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海啸与什么有关【最新20篇】

大家都听过地震,也听过海啸,但是你听过地震海啸吗?你知道海啸与什么有关哪里吗?下面由问学吧小编为你揭晓答案。

浏览

5944

文章

472

篇1:海啸可以躲在飞机上吗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水剧烈运动。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滑坡等都可能引起海啸。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上的特大海啸都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那么海啸可以躲在飞机上吗?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海啸来临时是可以躲在飞机上的,海啸一般是海中地震或大风引起的,海浪大而高,危险性很大,所以躲在飞机上是可以的。

当我们遇到海啸怎么办:

第一、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第二、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如果有足够时间,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第三、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应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地球是宇宙赐予我们的生存家园,但是它也有变脸的时候;大海是地球赐予我们的生命源泉,但是它也有发怒的时候。回望昨天的灾难,发现人间的真情;记住血的教训,珍爱今天的平安。让我们携起手来与地球、大海和谐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世界海啸日的意义是什么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海啸日的意义在于:促进人们了解海啸,促进全球海啸文化,使人们增强对海啸的意识,认知到海啸带来的危害,更好的保护海洋环境。联合国大会2015年12月22日全票通过决议,决定接受日本的提议将11月5日定为“世界海啸日”。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

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震海啸的速度是多少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海啸速度是多少?海啸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啸速度越快。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活断层研究中心负责人佐竹健治说:“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涌动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越快。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000米,海啸和喷气机速度差不多,每小时可达800公里,移动到水深10米的地方,时速放慢,变为40公里。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因此海啸到岸边波浪升高,如果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更高。”请大家继续收看以下内容。

海啸预警不但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实际上也是可行的,且已有成功的范例。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地震纵波即P波的传播速度约为6~7千米/秒,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20~30倍,所以在远处,地震波要比海啸早到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具体数值取决于震中距和地震波与海啸的传播速度。

除预警外,自己也要学会判断。当海啸传到近岸时,由于波能的释放,波高急剧增长,伴随着海水的轰鸣,即轰隆隆的声音;一些生物可能有异常反应,如海鸟群飞;潮水可能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之内突然退却,留开大片裸露的海滩,此时必须明白,海水的异常波动马上就要过来了。

通常,如果岸边的海水出现异常的增高或降低,则预示着海啸即将来临。而在发生海啸时,岸边的人们要尽快从地势低洼的地区转移到地势高的区域。而正在海上航行的船只此时绝不能返回港口,而是应该将船驶向深海区域。

以上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由提供,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对此您如果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拿来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多大的地震会引起海啸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那么多大的地震会引起海啸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通常在6.5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浅海会发生海啸吗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浅海,是水深小于500米的区域。大陆周围较平坦的浅水海域,即大陆架。其平均宽度75公里。深度从数十米到几百米不等,平均130米左右,总面积27,000,000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7.6%。浅海带阳光充足,植物茂盛,各种底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其种类和数量大大超过其余各带。

浅海会发生海啸吗?专家总结如下:

浅海发生还小的可能性很小,不能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涨潮。世界海啸多发区为夏威夷群岛、阿拉斯加区域、堪察加—千岛群岛、日本及周围区域、中国及其邻近区域、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区域、新几内亚区域—所罗门群岛、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区域、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北部及智利海岸、中美洲及美国、加拿大西海岸,以及地中海东北部沿岸区域等。

常见的海啸登陆宏观前兆现象大致有四种:

一是海水异常的暴退或暴涨;

二是离海岸不远的浅海区,海面突然变成白色,其前方出现一道长长的明亮的水墙;

三是位于浅海区的船只突然剧烈地上下颠簸;

四是突然从海上传来异常的巨大响声,在夜间尤为令人警觉,其他的还有大批鱼虾等海生物在浅滩出现;海水冒泡,并突然开始快速倒退。

更多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尽在。大家有时间可以常来做客,因为这里有丰富的海洋灾害小知识等待您的到来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海啸逃生方法和自救方法

全文共 1714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是一种具有突发性和强大破坏力的海洋灾害,遇到海啸怎么逃生呢?本文是小编整理海啸逃生方法的资料,仅供参考。

