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洪山戏革命戏【最新20篇】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很多洪山戏革命戏,都在哪?起到了什么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洪山戏革命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浏览

5719

文章

881

篇1:六龙坑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六龙坑革命烈士纪念碑又名四十八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诗洞镇健营村委会平山岗,建于1973年。坐西向东,为冲天式方尖碑,水洗石米饰面,通高8.3米,碑正背面刻“革命烈士纪念碑”,南北面分别刻“永垂不朽”“万古流芳”。碑座分三级,周围贴瓷砖,顶部塑有一个红星,正面有一记碑文用阴字记载立碑概况及革命烈士芳名。1948年6月1日,国民党围剿怀南游击根据地六龙坑。留守在六龙坑的200多名游击队员顽强地坚持了3天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六龙坑失守。48名革命志士被集中-杀。六龙坑革命烈士纪念碑对全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诗洞镇:诗洞镇位于怀集县的南部,与广宁、德庆、封开县接壤,是四县八镇的交汇点。全镇总面积325平方公里,人口59831人,辖21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220个自然村。以山地为主,有林面积36亩,耕地2.7万亩,其中水田2.1万亩。 诗洞镇地势南高北低,四面是山丘,中间是盆地,年平均气温20℃,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2℃;年降水量1540毫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湘鄂西苏区瞿家湾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湘鄂西苏区瞿家湾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荆州市洪湖市瞿家湾镇。

洪湖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洪湖市瞿家湾是湘西苏区首府所在地。1927年至1934年,以贺龙、周逸群、段德昌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武装割据,浴血奋战,创建了以洪湖苏区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曾覆盖58个县市,拥有2万红军和近5万地方武装,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割据范围最大的三块红色根据地之一,是参加长征的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地。它为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并最终夺取全国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开创了水上游击战争的光辉范例。

洪湖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共有代表性建筑39处,它们大部分集中在瞿家湾镇红军街(老街)和沿河路街道南北两边,其余散布在附近村湾。为缅怀革命先烈,在瞿家湾修建了湘鄂西苏区瞿家湾革命烈士纪念碑。

瞿家湾镇:瞿家湾镇地处洪湖市西部,西接监利柳关,南倚百里洪湖,北枕洪排大河,东临沙口新场,三横两纵的自然水系,将整个镇域划分为功能各异的不同小区,突显水乡新镇的特色风貌。瞿家湾镇位于东径113◦16',北纬29◦31'。全镇国土面积42.5平方公里,镇区面积7.5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耕地面积13715亩,大湖养殖水面10万亩,自然资源十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龙溪革命根据地旧址群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龙溪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为郴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溪革命根据地旧址群(含湘南特委遗址、红军石、英雄树、垒石仗)位于资兴市龙溪乡中塘村,时代为民国。

2012年,龙溪革命根据地旧址群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旧址外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向各外延150米处。

龙溪乡:撤销龙溪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入新设立的黄草镇、白廊镇资兴市辖乡。1949年属五区,1956年设龙溪乡,1958年属火箭公社。1959年更名龙溪公社,1984年改乡。距市区30.1公里,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0.5万。乡政府驻社前。旧(市)龙(溪)黄(草)公路横贯乡境。辖斗坪、下洞、中洞、中塘、水头、秋木、源坑、太玉8个村委会和龙溪居委会。有野鹿、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怀远县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怀远县革命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怀远县革命烈士陵园建成于2002年8月,坐落在风景秀美的荆山公墓境内。陵园坐北向南,占地2600平方米。陵园正中矗立一块长方形花岗岩纪念碑,纪念碑高1.5米、宽3.1米,基座共三阶高0.85米,纪念碑雕刻有毛泽东主席手书拓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陵园首批安葬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的五位怀远籍烈士的忠骨。2002年10月,为缅怀前辈,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中共怀远县委、县人民政府,将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予及现今资料可查的献身于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志士、创建新中国的革命先烈、对越自卫反击战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宋玉琳、程良、陈兴前等504名怀远籍烈士英名镌刻成革命烈士英名录供人们纪念瞻仰。革命烈士英名录位于陵园东侧,长6.3米、高1.2米、宽1.1米,为花岗岩石材制成。同期又筹建纪念程良、宋玉琳两位怀远籍黄花岗烈士的“双烈亭”,并于2003年4月建成。“双烈亭”为花岗岩石亭,亭净高九米、基台2.1米、底面积8.8平方米,亭有188块雕刻打磨好的暗红色花岗岩组装而成。

