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早恋(经典5篇)

浏览

3112

文章

5

篇1:孩子有这三个行为是早恋的信号?好的父母,都会这样对待早恋

全文共 3362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前段时间有个热搜,一个男老师关于早恋的说法爆红了。男老师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不让学生早恋吗?

会耽误学习?太小了?都不是!是因为你们现在连四个选项选一个你都选不对,从14亿人里选一个,你选得对吗?为什么法定结婚年龄,女性20岁男性22岁,因为好的优秀的人。已在大学里受过良好教育,这时候心智都已成熟,也敢于承担责任。对此,网友们纷纷点赞,认为这位班主任讲得有理有据。网友:讲得非常好,关键是孩子都能听得进去。网友:一位好老师不止是教你读书识字,更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网友:这才是教书育人的好老师。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老师说得有问题。网友:为什么是14亿,不是7亿?网友:这牵强了点。准确来说应该是这样:小学,你只能找隔壁的;初中,你只能找隔壁的;高中,你只能找一个县的;大学,你就可以找全国的;好点的大学,你还可以找全世界的。而早些时候,中学校长劝学生不要早恋走红网络:下手太早,质量不好;大学再找,白头偕老。希望同学们尤其是女生,不要被低成本的付出而感动,比如为你倒一杯水、买一杯奶茶的等,这不是什么稀缺物种,请个保姆或者叫个快递小哥就能做到。不过,就算是全世界都希望孩子们不要早恋,但是年轻的荷尔蒙是压也压不住的。来看孩子们稚嫩的表白,以及老师们的评语: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早恋的问题历来都是十分让人头疼的。但就是这样,孩子们依旧会在我们眼皮底下,偷偷的进行着青春的荷尔蒙。

1

孩子“早恋”的信号,家长要多注意

有下面几种现象,孩子可能是早恋信号

第一种,孩子更注重自己的形象,更注重于打扮自己。

当孩子专注于打扮,那么可能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早恋的可能性大,当然并不是绝对的。

第二种,孩子的情绪变化不定,青春期都会有这类问题。当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变化肯定是有原因的,这时期一般就是人际关系影响导致的,要么是和同性朋友,要么是和异性。

第三种,孩子向家长索要更多的钱,花销变大。。如果在某个时间段,孩子经常性要钱,家长也要提高关注,要询问用处,因为谈恋爱是要花钱。

除了上面这三种明显表现之外,还有类似于买些带有特殊符号字母的衣服首饰之类的举动,家长也要适当关注孩子的情况。

那么孩子们早恋的原因是什么?大概率有这两个原因:

1、孩子们缺少家庭的关怀,和父母没什么沟通。

2、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但意志力薄弱容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但是这些不能被家长或者老师很好的聆听,对他们采取冷漠对待或者指责。

苦闷的孩子们只能从同样苦闷的同龄人那里抱团取暖,于是早恋来得更为正常了。

并且如果意志力薄弱的孩子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不良信息,善于模仿的他们更容易早恋。

2

其实孩子的“早恋”,跟父母想的不同

一个8岁女孩子,收到同学情书兴冲冲地给前来接她的爸爸展示,猝不及防受到惊吓的爸爸只能惊呼地说::“哎呀呀……我的妈呀……”。

虽没评论好歹,但语气却尽显复杂。

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说:“人类的爱情会经历两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个阶段的爱情是无性状态,这个时期的爱情不带有性冲动,仅仅是让孩子体验异性相爱的情感。”

第一个阶段,是指青春期前。这时,孩子对异性的喜爱,仅仅是情感上的。

他们既不像成人考虑太多外在条件,由于性的发育还很幼稚,也没有性的冲动,只想单纯地跟所爱的人待在一起。

它是孩子生命成长的必然经历,也是为将来婚恋作的准备和铺垫,是在内心指引下的爱情“早练”。

而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早恋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爱慕型,即青少年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2、好奇型,即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3、从众型,即迫于周围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现象。

4、逆反型,即由于青少年在两性交往中受到别人不恰当的干预所产生的早恋现象。

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比较关心、比较了解,知道孩子们已进行到什么程度,我们或许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引导他们。