洪水突来该怎么办

1。不要惊慌,冷静观察水势和地势,然后迅速向附近的高地、楼房转移。如洪水来势很猛,就近无高地、楼房可避,可抓住有浮力的物品如木盆、木椅、木板等。必要时爬上高树也可暂避。

2。切记不要爬到土坯房的屋顶,这些房屋浸水后容易倒塌。

3。为防止洪水涌入室内,最好用装满沙子、泥土和碎石的沙袋堵住大门下面的所有空隙。如预料洪水还要上涨,窗台外也要堆上沙袋。

4。如洪水持续上涨,应注意在自己暂时栖身的地方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和烧水用具。

5。如水灾严重,所在之处已不安全,应考虑自制木筏逃生。床板、门板、箱子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划桨也必不可少。也可考虑使用一些废弃轮胎的内胎制成简易救生圈。逃生前要多收集些食物、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颜色鲜艳的旗帜或床单等)。

6。如洪水没有漫过头顶,且周边树木比较密集,可考虑用绳子逃生。找一根比较结实且足够长的绳子(也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替代),先把绳子的一端拴在屋内较牢固的地方,然后牵着绳子走向最近的一棵树,把绳子在树上绕若干圈后再走向下一棵树,如此重复,逐渐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7。离开房屋逃生前,多吃些高热量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点等,并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注意关掉煤气阀、电源总开关。如时间允许,可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藏在柜子里。出门时关好房门,以免家产随水漂走。

海啸逃生方法

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海啸落水后自救与互救

1。如果在海啸时不幸落水,要尽量抓住木板等漂浮物,同时注意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

2。在水中不要举手,也不要乱挣扎,尽量减少动作,能浮在水面随波漂流即可。这样既可以避免下沉,又能够减少体能的无谓消耗。

3。如果海水温度偏低,不要脱衣服。

4。尽量不要游泳,以防体内热量过快散失。

5。不要喝海水。海水不仅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人出现幻觉,导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6。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既便于相互帮助和鼓励,又因为目标扩大更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

7。人在海水中长时间浸泡,热量散失会造成体温下降。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最好能放在温水里恢复体温,没有条件时也应尽量裹上被、毯、大衣等保温。注意不要采取局部加温或按摩的办法,更不能给落水者饮酒,饮酒只能使热量更快散失。给落水者适当喝一些糖水有好处,可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能量。

8。如果落水者受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重伤员则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9。要记住及时清除落水者鼻腔、口腔和腹内的吸入物。具体方法是:将落水者的肚子放在你的大腿上,从后背按压,将海水等吸入物倒出。如心跳、呼吸停止,则应立即交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遭遇突发山洪怎么办

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

2。山洪暴发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3。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4。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go-vern-ment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

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

遇到洪水最先采取的措施就是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而后要与救援部门取得联系。同时,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险境的好工具。分析洪水中人员失踪的原因,一方面是洪水流量大,猝不及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的人不了解水情而涉险渡水。所以,洪水中必须注意的是,不了解水情的人一定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部门的救援。

1。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处,并有上下水设施,卫生条件较好。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

2。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

3。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洪水到来时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所以在洪水来之前可用木盆、水桶等盛水工具贮备干净的饮用水。

4。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发生海啸使用救生衣有用吗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救生衣又称救生背心,是一种救护生命的服装,设计类似背心,采用尼龙面料或氯丁橡胶,浮力材料或可充气的材料,反光材料等制作而成。那么发生海啸使用救生衣有用吗?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发生海啸使用救生衣是有用的。沿海地区经常受到海啸袭击的家庭,最好将救生衣和救生圈放在随时可以方便拿到的地区,这样在洪水淹没的时候,可以更容易获救。

海啸发生时如何逃生?

