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汶川发生地震前,曾出现奇怪现象,科学家至今无法解释!优秀20篇

浏览

2918

文章

1000

篇1: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英语

全文共 4551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来袭时,有效的应对方法能给你带来不小的帮助。那么,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以下是当地震发生时的你该如何应对的双语阅读,供你学习参考。

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英语篇1

The sichuan earthquake let us once again feel "security" is so important that we must be alert, study the defense measures, the earthquake is we note: The first point is worth noting strong earthquake occurs, the crack in the home can temporarily hide a solid furniture such as bed, table below, or kitchen, toilet, etc. Should leave quickly outdoor, after being evacuated to protect the head, soft pillow usable will protect the head. Live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pers on cannot use the elevator, also dont run to the balcony, particularly cant jump. Second, is class of students and kindergarten children should be hiding in the desk and small under the bed. Listen to the teacher, dont run away. In public places of entertainment, people should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avoid to table, chair, protect the head on both sides of the counter together, not to the exit. Third, passengers should seize the seat or car, dont rush to get strong components. Running vehicles for emergency parking, trying to stop in the open places.Fourth, if is across the bridge, will hold QiaoLanGan main-earthquake, close to the shore immediately after the transfer. Finally, in the streets of personnel in the narrow tunnel not stay, dont hide into wires, chimney and tall buildings.If the earthquake coming again, I think we no longer fear and panic, If the earthquake coming again, I think we have to learn how to take care of yourself.

震惊世界的四川大地震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安全”是如此的重要, 我们必须提高警觉,学习地震的防卫措施,一下几点是我们值得注意的: 第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强裂地震发生时,在家中的人可暂躲较坚实的家具如床、桌下面、或厨房、卫生间等处。震后应迅速撤离户外,撤离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可用枕头等软物将头部护住。住在高层建筑里的人不能使用电梯,也不要跑到阳台上,尤其是不能跳楼。 第二,正在上课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躲在课桌和小床下。要听从老师的安排,不要乱跑。在公共娱乐场所的人们应因地制宜躲避到椅子下,桌子、柜台两侧,保护好头部,切不可一齐拥向出口。 第三,车上的乘客要抓住座椅或车上的牢固部件,不要急于下车。正在运行的车辆因紧急停车,设法停在开阔处。 第四,如果正在过桥,则要紧紧抓住桥栏杆,主震后立即向靠近的岸边转移。 最后,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员不要在狭窄的巷道停留,不要躲进电线、烟囱及高大建筑物附近。 假如地震再次来临,我想我们不再害怕和慌张;假如地震再次来临,我想我们已经学会如何照顾自己。

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英语篇2

When walking outside

行走在户外时

Take caution against falling objects, such as signs and broken windows. Tools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an fall down at a construction site. Protect your head with your bag or coat and keep at a distance from tall buildings. Stone walls and pillars can also fall down and are potentially dangerous.

当心坠落的物体,例如广告牌和破碎的窗户。建筑工具和材料有可能从建筑工地跌落。用包或大衣保护自己的头部,和高层建筑保持距离。石墙和柱子也可能会倒塌,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When driving a car

驾驶车辆时

Firmly hold the steering wheel, gradually reduce speed, park your car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and stop the engine. Listen to information on the radio and find out what is happening. If you need to evacuate, leave your keys, keep the doors unlocked, and walk away with your car documents and valuables.

握稳方向盘,逐渐减速,然后把车停到路边,关掉引擎。收听广播信息,了解目前状况。如果需要撤离,应将车钥匙留下,不锁车门,并随身携带好车辆证件和贵重物品。

When underground or in a subway

在地下或乘地铁时

The shaking you feel when you are underground is about half of what you would experience over ground. Additionally, underground areas have strong structures and are safer than high-rise buildings. Calmly evacuate, following instructions from shop clerks and subway staff.

地下感受到的震动大约只有地上的一半。另外,地下建筑通常比高层建筑更坚固,安全。应按照店员和地铁工作人员的指示,沉着冷静地撤离。

When in high-rise building

在高层建筑时

Elevators with earthquake sensors will stop at the nearest floor. Immediately leave the elevator. If you get stuck in the elevator, use the intercom to contact someone outside and wait for rescue. When you evacuate from buildings, never use elevators, listen to announcements, and use the stairs to leave the building.

装有地震感应器的电梯会停靠在最近的楼层,此时应迅速地离开电梯。如果被困在电梯里,应用其通话装置和外部联系,然后等待救援。从楼房撤离时,不要使用电梯,而应听通告,使用楼梯离开大楼。

When near the ocean

在海边时

Head for higher ground and carefully listen to tsunami information. Do not go near the ocean until tsunami warnings have been cleared. Don’t even think about going to watch tsunamis!

立即向高处转移,同时收听海啸信息。在海啸警报解除之前,不要靠近海边,更不要有观看海啸的荒谬想法。

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英语篇3

When earthquake happens,first,you should keep calm.Keeping calm can save your life.Keeping calm can make you judge the right place to hide yourself.Secondly,when earthquake stops,you should leave the dangerous place as soon as quickly.If you leave slowly,you can perhaps be trapped into the dangerous place.Thirdly,keeping good order makes us leave rapidly,avoid crowding together,which make people have less opportunity to leave.Lastly,we should learn the civilized spirit from the Japanese,who do not frighten any disaster and learn to save themselves.

地震发生时,首先,你应该保持冷静.保持冷静,可以挽救你的生命.保持冷静能让你判断正确的地方把自己藏起来.其次,当地震停止后,你应该尽快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如果你离开,慢慢地,你也许可以陷入危险的地方.第三,保持良好的秩序使我们迅速离开,避免拥挤在一起,使人们不得不离开的机会少.最后,我们应该学习日本的文明精神,谁不害怕任何灾难和学会自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地震安全知识问答

全文共 3197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地震灾害总是伴随着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为减少损失就需要地震安全知识。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地震安全知识问答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地震安全知识问答

地震是如何产生的?

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房摇地动的现象。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地震时应注意什么?

(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时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都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通道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行动。就地震而言,地下通道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灯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搭乘电梯的话,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高层大厦以及附近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停止,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使人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因此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人一起行动。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播放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及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救人原则有哪些?

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具体做法是:

(1)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

(2)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

(3)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

(4)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地震中一农村妇女,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使几十人获救。

救人的方法有哪些?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的情况,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身体被压后应该怎么办?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所以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怎样救助被埋压人员?

一般来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压人员生存率达99%,由此可见,自救、互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救助被压埋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2)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

(3)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

(4)救援需讲究方法。首先应使被压者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5)对于埋压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

(6)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的人,施救时切忌生拉硬抬;

(7)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其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8)对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救治,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和医疗点。

看过“地震安全知识问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震发生时的规律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给人类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1、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2、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今天小编对地震发生时的规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哪些方法可以保持老年人不出现驼背现象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驼背也是经常看到的一种现象,驼背虽然不会威胁老人的生命健康,但是对生活也是有很多不便的,所以老年人在没有发生驼背时,要积极的预防驼背,这才是最重要的,下面来看看哪些方法可以保持老年人不出现驼背现象吧?

