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火箭22连胜麦迪打了几场(热门20篇)

火箭发动机是发展航天事业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自主研发的火箭发动机攻克了不少的难题,直到今天,国产发动机的最大动力已达到120吨。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

浏览

173

文章

172

篇1:日本发射了一枚世界上最小的运载火箭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pan日下午在鹿儿岛浦太空天文台成功发射世界上最小的火箭“SS-520”5,将一颗人造卫星送入轨道。

据报道,该火箭总长约10米,直径约50厘米。日本媒体称,此次发射旨在满足全球对超小型卫星低成本发射的高需求。

据报道,此次发射的总成本约为5亿日元(2860万元人民币),约为日本H2A火箭的二十分之一。为了降低发射成本,除了为适应恶劣的太空环境而专门设计的部件外,火箭还使用集成电路和电缆等家用电器。

2017年1月,“SS-520”4号箭因飞行过程中机体电线短路而失败,无法向地面传输数据。为此,日本专家对火箭进行了40多次改进。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围绕轻型火箭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除了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传统的太空大国,欧洲、中国、日本、韩国、巴西、土耳其等国家也纷纷推出新产品参与。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快船”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在中国首次采用了世界上第一个星箭一体化技术和网格舵控制技术。它是中国第一个具有快速集成和快速入轨能力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的最快记录,将中国航天运载火箭从液体运载火箭扩展到固体运载火箭,初步形成了中国急需的航天快速反应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国产最大推力火箭发动机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发动机是发展航天事业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自主研发的火箭发动机攻克了不少的难题,直到今天,国产发动机的最大动力已达到120吨。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

是中国航天动力史的里程碑

5月27日至28日,国防科工局胡亚枫副局长带队在航天六院组织进行了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项目验收会。来自国防科工局、省国防工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所属科研院所,以及哈工大、北航、西工大等单位的专家,达成一致通过验收的最终意见。

5月27日至28日,国防科工局胡亚枫副局长带队在航天六院组织进行了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项目验收会。来自国防科工局、省国防工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所属科研院所,以及哈工大、北航、西工大等单位的专家,达成一致通过验收的最终意见。

胡亚枫副局长说,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是中国航天动力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另据了解,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研制上月底在天津顺利完成助推器大型分离试验,这标志着中国“大火箭”初样研制阶段最重要的大型地面试验之一获得圆满成功。“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正是“大火箭”的主推力发动机。

不过,不久将进行的我国首次载人航天空间交会对接即“神九”发射任务的主推力发动机仍然为75吨。

该火箭发动机目前推力最大

近日,由中国航天六院生产的“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通过国防科工局现场验收。这种大推力发动机将成为中国未来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空间实验室乃至执行深太空探索任务等工程的主要动力。

据介绍,我国此前发射的神舟系列运载火箭的主发动机推力都是75吨,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这种推力的发动机已不能满足对更深远太空探索的需求。“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就是航天六院针对上述现状,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研制的无毒、无污染、高性能、高可靠的基本动力装置,也是今后探月工程、空间实验室乃至深太空探索任务等必要的动力基础,是目前我国推力最大的火箭发动机。

该发动机的研制填补了我国补燃循环发动机技术空白,掌握了核心技术,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的国家,实现了从常规有毒推进剂开式循环液体推进技术,到绿色无毒推进剂闭式循环液体推进技术的巨大跨越。未来,它将替代现用的常规动力发动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火箭上天有着什么用途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上天的用途是帮助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进入太空等,火箭把这些航天器送入太空是为了对太空进行探索、寻求,探索宇宙的发展与未来,寻求人类未来可以生存的环境。

火箭是火箭发动机喷射工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飞行器。它自身携带全部推进剂,不依赖外界工质产生推力,可以在稠密大气层内,也可以在稠密大气层外飞行,是实现航天飞行的运载工具。火箭按用途分为探空火箭和运载火箭。

火箭自身携带全部推进器,不依赖外界工质产生推力,可以在稠密的大气层内,也可以在稠密的大气层外飞行,是实现航天飞行的运载工具。火箭按用途可以分为探空火箭和运载火箭,按运载能力分为小型火箭、中型火箭、大型火箭和重型火箭。按轨道划分为近地轨道火箭、太阳同步轨道火箭。地球同步轨道火箭以及月球轨道火箭等。

火箭探空是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起步项目之一。中国于1958年开始发展火箭探空事业,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赵九章、杨南生、王希季等倡导和领导下创建了火箭探空事业。在研制发射了多种型号的试验研究、试验性探空火箭的基础上,中国的第一枚探空火箭于1960年9月首次发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PS CS6怎么用布尔运算工具绘制漂亮的扁平化风格的小火箭图标

全文共 16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PS CS6布尔运算工具绘制漂亮扁平风格的小火箭图标方法,教程绘制出来的小火箭图标还挺漂亮的。绘制的难度一般,推荐一下和朋友们一起分享,一起学习了,我们先来看看最终的效果图吧:

教程结束,以上就是PS CS6布尔运算工具绘制漂亮的扁平化风格的小火箭图标方法介绍,操作很简单的,你学会了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火箭的画法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1、首先我们画一个三角形,这是或箭头。

2、然后我们连着三角形,画上一个长方形,把长方形底部这条边,中间这块空出来。

3、我们再这里画上火箭的尾翼。

4、然后我们给火箭加上一些装饰,我们给它画上条纹。

5、然后再画上它喷发的这种感觉的气体,这样火箭的线稿我们就完成了。

6、首先我们用一个红色,来涂火箭头的颜色 ,然后我们用一个深蓝色,来涂火箭上条纹的,这个颜色。

7、最后我们用一个灰色,涂火箭尾翼的颜色,这样火箭我们就完成了,小伙伴们都学会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火箭的速度为每秒多少千米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速度通常是每秒7.6到10.8千米。

火箭的速度不是一个恒定的值,它是会有变化的。通常火箭入轨的速度为每秒7.6千米;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火箭入轨时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0.1千米;而发射地月转移轨道,火箭入轨时的速度甚至可以达到每秒10.8千米。

1、如果航天器进入飞行轨道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的速度(7.91km/),航天器将会螺回地面。

2、如果航天器进入轨道的速度介于第一宇宙速度与第二宇宙速度(11.2km/s)之间时,它在地球引力场内飞行,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3、当航天器进入轨道的速度介于第二宇宙和第三宇宙(16.7㎞/s)之间时,它就飞离地球成为太阳系内的额人造卫星。

4、当航天器进入轨道的速度达到或者超过第三宇宙速度时,她就能飞离太阳系。

火箭的原理其实早在17世纪的时候,牛顿就对其进行了描述:如果以一定得到速度向后抛出一定的质量,就会受到一个反作用力的推动,向前加速。而简单的火箭早在牛顿提出这一原理之前几百年就在中国被发明了出来,并且得到了使用,比如火药箭以及烟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赵鸿飞:我们是大火箭上的螺丝钉

全文共 1817 字

+ 加入清单

赵鸿飞(右一)与同事讨论工作细节。(信息照片)

第一次见到赵鸿飞,穿着简单朴素的衣服,扎着长长的马尾辫,随和而幽默。在换上工作服并进入车间后,这个大型火箭装配和测试车间的副主任立刻变得平静而严谨。"赵洁工作速度很快,对细节要求非常严格。"同事罗·平静地说:“她为人随和,爱美,但工作时从不化妆。”

车间里有150多人,平均年龄29岁。八年前,赵鸿飞是这个部门的第一个员工。

一幅画

画她“处处小心,善于发现”

2010年5月,上班时,赵鸿飞穿着一套新买的迷你白色西装。不想,领导见她第一个醒了过来,“丫头,你家里有没有寒酸的衣服?尽可能旧的白色衣服不能在这里穿。”

看着在建的工厂大楼和周围的芦苇荒地,赵鸿飞有点朦胧。我打电话给父母,把老家的旧衣服寄出去了。

施工时生产。“工厂建在三面,并开始工作……”赵鸿飞很快适应了。没有供水和排水,没有厕所,一切都靠自己的努力。在晴天,车身充满了泥土,而在雨天,它是由人力推动的。“当时我也没有感到痛苦。我以为一切都会好的。”

在工作中,她处处留心。除了完成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之外,她还要求设备部门和基础设施部门在她见到人时跟随车间学习机械知识。一旦她有空,她就会画画,并用任何设备在地上的每个坑上做标记。赵鸿飞回忆说,当时加工车间主任一上任,她就给他抄了一张图纸。她不想让对方眼前一亮,于是说:“这幅画来得太及时了,帮了大忙!”这幅画描绘了她“专注并善于到处寻找”。

有爱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赵鸿飞偶然发现他的同事在画漫画。“我们的工作既刻板又单调,尤其是一些安全规定。如果它们在漫画中得以体现,它们会更生动、更容易记忆吗?”她提议举办一次卡通比赛,以卡通的形式宣传安全条例。"去年有20多件作品参加了比赛."

第一次飞行

这背后是通过连续轮换解决关键问题的困难。

经过一年的工作,赵鸿飞被调到装配和测试车间。在这里,她和她的同事完成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的总装测试。

新的发展既有困难也有风险。在一次测试中,火箭盒爆炸了。室外的大雪使得拆卸工作更加困难。赵鸿飞必须在短时间内制定一个快速拆卸计划,不仅要打开箱盖,还要防止它被低温液氮伤害。

赵鸿飞带着他的同事们去应对困难:没有排出的液氮出来了,他戴的手套冻住了,各种困难继续存在……安全打开盖子花了很长时间。样品取出后,发现有两块小碎片不见了。赵鸿飞和他的团队成员又在雪地里,拉着车搜寻了两天...