为了能让烈士陵园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陵园加强日常管理、维护、绿化和对外接待等工作。近年来,烈士陵园加大与县实验中学、县实验小学、荆涂学校等多家中小学校联系,举办中小学生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重大活动,并通过座谈、参观、讲解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活动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重大节日、纪念日(如清明、七一、八一、九一八等),做好社会各界干部群众参观、瞻仰烈士陵园服务工作,深入学习各个历史时期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传教育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开始时间、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结束时间、标志:1794年,热月政变,雅各宾派专政结束

4.文献:《人权宣言》

(1)制定时间、机构:1789年,制宪议会

(2)内容: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意义:体现了要求摧毁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思想;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5.被送上断头台的国王:路易十六(1793年)(英国是查理一世,1649年)

6.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积极:①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称之为大革命的依据);②传播了资产阶级

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③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推动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

(2)消极:但这场革命所争取的民主权利却为少数人所享有,所有人的"民主""平等"与"自由"仍然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与目标。

7.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8.代表人物:罗伯斯庇尔

(补充:(1)英美法三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阻。

(2)英法革命的敌人是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美国是英国殖民统治。

(3)革命后三国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英国是君主立宪制,而美法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4)革命中(后)三国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核心内容。但《权利法案》突出的是限制王权,《独立宣言》突出的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人权宣言》在更强调自由平等的基础上,突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和人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文山州第一个党支部革命旧址---洒戛竜支部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文山州第一个党支部革命旧址---洒戛竜支部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1927年,中共广东区委先后派出在那里和周恩来一起任教官的王德三及其部分学员返回云南。

王德三的学员杜涛回蒙自组建蒙自支部,并介绍在洒戛竜小学任教的李国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回云南不久的王德三便以组织的名义将向镇弼和严英俊派到文山工作。1927年10月,王德三又将在宜良工作的杨立人和颜亨璧介绍到文山。12月初,王德三亲自到文山召开会议,全面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精心研究文山工作。12月底,党组织又派严英武和一个姓周的同志到文山洒戛竜配合筹建文山洒戛竜支部。严英武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支部成员有:李国栋,杨立人,颜亨璧和姓周的同志。

洒戛竜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山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党支部成立以后,就领导着先期成立的洒戛竜劳动童子团,组建成立了洒戛竜农民协会,成立了小塘子苗族农民武装游击队。

1931年初,省委遭到破坏,王德三等一批省委领导纷纷被捕就义,在文山工作的共产党员被迫离开文山,革命全面转入地下。

为了纪念那段光荣而又极为不寻常的历史,为了弘扬先辈的革命精神,为了促进文山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共文山县委决定规划投入450万元彻底修缮文山州第一个党支部革命旧址。投入150万元修缮的四合院一期工程现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待二期和三期工程全部竣工后,文山州第一个党支部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全面对外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东固革命旧址群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东固革命旧址群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固革命旧址群

东固革命旧址群主要有东固平民银行、红四军与红二、四团会师旧址、东固毛泽东旧居、军民誓师大会会场、红一方面军无线电训练班、公略亭、东固革命烈士纪念塔、东固第二次反“围剿”陈列馆、“二.七”会议旧址、红四军总部、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中共赣西南“一大”旧址等。

东固革命根据地以东固畲族民族乡为中心,包括富田镇、文陂乡,曾是一、二、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创造了中国革命和中华苏维埃史上的多个先例:第一张纸币、第一个赤色邮局、第一个无线电培训班、第一个消费合作社、第一个综合兵工厂,以及孕育了21位青原籍共和国开国将军。

