。尸体在很多地方都有发现,但是大象的尸体很少在森林中发现。当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时,人们说大象有优越的智力,甚至理解死亡的概念。当他们死去的时候,他们会离开他们的同伴,穿过山脉和森林,来到神秘的大象墓地,在那里等待死亡的召唤。

在历史上,一次对非洲密林的探险发现了一个充满象牙和大象骨头的巨大洞穴。他们猜测这是传说中的大象墓地。

消息传出后,许多人故意打死大象,以获取大量象牙,留下垂死的人挣扎着走向大象墓地。然而,没有人实现过他的目标。

为什么你看不到死象?为什么山洞里有这么多大象的遗骸?有大象墓地吗?科学家希望这个问题的答案。

英国生物学家哈维·克洛泽在他的观察和研究中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一天晚上,他在沼泽附近目睹了一场大象葬礼。

一只老象倒下了,倒在了地上。这时,几头大象聚集在他周围。大象哭着表达它们的痛苦。一只小象伸到老象下面,试图把它抬起来,但老象没有反应,显然是死了。大象站在老象旁边,不时低下头,用它们的长鼻子抚摸它的身体。最后,每个人都用土块和植物埋葬了这只老象。这可能是看不到死象的原因。

科学家们也研究了象牙大象骨洞。原来这个洞穴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那时,正是人类疯狂捕杀大象的时候。一些大象在枪口下逃脱,藏在这个山洞里。不幸的是,他们被森林大火吞噬,只留下了成堆的象牙和无数的骨头。

所有的问题都有科学的解释,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传说中的大象墓地不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正定王氏家族墓地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正定王氏家族墓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正定王氏家族墓地为唐代古墓葬,位于正定县木庄村、于家庄村一带,是唐朝后期割据一方的半独立政权成德镇的历任王氏节度使家族的墓地,目前已经发现了王士真、王元逵及其妻鲁国长公主、王镕等人的墓葬,2008年10月被公布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常山贞石志》的作者、正定知府沈涛在正定城北李家庄村外发现唐成德军节度使王镕墓志;1973年至1979年于木庄村发掘唐墓三座,仅有一墓出土了唐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墓志一合及其妻鲁国长公主墓志盖等文物;2007年4月又在正定城北的于家庄村西北,南水北调工程第七标段出土唐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墓志一合。现除王镕墓志早年佚失外,余皆存正定县文物保管所。

根据王元逵及其周边两座唐墓的发掘以及王士真墓志的出土等分析,王氏家族墓地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曾遭受过盗掘或毁灭性的破坏。至于这种盗掘或毁灭性的破坏发生在何时,目前尚无资料佐证。但其做为中晚唐时期的重要墓葬,尤其是王元逵、王士真墓志的出土,对研究唐代“河北三镇”之一“成德镇(即今正定)”的政治军事情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2008年10月20日被河北省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周亚夫墓地

全文共 2702 字

+ 加入清单

周亚夫墓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周亚夫墓地位于县城西1.3公里处,底周长600米,高约16米,占地面积7亩。1956年7月周亚夫(?—前143年),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著名军事家。周亚夫为汉初大将周勃次子,袭父爵为绛侯。起初做河内郡守时,许负曾给他看相,说他三年后为侯,封侯八年为丞相,掌握国家大权,位尊任重,在众臣中将首屈一指,再过九年会饿死。周亚夫笑着说:“我的哥哥已代父为侯,如若他去世,他的儿子理应承袭爵位,我周亚夫怎说得上封侯呢?再说若我已显贵到如你所说的那样,怎么说会饿死呢?你来解释解释!”许负指着他的嘴说:“你嘴边有条竖线,纹理入口,这就是饿死之相。”过了三年,周亚夫的哥哥绛侯周胜之犯了罪,文帝选周勃子孙中有贤德的人为侯,大家都推举周亚夫,于是封周亚夫为条侯,继承绛侯爵位。

汉文帝六年(前158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文帝命宗正刘礼为将军,屯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河内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三-备,以防匈奴入侵。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都可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和他下面的官兵骑马迎进送出。接着去细柳军营,营中将士各个披坚持锐,刀出鞘,弓上弦,拉满弓,持战备状态。文帝的先导驱车门下,不得人。先导说:“天子就要到了!”守卫军门的都尉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等了不一会儿,文帝到了,又不得入营。于是文帝派使者手持符节诏告将军:“我要入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令打开营门。营门的守卫士兵对皇帝随从人员交代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驰。”于是文帝的车便控着缰绳,慢慢走。

