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火箭发射到太空站(热门20篇)

浏览

4280

文章

390

篇1:送人类上火星?SpaceX未来3个月内测试重型火箭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据Engadget称,美国空间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正准备于6月17日发射一枚火箭。与此同时,SpaceX也将在今年某个时候发射其重型航母猎鹰重型。

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宣布,“猎鹰重型”的所有核心组件应在2至3个月内抵达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如果计划进展顺利,重型运载火箭可以在下个月内发射。这意味着猎鹰重型飞机的首次发射可能会在九月初进行。

猎鹰重型飞机重1360吨,可将高达63.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几乎是猎鹰9号的三倍。此外,这种重型运载火箭也可以飞行很长的距离,因为它也是为登陆月球或登陆火星而设计的。根据SpaceX先前发布的信息,猎鹰重型将在飞行演示期间尝试回收火箭的上部。考虑到运载火箭的巨大重量,这将是非常困难的。就连马斯克自己也承认成功的几率很低,但这仍然值得一试。

尽管猎鹰重型发射具有重要意义,但不要忘记SpaceX和其他航天公司多次取消发射的历史。有时,这是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善他们的工作,有时他们会被不幸的事故耽误。由于火箭爆炸,SpaceX一再推迟其发射计划。如果猎鹰重型飞行演示发生,我们肯定需要密切关注这一历史性事件的现场直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0年6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什么 我国有什么成功的发射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在2020年的6月23日,成功发射北斗3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是由24颗中原地球轨道卫星,三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还有三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合而成,总共是30颗卫星一起组合。在这一天成功发射之后,得到无数人的关注。

北斗系统有哪些特点

首先在北斗系统空间中就会选择混合星座,会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合,和其他的卫星导航系统放在一起对比,明显要比高轨卫星更多拥有较强的遮挡能力。尤其是在低纬度地区,会拥有着比较明显的性能特点。第二,北斗系统还会带来多个不同频点的导航信号,可以通过多频信号组合,有效提升服务的精确度。

北斗系统还具有创新的模式,会有效融合通信功能以及导航功能,具有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精密单点定位等一系列的服务,可有效满足多方面的操作,慢慢的可有效解决目前的问题。

北斗3号成功发射的意义

北斗3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成功发射具有浓厚的意义,可有效提升我国在当前卫星导航领域上所具有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可有效推动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在经过多年努力之后,可有效提升我国在全球上的影响力以及话语权,让我国在全世界上都拥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另外还可以有效给我国的国防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带来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在后期一段时间还会精益求精,展现出比较好的优势,相信假以时日,我国的国防建设会拥有突飞猛进的进步,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都拥有着不可忽视的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1971年3月3日中国成功发射了什么卫星?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实践一号卫星

1971年3月3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实践一号”卫星。在轨期间,它进行了高空磁场、X射线、宇宙射线和外热流等空间物理环境参数的测量,并使用20009兆赫和19995兆赫的频率成功地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使得我国第一次直接的得到了一些关于宇宙空间环境的数据。

1971年3月3日,长征一号火箭将“实践一号”科学探测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其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266公里,最远点1826公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龟为69.9度;绕地球一周需时106分钟。在轨期间,它进行了高空磁场、X射线、宇宙射线和外热流等空间物理环境参数的测量,并使用20009兆赫和19995兆赫的频率成功地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使得我国第一次直接的得到了一些关于宇宙空间环境的数据。

“实践一号”是一颗自旋稳定卫星,总重量达221千克,由结构、天线、跟踪、电源、遥测和热控6个系统以及空间科学探测仪器组成。外形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相似,不过,“东方红一号”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而“实践一号”的设计寿命是一年,实际上直到1979年卫星轨道寿命才结束,在太空中工作长达8年之久。

在这八年间,卫星上长期工作的探测系统一直清晰地向地面发回探测信号,通过对接收到的遥测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卫星上的电源系统、遥测系统、温控系统等系统工作性能良好。在这种情况下,它进行了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主动式无源热控制系统等长寿命卫星技术的试验,为中国设计和制造长寿命卫星提供了宝贵经验,尤其为卫星的电源、热控制和无线电测控系统的研制开辟了成功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火箭家族的派生

全文共 2694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的实质是一种无人驾驶的飞行器,也叫空间运载工具。它的任务就是把称为有效载荷的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送入各自的空间轨道,去完成它们的使命。

早期的火箭是单级的,现代火箭大多是多级型。多级火箭的思想是 20 世纪初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来的。他大胆地提出月亮、星际旅行的设想,并指出只有用液体作推进剂的多级火箭才能完成字宙航行的任务。与此同时,他还推出了著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为宇宙航行的理论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他的想法并不完全对,因为火箭不光用液体燃料,固体燃料、固液混合燃料也可以用。在液体火箭技术方面,美国学者高达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目前来看,现代火箭大部分使用液体燃料。像 1996 年 6 月 4 日失事的阿丽亚娜 5 号运载火箭就是这样。当然,固体燃料火箭也不少,如美国“侦察兵”型运载火箭,阿丽亚娜 5 号的两个助推火箭正是使用了固体燃料。液体、固体火箭都是化学推进剂运载火箭,它们用在地球范围、月球范围和太阳系内的行星际航行已游刃有余;把它用在太阳系以外的恒星际航行与漫游的探测器上,也会有很大的把握;但如果把它用在太阳系以外的实际恒星际载人航行上,则显得太慢,有一种老牛拉破车的感觉。所以新型运载火箭,像电子火箭、核火箭和光子火箭正在研制中。