东固畲族乡:东固畲族乡位于青原区东南部,距区政府所在地82公里。东与永丰县相邻,南与兴国县相连,西与泰和县接壤,北与本区富田镇相依。全乡土地总面积243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人口近18000人,畲族人口5200余人。林地面积占全乡面积的80%,耕地面积1194公顷。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97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 到1300元,财政收入143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旧址旁。1984年完工,系一层水泥砖瓦结构,面积300平方米,正门上端有萍乡籍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孔原题的馆名——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

在历次革命中,萍乡籍和外籍为萍乡解放而牺牲的烈士在册的4207名。该馆主要陈列黄静源、刘昌炎、朱少连。王麓水、高自立、邓贞谦等烈士的英雄事迹,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全馆内容分序厅和3个部分展出,序厅排列了毛泽东、-、-、-、-为死难烈士的题词。题词下陈列了青松和花圈。第一部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部分为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第三部分为缅怀烈士,继往开来,馆内还陈列了王耀南、曾还杰、吴运铎、赵增益等为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的题词。

安源镇:安源镇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东郊,距萍乡市区5公里,总面积2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8公倾,下辖6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有驻镇单位11家和企、事业单位16家,有1所中学,6所小学,总人口3.6万元,其中农业人口1.24万人。安源现有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20多处,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1998年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经济开发示范镇。近几年来,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金井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金井革命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金井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晋江市金井镇区。

为纪念各个革命历史时期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光荣献身的59位烈士的英魂,1955年金井烈士陵园筹建完工。陵墓分组整齐排列,每座墓前立着一方白色花岗石墓碑,上刻烈士的英名和牺牲时间。陵园对面的“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烈士遗照和生平事迹介绍,具体地展现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每年清明节前后,机关干部、解放军官兵、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群众纷纷前来举行悼念活动。烈士墓前,时常摆放着人们敬送的花圈、花束和清香,人们用各种方式寄托自己的哀思,深切缅怀先烈不朽的业绩。

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112平方米。陵园四周筑有围墙,呈全封闭式。正面居中是一座拱顶大门,门柱两旁有毛泽东手书“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大门两侧有大幅毛泽东语录。

1997年8月,金井烈士陵园被中共晋江市委、晋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晋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惠安县委党史研究室

金井镇:金井镇位于晋江市东南沿海围头湾畔,距金门岛仅5.6海里,面积56.7平方公里,人口5.8万。金井的农业综合开发有较大发展,海水养殖面积超万亩,建立了一批粮食、蔬菜、林果、畜牧和水产基地。金井的工业企业蓬勃发展,以服装、针织、玩具、电子、皮革为主,拥有多元化的服装织造及辅料工业企业近千家,其中有荣获全国驰名商标的福建七匹狼集团公司。创造了“七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龙山县革命委员会旧址杨家新屋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龙山县革命委员会旧址(杨家新屋)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龙山县革命委员会旧址(杨家新屋)位于湘西自治州龙山县茨岩塘镇,年代为1935年。

2019年,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龙山县革命委员会旧址(杨家新屋)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茨岩塘镇:茨岩塘镇位于龙山县东北部,距县城21公里,距209国道10公里,桑龙公路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40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468人,其中农业人口19446人,非农业人口1022人。 镇区平均海拔850米,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多呈酸性和碱反应,很适宜于种植烤烟、药材和反季蔬菜。目前,全镇种植烤烟14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陕甘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新区西北部40余公里,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气势宏伟、庄严肃穆,融合了苏维埃主题与陕西渭北建筑风格于一体。既突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发源地的红色主题,又具有现代建筑风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综合教学基地,国家行政学院公仆意识教育现场教学点。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把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陕甘边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陕甘边革命根据照金纪念馆分为上下两层,一楼为序厅、主展厅;二楼为副展厅和多功能区。序厅顶端以党徽、党旗为背景,以铸铜雕塑墙为依托,并配以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展示手段,突出了“纪念、记忆”的革命主题,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力。

主展厅内容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历史为主线,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图片、文物和各种现代高科技手段再现了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历程,全面系统地展示了革命先辈和苏区人民英勇战斗的光辉历程,突出了“两点一存”的主题,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综合性纪念馆。

二楼包括陕甘边革命英雄纪念展区和创意油画展区。陕甘边革命英雄纪念展区主要介绍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百余位革命英烈的生平事迹;创意油画展区的15幅大型油画生动再现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的艰辛历程。