车间是细致的工作。一个塞子里的几十根细针必须仔细鉴别,看每一根是否有问题。赵鸿飞表示,在总装过程中,实施了三步检查制度,包括自检、互检和专项检查。每个环节都不应该粗心大意。“前部的一部分有问题,可以更换。如果我们有问题,我们必须把它推回去,涉及所有部门。”赵鸿飞和每个人都经过严格检查,以确保最后一道工序“后墙不倒”。

详细的工作,还得连接轴。赵鸿飞经常工作到半夜12点,回到宿舍后就睡觉。努力工作,只是第一次!2016年6月25日晚,赵鸿飞和所有人挤在办公室观看长征7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的现场直播。点火!起飞!加速分离!随着每个环节的正常运转,每个人都松了一口气,然后又松了一口气。星星和箭分离后,办公室尖叫着转过头去哭...

精选部队

太空精神继续延续

实地测试是一天一次。即使米饭端上来,30米高的塔也不会轻易倒塌。当送饭的人知道这件事时,他们通常会给赵鸿飞留下一些鸡蛋和牛奶。在这一年的30号,车间主任从北京的家跑到天津和值班的员工一起吃年夜饭...

航天工业都在幕后,但这些细节一直在赵鸿飞的脑海中。“我们是大火箭上的螺丝钉,普通而普通。我们一起打造了一个伟大的梦想。”

去年拜访一位老宇航员的经历给赵鸿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老人已经80多岁了,很少健康不佳地下楼。但一谈到工作,我就兴奋起来,拉着她不停地说话。

太空飞行的精神仍在延续。2014年,公司获准成立崔允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重点培养关键技术人才。赵鸿飞负责选拔和推荐人才。她有一个生动的想法:“标准是创造卓越和创新,不一定是大的创新,而是小的技术创新和优化。”“有好主意,不做没关系。找个人帮忙,完成后,参与者会得到额外的分数。”

公司的年轻人胸怀宽广,立即采取了行动。电脑防尘罩、电动插钩和自动复卷机……创意很快被转化为实物,并用于车间。

“年轻人头脑灵活。只要我们创造机会和平台,他们就能创造惊喜。”赵鸿飞说:“每个默默付出的宇航员都是我们不断的动力。”

《人民日报》(05版,2019年3月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火箭事故致500死?中国航天科工辟谣了

全文共 1342 字

+ 加入清单

2月16日,在观看了外国媒体关于“中国1996年高三B火箭首次飞行失败”的纪录片后,一名网民在微博上说,“火箭击中了一座山,击中了一个家庭区域,造成至少500人死亡,没有留下任何家庭区域。”微博发布后,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讨论。大多数网民质疑“火箭撞山撞家庭”的细节。一些网民也质疑发件人提到的死亡人数。

数据:长征3B火箭发射失败

17日下午2点左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其官方微博上回应。作为对网民描述的“火箭击中了山并击中了家庭区域”的回应,CASIC解释道,“出于安全和保密的原因,火箭发射场地周围不允许有家庭区域或居民区,也不允许其他人进入。”

“中国航天科工”表示,网友提供的图片“只是发射场周围的合作建筑,用作技术人员的临时住所,在火箭发射前12小时内将全部腾空”。发射前,火箭预定路线周围的居民区已经疏散,发射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进入地下掩体,以确保安全。”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回应中称,“所谓‘至少500人死亡,没有家庭成员离开’”是一个“谣言”,并表示这个数字“应该由散布谣言的人根据标准房间标准,在从图片中计算窗户数后计算出来。”

据新华社2010年报道,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常·”)点火起飞后约两秒钟,火箭飞行姿态异常,火箭低下头,从发射方向向右倾斜。在飞行了大约22秒后,火箭头掉在了地上,并撞上了离发射器不到2公里的山坡。接着发生了一场猛烈的爆炸,摧毁了恒星和箭,造成了人员伤亡。

昨天下午,最初发布微博的网民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不认为这一事件会引起争议,并表示他在微博上发布的内容已经被禁了15天,因为其中包含“虚假信息”。

回顾历史:(凤凰历史图片)

1996年,长征3b的发射失败了。

长征3B是1994年研制的中国最大的高轨道大推力运载火箭。1996年2月15日,新型长征3B大推力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其有效载荷为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国际通信卫星708。图为发射前的火箭发射台。

这种新型火箭无需试飞就能直接发射外国卫星,因此备受关注。图为长征3b号运载的卫星发射前的情况。

它的起飞质量为426吨,起飞推力为5923千牛顿,可将5吨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火箭总长度为54.86米,第一级和第二级直径为3.35米,第三级直径为3米,整流罩直径为4米。第一级和第二级使用常规推进剂,第三级使用液氢和液氧推进剂,核心级的下部装有四枚直径为2.25米的液体助推火箭。