火箭外型看起来像个长长的细管,头部尖尖的,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克服大气的阻力。不过,这个细管并不是笔直的,常常有微微凹进和凸出的部分,我们知道它是一节一节的,这叫多级火箭。多级火箭有两种首尾相接的方式,一是单纯的串联式,是一节一节地联起来的,像阿丽亚娜 1 号、2 号火箭就是这样;再有就是串并混合式。它往往是上面一级串联,下面一级并联,是捆起来的,像阿丽亚娜 3 号、4 号、5 号,我国的长征号捆绑式运载火箭,从意思上说都是串并联合式。当然不管是采取何种形式,都力求使用多级火箭,增加运载能力,多带些东西上天。

整个运载火箭由箭体结构、动力装置、控制系统、分离系统等部分组成。箭体结构就是运载火箭的骨骼架子,它有仪器舱、推进剂箱和尾段,头部的帽子——整流罩也可以包括在里面。大型的运载火箭还有尾巴——尾翼。箭体结构就像人的结构一样,它的主要功用是装置各种器官和实用物;不同的是,这些器官和实用物是各种仪器设备、发动机和推动剂等。

火箭的动力装置,就是帮助火箭使劲的东西,包括发动机和液体推进剂输送系统。它的任务是解决火箭的能量和动力问题。运载火箭都使用火箭发动机,它的特点是无需外来氧气,自己已经带足了氧化剂和燃烧剂,准备在真空中燃烧。如前面所说,固体火箭和液体火箭是不同的,其燃烧过程也有差别。液体火箭发动机装的是像水一样的液体。需要如水泵一样的输送系统抽取燃料。液氢液氧是一种常见的低温高能推进剂,极容易燃烧,不容易储存,但用在运载火箭上却很方便。火箭发动机不能出故障,否则整个发射会功篑一瞬。1995 年 3 月 28 日,俄罗斯用“起飞号”运载火箭发射一颗以色列卫星、两颗本国卫星以及墨西哥的试验仪器时,由于发动机失灵,10 分钟后火箭爆炸。

固液体火箭的燃料一定要封密好,如果稍有泄漏,就会酿成大祸。1986年 1 月 28 日,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宇航中心,火箭发射一分钟后,由于右侧固体助推火箭圆筒焊接处的密封圈出了问题,使火箭燃烧的火焰窜出来,烧坏了机外燃烧舱的液氢容器,最后造成助推火箭和机外燃烧舱分离,进而猛烈爆炸,致使搭载飞船的七名机组人员遇难。

控制系统,就像人的神经系统一样,它能指挥火箭进行各种行动,包括制导系统、姿态控制系统、发射系统等。控制系统的任务是使运载火箭保持正常的运行姿态,该偏就偏,该正就正。运载火箭的制导系统有惯性制导和无线电制导。惯性制导是依靠运载火箭的设备来指导自己运行;无线电制导要通过他人来帮助,地面雷达将测出的运载火箭方位与速度进行比较,对运载火箭的偏差进行修正,同时按时发布火箭发动机熄火、关闭的信号。

控制系统是很重要的,它就如同人走路不能出偏差一样。统计资料表明,相当一部分航天发射事故均出于此。以 1995 年为例,八起航天发射事故,四起就是控制系统出了问题:1 月 15 日,日本用 M—36—2 固体火箭发射德日联合研制的“快车号”返回式卫星,火箭起飞后 103 秒开始摇摆,地面站只好发出指令让其星箭俱毁;6 月 22 日,美国用“飞马座”—XL 空射小型火箭发射空军一个小型试验卫星时,第二次点火后的火箭失去控制而偏离预定轨道,发射场官员只好发出自毁指令;8 月 15 日,美国用新研制的 LLV—Ⅰ小型火箭进行首次发射时,由于第二级火箭姿态失控,在发射后 106 秒时,发射场官员只好向星箭发出自毁指令;10 月 23 日,美国私人投资的“大篷车”小型固体火箭从美国弗吉尼亚洲瓦洛普斯发射 45 秒后箭体倾斜,爆炸后坠入大西洋。

运载火箭的分离系统,就是自动分开的系统,它包括人造天体与末级火箭的分离、卫星整流罩的分离等。分离系统也不可忽视,这就像生孩子一样,如果不能分离或者分离不准,很可能会造成发射不能最终成功的缺憾。这里有两个典型的例子:

1995 年 8 月 5 日,美国用“德尔它”火箭发射韩国第一颗国内通信卫星时,由于捆绑在第一级火箭周围九个固体助推器中的一个没有分离,致使火箭把卫星送入偏低轨道。后来经过地面 17 次操纵指令,该卫星虽然被推上地球同步轨道,但卫星燃料消耗过多,卫星寿命减半。