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向文帝拱手说:“身着铠甲的将士不行拜跪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天子深受感动,改换了姿态,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军队敬礼。派人称谢说:“皇帝郑重的慰劳将军。”劳军仪式结束后,出了营门,群臣都非常惊讶。文帝称赞道:“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呢!以前过的霸上和棘门的军队,好象小孩子做游戏。那里的将军遭袭击就可成为俘虏。至于周亚夫,敌人能有时机冒犯他吗?”文帝对亚夫赞美了很久。一个多月以后,三支部队撤兵,文帝便任命周亚夫做中尉,负京城的治安。周亚夫的治军给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帝临死时嘱咐告诫太子刘启(后来的景帝)说:“国家若有急难,周亚夫真正可以担当带兵的重任。”文帝逝世后,景常即位,任用周亚夫做车骑将军。

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叛乱(参见汉平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中尉代行太尉的职务,领兵向东进击吴、楚。周亚夫对景帝说:“吴楚勇猛,行动迅捷,我们很难同他们在面对面的作战中取胜。我想让梁国拖住吴兵,再率兵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就可以制服吴楚了。”景帝同意了这个战略建议。太尉周亚夫调集军队在荥阳会合,这时吴-队攻打梁国,梁国告急,请求援助。周亚夫却领兵向东北急行至昌邑,深沟高垒进行防御。梁国每日都派使者请求援助,周亚夫却坚守营垒不去救助。梁国向景帝-,景帝派使臣命令太尉救援梁国。周亚夫却不执行,坚壁不出,而派弓高侯韩颓当等人率领轻骑兵断绝吴、楚后方的粮道。吴兵乏粮,饥饿难当,多次挑战,周亚夫终不出击。夜晚,周亚夫军中突然惊乱,互相攻扰,甚至闹到了太尉周亚夫的营帐之下,周亚夫始终高卧不起,过了一会儿,就恢复安定了。

后来吴军扬言要奔袭周亚夫军营的东南,而周亚夫却派人戒备西北。不久吴兵果然以其精锐攻打亚夫营西北,不能打下。吴兵受饥忍饿,战斗力极弱,便引军撤退。周亚夫于是派精兵追击,大破吴军(参见下邑之战)。吴王刘濞丢掉他的大部队和几千名精兵逃跑了,躲在江南的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东南)。汉兵乘胜追击,俘虏了他们,吴军全部投降。悬赏黄金千两捉拿吴王。一个多月以后,东越人斩下了吴王的头前来报功请赏。这次平定吴、楚之乱,历时三个月,可谓神速。这时将帅们才领略到了太尉周亚夫的计划谋略得当。由于这次平乱,梁孝王刘武因亚夫不救梁,与太尉周亚夫有了矛盾。周亚夫率军得胜归来,被正式任命为太尉。五年之后,升任丞相,深得汉景帝的器重。

景帝七年(前150年),景帝要废掉栗太子刘荣,丞相周亚夫坚决反对,却没有达到劝阻的目的。景帝还因此事疏远了亚夫。而梁孝王每次上朝,常和太后说周亚夫的不是。亚夫在朝中处在了孤立的地位。一次窦太后对景帝说:“皇后(景帝之妻王夫人)的哥哥王信可以封侯。”景帝表示:“太后的侄儿南皮侯窦彭祖,太后弟弟章武侯窦广国,先帝(指文帝)都没封他们做侯,到我即位才封他们做侯,王信看来还不能封呢。”窦太后说:“人主各以时行法,不必墨守祖法。我兄窦长君在世之时,不得封侯,死后他的儿子窦彭祖反而得到了封爵,我对这事非常悔恨。你赶快封王信爵位吧!”景帝表示要与丞相商议。周亚夫得知此事后说:“高祖规定:不是刘姓不能封王,没有立功的人不能封侯。不遵守这条规定的,天下的人可以共同攻击他。