第一、多食含钙量高的菜肴,适当补充钙质。

如各种豆制品和豆类,每天喝一瓶高钙牛奶、一大碗豆浆等。必要时,可服用一些钙片或液体钙胶囊丸。这样可防止因钙质不足而造成骨质疏松(防止骨折、骨裂等),对改善“驼背”也有帮助。

第二、多睡硬板床

我长年累月坚持睡硬板床。睡觉时的姿势也要注意,最好是“直挺挺地”仰面睡,让背部压在硬板上。如果要侧身睡,最好不要弯着背睡,否则,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容易引起“驼背”。

第三、昂头挺胸迈大步

外出散步或出门办事,最好不要把双手放在背后,俗称反背手走路。这样,头会不知不觉地低下来,背会弯起来,养成习惯后,也容易引起“驼背”。笔者出门散步也好,购物办事也好,着意昂头挺胸甩着手迈大步,这样,既神气又可防止“驼背”。

第四、加强体育锻炼

如拉拉吊环,拉拉单杠或双杠,或有意识地把头向背后弯一下然后立直,再弯再立直。每天分早晚两次,每次8-10次,可量力而行。只要坚持上面介绍的这四种方法,老年人就可以摆脱驼背的困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次12s自救机会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发生时,人们能感觉到并受其害的主要有两种地震波,即专业人员常说的P波(纵波)和S波(横波)。

每种类型以不同的传播方式和速度运动。P波运动速度最快,传播速度每秒钟8~9km,最先到达地面。在震中区,P波使人感到的是上、下颠簸,造成的破坏不大,是给人们地震发生了的信号。s波的运动速度比P波慢,通常平均每秒钟4~5km,是继P波后到达地表的破坏性极大的波。它使人感觉到的是前后左右的摇晃以及建筑物等的倒塌,是直接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波。

因此,自我救助主要是在P波到达地面后的数秒钟之内的事。当P波到达时,应立即反应是地震发生了。若能在横波到达并造成破坏之前的十几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给人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一般称为12s自救机会。

另外,地声地光也是大震的预警信号。许多地声出现在震前10min内,到临震十余秒时声响最大。临震时先听到“呼呼”风声,接着是“轰轰”声,再就是“咚咚”声,之后地面开始震动。地光是地壳内溢出的气体,强化了低空静电场所致。其形状有带状、片状、球状、柱状,颜色以蓝、白、红、黄居多。地面微动可能是临震前震源区断层预滑造成应力波所致。历次大震的幸存者中,很多人就是观察到这些临震异常现象,判断有大震来临,迅速采取措施避险,而躲过了灾难。

了解自己所处环境,果断采取相应措施。要迅速远离易爆和易燃及有毒气体储存的地域,避险时要远离高楼、大烟筒、高门脸、女儿墙、高压线以及峭壁、陡坡或海边,不要在狭窄的巷道中停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海城地震发生在哪一年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海城地震发生于1975年2月4日北京时间19点36分,在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发生了强度是里氏7.3级(矩震级7.0级)的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16-21公里。由于中国科学家对该次地震进行了准确预测并及时发布了短临预报,全区人员伤亡共18308人,仅占总人口数的0.22%。其中,死亡1328人,占总人口数的0.02%,重伤4292人,轻伤12688人,轻重伤占总人口数的0.2%。部分人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在正确预测地震的基础上,由官方组织撤离民众,明显降低损失的唯一成功案例。

海城地震是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震时地光闪闪,地声隆隆。震区90%的人都看到了低空发光现象。远近所见光色和光象不尽相同,近处可见一道道长的白色光带,远处则见红、黄、蓝、白、紫的闪光。此外,还有人看到从地裂缝直接射出的蓝白色光,以及从地面喷口中冒出的粉红色光球。在海城、营口、盘锦一带普遍听到了闷雷似的响声。这次地震震中区面积为760平方公里,区内房屋及各种建筑物大多数倾倒和破坏,铁路局部弯曲,桥梁破坏,地面出现裂缝、陷坑和喷沙冒水现象,烟囱几乎全部破坏。海城地震的有感范围很大,北到黑龙江省的嫩江和牡丹江,南至江苏省的宿迁,西达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镇和陕西省的西安市,东线越出国境至朝鲜,有感半径达1000公里。

今天小编对海城地震发生在哪一年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地震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全球大地震是否进入多发期?来看近年发生的大地震都有哪些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全球地震活动以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9.0级地震为标志。它已经进入了8级地震活动的高频期。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生了15次8级以上地震和2次9级以上地震,表现出类似于20世纪上半叶全球8级地震频繁发生的状态,这种状态很可能会持续下去。

据统计,从1900年到1964年,世界上发生了7次8.5级以上的地震。从1964年到2004年美国阿拉斯加地震后,世界上没有8.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从2004年到2010年,印度尼西亚发生了两次8.7级和8.5级地震,智利在短短六年内发生了三次8.8级及以上的强烈地震。

地震活动的频率也有一定的周期性。根据过去100年各阶段的数据,可以说,无论是从地震频率还是强度来看,世界都进入了一个地震频发的时期。

近年来全球地震概况

2015年4月26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造成970人死亡,1700多人受伤。

2013年4月9日,伊朗南部布什尔省发生6.1级地震,造成至少37人死亡,约850人受伤。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官方证实有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

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发生6.3级地震,数百人丧生。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802人死亡,近200万人受灾。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造成27万人死亡,超过48万人流离失所。

2010年4月14日,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两次7.1级地震,造成2698人死亡。

2009年4月6日,意大利罗马以东的拉奎拉发生5.8级地震,造成近300人死亡,约6万人无家可归,并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2008年10月5日,一场里氏6.8级的地震袭击了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的南部边境,造成至少72人死亡。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造成约6.9万人死亡,37万多人受伤。

因此,根据1900年至100多年的地震发生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世界已经进入了大地震频繁发生的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哪些地区容易发生海洋地震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近几年,频频发生海洋灾害事件,使得居住在海边人们感到惶恐,大家都知道发生海洋灾害是一件特别恐怖的事情,它不仅会损失人们的大量钱财,还会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海洋地震作为海洋灾害之一,也是具有非常破坏性的威力,那么大家中国哪些地区容易发生海洋地震吗?今天就由的小编来为大家说一说这个海洋灾害小知识。

容易发生海洋地震的地区如下:

1、渤海和黄海地区,渤海和黄海位于华北地震区范围内,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率相对较高。据历史资料记载,近五百年来发生6级以上地震17次,其中7级以上2次,最大一次是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大地震。东海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属西太平洋地震带,是地震多发地带。台湾自1892年有地震记录以来,4.5级以上地震平均每年100次左右,其中6级以上地震1~2次,7级以上地震平均两年一次。1935年4月21日台中新竹间7级地震,不仅产生规模巨大的断层错动,而且发生山崩地裂、喷沙冒水、民房倒塌、交通中断,人员伤亡也惨重。

