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汉朝是怎么灭亡的汉朝以后是什么朝代(经典20篇)

浏览

2029

文章

1000

篇1: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人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李商隐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他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扩展资料: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穆桂英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穆桂英是宋朝的。穆桂英是北宋人,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是没有穆桂英这个人的,她是明代小说《杨家将传》中的人物。

穆桂英是穆柯寨穆羽的女儿,传说有黎山老母给她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和杨宗保打战并将杨综保生擒,最后和他成亲,成为杨家将之列,是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穆桂英和杨家将一起征战沙场,战功显赫。穆桂英到中年还挂先锋印,深入险境,与番将交战,大获全胜,之后又在平南挂帅,在中国通俗文学是典型的巾帼英雄形象。

穆桂英与樊梨花、花木兰、梁红玉并称为四大巾帼英雄。穆桂英因为战功卓越,宋朝朝廷曾把她封为浑天侯,在她的儿子杨文广长大成人后,穆桂英就隐退朝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春秋战国指的是什么朝代?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东周

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的东周时期。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在后来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的东周时期。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得名,是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相传《春秋》为孔子修订,直至今日学术界对此说尚有诸多质疑,并无统一观点。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传》记载之终(公元前468年)、三家灭智(公元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政治上,各种改革,变法连接不断,而成功进行变法的国家则强大起来,通过这种政治变革周这段历史时期的再次划分,“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观点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皇后的品格是讲的什么朝代的故事?李赫这个皇帝历史原型揭秘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皇后品格》这部电视剧还是挺有意思的,这部电视剧也算是历史题材类型的电视剧了,有什么皇帝、妃子、后宫等等,但是就是是韩国的而已了,也有的网友问了,这个电视剧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呢?这个李赫皇帝有没有历史原型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了!

《皇后的品格》其实并没有确切的说明是那个朝代的故事,但是故事也是有依据的,而依据的就是把韩国假想成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了,讲述了发生在这个假想皇室里的一些斗争问题,当然了也有爱恨情仇,也有复仇等等耳熟能详的故事。

至于皇帝李赫是没有历史原型的,他也是假想出来的人物,他有着帅气的外表和出众的口才,而且能力非凡,他振兴了多个皇帝企业并获得了大量的财富,所有这个人是个万人迷啊。

至于张娜拉饰演的皇后就要经过千辛万苦才能走上最好的位置,从爱情线来看,那就是灰姑娘啊,其实这个剧有点类似《宫》但是只是换了个地方演而已,这个剧可以说不算严肃,但是确实很有意思的,幽默元素丰富,而且阴谋暗斗让故事更加饱满,很有趣的电视剧,值得一看。

所有这部电视剧是一部架空类型的具有韩国特色的电视剧,和历史是无关的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牡丹江流域不同朝代的历史变革

全文共 1274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流域,被我们称之为中原地区,历史上封建王朝就是围绕中原张开逐鹿。而远离中原例如东北这是如今少数民族的聚集地,而牡丹江文化就这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发展的。

牡丹江历史发展脉络

50年代末至70年代,黑龙江省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镜泊湖南端考古挖掘了着名的莺歌岭原始村落遗址,其中出土的鹿角做成的锄头,是黑龙江省发现最早的农业生产工具,表明莺歌岭人已进入原始农业阶段。莺歌岭的文化遗存,记载了牡丹江流域人类从童年时代起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也将牡丹江流域的人类历史向前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时期。

牡丹江流域的古代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变革中,由于各个朝代的更替,其称呼也不尽相同。在夏、商、周时期,被称为肃慎、息慎和稷慎。在两汉、三国、魏晋时期,肃慎人改称为“挹娄”。南北朝时期,挹娄人又转称勿吉。隋唐时期,勿吉又转称靺鞨,靺鞨族当时分为七个部落,其中佛涅部居张广才岭东牡丹江和宁安境内,呈宝部居绥芬河流域。五代时靺鞨族改称女真,居住在牡丹江流域的旧日渤海国边民被称为生女真。到了清朝皇太极即位后,便将族名定为“满洲”,简称满族,由此牡丹江流域的土着居民又称为满族。

