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海啸怎么躲推荐20篇

海啸常常具有巨大的摧毁力,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那么,你知道海啸是怎样形成的吗?接下来就跟着问学吧小编一起去看看海啸怎么躲吧!

浏览

6158

文章

472

篇1:海啸可以分几种类型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1983年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淹没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被狂涛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现在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海啸可以分几种类型?小编总结如下:

海啸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根据可查的历史资料,中国在公元前47年到2002年期间共发生29次海啸。1781年发生在台湾地区的海啸导致4万人死亡,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海啸灾难。尽管中国的大陆架、岛屿等地质构造有些特殊,因而受外洋的海啸影响较小,但国际上仍将中国划为海啸危险区之一。有专家认为,中国东部有三个主要地震海啸冲击危险区,即京津唐、苏北、南黄海地区和台湾地区。中国在1983年加入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的海啸预警系统。

海洋灾害小知识哪里找?来是您明智的选择,下期讲座内容: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同样值得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火山爆发会导致海啸的发生吗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爆发是会引起海啸的。因为火山在爆发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威力,可能会破坏地表的岩石以及其他物质。另外,火山爆发所产生的威力还会造成海水的滚动,这些海水的波速就会加快,并在极短的时间段内形成高达数米的水墙。因此火山爆发会引起海啸的产生。

海啸形成的原因一般有三个,分别为海沟斜坡塌陷、地震时海床的垂直位移以及海底火山的爆发,所以说,海底火山的爆发是会引起海啸的。

海底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水温并不会升得很高,同时大量的海水会进入到火山内部,很快火山就会被熄灭,且温度也会随之降低。

火山和海啸都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它们的发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不仅会破会建筑物,而且还会对动植物的生命造成比较大的伤害。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火山爆发会产生大量的物质,落到地上就会变成肥沃的土地资源,因此可以在上面种植一些农作物。但是,海啸的产生会给我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都会带来特别大的影响力。因为海啸的产生不仅会淹没海岸边的一些建筑物,同时还会带来大量的病毒,所以一旦发生海啸的时候,需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海啸怎么办

全文共 2460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芮氏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那么,你知道海啸怎么办吗?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海啸自救措施,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海啸的分类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说,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 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海啸预警

在大地震之后如何迅速地、正确地判断该地震是否会激发海啸,这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尽管如此,根据目前的认识水平,仍可通过海啸预警为预防和减轻海啸灾害做出一定的贡献。

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地震纵波即P波的传播速度约为6~7千米/秒,比海啸的传播速度要快20~30倍,所以在远处,地震波要比海啸早到达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具体数值取决于震中距和地震波与海啸的传播速度。例如,当震中距为1000千米时,地震纵波大约2.5分钟就可到达,而海啸则要走大约1个多小时;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激发的特大海啸22小时后才到达日本海岸。

如能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海啸传播速度的差别造成的时间差分析地震波资料,快速地、准确地测定出地震参数,并与预先布设在可能产生海啸的海域中的压强计(不但应当有布设在海面上的压强计,更应当有安置在海底的压强计)的记录相配合,就有可能做出该地震是否激发了海啸、海啸的规模有多大的判断。然后,根据实测水深图、海底地形图及可能遭受海啸袭击的海岸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等相关资料,模拟计算海啸到达海岸的时间及强度,运用诸如卫星、遥感、干涉卫星孔径雷达等空间技术监测海啸在海域中传播的进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海啸预警信息及时传送给可能遭受海啸袭击的沿海地区的居民,并在可能遭受海啸袭击的沿海地区,开展有关预防和减轻海啸灾害的科技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以及应对海啸灾害的训练和演习。这样,就有希望在海啸袭击时,拯救成千上万生命和避免大量的财产损失。