长征3B火箭是在长征3A和长征2E火箭的基础上研制的大型三级液体捆绑式火箭,其核心级基本上是长征3A,助推器及其捆绑式结构与长征2E相同。

在研制过程中,对火箭进行了许多适应性改进,包括修改主油箱之间的结构、加长副油箱、增加尾翼、设计新的卫星整流罩、改进卫星支架、开发新的姿态控制发动机、修改控制系统以及开发整流罩整体提升系统。

点火的那一刻,一切似乎都很正常。

火箭在点火起飞两秒钟后开始倾斜。

由于电子元件故障,惯性基准会倾斜。

火箭根据错误的姿态信号修正了它的姿态。

火箭姿态失控。

事故是由火箭控制系统平台的伺服回路中的一些部件故障引起的。图为失控的火箭继续飞行。

照片显示火箭撞击地面并爆炸。

所有的星星和箭都被摧毁了,发射失败了。照片显示火箭撞击地面并爆炸。

这个装置的故障纯粹是偶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火箭的创始人是谁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火箭创始人是钱学森。钱学森被誉为是中国航天之父,也被称为是火箭之王。他在航天跟喷气方面提出并且实现了火箭的助推起飞装置,也提出了火箭的旅客飞机概念还有关于核火箭的设想,被认为是力学、应用数学还有火箭技术方面的权威,也是现代航空科学跟航天技术的先驱。

钱学森出生于1911年12月11日,于2009年10月31逝世,享年98岁。他的祖籍是浙江省的杭州市,出生地是在上海。钱学森不仅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也是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还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一生的荣誉也是非常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火箭接力赛

全文共 1521 字

+ 加入清单

齐奥尔科夫斯基首先提出火箭列车的概念,就是把两节以上的火箭串联或并联起来,组成一列多级火箭来提高火箭的速度,以达到战胜地球引力的目的。

多级火箭系列用一种质量抛扔原理,即火箭发射后,把已经完成任务的无用结构抛掉,使火箭发动机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用于提高航天器的能量,从而间接地减轻火箭的结构质量,提高火箭的质量比。这样,在使用同样性能的火箭发动机和相同技术水平的箭体结构的条件下,用单级火箭无法达到的宇宙速度,而用多级火箭就能实现这个速度。

世界各国研制的运载火箭已有数十种,其大小不等,形状各异,但其结构形式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级首尾联结的串联式火箭,另一种是下面两级并联、上面一级串联的混合式火箭。运载火箭的大小,由其飞行任务要求的有效载荷和飞行轨道而定,若飞行轨道相同,有效载荷愈重,则火箭起飞质量也愈大;若有效载荷不变,飞行轨道愈高,火箭的起飞质量也愈大。由于卫星或飞船等航天器的轨道较高,本身质量也大,所以,运载火箭都是一些身高体重的庞然大物。它们的质量至 少几十吨,一般为一百多吨到几百吨,有的甚至可达二三千吨。火箭高一般为三四十米,有的超过 100 米。火箭粗都在 1 米以上,一般为 3 米左右,最粗可到 10 米。在通常情况下,发射一颗质量为 1 吨的卫星,运载火箭质量为 50 至 100 吨。如美国发射“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船的“土星”5 号运载火箭,全长 110.7 米,直径 10 米,起飞质量为 2840 吨;“阿波罗”飞船的质量只有 41.5 吨。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火箭列车”了。

这种三级“火箭列车”是如何驶出地球到太空去的呢?它耸立在发射台上,首先由地面控制中心指令第一级火箭发动机点火,火箭徐徐上升,加速飞行,逐渐按预定方向转弯,一百多秒钟后,火箭大约达到 70 公里左右的高度,第一级燃料耗尽后火箭发动机关机,并脱离整个火箭列车坠落地面;第二级接着点火,继续加速飞行,火箭飞出稠密大气层,达到预定高度和速度时,第二级燃料用完后火箭发动机关机并分离,火箭靠获得的能量开始惯性飞行;第三级火箭发动机点火工作,当加速到预定速度时,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关机,航天器与火箭分离,最后把航天器推入预定轨道。当然,运载火箭也不是级数越多越好,因为多加一级,不仅制造工艺和级间分离技术多一层困难,而且所能增加的速度也有一定限制,最多只能比单级火箭的速度大 70 %。现在,一枚三级火箭能达到的速度已超过单级火箭 45%,因此限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火箭列车”都选在二级至四级之间,一般用三级的居多,也最为适宜。