公元698年,栗末靺鞨族首领大祚荣在牡丹江上游敦化敖东城建立了“震国”,史称“旧国”。公元705年,大祚荣受招唐朝改国号为“渤海”,正式成为唐朝管辖下的地方自治政权。公元926年,契丹攻占上京龙泉府。渤海末王大湮撰率众出城投降,渤海国灭亡。

公元十二世纪初,女真完颜部崛起。据《金史·本记第一》记载:“始祖居完颜部仆干水之涯”,仆干水就是今天的牡丹江,女真完颜部最早就是居住在这里。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今宁安、海林、穆棱及牡丹江市区均属金代胡里改路管辖。

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牡丹江流域女真族归于元朝政府统治之下。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建洲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长白山一带。明永乐八年(1410年),建洲女真斡朵里部酋长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耳率部从牡丹江西岸南行至宁古塔(今海林市旧街乡)定居下来,这一支女真在历史上被专称为建洲女真。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后来有大批被朝迁罢职、刻黜的官员和一些有学识的文士被“谪戍”或“遗戍”到这里。他们的到来,对传播中原文化,加速民族融合、开发建设边疆都做出了积极贡献。1860年,清政府开始对东北地区局部解禁。1881年,清政府开放了宁古塔管辖下的铁岭河,1904年,牡丹江流域全部开禁,大批汉族人进入了这一地区。

到了二十世纪初,今天的牡丹江市还是一片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地区,当时的地图记载这一带叫“黄花甸子”,因有大片黄花点缀于草地上而得名,仅有四、五户人家分散居住,属于宁安第五区管辖。1903年,沙俄修筑的中东铁路在牡丹江沿岸修建了一座车站,因车站南临牡丹江,便为车站命名为牡丹江车站,这便是今日牡丹江的雏形。从此,人口不断增加,牡丹江站开始迅速发展。

你可能也喜欢:

黑龙江结婚习俗是怎样的?

饮食文化:黑龙江特色小吃大全

盘点有名的黑龙江特色菜

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故宫建成于哪个朝代?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

故宫建成于明朝。1406年永乐皇帝朱棣为了完成自己父亲朱元璋生前的愿望,准备把明朝的首都迁到北京去。于是就命人根据南京故宫的样子,在北京也建造一座故宫,一直到了1420年北京故宫才建立完成,总共用了十四年。

故宫建成于明朝。故宫在明朝永乐皇帝四年也就是1406年开始建造,是在南京故宫为建造蓝本的基础上建造的。1406年永乐皇帝朱棣为了完成自己父亲朱元璋生前的愿望,准备把明朝的首都迁到北京去。于是就命人根据南京故宫的样子,在北京也建造一座故宫,一直到了1420年北京故宫才建立完成,总共用了十四年。

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帝开始修建故宫。《明史》上说,修建这座世所罕见的巨大皇宫役使了10万最优秀的工匠和100万普通劳工,历时15年才最后完成。此后的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扩建,但整体面貌并无多少改动。

故宫里一共居住过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皇帝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均建筑在8米宽的巨大平台上,总面积约85000平方米。其中的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

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山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人间气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一般称为三宫六院。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

明朝和清初的皇帝均住在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交泰殿则是皇后的活动场所。清朝中后期,皇帝和皇后都搬至西六宫等地去了,最著名的是养心殿,从雍正皇帝起,这里就成为帝王理政和寝居之所,慈禧太后也在此垂帘听政,时间长达40余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清朝灭亡后为何多数人不肯剪辫子?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清朝灭亡后有些人不愿意剪辫子

对父母不孝,是一种遗老遗少的现象,还有一些就是非常守旧的人。不可否认,当大家在经过分析后,可以看到因为这种留长辫子的现象早已维持很长的时间,在这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观念早就已经根深蒂固,慢慢的就会形成思维上的惯性,又怎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就被迫停止呢?

