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燃烧与空气的关系精选20篇

有种植物,有明显的叶,却几乎没有根,如果将它种植在无土的假山上,用不着浇水,它依然能绽放出艳丽的花朵----它就是空气凤梨。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为什么空气凤梨在空气中也能生存。

浏览

1134

文章

30

篇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红磷空气燃烧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点燃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其实质是红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是属于化合反应。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红磷燃烧的现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在氧气中:更加剧烈的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亮光,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磷位于元素周期表第15位,元素符号P,红磷是磷的同素异形体之一。红磷是紫红或略带棕色的无定形粉末,有光泽。难溶于水和CS2,乙醚、氨等,略溶于无水乙醇,无毒无气味,燃烧时产生白烟,烟有毒。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硫在空气燃烧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硫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因为氧气浓度更高。

硫:

单质硫一般情况下是黄色晶体,它在自然界中一般以硫化物、硫酸盐或单质的形式存在,并且有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以及易溶于二硫化碳的特点。

燃烧爆炸:

1、正常情况下燃烧缓慢,与氧化剂混合时燃烧速度剧增。

2、与氧化剂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遇明火、高温易发生火灾。

4、粉尘易带高达数千伏乃至上万伏静电。

5、摩擦产生的高温和明火等均可导致硫磺粉尘爆炸和火灾。

6、一般情况下硫磺粉尘比易燃气体更易发生爆炸,但燃烧速度和爆炸压力比易燃气体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木炭氧气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发出红光、放出热量,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元素,它有大量的微孔和过渡孔,孔内焦油物质被排除后将有很好的吸附性能。木炭与氧气完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木炭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所残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国体燃料。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CO2。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如在空气中那么明显,这跟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因为参与反应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少很多。反应化学方程式也为C+O2+点燃=CO2。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化学知识点之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燃料燃烧空气影响

⒈煤燃烧会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它们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⒉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⑴汽车用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和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含铅化合物(抗震剂)、烟尘等,合称尾气;排入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损害人体健康。)

⑵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需采取:

A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能充分燃烧;

B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D加大检测尾气的力度,禁止未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E改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或乙醇汽油(混合物)作燃料,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⒊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对空气污染的原因

⑴燃料中某些元素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SO2等;

⑵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

⑶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化学知识点:防治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全文共 192 字

+ 加入清单

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防治燃料燃烧造成空气污染

酸雨的防治:

①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②减少含硫煤的使用或使用脱硫煤;

③改善汽车用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

④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开发使用新燃料、新能源。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够充分燃烧;

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铁丝不能在空气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注意事项:做化学实验时,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铁:

铁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Fe,它的原子序数是26,是最常用的金属。它是过渡金属的一种。是地壳含量第二高的金属元素。

纯净的铁是银白色的金属,富有延展性。不过,纯铁的机械强度不高,在工业上不很常用。通常所说的“钢铁”,这“钢”与“铁”是两回事。

在工业上,铁是分生铁、熟铁两种--生铁含碳1.7-4.5%,熟铁含碳0.1%以下,而钢的含碳量在0.1-1.7%之间。因此,生铁、钢、熟铁的不同,主要在于含碳量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化学知识点: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燃料燃烧空气影响

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实验操作】向一个空集气瓶和一个充满SO2的集气瓶中各加入少量水。分别将表中所列物质放入上述两种液体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见下表

【实验结论】酸雨呈酸性,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酸雨的危害:

①腐蚀大理石建筑、钢铁制品;

②污染江河湖海,使土壤酸化;

③影响水中动植物生长,破坏森林、农作物的生长。

④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使人死亡。

来源:含硫煤的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氮、硫的氧化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钠在空气中燃烧方程式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钠在空气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2=Na2O2。氧气过量时:Na+O2=NaO2;氧气不足时:4Na+O2=2Na2O。出现的现象是钠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产生淡黄色固体Na2O2。钠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和加热时分别与氧气化合,和水剧烈反应,量大时发生爆炸。

