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物理密度知识点归纳【精彩20篇】

浏览

1556

文章

1000

篇1: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宁太高速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宁太高速公路起自南京

高桥门,向南经溧水,转而向东经句容的天王,在溧阳与扬(州)溧(阳)高速公路相交后,经金坛、武进与常州西绕城高速公路相交,再经戚墅堰、江阴、张家港、常熟至太仓与上海的嘉浏(嘉定西至浏河镇)高速公路相接。该线路穿越了苏南句容、金坛、武进、张家港、太仓等没有高速公路的地区,实现了苏南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把我省经济最发达的苏南沿江地区与上海紧密相连,将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有力的促进作用。线路全长261.4公里,估算总投资124.51亿元。

沪宁间2007年有第三条快速通道宁太高速公路是江苏规划建设的“四纵四横四联”高速公路主骨架中的“联三”部分,它连接了扬溧、锡澄、苏嘉杭高速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呈X形相交,不但使苏南高速公路布局更趋合理,而且可以大大缓解沪宁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公路的四个组成段根据交通流量的需求分期进行建设。全线有望在2007年建成通车。沪宁高速和312国道两年完成拓宽改造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连接南京上海的沪宁高速及312国道沪宁段交通流量急剧上升,312国道沪宁段双向两车道显然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而沪宁高速车辆拥堵、高速不高情况也非常突出。

为此,作为沪宁间快速通道的沪宁高速及312国道沪宁段陆续投入改造,其中312国道沪宁段按双向四车道、路面宽25.5米、行车时速100公里的一级公路标准实施拓宽改造,有望在今年年底贯通。沪宁高速江苏段扩容则采用全线8车道拼接方案,计划2006年竣工。建成后路基宽将达42.5米,全线日车流量达6.6万辆,其中苏州段最高日车流量可达8.65万辆。

第四条通道“新沪宁高速”已规划记者从省交通厅获悉,沪宁间第四条通道,一条“新沪宁高速”公路正在规划中。据有关负责人昨天透露说,“老沪宁高速”在穿越几大城市时,多在城市北侧,为促进经济平衡发展,“新沪宁高速”初步规划建在这些城市的南部,走向上部分路段基本与“老沪宁”平行,具体方案尚未最后敲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物理知识点:正确理解漂浮条件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正确理解漂浮条件

漂浮问题是浮力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浮力问题的关键是理解物体的漂浮条件F浮=G物。

(1)因为F浮=ρ液gV排,G物=ρ物gV物,又因为F浮=G物(漂浮条件),所以,ρ液gV排=ρ物gV物,由物体漂浮时V排ρ物,即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浮在液面上。此时,V物=V排+V露。

(2)根据漂浮条件F浮=G物,得:ρ液gV排=ρ物gV物

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ρ物、V物不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与液体的密度ρ液成反比。ρ液越大,V排反而越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之古代名家名作

全文共 1101 字

+ 加入清单

1.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4.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周礼》

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7.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8.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9.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0.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3.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4.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15.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16.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史”,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8.“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9.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0.《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21.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2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23.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24.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25.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6.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

27.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28.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29.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30.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开发商说的低密度、低容积率 你懂吗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买房时我们常常听到开发商大肆宣传说“低密度,低容积率”。话说这个容积率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为了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特意度娘了下,容积率指的是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是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比如:你家有块100平米的土地,你盖了一个建筑面积50平的平房(一层)那容积率就是100/(50*1)=2,若是你又往上加盖了9层,共十层的话,那容积率就是100/(50*10)=0.2。

因此价钱相等的情况下,买容积率低的小区划算,因为居住人口密度较小,人平均绿化面积较大。

对于开发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

绿化也是如此。绿化较高,容积率较低,建筑密度一般也就较低,发展商可用于回收资金的面积就越少,而住户就越舒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物理知识点: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

1)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以能量为hν的微粒形式出现,而且在空间传播时也是如此。

也就是说,频率为ν的光是由大量能量为ε=hν的光子组成的粒子流组成的,这些光子沿光的传播方向以光速c运动。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在光电效应中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一部分消耗在电子逸出功W0,另一部分变为光电子逸出后的动能Ek。由能量守恒可得出:

W0为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做的功,称为逸出功;E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3)光电效应理论的验证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花了十年时间做了“光电效应”实验,结果在1915年证实了爱因斯坦方程,h的值与理论值完全一致,又一次证明了“光量子”理论的正确。

3、光电效应在近代技术中的应用

1)光控继电器

2)光电倍增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考物理知识点:热传递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热传递

1.热传递:热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

2.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3.规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直到温度相同为止。

4.热传递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物体热辐射和吸收热的本领,跟物体的温度,表面的颜色和光滑程度有关。

(1)物体的温度越高,热辐射的本领越大。

(2)黑色物体吸收热和辐射热的本领,比白色物体强

(3)表面光滑的物体吸收热和辐射热的本领,比表面粗糙的物体弱。

5.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1)热的良导体: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

各种金属、汞是热的良导体,最善于传导热的是银,其次是铜和铝。

(2)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瓷、纸、木、玻璃、皮革、羽毛、棉花、软木、液体(除汞外)、气体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点击查看更多信息

新初三快扫码关注

本网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学习技巧,学科知识点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物理知识点:机械效率与功率的区别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机械效率功率的区别

注意:(1)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它只有大小,没有单位。

(2)由于额外功总是存在的,所以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3)机械效率是标志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物理量,机械效率越高,这个机械的性能越好。

(4)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是否省力、滑轮组绳子的绕法、物体提升的高度无关。

(5)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机械效率反映的是机械在一次做功的过程中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同一机械在不同的做功过程中,机械效率往往会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光的折射定律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种类: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1.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2.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

3.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自然环境

全文共 1060 字

+ 加入清单

1.地势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第一级阶梯雄踞西南,主要是青藏高原。

2.阶梯分界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极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地33%、高原26%、盆地19%、丘陵10%、平原12%)

4.主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高原、盆地、平原顺序为从大到小)

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5.山脉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较多,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大别山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小兴安岭(以上为主要的)

6.各山脉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7.要想充分合理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应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坚决杜绝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禁止乱开矿,滥采矿,以及过量捕杀野生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

8.受纬度位置....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7月份(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其他地方普遍高温,均在20摄氏度以上。1月份零摄氏度等温线--秦岭--淮河

9.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10.根据活动积温,我国划分五个温度带,从北到南依次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青藏高原位于高原气候区.....,是高原山地气候......

11.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多在1600mm以上,而西北内陆有大片地区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

1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13.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降水量>800mm)、半湿润地区(400mm

14.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共同影响,我国形成了显著的季风气候

15.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编辑推荐:中国自然环境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汛期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河流径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我国河流的补给来源有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等,而以雨水补给为主要,有的河流冰雪融水能够形成春汛,但是一般不会成灾。

各地由于降雨时间的差异,汛期并不一致。长江以南的河流,在初夏就能够形成水灾。

在中东部地区,在雨量集中的七八月份,容易引发洪灾。

“凌汛”是北方河流春季解冻时,在特殊地理环境下的一种现象。有的北方河流,某些区段的流向是由南向北,如黄河河套的甘肃宁夏到内蒙古段和黑龙江的一些区段,春季解冻时,上游先解冻,浮冰顺水而下,而下游尚未解冻,造成浮冰堵塞,引起水位上涨,而且浮冰切割堤岸,更容易穿堤造成水灾。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现在经常采用爆破方法排除险情。

我国的北方河流,受到凌汛威胁的主要是黄河和黑龙江,黄河的凌汛是在3月,黑龙江晚一些。

每年5月1日~10月20日是汛期,上海地区在汛期降雨明显比其它月份多,故江河水位比冬天要高,但上海地区江河水位受潮汐影响较大,每年5~10月由于日、月引潮力大,高潮位高,故习惯上我们把5~10月称汛期(上海地区一般3月下旬起就有可能出现暴雨,到10月下旬暴雨消失)。

【又】汛期,中医名词,指经期。见《赤水玄珠》。

总结:汛期是一个水利名词,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由于各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涨水季节不同,汛期的长短和时序也不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战火频仍的中东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一、战火频仍中东

1、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1)历史上犹太人(希伯莱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公元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3)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4)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

2、中东战争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争夺土地或运河主权,争夺水源等;

3、中东战争严重后果:巴以双方长期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4、四次中东战争: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