然而,太多时候,父母却以成人的眼光对待,或以爱孩子之名阻止它的发展,最终带来伤害。

3

家长该如何谨慎处理孩子的早恋行为

《善解童贞》书中有言:

“孩子正常经历情感早恋不会受伤,成年人对孩子爱情的讥讽、嘲笑、诋毁、攻击和不尊重才会导致孩子受伤。”

所以,即使提前进入“早恋期”,家长朋友们也无需如临大敌,更不要当头棒喝,只要正确认识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加以引导即可:

1、摆正姿态,加强沟通

网上一个视频里,10岁女孩收到了人生第一封情书,是同班男孩写的。

爸爸知道后表现出开心,认为:“这是好事啊,证明我姑娘很优秀。”

还安慰她:不必尴尬,照以前的方式与他、与同学们相处就行。

接着,爸爸还表扬男孩,夸他是个能坚持、有毅力的孩子。

女儿也豁然开朗,当即表态:以后,我就把他当作好朋友对待。

爸爸的正确引导,使得女儿能够以正常的态度面对这份感情,并且尝试去把握两性之间的关系,对孩子而言,这是书本上学不来、非常重要的生命体验。

如果教师或父母对孩子所谓的“早恋”过分关注,并强烈反对,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切断男女生之间的联系时。

不仅对熄灭好感无益,反而会燃起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他们会更加坚决地捍卫自己的感情。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和利比兹曾经做过一次调查,父母的干预,对恋爱中的男女到底起到怎样的作用?

他们惊奇地发现: 父母的干预程度越高,恋爱双方竟然会产生更加强烈的爱。

而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彼此相爱,但双方家族之间的世仇不予许两人在一起,但家族的阻挠并没有切断两人的爱情,反而更加激发两人在一起的愿望。

于是,他们把父母的干预对子女恋爱所引发的效应称之为: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所以家长一定要冷静下来,多和孩子沟通,引导他们,而不是羞辱他们、责骂他们。

2、其次家长要摆正态度,不要把早恋当成一种错误

2019年12月11日,有媒体报道称袁咏仪13岁的儿子张慕童“谈恋爱”了。袁咏仪看到报道乐不可支。

其实这已不是袁咏仪第一次公开谈儿子关于“早恋”的问题了,在之前一档综艺节目中,袁咏仪就曾公开教13岁的儿子“谈恋爱”:

她给儿子提了很多建议:

3次约会,如果觉得可以继续相处,就要给彼此多一点时间磨合;

“两个人能不能确定恋爱关系,三次约会就足够了。”

如果真的相处不来,要明确拒绝不要拖着……

相较于很多父母对早恋严防死守,袁咏仪却觉得与其明令禁止,不如让孩子早早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袁咏仪采取的是一种尊重并积极引导的态度。

这是因为在她眼里,孩子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而青春期的情感萌发,是一种正常的情感表达。

毕竟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情况是:

这是一个物质条件富足,信息资讯爆炸的时代,孩子普遍早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青春期异性交往过密或青春期恋情。

如何教导孩子正确的认识什么是爱,什么是性,比一切无谓的控制来得更加有效。

作为家长千万不要轻易过早给正常的感情需要贴上“早恋”和“坏孩子”的标签。

要以平等的姿态,认真倾听和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探讨自己和身边的真实遭遇和感受,在畅谈中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3、拓宽圈子,广泛交友

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郊游、文体比赛、义务劳动等集体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发泄其充沛的精力。

让他们知道两性并没有什么神秘感,让他们感受到两性在一起是一种很自然的感觉。

4、恰当的性教育

比起早恋家长更加害怕的是涉及到性方面的问题,随着孩子生理逐渐成熟,好奇心与日俱增,家长要适时的、柔和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其实,真正可怕的不是“早恋”,是没有爱的能力,有人曾因“早恋”一生都无法建立正常的亲密关系。