钠是一种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IA族,是碱金属元素的代表,质地柔软,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放出氢气,化学性质较活泼。钠元素以盐的形式广泛的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钠也是人体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钠为银白色立方体结构金属,质软而轻可用小刀切割,密度比水小,为0.97g/cm3,熔点97.81℃,沸点:882.9℃。新切面有银白色光泽,在空气中氧化转变为暗灰色,具有抗腐蚀性。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具有较好的导磁性,钾钠合金(液态)是核反应堆导热剂。钠单质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硬度也低,能够溶于汞和液态氨,溶于液氨形成蓝色溶液。在-20℃时变硬。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硫在空气燃烧化学方程式是S+O2=SO2(反应条件:点燃)。硫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燃烧,放热,有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硫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蓝紫色火焰,且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

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化学符号S,原子序数16。硫是氧族元素(ⅥA族)之一,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通常单质硫是黄色的晶体,又称作硫磺。硫单质的同素异形体有很多种,有斜方硫、单斜硫和弹性硫等。硫元素在自然界中通常以硫化物、硫酸盐或单质的形式存在。硫单质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

硫在工业中很重要,比如作为电池中或溶液中的硫酸。硫被用来制造火药。在橡胶工业中做硫化剂。硫还被用来杀真菌,用做化肥。硫化物在造纸业中用来漂白。硫酸盐在烟火中也有用途。硫代硫酸钠和硫代硫酸氨在照相中做定影剂、肥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红磷位于元素周期表第15位,元素符号P,红磷是磷的同素异形体之一,是紫红或略带棕色的无定形粉末,有金属光泽,暗处不发光,且不溶于水 。红磷在空气燃烧会出现黄白色火焰,释放热量,并产生大量白烟 。红磷常用于生产安全火柴、有机磷农药、制磷青铜等 ,人们还利用红磷燃烧的原理制作照明弹和发令枪的子弹 。

由于红磷遇到明火、高热、摩擦、撞击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一般把它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库房 。如果红磷引发火灾,小火可用干燥沙土闷熄 ,大火先用水灭火,待火熄灭后,再用沙土覆盖,以防止红磷复燃 。身体不小心接触到红磷,要及时用流动清水或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要前往医院就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铝在空气中是无法燃烧的,在纯氧环境中可以燃烧,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极为耀眼的白光,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生成灰色的固体三氧化二铝(即氧化铝)。

化学方程式:

4Al+3O₂+点燃=2Al₂O₃。

铝是活泼金属,在干燥空气中铝的表面立即形成厚约50埃(1埃=0.1纳米)的致密氧化膜,使铝不会进一步氧化并能耐水;但铝的粉末与空气混合则极易燃烧;熔融的铝能与水猛烈相应的金属;铝是两性的,极易溶于强碱,也能溶于稀酸。

在日常生活中,会见到各种金属制品,其中铝材就是很常见的,因为铝在地球的储量很丰富,所以应用也很广泛。化学中常常会研究金属的燃烧反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铝是一种不太活泼的金属,需要氧气的助力才能点燃,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只有百分之二十多一点,不足以支持铝的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镁条在空气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镁:

镁是一种银白色的轻质碱土金属,化学性质活泼,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热消散性。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镁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有白烟。化学方程式为∶2Mg+02=2Mg0(条件∶点燃)

化学性质:

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能与沸水反应放出氢气,燃烧时能产生眩目的白光,镁与氟化物、氢氟酸和铬酸不发生作用,也不受苛性碱侵蚀,但极易溶解于有机和无机酸中,镁能直接与氮、硫和卤素等化合,包括烃、醛、醇、酚、胺、脂和大多数油类在内的有机化学药品与镁仅仅轻微地或者根本不起作用。