前苏联著名航天总设计师科罗廖夫根据齐奥尔科夫斯基关于“火箭列车”的思想,首先提出用单级火箭串联和并联结合的方式组成多级火箭实现宇宙航行的设计方案。这个方案是用一枚较长的地球物理火箭作芯级,芯级长 29.17 米,直径 2.95 米,装一台 PД—108 液体火箭发动机;在其周围捆绑 4 台助推器组成助推级,助推级长 19 米,直径 3 米,各装一台 PД 107 液体发动机。这样把芯级和并联的助推级串联起来,组成一枚两级液体火箭,从而产生足够的推力和需要的速度,把安装在火箭最上面整流罩内的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这种火箭发射时,5 台发动机同时点火,产生 398 吨力(3900千牛)的起飞推力,火箭飞行 120 秒后,4 个捆绑的助推器工作完成与其脱离,并被抛掉,这时火箭飞行高度为 50 公里,飞行速度达到 3.2 公里/秒。然后芯级的火箭发动机继续工作 180 秒,使火箭加速到 8 公里/秒的速度,此时卫星与火箭脱离,被推进到环绕地球的预定轨道上飞行。人类靠这种“火箭列车”的接力加速,跨入了宇宙空间的门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一箭六星,快舟11号火箭明年首飞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新的固体运载火箭KZ-11将于明年初进行首次飞行,将是“六星一箭”。

快船11火箭采用了“空间系统管理+民营企业柔性经营”的全新模式,引进民营企业参与研发和生产。第一个飞行技术方案和卫星运载方案目前已经确定,各种子系统的开发和测试正在加紧进行。

快船11的发射方式也很特殊,不是固定的发射塔,而是车载移动,可以满足卫星商业化、高密度和快速发射的要求。

该火箭的起飞质量为78吨,在低地球轨道上的最大运载能力为1500公斤,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的运载能力为1000公斤/700公里。它主要负责在低地球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上发射400-1500公里的小卫星、单卫星和多卫星网络。

快艇固体运载火箭家族正在蓬勃发展。快速船1号通用型在2013年和2014年两次成功发射卫星。今年年初,一号快艇(KZ-1A)发射了三颗卫星。从合同签署到发射完成仅用了八个半月。下一个计划是在一周内连续发射四颗卫星。

快船系列火箭的另一个主要优势是价格低廉:在目前的国际商业卫星发射中,一般报价为每公斤25,000至40,000美元,快船1A低于20,000美元,快船11甚至低于10,000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火箭发射塔是一次性的吗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发射塔不是一次性的。

火箭发射塔是建在航天发射场用于发射火箭的建筑,除了用于发射火箭外,还用于组装火箭、检查和维护火箭,为火箭添注燃料,用于人员和器材的流动。在设计发射塔是,除了考虑塔本身的自重、刚性结构外,还需要考虑火枪发射时的高温高速气流的冲击灼烧影响。

火箭发射塔主要用于发射火箭,火箭是一种航天运载工具,利用喷射的气流产生的反作用力作为前进的动力,火箭一般会自己携带助燃剂与燃料,不依赖空气中的氧气助燃,因此可以在外层空间飞行,一般用于搭载卫星、飞船、空间站,甚至可以用于投送作战弹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航天母舰:能背火箭的家伙有多大?

全文共 134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亿万富翁兼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Paul Allen)宣布成立一家新公司,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协助开发迄今最大的飞机。这架飞机已经秘密研制多年了。它太大了,媒体给它起了个名字“太空载体”。然而,最大的飞机已经有了自己的绰号,那就是大鹏,一种东方和西方都传说中的一口能吞下一头大象的鸟。

大鹏成品装配概念图

大鹏有多大?

很难想象大鹏的翼展有多长,但我们可以考虑一下100米跑道。大鹏的翼展为117米,这意味着它的长度可以保持100米。

说到翼展最大的飞机,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安-225“梦想”运输机,但它实际上不是翼展最大的飞机,而是巨型水上运输机“休斯H-4大力神”。然而,几年后,大鹏将获得“翼展第一”的称号。

大鹏、休斯H-4大力士、安-225、A380和波音747的尺寸比较

大鹏使用波音74400上的六个引擎来驱动它。事实上,它的外观看起来就像是两架波音747被连接在一起。

大鹏能做什么?

大鹏雄心勃勃,它的主要任务是将卫星、宇宙飞船甚至乘客送入太空。交通方式不难理解:在大鹏身体的中部,有一个放置火箭的地方。

飞机在机场起飞,到达9000多米的高度后发射火箭。火箭发动机被打开,并进一步进入太空。

大鹏火箭发射示意图

为什么火箭不能顺利地从地面直接发射到太空?使用大鹏的发射方法有什么好处?