王信虽为皇后之兄,却没有战功,现在若封他为侯,是背信弃约的事。”景帝沉默不语,放弃了为王信封侯。后来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景帝想要赐封他们,用来鼓励后面的匈奴人来降汉。丞相亚夫说:“他们背叛了他们的君王而来投降汉王,汉王却封他们以侯爵,那么今后用什么责备小忠实的臣子呢?”景帝说:“丞相议不可。”,于是封唯徐卢等人为侯。这一切引起了景帝的不悦,周亚夫因而称病谢罪。景帝三年被以病免掉丞相职务。不久景帝在宫中召见周亚夫,赏赐食物与他。可亚夫的席上只有一块大肉,没有切好的碎肉,而且没有放筷子。周亚夫很不高兴,转头叫管酒席的-取筷子。景帝于是笑着讥刺周亚夫说:“这难道还不够您满意吗?”亚夫觉出这顿饭不对头,于是免冠告罪请退,便快步走出去了。

景帝目送着他离去,说:“瞧这个愤愤不平的人,将来能事奉少主吗?”周亚夫的儿子给父亲买了五百件皇家殉葬用的铠甲、盾牌,因没有给搬运的人付钱,引起怨恨,于是-告发亚夫的儿子。这事牵连到周亚夫。有关部门把罪行书之于册,一条条按问,周亚夫拒不答话。景帝听了骂道:“我不任用他了。”下诏令把条侯交给廷尉治罪。廷尉责问亚夫为何造反,周亚夫说:“我所买的兵器都是殉葬品,怎么可以说造反呢?”

审问的官吏说:“你即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造反哩!”当初官吏逮捕条侯时,亚夫本想自杀,后因夫人劝阻,因此没死,进了廷尉的监狱后,他因而-五天,吐血而死,他的封国被撤除。周亚夫死后,景帝便封王信做了盖侯。建国后,周亚夫墓一直保护完好。1974年,重新立了标志牌。墓周有树木围绕,远远望去青绿壮观。

具体位置: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城南约十五公里的王瞳镇、杜桥乡一带

乘车路线:县城内乘坐专线大巴即可到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安丙家族墓地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安丙家族墓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丙家族墓地建成于1223年,位于四川华蓥市双河镇昭勋村。安丙(公元1148年—1221年),四川广安华蓥人,生前为南宋重臣。他为了社稷安全,舍弃“丞相”之职,率军诛杀叛贼吴曦,其后又与南侵金兵作战,屡建战功,被南宋朝廷封为少师、“鲁国公”。

墓地坐东朝西,由北至南排列,前为九层护坎,后枕山坡。主墓为安丙及夫人李氏和郑氏之墓。有一墓墓主不详,另一墓与主墓相似,但小于主墓,为安丙孙女安宝孙之墓。安丙墓内主要雕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花卉、持笏官吏及驯兽图,后龛中央有安丙坐像,墓室左右壁各有两幅壁画,墓室周围有边饰,顶部饰有仿木斗拱及大量装饰图案。安丙夫人墓内雕刻与安丙墓基本相同,只是改持笏官吏为伎乐图,后龛为装饰图案。其它三墓室侧重于小型伎乐、花卉等雕刻。地面建筑遗址紧连各墓道,与墓群连成一个整体,由外至内为阶梯状,呈牌坊建筑风格。遗址内有排水沟、柱础、护坎、祭台、翁仲、石象及大量的板瓦、筒瓦、瓦当。安丙家族墓地对研究南宋时期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保护范围:东自马桑树梁子(俗称女儿山)山顶至松树山顶,南自松树山顶至团包山顶,西自团包山顶至风土梁子山顶,北自风土梁子山顶至现有公路至马桑树梁子山顶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东及北上段、南上段以保护范围外延100米;西及北下段、南下段至进山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墓地风水需要注意的问题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坟墓既不是石头也不是物品,所以一定要把它当做人或神来加以祭拜。换句话来说,无论拜墓时或早晚在家中的神案前烧香祭拜时,都要呼唤他的名字、向他问候,这才是正确的供奉祭拜法。墓地风水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有关墓地的重要事项