但和卤代烃在无水的条件下反应却较为剧烈(生成格氏试剂)镁能和二氧化碳发生燃烧反应,因此镁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镁由于能和N2和O2反应,所以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在食醋中的变化为快速冒出气泡,浮在醋液面上,逐渐消失。一些烟花和照明弹里都含有镁粉,就是利用了镁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的性质。镁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化合价通常为+2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什么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空气,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它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什么

是氧气。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不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氧气约占百分之二十一,液氧为天蓝色,固氧为蓝色晶体。常温下不很活泼,与许多物质都不易作用。

氧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占地壳质量的48.6%,是丰度最高的元素。在烃类的氧化、废水的处理、火箭推进剂以及航空、航天和潜水中供动物及人进行呼吸等方面均需要用氧。动物呼吸、燃烧和一切氧化过程(包括有机物的腐败)都消耗氧气。但空气中的氧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得到补充。在金属的切割和焊接中,是高纯度的氧气与可燃气(如乙炔)混合,产生极高温度的火焰,从而使金属熔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白磷空气中剧烈燃烧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最后生成白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4P+5O2=燃烧=2P2O5。白磷几乎不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和甘油,较易溶于乙醚、苯、二硫化碳等。

危险特性:

不燃。但遇水及有机物如木、棉或草发生剧烈反应放出热,可引起燃烧。遇水能发生大量烟雾和热量,遇潮时,对大多数金属有轻微的腐蚀性。局部刺激很强,蒸气与粉尘能严重刺激眼、粘膜、皮肤和呼吸系统。并腐蚀皮肤、粘膜。即使1mg/m3的浓度的粉尘,也是难以忍受。

磷:

第15号化学元素,符号P。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ⅤA族。磷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是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必要物质,几乎参与所有生理上的化学反应。磷还是使心脏有规律地跳动、维持肾脏正常机能和传达神经刺激的重要物质。没有磷时,烟酸(又称为维生素B3)不能被吸收;磷的正常机能需要维生素(维生素食品)D和钙(钙食品)来维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磷在空气燃烧现象:产生明亮火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4P+5O₂=2P2O5。磷,第15号化学元素,符号P。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ⅤA族。

危险特性:

不燃。但遇水及有机物如木、棉或草发生剧烈反应放出热,可引起燃烧。遇水能发生大量烟雾和热量,遇潮时,对大多数金属有轻微的腐蚀性。局部刺激很强,蒸气与粉尘能严重刺激眼、粘膜、皮肤和呼吸系统。并腐蚀皮肤、粘膜。即使1mg/m3的浓度的粉尘,也是难以忍受。

磷:

第15号化学元素,符号P。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ⅤA族。磷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是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必要物质,几乎参与所有生理上的化学反应。磷还是使心脏有规律地跳动、维持肾脏正常机能和传达神经刺激的重要物质。没有磷时,烟酸(又称为维生素B3)不能被吸收;磷的正常机能需要维生素(维生素食品)D和钙(钙食品)来维持。

磷被首次发现存在于恒星爆炸后的宇宙残余物里。对超新星残余物仙后座A的最新观测揭示了磷存在的最新证据。它是在深空发现的两大元素之一,或可能给科学家提供有关生命在宇宙里的可能性的线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铁丝空气中无法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注意事项:做化学实验时,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铁:

铁是一种金属元素,原子序数26,化学式∶Fe。纯铁是白色或者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熔点为1538℃、沸点为2750℃,能溶于强酸和中强酸,不溶于水。铁在生活中分布较广,占地壳含量的4.75%,用于制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铁芯,铁及其化合物还用于制磁铁、药物、墨水、颜料、磨料等,是工业上所说的"黑色金属"之一。

纯净的铁是银白色的金属,富有延展性。不过,纯铁的机械强度不高,在工业上不很常用。

通常所说的“钢铁”,这“钢”与“铁”是两回事。在工业上,铁是分生铁、熟铁两种--生铁含碳1.7-4.5%,熟铁含碳0.1%以下,而钢的含碳量在0.1-1.7%之间。因此,生铁、钢、熟铁的不同,主要在于含碳量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红磷空气燃烧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出现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了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颗粒飘在空气中就是现象的白烟。