走出二楼展厅,拾阶而上,山顶是气势宏伟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英雄纪念碑,纪念碑四面镌刻着四幅浮雕,描绘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斗争史中的四个重大历史场景。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是集纪念馆、美术馆、博物馆于一身的现代展馆,既有历史的凝重感,又有现代高科技展示手段。参观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使人深受启迪,深受教益。

照金纪念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游客只需要出示本人-、学生证、军官证、残疾证、-等有效证件或微信扫描官方二维码即可入馆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五里坪革命旧址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五里坪革命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五里坪革命旧址位于鹤峰县城东60千米的五里坪,现包括湘鄂边独立团团部旧址、五鹤游击梯队队部旧址、紫荆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湘鄂边联县政府旧址、共青团湘鄂边特委机关旧址、湘鄂边联县政府供销合作社旧址、中共湘鄂边特委旧址、五里坪战斗遗址等各类文物遗存23处,总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

湘鄂边独立团团部旧址,位于五里坪街西段北侧,东邻红军驻军旧址,为悬山顶穿斗结构木质板装瓦房,面阔16.43米,进深9.45米。

红军叉放于军旧址,1929年至1930年,红四军曾多次进驻五里坪,指战员均分散住在五里坪街及附近民户家中。现存驻军旧址7处。

收编川军谈判旧址,位于五里坪街西段北侧,东邻红军驻军旧址,为悬山顶穿斗结构木质板装瓦房,面阔10.15米,进深6米。

赤色监所旧址,位于五里坪街中段北端,两侧为红军驻军旧址,悬山顶穿斗结构木质板装瓦房,面阔12.38米,进深7.71米国。

五鹤游击梯队队部旧址,位于五里坪街东段北侧,两侧为红军驻军旧址,悬山顶穿斗结构木质装瓦房,上下两层,面阔6.83米,进深7.75米。

九区妇女协会旧址,位于五里坪街东段北侧,东邻湘鄂边联县政府大会堂旧址,悬山顶穿斗结构木质板装瓦房。面阔6.5米,进深7.4米。

湘鄂边联县政府会场旧址,位于五里坪街中段。1931年4月,湘鄂边联县政府成立于此,旧址为悬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瓦房,四合院式面布局,面阔13.6米,通进深19.51米。

紫荆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五里坪街东段南侧,西邻湘鄂边联县政府旧址,1930年春,紫荆乡苏维埃政府成立于此。为悬山顶穿斗结构木质板装瓦房,面阔10.39米,进深6.64米。

湘鄂边联县政府旧址,位于五里坪街中段南侧。1931年4月,旧址现存三间,为悬山顶穿斗结构木质板装瓦房,面阔26米,进深12米。

共青团湘鄂边特委相关旧址,位于五里坪街中段南侧,东邻中华苏维埃湘鄂边联县政府旧址。旧址为两进式悬山穿斗结构木质瓦房,坐南朝北,面阔10.8米,进深17.95米。

湘鄂边联县政府供销合作社旧址,位于五里坪街中段南侧。1931年,湘鄂边联县政府供销合作社成立于此。为悬山顶穿斗结构瓦房,面阔12.3米,进深11.4米。

红军被服厂旧址,位于老街西端南侧。为悬山顶穿斗结构木质板装瓦房,面阔9.4米,进深5.8米。

湘鄂边军政干部训练班旧址,位于五里坪街东北侧100米,为悬山顶穿斗结构木质板装瓦房,面阔9.85米,进深8.5米。

湘鄂边党政干部训练班旧址,位于五里坪街东北300米。1931年5月,中共湘鄂边特委在此举办湘鄂边党政干部训练班,旧址现存两间,占地面积84平方米,悬山顶,木结构。

中共湘鄂边特委旧址,位于五里坪街西北约500米。1931年5月2日,中共湘鄂边分特委为中共湘鄂边特委相关设此。为三层吊脚楼式建筑,面积382平方米,悬山顶,木结构。