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1、二战结束以后,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动荡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列强的介入,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2)由于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中东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矛盾,有当地复杂的民族矛盾、尖锐的宗教斗争等。(3)阿以之间的领土争端。(4)当地水资源奇缺,加剧了双方的争夺。(5)几十年的斗争加深了双方的仇恨,并陷入连续不断的报复性行为的恶性循环之中。

2、对巴以和平进程做出过贡献的重要人物、业绩和精神:

(1)重要人物: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以色列的拉宾和佩雷斯、埃及的萨达特、美国的克林顿等人物都做出了贡献。

(2)业绩和精神:以色列的拉宾总理对巴勒斯坦作了一些让步,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和平的曙光,却遭到以色列极右势力成员的刺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联合国争取民族权利与国家独立,但也争取和平,无怨无悔地走过了带有传奇色彩的艰难一生。埃及的萨达特和美国的克林顿努力为巴以双方领导人的会晤牵线搭桥,对中东和平产生了一些正面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重力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重力表示符号G

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1)方向:竖直向下。

2)大小(计算公式):G=m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m=G/g,g=G/m

(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4)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5)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赫鲁晓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1953年上台后,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2、勃列日涅夫改革:改革重点是重工业,提高了苏联军事实力,但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二、苏联的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未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尔巴乔夫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结果导致苏联政治体制剧变,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2、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很快失败。这次事件使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趁机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3、苏联的解体:1991年底独联体(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三、苏联的解体的原因及启示:

苏联的解体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实行了错误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历史原因: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等。

对我们的启示:要始终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各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要稳妥推进,确保国内安定团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阳历日期与极昼极夜

全文共 1124 字

+ 加入清单

阳历是根据回归年编制的历法,因此阳历中每个日期都对应着一定的直射点纬度,只要知道了阳历日期就应该能求出该日期直射点的纬度数。而由于昼半球所跨的纬度数任何时候都大约为(实际是大于)180°,所以,知道了直射点的纬度数就能算出该日期哪条纬线上开始出现极昼极夜。其方法如下:先根据阳历日期求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然后由此向南向北推90个纬度就是该日期开始出现极昼极夜的纬线。注意: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极点周围是极昼,另外一个半球极点周围是极夜。

据阳历日期求太阳直射点纬度数,可以据不同节气直射点日移动纬度数(见下页附表)求得近似值,有了这个数值用90°直接去减就行了。例如:求3月25日这天极昼极夜的范围。方法是:从表中查出3月21日直射点纬度是0°,这前后直射点日移动的纬度数约为23.8′。因此3月25日太阳直射点纬度数大约是:4天×23.8′/天=95.2′=1°35′12″。这一天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是90°-1°35′12″=88°24′48″。因3月25日直射点在北半球,故这一天88°24′48″N以北为极昼,而88°24′48″S以南为极夜。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数是用“节气”平均的方法得到的近似值,故上述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一定会略有出入。

附表:24节气太阳直射点日移动纬度数

节气阳历日期直射点纬度日移动纬度数节气阳历日期直射点纬度日移动纬度数

立春2.4(5)-16°19′19.13′22.33′23.8′23.8′22.33′19.13′15.8′9.87′2.8′2.8′9.87′15.8′立秋8.8(7)+16°19′19.13′22.33′23.8′23.8′22.33′19.13′15.8′9.87′2.8′2.8′9.87′15.8′

雨水2.19.-11°32′处暑8.23(24)+11°32′

惊蛰3.6(5)-5°57′白露9.8(7)+5°57′

春分3.21(20)0°秋分9.23(24)0°

清明4.5(4)+5°57′寒露10.8(9)-5°57′

谷雨4.20(21)+11°32′霜降10.23(24)-1132

立夏5.5(6)+16°19′立冬11.7(8)-16°19′

小满5.21(22)+20°16′小雪11.22(23)-20°16′

芒种6.6(5)+22°44′大雪12.7(8)-22°44′

夏至6.21(22)+23°26′冬至12.22-23°26′

小暑7.7(8)+22°44′小寒1.6(5)-22°44′

大署7.23+20°16′大寒1.21(20)-20°16′

立秋8.8(7)+16°19′立春2.4(5)-16°19′

注:表中“-”表示南纬,“+”表示北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秦岭——淮河线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秦岭——淮河线