对父母不孝

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时人们心目中都会认为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剪头发,这就是一种不孝的行为。这早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有一天如果突然的剪头发,这必然是没有办法接受的,因此在那个时候即便清朝已经进入到灭亡的阶段,这些人还是不愿意把辫子剪掉。

遗老遗少

在大清朝的时候也会有很多的贵族,还有一些家族势力比较强大的地方,这些人依然还会有着美好的向往,毕竟在清朝的生活条件还有地位要比其他的人更高一些。在这一些人的心目中都会认为只要清朝没有灭亡,自己必然就会拥有着更好的生活,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也会觉得有着长辫子,这意味着自己还是能够享受到大清朝的恩泽。可如果选择剪掉头发,这可能是让大家所没有办法接受的。

比较守旧的人

这一类的人相对而言是比较有文化的,但也有可能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文化,因为在前面大家就会说到,在清朝时期留辫子的历史,到现在为止就已经超过200多年。拥有整整两个多世纪,这其实就会让大家忘记很多的东西,包括也会忘记在200多年之前那种剃头发的观念。在那个时候,很多的人依然不愿意去改变这种生活方式,是因为早就已经习以为然这种长辫子伴随着我们经过好几代人,这成为了一种思维上的惯性,怎么可能会被迫选择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秋起源哪个朝代

全文共 1574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佳节中秋节又快到了,你知道中秋起源朝代吗?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中秋起源的朝代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中秋节的习俗

一赏月(玩月):文人月下吟诗对诗,赏月,喝酒,聊天。民间月下踏歌,月下歌舞。

二荡秋千,喝酒,月下男男或女女结伴出走,又叫“踏月(采月,滨江采月)”在月下踏歌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喝酒在月下吟诗

三赏桂:桂树下赏月,吟诗,喝酒

四拜月:妇女拜月。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拜月亭》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拜月全家拜还是只有妇女拜。《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五拜月老:求爱情,求偶,爱情如月满

六吉祥物兔爷(兔君):在老北京,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都有拜兔爷的习惯。兔形玩具,穿人的衣服。或用泥,或用面做。《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中秋起源的朝代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故事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猜你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城市 清明上河图的描绘的哪个朝代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的繁盛热闹。汴京是北宋时期的都城,是现在河南省开封市的古称。

开封市中心城区内五湖四河环绕,水域面积达220多公顷,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开封境内,因黄河泥沙淤积使黄河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河高于城的“地上悬河”。开封生物资源丰富,是河南省重要的猪、牛、羊繁育基地,所产的黄河鲤鱼被誉为鱼之上乘。

开封还是全国主要的小麦、玉米、花生、大蒜、西瓜及泡桐种植和出口基地。开封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节起源于什么朝代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上古时期兴起的。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

不过根据可查的记载“春节”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殷商时期,那个时候年头岁尾,都会有官方的祭神祭祖活动。到了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

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汉武帝时期,汉庭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都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而来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中国“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四合院的起源和演变,四合院的广泛使用始于哪个朝代

全文共 1151 字

+ 加入清单

大部分的北京四合院已经被列为了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同时也有一些已经被拆除了。四合院在当今社会似乎不是很多人会想去居住,只有老一辈人知道四合院这样的老房子才是冬暖夏凉的好住所。那么古往今来,四合院是如何演变的呢?一起到四合院文化看看!

四合院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

前的中国西周时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现。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汉代四合院建筑有了更新的发展,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四合院从选址到布局,有了一整套阴阳五行的说法。唐代四合院上承两汉,下启宋元,其格局是前窄后方。

然而,古代盛行的四合院是廊院式院落,即院子中轴线为主体建筑,周围为回廊链接,或左右有屋,而非四面建房。晚唐出现具有廊庑的四合院,逐渐取代了廊院,宋朝以后,廊院逐渐减少,到明清逐渐绝迹。

元明清时期四合院逐渐成熟。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前往大都的富商、官员建造住宅,由此开始了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时期。1970年代初,北京后英房胡同出土的元代四合院遗址,可视为北京四合院的雏形。后经明、清完善,逐渐形成北京特有的四合院建筑风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北京的很多四合院沦为了大杂院,而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改造的开展,很多传统四合院被拆毁,如1998年拆除康有为的粤东新馆,2000年拆除赵紫宸故居,2004年拆除孟端胡同45号的清代果郡王府,2005年拆除曹雪芹故居,2006年拆除唐绍仪故居。与此同时,一些四合院被列入北京市和各区县级的保护院落。