1、感觉强烈地震或长时间的震动时,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

2、如果收到海啸警报,没有感觉到震动也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的安全处避难。通过收音机或电视等掌握信息,在没有解除海啸注意或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

3、不是所有地震都引起海啸,但任何一种地震都可能引发海啸。当你感觉大地发生颤抖时,要抓紧时间尽快远离海滨,登上高处。不要去看海啸———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太近,危险来临时就会无法逃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地震海啸有效逃生时间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海啸发生后,相信每个人都应该做好逃生的准备,在最短的时间内逃生,这样逃生的几率是很大的,那么地震海啸有效逃生时间是什么时候,给大家讲解下。

地震在引发海啸来临前时间内都是有效的逃生时间。

遇到海啸时的逃生。

如果在沿海发生了地震,后面就会迎来一场大的海啸;大的海啸来了,会把整个码头淹没,对于人员,建筑,船舶会造成致命性的损坏;作为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逃生。海啸来了就向高处跑,先是寻找最近的建筑物,并且这种建筑物防震能力很强,高度较高,至少海啸来临后无法触及。爬到建筑物的最高端,把防雨防冻的物品准备好,最好临时准备点食品和水。海啸的来临是非常有规律的,一般一个大的主震后面,就会跟着一波大的海啸,海啸大的时候海浪能达到20---30米,把整个码头吞没;所以也是很恐怖的,逃生第一。

地震海啸的前兆。

地震海啸是无法预测的,也无法提前预警,不像天气预报;只有当发生地震后才会知道的,但那时已经晚了,所以说地震海啸一般会造成很大的损害,包括人员和财产;人员的生命安全是放在首位的了;地震发生后先去救人。在地震发生前,天气会变得异常,刮风下雨,动物躁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印度洋海啸的影响范围是多大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通常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的海岸,因此濒临太平洋的国家(地区)的政府都建立了有效的海啸预警系统,且为当地人民所熟知。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中部和东部都曾遭遇海啸,下面来看看印度洋海啸的影响范围是多大吧?

此次海啸的波及范围达到6个时区之广,仅次于1960年智利大地震所引起的海啸。肯尼亚、索马里(东三区)、毛里求斯、法属留尼汪、塞舌尔(东四区)、马尔代夫(东五区)、印度(印度半时区)、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东六区)、缅甸、澳属科科斯(基灵)群岛(缅甸半时区)、印度尼西亚(西部)、泰国(东七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遭遇了海啸的冲击,导致不同程度的人命伤亡和经济损失。

在2004年12月26日的大海啸中,印尼受袭最为严重,据印尼卫生部称,该国共有238945人死亡或失踪。已经确认死亡的人数达到111171人,失踪人数则为127774人。

泰国确认遇难者总人数约为5393人,其中超过1000人为外国人。

斯里兰卡是受袭严重程度仅次于印尼的国家,其遇难者总人数约为30957人,失踪者人数约为5637人。

在印度,官方确认的死亡人数约10749人,失踪人数约为5640人。

缅甸共有61人在海啸中遇难,而联合国估计该国死亡人数约为90人。马尔代夫至少有82人遇难。

马来西亚警方称,该国共有68人遇难,大部分为槟榔屿居民。孟加拉国则有2人死亡。

非洲东海岸也有人员在海啸中遇难,其中索马里死亡298人,坦桑尼亚死亡10人,肯尼亚死亡1人。

以上是小编介绍印度洋海啸的影响范围是多大的内容,本网自然灾害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海洋灾害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可以更好的保证家人的生命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海啸是怎样形成的

全文共 1323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那么,你知道海啸是怎样形成的吗?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海啸形成的原因,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关于海啸的知识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严重摧残生命,造成财产损失。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仍不减雄风,足见它的巨大威力。

它们同风产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异的。微风吹过海洋,泛起相对较短的波浪.相应产生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猛烈的大风能够存辽阔的海洋卷起高度3 ()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水。而潮汐每天席卷全球两次.它产生的海流跟海啸一样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动所产生,或由火山爆发、陨星撞击、或水下滑坡所产生。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轻松地与波音747飞机保持同步。虽然速度快.但在深水中海啸并不危险,低于几米的一次单个波浪在开阔的海洋中其长度可超过750千米这种作用产生的海表倾斜如此之细微,以致这种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海啸是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通过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浅水中它会达到灾难性的高度.