心理学研究者 Scanlan 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恋爱关系是成年人亲密关系的训练场所,提供了一个学习如何管理强烈情绪,协商冲突,沟通需求和回应伴侣的最佳时机”。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 · 埃里克森也认为,青春期的恋爱对于青少年的自我理解和身份认同有着重要贡献。

在青春期的恋爱过程中和喜欢的人之间发生的矛盾、理解、伤害、幸福,都能促进一个人对 “自己是谁” 的探索。

相反,被禁止恋爱、缺乏探索的孩子,会陷入 “自我身份混淆。

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如何自我接纳和认同,他们之后不仅很难建立和维护一段感情,更会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遭遇一系列挫折。

如果父母在正确完善的性教育基础上,让自由孩子探索亲密关系,他就会知道自己是谁,喜欢什么,如何和人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父母该怎样对待厌学的孩子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在独生子女时代,往往全家人的期望寄孩子于一身,这成了孩子不能承受之重,父母如果再缺乏科学的管教方法,很容易就会造就一个厌学的孩子。那么父母该怎样对待厌学的孩子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案例:

我同事的儿子上三级,听说孩子学习不好,老师甚至希望他到下年级复读。同事有时也带孩子来单位,我看孩子聪明伶俐的样子,也很有礼貌,体育方面也很好,比如玩滑板很溜。听他妈说,就是不爱学习,为此,他爸爸妈妈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教育孩子身上了,讲题,出题,做卷子,打,骂,威逼利诱。但孩子一学习就烦,表现的特别笨,写作业能写到晚上12点。真愁人啊,请教老师有什么方法,让孩子喜欢学习。

在独生子女时代,往往全家人的期望寄一个孩子于一身,这成了孩子不能承受之重,父母如果再缺乏科学的管教方法,很容易就会造就一个厌学的孩子。

你看到孩子聪明伶俐,说明孩子没有明显的生理发育问题,那厌学可能主要就是心理问题。根据心理学中条件反射原理,应该是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把孩子的学习和不愉快的事情联结在一起了。孩子一学习,一写作业就遇到困难,感觉烦,痛苦,然后是随之而来的家长的打骂、指责,孩子会感觉自己低价值感、低自尊,羞愧和受伤。那当然就不喜欢学习了。在一次一次的重复过程中,孩子习得了学习等于痛苦。

那我们就要反其道而行,如何让孩子把学习和愉快建立起有效联结呢?

1、适当给孩子补习功课,减少学不会的挫败感。

2、父母首先要降低期望,当孩子取得了一丁点儿进步或成绩时,要及时赞赏鼓励,重点是对孩子做出的努力进行鼓励。父母真心的认可、接纳,才能让孩子放下心里的包袱。

3、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比如先吃水果,再写作业,再看动画片。让学习前后伴随着愉快的情绪。

4、父母一定要避免对孩子打骂,羞辱,这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焦虑、压抑等负性情绪,从而对孩子的学习效率带来很大影响。

5、和孩子探讨,如何安排学习和作业时间,制定近期学习目标。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让孩子产生自己的事自己来安排的主动性。

总之,要注意让孩子有尊严、有自主、有快乐,那就会让孩子在厌学的路上掉头回转。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孩子进入叛逆期 父母需谨慎对待 运用科学方法妥善处理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叛逆期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而不是问题的根源。父母需要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来处理这一阶段的挑战。通过温和的建议、情绪管理和开放的沟通,可以建立与叛逆期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这是家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独立、有自信的下一代的关键。

一、叛逆期的含义:

叛逆期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逆反和抗拒心理,特别是对父母的管教和建议产生抵触情绪的时期。这是青少年阶段的正常心理发展,是孩子开始追求独立和表达自我想法的阶段。

二、叛逆期孩子的表现:

1.自信与抵触:

孩子在叛逆期可能表现出过度的自信,不轻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尤其当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时,可能更加抵触他们的意见。

2.情绪波动:

面对身体和情感的变化,孩子可能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难以冷静沟通。

3.反向行为:

孩子可能会有反向行为,特别是当父母强调某种要求时,孩子可能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以表达自己的独立和抵抗。

三、如何正确对待叛逆期的孩子:

1.尊重孩子:

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不过分干涉他们的决定,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孩子需要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听见。

2.温和的建议:

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应该用温和的语气提出建议,而不是命令式的语气。尊重孩子的意见,听取他们的想法,建立共识。

3. 帮助情绪管理:

孩子的情绪可能波动较大,父母需要教导他们情绪管理的技巧,帮助他们冷静下来,而不是与他们情绪相冲突。

4.给予表达的权力:

孩子应该有表达自己的权力,父母可以鼓励他们分享想法和感受,建立开放的沟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父母对待自私孩子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全文共 1660 字

+ 加入清单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幼儿 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父母对待自私孩子有效方法,欢迎阅读。

父母对待自私孩子的有效方法:及时的提醒和讨论

当孩子刚表现出自私行为时,立即遭到的强烈的责备反而不好,应给予提醒和讨论。讨论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讨论的内容最好是使孩子能够深刻的了解自私的后果,让他懂得自私的孩子会不受欢迎的。孩子为了不落到没有朋友玩,没有好声誉的结果,会意识到以后自私行为的注意和改正的。

父母对待自私孩子的有效方法:父母的言行传身教法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建议:“要教育学生心目中看到别人。”“我们在教育上首先关心的是要让孩子体会到为母亲、为自己的同学而劳动的自豪感。见到她眼里闪烁着作为人的这种自豪感后,我才能说,现在,这个人身上的人性诞生了。”所以,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应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例如,孩子出外游戏,父母叮嘱“不要调皮,小心汽车(这是教孩子注意“自己”)。妈妈在家惦记着你”(这是教孩子想到妈妈,想到“自己”的安全和妈妈也有联系)。经常这样引导孩子想到别人,那么“别人怎么样”就会在他心目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深刻的榜样。父母在平时的言行中,表现出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困难的帮助。对社会一种热心、关心的态度,这样会感染孩子,使他也关心别人。让孩子改掉自私的心理还可以启发引导幼儿掌握交往的技术。

父母对待自私孩子的有效方法::分享、轮流和协商为基础。

孩子到了五、六岁以后,合作的意向和愿望才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在4~6岁,可以让幼儿通过集体组合画,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各种科学小实验中,也需要孩子共同努力才能得以最后的成功。在家中,家长也应适宜地引导,使而用学会为同一个目标而合作。和幼儿共同制作小玩样、小制作,让孩子做小助手,做一些简单的工作,经常让孩子参与,与大人一起合作完成某一件事,可以让孩子从中懂得齐心协力力量大的道理。

父母对待自私孩子的有效方法:孩子应当学会交往的技能

分享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独生子女家庭中好吃的、好玩的往往是让孩子独占的。家长特别重视培养孩子分享的情感和行为,如:吃东西时,家中有老人的,应教育孩子先让给老人;没有老人的小家庭,应让孩子和父母共同分享,哪怕这东西很贵、很少。如果父母打算悄悄地省下来留给孩子,也应先拿自己的一份。这样做可以打消他独占的念头,使他克服自私的心理。

父母对待自私孩子的有效方法:轮流、协商和谦让

在幼儿园最能体现。其实在家庭中也同样重要。比如:每天晚上看电视,选什么频道就有轮流、协商和谦让的问题。播放儿童节目时通常让孩子看,但到了"新闻联播"节目时间,就应让大人看,大家轮流。有时候,一部动画片、一场足球赛和一部连续剧同时播放,孩子想看动画片,爸爸想看足球赛,妈妈要看连续剧,怎么办?这就有协商和谦让的问题了。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情,其中也包含了教育的契机。

父母对待自私孩子的有效方法:游戏中寻找帮孩子改掉自私

在平时,父母可以搞一些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在游戏有"自私的人"这个角色,可由孩子或父母扮演,扮演时可夸大自私的恶劣后果,引起孩子足够的重视和看法。角色游戏使孩子能经历、体会别人的情感,知道自私给别人的害处,从而也能促使他改变这样的行为。

