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汉朝是如何灭亡(精彩3篇)

汉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哪位?答案是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以下是问学吧为大家整理的汉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资料。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帝国,不过汉朝分为东汉和西汉,汉朝的开朝皇帝是汉高祖刘邦,刘邦在位12年,是他开创了汉朝的一代盛世。汉朝统治中国的时间算是比较长的,直至最后曹丕建立魏国,汉朝才真正的灭亡,汉朝在位的皇帝也算是最多的。

浏览

2499

文章

3

篇1:历代王朝都是因为弱小而灭亡 为何汉朝因为强大而灭亡

全文共 2076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代,似乎任何一个朝代的灭亡,都是因为国力的衰弱,而这也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规律,当一个朝代走向了巅峰,那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是跌落谷底,即便后来还能再次兴起,也不可能超越之前,最终都会走向灭亡,然而唯独只有汉朝却不是因为弱小而灭亡,反而是因为强大才灭亡的,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汉朝的建立和发展

刘邦建国之后,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又为了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稳定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或贬或杀,改封刘氏宗亲为王,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但是刘邦死后,吕后执政,极力培养吕家势力,让自己兄弟做各地的藩王,破了刘邦的非刘不王的限制,但是吕后死后周勃和陈平就发动政变,杀了相国吕产和将军吕禄,不论老少吕氏一族不管男女老幼全部族诛。统治权重新回到刘氏集团手中。

汉文帝即位之后,采用黄老的无为之治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并且平定了当时的七国之乱。景帝即位时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文景之治也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

2、汉朝的巅峰

景帝死后,其儿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汉武帝即位后施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实力、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理由削除了几百个诸侯,中央集权大大加强。文化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军事上重用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远征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促使“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又先后吞并南越、闽越、夜郎、滇国、卫满朝鲜等国,远征大宛降服西域诸国,使中国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强国,也奠定了汉朝的疆域。

汉武帝晚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太子冤死。并且多年的穷兵黩武,导致国力衰弱,为此汉武帝晚年曾发表《轮台罪已诏》。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昭帝即位年少,由霍光辅佐治国,但是汉昭帝死后,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史称汉废帝,因行为放纵,被霍光所废。宣帝即位,霍光去世,因为霍氏一门飞扬跋扈,汉宣帝将意图谋反的霍氏戚族一网打尽。汉宣帝治国摒弃不实际的儒学,采取道法结合的治国方针。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国势达到西汉极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使汉朝再度迎来了盛世,史称“孝宣之治”之后匈奴分裂,南匈奴臣服汉朝,但是北匈奴不服,但是很快北匈奴郅支单于就被陈汤所斩杀,并且发出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

汉宣帝死后,汉元帝即位,汉元帝柔仁,导致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之后的汉成帝也不是什么明君,一个好色之徒,宠幸赵飞燕。之后就是汉哀帝,据说汉哀帝有断袖之癖,整天和男宠鬼混,在这个时期外戚势力及其膨胀。到汉平帝的时候基本上也就是王莽的傀儡了,汉平帝病死后王莽立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自任“摄皇帝”。之后索性就废了孺子婴的皇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3、东汉时代

这个时候光武帝也起义想要光复汉朝的江山,据说当时刘秀作战时,天上掉陨石落到王莽的阵营里面,刘秀轻而易举的打败了王莽。刘秀之后南面称帝,诛杀刘玄,是为汉光武帝。当时光武帝废王莽弊政,大兴儒学,使得东汉成为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朝代。时年社会安定,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戚严加限制,史称“光武中兴”

汉章帝死后,汉和帝登基,当时外戚窦氏飞扬跋扈,被汉和帝联合宦官扫灭了。汉和帝亲政后,每日早起临朝,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任内多次下诏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勿违农时、招纳贤士 ,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对外方面,击溃北匈奴使其西迁,并在西域复置西域都护府,任命班超降服西域诸国,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恒帝时期外戚梁冀势力极其庞大,据说当时地方的贡品都要把上等的送给梁冀,次等的留给恒帝。当时恒帝联合宦官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5人诛杀了外戚,但是外戚的权力又落到了宦官手里,而且恒帝时期为解决财政困难曾卖官鬻爵,就是明码标价当官要多少钱,来卖官。而且还发动了“党锢”事件,镇压打击宦官的直臣。

4、汉朝的灭亡

灵帝即位初期,大将军窦武和陈蕃密谋铲除宦官。但是事情泄露。朱瑀将此事通知宦官王甫、曹节等,众宦官歃血为盟,当晚发动政变。史称“九月辛亥政变”。至次日清晨,宦官取得政变全面胜利,窦武、陈蕃等人均被灭族,未被处死的族人则流放到交州。这个时候刘宏立何氏为皇后,何进也就成了外戚,但是之后十常侍和何进相斗争,十常侍杀了何进,曹操、袁绍也一同进攻杀死了宦官十常侍。

因为当时灵帝时期黄巾起义,中央政府为顺利平叛,将军权下放给各地州官。各地豪强大族从此开始慢慢拥兵自重,加以其原本已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最终演变成东汉末年袁绍、袁术、曹操、孙坚、董卓等众豪强军阀割据一方、群雄逐鹿的局面。之后董卓掌权,废后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改立汉献帝刘协。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最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朝丞相的名义讨伐各路军阀,直到曹丕强迫汉献帝让位,改国号为魏,东汉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汉武帝统治相当折腾,为什么汉朝并没有灭亡?