在古代,四合院基本上满足了一家人生活的需要,那时两进四合院以及更大的四合院通常是官宦和士绅的住所。而到了现代,一方面上下水、暖气等卫生设施没有进入四合院,沦为大杂院的四合院也未继续改进以适应汽车、空调等设备的需要。

另一方面,像四世同堂那样的大家庭也比较少见,有钱的人家通常愿意在交通方便的郊外购置别墅,而不是生活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市区。因此作为民居的四合院是否还存在价值,也是近代以来,一个争论的问题。

随着老城区保护的开展,对原有四合院进行了改造,例如1990年由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主持的对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的危改项目,在保留院落结构的基础上,将原有四合院的平房改为楼房,增加了厨房、卫生间等设施。

该改造工程获得了联合国的世界人居奖。北京南池子危改中,也将部分四合院房屋改成两层,并修建了地下车库。2006年,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四合院建筑要素图》,作为对四合院保护、修缮、翻建、改建的参考依据。

你可能也喜欢:

四合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垂花门结构

四合院风水格局,四合院风水讲究有什么

四合院是哪里的建筑,四合院属于哪里的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唐朝以后一般指的是哪个朝代,你了解清楚了吗?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发展比较好,据历史记载,唐朝时期的中国繁荣昌盛,可是最终逃脱不了灭亡。很多人不知道唐朝灭亡以后是哪个朝代,下面给大家详细说一下。

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和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十几个政权,被称为五代十国。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不过在五代十国结束后,由北宋统一了中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建立于618年,亡于907年,共290年。经历了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哀帝总共20位皇帝,在中宗与睿宗之间曾有武周政权。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不能磨灭的印记。

唐朝以后是五代十国,可是最终逃脱不了灭亡,最终又让北宋统一了中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刘邦是哪个朝代的人?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汉朝

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奠基者和开拓者,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

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秦昭王五十一年或秦庄襄王三年,刘邦出生于沛郡丰邑中阳里,和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两家非常要好。幼时和卢绾交好。 长得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宽厚仁爱,性格十分开朗,平时不拘小节。

年龄稍长后,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 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日后在统一天下之后,刘邦还拿此事和刘太公开玩笑:“您看我和刘仲(刘邦的二哥)到底谁创下的基业大?”

刘邦这一代已成为平民,出身农家,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后来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

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杀西楚霸王项羽,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即位于定陶汜水之阳,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的时候,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毛主席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灞桥纸是什么时期的纸 灞桥纸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灞桥纸是西汉时期的一种纸。1957年5月8日,出土于西安东郊灞桥因此定名为“灞桥纸”。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据专家介绍这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它说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纪。

灞桥纸纸色暗黄,纸面较为平整、柔软,呈薄片状,有一定强度。鉴定发现其原料主要是大麻纤维,间有少许苎麻。其纤维平均长度为1毫米左右,绝大多数纤维作不规则异向排列。并且纸中含被切断、打溃的帚化纤维,说明这种纸的原料经历了切断、蒸煮、舂捣及抄造等处理过程,只是加工程序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元朝为什么那么快灭亡?原因到底是什么?

全文共 1156 字

+ 加入清单

元朝是在当时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古代的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一个朝代,元太祖成吉思汗是当时的国军,成吉思汗其实是一位蒙古人,当时带领元朝还是立下了不少的功劳的。不过,元朝这样一个大国,最后也很快就灭亡了,灭亡的原因也是有很多的,有的人说元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成吉思汗,其实,小编觉得这是历史时代顺利的产物和发展潮流。具体的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271年,蒙古帝国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史称元朝。1279年,蒙元大军在广东崖山攻灭南宋势力,统一了全国,中国再度进入大一统时期,元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外来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不过,元朝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只留下了短暂的身影。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将徐达率25万大军直逼元朝京师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带着自己的后妃、子女仓惶逃回蒙古草原,元朝灭亡。

从1279年的崖山海战统一中国,到1368年元朝灭亡,元朝统治中国只有不到90年的时间。作为曾经拥有世界最大版图的强大帝国,元朝为什么会那么快灭亡呢?

