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治疗驼背的按摩手法(最新3篇)

浏览

3256

文章

3

篇1:治疗小儿发烧有哪些按摩手法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感冒可选用推攒竹、揉太阳、清天河水三种手法进行按摩治疗。风寒感冒者加推三关;风热感冒者加推脊柱。其中,清天河水可宣肺清热;推攒竹、揉太阳可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发汗解表,驱散风寒;风热者加推脊柱以清热解表,下面来看看治疗小儿发烧有哪些按摩手法吧?

1、清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自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成一直线。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用一手握住患儿四指,使患儿掌面与前臂掌侧向上,另一手食指、中指罗纹面并拢,蘸水自手掌内劳宫穴经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止,呈单方向推100~200次左右。

2、推攒竹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30~50次。

3、揉太阳

【位置】眉后凹陷处。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两拇指外侧自前向后直推,推30~50次。再用中指端向耳方向揉该穴,揉30~50次。

4、推三关

【位置】前臂外侧缘,由腕横纹至肘横纹一直线。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一手握持手,另一手以拇指外侧面或食指、中指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推100~500次。

5、推脊柱

【位置】在后正中线上,自第1胸椎至尾椎端成一直线。

【操作】以食指、中指罗纹面着力,自上而下在脊柱穴上作直推法约100~300次左右。

另外,小儿风寒感冒可取生姜三片、老葱白二节、红糖少许,熬制成汁,温热替代水服用。风热感冒可取桑叶3克、菊花5克、冰糖少许,熬制成汁,温热替代水服用。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治疗小儿发烧有哪些按摩手法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治疗小儿发烧 巧用按摩手法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中医认为,小儿感冒发烧大部分是外感发热,家长可选择按摩手法治疗小儿发烧,按摩退烧效果比应用解热镇痛类药物效果更佳。以下是治疗小儿发烧的按摩手法。

提示:经按摩治疗后,孩子体温可降至正常,而导致发烧的因素亦同时清除,这种情况孩子的体温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再次升高。假如在按摩治疗后,孩子体温降至正常,或比原来有所下降,而导致发烧的因素未被清除,则孩子的体温可能再次上升。此时,若再以推拿方法治疗,体温可再次下降数小时。如果病情严重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按摩手法选择】

小儿感冒可选用推攒竹、揉太阳、清天河水三种手法进行按摩治疗。风寒感冒者加推三关;风热感冒者加推脊柱。其中,清天河水可宣肺清热;推攒竹、揉太阳可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发汗解表,驱散风寒;风热者加推脊柱以清热解表。

1、清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自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成一直线。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用一手握住患儿四指,使患儿掌面与前臂掌侧向上,另一手食指、中指罗纹面并拢,蘸水自手掌内劳宫穴经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止,呈单方向推100~200次左右。

2、推攒竹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30~50次。

3、揉太阳

【位置】眉后凹陷处。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两拇指外侧自前向后直推,推30~50次。再用中指端向耳方向揉该穴,揉30~50次。

4、推三关

【位置】前臂外侧缘,由腕横纹至肘横纹一直线。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一手握持手,另一手以拇指外侧面或食指、中指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推100~500次。

5、推脊柱

【位置】在后正中线上,自第1胸椎至尾椎端成一直线。

【操作】以食指、中指罗纹面着力,自上而下在脊柱穴上作直推法约100~300次左右。

另外,小儿风寒感冒可取生姜三片、老葱白二节、红糖少许,熬制成汁,温热替代水服用。风热感冒可取桑叶3克、菊花5克、冰糖少许,熬制成汁,温热替代水服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六种治疗婴儿腹胀的按摩手法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胀气算不算是病,需不需要治疗,原则上要以宝宝的临床症状为判断标准。如果宝宝能吃、能拉、没有呕吐的现象、肚子摸起来软软的、活动力良好、排气正常、体重正常增加,那么这一类的腹胀大多属于功能性腹胀,无须特别治疗,可用按摩手法缓解宝宝的不适症状。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六种治疗婴儿腹胀的按摩手法吧。

1、揉板门300次

在宝宝的手掌大鱼际中间,板门穴给宝宝做揉法按摩。大鱼际即宝宝大拇指根部直至手腕的一大块肌肉。而板门穴就在大鱼际的正中间位置。

Tips:每日坚持给宝宝搓搓大鱼际,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而且对咽痛、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等症状,也有缓解作用。

2、运内八卦100次

宝妈用中指指腹,在宝宝掌心周围做逆时针方向的按揉。内八卦即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的圆。

Tips: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在临床上的应用特别广泛。

3、摩腹5分钟:用手掌面着力,在宝宝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的摩擦运动。

Tips:人的大肠内存在大量细菌,在大肠内起腐败发酵的作用,制造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有害的化学物质不断地、自然地被身体吸收,引起自我中毒,从而导致衰老和疾病。摩腹,正是清除体内毒素的有效方法。

4、分推腹阴阳200次:用拇指两侧面,在宝宝腹部,沿肋弓角下缘向两侧分推按摩。

Tips:分推腹阴阳,是一个中医名词,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5、揉龟尾100次:用拇指指端着力,在宝宝尾椎骨段的龟尾穴做揉法按摩。

Tips:揉龟尾,龟尾穴位于人体臀部的尾椎骨处。中医认为,揉龟尾穴能通调督脉之经气,有调理大肠的功能,对止泻、通便有一定效果。

6、揉足三里100次:用拇指指端着力,在宝宝腿部外侧,外膝眼下三寸的足三里穴做按揉。

Tips:"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