海啸预警具有可靠的物理基础,它不但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实际上也是可行的,并且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例如,1946年,海啸给夏威夷的“曦嵝”(Hilo)市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于是,1948年便在夏威夷便建立了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从而有效避免了在那以后的海啸可能造成的损失。倘若印度洋沿岸各国在2004年印度洋特大海啸之前,能与太平洋沿岸国家一样建立起海啸预警系统,那么这次苏门答腊--安达曼特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特大海啸,决不致造成如此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上所述的海啸预警对于“远洋海啸”比较有效。但是,对于“近海海啸”(亦称“本地海啸”)即激发海啸的海底地震离海岸很近,例如只有几十至数百千米的海啸,由于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海啸传播速度的差别造成的时间差只有几分钟至几十分钟,海啸早期预警就比较难于奏效。为了在大地震之后能够迅速地、正确地判断该地震是否激发海啸,减少误判与虚报、特别是“近海海啸”预警的误判与虚报以提高海啸预警的水平,必须加强对海啸物理的研究。

怒吼巨浪

根据现代板块结构学说的观点,智利是南极洲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相互碰撞的俯冲地带,处在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上。这种特殊的地质结构,造成了智利处于极不稳定的地表之上。自古以来,这里火山不断喷发,地震连连发生,海啸频频出现,灾难时常降临。1960年5月21日凌晨开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发生了世界地震史上罕见的强烈地震。大小地震一直持续到6月23日,在前后1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225次不同震级的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的有十几次之多,其中震级大于8级的有3次。

海啸多发区

据1900年到1983年的统计,太平洋地区共发生405次海啸,其中造成伤亡和显著经济损失的达84次,即平均每年一次。还有人认为,这个区域每18个月就至少要发生一次破坏性海啸。

世界海啸多发区为夏威夷群岛、阿拉斯加区域、堪察加—千岛群岛、日本及周围区域、中国及其邻近区域、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区域、新几内亚区域—所罗门群岛、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区域、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北部及智利海岸、中美洲及美国、加拿大西海岸,以及地中海东北部沿岸区域等。

预警系统

地震能引发海啸,因此海啸的预警信息要由地震监测系统提供。在全球地震多发地带如太平洋沿岸、印度洋沿岸都应该有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

海啸自救措施

一、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二、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如果有足够时间,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三、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四、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急救包,里面应该有足够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这一点适用于海啸、地震和一切突发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海啸是如何形成

全文共 1570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是一种不可控制的自然灾害,虽然海啸发生的频率不高,但是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带来的灾害可以说是极具毁灭性的。那么,你知道海啸是如何形成的吗?下面就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海啸的形成原因,欢迎阅读。

如何预防海啸

一种能预防海啸方法缓解海啸冲力的方法,它是在已有的海岸边用水坭修建大堤来予防的基础上,其特征是用合成材料制造成一个大水袋墙,放在离海滩50-80米外海水中,用孔布网组成一面防海啸墙,用合成材料制造成一个大的水气袋,上小半是气袋在水面上,下大半水,浮在海水上的部分可以设计成各种,动物、植物、人物、艺术等景观,牵引绳弹簧减缓冲力,以上装置用金属倒叉固定在海底下,留出船通行的距离,用一种测试海底地震震动装置,用外套隔离海水装置腐蚀,将有线网信号传送给地面装置进行分析,快速传送海滩警报器,警报信号分三种,提前预报海啸,让游人有安全感。

1、地面强烈震动。可能由海洋地震引起,不久可能发生海啸,因为地震波先于海啸到达近海岸,人们有时间及时避险。

2、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有巨浪袭来时,必须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发生海啸时如何急救

1、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2、因为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3、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海啸发生的前兆是怎么样的

海啸到来前,海水异常的暴退或者暴涨;离海岸不远的浅海区,海面突然变成白色,而前方出现一道长而明亮的水墙;位于浅海区的船只突然剧烈的上下颠簸;此时会从海上传来异常的巨大响声,在夜间尤为令人警觉。