又如 1995 年 8 月 31 日,在俄罗斯用“旋风”号火箭发射乌克兰的海洋观测卫星和智利的 50 千克重的小卫星时,由于分离机构的故障,使智利卫星未能与主卫星分离,这样,乌克兰卫星也无法进行通信试验和对地观测。

运载火箭有大有小,这常常由它所搭载的人造天体和飞行轨道所决定。如果飞行轨道不高,而人造天体不很大却很重,那么火箭起飞要求的重量很大;当人造天体重量不大,而飞行轨道很高时,那么火箭起飞的重量也大。目前,各种卫星、飞船以及空间站的运行轨道都比较高,重量大,所以运载火箭也都是些体壮身高的庞然大物。一般地说,它们多为几百吨,重的也有二、三千吨的;高约为 30 米左右,也有四、五十米的,粗为三米左右,也有达 10 米的。但它所能携带天体的质量一般只有火箭起飞重量的 1%~2%。像阿丽亚娜 5 号火箭直径达 5.4 米,固体助推火箭直径为 3.01 米,整个火箭高五十多米,起飞质量为 710 吨,起飞推力为 1300 吨,双星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 5.9 吨,单星发射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 6.8 吨,低轨道为 18 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火箭为什么不往西往北飞?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火箭如果向东飞行,相当于“顺风”而行,可以借助地球自转带来的速度增量,速度的损失与燃料的消耗会更少,增加火箭发射的成功率。

火箭如果向西飞行,就相当于“逆风”而行,速度会损失,耗费的燃料更多。我国火箭一般都是往东飞,当然这个东不是绝对的正东,而是根据实际发射需求,在一定范围内向东飞行。

火箭发射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还有其它非技术因素的综合考虑。比如我国北面毗邻蒙古国、俄罗斯,火箭如果从酒泉或太原向北发射,残骸落区不易选择,飞行弹道也会引起航区经过的某些国家的敏感。

火箭如果向南发射,残骸落区和非技术因素都相对容易处理。我国火箭在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时,会选择向南飞。事实上,除了我国以外,其它国家的火箭发射,一般也是向东或是向南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抖音发射爱心怎么卡音乐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一段发射爱的视频在抖音上非常流行。许多朋友喜欢这个视频,想这样拍摄,但他们不知道如何拍摄抖音的爱情发射。以下是抖音发射爱的教程。

第一步:女孩拍摄开枪姿势的照片,男孩拍摄中枪姿势的照片;

第二步:打开美图秀秀或其他修图软件,导入女生照片。接下来,滤镜的滤镜和美容不会在这里重复。接下来,选择贴纸找到emoji系列贴纸,点击爱,放在枪口的位置,四周用涂鸦笔装饰;

第三步:导入男生照片,操作与上一步相同,添加美容滤镜,再加上美容滤镜,再加上美容滤镜,再加上美容滤镜emoji爱心贴纸,没有固定的格式,根据你的想象,完成一组非常有趣的爱心发射照片;

第四步:打开相册,找到刚刚完成的图片,点击屏幕,进入全屏浏览模式,然后打开我们的视频功能,如果没有,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屏幕大师。最终效果的关键在于照片切换的时间。许多朋友说他们不知道如何卡音乐。我们可以用另一部手机播放背景音乐,并在音乐转折时迅速切换到下一张照片,以便录制视频。

第五步:打开抖音,搜索发射爱,点击视频,点击下面的音乐,然后选择拍摄相同的图片,点击上传视频,调整音量,在音乐转折点添加过滤效果,使图片看起来更好,最后点击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澳门科学一号”成功发射 彰显了我国怎样的实力?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彰显了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所拥有的实力,这场胜利不仅代表着我国在开展科学研究、增强国防力量、提高国际地位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证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升。升空后进入预定轨道,成功开展科学任务。这是中国国家空间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合作研发的一颗重要科学卫星,该卫星采用“A星+B星”联合观测模式,获取空间环境数据。

“澳门科学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又迈上了新的台阶。该卫星是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在低纬度地区进行科学探测,对地球磁场探测和空间环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次发射体现了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始终走在前列的实力。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不仅适应了本次任务的要求,还彰显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实力。此次发射也再次印证了我国航天技术的稳步发展和卓越创新能力。“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表明了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正不断推进并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在多个领域处于了世界领先水平,包括火箭发射、卫星制造、载人航天等。这个实力的提升,不仅象征着我国科技实力的强大,更是为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为我国航天开拓了新的空间。它的研制和发射,标志着我国逐渐在航天科学研究领域向前迈出了一步。这对于我国未来在航天技术和航天探索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未来,我国还将继续推动深空探测、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等诸多领域的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地位。有望在后续的研究和探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推动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提升及发展,为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航天技术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寻找“另一个地球” ,NASA发射新探测器“苔丝”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航天局)计划于当地时间16日晚发射一颗探测卫星,搜寻太阳系外的行星,希望发现可能孕育生命的“另一个地球”。

这颗名为“凌日外行星勘测卫星”的卫星在英文中缩写为“TESS”。计划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9号火箭于16日18: 32(北京时间17日6: 32)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