五里坪战斗遗址,位于五里坪街东南。遗址为两山相夹的谷地。

苏维埃小学遗址,位于五里坪街中段北侧,东北侧邻中华苏维埃湘鄂边联县政府大会堂旧址,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

五里坪革命旧址湘鄂边苏区的代表性遗存,是研究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孕育过程的实物依据。

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右江革命纪念馆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广西田东县平马镇南华路1号,旧址原为经正书院,始建于清代光绪三年(1877年),辛亥革命后改为经正学堂。是当时浙江陈如金到恩隆县(1934年改为田东县)做知事发动平马各界人士捐资兴办的一所学堂。书院分前、中、后三院,各院自成体系。旧址占地面积7.336.25平方米,整座建筑古香古色。以550余幅照片、珍贵的革命文物及油画、图表、场景复原等,形象、生动地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右江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光辉历程,讴歌了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右江地区领导革命斗争的光辉业绩。

以550余幅照片、珍贵的革命文物及油画、图表、场景复原等,形象、生动地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右江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光辉历程,讴歌了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右江地区领导革命斗争的光辉业绩。

开放时间

周一闭馆,周二至周日8:30~17:00

田东县南华路1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第三次科技革命

1、定义: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是全世界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

3、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它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发展新工艺、新产品,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2)科技进步使人类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3)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希望上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历史复习资料的学习,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上面知识的巩固学习,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是大革命时期越南革命者胡志明(后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领导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的机关所在地和第一、第二期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上课的地方,位于广州市文明路248号、250号(原13号和13号之一),建筑面积387平方米。

旧址原为民居,建于20世纪20年代。1924年11月,胡志明从莫斯科来到广州,公开身份是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胡志明寻求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为建立越南共产党做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5年6月,他以“心心社”为基础,创建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共产党的前身),并开办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提出了推翻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组织工农兵政府,联合各国的无产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纲领。

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定安里社区:定安里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为浦北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张黄烈士陵园)

在张黄镇张黄江公路大桥西侧20米处,张世聪烈士墓,始建于1954年。1984年秋至1985年春重新扩建,建成烈士陵园。并添葬了张广南、张世柏、张体宽、朱菊清、黄家祚和方上智、洪荣、梁标等烈士的遗骨。这是一处纪念1940—1945年参加白石水地区武装斗争而牺牲的烈士陵园。陵园由墓道、平台、墓三部分组成,种有苍松翠柏.墓前有半圆形池塘一口,中问架设一座拱桥,通向平台。墓用水泥建筑,圆顶,有祭台,墓地坐西北向东南,立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墓碑。墓碑碑文用大理石镌刻高6米,宽1.5米。并分别立有张世聪烈士生平事略和张广南等八位烈士纪念碑。各纪念碑落款为“中共浦北县委员会、浦北县人民政府,1985年1月立”。墓地陵园约占地4亩。

张世聪(1909~1945),乳名云生,字学明,1909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白石水(今广西浦北大成)勾刀水村的一个小康家庭。他家世代以农为业,到了父辈兼营商业,生活稍为宽裕。后因匪乱,其父被匪劫持,拿不出赎金而惨遭杀害。年幼丧父的张世聪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全靠母亲操持,家景渐窘。他8岁开始读私塾,学习勤奋,成绩很好,1928年7月考入广东省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青阳宋冲宾山革命纪念馆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青阳宋冲宾革命纪念馆为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青阳宋冲宾山革命纪念馆位于青阳县酉华镇宋冲村宋冲组,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南、北三面分别以纪念馆基脚、东以基脚外各10米,西以偏屋基脚外各2米;南以基脚外各8米,北以基脚外各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南、北各10米内。

宋冲村:酉华乡宋冲村位于青阳县东南部,是原宋冲村与三元村合并的新村,也是一个红色革命老区和山区,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与泾县中村、厚岸、包合乡接壤、南与田屋村相连、西与酉华林场相连、北与二酉村相连。全村面积16.5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民组、396户、1385人。林山场面积17365亩、水田720亩、桑园320亩、茶园206亩。村内现有大型企业1家,有丰富的钨、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

