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狗吃月亮的传说故事精选20篇

2016重阳节即将到来,虽然重阳节每一年都过,但是你了解重阳节的传说故事吗?重阳节的历史源远流长,有很多狗吃月亮的传说故事故事流传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狗吃月亮的传说故事,我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些传奇的故事吧。

浏览

6125

文章

1000

篇1:埃及恐怖传说,揭秘埃及最恐怖的墓宅,活人与死人同居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埃及首都是开罗,在开罗市有着一个地方是专门作为坟场和陵墓使用的,这个地方就是开罗著名的公墓所在地。在开罗公墓当中有着很多极具特点的墓宅,通常情况下,墓宅是一个山包,前面再立一座碑。不过开罗的这个公墓墓宅是相当奢华的,它按照民居风格来建造,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来到了普通的埃及人家里面一样,大门,围墙,院落,普通民居有的东西这些墓宅都是应有尽有的。

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这个地方不仅居住了死人,同时也还有很多的活人在此居住,可谓是一个活人死人混合居住的可怕地方,有不少居住在这里的穷人早已经把当地的坟墓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们在这些坟墓当中生儿育女,过着如同普通人一般的生活。在这里生活着100万人,当然大多都是穷人,因此这里的犯罪率也是非常的高。

而且这些坟墓的各种生活设施也是相当齐全的,周边不仅有学校,诊所,商店,甚至还有咖啡馆,可以说是令人目瞪口呆了。

在埃及,死亡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送葬者往往需要与亡者同住四十日之久,这无疑令我们中国人感到非常害怕了。埃及的有钱人则一般会给死者修建一座具有功能性的家墓,这个家墓不仅可以供死者居住,同时也可以供守墓者居住,而守墓者一般情况下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别人守墓,另一类是自己家人守墓。

要知道,在埃及,是有很多的穷人的,这些人生活往往都没有着落,所以就需要给别人守墓以换取一点微薄的薪资,供自己和家人生活。开罗的房价也是相当昂贵的,所以就有越来越多买不起房子的人搬到这个可怕的死人城居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快来围观“红月亮”的原理啊~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红月

据广州五羊天文馆介绍,今年1月31日,中国甚至亚洲、大洋洲和北美都可以看到月全食(红月)。中国东部的观测效果好于西部。

月全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最初的损失是19: 48(月亮刚刚触及地球的本影);20时51分,月球刚刚进入地球的本影。石狮在21时30分(月亮的中心最接近地球阴影的中心);光线在22点08分(月亮从地球的本影中出现的那一刻)发出。23时12分最后一次接触(月球完全脱离地球本影)。整个日食持续了3小时24分钟(从最初的损失到最后的接触)。中国公众可以使用天文望远镜或长焦镜头来观察和拍摄月全食。

专家解释说,当太阳、地球和月亮排成一条近似直线(满月)时,可能会发生月食。但是,因为月球绕地球的轨道(白色轨道)和地球绕太阳的轨道(黄道)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是有一个5度9分的夹角。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满月会在地球的阴影上方或下方经过,所以不会有月食。只有当太阳、地球和月亮在一条真正的直线上时,才会发生月全食。例如,今年1月31日和7月28日发生了一次月全食。

为什么在月全食期间会有“红月”?在月全食期间,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公众可以看到青铜色的月亮,也称为红月。原来,当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黑暗阴影后,地球就有了厚厚的大气层,可以折射和散射阳光。太阳有七种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绿色、蓝色和紫色,其中红色光波长最长,红色光在月球表面折射和散射最多,于是出现了“红色月亮”。

如果因为天气不好而看不到月全食,没有必要感到遗憾。在今年7月28日的清晨,中国人民也可以见证今年的第二次月全食。时间是:第一次是凌晨2: 24,吃东西是凌晨3: 30,吃东西是凌晨4: 22,生光是早上5: 14,最后一次联系是早上6: 19。

文章最初的标题是“为什么月全食会有一个“红月”?红光的折射和散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除夕守岁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把每年农历最后一天的夜晚叫除夕,“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

“除夕”合起来就是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

古人认为除夕这一天是一个人长一岁的界日(指虚岁),而这个晚上又是旧岁已过、新年到来的一夜。人们举家欢庆,彻夜不眠,围坐守岁,辞旧迎新,以求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这一习俗即谓除夕“守岁”。