海啸的危害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环境预报室副主任于福江介绍,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但由于我国大陆沿海受琉球群岛和东南亚诸国阻挡,加之大陆架宽广,越洋海啸进入这一海域后,能量衰减较快,对大陆沿海影响较小。

因为地震波沿地壳传播的速度远比地震海啸波运行速度快,所以海啸是可以提前预报的。不过,海啸预报比地震探测还要难。因为海底的地形太复杂,海底的变形很难测得准。

1964年国际上成立了全球海啸警报系统协调小组,太平洋由于海啸多发,所以海啸预警系统很发达。此次大地震发生15分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就从檀香山分部向参与联合预警系统的26个国家发布了预警信息。如果印度洋也有预警系统,也许人们就可以更好地利用从震后到海啸登陆印度洋沿岸的宝贵时间。

海啸形成的原因

海啸是由于地震、海底山崩塌方和宇宙天体的共同影响而形成的。

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当地震在深海海底或者海洋附近发生时,地壳运动造成海底板块变形,板块之间出现滑移,这造成海水大量的逆流,并引发海水开始大规模的运动形成海啸。

海底山崩塌方则是因地震或海底火山爆发所引发,山崩塌方落下的沉积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运动,从而引发海啸。而因宇宙天体的影响而诱发海啸的情况则最不常见,通常陨石坠落海洋中会激起波浪,当陨石激起的波的能量足够强大时,也会引发海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应对海啸灾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来临时需要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因为海啸造成的危害性还是非常大的,所以说需要对其海啸灾害做好应对工作,那么应对海啸灾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当海啸来临时,为了自救,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对此,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

地震是海啸的一个天然预警信号。如果听到地震发生的消息,海啸也可能随之而来,此时千万不要在海岸停留。公众可以通过广播或者电视获得更多信息。

另外,如果发现海水异常并且快速后退,可能说明一场海啸已经在来的路上。这个时候,应立即前往地势较高的地方躲避。印度洋海啸之所以导致很多人死亡,是因为他们走下海滩,观察后退的海水。专家们认为,发现海水后退后,人们最多有5分钟时间撤离危险区域。

海啸是一系列海浪,最初的海浪可能并不具有最大的危险性。在最初的海浪抵达海岸之后,海啸的危险性仍会持续几个小时。海啸波列可能以一系列海浪的形式出现,相隔时间在5分钟至1小时之间。在此之前,海水会反复出现后退和向前推进。为了避免成为海啸的牺牲品,人们应一直远离危险区域,直至听到已经安全的消息。

此外,海啸波对海岸上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的破坏力巨大,对沿海的建设和规划,都要做好相关的评估。保护好沿岸的环境,沿岸的红树林、浅滩、绿化带等对海啸波具有衰减作用。海啸波的传播具有一定规律,海啸知识的宣传在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很大作用。

温馨提示,应对海啸灾害主要措施上述都有详细的讲解,要多关注,多了解海洋灾害小知识,对其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等也需要多加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海底引爆氢弹会海啸吗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氢弹的运载工具一般是导弹或飞机。为使武器系统具有良好的作战性能,要求氢弹自身的体积小、重量轻、威力大。那么海底引爆氢弹会海啸吗?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海底引爆氢弹是会引发海啸的。由于氢弹的威力实在水下释放的,其瞬间爆炸产生的能量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传导至海水里,引发高于海平面数千米的海浪,在数小时之内席卷西半球,并对整个生物圈造成毁灭性打击,最终导致人类的灭亡。

海啸的危害有:

在一次的震动之后,震荡波通常也会在海面上不断的扩大范围,传播到更加遥远的距离,海啸的波长也比海洋最大深度更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损失很小能量。

因此海啸也会在海平面竖起水墙,其中也蕴含着极大的能量,排山倒海而来,犹如死亡的波浪,地球的终极毁灭者,刹那间就可以让万物毁灭,海啸还会带来数吨的岩石以及船只,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地势低洼质地被吞噬。

海啸也能迅猛的袭击城市和村庄,瞬间可以把人和建筑物吞噬,被震塌的建筑物通常也在狂涛的席卷一空。海啸可以造成大量的人畜死亡,尸体不及时清理还会引发病菌,容易产生瘟疫,对人类和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海啸逃生措施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那么,你知道海啸来临时如何逃生吗?下面就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海啸逃生措施,欢迎阅读。