2、华南近海地区,华南近海地震强度较大,但频率不高。自1600年9月29日南澳7级地震以来,6级以上地震发生过10多次,其中7级以上4次,最大的是1604年12月29日福建泉州以东约70公里海中8级地震,给沿海地区居民带来了不幸的灾难,其破坏程度之严重、波及范围之广,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历史上空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种子发芽后出现发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多数草本花卉的种子发芽是不需要的光照的,所以多数植物在播种后要用土或薄膜覆盖一下;但种子萌发后,则是需要见光的,因为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让植物正常生长。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所以表现为叶子发黄。但如果是种子发芽后一段时间之后才出现发黄的现在,也有可能是浇水过多或缺水严重导致的。

黄化的植物茎杆很细弱,节间变长,叶片很小。避免这种现象的办法就是播种后到发芽期间,要经常观察种子明否已经萌发,一旦发现种子已经萌发,就要尽快撤掉保持湿度的薄膜,让植物见光。但是要注意光照不能太强,因为刚萌发的幼苗不能耐受强光。这样做,可以最大的程度的避免刚萌发后听幼苗黄化和徒长。

另外,幼苗刚发芽时,有足够的营养供自己生长。这时候不能施过多的肥料,否则也会影响幼苗的生长,叶子会变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地震发生时的避险技巧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地震灾害的人员伤亡主要由建筑物倒塌造成,地震发生时迅速反应就成为成功避险关键。

地震发生时的避险技巧如下:

住在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外;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或其他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者衣服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楼房内的居民,则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选择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应该注意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待强震过后迅速有序撤离。

要注意的是,在室内首先要将门打开,以确保出口畅通。因为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会由于地震晃动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的情况,曾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里的事例。

如果地震发生时正在教室上课或者正在工作场所上班、公共场所活动,逃生者应该迅速抱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室家具旁边能形成三角区的地方躲避。

如果地震发生时正在野外活动,逃生者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跑。

如果地震发生时正在驾车行驶,逃生者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停车。

如果地震发生时正在闹市活动,逃生者应注意保护头部,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同时尽可能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电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

当身体已遭地震伤害,逃生者如有可能,应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设法用砖头等支撑上方不稳定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为保存体力,尽量找到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

参加搜救的人员应注意搜寻被困人员的呼救、呻吟和敲击器物的声音。救援者不能使用利器刨挖,以免伤人。找到被埋压者时,要及时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使其呼吸畅通。已发现幸存者但解救有困难时,应首先输送新鲜空气、水和食物,然后再想其他办法救援。

已脱险的逃生者,震后不要急于回屋,以防余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番茄发生畸形果的原因

全文共 3046 字

+ 加入清单

种植户反映,往往是番茄最得价时也即最早采摘的前几批番茄时,最容易出现畸形果。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番茄畸形果的原因和番茄畸形果的防治方法吧!

番茄的繁殖方法

土壤配制

按一定比例配制营养土,要求营养土的孔隙度约60%,ph6-7.含速效磷10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氮150毫克/千克,疏松、保肥、保水,营养完全。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铺于播种床(厚度10厘米),或者育苗盘里。

种子处理

温汤浸种,即称用清水浸泡种子1-2小时,然后捞出把种子放入55摄氏度热水,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分钟,之后再继续浸种3-4小时。温汤浸种时,一般是一份种子,二份水;要不断、迅速地搅拌,使种子均匀受热,以防烫伤种子;三是要不断加热水,保持55摄氏度水温。可以预防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等病害发生

磷酸三钠浸种,即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捞出沥干后,再放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洗净。这种方法对番茄病毒病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种子经过处理后可以直接播种,但最好还是要进行催芽播种。进行催芽时,通常未经药剂处理的种子,需先用温水浸泡6-8小时,使种子充分膨胀,然后放置在25-28摄氏度温度条件下芽2-3天。而用药剂浸种的种子,只需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后即可直接催芽。催芽过程中,需提供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为此要经常检查和翻动种子,使种子处于松散状态,每天还需要用清水淘洗1-2次,以更新空气和保持湿度。催芽最好采用恒温箱。经过催芽的种子,播种后出苗快而整齐,有利于培育健壮的幼苗。

缓冻催芽:将土豆块茎冷冻后再缓缓解冻,然后榨汁,把番茄种子在土豆汁中解冻一夜,次日,将一块没有绒毛的厚布蘸上汁,把浸泡过的种子松散地放在上面,使种子相互不接触,再用聚乙烯薄膜盖上以免干燥,但需保持透气,然后把它们放在温暖的地方(不能加温),种子发芽后,插入土壤进行育苗,采用这种催芽法可比普通发芽的番茄提早成熟2-3周。

播种方式

播种量:一般番茄种子每克含有300粒左右,根据定植密度,一般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20-30克。每平方米播种床可以播种10-15克。如果种子发芽率低于85%,播种量还应该适当增加些。

播种期:根据种植季节、气候条件、栽培方式、育苗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适宜的播种期。例如,春季露地栽培,北京地区通常在2月中旬至3月初播种育苗。秋季露地栽培,长江以南如上海、南京等地以7月下旬至8月初播种,效果最好;而四川东部以7月上旬播种的产量较高。产量也较高。一些番茄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区,把播种期适当推迟1-2月,然后通过密植、早摘心、增加肥水等措施,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播种方法:通常有撒播、条播和点播。播种后应立即覆土,覆土要用过筛的细土。覆土的厚度约0.8-1.0厘米,薄厚要一致。播种后每平方米苗床再用8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上细土均匀薄撒于床面上,可以防止幼苗猝倒病发生。冬春季育苗床床面上还需覆盖地膜。夏秋季育苗床床面上需覆盖遮阳网或稻草,待有70%幼苗顶土时撤除覆盖物。

番茄畸形果的原因

1、品种的影响,畸形果的发生与番茄品种特性有密切关系,鲜食番茄大果型品种发病重。

2、低温,在花芽分化和发育期,若连续5~6天遇到了3~4℃的低温夜,极易产生畸形果。

3、苗期拉长。若低温或干旱持续时间长,幼苗处在抑制生长条件下,花器官发育期拉长、易木栓化,后转入适宜条件下、木栓化组织不能适应组织的迅速生长,极易形成裂果、疤果。

4、施肥不合理,氮肥过多,会使花芽过度分化,心室数目增多,形成多心室畸形果。

5、使用激素不当,蘸花时使用的2、4-D或番茄灵浓度过高,重复蘸花或蘸花时温度过高,容易产生畸形果。

番茄畸形果的防治方法

①品种选择:选择耐低温、弱光性强,果实高桩形、皮厚、心室数变化较小的品种,畸形果发生少。而果实扁平、皮薄,心室变化较大的品种易发生畸形果。目前,常用的品种有L-402、西粉903、毛粉802、中蔬5号等,均属于畸形果“低发型”品种,产生裂果的量也少。

②加强温度管理:幼苗花芽分化期,尤其是2~5片真叶展开期,即第一、二花序上的花芽发育阶段,正处于低夜温诱发畸形果发生的敏感期,应确保这一时期的夜温不低于12℃,一般夜温控制在12~16℃,白天温度25~28℃,以利于花芽分化。定植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夜晚16~ 20℃。定植时间不宜过早,一般要在最低温高于10℃时再定植。定植过早,温度忽高忽低,或夜温过低,温差大,皆可阻碍根系正常吸收硼、钙,易产生畸形果,同时也容易产生裂果。