关于守岁,有一个遥远的传说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这在当时叫做“守祟”。

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即“春晚”)的兴起等,使除夕之夜过得更开心、更热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蒲公英花语_蒲公英的花语及传说

全文共 2479 字

+ 加入清单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蒲公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那么,你知道蒲公英的花语是什么吗?蒲公英又有着怎样的传说?下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蒲公英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十六、七岁的大姑娘患了乳痈,乳房又红又肿,疼痛难忍。但她羞于开口,只好强忍着。这事被她母亲知道了。当时是封建社会,她母亲又缺乏知识,从未听说过大姑娘会患乳痈,以为女儿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姑娘见母亲怀疑自己的贞节,又羞又气,更无脸见人,便横下一条心,在夜晚偷偷逃出家园投河自尽。事有凑巧,当时河边有一渔船,上有一个蒲姓老公和女儿小英正在月光下撒网捕鱼。他们救起了姑娘,问清了投河的根由。第二天,小英按照父亲的指点,从山上挖了一种好草,翠绿的披针形叶,上被白色丝状毛,边缘呈锯齿状,顶端长着一个松散的白绒球。风一吹,就分离开来,飘浮空中,活象一个个降落伞。小英采回了这种小草,洗净后捣烂成泥,敷在姑娘的乳痈上,不几天就霍然而愈。以后,姑娘将这草带回家园栽种。为了纪念渔家父女,便叫这种野草为蒲公英,简称公英。

蒲公英的花语

蒲公英:有着充满朝气的黄色花朵,花语是“停不了的爱”。

紫蒲公英:呈淡紫色的蒲公英,花语是‘传说的紫色’,属性暗。

飞箭蒲公英:冠以飞箭之名的蒲公英,花语是‘瞄准弹珠’,属性风。

紫色蒲公英的传说

据说是“谁能找到紫色的蒲公英谁就能得到完美的爱情.”还有个爱情故事那就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官位显赫大户人家,有个小女儿叫朝阳,长得非常美丽、聪明、贤淑善良,深得双亲的宠爱。可朝阳到了十七八岁时,还没有找到心仪的郎君,因为朝阳不喜欢那些达官贵人家的花花公子,而父母也不舍得心爱的女儿离开他们,所以对此事也并没有怎么放心里。

有一天朝阳带着贴身丫环在街上玩耍,她看到了一个挑着草药的英俊小伙子,那小伙穿着粗布衣裤,肩上搭着条擦汗用的旧毛巾,却长得眉目清秀、英气非凡。采药的英俊小伙子也注意到了美丽的朝阳,但是他们只能相视一笑,因为那时的传统观念是男女授受不清,当朝阳目送小伙子的身影消失在人流后,她在芳心也已被带走。

在街上的邂逅相遇,让彼此的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朝阳时常向下人们打听那个采药郎的情况,她得知自己心仪的郎君叫蒲公,他曾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但是后来因其父母早逝,落得家境贫寒,所以才以采药为生,而蒲公也时常想起朝阳,可他想到自己家境贫寒,而心生自卑。

这世间让人永生难忘的莫过于情,蒲公和朝阳在承受着相思的煎熬,彼此都无时无刻的思念着对方,他(她)们终于抛开了世俗和传统的观念,偷偷的约会了多次,并互订终身,只愿此生长相依。终于,有一天朝阳鼓起勇气、害羞地对父母说:“爹、娘,有个采药的……叫蒲公的小伙子…女儿想…父母立刻明白了女儿的心思,因为她们早已听下人们说起过,父亲说:“朝阳呀,你也不小了,婚姻是你一生的幸福,蒲公出身低微、家境贫寒,应该知道父母是为你好,”亲人态度使朝阳很沮丧,但她的还是那么倔强,因为她的心是那样的恋着蒲公。

当朝阳再次跟父母说起此事时,遭到了父母强烈的反对,父亲用严肃的口气说:“我们绝不同意的,他想娶我家千金小姐绝不可能。”

“是啊!我们是实在不忍心让你受苦啊!孩子,你可得理解啊!”说着母亲流下了无奈的泪。

倔强的朝阳含泪说:“我今生非蒲公不嫁,如果您们不同意女儿的婚事,那女儿只好来生再报答您们的养育之恩了,”说完就冲出了房间……

父母没有倔强过女儿,更不愿意失去心爱的女儿,便勉强答应了。朝阳的脸上绽开了美丽而幸福的笑容,当然蒲公更是无比的感动与幸福。但是他们成亲后,父母和亲人对蒲公还是有很多的不满与岐视,朝阳看到父母和亲人的态度,她想不清为什么深爱着自己的父母竟然如此排斥着自己心爱郎君?朝阳和蒲公商量后做出了一个心甘情愿的决定-----浪迹天涯。