海啸的分类

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说,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海啸来临时如何逃生

海啸与海底地震有关,可引发高达30米的巨浪,在沿海地带会造成巨大破坏。

感觉强烈地震或长时间的震动时,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

如果收到海啸警报,没有感觉到震动也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通过收音机或电视等掌握信息,在没有解除海啸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

不是所有地震都引起海啸,但任何一种地震都可能引发海啸。当你感觉大地发生颤抖时,要抓紧时间尽快远离海滨,登上高处。不要去看海啸—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太近,危险来临时就会无法逃脱。

目前国际上有没有预防海啸的预警机制

目前全球已建立了国际海啸预警系统。该系统是1965年开始启动的,此前的1964年阿拉斯加一带海域发生了里氏9.2级的地震,地震引起的巨大海啸袭击了大半个阿拉斯加。海啸发生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开始启动这一研究。后来,太平洋地震带的一些北美、亚洲、南美国家,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法国和俄罗斯等国都先后加入。

据介绍,国际海啸预警系统一般是把参与国家的地震监测网络的各种地震信息全部汇总,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并设计成电脑模拟,大致判断出哪些地方会形成海啸,其规模和破坏性有多大。

基本数据形成后,系统会迅速向有关成员国传达相关警报。而一旦海啸形成,该系统分布在海洋上的数个水文监测站会及时更新海啸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海啸的主要分布地区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剧烈的起伏,形成了强大的波浪急速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瞬时淹没,称之为海啸。那么海啸的主要分布地区是哪里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按地震海啸形成的三个条件,只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部分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才具备这3个条件,因此海啸多发生在这些地区。

1、环太平洋地震带.该带是地震最活跃的地带,全球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所有的深源地震都集中于此。由于该带是板块俯冲带,在板块的接触带上产生过许多逆冲倾滑型的6~8级地震,引起深海沟地形快速变化,导致海啸产生,故也是海啸分布最多的地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该带也是大地震频发地带,局部地段也有深海盆并且海底地形复杂,具备引发海啸的条件。如葡萄牙濒临大西洋海域,东西向海沟深度超过5084m,1755年11月1日在葡萄牙里斯本发生烈度为IX度的地震,地震和海啸造成6万人死亡。又如地中海内希腊附近科林斯湾,海底深达3058m,1963年2月2日,发生一次小震引发了海底山崩导致海啸。印度洋很少发生海啸,这次苏门答腊西发生的8.7级地震,其相邻海域深达5214m,海底地形也复杂,故引发了地震海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地震海啸可以预测吗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在电影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海啸的壮观景象,从可怕的海啸灾难中侥幸逃生的人们肯定会想:要是能早点发现海啸就好了,但遗憾的是,很少有大海啸提早得到预报。那么地震海啸可以预测吗?

地震海啸预测上是非常困难的,下面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下。

海啸为什么不容易被预测?

因为大多数的海啸都属于本地海啸或称局部海啸,从地震及海啸发源地到受灾的滨海地区距离较近,通常仅有几十分钟,短的只有几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想判断出海啸强度,继而发出预警,甚至让接到警报的居民立刻撤离,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海啸难以预报还因为它的主要源头——地震预报技术首先不过关。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海底地震都会引发海啸,以太平洋地区为例,仅有1/4左右的海底强震(震级大于6.5级的)会产生海啸。同时,海啸发生时,因为过程很快,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准确地获取其初始状态的地震参数和海啸源参数。

还有一种异乎寻常的隐形海啸威胁更大,更加难以发现和预警。

2006年7月,印尼发生了一次这样的隐形海啸,造成600多人死亡。由于当时几乎没有地震的迹象,所以当海啸一点没有预警地到达爪哇南部的海岸线时,人们惊慌失措,大量没有任何防备的在海边游玩的人就此被海啸无情地吞噬。