③加强水肥管理:避免苗期营养过剩,每10平方米的苗床施70~80千克优质土杂肥,0.4~0.5千克复合肥即可。如果苗期氮素营养过多,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植物生长受到抑制,使输送和储藏到花芽的养分增多,细胞分裂旺盛,形成更多的心室,从而形成较多的畸形果。

育苗期间,避免土壤过干过湿,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土壤过干会导致幼苗生长缓慢,花芽处积累大量物质,使子房心室数增加,而在低温条件下,过湿可能会影响幼苗对钙的吸收,两者皆可导致畸形果的大量发生。因此,在低温季节育苗,应尽量减少浇水量,而在适温或高温的条件下育苗,应尽量多浇水。

定植时浇足、浇透定植水,缓苗后浇一遍小水,开花坐果前,再浇一遍小水(俗称跑马水),第一穗果鸡蛋大小时,再浇坐果水,以后保持不干不湿。避免灌水过多。定植后采取配方施肥技术,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适时喷施宝多收、叶面宝、光合微肥、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或含硼、钙的复合微肥。

④正确进行激素处理:慎重使用生长调节剂,在苗期特别是花芽分化期间(2~6片叶),应尽量避免使用矮壮素、乙烯利等可以促进番茄产生畸形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定植后,为促进坐果,要对番茄的花进行激素处理,处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尤其要注意处理第一花序的药剂浓度。

由于环境原因,第一穗果畸形果发生率高,且第一花序耐药性差,因此,在适宜的温度下,应使用低浓度药液蘸花,蘸花应在晴天上午10:00以前,下午15:00以后,植株无露水,棚内温度为18~ 20℃时进行。蘸花常用的生长调节剂有 2,4-D( 10~20毫克/升),番茄丰产剂2号(10毫升装,加水稀释50~70倍)。不能重复蘸花或一朵花蘸的药液过多。花蕾和未完全开放的花不能蘸。蘸花后,要及时增加肥、水,以保证果实正常生长发育。

⑤ 疏花疏果:发生畸形果后要及时摘除,以利正常花、果的发育。一般花序的第一朵花易产生“鬼花”(即重合花),应结合蘸花把其疏掉,可减少畸形果的产生。

番茄的品种分类

番茄品种繁多,主要栽培的品种有毛粉802、渝抗4号、渝抗5号、秦粉二号、西粉二号、西粉三号、红宝石、超级早丰、早魁、强丰、台湾红、中蔬4号等。在品种选择上应注意作春提早或秋延晚栽培时,应选择早熟品种,正季栽培选择中晚熟品种。

栽培的番茄,属普通番茄。有5个变种:①栽培番茄,多数栽培品种均属此变种;②樱桃番茄,果实圆球形,果径约2厘米,2室,红、橙或黄色;③大叶番茄,叶缘光滑,形似薯叶;④梨形番茄,果实梨形,红色或橙黄色;⑤直立番茄,茎直立,果实扁圆球形。

栽培番茄的品种有三大系统:①意大利系统:果实卵形或椭圆形。适于干燥地区作无支架栽培和加工用。代表品种有罗城一号和罗马;②英国系统:果型小,深红色,低温短日照条件下结实性强。代表品种有创财和最佳;③美国系统:果实中型至大型,适应性强。中国栽培的番茄品种来自北美或欧洲,经过多年的栽培和选育,已有一批适于中国气候和栽培要求的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发生地震时怎样才能避险

全文共 5360 字

+ 加入清单

在多数情况下,地震是突然发生的。在12秒钟之内通过自己的应急行动,要得到最好的防护效果。发生地震了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地震来临时如何自救_发生地震时怎样才能避险,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地震应急安全措施

1.室内应急

俗语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然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很少有上下颠簸感觉,都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地声脆,震动小。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震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跳楼逃跑好不好呢?事实表明这不是上策。原因是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只有一分钟左右,相当短促,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人站立行走困难,如果门窗被震歪变形开不动,那耗费时间就更多。有的人慌了手脚,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结果把手也砸坏了。另外,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

根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躲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正当等)中占第三位。地震时造成钢筋混凝土大楼一塌到底的情况毕竟较少,完全倒塌一般是主震后的强余震所致。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除了具有一走的刚性外,还有相当的韧性。这就是主震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摧毁混凝土建筑物的原因。所以,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些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至户外。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万一大楼倒塌,就近躲避也会造成一定的伤亡,但这个伤亡的数字必定远远低于盲目外逃时在门口挤成一团所造成的死伤人数。其原因在于大楼倒塌总会存在一些死角或空隙,"在坚实家俱和小跨度房间等处形成的可能性较多。所以,相对来说,就近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公共场所,如电影院或高层楼房的教室上课或宿舍学习、休息等,当你感到地震时,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挎包或枕头顶在头上,选择落下物、倒塌物少的场所,屈身蹲在排椅、课桌或坚实的家俱下,等待地震平息后,再有秩序地撤离到空旷处,若房屋受损造成危房,不要急于返回取东西,以免接着可能发生的余震造成房屋倒塌被压埋。撤离时,最好不使用电梯,以访因停电困于电梯内或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2.室外应急

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最庆幸的事。这时不要冒着大地颤动的危险往室内取物或救人。经统计,在地震发生的那十几秒至一分钟时间内,人们进入建筑物被砸伤的机率最大。

3.应急措施

(1)、自救

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即使身体不受伤,也有可能被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因此这时应注意用手中、衣服或衣袖等捂住口鼻,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还应想法将手与脚挣脱开来,并利用双手和可以活动的其他部位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砖块、木头等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尽量将"安全空间"扩大些,保持足够的空气呼吸。若环境和体力许可,应尽量想法逃离险境,如果床、窗户、椅子等旁边还有空间的话,可以从下面爬过去,或者仰面蹭过去。倒退时,要把上衣脱掉,把带有皮带扣的皮带解下来,以免中途被阻碍物挂住,最好朝着有光线和空气的地方移动。当几个人被压在一起,而周围又很容易倒塌时,应该由一人先出来,到了安全地带后,再一个接一个地脱险。如果周围比较稳定的话,最好像排队似的一起出来,还有一种方法是,先脱险的人把一头打了结的绳索或者表面粗糙容易抓住的皮带丢给待脱险者,等脱险者把它系在身上后,拉他迅速脱险。

无力脱险自救时,应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坚持的时间越长,得救的可能性越大。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后一个星期,在某医院的废墟里挖出40多个仍然活着的婴儿。研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适应新的环境,避免不必要的恐惧和惊慌,尽量减少体力消耗是很有意义的。

地震中,在被压埋的期间里,要想方设法寻找代用食物,俗话说,饥不择食,此时,若要生存,只能这样做。唐山地震时这类例子相当多。例如,有个小孩抱着枕头被压在废墟里,饿极了的时候,就用枕头里的高梁花充饥,坚持到获救为止。有一位居民被压埋后,靠饮用床下一盆未倒的洗脚水而生存下来。还有一位中年妇女,渴极了的时候饮自己排出的尿,一直坚持了十多天时间,终于得救。