我们都知道,为了将有效载荷送入太空,运载火箭的第一级需要捆绑多个高推力助推火箭。然而,这带来了一个问题。虽然捆绑助推火箭可以带来巨大的推力,但它也大大增加了运载火箭的重量。为了增加这个额外的重量,必须不断增加推力,这是一个矛盾。如果火箭能被飞机运送到一定的高度,并有一定的初速,火箭的体积和重量将会大大减少,这可以大大节约成本。

飞机可以重复使用许多次,寿命为几年,但助推火箭只能使用一次。设计和制造大鹏的初衷是为了节约成本。

成本节约也反映在其他地方,例如,只要有机场,就不需要建造固定的发射器。然而,现有机场的总数非常大。这意味着火箭的发射不受固定发射区的限制,只要是在条件合适的机场,这就给火箭的发射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

飞机发射宇宙飞船?不是第一次

从飞机上发射宇宙飞船的想法并不新鲜。早在半个世纪前,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就这样做了。

1961年,一架X-15火箭飞机从一架B-52平流层堡垒轰炸机上发射升空。

B-52轰炸机60多年前首次飞行,目前仍在升级中。它的老主人波音公司说,B-52可以飞行到它的第100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B-52真的可以延长寿命,它的法宝是与时俱进。

当巡航导弹发展迅速,轰炸机受到冷落时,B-52跳出来说,“我可以发射巡航导弹。我是巡航导弹的完美发射平台。”

B-52正在发射巡航导弹。

冷战结束时,当人们关注低成本太空飞行时,B-52补充说我可以发射火箭。

1991年,飞马座火箭在脱离B-52轰炸机后发射。中间远处的侦察机是一架战斗机。

飞马座火箭是一种小型有翼运载火箭,负责将443公斤以下的卫星送入低轨道。

所有上述事实表明,从大型飞机上发射火箭的想法和行动早已存在。然而,不同之处在于,像B-52这样的大型飞机只能发射小型火箭,但仍能发射到低轨道。然而,大鹏将走得更远。它将把卫星或宇宙飞船送入太空,还能把乘客送到太空玩耍。这是它的使命,这是当之无愧的大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薇娅卖火箭卖出去了么 薇娅直播卖火箭谁买走了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薇娅卖火箭出去了,卖给了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时间是2020年4月1日。多年以来国内的直播发展很迅速,在直播行业格局稳定后衍生出了新的类型,直播带货就是不少主播选择自己的特有内容吸引观众的方式,用打广告的方式来带货可以说是全程都是广告,而主播的主要内容就是卖东西。

在愚人节的时候薇娅在直播中卖起了火箭,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真实的火箭,而是卖火箭的发射服务,包括火箭上附属的一系列广告,购买这个服务的人还可以到现场观看发射情况。

从淘宝的介绍来看这个火箭原价是4500万元,购买时需要交50万元的定金,可以抵扣550万元相当于4000万元。这个火箭是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购买者也是从事于卫星技术的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SpaceX利用“二手火箭”发射卫星省了多少钱?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4月6日消息,SpaceX重复使用猎鹰9号火箭到底节约了多少成本?你可能认为没有多少。SES-10卫星发射任务是SpaceX第一次重复使用同一枚火箭。当SpaceX公司总裁格温·肖特韦尔出席太空研讨会时,他说猎鹰9号去年成功地向CRS-8空间站运送了补给。之后,该公司清理了火箭,发射了SES-10卫星,其成本是重建火箭的一半以上。

Shotwell说SpaceX做了大量的工作使火箭回到它的运行状态。未来的成本节约会更多,为什么?因为收尾工作比未来的收尾工作更重。

尽管发射成本已经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SpaceX目前的收费会降低。SpaceX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公司收费约6200万美元。SpaceX创始人马斯克此前曾谈到对可回收火箭测试的投资,并将分享未来每次发射的部分费用。

Shotwell还表示,SpaceX准备在发射期间重新使用装载整流罩。在发射过程中,力非常大,而且会有气动加热。SpaceX将使用装载整流罩来保护运输的材料,如卫星和补给品。在将SES-10送入太空的过程中,SpaceX发现两个整流罩中的一个可以修复,其形状相对完整。每套整流罩需要花费600万美元。重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启动成本。

马斯克在成功发射后表示,下一个目标是将重复使用时间窗口减少到24小时,这意味着发射后用同一枚火箭再次发射只需要24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火箭发射塔的高度是多少?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发射塔的高度是106米。

火箭是火箭发动机喷射工作介质所产生的作用力向前推进的一种飞行器,它自身携带了全部的推进剂,不靠外界工质产生推力,不仅能在稠密的大气层内飞行,还能在稠密的大气层外飞行,是实现航天飞行的一种运载工具。

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就是火箭。在公元969年,唐朝时期,就已经发明了火药。北宋时期的军官岳义方和冯继升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以火药为动力的飞行兵器,也就是火箭。这种火箭是有药筒、箭身所组成的,其中药筒是用厚纸以及竹子所制成的,内部放置火药,前端封死,后端引出导火绳;当点燃后,火药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会向后喷出,以气体的反作用力将火箭向前推,在飞行中杀伤敌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探秘北京高铁调度室,看起来跟火箭发射中心差不多

全文共 2205 字

+ 加入清单

“去工作就像打仗一样。毫无疑问,”高速铁路调度员张博描述了他的工作。高铁调度员必须在每班12小时内关注900多列高铁列车的安全,计划发布100多份调度命令,接听和拨打300多个调度电话...在进入北京铁路调度中心5年多的时间里,张博已经能够在45分钟之内在全国铁路网上默默地画出4000多个火车站。