红磷又名赤磷。紫红色无定形粉末,无毒。高压下热至590℃开始熔化,若不加压则不熔化而升华。分子量为123.89,相对密度为2.34,熔点590℃。不溶于水、二硫化碳,微溶于无水乙醇,溶于碱液。与硝酸作用生成磷酸,在氯气中加热生成氯化物。经真空干燥去除黄磷杂质制得。用于半导体工业作扩散源、有机合成和制造火柴,也用作杀虫剂、杀鼠剂、焰火和烟幕弹等。

与其他磷系阻燃剂相比,相同质量的红磷能产生更多的磷酸,磷酸即可覆盖于被阻燃材料表面,又可在材料表面加速脱水碳化,形成液膜和碳层可将外部的氧,挥发性可燃物和热与内部的高聚物基质隔开而使燃烧中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碳在空气燃烧现象是:持续红热,放热,无烟,无焰,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为:C+O2=CO2,条件是点燃。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无臭无味的固体。

碳:

一种非金属元素,无臭无味的固体。无定形碳有焦炭,木炭等,晶体碳有金刚石和石墨。冶铁和炼钢都需要焦炭。在工业上和医药上,碳和它的化合物用途极为广泛。

这种物质发现得很早,常见的碳的自然形式有金刚石、炭和石墨。

碳的无数化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产品从尼龙和汽油、香水和塑料,一直到鞋油、滴滴涕和炸药等,范围广泛种类繁多。

二氧化碳:

CO2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在大气中约占0.03%,海洋中约占0.014%,它还存在于火山喷射气和某些泉水中。地面上的CO2气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及其它含碳化合物的燃烧,碳酸钙矿石的分解,动物的呼吸以及发酵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现象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蜡烛空气燃烧现象是:放出热量、产生黄色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有少量黑烟。

蜡烛:

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蜡制成,在古代,通常由动物油脂制造。可燃烧发出光亮。此外,蜡烛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生日宴会、宗教节日、集体哀悼、红白喜事等活动中也有重要用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

现代一般认为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也有传说在先秦上古时期,有人把艾蒿和芦苇扎成一束,然后蘸上一些油脂点燃作照明用,后来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芦苇用布缠上,里面灌上蜜蜡点燃。

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石蜡是从石油的含蜡馏分经冷榨或溶剂脱蜡而制得的,是几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和正二十八烷,含碳元素约85%,含氢元素约14%。添加的辅料有白油,硬脂酸,聚乙烯,香精等,其中的硬脂酸主要用以提高软度,具体添加要视生产什么种类的蜡烛而定。

蜡烛易熔化,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受热熔化为液态,无色透明且轻微受热易挥发,可闻石蜡特有气味。遇冷时凝固为白色固体状,有轻微的特殊气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禁止燃烧秸秆对空气有好处吗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一些年,雾霾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很多治理措施也陆续出台,其中就有关于禁止燃烧秸秆这一项。那么,禁止燃烧秸秆对空气好处吗?

相信大家都会有所体会,每到秋季田间地头总有很多农民朋友在大量焚烧秸秆,产生的浓烟遮天蔽日,刺鼻的味道持续很长时间才能消除。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相当于日均浓度的五级水平。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同时,燃烧秸秆还可能引发火灾、破坏土壤结构等其他潜在危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因为多数农户基本不用秸秆当柴烧,只剩下“付之一炬”。其次农民找不到秸秆“变废为宝”的途径。原有的其它小麦秸秆加工行业,如草帽、草苫等,也因替代产品的出现而基本淘汰。第三、农作物秸秆还田推广缓慢,第四,秸秆饲料处理成本高,难度大。另外,加工食用菌基料和沤造有机肥,这些简便易行的秸秆处理方式,也都是家庭式、规模小,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所以说禁止燃烧秸秆对空气有很大好处,政府应该加以引导消除这一顽疾。更多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