土壤不足,且会积水的墓地,就要赶紧填土。

树木的枝叶从周围蔓延到墓土上来时,就要加以剪除。

树根蔓延到墓地内时,就要砍你树木或铲除树根。

因东南侧有高大的建筑物,而使墓地在正午之前得不到阳光照射的话,就要考虑迁移墓地。

2贵决

一贵青龙高耸,

二贵白虎双拥,

三贵砚台笔架,

四贵官诰覆钟,

五贵文笔联珠,

六贵玉椅香炉,

七贵金签玉检,

八贵满床牙笏,

九贵御屏驸马,

十贵席帽模糊,

十一贵青龙转案过穴(回龙顾祖),

十二贵白虎头眠转案(捶气顾主),

十三贵青龙背上马托人,

十四贵白虎峰耸入云霄,

十五贵案有签筒、二童攻书、五角金星、五凤楼台、狮象把门(水口),十六贵白虎背上马托人,

十七贵前官后鬼,

十八贵前山玉屏案,

十九龙有起伏、雌雄交度,有过峡且峡短而细---但不断脉、脱脉为贵。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墓地风水需要注意什么

带子女一起拜墓,主子孙冒隆。

拜墓时刻,以午前最好,下午三点以后,就要加以避免。

顺道来参拜,这是不好的。

灵骨寄存在寺庙的灵骨塔内时,一定要先进入正堂参拜众神,然后再去祭祀祖先。

墓地的杂草要清除干净(从周围向中央清除)。

清扫完毕之后,就要按照该地的风俗或宗教习惯来加以膜拜。

经常把碗或容器等旋转在墓碑前,这是属于凶相,所以要绝对加以避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完颜希尹家族墓地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颜希家族墓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完颜希尹古墓座落在林深叶茂、风光秀丽的舒兰小城镇东村。距榆江公路2公里,距镇政府2.5公里,距舒兰市32公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面积2200公顷。古墓分布五个区和完颜希尹宅第区。

完颜希尹是我国历史上金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女真文字的创造者,他曾任金国的左丞相,官居一品,女真朝的经略使、都统元帅、左右监军,最后官至尚书、左丞相兼侍中。由于金兀术串通皇后斐满氏承进馋言,希尹于金天眷三年被金熙宗所杀,之后被平反昭雪。完颜希尹家族墓地不但埋葬完颜希尹的一家,而且还埋葬着其父完颜欢都、其弟完颜谋演、其孙完颜守道等一大批金代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完颜希尹家族几代人为大金国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完颜希尹家族墓地是目前我国寥寥可数的金代重要遗存之一。它对于研究金国的历史和女真文字都具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完颜希尹古墓共分五个墓区,总面积为136.360平方米.墓地坐北朝南,后依山岭,面朝沟川。整个墓地是用花岗岩条石筑砌而成,做工精细、工程宏大。后任当朝左丞相完颜希尹嫡孙完颜守道为其祖父在墓地刻立:“大金故左丞相金源郡宪王贞完颜公神道碑”。

五个墓群中的部分古墓被日本侵占东北时期所盗。加之由于“文革”的严重破坏,墓地已面目全非,现存大部分文物珍藏在吉林省历史博物馆。墓区的石人、石羊、石虎、石碑等现已复制一新,供游人拜祭和参观。

完颜希尹家族墓不仅是一处风光秀丽的旅游景区,更是研究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目前,国家文物局已经立项,并批准进行规划和开发建设。舒兰市文化局和小城镇政府已设专人看护墓区,并在通往墓区铺上水泥路面,为全面开发做好准备。早日将闻名中外的完颜希尹古墓开辟成一处著名的旅游景观已经为时不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墓地风水知识大全

全文共 6150 字

+ 加入清单

阴宅,就是安葬祖先灵柩的地方,也就是坟墓,是祖先得以长眠安息的地方,故称之为阴宅。阳宅要看风水,阴宅也要讲究风水。墓地风水布局得好,对后代子孙是福荫连绵的,因此墓地的风水布局非常重要。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墓地风水知识。

墓地风水原则

怎样看坟墓风水宝地

古代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依附、顺应关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与自然息息相通,必须和谐相处,人脱离了自然就会出现问题。人们在对自然的总结中产生了的风水思想,“入土为安”、“天人合一”是这一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 “葬”字,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观念:死后入土,上面覆以植物。今天可以在很多墓地看到,祭奠活动后人们把鲜花洒落在墓碑上或在墓碑周围种花植树,“葬”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仍然延续。

当代人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购屋置地之前要选位置,看周边,那么应该为故去的人选择什么样的“居住环境”呢?尤其是当前墓地以公墓的形式集中安置,许多人心中希望为逝去亲人选择一块风水好的福地的心愿能实现多少呢?