这类隐形海啸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因此事情看起来并没有像“地震引发海啸”那么简单。很明显,除了海底地震以外,水下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深谷坍塌等地质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比如,海底滑坡易发于地质岩层较软的区域,导致海水瞬间涌入因滑坡而陷落的海底,使海面发生剧烈变动,就可能引发较大海啸。如果人们只盯住海底地震,可能会顾此失彼,忽略了其他的严重灾难。2006年7月,发生在印尼的隐形海啸可能就是巨大的海底滑坡造成的。

地震海啸预测其实是很困难的,这是目前很多国家都无法完成的事实,所以说要多关注,多了解海洋灾害小知识,对其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等进行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海啸开始时一定是退潮吗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是海边城市不时出现的地质灾害,海啸威力巨大,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那么海啸开始时一定是退潮吗?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海啸是波,波总有波峰和波谷,因为多余的物质堆积到了波峰上,所以两侧的物质就必须抽空一些,形成波谷,波谷总是伴随在波峰两侧。对我们有危害的部分(一般意义上的海啸)总是波的波峰,它来之前,当然是它前面的波谷先到,也就是先看到海水水位下降。所以海啸开始时一定是退潮。

前兆现象是由海啸发生和传播的机制造成的。海底发生地震,如果造成海底地壳大范围大幅度沉降,就会引起大范围海水大幅度下沉,距离震中较近的沿海就会看到海水异常的暴退现象;如果地震造成海底地壳大范围大幅度隆起,就会引起大范围海水大量聚集,距离震中较近的沿海就会看到海水异常暴涨现象。

海水异常的暴退或暴涨,有几个异常的特征:海水退、涨的时间与平常的退潮、涨潮时间不一致;海水退、涨速度比平常的速度快得多;海水退、涨的幅度大,常能退到最低潮线以下,或涨到最高潮线以上。

海水异常的暴退或暴涨现象,距离震中数百公里以内的沿海都能看到,远离震中数公里的沿海,则不易看到。海水暴退或暴涨现象在震后出现的时间,因各地距震中的远近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紧随主震之后,有的主震后10-20分钟。从海水暴退或暴涨现象出现到海啸登陆,间隔的时间也有长有短,短的仅有几分钟,长的可达到几十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哪些因素容易引发海啸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那么哪些因素容易引发海啸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海啸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1304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也是很多人都需要了解的内容。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海啸形成主要原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海啸逃生方法

1、当你感觉大地发生颤抖时,远离海滨,登上高处,不要去看海啸——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很近,危险来临时就会无法逃脱,除非海啸规模不大。

2、如果收到海啸警报,没有感觉到震动也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通过收音机或电视等掌握信息,在没有解除海啸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不要去看海啸—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太近,危险来临时就会无法逃脱。

3、认真学习海啸形成和征兆的相关知识,并教给你的亲朋好友。切记,因为这是救命的知识!

4、如果海啸警报响起时你正在学校上课,应听从老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指示行动。

5、如果海啸警报响起时你在家,请召集所有家庭成员一起撤离到安全区域,同时听从当地救灾部门的指示。

6、如果你在海滩或靠近大海的地方感觉到地震,要立刻转移到高处,千万别等到海啸警报拉响了才行动。

7、海啸来临前同样不要待在同大海相邻的江河附近。近海地震引发的海啸往往在警报响起前袭来。外海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让人有足够的时间撤离到高处,而人类有震感的近海地震往往只留给人们几分钟时间疏散。

8、一旦落入水中,尽可能寻找可用于救生的漂浮物,尽可能地保留身体的能量,沉着冷静,等待救援。

9、海岸线附近有不少坚固的高层饭店,如果海啸到来时来不及转移到高地,可以暂时到这些建筑的高层躲避。

10、礁石和某些地形能减缓海啸冲击力,但无论怎样,巨浪对沿海居民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听到海啸警报后远离低洼地区是最好的求生方法。

海啸形成的主要原因

海啸是由于地震、海底山崩塌方和宇宙天体的共同影响而形成的。

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当地震在深海海底或者海洋附近发生时,地壳运动造成海底板块变形,板块之间出现滑移,这造成海水大量的逆流,并引发海水开始大规模的运动形成海啸。

海底山崩塌方则是因地震或海底火山爆发所引发,山崩塌方落下的沉积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运动,从而引发海啸。而因宇宙天体的影响而诱发海啸的情况则最不常见,通常陨石坠落海洋中会激起波浪,当陨石激起的波的能量足够强大时,也会引发海啸。