很多人将元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外族统治,所以不断受到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人反抗,最终导致元朝灭亡。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如果是外族统治的原因,那么为什么人数更少的清朝能统治中国长达276年,如果不是因为后来有外国列强入侵因素的话,清朝统治时间可能还会更长。所以,外族统治这一说法并不能成立。

其实,元朝之所以短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一个重要问题上摇摆不定,那就是到底是走哪条路线的问题。元朝的创立者忽必烈是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所以在他在位期间,元朝的政治形势相对还算稳定。

忽必烈虽然是个蒙古人,但他对汉文化非常推崇,元朝的国号就是取自《易经·乾篇》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不过,忽必烈去世之后,元朝的蒙古统治者就在路线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一派坚持以蒙古为基础的政策;另一派则是认为应该延续忽必烈的路线,以中国为基础,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这两个派系的蒙古统治者从争论不休,发展到了兵戎相见,互相残杀。在忽必烈去世后到元顺帝即位前,短短39年时间里,元朝更换了九位皇帝。中央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就导致了元朝总体实力的迅速衰落,后来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军呈现燎原之势爆发,可是元朝的最高层统治阶层还是在忙着内斗。到了十四世纪中叶,曾经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已经变得不堪一击了。

朱元璋在北伐元朝之前,先是在江南地区和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他派系的农民起义军打得头破血流,最终朱元璋成功统一江南,然后才集结大军开始北伐。有人可能会问,朱元璋这样做难道不怕元朝坐收渔翁之利吗?答案是真不怕。因为当时的元朝已弱到不值一提了,而且朱元璋在统一江南地区的同时,元朝内部的激烈斗争也仍然没有停止。

所以,元朝之所以那么快灭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统治阶层内部的“猪队友”实在是太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为何每个朝代对待曹操的态度一直变化呢?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尊曹还是尊刘,历朝历代的态度为何不一样?

从晋朝开始伴随着民主统治地位逐渐的变化,对于曹操的态度也同样会出现不一样的改变,这可能就是每一个不同朝代的影响。

西晋司马氏代魏,因为受到了不一样的影响,唐皇朝也主要是以魏为正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会认为曹操会拥有着垂光显盛之大业。

但也有许多的人一直都在点评曹操的言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也会以唐太宗的一种态度,会拥有着典型的意义,这本身就是一代明君,是对于曹操也会有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情况。唐太宗也非常敏锐的表示,曹操一直以来都会注重于国情,会有效维护大唐江山,更是朝着长治久安的这个方法来考虑,所以在此时必然就能够得到无数人的认可。

北宋名城西雅光其实对于曹操又会有着类似的看法,所以也会将曹魏作为阵痛,甚至也会为了曹魏政权而不停的辩解。在这里也有一部分的人会觉得在资治通鉴中也会建议这些宋代皇帝对于大臣也必须要进行教化,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去选择学曹操,因为这就是非取之汉室也。所以在看到这里时,人们也会发现,这中间本身就会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一些区别。

虽然无论是唐代、宋代还是晋朝,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对于曹操又会以英雄来看待下层社会,在对待曹操时往往都会有着更多的否定态度,总会认为曹操备受大家的非议。为什么曹操会被大家质疑,是因为他曾经携天子以令诸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也就是奸诈无道,损人利己,背信弃义,而且也曾经做出过一些才能对待老百姓的行为,所以在无数人的心中都会认为曹操也并不是一个专业的英雄,只不过是一个枭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蜂群失王需要多久才会灭亡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蜂群失王后多久会灭亡,并没有固定时间的,要根据气候和群势等因素来分析的,如果工蜂数量比较多,且蜂群的群势较为强势,能坚持较长时间,可达半年之久,反之最多坚持两三个月。

蜂群失王后不一定会灭亡,如果条件具备时,失王群能紧急造王台重新哺育新王,事实上工蜂和蜂王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如果工蜂是从幼虫期一直吃蜂王浆,也就能发育成为蜂王,失王后工蜂能把工蜂小幼虫紧急改造成王台,等待蜂王羽化并和雄蜂交尾后就能延续蜂群了,也就不会灭亡了。