父母对待自私孩子的有效方法:帮助孩子增强有价值的观念

使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预防孩子自私的表现。预防的直接办法是使儿童感到有价值。每一个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儿童也一样。如果孩子得到同伴和父母的接受,那他的感觉是很良好的,因为他感到他能在别人心里占有一定位置,他很伟大,所以当孩子有自私的行为时,他的父母可表示不接受他,同时告诫其同伴也会弃去他,孩子为了自身价值得到承认,会减少其自私行为。这样多次,孩子的有利于他人的接受能力也增强了,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关心别人,也就没有自私发展的可能了。

父母对待自私孩子的有效方法:交往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传递的纽带;今天交往的学习,正是明天接近成功的基础。学会交往使孩子在未来的挑战中乘风破浪;学会交往使孩子信心百倍的迎接明天。

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别指望他替别人(包括父母)着想。从生活中关心爱护他人,自己的孩子也会从中吸取不少爱护他人的精华。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品质。自私的孩子,其行为对任何人都会有弊而无一利,做父母的给予重视,以及提高预防和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对待孩子性教育父母看法是关键

全文共 1103 字

+ 加入清单

对待孩子教育父母看法关键。父母对肉体持何种态度?他们喜欢自己身体的外观、气息和触觉,还是认为它是粗鄙不雅的?这些都影响着性信息的传递。

不论父母内在的感情如何,即使他嘴上说的是有关飞鸟、蜜蜂和水仙花的故事,孩子依然会感受到他内心真正的感情。因此,我很难精确地告诉父母,应该如何回答孩子的性问题。我想如何提醒父母改正自己错误的性观念、不正确的性想法以及把性当成污秽的谬误,才是当务之急。否则即使学了再多性教育的方法,对孩子仍将毫无帮助。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性呢?

首先必须冷静,并对性与本能有相当丰富的了解。

弗洛伊德曾在维也纳大学的讲台上,针对性的问题公开说道: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来谈性?精神分析学绝不会采用隐蔽或暗示的方法,也绝不会认为研究人生重大课题的性生活,是一件可耻的事。我认为以真实的名称来称呼性,比较文明与高级。我同时认为用认真、慎重的态度来面对它,也比较容易排除一些不必要的联想。

把性视为下流、企图逃避的心理,大都对性存有偏见。事实上,性本身并不可耻,但如果以可耻的方法来显现,性行为就变得十分卑劣了。因此对于喜欢在外拈花惹草或金屋藏娇的人来说,性本能当然是一件龌龊、可耻之事。

当美术馆里展示裸体雕像时,我们常可看到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它。这种不愿意谈论性问题的人,在暗地里往往过着糜烂的性生活,但却口口声声斥责性欲是丑陋、可耻的,从而得到群众的敬重,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对于习惯用一枚葡萄叶遮住裸体局部的时代,法国小说家法朗士曾经讽刺:这种作法反而会败坏风俗,今后人们每次进入葡萄园时,可能就会心猿意马了。

道德主义者虽然大声疾呼性是污秽的,但仍然要以它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就是因为这样,原来一点也不污秽的性,反而被假道学的伪君子给玷污了,人类肉体美也被他们同龌龊的行为混淆在一起。这种偏差的想法,使得男女双方在进行美妙的性活动时无法真正了解对方。

弗洛伊德因研究歇斯底里症,而发现性欲是影响人类生活的一股强大力量;接着他又发现,虽然受到习惯和礼教的束缚,性欲在本能的无意识中,仍然左右着人生的方向。弗氏对此大感惊讶,于是他不得不向世人发出警告人们应该正视性的问题了。性没有罪,它只是一种本能,有罪的是我们的想法。

虽然我认为仅对性拥有正确知识是不够的,不过当我们以性本能为原动力,来发展人类的幸福生活时,这些正确知识已足以引导我们迈向光明、健康的人生。就如同不懂马达的性能,便无法操作机械一般,假如我们缺乏性方面的正确知识,就无法把性本能提升为两情相悦或更高层次的两性婚姻。

我们应该正视性本能,善加运用,以追求更新、更高的智慧;同时必须对性本能做更多的了解,利用正确的知识来做判断。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从小对孩子实施性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