苔丝身高1.5米。当太阳翼,也就是太阳能电池板折叠起来时,它的直径约为1.3米,重363公斤。它比大多数太空探索卫星都小。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说法,它的大小介于冰箱和“洗衣干衣机”之间。

苔丝的主要任务是在未来两年内“扫描”太阳系以外离地球最近、最亮的20多万颗恒星,看看是否有行星围绕它们运行。美国宇航局预计将发现20,000颗系外行星,其中超过50颗“约为地球大小”,多达500颗“不到地球大小的两倍”

“我们甚至可能发现肉眼可见的绕恒星运行的行星,”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伊莉莎·金塔纳在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也许两年后我们可以去户外,指着天空中的一颗星,清楚地知道一颗行星围绕着它旋转。"

美国宇航局天体物理学部主任保罗·赫兹说,在过去的25年里,人类已经发现了成千上万颗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行星。"我们相信银河系中的所有恒星都必须有自己的行星家族."

苔丝使用“过渡方法”来探测系外行星。原理是当一颗行星经过一颗恒星前面时,它可以观察到恒星的“变暗”。苔丝将接替耗尽燃料的“长者”,美国宇航局在2009年启动的开普勒任务,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2300颗确认的“候选”行星。

苔丝配备了四个先进的广角镜头。观测到的空间面积比开普勒大350倍,观测到的恒星平均比开普勒亮30到100倍。

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20年再发射两台太空望远镜,继续寻找“可居住的行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草船借箭到底是诸葛亮的计谋还是孙权的?揭秘曹操不用火箭原因

全文共 1048 字

+ 加入清单

草船借箭这个典故在三国非常出名,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事情,不过关于草船借箭到底是诸葛亮的主意还是孙权计谋呢?当然不管是谁的点子,我们更加关注的是为什么就让吴蜀轻易就借来十万支箭呢。但是要制造出十万支箭并不是一个小工程,很多人都说如果当时曹操能想的在周到一点用火箭,那不就完事了么?其实想用火箭也没那么简单,一起来看看曹操为什么不用火箭吧。

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中经典的桥段,周瑜和诸葛亮斗智斗勇,一方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一方却表示“只需三天”,于是就有了草船借箭的故事。在大雾天气的帮助下,诸葛亮调来二十只草船袭扰曹营,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最终借来十万支箭。

当然,这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并不是真实历史,暂且不论。如果当时诸葛亮来袭,曹操用的是火箭,那结果会怎样呢?其实,智近乎妖的诸葛亮断然不会把自己放在危墙之下,曹操之所以没用火箭,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火箭的使用范围

火箭能够焚烧敌军,是在普通箭头上包裹油布,蘸油点燃释放,使用的场合多用于阵地战和攻坚战。由于油、火需求量大,运输复杂,火箭需要现做现用,难以长期保存,所以运动战和遭遇战很少用到火箭,因为没有准备火箭的时间。

2.火箭的实用性

火箭携带火,虽然焚烧能力增强,但是穿透性减弱,包裹了油布的弓箭远距离是不可能穿透木板。那么,带火的箭无法在船上进行持续点火就纷纷掉入水中熄灭,没有一点效果。如果是是攻击谷仓,效果会很理想,水战就不行。这也是为什么火烧赤壁需要苦肉计,而不是直接射火箭的原因。

3.火箭的夜战

夜战,两军有雾相隔,属于盲射的状态。如果曹军点火放箭,岸边就有星星火光,而江中一片黑暗。这样,岸上的曹军不就成为江中射手的活靶子了吗?这场战斗,也就成了一个明眼人打一个瞎子。这是基本上的常识,曹操不会犯这种错误。

4.火箭是否存在

历史上关于火箭的记载,最早是公元228年,《三国志·明帝纪》记载,当时诸葛亮率军进攻陈仓时,魏国守将郝昭就用火箭焚烧了蜀军攻城的云梯,守住了陈仓。当时的火箭,只是在箭头后部绑附浸满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点燃后射向敌方,达到纵火的效果。

另外,历史上确实有“草船借箭”,只是故事的主角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公元213年,曹操南下伐吴,两军对峙在濡须之地。孙权艺高人胆大,乘轻舟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曹操生性多疑,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便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

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权随后安全返回,曹操这才明白上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嫦娥六号正在研制,或于2023年发射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记者从北京举行的国际月球与深空探测研讨会上了解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正在组织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和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等重大工程任务。

国家航天局早些时候透露,中国正在计划嫦娥6号、7号和8号任务。嫦娥六号任务将以计划于今年年底实施的嫦娥五号任务为基础,取样返回将在月球前后南极附近进行。根据今年3月中法两国签署的探月计划意向书,嫦娥6号任务预计将于2023年至2024年实施。

月球和深空探测是当前和未来空间领域的发展重点之一。目前,中国已成功完成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高速再入试验和嫦娥四号五次探月任务。第五研究院嫦娥四号探测器和火星探测系统的总设计师孙泽洲在会上说,玉兔二号探测器的工作时间超过了预期寿命3个月。目前,“玉兔二号”已经在月球背面行走了178米,所有的科学设备运转正常。喜鹊桥接力星的使用寿命预计达到5年。