蜂群指的是蜜蜂的一个群体,是由蜂王、雄蜂以及工蜂组成的。每一群蜂群都会有一只蜂王,工蜂自数千至数万只不等;雄蜂一般只在群体需要的季节里才会存在。蜂王不仅能外出采蜜,还能分泌报警信息素等。

蜂王也叫作蜂后、母蜂,是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蜜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分布较为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工蜂和蜂王均是由收紧兰发育而来的二倍体雌蜂,但是他们是属于两种级型的雌性蜂,不仅在形态结构不同,而且在生理功能上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比如蜂王的寿命比较长,能外出交配,卵巢发育较为完整,具有产卵功能,能蜂蜜蜂王物质维持蜂群的次序,而工蜂寿命较短,具有采粉器官和蜜囊,能分泌出报警信息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朝代顺序口诀是什么?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

中国朝代顺序为: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朝代的名称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从夏朝到清朝,中国经历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国的王朝更是多的让人眼花缭乱。国号主要有六类:一是以族名为国名;二是以地名为国名;三是以姓为国号;四是以原封号为国号;五是从文化角度确定的国名;六是继承历史上同姓或同族人的国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国历史上被外族入侵的最惨的一次是哪一次?汉族差点灭亡

全文共 93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大多数都是以汉人所建立的王朝统治为主,作为华夏大地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一直以开都是以绝对的人口优势占据着中华大地上。所说也存在着数次被外族侵略和统治的时期,就比如蒙古人所统治的元朝,还有被满族人所统治的清朝。但是这些朝代总的来说还是能够和谐共存的。不过还有一次,是汉人的黑暗时期,差一点就被灭族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316年,三国时期的英雄都已经不在了,司马家族从曹魏家族夺取了西晋的江山,西晋王朝刚刚经历了八王之乱,国力虚弱不堪,匈奴人趁机入侵灭掉了西晋王朝。与此同时,鲜卑、羯、羌、氐这四个大部落趁乱大举入侵中原,史称“五胡乱华”,简直是可怕噩梦的开始。

五胡进入中原之后,先后建立起了自己的王朝,开始了有组织、有纪律、有目的灭汉行动。当他们占领一座城池之后,除了年轻的女性,其他汉人通通杀光,这直接导致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大减。据史书统计,北方地区的汉族人口在八年之内就减少了90%,整个汉族从西晋时期的大约2000万只剩下不到400万人口,即将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

其中羯族是最凶狠残忍的胡人部落,他们打仗从来不需要粮草,被他们抓起来的年轻女性,被当成牲畜一样养着,白天行军的时候牵着走,晚上给士兵奸淫,饿了就将这些少女宰杀烹食,留下来活着的少女,简直生不如死,被羯族人称为“双脚羊”。

后来冉闵的出现,解救了汉族人民。他颁布了《杀胡令》,大意为:“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特以此昭告天下。令共分三道。”《杀胡令》一出,所有汉族人民斗志盎然,都被联合起来所有一起对抗外族,几天时间里就杀掉了30万胡人。冉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加上全国各省各地的复仇屠杀,羯族与匈奴在愤慨的复仇中被杀到快要灭绝。

几番大战,打出了汉族军队的风采,各地汉人先后起义,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冉闵解放邺都,一次性解救被掠夺汉族少女就达20万,结束了五胡乱华地狱般的时刻,为汉人后世留下血脉。在这次空前绝后的民族灾难中,冉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后史书却对他没有过多的记载,历史不应该被忘记,民族英雄更不应该被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灵域秦烈第一魂灭亡是什么时候 真正的秦烈已经死了

全文共 1456 字

+ 加入清单

在《灵域》的剧情当中,秦烈作为主角,他的体内有着非同寻常的能力,以及非一般的灵魂,而根据原著小说来看,其实真正的秦烈早就已经死了,在秦烈身体里的并不是原本的真实的秦烈的灵魂,也就是说,秦烈的第一魂已经死亡,在秦烈身体中的魂是一个非常强大的魂魄。那秦烈的第一魂究竟是什么时候灭亡的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灵域秦烈第一魂怎么灭的