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汉武帝,一直以来也被认为是千古一帝,在他统治期间,前有文景之治的积累,后有自己雄才大略的施展,使得西汉王朝一度成为一个自信、强大的民族,这也是“汉族”的由来。然而,汉武帝晚年时期,可以说是相当的折腾,差一点把汉朝都给折腾没了。那么,汉武帝到底是有多折腾?又是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汉朝依然没有被折腾掉呢?

汉武帝的折腾,就是他晚年时期的两大事件,一个是穷兵黩武,一个是巫蛊之祸。汉武帝初期也是征战四方,先是平定了闽越国的动乱,之后就准备用军事手段来解决之前不得不用和亲才能求的一时安宁的匈奴。卫青、霍去病前后三次大规模对匈奴作战,收复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漠北。

作战的同时,也用和平加军事的手段,让西域诸国臣服。匈奴在不断的打击中,远迁至漠北,这个威胁警报暂时解除。只是到了汉武帝晚年时期,仍旧不断发动战争,消耗国力,毕竟一场战争的成本是很高的,以至于汉朝的社经济一度陷入崩溃边缘。好在文景之治积累下来的家底,还能让汉武帝折腾一下,换了其他人,想折腾都不一定能折腾得起来。

巫蛊之祸,使得汉武帝差点就没有继承人了。在这一次的祸乱中,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还有众多后宫妃嫔、宫女、大臣,都被牵连其中,最终,太子刘琚也因此丧命,两位皇孙同样遇害。而后来,汉武帝也在日渐清晰的脉络中逐渐意识到,这件事情的确错在自己身上,也就有了《轮台罪己诏》。

刘琚的三子一女都在这件事情中丧生,幸而刘琚之子,汉武帝之孙刘进还有一个儿子刘病已尚存人世,但命途也是颇为坎坷,出生数月就遭遇巫蛊之祸下狱,幸而有廷尉监丙吉的照顾和保护,才得以幸存下来。汉昭帝驾崩之后,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谁知道这个人是一个没有一点皇帝样子的家伙,吃喝玩乐,还想着杀了霍光。

于是,刘贺在当了皇帝才二十七天之后,就被废黜,又因为太仆杜延年的儿子杜佗素与刘病己是好朋友,杜延年也知道刘病己是个好苗子,于是劝告霍光、张安世将刘病己立为皇帝。于是,刘病己,也就是刘洵,被立为新一任皇帝,史称汉宣帝。

霍光也是希望有一个听话的皇帝,自己还能大权在握,但是谁知道,他还活着的时候,独揽大权,等他一死,汉宣帝就开始了清算行动。先是提拔自己的外戚与霍氏的政敌身担重职,如此一来,霍氏子孙的的政权就被夺走,之后把霍家的一干人等全部调职,拿回了他们手中的兵权,霍家人自然惶惶不安,于是决定造反,废黜皇帝。

谁知道,事情败露,霍氏满门抄斩,除了几个告发谋反的人,其他的全部被杀,或者是自杀,数千家人遭到株连,霍家的势力就这样被拔干净了。狠是狠了些,但是如果不这样,将来的汉朝,到底是姓刘还是姓霍,可就真的不好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汉朝怎么灭亡的 汉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全文共 2295 字

+ 加入清单

说道汉朝,相比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毕竟曹操这首歌都有唱到东汉。汉朝也是分为东汉和西汉。但是这样一个强大的王朝怎么就灭亡了呢?在这一方面,小编也是着实不理解啊。他们也是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汉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就灭亡了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汉朝怎么灭亡的

如果说汉元帝是汉朝衰落的起点,那么汉成帝就是彻底断送了西汉帝国仅存的实力与希望。

他才是西汉唯一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昏君,贪婪、腐朽、淫乱、荒唐、昏庸、无道,全部都是他的代名词。他自甘堕落、,穷奢极欲,致使举国疲敝,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他一手葬送汉家江山,留下千古骂名,在我国古代昏君排行榜上也是赫赫有名,有了汉武帝对匈奴人的胜利,才有了之后汉朝人对强敌匈奴人的心理优势,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到了西汉末年,仅仅作为一个校尉就可以指挥西域数十国军队向匈奴人开战。随着战场上的胜利,汉朝人的精神特质开始变化,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充满了斗志。于是,在汉朝的瓦当中“努力”成了非常常见的字眼。反过来,汉朝人的这种精神让他们即使面对强敌,也永不后退,东汉时期,地方势力庞大,的推行,更加让地方经营输入中央,进一步增加了地方豪强的实力。而东汉末年,更加让地方大族发展武装力量有了借口。最后进入洛阳,直接导致了中央政权解体,各地纷纷举兵的军阀混战时代。