依山傍水的原则

依山傍水,青山绿水是人们普遍向往的优美环境,也是好墓地的基本原则,反映在风水学说里的就是“山主人丁水主财”,意思就是择山,可以令后世人丁兴旺;择水,可以令财源滚滚。石为山之骨,水为山之血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生命之源,山有了水才有了生命,没有水的山就仿佛没有灵魂,所以风水有言:有山无水休寻地,未看山时先看水。由此可见,“山主人丁水主财”是考察墓地风水最简要亦是最精辟的总结。一些注重理气的风水理论讲求藏风聚气,所谓:“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葬书》)认为水面越大,聚气越厚,财富也就越厚。

前朝后靠左右抱的原则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恐怕是人们在墓地听到比较多的话,这是风水对墓地的周边地形的总结,实际上就是四面环山,中间是一个宽敞的盆地,风水所讲的“穴”就在这个盆地里,四面的山风水上叫做“砂”。这个地形在前面说到的“ 葬”字上也有体现,就是葬字下面的“廾”(发音拱),意思是双手捧着,双手并在一起捧着,形成了一个中间凹陷的穴窝,古人认为这就是一个好的葬地,所以说葬字本身就体现了古人的殡葬观。

屈曲蜿蜒的原则

过去的四合院,寺庙,对着大门都有影壁,现代人装修的时候也比较重视玄关的设计,影壁和玄关都是应风水而产生的,而不单单是为了好看漂亮。它们的作用就是避免直通,阻挡正面冲撞而来的煞气。墓地如何挡住煞气呢,风水原理主张“直则冲”、“曲则顺”,道路要屈曲,山水要蜿蜒,就是弯弯曲曲。曲径通幽不仅有风水所讲的实际效果,而且还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如江南的园林建筑.

明堂开阔的原则

古代有人出了名、当了官或者发了财,人们往往会议论这个人祖坟的风水,称之为:地灵人杰。风水认为明堂开阔有利于孕育人材,发展事业,因此既要“登山看水口”,还要“入穴看明堂”,明堂是指墓穴前面要有一片广阔平整的地方,明堂开阔,生机勃勃,才能前途无量。反之,墓地不宜设在窄小局限的山谷。

回归自然的原则

现在的城市规划里,墓地离城市越来越远。为什么不离城市近一点呢,去扫墓祭奠还方便,岂不更人性化?包裹在高楼大厦中间岂不更现代?在这里,阴宅的风水与阳宅恰恰相反,都市人主张人车合一、人机(计算机)合一、工作第一、效率第一,墓地则讲求自然第一,天人合一。

上风上水的原则

墓地也讲究“上风上水”,北京上风上水的方向是西北,所以明十三陵就坐落于北京西北的昌平区。西北是根据北京的中轴线确定的,这条中轴线北起鼓楼,经过故宫博物院、前门,南至永定门,中心点就是故宫,也称紫禁城。

综上所述,风水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择吉避凶,这与办丧事选墓地希望让逝者安息,生者安心的出发点是一致的。至于风水是否会福荫子孙,人旺业兴,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择一块吉壤福地,总不会错的。据说大名鼎鼎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超级富豪比尔·盖茨在选择建筑设计和住宅的时候都会参考风水的因素。

#p#副标题#e#中国很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与风水是分不开的,北京城就是一座地地道道的风水之城,所以要了解风水,不能不来北京,阳宅不能不看紫禁城,阴宅不能不看十三陵.

概括地讲:山川有灵无主,尸骨有主无灵。若把有主无灵的尸骨葬到相当好的有灵无主的山川上去,则可使无灵的尸骨有了灵气,无主的山川有了主人。这在“风水”学上叫“理气”。理气好对后人会有极大的福荫,财、丁、贵、寿均可于此而出。

《易经?系辞》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远古时代殡葬极为简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死者的埋葬问题,逐渐发展成为一件大事。今日保存下来的许多重要文物古迹,不少就是坟墓的遗迹遗物,如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就是四五千年前埃及法老的陵墓。中国至春秋时代时,孔子大力提倡“孝道”,厚葬之风日盛,历代不衰,并逐渐形成一套隆重复杂的祭祀礼仪制度和墓葬制度,以及种种讲究。于是,坟墓被认为是安葬祖宗及父母之首邱,上可尽送终之孝,下以为启后之谋。所以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对坟墓的安置均格外重视。而作为为人择地卜葬的堪舆家(风水师),更以阴宅为先务之急。