这些宏观前兆现象是海啸发生和传播机制造成的。海底发生地震,如果造成海底地壳大范围、大幅度的沉降,就会引起大范围的海水大幅度下沉,距离震中较近的沿海就会看到海水异常的暴退现象;如果地震造成海底地壳大范围大幅度隆起,就会引起大范围海水大量聚集,距离震中较近的沿海就会看到海水暴涨的现象。

海水异常的暴退或暴涨,其主要特征是海水退、涨的时间与平常的退潮、涨潮时间不一致;海水退、涨速度比平常的速度快很多,其幅度大,常常能退到最低潮线以下,或者涨到最高潮线以上。海啸来临之前,海水异常的暴退或暴涨现象,距离震中数百公里以内的沿海地区都能看到,远离震中几公里的沿海地区则不容易看到。

因为各地距离震中的远近不同,这种现象在震后出现的时间而有所差异,有的紧随主震之后,有的出现在主震之后的15分钟左右。从海水暴退或者暴涨现象的出现到海啸登陆,间隔的时间也有长有短,短的仅有几分钟,长的可达到几十分钟。

海啸波属于重力长波,波长可达100公里以上,所以海水越深,海啸波的速度越快,海水越浅,海啸波的速度越慢。当海啸波由远离海岸的深海区,进入海岸附近的浅海区后,波速便急剧下降,后面的波速易燃很快,后波就追上了前波,前后波相互叠加,便使波浪的高度倍增,形成几米,甚至几十米高的巨浪。

因此,在离海岸不远的浅海区,深蓝色的海面就会突然变成白色,并在其前方出现一道长而明亮的水墙;位于浅海区的船只就会突然剧烈的上下颠簸起来;海面上也会响起巨大的,惊人的、可怕的咆哮声。

海啸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海啸是由于地震、海底山崩塌方和宇宙天体的共同影响而形成的。

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当地震在深海海底或者海洋附近发生时,地壳运动造成海底板块变形,板块之间出现滑移,这造成海水大量的逆流,并引发海水开始大规模的运动形成海啸。

海底山崩塌方则是因地震或海底火山爆发所引发,山崩塌方落下的沉积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运动,从而引发海啸。而因宇宙天体的影响而诱发海啸的情况则最不常见,通常陨石坠落海洋中会激起波浪,当陨石激起的波的能量足够强大时,也会引发海啸。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来海啸在船上安全吗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那么来海啸在船上安全吗?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海啸在船上相对来说是非常安全的。因为海啸对海上的船舶不会造成危害,因为海啸波是长波,波长有数百公里,而船舶的航行速度最多也就每小时几十公里,所以根本感觉不到海啸波。

在开阔的海面上,海啸波高度很低,海啸波在大洋中移行时,波长可达数十公里或数百公里,波高仅为1米左右,周期2-200分钟。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数百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舶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因此,准备靠岸或者停靠在岸边的船舶要及时向外海开就可以化险为夷。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海上船舶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如果有足够时间,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舶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海啸自救方法与防范措施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那么海啸如何预防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海啸的预防措施,欢迎阅读。

海啸的预防措施:海啸时

1. 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2. 因为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3. 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海啸的预防措施:海啸前

1.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地震是海啸的“排头兵”,如果感觉到较强的震动,就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2. 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并且有大量的水泡冒出,都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3.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内陆高处转移。

4.通过氢气球可以听到次声波的“隆、隆”声。

海啸自救四个方法

一、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二、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如果有足够时间,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三、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四、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急救包,里面应该有足够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这一点适用于海啸、地震和一切突发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为什么中国没有海啸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东北沿海多个地区受创惨重。随后,沿海多个核电站接连发生事故,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且事态至今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那么为什么中国没有海啸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因为我国海区处于宽广大陆架上,水深较浅大都在200米以内,不利于地震海啸的形成与传播。从地质构造上看,我国除了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外,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在我国海区内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所以,即使我国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缺乏引发海啸的大地震。从1969年-1978年我国渤海、广东阳江、辽宁海城、河北唐山发生的4次大地震结果看,尽管地震震级均在6级以上,均未引发地震海啸。

