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洛阳水席历史(汇总5篇)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你知道洛阳水席历史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问学吧小编就给大家介绍洛阳水席历史,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1136

文章

5

篇1:洛阳名人,洛阳历史名人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洛阳是中国有名的“世界文化名城”,早在夏朝的时候便有洛阳的存在,经历了历历代代的皇都在这定居,洛阳被称为皇城的时间有着1529年,历经了13个朝代的更换。本期小编带你去洛阳文化了解一下洛阳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伏羲 宓妃 仓颉 后羿 嫦娥 夏桀

杜康 商汤 伊尹 周武王周公旦周成王

周平王老子 苏秦 伯夷 叔齐 白圭

张仪 吕不韦刘邦 贾谊 桑弘羊师史

汉光武帝 董宣 班超 班固 班彪 卜式

班昭 蔡伦 张衡 许慎 张仲景马援

华佗 王充 皇甫嵩司马懿关羽 窦宪

蔡邕 蔡文姬嵇康 阮籍 刘禅 邓艾

袁绍 吕布 司马师钟会 钟繇 马钧

司马炎左思 陈寿 祖逖 刘琨 陆机

潘岳 韩寿 刘徽 皇甫谧裴秀 石崇

绿珠 桓温 杜预 拓跋宏檀道济高欢

兰陵王高长恭杨广 韩擒虎贺若弼宇文恺

陈叔宝独孤信李世民长孙无忌 王之涣宋之问

武则天太平公主 上官婉儿 李白 杜甫 李隆基

狄仁杰白居易玄奘 李贺 韩愈 吴道子

颜真卿刘禹锡元稹 刘希夷朱温 李存勖

李煜 赵匡胤程颐 程颢 赵普 吕蒙正

李龟年郭丰铭司马光富弼 范仲淹邵雍

欧阳修李格非文彦 博尹洙藤子京

你可能也喜欢:

洛阳结婚习俗有什么规矩

历史悠久的洛阳宫灯文化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洛阳牡丹的历史由来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牡丹栽培源于河洛,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作为牡丹栽培中心之一,早在唐宋时期洛阳即已具备系统的栽花技艺,形成赏花习俗及与牡丹有关的诗词、书画、传说、服饰等,由此衍生出洛阳牡丹文化。

洛阳牡丹,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400多个品种。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洛阳铲的历史文化来源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名地道的中国人,一说起铲子小编就自然的想起要挖土了。但是说起洛阳铲,还真就不知道了。查了一下洛阳铲最早广泛用于盗墓,后成为考古学工具。现在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洛阳文化中的洛阳铲的历史文化来源把。

据传为中国河南洛阳附近村民李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并为后人逐渐改进。最早广泛用于盗墓,后成为考古学工具。著名的考古学家卫聚贤在一九二八年目睹盗墓者使用洛阳铲的情景后,便运用于考古钻探,在中国著名的安阳殷墟、洛阳偃师商城遗址等古城址的发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辩别土质,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洛阳铲是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1970年代初,中国考古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时,曾赠送一把打造精致的洛阳铲。

洛阳铲逐渐为后人改进。最早广泛使用的地方自然是盗墓,而今则成为考古学工具。著名的考古学家卫聚贤在1928年目睹盗墓者使用洛阳铲的情景后,便运用于考古钻探,在中国著名的殷墟、偃师商城等古城址的发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辨别土质,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20世纪50年代,洛阳成为重点建设城市。工厂选址常遇到古墓,以机器钻探取样,费时费工,于是工程施工人员就利用这种凹形探铲,准确地探测出千余座古墓。之后这种凹形探铲推广到全国,并很快传到东欧和亚非各国,洛阳铲从此驰名中外。

2014年,洛阳铲文化保护协会把“洛阳铲”注册商标,把洛阳铲真正留在了洛阳。洛阳铲博物馆等相关机构也在逐步建设,洛阳铲作为一个世界性文化符号迎来了发展的高速期。

你可能也喜欢:

赫赫有名的甘肃葡萄酒文化

浅析济南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

济南文化:济南茶文化

济南丧葬习俗:小殓报丧点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洛阳牡丹文化的历史

全文共 1105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一个非常喜欢植物的国度,历朝历代都有植物的代表,而牡丹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而洛阳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古都,自然有历史积淀下来的深厚底蕴,你对洛阳的牡丹文化有多少了解呢?本期一起去洛阳文化了解一下吧!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东晋顾恺之的名画洛神赋中已经出现牡丹的形象,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作为观赏对象毫无疑问。