一般情况下,被压在废墟里的人听外面的人声音比较清楚,而外面的人对里面发出的声音则不容易听见。因此,要静卧,保持体力,只有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或敲击管道、墙壁等一切能使外界听到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互救

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在1983年山东菏泽地震中曾作过统计,震后20分钟内可以救出37.55%的遇难人员,救活率可达98.3%以上;1小时内,可救出85.8%的人员,但救活率下降到63.7%以下;若2小时内还救不出被砸压的人员,因窒息而死的人数上升到砸死人员的58.6%以上。所以,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只要是在最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抢救他们。此种做法可以节约时间,减少伤亡。

近处救人要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救出一个青年,就等于增多一份救援力量;救出一个医生就可以尽快医治和护理好一批伤病员。另外还要注意先救有呼声的,先救容易救的人。救人时要先呼唤,确知人还活着再下力去救,其目的与先救容易救的人一样,以便能在最短时间形成一支强大的救人队伍。

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有些伤势不重者,可帮他暴露头部和胸腹部后,让其自救脱离险境,这样可以争取时间抢救更多的人。凡伤者不能自行出来的,不要强拉硬拖,应尽量充分暴露全身后才可扒出。从废墟中将人扒出来,,如果是伤者、病者,他们还没有脱离危险,即使无病无伤,如果埋压过久,也有必要进行特殊的护理。流血者要及时止血,骨折者要作简单地包扎。在黑暗处呆的时间长的人,出来后要避免强光的刺激。长时间处于饥饿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

震后初期的抢救工作,大多采取手挖肩扛。若利用工具,如铲、铁杆、齿扒、锤子、凿子、斧、木棍等,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挖到人时更要小心,不可用利器刨挖,最好用手一点点地抠。在一些梁柱相互叠压的情况下,挖掘时要特别注意仔细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的阻挡物,对上面重物需进行必要的支撑,绝不能鲁莽行事。挖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粉尘碎物飞扬,以致误伤和窒息被营救者,必要时可采取洒水息尘的办法。

现场抢救中,力争及早除去伤员身上或伤肢的重物,立即固定伤肢,不要拉扯被压埋者,以免造成新的损伤;抬伤员不能一人抬手,一人抬腿,扭曲身体,以免造成伤员瘫痪,应用竹木床板、担架运送伤员。

安全教育之防震知识

(一)地震前兆

地震是有前兆的,一般可分为

一、宏观异常

1、小震活动:有的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会发生一系列小地震多者可达几十至几百次,科学家称它们为前震。

2、动物反常常见的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3、大气异常: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会出现多种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怪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骤然增温或酷热蒸腾等。

4、“地光”:地震伴有发光现象并非偶然。在我国近年就至少有二三十次地震伴有地光。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地光的出现时间不一般很短,往往一闪而过,所以不易观测。

5、“地声”: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习惯称之为“地声”。一般说,如果声音越大,声调越沉闷,那么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较小。

二、微观异常

1、地形变:我国几次较大的地震:如1966年邢台地震、1969年渤海地震、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等等,震前都有地形变活动。

2、电磁场异常:在1855年江户大地震发生的当天,吸到磁铁上的铁钉及其他铁制商品,突然掉落在地……

3、地下水异常:震区范围的地下含水岩石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挤压或拉伸,引起地下水的重新分布,使水变味、变色、混浊、浮油花、出气泡等。

现实生活中,前兆异常是十分复杂的,有的异常可能对应地震,也可能不然。所以除了识别异常,还要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才能定论。

(二)防震减灾

1、室内避震:

地震时室内避震原则: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保护好头部,地震发生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枕头和坐垫保护头部,如果没有也可用双手抱住头部躲避。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的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平房避震: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楼房避震:遵循就近躲避原则。保护头部,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等“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

--高楼撤离: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教室内避震: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体育馆、影剧院避震: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

2、室外避震:

如果发生地震时身处室外,应当远离室外危险物和危险场所。室外危险物包括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一旦震动停止,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操场避震: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街道上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过街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开阔地避震:躲开人流,就地卧倒或蹲下。

--行驶的电(汽)车内避震:司机应及时停车。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遇到火灾时逃生: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

--遇到燃气毒气泄漏:用湿布捂住口鼻,逆风逃离。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三)地震自救应急措施

一、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种左右。

二、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1、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2、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3、在着火之后。

三、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四、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五、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六、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若你搭乘电梯的话,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七、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八、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九、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十、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近视发生的原因

全文共 106 字

+ 加入清单

近视眼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而视远不清。处在休息状态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光后在视网膜之前集合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则形成不清楚的像。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近视发生原因,供大家阅读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3岁宝宝出现舌苔厚白的症状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作为家长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宝宝,那么在宝宝出现一些症状的时候要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下面我们来看看宝宝出现舌苔厚白是怎么回事?

宝宝舌苔厚白的症状及解决办法

⑴舌质淡白,舌苔薄白:多为寒证,见于感冒早期,可选择性质偏温的饮食,如红枣糯米粥等,以软食、羹食为宜。副食选择清淡性温的牛肉汤、羊肉汤、蛋花汤、红萝卜、洋葱、红糖等,并用醋、姜做为调味剂。水果可吃苹果、蜜桔等。少吃性偏寒凉的食物,如凉拌菜、黄瓜、冬瓜、绿豆芽、蟹、螺、鸭蛋等。忌吃冷饮。

⑵舌苔白腻,或白厚腻:多为寒湿,应选用温胃健脾、散寒化湿的食物,品种同上。少用甜腻厚味的食品,否则会导致腹胀及食欲减退。

⑶舌苔微黄,或黄腻:为脾胃湿热或肠胃积滞所致,见于感染、发热或消化功能紊乱,常伴有口舌干渴、烦躁、大便干结等症状,饮食上应选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白萝卜、西红柿、丝瓜、藕粉、绿豆或薏仁煮粥,水果可选用山楂、梨等。

⑷舌苔薄少或光滑无苔、或舌苔部分剥落:多因胃肠湿热或阴虚火旺所致,见于寄生虫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可选用百合汤、雪梨、西瓜等有滋阴降火、生津止咳作用的膳食,避免吃辛温的食物,如羊肉、蒜、洋葱等。

舌,诊作为传统医学“望”诊的重要内容,在临床上是一种重要的观察手段。它通过观察舌象,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舌黏膜以及舌本体的变化,也是一种客观的体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甚至有一些疾病,单靠舌形、舌色等,即可作出大致的诊断。而健康宝宝的舌头一般是粉红柔嫩、光滑清洁的,因此,对家长来讲,懂得舌诊的一些简单方法,藉以观察孩子健康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白舌苔

表现:

舌苔白而厚腻:提示湿气较重。孩子这时往往会因为内部湿气所困,而导致食欲不振。

解决之道:

家长在这时候应该给孩子禁食面食、豆制品一段时间。因为面食、豆类制品可能引发气滞于体内。油腻的食物也在禁忌之列。可以给孩子服少量的藿香正气水,或用藿香3克,薏苡仁30克,共煮汤给宝宝当开水服。

黄舌苔

表现:

如果舌苔黄而且厚腻,那么提示孩子湿热都很重。此时,孩子大多有口臭、烦躁、厌食、大便特别臭秽、尿黄等表现。

解决之道:

需要让孩子服用一段时期的清热利湿的中药。

“观舌以窥全身”。舌诊只是诊病的初步推断。临床上,要与其他方法共同参照,才能正确诊断病情。

人体内部的变化,比如气血是盛还是衰,脏腑是虚还是实,都可以通过舌象反映出来。

只要家长经常留心,宝宝的健康自然能够得到保证。

以上就是关于三岁宝宝舌苔白厚该怎么办的介绍。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三岁宝宝依然是身体抵抗力比较低下的时期,所以依然是许多疾病的高发人群。而舌头的不正常的表现,是很多疾病的临床症状,所以需要爸爸妈妈重视,以便早发现孩子的异常,早调理,早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地震发生海啸的前兆及逃生自救措施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14日0时2分,新西兰南岛中部发生7.5级强震。并且引发小规模海啸,民防部门已发布海啸预警,第一波海啸未必是最强的。海啸可能持续数小时,不少民担心海啸连夜逃上海边小山众。现在也要保持警惕。避免更大规模的海啸发生。那么地震发生海啸的前兆逃生自救措施有哪些呢?

地震海啸前的抗灾准备

准备防水急救包:在办公室和家里都准备一个逃生应急包,里边准备水、干粮、急救药品等,放置于随时可以拿到的地方。

准备救生衣和救生圈:沿海地区经常受到海啸袭击的家庭,最好将救生衣和救生圈放在随时可以方便拿到的地区,这样在洪水淹没的时候,可以更容易获救。

制定海啸撤离计划:在海啸频发地区,应定期对家人进行逃生训练。这包括了解海啸预警常识及基本的逃生技巧。考察周围地势,制定疏散路线,确定从家里或者公司最快可以到达的高处地形和高层建筑,以及到达那里的最快路线。应该寻找多个逃生地,因为海啸来临时很可能截断其中一些路线。

了解基本的地震海啸征兆

1.在沿海地区,地震是海啸的最明显征兆,地面强烈震动并发出隆隆声,都预示着海啸可能袭击。

2.大海突然退潮,并退离到离海岸较远的地方,裸露出大面积沙滩,这常常是海啸来临的前兆。

3.海上出现泡沫。

4.海水突然变热。

5.海上发出类似于喷气式飞机或列车行驶的声音。

6.动物行为反常,包括:深海鱼浮到海滩,地面上的动物逃往高地、恐惧海岸、聚集成群、或进入建筑物中。

7.当地政府发布的海啸警报。

海啸自救方法:

一、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二、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如果有足够时间,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三、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四、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急救包,里面应该有足够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这一点适用于海啸、地震和一切突发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奥地利村庄发生勒索软件攻击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恶意软件小组NetWalker对奥地利的威兹村发动勒索软件攻击。这次攻击影响了公共服务系统,并泄露了一些从建筑应用程序和检查中窃取的数据。

据网络安全公司熊猫安全(Panda Security)称,黑客通过与COVID-19危机有关的网络钓鱼电子邮件,成功侵入了该村的公共网络。

以COVID-19为诱饵部署勒索软件

这些电子邮件的主题是“关于冠状病毒的信息”,用来诱使Weiz公共基础设施的员工点击恶意链接,从而触发勒索软件。

Panda Security声称,该攻击属于勒索软件家族的一个相对较新的版本,该家族使用VBScripts进行传播。如果感染成功,它会在受感染计算机连接的整个Windows网络中传播。

报告详细说明勒索软件终止Windows下的进程和服务,加密所有可用磁盘上的文件,并消除备份。

奥地利各大公司的位置

威兹是一个小村庄,被认为是奥斯特施泰尔马克地区的经济中心,位于距离格拉茨市几公里的地方。

这也是一些大公司,如汽车制造商麦格纳和建筑公司斯特罗布建设和列布包韦兹,建立了他们的生产工厂的地方。这可能表明攻击不是随机的,而是针对特定的目标。

Netwalker集团最近发起了几起针对全球医疗行业的攻击。

西班牙《每日电讯报》3月25日报道了一起针对西班牙医院的袭击事件。此攻击还使用钓鱼电子邮件将勒索软件部署到目标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地震防护小知识

全文共 1282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要加强人们的地震防护知识,那么你对地震防护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地震防护小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1、地震防护小知识——地震时个人避险

破坏性地震从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几秒的时间。作为个人,如何在瞬间冷静地作出正确避险的抉择呢?

1 在楼房: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能使用电梯。

2 在平房:来不及跑出户外时,可迅速躲在桌子、床下和坚固家具旁或紧挨墙根,注意保护头部。

3 在户外:避开高大建筑物,远离高压线、大的广告牌。

4 在工作间: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

5 在公共场所:在车站、剧院、教室、商店、地铁等场所,要保持镇静,就地选择躲藏处,然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不要盲目跳楼,也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2、地震防护小知识——地震后自救互救

震区群众,尤其是家庭、邻里之间的自救互救,是减少地震时人员伤亡的有效手段之—。

1 被埋压人员首先要鼓起求生的勇气,要消除恐惧心理,能自我离开险境者,应尽快想法脱离险境。

2 被埋压人员不能自我脱险时,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自己身上的物体,特别是腹部以上的压物,等待救援。可以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保持呼吸通畅,防止烟尘呛入窒息。

3 被埋压人员要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以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应利用一切办法与外界联系,可用石块敲击物体,或在听到外面有人时才呼救。

4 被埋压人员应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扩大安全生存空间,最后向有光线和空气流通的方向移动,以脱离险境。若无力脱险时,应尽可能减少体力消耗,在可活动空间里,设法寻找代用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5 组织家庭、邻里互救。家庭人员和邻里熟知被埋压人员位置,可及时进行抢救。在救人中要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器物等声音。

6 要根据房屋结构、发震时刻等特点,通过询问或倾听,确定被团人员位置后,再行抢救,防止意外伤亡。

7 救人时要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在瓦砾堆中,要及时抢救处在房屋底层或未完全遭到破坏的地下室中的幸存者。

8 地震时抢救目标应先是医院、学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在抢救被埋压者的过程中,人们要密切配合,救死扶伤。

9 救援要讲究方法,首先应使被救者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防止窒息,再暴露胸腹部。若伤员不能自行出来,不能强拉硬拖。救援时可用小型轻便的工具,如铲、锤、凿、棍等。使用时注意安全,特别是在接近被困人员时,更应小心,不用利器硬挖。

看过“地震防护小知识“

3、地震防护小知识——怎样做好地震前的准备

1 了解地震知识,掌握防震应急措施。

2 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不轻信地震谣言。

3 明确疏散路线、避难地点,准备好避难和营救的物品。通常需准备好手电筒、打火机、收音机,够三天用的食物和饮用水。

4 加固室内家具杂物,把放在高处的小物件、镜框等物体转移到地板上,避免家具杂物在地震时翻倒掉落造成伤害事故。

5 分配地震时个人应急任务,特别是防火;离家时,应关好燃气灶,熄灭炉火,切断电源等;要保护老人小孩;所携带防震用品等应按任务分工落实到人,避免震时忙乱,顾此失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人为什么会出现错觉一般是什么原因