记者还从会上了解到,第五研究院将继续发挥自身在空间工程技术方面的优势,大力支持各级主管部门加快规划和实施一系列后续重大项目,如无人月球研究站、小行星探索、火星和木星系统探索、太阳系边缘探索和行星际探索等。

以“深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月球与深空探测发展”为主题,370多位国内外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讨论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发展,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学生自制雾霾检测火箭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第35届北京青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赛场是北京101中学。

那天,北京有烟雾。

小蝌蚪君很高兴地看到由陈经纶中学三名中学生发明的“基于简易火箭探空的烟雾数据统计分析仪”出现在本次青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特别防御现场。

这三个小小发明家被命名为弯月,李璇和刘伯汉。

基于简单火箭探测的烟雾统计分析仪

他们发明的基本思想很简单,就是像鞭炮一样向天空发射一枚简单的小火箭。这种小型火箭带有一个光学尘埃传感器,可以探测空气中的尘埃密度。

因此,当小型火箭从高空坠落并自由下落时,传感器可以从高空收集空气污染数据,然后通过arduino控制板将数据传输到射频模块。射频模块可以将空气污染数据以电磁波的形式从高空传输到地面。

Arduino控制器单元和射频发射模块

三个同学告诉小蝌蚪君,他们已经用这个装置获取了北京的空气污染数据,并制作了自己的分析和统计表,因为阿杜诺控制器和发射小型火箭都不贵,所以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便宜和实用的发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天舟一号发射成功,天宫二号请收快递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4月20日19时41分,长征7号姚2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大约596秒后,飞船和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完全成功。

这是由天州货船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成的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飞行试验。航天器进入轨道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在轨天宫二号进行三次交会对接,包括自动交会对接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三次推进剂在轨补充,以及在空间应用和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一系列实际(试验)试验。同时,天州1号和天宫2号的组合在轨道上飞行了约2个月,天州1号独立飞行了约3个月。在完成预定任务后,天舟1号将被控制离开轨道并降落到预定的安全海域。天宫二号继续进行膨胀试验和应用。

目前,天宫二号正在离地面393公里的近圆形对接轨道上运行。该设备工作正常,状态良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的要求。

长征七号远程二号运载火箭的技术状态与长征七号远程一号运载火箭的技术状态基本相同,长征七号远程一号运载火箭曾执行过第一次飞行任务。为了满足发射货物航天器的要求,对一些技术状态进行了改变,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47次飞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外媒热议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

全文共 1594 字

+ 加入清单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020年5月5日18时,为中国载人空间站项目研制的长征5号乙运载火箭飞上天空,成功地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货物返回舱试验舱送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意义重大,吸引了许多外国媒体的注意。例如,美国太空新闻网站在5日的一份报告中称:“此次成功发射为中国的国际空间站项目扫清了道路”。《印度斯坦时报》网站在同一天的一份报告中称,“这次成功发射是中国未来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计划中的一个里程碑”。物理学家组织网络肯定了中国近年来在太空和月球探索方面的进步。

成功发射具有重要意义。

据美国太空新闻网站报道,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可将22吨货物送入近地轨道,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一部分。长征五号、六号和七号火箭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液态氢和煤油作为推进剂。

美国科技媒体网站“边缘”在其报道中称,5月5日是中国今年太空计划的重要日子。中国成功发射了一枚关键的新型火箭,并搭载了一艘深空载人飞船测试船,为明年的一系列关键发射铺平了道路。

根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络的一份报告,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第一次飞行任务发射场区司令张说,这次发射“增强了中国发射下一阶段航天计划的信心和决心”

揭开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序幕

美国航天网报道称,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可以将25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这对中国实现建造新的国际空间站的梦想至关重要。

《印度斯坦时报》网站称:“此次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第三步。”

太空新闻网在其报道中指出,此次成功发射是中国国际空间站建设所需的一系列发射的“良好开端”。今年1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春对媒体表示:“中国空间站共计划了12次任务。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的第一次飞行是为了验证它的性能

据悉,后续任务还将包括天河核心舱、审问舱和梦幻舱,以及天州货船和神舟载人飞船。

物理学家组织网络报告称,中国成功发射新火箭和载人飞船,是对中国建造和运营永久空间站以及将宇航员送上月球雄心的重大考验。中国通过了这项测试。中国的国际空间站名为“天宫”,预计今年开始建设,2022年完工。轨道实验室将包括三个模块,包括一个生活和工作区以及两个科学实验区。

今天的俄罗斯网站也指出:“这次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第三步。中国的主要太空探索目标之一是建造自己的空间站。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对中国来说,将来去月球和火星是非常重要的

《边缘报》报道:“中国的发射对其未来的太空计划也至关重要。今年夏天晚些时候,中国计划发射“田文1号”任务,向火星发射第一个着陆器和火星车,同时将发射一个绕火星运行的轨道器。到今年年底,中国将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旨在将月球物质样本送回地球。尽管中国已经向月球发射了几艘宇宙飞船,但这次任务是史无前例的。据报道,火星和月球任务都是由长征五号火箭发射的,所以长征五号乙的成功发射为这些任务奠定了基础。"