海啸来临的预兆

1、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作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千米远的地方。不过,由于海啸的能量传播要作用于水,一个波与另一个波之间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就为那些有相关知识的人留下了逃生的时间。

2、海水会突然下沉,并引起水流向下沉的方向流动,从而出现快速的退潮。

3、海滩出现大量深海鱼类。由于深海环境和水面有巨大差别,深海鱼类绝不会自己游到海面,只可能被海啸等异常海洋活动的巨大暗流卷上浅海。因此,深海鱼类出现在海面上,是海啸等海洋异常活动的预报。

4、海面出现异常的海浪。海啸的排浪与通常的涨潮不同,海啸到来前的排浪非常整齐,浪头很高,像一堵墙一样。

5、动物有异常行为。科学家认为,地震影响到地下水的流动、地球的磁场、温度和声波。动物比人类更敏感,因此它们能够比人类先感觉到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海啸能预报吗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海啸和海啸灾害?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海底泥石流、滑坡等海底地形突然变化所产生的具有超大波长和周期的大洋行波。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海啸能预报吗?且看已下内容介绍。

在电影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海啸的壮观景象,从可怕的海啸灾难中侥幸逃生的人们肯定会想:要是能早点发现海啸就好了,但遗憾的是,很少有大海啸提早得到预报。因为大多数的海啸都属于本地海啸或称局部海啸,从地震及海啸发源地到受灾的滨海地区距离较近,通常仅有几十分钟,短的只有几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想判断出海啸强度,继而发出预警,甚至让接到警报的居民立刻撤离,难度可想而知。

海啸波浪的传播:海啸波浪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从发生地区由内而外,向各个方向移动,其波长约为几十至几百公里,周期为2~200分钟,最常见的是2~40分钟。其速度视海洋之深度而定。因此,海浪经过不同深度之海底而有加速或减速之情形发生。

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能察觉到海啸的发生吗?在大洋中移行的海啸波虽然携带有巨大的能量,但它的波长少则几十公里,多则数百公里,而波幅只有12米,这样的长波是不会被航行的船只所感觉到的,甚至人们也很难用仪器观测到。只是到1978年世界第一颗海洋卫星问世后,由于一些携带高度计(ALT)的卫星相继上天,人类才有可能从太空观测到海啸波在深海大洋的传播和存在,并且完全证实了人们以前所做的理论推测。由于海啸巨波在移近近岸浅水区时,其波长变小,而波幅增大,有时甚至骤增到数十米高,这时停泊在港湾的船只会被这种巨波掀翻、推倒或顶上陆地,造成船只的损伤。所以,停泊在港湾中的船舶回避海啸的最好办法是驶向深水处漂泊。1933年日本三陆外海海啸,曾使港湾中7303艘船舶流失,破损910艘。有的海啸曾把千吨巨轮推到岸上并使其报废。而1983年日本海海啸时,前苏联远东一些港湾中停泊的船只按海啸警报和防御预案全部立即驶往外海,从而无一船舶受损。

今天的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给大家介绍完了,关于其他更详尽的海洋灾害小知识,大家可以经常来进行查询。感谢收看,咱们下期不见不散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海啸对沿海地区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海洋是大自然里非常美丽的一道风景,但是海洋生起气来也是非常恐怖的,例如海啸,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应该多加学习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只有掌握了这些,在发生意外时,我们才能更多的一些逃生技能。下面我们大家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海啸对沿海地区有哪些影响?

海啸,是指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海啸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海啸在外海时由于水深,波浪起伏较小,不易引起注意,但到达岸边浅水区时,巨大的能量使波浪骤然升高,形成内含极大能量,高达十几米甚至数十米的“水墙”,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极具危害性的“水墙”。海底50千米以下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最易引发破坏性海啸。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地震海啸给人类海啸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上面这些内容就是我为大家所介绍的,大家可以仔细的去学习和多加理解,又想了解海洋灾害小知识,我们可以关注下期为大家详细讲解的内容,希望大家准时关注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