活着的秦烈是御魂大帝(自封记忆),秦烈因先天双魂共生导致血脉一直无法觉醒,镇魂珠是出生自带的,里面是最开始主宰肉身的第一魂。御魂大帝把自己最完美的人格偷偷移进了秦烈的身体里了。

而已死的那个灵魂才是真正的秦烈,秦烈死后他的残魂进了镇魂珠里。三百年前被九重天设计杀害,主宰肉身的第一灵魂魂灭。第二魂为新生御魂大帝。

灵域秦烈第一魂怎么灭的大家还是在剧中自己去看哦,这里就不剧透了,至于秦烈最后什么境界那更是要等到大结局了,一起期待吧。2、秦烈的血脉是什么

秦烈作为主角,他的实力初期还是很不错的,而且他的身世十分特别,他曾经说过自己的脑海里有一颗寄灵珠,封印了他十年前的记忆,秦烈的身世来历也因此成了一个谜。不过目前为止可以知道的是他的爷爷叫做秦山,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角色。

而秦烈修炼天雷殛这门神功,威力强大无比,在新的剧情中他和杜家反目成仇,和杜家家主大战,以开元境对决万象境巅峰,跨越一个大境界,和对手对决,就连杜家家主都不敢小觑秦烈,可见秦烈之强大。那么秦烈为何如此强大呢?

其实原因有三个,其一自然是他的血脉了,秦烈的来历很神秘,拥有完美之血(神族烈焰族上任族长之女和人族秦浩所生,主要血脉为烈焰家族之血,兼有恶魔族等血脉),拥有这样的血脉,就算是没有觉醒,其实力也不同凡响。

其二就是他的魂魄,秦烈的魂魄乃是星空之下第一人御魂大帝的灵魂,所以他就是新生的御魂大帝。虽然属于御魂大帝的记忆被完全封印了,但是他残存的某一些本能依旧能够令他发挥超越自己本身的实力,对上比自己高一个大境界的敌人也无需畏惧。

但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秦烈修炼的功法天雷殛极为不简单,这门功法是属于雷帝的功法,他是一名雷修,能修炼成雷帝的传承功法,自然不同一般。天雷殛乃是围绕天雷圣体进行修炼,能通过雷霆闪电淬炼身体,炼骨肉、经脉、脏腑甚至灵魂的一门功法。

天雷殛一共分为九重境界,包括雷电淬体、九天雷动、雷电淬魂、一念生雷、炼化雷池、铸造雷台、开辟雷界等境界,而在新的剧情中秦烈吸引天雷,直接成为开元境,这才有了和杜家家主大战的资本,天雷殛虽然强大,但是每一次进阶都是用命在换,危险重重,不是一般人能够修炼的,也唯有主角这样有光环的存在才能修炼这样的功法。

正是因为秦烈有着神血、帝魂以及天雷殛,才能够跨境大战强敌。3、秦烈体内是谁

《灵域》秦烈体内是星空之下第一人御魂大帝的灵魂,也就是说秦烈就是新生的御魂大帝。御魂大帝的灵魂是秦烈的第二魂,秦烈是双魂共生,原本拥有身体主宰权的第一魂因为被九重天设计杀害导致魂灭,所以第二魂掌握了身体的控制权。

秦烈命运十分坎坷,他先是因为双魂共生导致血脉无法觉醒,连修炼也无法集中精力,后来还被人设计,导致第一魂魂灭,也就相当秦烈死了一次,幸好他还有第二魂,所以秦烈捡回了一条命。

不过秦烈的第二魂来历可以说是非常大,但是秦烈的第二魂失忆了,他不记得自己之前的经历和身份,所以秦烈的第二魂掌握身体的主动权后除了保护秦家人和心爱的人,也一直在找寻自己的身世之谜。后来秦烈第二魂的真实身份被揭开后所有人都非常惊讶,秦烈最终觉醒血脉,准备重新回到中央世界去证明自己的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