物理学家组织网络指出,美国是迄今为止唯一成功将人类送上月球的国家,但中国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已经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将卫星送入轨道。2019年1月,中国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最远端的国家——向那里派出了一辆迄今已行驶约450米的月球车。中国计划在十年内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然后在那里建立一个基地。

自从航天飞机于2011年退役后,美国不再拥有自己的载人飞船,而是依靠俄罗斯的联盟号将美国宇航员送入和送出国际空间站。自1999年以来,北京已经发射了几艘载人飞船。

根据今天俄罗斯网站上的报道,中国是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使用自己的火箭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目前的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太空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中国在地球观测和导航领域已经超过美国,但在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飞行方面,中国和美国仍有很大差距,”中国专业航天项目网站GoTaikonauts.com的分析师陈岚在接受物理学家组织网络采访时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V—2 火箭的威力

全文共 1733 字

+ 加入清单

1944 年 6 月 13 日凌晨,在英国伦敦上空突然响起可怕的爆炸声。随后,嗡嗡的呼啸声不断,一个个火球从天而降,城中立刻燃起大火,人们惊恐万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这是德国法西斯发射的 V—1 飞航式火箭。9月 8 日傍晚,希特勒更加丧心病狂地向伦敦发动猛烈的空袭,发射了威力更大的 V—2 弹道式火箭。这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投入战争的第一种火箭。人们发现,火箭作为战争工具,显示了惊人的威力。

德国研究火箭,是从赫尔曼·奥伯特发起成立宇宙旅行协会开始的,以后形成了一股热潮。这位 1894 年在罗马尼亚出生的德国科学家,少年时代就热衷于宇宙航行。他后来风趣地回忆说:“每年我有 8 至 10 个发明,想方设法使宇宙飞船能离开地球,飞向月球。”1923 年,他完成了《飞向行星际空间的火箭》论文,描述了液体火箭、人造卫星以及空间站的设想。在奥伯特的影响下,涌现出了一批热衷于宇宙旅行的青年研究者。1927 年奥伯特组织成立德国宇宙旅行协会,会员后来发展到 1 千多人,推动了火箭技术研究工作。在这个协会中,培养造就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宇航科学家,包括后来 V—2 火箭的研制者冯·布劳恩教授。1930 年,奥伯特主持设计了一种锥形喷嘴火

箭发动机,把它装在液体火箭上点火发射,燃烧 90 秒,产生了 7 千克力(约为 69 牛)的推力,试验成功了。这是德国宇宙旅行协会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奥伯特的学生冯·布劳恩作为他的助手崭露才华,迅速成长为火箭技术领域的佼佼者。

冯·布劳恩 1912 年 3 月 23 日生于德国维尔锡茨的富豪官僚家庭。在中学时代,他阅读了许多介绍宇航的书籍,并给奥伯特写信,表示喜爱火箭研空工作。1930 年 18 岁时他就被吸收为德国宇宙旅行协会会员。他在协会中参与设计完成米拉克 1 号和 2 号火箭。德国陆军看中了萌芽中的火箭技术,计划秘密发展火箭试验。而布劳恩清楚,发展火箭以及把它用于太空飞行的目的,是一项投资巨大、规模超常的工作,并不是个人或民间团体所能承担的任务,因此他想通过陆军的资金和设备,达到实现真正的宇宙航行。1932年布劳恩还在柏林大学深造时,就成为不穿军装的陆军火箭研制人员,着手设计一台小型火箭发动机。在试车台上进行静态试验时,火箭燃烧 60 秒,推力达到 140 千克力(约为 1370 牛)。虽然获得成功,但也暴露出许多技术问题。布劳恩意识到,研制火箭是技术十分复杂的尖端工程,不是几个人能把技术问题全部解决的,应当由各个方面的专家分工协作,才能使火箭工程顺利发展。于是,他建议把原来宇宙旅行协会的一批专家组织起来,集中到陆军库麦斯多夫试验场参加流体火箭研制工作。

1933 年,布劳恩领导的库麦斯多夫液体火箭小组开始研制 A 系列火箭。从 1934 年至 1942 年先后研制成 4 种 A 型液体火箭,其中 A—4 型火箭飞行速度接近 2 公里/秒,飞行距离达到 189.8 公里。如果在此基础上研制多级火箭,人类也许可能会提前跨入太空的大门,然而法西斯德国却垂青于它的军用价值,下令把 A—4 型火箭改装成导弹,用作战争的武器。纳粹头目之一的戈培尔把 A—4 型火箭改名为 V—2 导弹,冠以“复仇”之名。V—2 火箭全长 14 米,直径 1.65 米,装有十字形尾翼,采用酒精和液氧作推进剂,发动机推力为 26.5 吨力(约为 260 千牛),起飞质量 13 吨,能将 1 吨重的弹头发射到 275 至 320 公里的地方,飞行全程只用 5 分钟左右。这在当时是最先进、最重型的杀伤武器了。V—2 火箭于 1942 年 10 月 3 日首次试射成功。从 1944 年 9 月至 1945 年 3 月,德国共制造了 6000 多枚 V—2 火箭,其中用了 4320 多枚袭击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的目标,给这些国家造成巨大灾难,留下了战争的创伤。尽管 V—2 火箭被吹嘘为不可一世的“神奇武器”,但最终也未能挽救德国法西斯的覆灭命运。