太平洋地震带上发生的地震海啸对我国沿海影响又如何呢?在我国辽阔的近海海域内,分布着大小数千个岛屿礁滩。从渤海的庙岛群岛,到黄海的勾南沙、东海的舟山群岛,台湾岛以及南海诸岛,这些众多岛屿构成了一个环绕大陆的弧形圈,形成一道海上屏障;在我国近海外侧又有日本九洲、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诸岛拱卫,又构成另一道天然的防波堤,抵御着外海海啸波的猛烈冲击。加之宽广大陆架浅海底摩擦阻力的作用,当海啸波从深海传播到我国海区时,其能量已迅速衰减,已构不成威胁。智利大海啸发生时,海啸波传至上海时,在吴淞口验潮站只记录到15-20厘米的海啸波高;传至广州时,闸坡海洋站仅测出这次地震海啸波的微弱痕迹。由此可以说明,不仅我国沿海地区不易发生地震海啸,就是远海发生的地震海啸也不会对我国沿海构成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海啸波与海啸有什么关系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的大多数均属于本地海啸或称为局地海啸。因为本地海啸从地震及海啸发生源地到受灾的滨海地区相距较近,所以海啸波抵达海岸的时间也较短,只有几分钟,多者几十分钟。在这种情况下,海啸预警时间则更短或根本无预警时间,因而往往造成极为严重的灾害。海啸波与海啸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继续往下看。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了破坏性海浪,海啸波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海啸波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浪水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日本就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由于海底激烈的地壳变化,造成大片水域突然上升或下降所引起的大海浪。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是海沟侧壁崩坍等,都可成为海啸波的波源。海啸波在大洋表面上的振幅不超过数米,但优势波波长可达数百公里的量级,优势波周期可达数十分钟。地震海啸的规模与地震震级M近似有线性关系,M

今天的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小课堂马上就要下课了,关于其他方面的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关注一下给大家带来的海洋灾害小知识,感谢收看,咱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岛暴雨会引发海啸吗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那么小岛暴雨会引发海啸吗?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小岛暴雨一般是不会引发海啸的。产生海啸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地震活动,海下的山崩,以及宇宙的影响。

1、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是海啸最主要的原因。在海洋中或在海洋附近,在地震的形成或减弱时都会发生海啸。在地震发生时,海底板变形,造成海水移位。在地震减弱时,地壳板块之间相互滑动,造成大量的旋流,而引发了大量海水的置换和转移。

2、海底山崩。海底山崩也能导致海啸。海底山崩常发生在地震期间或在海底火山爆发时。这些山崩以及地震中落下的沉淀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移动,引发海啸。

3、宇宙的影响。在海洋中,宇宙的影响是最不经常引起海啸的因素。这就好象是向池塘里扔石头,除非扔进大量的石头,否则不会引起海啸。当石块冲击水时,从落水点处向外会引起阵阵微波。在宇宙的影响中,这些微波也会导致大规模的海啸,当海水接近岸边时海啸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海啸容易发生的时间段

全文共 1382 字

+ 加入清单

海洋是非常美丽的,我们一到旅游旺季时,我们经常都去海洋玩耍。但是同时也有很多危险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须要多加了解这方面知识,例如说海洋灾害小知识以及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这都是需要我们去掌握的,下面我们大家就一起先来了解一下海啸容易发生时间段。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这也显示出了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

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此外,陨石撞击也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

海啸同风产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异的。微风吹过海洋,泛起相对较短的波浪.相应产生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猛烈的大风能够存辽阔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水。而潮汐每天席卷全球两次.它产生的海流跟海啸一样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动所产生,或由火山爆发、陨星撞击、或水下滑坡所产生。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轻松地与波音747飞机保持同步。虽然速度快.但在深水中海啸并不危险,低于几米的一次单个波浪在开阔的海洋中其长度可超过750千米这种作用产生的海表倾斜如此之细微,以致这种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海啸是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通过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浅水中它会达到灾难性的高度.