全文共 2442 字

+ 加入清单

错觉是一种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比如,月亮走我也走。错觉是一个很奇妙的感觉,接下来小编就根据人会什么会出现错觉和你们进行讨论,希望对你们有用。

错觉的介绍

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错觉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扭曲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人出现错觉的原因

1.眼动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在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有规律的扫描运动。当人们扫视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差,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

根据这种理论,垂直一水平错觉是由于眼睛作上下运动比作水平运动困难一些,人们看垂直线比看水平线费力,因而垂直线看起来长一些。

同样,在缪勒一莱尔错觉中,由于箭头向外的线段引起距离较大的眼动,箭头向内的线段引起距离较小的眼动,因此前者看上去长一些。

眼动理论听起来颇有道理,有些研究也发现,在眼动的范围和缪勒—莱尔错觉的大小之间有某种关系。但另一些事实说明,这种理论是不能成立的。例如,用很快的速度呈现刺激图形,使眼动无法产生,或者用稳定图像的技术,使图形的网膜映像固定不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照样会出现图形错觉。这说明,眼动不是造成错觉的真正原因。为了克服眼动理论的困难,以后人们提出了传出准备性假说 (Efferent Readiness Hypothesis)。这种理论认为,错觉是由于神经中枢给眼肌发出的不适当的运动指令造成的。只要人们有这种眼动的准备性,即使眼睛实际没有运动,错觉也要发生。这种假设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事实证明。

2.神经抑制作用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人根据轮廓形成的神经生理学知识,提出了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这是从神经生理学水平解释错觉的一种尝试。这种理论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人们看到的轮廓发生了相对的位移,引起几何形状和方向的各种错觉,如波根多夫错觉等。

神经抑制作用理论在解释错觉时和现代神经生理学的思想联系起来,这是好的,但这种理论只强调网膜水平上感受器的相互作用,而忽略了错觉现象和神经中枢的融和机制的关系。例如,在波根多夫错觉图形中,如果给一只眼睛呈现倾斜线,给另一只眼睛呈现两条平行线,人们仍然看到了位移的错觉,这是用网膜上的抑制作用无法解释的。

3.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错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知觉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一种例外。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以潘佐错觉为例,由于两条辐合线提供了线条透视,夹在它们中间的两条横线在深度上被分开了,上方的线段应该比下方的线段远些。而画面上的两条线段实际相等,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也相等。按照大小距离不变假说,人们在知觉物体大小时估计了物体的距离,因而把“远处”的线段看的长一些。

常性误用理论把错觉和知觉恒常性联系起来。在大小知觉的场合,当距离改变时,视网膜投影的大小也相应发生改变,而知觉到的大小却不发生改变,这是知觉恒常性。当环境提供了深度线索使平面图形的不同部分在深度上分开,也就是使他们的显现距离发生变化时,而视网膜的投影大小不变,人们由于错误的利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特性,就会把“远处”的物体看得大些,而把“近处”的物体看得小些,因而出现大小错觉。这种理论强调了深度线索在错觉产生中的作用,因而也叫深度加工理论。

错觉的分类

心因性错觉

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错觉,叫做心因性错觉。电影《红楼梦》中的紫鹃丫环,见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人老是时吵时好,她不清楚宝玉待黛玉究竟是不是真心,于是编造了一个“明春家里来接姑娘”的谎言试探贾宝玉。宝玉听后信以为真,顿时傻了眼,还将花园湖中的石舫错当成是来接林妹妹的船,于是大呼:“把船开回去,把船开回去。”将不会移动的石舫,错当成接林黛玉的船,这种错觉带有明显的心理因素,所以是心因性错觉。

一个热恋中的人,在电影院门口等待着恋人。还有一二分钟电影即将开映,而恋人却尚未到达。此时华灯初上,光线昏暗,他很容易将某个匆匆行走的路人错当成是自己的恋人而迎上去打招呼,这也是心因性错觉。文章开始部分列举的三个成语,都具有明显的心理因素,所以均属于心因性错觉。

生理性错觉

生理性错觉,是错觉地感知了体内某种生理性活动。例如有位婚后三年未孕却又迫切希望怀孕的妇女,服了许多“送子丸”、“赐子汤”等秘方后,有一个月的“例假”超期数日未来,她以为怀孕了,十分高兴。丈夫、公婆也自然很兴奋。婆婆问她是否想吃酸食,有没有恶心。果然,次晨起床刷牙时出现了恶心,看见油腻食品不想吃,喜欢吃“话梅”,还出现了偏食。她不仅体重增加,而且还感到了胎动,于是来到妇产科医院检查。奇怪的是,医生经过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和B超检查后证实她并没有怀孕,而是得了一种叫“精神性怀孕”的疾患。精神性怀孕就是假孕症。由于精神因素,造成了功能性闭经。在别人的暗示和自我暗示下,使心理矛盾变成了躯体症状,出现了生理性错觉,将早晨刷牙时咽喉部受到刺激出现的恶心,当成了妊娠反应。在别人提示“是否想吃酸食”的暗示下,出现了“爱吃话梅”的现象,将生理性的肠蠕动,错觉成胎动;将肥胖,错觉成“子宫增大、腹隆”,这一切,都是生理性错觉。

病理性错觉

一个人在生病的时候也会出现错觉,这是病理性错觉。病理性错觉多于高热谵妄、意识清晰度不高的情况下出现。例如,病人可将正在输液的盐水皮条错看成毒蛇;将床边柜上的花瓶,错视为骷髅;错将吊灯看成为可怕的巨蟒……病理性错觉常常带有可怕的成分,所以患者情绪常常是惊恐万分。当体温降低并非处于高热中,意识程度转为清晰时,病理性错觉也就不医自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什么是惊厥 孩子出现这个现象要警惕

全文共 2426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在小的时候都会出现很多的现象,但是没有经历过的根本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意思的,比如说惊厥,那您知道什么是惊厥吗?您知道孩子出现惊厥是什么意思吗?今天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有关新生儿惊厥怎么办的知识,感兴趣的您赶快来看看啊。

什么是小儿惊厥

惊厥听起来多数人都有点陌生,但是说起抽风,绝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是宝宝中常有的病症,一般多发生于1-3岁,早产儿的发生率相对更高。

这种病在幼儿身上非常多见,100个孩子中就有5-6个患有该病,而且此病发生突然,变化多端。虽然发病持续时间短,但是一旦频繁发生,就会诱发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影响到幼儿身体与脑部发育。

小儿惊厥的症状

1.神志不清

一旦抽风,孩子就会面色发紫,没有意识,呼吸不顺,等到几秒或几分钟后,宝宝便可自然恢复并停止,再次正常,逐渐进入到睡眠状态。有的孩子眼部和嘴部可能还会在持续抖动,甚至会有短暂的呼吸停止现象。

2.头部侧斜

宝宝发作时,头部首先往左边或者右边测斜,颈部靠后,眼睛发直,或者呈斜视状态,眼珠向上翻,口中不断吐出白色口沫。双腿双脚僵直或者不断抽动,双手紧握拳头,有时伴有大小便无意识排出现象。