V—2 火箭在战争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但它的技术上的成功却使人类向征服太空跨近了一步,在世界航天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V—2火箭的出现,为战后发展航天运载工具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警方挫败了计划向内布拉斯加州药房发射炸弹的暗网犯罪分子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威廉·伯加米(William Burgamy)和海鲁姆·威尔逊(Hyrum Wilson)对密谋在内布拉斯加州开一家药店进行炸弹认罪。

7月13日,一名暗网毒贩和一位内布拉斯加药剂师对联邦指控表示认罪,因为两人均被指控共谋阴谋炸毁一家竞争对手。

根据美国司法部的起诉书,来自马里兰州的32岁的威廉·伯加米(William Burgamy)被指控为一个名为NeverPressedRX的非法制药网站的所有者。该网站出售了羟考酮和许多其他药物。

他的供应商Hyrum Wilson是一家名为Hyrum’s Family Value Pharmacy的商店的所有者。尽管两人在袭击发生前被捕,但发现两人密谋向一家竞争的内布拉斯加药房发射炸弹。

通过购买加密货币从商店洗钱

美国检察官办公室还指控这些人洗钱超过一百万美元。据称,这些人获得了比特币(BTC),进行了电汇,并通过邮件运输了成捆的现金。

弗吉尼亚东区美国检察官扎卡里·特威利格(G. Zachary Terwilliger)说:在大流行初期,那些潜在的致命计划被成功挫败。此案突出了EDVA国家安全,麻醉品,网络,金融和暴力犯罪工作的要素,而这些要素只有通过我们的执法合作伙伴表现出的坚韧和熟练的调查工作才能完成。”

KSNB Local 4 报道称,当局突袭了布格美的家,发现了八枚装有武器的武器,短信表明他们正在准备进行炸弹袭击,并列出了所需的装备,如防弹衣,武器,瓶子和打火机。

威尔逊和布基米被指控贩毒,洗钱和串谋使用炸药。每个罪名的最高刑期为20年监禁。预计这两人将在11月被判刑。

最近,两名涉嫌犯罪的尼日利亚人被从迪拜引渡到美国。根据联邦调查局的说法,他们通过双子座交易所将数百万美元转换成比特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抖音比心变美特效怎么拍 比心发射盛世美颜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比心发射盛世美颜,这是抖音很火的拍摄,但是这个比心变美特效怎么拍啦?小编今天就来告诉大家,只需几步搞定。

操作方法

1

首先你需要打开抖音中间位置加的图形,进入视频拍摄界面。

2

随后选择界面左下角的道具。

3

进入到道具里面,点击【热门】,然后就会看到一个两个半边脸的特效道具,对,就是它哦,点击这个道具然后开始进行拍摄。

4

选择好了这个道具以后,会有比心变美的提示。

5

当摄像头对准自己以后,你就可以看到镜头的自己,哇塞,居然可以这么丑,这个也就是被丑化的呢,里面会让你的脸上显示出很多的斑点。

6

如果你想要把自己变美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在镜头里面做一个比心的动作,比心就会变美,等你做完之后,然后就可以在里面进行发布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是几几年几月几日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是2016年10月27日。

神舟十一号,简称为“神十一”,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所发射的第十一艘飞船。不仅是中国第六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在轨飞行时间的新纪录的重要里程碑。神舟十一号在206年的10月17日发射升空的,并且进入预定轨道内;在2016年10月19日,跟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工作,并形成组成;2016年11月18日,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降落主着陆场,并完成载人任务。

神舟十一号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为我国空间站的建造运营以及航天员长期驻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抢SpaceX饭碗?世界首枚3D打印火箭在新西兰发射了

全文共 1287 字

+ 加入清单

在硅谷成立了四年多的火箭实验室回到了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彼得·贝克的家乡新西兰,做了一件创造了许多“第一”的事情:它向太空发射了一枚由电池驱动的3D打印的小型火箭。

当地时间5月25日下午4点20分,3D打印火箭“电子”(Electronic)在新西兰北岛的马西亚半岛完成了升空测试。该火箭只有17米高,直径只有1.2米,最大运载能力为150公斤。

这不仅是世界上第一枚从私人发射台起飞的火箭,也是新西兰发射卫星运载火箭历史的开端,使新西兰成为世界上第11个有能力发射卫星的国家。

低发射成本一次性低成本火箭的研发

公司创始人彼得·贝克说,尽管第一枚试射的两级火箭成功地完成了第一级的分离和第二级的驱动,但它仍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在50万米的高度进入低地球轨道。幸运的是,火箭上覆盖着传感器,便于发射小组进一步研究。今年还将有两次试航,随后将在下半年进行全面的商业运营。

英国广播公司科学记者乔纳森·阿莫斯认为,电子发射是一次激动人心的尝试,预示着打破目前大型火箭发射卫星的垄断。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火箭实验室可能在今年年底发射一个小型月球着陆器,并与维珍轨道公司研发的一个类似项目进行竞争。