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以上这些内容就是由我们为大家所介绍的,如果大家有想了解更多这类知识,我们可以关注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很多这方面知识,供我们参考与学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海啸是如何形成的

全文共 1586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是一种不可控制的自然灾害,虽然海啸发生的频率不高,但是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带来的灾害可以说是极具毁灭性的。那么,你知道海啸是如何形成的吗?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海啸海啸形成的原因,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防范海啸

海啸前

1.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地震是海啸的“排头兵”,如果感觉到较强的震动,就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2. 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并且有大量的水泡冒出,都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3.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内陆高处转移。

4.通过氢气球可以听到次声波的“隆、隆”声。

发生海啸时

1. 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2. 因为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3. 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海啸形成的原因

海啸是由于地震、海底山崩塌方和宇宙天体的共同影响而形成的。

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当地震在深海海底或者海洋附近发生时,地壳运动造成海底板块变形,板块之间出现滑移,这造成海水大量的逆流,并引发海水开始大规模的运动形成海啸。

海底山崩塌方则是因地震或海底火山爆发所引发,山崩塌方落下的沉积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运动,从而引发海啸。而因宇宙天体的影响而诱发海啸的情况则最不常见,通常陨石坠落海洋中会激起波浪,当陨石激起的波的能量足够强大时,也会引发海啸。

海啸发生的前兆

海啸到来前,海水异常的暴退或者暴涨;离海岸不远的浅海区,海面突然变成白色,而前方出现一道长而明亮的水墙;位于浅海区的船只突然剧烈的上下颠簸;此时会从海上传来异常的巨大响声,在夜间尤为令人警觉。

这些宏观前兆现象是海啸发生和传播机制造成的。海底发生地震,如果造成海底地壳大范围、大幅度的沉降,就会引起大范围的海水大幅度下沉,距离震中较近的沿海就会看到海水异常的暴退现象;如果地震造成海底地壳大范围大幅度隆起,就会引起大范围海水大量聚集,距离震中较近的沿海就会看到海水暴涨的现象。

海水异常的暴退或暴涨,其主要特征是海水退、涨的时间与平常的退潮、涨潮时间不一致;海水退、涨速度比平常的速度快很多,其幅度大,常常能退到最低潮线以下,或者涨到最高潮线以上。海啸来临之前,海水异常的暴退或暴涨现象,距离震中数百公里以内的沿海地区都能看到,远离震中几公里的沿海地区则不容易看到。

因为各地距离震中的远近不同,这种现象在震后出现的时间而有所差异,有的紧随主震之后,有的出现在主震之后的15分钟左右。从海水暴退或者暴涨现象的出现到海啸登陆,间隔的时间也有长有短,短的仅有几分钟,长的可达到几十分钟。

海啸波属于重力长波,波长可达100公里以上,所以海水越深,海啸波的速度越快,海水越浅,海啸波的速度越慢。当海啸波由远离海岸的深海区,进入海岸附近的浅海区后,波速便急剧下降,后面的波速易燃很快,后波就追上了前波,前后波相互叠加,便使波浪的高度倍增,形成几米,甚至几十米高的巨浪。

因此,在离海岸不远的浅海区,深蓝色的海面就会突然变成白色,并在其前方出现一道长而明亮的水墙;位于浅海区的船只就会突然剧烈的上下颠簸起来;海面上也会响起巨大的,惊人的、可怕的咆哮声。

这些种种现象都是海啸临近的标志,是灾难预警的信号,它警示人们:海啸即将登陆,要生存,就赶快向高处逃跑,否则长达十几分钟,短则几分钟,甚至只有几十秒,就会被巨浪吞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海啸预警系统