2、汉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一、外戚、宦官乱政

东汉初期,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政治较为清明,对外戚与宦官有所抑制。章帝之后从和帝起,外戚、宦官势力膨胀,各自结成利益集团,互相争斗,攫取权力与财富,致使政治日益黑暗。而这种黑暗政治同封建王朝家天下的一些固有弊端是分不开的。

第一个原因,是东汉加强中央集权的努力走向了反面。

刘秀加强皇权的这种措施,在东汉初年确实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然而,到了东汉中期,却发生了一种微妙的权力转移。尚书台职微权重,既拥有实际权力,又便于皇帝控制。而尚书台既然便利于皇帝自己控制,自然也就便利于外戚的控制,自然也就便利于宦官的控制。不论是外戚,还是宦官,只要加有“平尚书事”、“录尚书事”的头衔,就能指挥、控制尚书台,而一旦控制了尚书台,就等于把国家政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所以说,中央职能部门职微权重的这种安排,给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权提供了制度方面的便利。

第二,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是外戚宦官专权的阶级基础。

豪强地主的势力到东汉中期更为发展。他们在经济上抢占土地,争夺人口,就必然在政治上争夺权利。

东汉的外戚,一般都是功臣宿将,名门大族,他们是豪强地主上层的代表。东汉的外戚,主要有“马、窦、邓、梁”四大家族。东汉明帝的马皇后,是大功臣马援的女儿;章帝的窦皇后,是大功臣窦融的曾孙女;和帝的邓皇后,是功臣邓禹的孙女;顺帝的梁皇后,是功臣梁统的后代。这四大家族,集功臣与外戚于一身,势力非常强大。除了马皇后一门,能够自我谦抑之外,其余的几家,都是专横跋扈,显赫一时。

宦官一般出身低微,目不识丁,为一般人所不齿。然而一旦掌权之后,宦官也开始兼并土地,上升为地主阶级。我们说,宦官并不一定都是坏人,宦官中也时有出类拔萃者,修《史记》的太史公,发明造纸术的蔡侯,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都在青史上留有好名。宦官虽然不都是坏人,但是,宦官政治却一定是黑暗的。这是因为:第一,宦官身受腐刑,性情上变态,对社会、对正常人存在着仇视心理;第二,宦官没有后代,因此也就不受道德观念的丝毫约束;第三,宦官出身低微,目不识丁,没有文化素养;第四,宦官只懂得送往迎来,阿谀奉承,而没有任何政治经验。

东汉时期,宦官在政治上与外戚争夺,在经济上也疯狂地扩张,他们霸占土地,强取民财,略取民女,胡作非为,民愤极大。宦官上升为豪强地主,但不为上层豪门及清流所看重,乃是豪强地主下层的政治代表。

二、娃娃皇帝太多

东汉后期的七八朝皇帝,即位时都是娃娃。和帝即位时年十岁,安帝即位时年十三岁,顺帝即位时十一岁。顺帝死后冲帝即位时只两岁,到三岁时死了,继位的质帝只八岁,到九岁死了,继位的桓帝也只十五岁。桓帝之后的灵帝,即位时年十二岁,仍是个娃娃。皇帝年幼,必然是太后临朝,外戚掌权,作威作福。皇帝长大后,反过来要摆脱外戚控制,于是求助于宦官,通过宦官势力来消灭外戚势力;下一届小皇帝登基,外戚又得势,反过来又要消灭宦官势力。这样循环往复,把整个东汉王朝搅得不见天日。最终宦官、外戚两大势力在灵帝死后的火拼中同归于尽,东汉王朝也在实际上一起完蛋了。

三、黄巾起义导致地方武装兴起,中央失去控制

黄巾起义对东汉政权的打击,其实是很有限的,因为中央并未派大规模军队去剿杀,而只是各地大地主、大官僚为了维护本土本乡的利益,建立起了地方武装,这些地方武装又很快发展为私人武装,使得原来的国家正规军也逐渐私人化,中央政权就被掏空了。董卓奉命进京,就可以废立皇帝,恰恰说明的这一点。刘协的登基其实就是东汉的灭亡,他后来的25年做的只是象征性的皇帝,实际是高级囚犯。

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利用“太平道”把几十万农民组织成三十六“方”。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和弟子秘密约定在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由于叛徒告密,提前于当年二月起义。

起义迅速攻占河北许多郡县,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人民纷纷起义响应。起义军包围洛阳,屡次打败东汉官军。起义军头包黄色头巾,故称“黄巾军”。

起义军多次打败敌人进攻,不幸张角病死。在东汉官军和各地豪强地主武装联合镇压下,经过几个月战斗,主力黄巾军失败,但各地起义军仍坚持战斗三十多年。在黄巾起义打击下,东汉政权瓦解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