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对硅谷“钢铁侠”马斯克领导下的SpaceX的又一次打击然而,马斯克和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正在探索的火箭业务与火箭实验室的目标不同。前者研究如何重复使用火箭来降低成本,而火箭实验室则专注于发射一次性的廉价小型火箭。

此外,SpaceX的任务是帮助美国航天局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并最终承担将人送上火星的任务。因此它的猎鹰9号高70米,最大运载能力为22800公斤,与联合发射联盟的阿特拉斯五号火箭的规格相似。

火箭实验室的目标是将小型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因此每次发射成本仅为500万美元,不到SpaceX 6200万美元的十分之一。火箭实验室也带来了共享经济的好处。如果它愿意“拼车”上天,立方体卫星的发射成本只有77,000美元。

为新西兰创造商业机会

除了价格上的优势,火箭实验室在新西兰发射火箭的选择也受到了业界的青睐。首先,由于新西兰的空中交通较少,没有必要因为发射火箭而改变航班,发射时间安排得更好。然而,由于天气原因,“电子”的发射也被推迟了四天。

第二,无论是在新西兰的发射还是火箭的坠落都是在公海上进行的,这不会干扰人员或损坏财产。此外,在新西兰发射很容易将卫星送入连接地球两极的极地轨道。许多组织都珍惜这个机会。

新西兰经济发展部长西蒙·布里奇斯(Simon Bridges)明确表示,此次成功发射将吸引其他航空航天公司选择该国作为发射场,提升新西兰在卫星发射行业的国际地位,并创造大量商机。

目前,火箭实验室已经接到美国宇航局的命令,在地球附近发射小型卫星。参加谷歌月球X奖太空竞赛的月球快车已经下了三份订单,希望在今年竞赛结束前发射小型月球着陆器。许多小型卫星运营商也下了订单,据说今明两年都满了。

创始人彼得·贝克尔说,第二次试验希望火箭能以最大运载能力进入低地球轨道,希望它能在未来每年至少发射50次,并有望使全球卫星发射数量增加一倍。下图显示彼得手持3D打印的火箭发动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俄专家:长征十一号火箭首次海上发射是世界级的成功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6月5日12: 06,中国成功发射长征11号海上运载火箭进入黄海,成功将捕获风甲、捕获风乙技术测试卫星和五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测试成功。这是中国首次在海上对运载火箭进行发射技术测试。新华社

6月5日12: 06,中国在黄海成功完成了长征11号运载火箭“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中国首次在海上发射太空,填补了中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中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射方式。

俄罗斯卫星新闻社报道,俄罗斯空间政策研究所所长伊万·莫伊瑟夫说:“类似技术在中国的出现是世界级的成功。这再次证明中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能力有所提高。”

莫伊瑟夫指出了海上空间发射的优势:“首先,在发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的自转,从而增加有效载荷。另一个是选择一个安全的发射地点和一个火箭碎片坠落的安全区域。”

莫伊瑟夫还表示,目前利用近海平台进行太空发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他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希望将空间设备送入轨道,这种发射变得越来越实际。“例如,要在陆地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发射地点并不容易,而从海上平台发射则解决了这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嫦娥四号明年发射,要去月球种土豆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记者近日从重庆大学获悉,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有效载荷“月球微生态系统”,将成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登陆月球表面,开展人类首次月球生物实验。

月亮微生态圈

“月亮微生态球”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体积约0.8升,总重量3公斤。这个小“罐子”将包含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蚕卵、土壤、水、空气、照相机、信息传输系统和其他科学研究设备。

科学家将为动植物在这个小空间里生长创造环境,实现生态循环。在真空、微重力和极端温差的外部条件下,“月球微生态系统”将保持1至30摄氏度和适当的湿度,并通过光导管从月球表面引入自然光,创造植物生长环境。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碳水化合物和氧气供蚕“消费”。蚕的生长产生植物所需的二氧化碳和粪便等营养物质。在登陆月球的100天内,“月球微生态圈”将实现一个微生态循环。

这个月球生物实验的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动植物的生命周期。根据100天的实验期,科学家选择了土豆、拟南芥和蚕。这两种植物会生根发芽,在月球表面开出第一朵花。与此同时,土豆也可以作为生活在太空中的人类的食物来源,它们的实验价值甚至更大。蚕卵将在生态圈中完成卵孵化、幼虫生长发育和破茧成蝶的整个生命周期。届时,生物实验将通过一个小型摄像机向全世界直播。

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张元勋表示,该实验项目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复杂月球环境下的温度控制和能源供应。在温度控制方面,通过外部隔热和内部空调提供保护。在能源方面,嫦娥四号太阳能电池板用于白天的整体供电,内置高能量密度电池用于晚上的供电,以保证空调、摄像机和信息传输系统的运行。

与美国宇航局空间站去年发射的第一朵太空之花不同,“月球微生态圈”的实验位置离地球38万公里,比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国际空间站远得多,月球环境比国际空间站内部复杂得多。

“月球微生态系统”的总设计师、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更新说,这个实验是一个极大的突破,对未来人类在外星星球上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