全文共 1296 字

+ 加入清单

在印度洋海啸之前,如果建立了海啸预警机制,如果能居安思危给人们提供防护教育,这次灾害也许不会夺去这么多人的生命,造成如此大的损失。那么海啸预警的原理是什么呢?世界各国海啸预警机制情况如何?下面,本安全网专注于公共安全常识的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些关于海啸预警方面的安全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海啸预警原理

预警机制通过各种不同的地震监测系统获取地壳运动的信息,并通过电脑模拟出海啸可能形成的地点及移动方向。通过模拟运算的结果,结合海潮感应器对海潮流动数据的实时更新,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向可能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通报海啸的规模、移动速度、可能袭击的区域以及预计到达的时间,使当地政府能够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海啸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有关专家指出,地震监测系统显示发生在印尼海域的强震,但由于在环印度洋区域内没有设立对于海潮的感应系统,所以无法判断地震引起的海啸将向何处移动。

国际海啸预警系统

国际海啸预警系统是1965年开始启动的,此前的1964年阿拉斯加一带海域发生了里氏9.2级的地震,地震引起的巨大海啸袭击了大半个阿拉斯加。海啸发生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开始启动这一研究。后来,太平洋地震带的一些北美、亚洲、南美国家,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法国和俄罗斯等国都先后加入。12月28日印度政府宣布加入太平洋26国的预警系统并在国内投资建立海床压力监测系统来预测海啸发生。

据介绍,国际海啸预警系统一般是把参与国家的地震监测网络的各种地震信息全部汇总,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并设计成电脑模式,大致判断出哪些地方会形成海啸,其规模和破坏性有多大。

基本数据形成后,系统会迅速向有关成员国传达相关警报。而一旦海啸形成,该系统分布在海洋上的数个水文监测站会及时更新海啸信息。

我国海啸预警机制

我国强地震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等沿海地区。由于海啸形成有特定的原因,在我国沿海的强地震很少引发海啸,因此,海啸灾害并未在我国引起重视。从地震海啸来说,我国渤海、黄海比较浅,从海水深度来说发生海啸的可能性比较小,深度条件可能不具备。我国大陆东部一带海域有比较平坦的大陆架,另外还有许多岛屿组成一个天然屏障,如果太平洋发生海啸以后,等传到我国来,能量可能已释放差不多。如1960年智利大海啸,传到日本以后,造成很大破坏,但传到上海以后,波浪已经非常小了,可能只有二十公分左右。东海、南海,东海深度一般300-400米,南海可能就达到1000多米了,从海洋的深度来说它们具备发生海啸的条件,历史上这一带也曾经发生过海啸。

据悉,我国的地震预警机制也正在探索阶段。参照国外恐怖袭击的分级制,中国也将地震灾害分为红、黄、蓝三级,其中红色为最高级。三级主要是按照地震发生时间长短来定义,但是这种三级预警制还处于尝试阶段。目前,我国主要是对中短临期地震灾害进行预报,但是预报的准确率大概只有10%。

目前我国在海洋里面也开始布设地震台网,但海啸预警需要和海洋部门联合做,做海啸预警首先要有地震台网,同时要有验潮站,由验潮站组成的网络,两者结合起来,对海啸会有一个比较好的预警。

佰佰延伸阅读:海啸来临时有什么前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引发台风海啸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那么引发台风海啸的原因是什么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受台风和低气压的影响,海面会掀起巨浪,虽然有时高达数米,但浪幅有限,由数米到数百米,因此冲击岸边的海水量也有限。而海啸就不同了,虽然海啸在遥远的海面只有数厘米至数米高,但由于海面隆起的范围大,有时海啸的宽幅达数百公里,这种巨大的"水块"产生的破坏力非常巨大,严重危害岸上的建筑物和人的生命。