风水理论认为,祖墓的风水,会影响后人的命运;而一国之君陵墓的风水,则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历代的皇家陵寝都十分重视选择陵穴,以图皇权永固。皇陵一般都位于京师附近,如西周、秦、汉、隋唐均以长安为京师,故此这五个朝代的皇陵大多集中于长安附近;而元、明、清三代均以北京为京师,所以这三代的皇陵皆位于北京附近。

唐朝帝王陵墓区,分布于关中盆地北部,陕西渭水北岸之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富平、蒲城一带山地,东西绵延三百余里。唐陵的特点是“依山为陵”,不象秦汉陵墓那样采取人工夯筑的封土高坟,而开“山陵”之先河。十八座唐陵中,仅献陵、庄陵、端陵位于平原,余均利用天然山丘,建筑在山岭顶峰之下,居高临下,形成“南面为立,北面为朝”的形势。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22公里的九峻山主峰,九峻山山势突兀,海拔1888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东西两侧,层峦起伏,沟壑纵横,愈加衬托出陵山主峰的险峻雄伟。除了四周山峦的护卫之外,更有泾水环绕其后,渭水萦带其前,山水具佳,愈加显得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由昭陵主峰迤逦而南,有167座功臣贵戚陪葬墓,占地约30万亩。李世民的玄宫居高临下,陪葬墓列置两旁,衬托出昭陵至高无上的气概。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坐落在乾县西北的梁山上。据《新唐书?高宗本纪》记载,李治于光宅元年(684年)葬于乾陵,神龙二年(706年)重启乾陵墓道,将武则天合葬于墓中。梁山海拔1049米,呈圆锥形,山巅三峰耸立,北峰居中最高,即乾陵地宫所在,为陵之主体,与九峻山遥相比峻。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而形体相仿,犹如天然门阙华表捍陵。上面各有土阙,望之似乳头,俗称“奶头山”。梁山东有豹谷,西有漠谷,整个地势似一个头北脚南仰卧在大地上的人体。乾陵因山为陵,以山为阙,气势雄伟,规模宏大,陵园有内城外成之分。内城的南、北、东、西城垣基址程度分别为1450米、1450米、1582米和1482米,城垣均为夯筑而成。内城四面各开一门。陵园内有石刻群,除内城四门各有一对石狮,北门立六石马(今存一对)外,其余石像均集中排列在南面第二、三道门之间……从南至北,计有华表、翼兽、鸵鸟各一对,石马及牵马人五对;石人十对,还有无字碑、述圣碑和六十一个“蕃酋”像,丝毫不减皇宫之气派。

北宋帝王陵墓,从宋太祖赵匡胤父亲的永安陵起,至哲宗赵煦的永泰陵止,共计八陵,集中于河南巩县境内洛河南岸的台地上。陵区以芝田镇为中心,在相距不过十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一个相当大的陵区。

北宋王朝建都开封,陵区却设在巩县,远离京师汴京,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山水秀丽,土质优良,水位低下,适合挖墓穴和丰殓厚葬。陵区南有嵩岳少室,北有黄河天险,可谓“头枕黄河,足蹬嵩岳”,是被风水家视为“山高水来”的吉祥之地。

宋代帝陵在地形选择上与别代迥异。历代帝陵或居高临下,或依山面河,而宋陵则相反,它面嵩山而背洛水,各陵地形南高北低置陵台于地势最低处。原来,在宋代盛行与汉代图宅术有关的“五音姓利”风水术,该风水术把姓氏按五行分归五音,再按音选定吉利方位。宋代皇帝姓赵,属于“角”音,利于壬丙方位,必须“东南地穹,西北地垂”。因此宋代各陵地形皆东南高而西北低。

明代以后,风水学特别重视关于山川形胜的形法,因而明清两代的帝陵风水格外讲究,加之建筑的配合,皇陵的选择与规划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西郊昌平县北十里处,自公元1409年开始修建长陵,至1644年明朝灭亡,十三陵的营造工程历经二百余年,未曾间断。燕王朱棣在南京登上帝位以后,即打算迁都北京。永乐五年(1407年),皇后许氏死,朱棣没有在南京建陵,而是派礼部尚书赵江和江西风水名师廖均卿等人去北京寻找吉壤。