两只眼睛整天跑的“红线”

“你好,这是京沪高速铁路。115高,马上就会有信号。”

张博在调度台工作了近5年,工作时总是不自觉地皱起眉头,句子很短,速度极快。

他主管京沪高铁调度台,京沪高铁调度台是唯一管辖两大枢纽站(北京以南、天津以西)的高铁调度台,也是列车数量最多、繁忙程度最高的高铁调度台。

张博坦言,工作压力不小,一天12个小时,除了吃饭和上厕所,眼睛一刻也不能离开调度界面。

只要他在调度台坐下,他的眼睛就会盯着他面前的两个屏幕。这是调度员最常用的两个界面,分别显示列车运行图和北京南站示意图。

列车运行图上用红线标出每列列车的轨道。从早上7: 00到晚上12: 00,红线交织最紧密,这意味着早上发出的高速列车最密集,下午逐渐变得稀疏,下午12: 00后只剩下最后一条红线。用圆圈圈出的数字显示在每条红线的不同位置。

“这意味着火车晚点一分钟到达车站,”张博说。事实上,火车只晚了几十秒到达,所有乘客没有感觉到的延误都被记录了下来。春节期间,火车密集分布。经常发生的情况是,进站和出站列车都需要通过同一段轨道。此时,列车驾驶员将联系调度员,调度员将向其中一辆列车发送交通信号,通知另一辆列车等待。

调度员在整个铁路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列车通过枢纽的顺序、在恶劣天气下发布限速指令、在紧急情况下调整线路、电力、公共工程、沿线车站的协调与合作等。张博说他像个导演。所有信息都收集在这里,调度员发出信号和指令,使10000英里长的铁路辐射网络安全有序地运行。

调度员根据情况下达指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下午5点左右,张博拿出一份打印好的指令,从系统中调出指令。

“2月11日00: 00至2月18日00: 00”,城际车站的上下游线路正在116公里015米至116公里115米范围内施工。车速限制为45公里/小时,从2月11日00: 00到2月18日12: 00...

张博逐字逐句地读了两遍书面指令,并不断地抬头与系统上的指令进行比较。核实无误后,请另一名相关调度员确认签名并签发。

指令发出后,张博打电话给对方进行确认,询问对方是否收到指令,指令内容是否清楚,然后逐字逐句地阅读,确保没有错误。

“一切涉及安全的事情都是大事,”张博说。调度工作的特点是有一个终点,但也应该仔细考虑。按照相关法规规定的程序,逐步考虑所有情况,消除所有安全隐患。

报警器将在3秒内发出减速信号。

每天早上7点钟开始工作。只要你坐在这里,你将永远处于最灵性的状态。

"即使最后一班火车开走了,我们也不能放松."张博说,调度中心是高铁线路的“大脑”。如果大脑有问题,整个线路都会瘫痪。

2014年6月2日晚19: 30,北京发生罕见的暴雨。瞬时风力超过20米/秒。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经常报警。张博高度警惕,并计划提前写下派遣命令。警报发出后3秒钟内,向即将进入风区的6辆电动车组发出“动车组列车限速200公里/小时”的调度命令,并提示司机注意操作,确保动车组列车绝对安全,顺利应对暴风雨的极端天气。

据统计,在过去的一年里,张博带领他的班级成功处理了60多起异常交通事故。他是当地调度最常防范重大隐患的“小快奖”获得者,也是调度连续获得“100个无差错调度指令”的调度员。所在的京沪高速铁路调度台先后被命名为“党员示范岗”和“列车调度标准岗”。

20公斤的重量使规则越来越厚。

"派遣就像跟上战场一样."张博脑子里有所有的线路和车站位置。当司机打电话时,他会先报告车次,火车在哪个轨道上,什么时候进站。他不需要考虑立即给出指示。

高速铁路的速度很快,这就要求调度员没有时间在现场查看线路信息。当司机联系调度员时,调度员应立即以“条件反射”模式发出指令。否则,可能会错过最佳处置时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有数百条线路和近一千条规章制度,我们怎么能总是跟踪最新的发展?

张博的回答很简单——努力工作。

他家书架上的各种规章制度重达20公斤。当他无事可做时,他会变得无所事事。铁路知识的积累必须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他最常读的是铁路公司的《铁路技术管理条例》,这本书本来就不薄,这使他把它翻得更厚。

如果你不记得他,就写下来。在调度台下面的抽屉里有一本他曾经用过的笔记本。里面充满了规章制度。笔记本外面的硬壳已经磨损并“破碎”。张博有点不好意思,反复说我有一个新笔记本,但我总是想看看我以前写的东西,这个笔记本不能扔掉。