3.局部抽动

有些小朋友的抽动是小范围的,但是这种细微的抽动会经常出现,通常是过一阵子后便再次发作。这里需要提醒父母的是,有的孩子就寝后会出现小范围的手脚抽动,这种现象往往发生于熟睡中或者是快要清醒的时刻,这属于身体的正常现象,无需太过紧张。

4.严重性抽动

有些孩子抽动的时间超过半个小时,或者连续发生两次抽动,难以恢复意识,这类抽动就比较严重了,这属于一种持续惊厥的状态,需要警惕,必要时立即送往医院。

什么引起了小儿惊厥

引起此症的原因主要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诸如脑部感染,神经感染,身体中毒,血糖偏低,体内镁钙不足等等,而在不同时期,引起该症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1.新生儿阶段

新生儿出现该症的原因,主要有:生产中受到损伤,身体代谢无规律,脑部出血,大脑发育异常,窒息,脑膜炎等等。

2.婴幼儿阶段

婴幼儿阶段出现该症的原因,主要有:食用药物后身体或大脑中毒,脑部受到感染,发热所致,大脑受损遗留后遗症,血糖偏低等。

3.儿童阶段

儿童阶段出现该症的原因,多为身体或大脑中毒,脑部感染,同时还有血压过高引起脑部不适,颅内出现病变等等。

小儿惊厥怎么办

一旦孩子有抽风反应,需采取必要的对策来救急,具体步骤如下:

1.冷敷毛巾

如果孩子在不断抽动的同时,身子也在持续发热,建议取一块干净的毛巾,蘸上凉水,敷在孩子的头上,并不断更换,持续冷敷。也可以用毛巾轻擦宝宝的全身,倘若正处于夏季,可以用酒精和水混合,按照2:1的比例调制,擦拭宝宝四肢。

2.使用筷子

当孩子在抽动时,很可能会咬破舌头,或者舌头出现后缩的情况。因此,要立即拿干净手帕包住筷子顶端,压住宝宝舌头,放在上下牙中,这样可让孩子正常呼吸。

3.掐人中

若情况愈发严重,可使用掐人中或者印堂的方法,来止住抽动。

4.勿喂食

有的妈妈看到孩子抽风,不免慌张起来,不断摇晃宝宝,并着急喂水喂药,这种做法容易使痰进入气管难以呼吸,更易引起肺炎。

5.解衣服

孩子身体大幅度抽动时,应马上把孩子平放于床上,解开他的衣服,把他的头部向着左边或右边靠着,让他能够自如呼吸。

6.立即就诊

倘若以上的五种方法,均没能起到缓解作用,建议立马把宝宝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当然,即使得到了缓解,也要多加观察,小心提防,最好能够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番,以免出现其他病症。

小儿惊厥的护理

1.家庭护理

宝宝抽风后,爸妈需要淡定冷静,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把孩子抱在床上或是沙发上,用手把他的头歪向一边,使他口中的液体能够正常流出,以防倒流。

(2)把孩子的衣服脱掉,如果是在冬季,则可以把衣领解开,别让衣领卡住孩子,影响呼吸。

(3)如果孩子前一秒正在进食,把他嘴里的食物拿出。

(4)安抚宝宝,如果孩子紧紧地闭上嘴,不要试图去扳开,否则会伤害到口腔。

(5)按压孩子的人中,若孩子身子在不断发热,采取上文中提示的技巧来帮他降温。

2.药物疗法

大部分宝宝之所以患上该症,通常是因为身体发热所致,因此家中应该储存适合幼儿的退烧药,给他喂食,但使用此方法的前提是在采取家庭护理无效的情况下。当然也可两者配合进行,食用药物后,得常给宝宝喂水,来帮助他排汗。药物用量需严格按照医师要求,不可盲目喂食,否则会造成诸多伤害。

如若送去医院治疗,医师会首先对孩子惊厥的原因做出排查,确定具体病因后(如中毒或是缺钙),再使用相关的药物来有效处理。

3.饮食疗法

·蚕白糖水

食材:10g僵蚕,10g糖,6g蝉蜕。

制作过程

a.将蝉蜕和僵蚕均放入锅中,加水开火煎煮。

b.烧开后,过滤掉杂质,取汁液,撒入白糖。

注意:在两次惊厥期间,给孩子喂食,如果发病较为严重,可以适当加大剂量。

功效:可以降低幼儿身体温度,压惊止抽,适合于突发性抽风。

·花生紫米糊

食材:1两糯米,1斤半水,半两花生仁,半两紫米。

制作过程

a.把糯米与紫米放入水中,冲洗,去除污垢。

b.把花生仁搁水中冲洗,再泡进清水中,8个钟头后捞出,吸除水分。

c.将食材统统放入豆浆机中,按下开关,成米糊后盛出,喂食。

注意:虽被绞碎,花生仁依然会有部分残渣,容易发生窒息,因此建议1岁以上的宝宝食用。

功效:花生虽小,其含有较多的营养元素,其中就包括高比例的亚油酸,可以帮助幼儿大脑发育,呵护脑部环境健康。

·鱼鳔煎黄酒

食材:黄酒120g,鱼鳔15g。

制作过程

a.将二者搁入锅中,倒水点火,煎煮。

b.水开后,过滤杂质,取汁液喂食。

注意:在两次抽动间喂食,每日可多次食用。需要注意的是,黄酒并不适合于幼儿食用,因此该汤只适合于年龄稍长的儿童食用。

功效:可以迅速缓解急惊风带来的不适,有助于孩子身体解毒。

结语:看了小编上文的介绍,您是不是已经知道什么是惊厥了呢?您是不是也已经知道惊厥是什么意思了呢?小编希望您可以把今天学到的有关新生儿惊厥怎么办的知识分享给您身边的小伙伴们哦,还等什么,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如何减少水华现象的发生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减少水华现象一直都是环保部门做到事情,水华现象如果没有及时治理,那么造成的危害性非常大,所以说要加强治理,那么如何减少水华现象的发生?一起走进了解下。

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俗称,是水污染的一种形式。原因是由于水中含有氮磷等元素使水中的生物疯长造成水中含氧量减少,水质变坏,水中生物大量死亡。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要防治主要是减少水体的氮、磷。

水华发生的重要因素就是富营养化,要采取切实措施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氮磷来源主要有点源、面源和内源,需要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控制。对于点源,要大力推行节水措施,推行使用无磷或低磷洗涤剂,积极推动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对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的管理,特别要加强对氮磷排放的控制。加快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强化技术改造,提高其脱氮除磷的能力。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确保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同时要加大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监管力度,防止污水处理厂发生污染事故对水体水质造成严重影响。对于面源,要继续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特别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减少面源污染。加快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努力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加快畜禽养殖分区建设,提高畜禽粪便集中处理率,发展有机农业。控制网箱养鱼规模,加大监管力度,避免水产及养殖污染,减少氮、磷进入水体。对于内源,要加强底泥疏浚的研究,采取措施强化并逐步恢复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改善生态结构,恢复水生高等动植物种群,实现营养盐良性循环。

减少水华现象的发生上面都有介绍,让更多人对其减少水华现象有详细的了解,还需要对其水华现象的形成原因与治理措施等多加关注,这些都属于海洋灾害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