全文共 1072 字

+ 加入清单

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于1953年。堂的前厅有毛泽东手迹:“共产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正厅祭坛上立有纪念碑,由朱德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北段,建于1953年。纪念堂前的广场中心有一座红军战士塑像。堂的前厅有毛泽东手迹:“共产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正厅祭坛上立有纪念碑,由-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陈列柜中,珍藏25万余革命烈士名册。两边厅陈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0个战斗史迹。二、三楼陈列300多位烈士生平斗争事迹、遗著和遗物等。

位于八一大道北段,建于1953年。纪念堂前的广场中心有一座红军战士塑像。堂的前厅有毛泽东手迹:“共产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正厅祭坛上立有纪念碑,由-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陈列柜中,珍藏25万余革命烈士名册。两边厅陈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0个战斗史迹。二、三楼陈列300多位烈士生平斗争事迹、遗著和遗物等。

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八一大道北段,建于1953年。纪念堂前的广场中心有一座红军战士塑像。

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

堂的前厅有毛泽东手迹:“死难烈士万岁!”正厅祭坛上立有-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陈列柜中,珍藏有25万余革命烈士名册;两边厅陈列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0个战斗史迹;二楼和三楼陈列着300多位烈士生平斗争事迹、遗著和遗物等。

交通:南昌市公共交通车1、2、7、11路可以到达。

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八一大道北段,建于1953年。纪念堂前的广场中心有一座红军战士塑像。堂的前厅有毛泽东手迹:“死难烈士万岁!”正厅祭坛上立有纪念碑,由-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陈列柜中,珍藏25万余革命烈士名册;两边厅陈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0个战斗史迹;二楼和三楼陈列300多位烈士生平斗争事迹、遗著和遗物等。

烈士墓区坐落在陵园的西北侧,由烈士墓、烈士纪念堂和无名烈士陵三部分组成。这里长眠着近1

700位牺牲于不同时期的革命烈士。无名烈士陵的正前方是长明火坛,昼夜燃烧的熊熊火焰象征着烈士们生命之火不熄,革命精神永存。陵园东侧是碑苑。这里的碑亭、碑壁和碑石上镌刻着烈士们的诗文。碑文字体各异,都出自国内一流名家之手笔,堪称当代书法之集成。

交通

2、11、88、208、317、703、705、315、232区

门票

免费

景点位置

南昌市东湖区八一大道北段399号

广场北路社区:广场北路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活动旧址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活动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活动旧址位于大障镇白果居委会。旧址建筑为梁公祠。梁公祠始建于清道光丙申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续修。大革命时期曾是共产党在活动场所。1930年,这里发生“夜袭梁公祠,智救党代表”战斗。于1996年建立了“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纪念馆,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之一。碑顶刻挂中国共产党党徽,碑身东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西面刻"革命烈士纪念碑"。2011年1月,旧址被列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马塘革命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马塘革命烈士纪念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马塘是苏中革命老区,这里诞生了南通地区第一位共产党人吴亚鲁,孕育了如东第一个党支部,缔造了如皋(东)县抗日民主政府。战争年代,这里曾是江苏省委苏北特委所在地。梁灵光、姬鹏飞、陶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过,马塘曾被誉为苏中地区“小延安”。

在党的领导下,马塘人民积极投身到反对-势力、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去,谱写了一曲曲革命斗争史歌。成千上万名优秀马塘儿女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出现了白桐本、顾尊三等著名革命烈士,全镇被批准为革命烈士的有407名。

为传承革命传统,弘扬英烈精神,整合红色资源,马塘镇党委、政府从2005年7月开始筹建革命烈士纪念馆。经过两年的努力,一个占地1万平方米,集纪念馆、纪念碑、英雄壁为一体,布局合理、建筑造型美观、气势宏大的纪念馆终于落成。这个纪念馆,是江苏省为数不多的乡镇革命烈士纪念馆之一。

其革命史迹厅、先驱厅、先锋厅内陈列着实物史料和照片,抗日民主政府纪念碑如同两把利剑直指长空,小山石壁上铭刻着407位马塘籍烈士的英名。在纪念馆筹建过程中,市、县相关领导多次到现场指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拥护和支持,党员、群众及民营企业业主捐款、捐物近百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