隋朝时,隋炀帝在洛阳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这是牡丹第一次被人工栽培并且进入皇家园林。唐朝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起来,至开元中期,牡丹文化兴盛于长安,唐代特别看重牡丹,牡丹成了国运昌隆的标志,种植、观赏牡丹成为一种社会习尚。唐代许多着名诗人都留下了无数歌咏牡丹的佳章妙辞。

宋代除了歌咏牡丹的诗词外,又出现了有关研究、记录牡丹的专着,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等。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余鹏年有《曹州牡丹谱》等。散见于历代诗词文赋及明间通俗文学以及雕刻、音乐、绘画、服饰、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比比皆是,无可胜数。

洛阳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

洛阳牡丹栽培历史始于隋代,唐代是其鼎盛时期,至宋代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与此同时,各代还涌现出一些描写洛阳牡丹的诗词、着作及绘画作品,宋代诗人欧阳修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牡丹专着《洛阳牡丹记》。

洛阳牡丹观赏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洛阳牡丹可在公园和风景区建立专类园;在古典园林和居民院落中筑花台种植;在园林绿地中自然式孤植、丛植或片植。也适于布置花境、花坛、花带、盆栽观赏,应用更是灵活,可通过催延花期,使其四季开花。根皮入药,花瓣可酿酒。

每年清明和谷雨前后,古都洛阳举城欢乐。来自中原各地、外省外市以及世界各国的观光旅游者,怀着极大的兴趣,向洛阳的各大公园涌去。人们以能一睹甲天下的洛阳牡丹为莫大的荣幸。

春日洛阳人观赏牡丹是一种风俗,从古至今沿袭不变,并且越来越盛。赏花的时间自花开至花落,大约有20多天。花开之时,也是全城沸腾之日,只有等到牡丹凋谢之后,古城才慢慢趋于平静。

你可能也喜欢:

关于洛阳古都文化的特点

规模宏大的洛阳龙门石窟文化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满族有多少人口,满族的分布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史悠久的洛阳宫灯文化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洛阳是古时很多朝代的首都,在宫廷文化方面的底蕴是相当深厚,而在宫廷文化中的宫灯文化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已经很少能看到以前的手艺了,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干这种事情,可惜了千古流传下来的传承就要断绝了,本期洛阳文化为你解析。

洛阳宫灯是一种汉族传统工艺品,元宵佳节常见的装饰品。品种繁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等。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其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易于保存。既可用于喜庆饰品,点缀升平;又可作艺术宣传,表彰新风。

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做宫灯的贫民多无文化,他们只知道埋头苦干,养家户口糊口,从没想起也没能力将宫灯行业的人物故事,历史演变记之于纸,传之于世。

寻访洛阳宫灯的历史演变是艰难的,要不是碰上82岁的朱学愈老人。他颤微微地给我们拿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名字叫做《洛阳宫灯史》,这是40多年前他历经一番查访后的心血结晶,里面对明末清初至建国前后洛阳宫灯的发展情况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尤其是一些主要宫灯匠人的前后传续。

纵观洛阳宫灯发展史,无不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息息相关。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做灯的就多,销售量就大,反之则人少灯少。明末清初,战乱四起,社会动荡不安,老城做灯的人家就少。乾隆末年,国泰民安,宫灯业就兴盛。光绪末年,慈禧携光绪路过洛阳,喜欢上洛阳的张合架宫灯,北京做官的纷纷遣人来买,洛阳宫灯又兴盛一时,到了民初,战乱频仍,做灯户又锐减。到吴佩孚主政洛阳,由于其给属下大送官衔灯,洛阳宫灯又红火一时。后吴被憨玉坤逼离洛阳,洛阳宫灯随之暗淡,灯户只剩下六七家。抗战时期,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洛阳做灯户只剩下两三家,苟延残喘。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它才有了新生。1949年后,洛阳宫灯有了飞快的发展。名师高徒,人才辈出。1957年有12个品种投入国际市场,远销新加坡、欧美等地。1959年创新的“六角子母灯”参加全国国庆灯展,获得极高声誉。

您也许还喜欢:

领略独特的丽江古城文化

简述保山方言的特点

令人回味的云南保山特产

桂林结婚风俗是怎么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