朱棣派出的人马足足跑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几处可供选择的地方。据说,最初选在口外的屠家营,但因皇帝姓朱,“朱”与“猪”同音,猪要进了屠家定要被宰杀,犯地讳不能用。另一处选在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因后面有村叫“狼口峪”,猪旁狼则更危险,也不能用。也曾选过京西的“燕家台”,可“燕家”与“晏驾”谐音,不吉利。京西的潭柘寺景色虽好,但山间深处,地方狭窄,没有子孙发展的余地,也未能当选。到永乐七年,最终选定了由江西风水师廖均卿等人选定的现在这片陵区。

清东陵位于京东燕山南麓的遵化马兰关附近,它北依昌瑞山,南屏金星山,东傍鲇鱼关,西依黄花山,共有陵墓14处,葬150多人。

关于东陵的选址,流传着一段顺治帝亲自卜地的故事。自从顺治皇帝进了关,在北京立都坐殿后,他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和叔父多尔衮就派人四处选陵地,先后有两批钦天监大臣和风水名师来过京东一带,他们均看中了这块宝地,回京禀报皇帝后,顺治帝非常高兴,表示要亲自前往审视。时隔不久,顺治皇帝由众多侍卫大臣和八旗健儿簇拥着出外狩猎,他们一路纵马扬鞭来到了京东的燕山山脉,跃上了凤台岭之巅。顺治帝登高远眺,向南望,平川似毯,尽收眼底。朝北看,重峦如涌,万绿无际。日照阔野,紫霭飘渺。真是山川壮美,景物天成。顺治帝前瞻后眺,左环右顾,发出由衷的赞叹。他反身下马,在凤台岭上选择了一块向阳之地,十分虔诚地向苍天祈祷,随后相度了一块风水相宜的地势,对左右的侍臣说道:“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说着,将手上佩带的白玉扳指取下,扬下山坡,道:“落地之处定为穴”。于是群臣在扳指停落的地方打桩作记。后来,当真在这里建起了清东陵的第一座陵寝,即顺治皇帝的孝陵。

孝陵背靠昌瑞山主峰,左右两翼为天然砂山,整座山陵北高南低,顺势而布,节奏鲜明,气势雄伟。为了防止汛期山洪冲毁陵墓,不仅在建筑之下打桩加固,而且修建了整套的排水系统。地上利用天然的倾斜地势设置了排水明沟,使雨水排泄通畅。陵区之水通过明沟暗渠,全部汇集于隆恩门外的神路桥下,再由两边水道顺势排泄出去。可见孝陵风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选址的科学性和建筑技术的高明。

古代的风水选址,除了生态、实利功能以外,还是一门艺术,其对环境景观的组织是十分重视的。在古代,万物有灵的观念导致了山川自然崇拜,并逐渐发展成为敬祀天地日月山川的国家祀典。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又指导着人们以人的精神、人伦道德及社会秩序拟态于自然,并以此寄托他们的生活理想。所以在风水的观念中,也常包含着一种追求优美的、赏心悦目的自然和认为环境思想。

风水简介

风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也称青乌术、青囊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风水是自然界的力量,是宇宙的大磁场能量。风就是元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它是一种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哲学,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风水的创始人是道家女神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兴起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为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玄学。

风水有两种释义,其一水肿病的一种,多由风邪侵袭,肺气失于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潴留体内所致。其二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自然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的体系。

墓地风水知识

也许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风水是迷信的东西。其实不然,风水已经可以用科学来解释了。包括墓地风水,它也是一门科学,带有一个显著的特性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生气的和谐。墓葬风水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定人的吉凶祸福。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一些墓地风水学的知识。

1、墓相——坟墓的吉凶。坟墓是一种有暮形和墓相的事物,就像家也有家形和家相一样。在墓相学中认为,墓相作用十分的大,它可以与家庭繁荣有密切联系。所以,建造坟墓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吉相,避免凶相。

2、确定墓地的土地神位。建造坟墓,风水中的土地神位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明确穴的来水与去水的方位,根据穴的来水与去水的方位来确定土地神位的大致方位,再根据穴的座向及分金五行配合,找到土地神位的准确方位,同时参照穴的四周环境来确定土地神位的准确方向。这样的土地神位既符阴宅风水的形势,又符合其理气,可以使坟墓更加符合风水要求,使其更好地荫益子孙后代。