朝阳和蒲公后来浪迹到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在那里还有一个可挡风寒的破瓦窑,在瓦窑的前边还有条小溪,小溪边长着很多的兰色的野花,他(她)们决定就在此居住,瓦窑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却生活的很幸福,并且朝阳还还生下了一个非常美丽、漂亮的女儿,在朝阳生女儿的那天,小溪边的兰色野花开得出奇的鲜艳,朝阳因此为女儿取乳名为------兰若。

然而由于局势荡乱,没过多久,蒲公被迫着去参军打仗了,这一去就是十八年!

十八年里蒲公遥无音讯,朝阳带着兰若坚守着瓦窑,父母送来粮食、衣服也不要,那些有钱人家的公子、少爷用金银珠宝来诱惑她,但她仍然是那么无怨无悔的在守望着她心爱的蒲公,她每天都要带着兰若到山上去,站在山坡上遥望着远方等着蒲公的归来,十八年里她们母女靠的只有那满山的一种不知名的野花来填饱肚子,到了那野花干枯的时候她们还拿回瓦窑取暖,朝阳和兰若提着篮子跑遍了附近大小的山,后来她们发现这种野花不但能吃,还有疗伤、美容的效果,原因是朝阳有一次在采花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擦破了皮,因没有钱去看郎中,朝阳只好躺在瓦窑的干枯野花上养伤,到第二天她发现伤已无大碍,她看到擦伤处粘了些干枯的野花,特别是兰若因长期服用这种野花,还用长满野花的小溪水洗脸而貌如桃花、美如天仙,朝阳每次带着兰若在山坡上看那随风飘逸的白色野花,她都会和女儿兰若说:“看,多美啊,它们在随风而舞,一朵一朵在天空寻找着伴侣,又飘落在大地的每个角落,到明年又有更多生命的鲜艳”。

十八年后一天,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像一阵春风传入了朝阳的耳中,蒲公回来了!并且因战功卓著,已做了大将军,朝阳听后无比的激动、喜悦……这个她盼望了十八年的消息使她太过于激动,加上朝阳的相思成疾,她晕倒了

瓦窑依旧,而前尘往事的爱恋就像昨天般回绕在蒲公和朝阳心头,蒲公爱拂着伊人已斑白的鬓发,眼前已是模糊

朝阳在弥留之际,带着无限依恋的眼神对蒲公说:“好好照顾兰若,还记得山上遍地的野花吗?带着它们去前线吧,它们不但能吃,还能疗伤,当你们想我的时候它们就会随风飘扬在你们身边!”。说完后朝阳就化作成无数的白色花朵飘扬在天空。后来蒲公带着兰若和很多的野花离开了瓦窑,蒲公行军作战数万里,沿途他都会拿那些野花出来让它们随风飘落在大地,从此满山遍野随处都可以看见那美丽而自强的野花。”

蒲公英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月亮金字塔坐落在哪里 月亮金字塔坐落于哪个国家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月亮金字塔位于墨西哥,坐落在特奥蒂瓦坎古城城北,是祭祀月亮神的地方。虽然规模较小,但建造精细,其200多级台阶每级倾斜角度皆不相同。金字塔南面有蝴蝶宫,是宗教上层人物和达官贵人的住所,也是全城最华丽的地方。圆柱上刻着极为精致的蝶翅鸟身图样,至今仍然颜色鲜艳。

公元1年至150年之间,托尔蒂克人在这里建造了拥有5万人的城市,在全盛时期,人口多达20万。兴建了大量宏伟的建筑,成为当时中美洲的第一大城,包括著名的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樊梨花传说故事:火药山与九眼楼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延庆火焰山:高1141米,峰型一般,因其九眼楼和长城结点,才算胜地。火焰山又称火药山,传说唐朝女将樊梨花曾在此制造火药,并大败番将杨凡于掸马峪。至今还有当年樊梨花制作火药的碾盘。