“在工作中战斗,下班后为战争做准备,”他开玩笑说,他的一生通常都花在学习火车上,除了花更多的时间和女儿一起上幼儿园。

可以看各种火车的照片,画出铁路运行图。

他可以用45分钟画出“全国火车站示意图”,准确标出4000多个地级以上的车站和车站所在的省、线名,并能自由说出车站周围的产品、经济、风土人情。

这些技能在京沪高速铁路的调度和指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京沪高速铁路上有许多跨线列车,南起福州、宁波、上海,北至大连、沈阳、长春,涉及吉焦、宁杭、秦沈、哈达。张博对此“无所不知”。在紧急情况下,他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快速指导列车的类型和目的地,并有效地组织列车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秒杀猎鹰9?中国也要造可重复火箭了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SpaceX的猎鹰9号可重复使用火箭越来越成熟。在6月8日举行的2017年全球空间探索大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宣布,中国已经开始开发可重复使用的火箭。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的运载火箭总共有17种类型,能够在低、中、高海拔发射不同的轨道和有效载荷,并且正在向技术难度更大、成本更低的“可重复使用区域”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科技委员会主任陆羽表示,中国目前正在开展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包括降落伞回收和垂直起降技术。一些测试已经完成,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中国提出发展升力体式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三步走”发展思路;

第一步是重复使用火箭动力部分。

第二步是完全重用火箭动力。

第三步是组合动力飞机。

此外,中国的运载火箭将继续大踏步前进:

——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性能将继续提高。目前正在对运载能力为140吨的低地球轨道(LEO)和运载能力为50吨的LTO(地月转移轨道)重型运载火箭(暂称为长征九号)进行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低成本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的研发,在此基础上,以新一代运载火箭为依托,建设新一代中高轨道中型运载火箭,全面更新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型号谱,增强商业竞争力;

-继续努力确保良好的空间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火箭军工程大学属于几本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工程大学属于一本。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地处中国西安,是中国唯一一所培养战略导弹部队指挥技术人才的高等军事院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重点院校,是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士授予权单位之一,被誉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军官的摇篮。

火箭军工程大学原是一所为地面炮兵培养初级指挥军官的军事院校,前身为西北军区炮兵学校,先后更名为第一炮兵学校、西安炮兵学校、炮兵技术学院、第二炮兵技术学院、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16年1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成立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学校下设3个学院、7个专业系、2个研究生管理大队和若干学员旅,形成了以导弹高技术应用工程为特色,以技术为基础、技术与指挥相结合,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任职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火箭推力飞机试飞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突破“音障”的试飞成功,给航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希望,既然“音障”已不再成为提高速度的障碍,人们就在千方百计提出使飞机能实际提高速度的手段。而与提高速度最密切相关的的因素,是加大飞机上的动力。

火箭作为推力装置,可以提高飞机的速度,1939 年 6 月 15 日,世界上第一架用火箭作为推力的飞机 He176 试飞成功,这是一种小型的飞机。火箭发动机是较早的喷气发动机的一种型式。它的工作原理简单地说,就是利用火箭中装的燃料在燃烧时向后喷射出的巨大气流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飞机前进。它的推力大,可以使飞机得到更大的速度,而且构造简单,重量轻,使飞机减轻负担,也有利于提高速度,因而喷气发动机很快成为超音速飞机的动力装置,而我们在习惯上也就将这种飞机叫做喷气式飞机了。

几年之后,德国的 Me262 型喷气式飞机就开始首批生产,这种飞机的速度要比其他国家的战斗机每小时要快 160 公里。这种飞机安装了 4 门航炮,火力足,飞得快,十分历害。但它不适合新飞行员飞行,许多役有经验的飞行员死于这种飞机失事。

英国最初研制的喷气动力飞机是一种直桶形飞机,现在仍可在伦敦的科学博物馆看到它。随后,英国又生产出格洛斯特“流星”飞机和德哈维兰“吸血鬼”飞机。这两种飞机很快出了名,它们的最大特点是:易于驾驶、安全、适用于作战,所以世界上不少国家购买了这两种飞机。

这期间,美国的喷气推进研究工作也非常活跃。1944 年 1 月,一架 XP -80 飞机,安装着喷气发动机,进行试飞。一位记者描述这架飞机:“这架漂亮的、闪闪发光的战斗机可谓举世无双,它的机动能力和大部分性能都超过了世界上其它任何飞机。”美国在 XP—80 的基础上,又相继生产出 F—84 “喷气雷电”战斗机,F—86“佩刀”战斗机。“佩刀”飞机成为现代超音速战斗机的开路先锋。

与此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热切盼望采取新的推力装置,改进飞机的速度。日本曾研制出一种简单的双发动机喷气式战斗机,由于动力不足,在战争的最后几天进行试飞时,只在空中飞行了 11 分钟。原苏联的喷气战斗机方案,是在吸取了一些国家的经验之后,发展起来的,生产出了米格—15,伊尔—28 轰炸机。

喷气动力发动机很快为全世界所采用。当然,最先安装喷气发动机的都是战斗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