3、墓地风水的重要性。在风水学上,我们把山脉或者河流叫作龙脉,在龙脉上有许多的吉利穴位,也有很多的凶险穴位,还有更多的平常的无大吉、也无大凶的穴位。掌握目的风水,可以寻找到好的穴位,吸取龙脉所蕴藏的能量。龙脉所蕴藏的能量也有吉利能量和凶险能量之分,如果我们把穴位点在了吉利能量的点上,那我们吸取的就是龙脉吉利的能量,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会富贵昌盛;反之,如果我们把穴位点在了凶险能量的点上,那么我们吸取的就是龙脉凶险的能量,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会贫穷潦倒后继无人。所以,坟墓地址的选择十分的重要。

怎样看墓地风水

从墓地风水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墓地的风水中“点穴”是非常之重要的。找到一个好的穴位,达到长效的好风水,庇佑后代子孙的前程和富贵。选择坟墓地址,寻找好墓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入山寻水口,登穴看名堂”。在风水学行业中,风水师寻找墓地,首先要看水是从何处来,又流往何处去;同时也更注意穴前明堂的水是什么样的情况。因此,墓地选址和水关系密切。“山管人丁水管财”,墓地周围的水的好坏主宰子孙后代的财运,而墓地周围的沙土的好坏则关系到后代人丁是否兴旺了。墓地的选择,首先也是水和土的选择。

注意墓地风水的五大原则。其中包括依山傍水的原则,是好墓地的基本原则;前朝后靠左右抱的原则,这个就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定位,简单的说就是四面环山;明堂开阔的原则,这个有利于孕育人才和发展事业,要在墓穴前面有一片广阔平整的地方;回归自然的原则,讲究自然第一,天人合一;屈曲蜿蜒的原则,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为了阻挡正面冲撞而来的煞气。

人生的最终点就是墓地,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如何才能有一个好的归宿,是后辈子孙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不单是孝顺长辈,还对福荫子孙后人也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风水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趋吉避凶,选择一块好墓地总是不会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秦始皇墓为什么不挖?秦始皇的墓地在哪里?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陵是现居于咸阳地区的一座陵墓,是秦始皇自继位开始便为自己修筑的一座陵墓,现在秦始皇陵长宽大约500米,高80多米。司马迁在史记当中记载,秦始皇陵的地宫当中有用黄金制成的飞禽走兽,而且还用水银构筑了江川大河,秦始皇的棺椁就在江川大河当中缓缓游走巡视地宫。此外秦始皇还用人鱼的脂肪制作了灯油,叫做长明灯,放置在地宫当中,使地宫当中金碧辉煌。像这样一座装满了宝物的陵墓,自然引得无数人眼馋。

史书上曾经记载过两次大规模,盗掘秦始皇陵的事迹。其中之一就是项羽进入咸阳之后火烧阿房宫,并且挖掘了秦始皇的陵墓,据说使用了几十辆大车,络绎不绝地运送了好多天。第二次则是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的时候,黄巢在长安称帝,并且将秦始皇陵进行了盗掘。但是这两次盗掘的事实受到了史学家以及考古学家的质疑。由于我们现在并没有对秦始皇陵进行发掘,因此无法证实。

那么现在我们为什么不去挖掘秦始皇陵呢?首先由于秦始皇陵面积非常宏大,据考古学家的推断,秦始皇陵如果要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发掘的话,或许几十年上百年都无法发掘完,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

另外我们需要考虑到发掘人员的人身安全,秦始皇陵在修筑的时候,使用了非常多的防盗机关。这些机关历经千年或许已经腐朽,但是其中用水银构筑的长江大河却是真实存在的。曾经有科学家测定,秦始皇陵周边确实有非常明显的汞含量升高的一个状况。那么如果我们贸然打开秦始皇陵,其中的汞蒸气对人有剧毒,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而且汞蒸气的泄漏,或许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破坏。

最后我们的现在科技水平并没有,发展到能够完善的保护秦始皇陵的出土文物的一个程度。曾经我们发掘过明代十三陵当中的一位皇帝的陵墓,我们由于保护不到位,眼睁睁看着鲜艳的丝绸在氧化作用下化为一团飞灰。同时在发掘秦始皇陵周边的陪葬坑的时候,尤其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1、2、3号车马坑,实际上有一些兵马俑身上原先是有颜色的,但是在氧化作用下现在都变成了灰突突的土色。可能等到我们的科技水平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完好地保护秦始皇陵,并且对它进行科学的发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