1、秦岭与淮河

⑴、秦岭—淮河的走向:秦岭—东西向,淮河—由南向东注入长江—黄海。

⑵、秦岭—淮河流经的省区:甘、陕、豫、皖、苏等。

⑶、秦岭—淮河的意义:①、一月0℃的等温线;

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③、暧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④、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⑷、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见八年级地理(上册)P77下面的表格题。

2、四大区域:

⑴、划分及分布:秦岭—淮河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⑵、四大区域划分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物理知识点:透镜例题分析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在做“凸透镜成像”时,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5cm的地方,在距透镜30cm的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像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分析:在这里我们知道了物距和像距,根据总结出的知识点⑤,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像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物体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像在2倍焦距以外。15cm小于30cm,15cm应该是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30cm应该在2倍焦距以外,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种类型的题目在考试中还比较多,但都是可以用我们总结归纳出的知识来解决。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我们发明了很多诸如照相机之类的光学元件。

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特点,那么被拍照的景物就应该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

幻灯机、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特点,这时幻灯片,胶片就要放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又因为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就要倒放在幻灯架上。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的特点,这时被观测的物体必须放在焦距以内。

结合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对这些光学元件的考察在中考中也是经常出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弹力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弹力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物理知识点: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1.提出问题:固体熔化过程有什么规律呢?

2.猜想与假设: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可能不同。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选择冰和蜂蜡两种物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把温度计插入试管中,再把试管插入30℃左右的温水中加热。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观察冰和蜂蜡的状态,直到完全熔化。换用其他物质重复实验。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5.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3)冰的熔点是0℃,非晶体没有熔点。

(4)冰熔化过程共持续90s。

6.合作交流:(★★★实验拓展及注意事项,每一条都要掌握!!)

(1)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目的是:(必须记住)

①能使固体受热均匀;

②能减缓固体熔化速度,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

(2)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和停表。

(3)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的时间间隔不能过长,否则可能会错过关键数据,得出错误的晶体熔化规律。

(4)应换用多种不同种类的晶体和非晶体进行多次实验,才能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5)安装器材时“从下往上”安装,保证:(装置的安装要求)

①用火焰的外焰加热;

②试管不能碰到烧杯底(和侧壁);

③温度计不能碰到试管底(和侧壁)。

(6)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中的水受热均匀。

(7)在海波熔化的过程中,将试管从烧杯内的热水中取出,观察到海波停止熔化;放回水中后,海波又继续熔化。该现象说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

★★★注意:

①必须是“取出后停止熔化”和“放回后继续熔化”两个现象才可说明问题;

②若将冰取出后,会观察到冰继续熔化,说明“冰熔化时不需要吸热”是错误的!因为冰达到熔点后,由于室温高于0℃,冰会不断从空气中继续吸热。

(8)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时,包括“现象”和“数据”。“现象”是物质状态,“数据”包括加热时间和物质的温度。(设计表格题注意!!)

(9)值得注意的是体现的实验次数,本着“多次实验”的原则,一般做三次实验,但本实验涉及物质的三种状态,每个状态只取一组数据无法进行对比分析,三组数据不能够体现出物质熔化过程的规律,所以最少要测量四组数据,即设计的表格填写数据处要留最少四列,且晶体熔化过程中最少取两次数据。(这是“最少”的情况,实际应多取一些数据,便于总结规律。★设计表格题千万注意这条!!)

(10)探究冰熔化时,若某同学忘记了熄灭酒精灯火焰,使烧杯中水沸腾了,试管中的熔化后的水不会沸腾。因为烧杯中水的温度达到沸点,还可以继续吸热,所以沸腾,但是沸腾时温度不变;试管中水的温度达到沸点,但是与烧杯中水同温,热传递不能进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故不会沸腾。因此这个装置不能直接进行“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1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大河流域文明

1.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2.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成立,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的一部著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法典的实质是保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3.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掌管宗教的祭司;刹帝利:掌有军政大权的贵族;吠舍:从事农、牧、工商业的普通雅利安人;首陀罗: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非雅利安人)

4.佛教的产生:(1)时间:前6世纪;(2)地点:古印度;(3)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4)基本教义:主张"众生平等",教导人们消灭欲望。(5)传播:佛教后来成为世界性_的宗教,主要分布在东亚__、_东南亚__。在汉朝__传入中国,对古代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