台风和飓风都是发生的热带海洋上空的强烈空气旋涡,因发生的地域不同,名称各异。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发生的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称为"飓风";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热带风暴";在澳大利亚则称为"威力o威力"。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人们所惯称的台风,现改称为热带气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海啸不同等级的名称是什么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可查的历史资料,中国在公元前47年到2002年期间共发生29次海啸。1781年发生在台湾地区的海啸导致4万人死亡,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海啸灾难。尽管中国的大陆架、岛屿等地质构造有些特殊,因而受外洋的海啸影响较小,但国际上仍将中国划为海啸危险区之一。有专家认为,中国东部有三个主要地震海啸冲击危险区,即京津唐、苏北、南黄海地区和台湾地区。中国在1983年加入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的海啸预警系统。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海啸不同等级名称是什么?

海啸警报级别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分别表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一般,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分别对应的海啸波幅是≤0.5米、1米、2米、4-6米、10米、≥30米。一般当海啸为1级时,就构成破坏性海啸,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2级时就会有人员伤亡;3级时就会严重受灾;4级以上,可能是毁灭性的灾害。

目前记录到最大的地震还没有超过8.9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南美智利发生的8.9级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厄瓜多尔----哥仑比亚边界附近近海中和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也曾发生8.9级地震。

海洋灾害小知识哪里找?来是您正确的选择,下期讲座内容: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同样值得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怎样预防海啸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当发生海啸后场面是很壮观的,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性也是很大的,所以说需要对其预防海啸等知识进行了解,那么怎样预防海啸?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海啸波在开阔的大洋上是察觉不到的,当船在海上并且已经获知海啸警报时,就不要返回港口。海啸能在港口造成潮位的迅速变化和意想不到的危险海流,船艇及其上面的人员通常会处在海啸的高风险状态。

海啸发生时,船艇处在400米以上深度的深海中时比停泊在港口还要安全。海啸发生时港口设施将被损坏,海面夹杂着碎片残屑。及时收听海上广播,当确认安全后再返回港口。

海啸马上就要来临时,不要冒险试图将小船开到深水区。预计许多船艇驶向外海将会造成交通堵塞,减缓疏散。船艇主人能够找到的最安全的方式是离开小船并迅速跑往高处。如果同时期伴随有恶劣天气,那么这将是唯一的选择。

在海啸最初影响海岸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通常会伴随着毁坏性的波浪和意想不到的海流,这都会影响港口。在返回港口前,与港口管理机构联系或收听海上广播,确认港口状况已经能够安全航行和停泊。

温馨提示,预防海啸的办法上面都有介绍,要多关注,这些都属于海洋灾害小知识,在这里还可以对其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等进行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海啸与台风有哪些区别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可是个“威猛”的小家伙,台风常登陆沿海地区,登陆时常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雷电轰鸣。台风有六个等级,一般到达强热带风暴(9~11级)的程度破坏力就显而易见了。那么海啸与台风有哪些区别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海啸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和水下滑坡、塌陷所激发的,其波长可达几百公里的海洋巨波。它在滨海区域的表现形式是海水陡涨,骤然形成“水墙”,伴随着隆隆巨响,瞬时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或先退后涨,有时反复多次,造成生命财产巨大损失。本地海啸在海啸波到达前:还常伴有强烈的地震或震灾发生。我国也是多风暴潮灾害的国家,历代都把风暴潮和地震海啸所表现的潮位异常混称为海啸、海溢或大海潮等。

台风和飓风都是发生的热带海洋上空的强烈空气旋涡,因发生的地域不同,名称各异。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发生的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称为"飓风";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热带风暴";在澳大利亚则称为"威力o威力"。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人们所惯称的台风,现改称为热带气旋。全球每年出现的热带风暴(含台风的和飓风)大致有约80个,其中大约76%发生在北半球。我国沿海、中美洲、加勒比海,是经常受台风和飓风袭击的地带。台风是最强烈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它常常带来狂风暴雨,海潮侵袭造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和局部地区风暴潮、海啸、山崩、泥石流和滑坡等严重的自然灾害。每年全球由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60-70亿美元,人员死亡约20000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海啸的预防与自救方法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往往由大海中心一个小波浪开始,一波接一波不停翻滚,在靠近海岸时,形成滔天巨浪。有些海浪可以高达几十米,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灾害。那么海啸的预防自救方法是怎样的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海啸的预防与自救方法:

1、在海边玩耍的时候要注意附近的地震报告,而海啸是因为地震发生以后就可以到达上千公里的地方。

2、同时可以借助动物预防海啸,因为动物对于天灾比人类要敏感。

3、海啸前的海水通常会异常退去而把鱼虾留在海滩上,场面比较壮观。

4、地震也是海啸的最重要的征兆,同时如果遇到很强大的震动,就别靠近海边以及海口,及时注意地震的相关报告。

5、海上船只听到海啸报警以后避免返回港湾,而且所有人都要撤离船舶以及船只。

6、海啸登陆海水有明显升高和降低,如果海面后退速度快就该撤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7、海啸时不幸落水要抓住木板等漂浮物,也要避免硬物的相撞,同时在水中也要减少动作,保持漂浮即可。

8、尽量不要喝海水,因为海水容易让人出现幻觉,尽可能向落水者靠拢,目标扩大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

9、人在海水中长时间浸泡也容易热量散失早晨个提问下降,被救上岸后要在温水里恢复提问,同时要喝一些糖水。

10、如果落水者受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重伤员则要及时送医院救治。要记住及时清除落水者鼻腔、口腔和腹内的吸入物。如心跳、呼吸停止,则应立即交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海啸对海洋的破坏有哪些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海洋破坏有哪些?在大家的心目中总是认为海啸会对其城市建设和人们造成危害,其实海啸对其海洋生态平衡也会有影响,给大家讲解下。

海啸对海洋生物有影响,首先,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其次,这种海浪的破坏力非常大,会对生物的生存带来相当大的威胁。

海啸只会发生在近岸地区,对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微乎其微,最多也只是影响近岸浅海区的珊瑚礁等。

海啸灾害对海洋生物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受灾地区,一些濒危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遭受重创。例如在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许多种海龟的幼龟被海啸带走,而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位于南安达曼、小安达曼和尼科巴等岛屿群的小岛都下沉了1一3米,几乎所有适合海龟等动物产卵的海滩也都消失不见了。而生活在安达曼群岛的儒艮和咸水鳄,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海啸对其海洋破坏的详细讲解,让大家对其海啸对海洋影响有多大,要多关注,多了解海洋灾害小知识,对其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等要多加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海啸一般是由什么引起的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每次剧烈震动以后,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那么海啸一般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产生海啸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地震活动,海下的山崩,以及宇宙的影响。

1、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是海啸最主要的原因。在海洋中或在海洋附近,在地震的形成或减弱时都会发生海啸。在地震发生时,海底板变形,造成海水移位。在地震减弱时,地壳板块之间相互滑动,造成大量的旋流,而引发了大量海水的置换和转移。

2、海底山崩。海底山崩也能导致海啸。海底山崩常发生在地震期间或在海底火山爆发时。这些山崩以及地震中落下的沉淀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移动,引发海啸。

3、宇宙的影响。在海洋中,宇宙的影响是最不经常引起海啸的因素。这就好象是向池塘里扔石头,除非扔进大量的石头,否则不会引起海啸。当石块冲击水时,从落水点处向外会引起阵阵微波。在宇宙的影响中,这些微波也会导致大规模的海啸,当海水接近岸边时海啸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海啸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多风暴潮灾害的国家,历代都把风暴潮和地震海啸所表现的潮位异常混称为海啸、海溢或大海潮等。近20年多年来,我国学术界决定把风暴和地震引起的潮位异常分别称为风暴潮和海啸。那么海啸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