火药山东西线一带,在唐朝时即是边防地区,像‘晾马山’、‘火药山’等都是女将樊梨花留下的遗迹与传说。火药是怎样发明的呢?根据史料记载,火药的最初问世源于中国道家们的炼丹。本来道家们练丹不是为了研制火药,而是为了炼制“长生不老”丹,但意外地发明了火药。到了隋唐时期,封建统治者更加重视炼丹术,致使道教盛行,炼丹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唐初火药的发明者孙思邈即当时最有名的炼丹家。

四海镇:军事重镇,据说是因有四条河汇集于此而得名。传说樊梨花曾经在此打仗,附近村子的地名也都很有意思。比如第一座敌楼所在的村子就叫一楼,第二座就叫二楼。郭家湾原来叫裹脚湾,是因为在此薛丁山枪挑了樊梨花的裹脚布而得名。

九眼楼筑在火药山之顶,是北京最大的烽火台,3层,每面9个箭窗,九个了望孔连接三道边墙,四海若有警,南山边垣举炮火,顷刻可以达居庸关。九眼楼的外墙与主楼之间,设有宽1.2米的环形通道,供守城将士来往巡视。由此可见,外墙是九眼楼的第一道防御屏障。九眼楼山势高峻,晴天可望到北京城,故也称望京楼,为长城重要关口之一。现楼内有灶炕、居室遗迹,近处有马场、晾马场、军营(营城)遗迹。

樊梨花点将台:在九眼楼西边,为樊梨花的点将台。九眼楼不仅是万里长城之上规模最大,了望孔作多的敌楼,而且在军事防御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所处的地理位置险要,是宣(宣府,今之宣化)、蓟(蓟州,今之北京)、昌(昌平)三个军事重镇接点,是内外长城的交汇处。如今,展现在眼前的九眼楼,已是很残破了,历史的沧桑让九眼楼以体无完肤,留下的只有对它斑驳的印记。九眼楼长城虽经数百年的历史沧桑,它的长城第一楼的的雄伟壮观还是令人感到震撼的美!

九眼楼上留下的碑刻有24通之多。作为一座敌楼写下如此多诗文,也是绝无仅有的。古代军事家、诗人如此钟情于一座敌楼,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九眼楼的地位与众不同。中国长城协会专家,充分肯定了九眼楼万里长城第一楼的地位。他们登上了九眼楼十分慨叹地说:“我们走过所有长城,从来没感到如此震撼!”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苍狼与白鹿的传说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苍狼与白鹿是蒙古人的远古图腾。在《元朝秘史》和《史集》都对蒙古人祖先的传说有着详细的记载。远古时期,蒙古祖部落与其他突厥部落发生了猛烈的战争。最终由于蒙古部落势单力孤被他部所灭,仅剩下两男两女幸存于世,他们逃到额尔古涅昆山中隐居。后来他们的子孙繁衍兴盛,分为许多支系,狭小的山谷不能容纳这么多人,于是他们迁至宽阔的草原居住。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名叫勃儿帖赤那(意为苍狼),他的妻子名叫豁埃马阑勒(意为白鹿),他们率领本部落的人迁到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定居下来。这一传说虽然充满了不切实际的想象,但却反映了蒙古先人从额尔古纳河西迁的重要史实,并非无稽之谈,他们迁移的时间应是在唐代末期。而苍狼与白鹿的神话传说,恰恰反映了蒙古先民的图腾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为何我们被称之为炎黄子孙,这里面有什么传说故事?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咱们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的后代。炎黄几千年就是华夏大陆上的两个部落首领,也是如今我们中国人的前辈,祖宗。炎黄子孙的说法也正是这样得来呢,那你知道,炎黄子孙得来的具体原因吗?这里面有着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炎黄生活在上古时代的黄河流域,那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上古时代是个蛮荒时代,没有种族之分,人们也不在乎血缘关系,甚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人们有名而无姓,都是混居的原始部落,虽然后来建立了夏商这样的国家,但各民族混居的情况并没改变,也没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直到周朝人们才有了姓,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华夏民族才诞生了。

中华民族历史的形成不仅有近四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且还有着大量的神话传说。“炎黄子孙”一词就是从传说中得来的。在有关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人是黄帝。传说他发明了车、船、锅、镜子,制造了弩。又传说黄帝让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甲子,岐伯写了医书。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后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后到达今山东地区。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九黎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和安徽一带。相传炎帝族和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发生了一次战争。炎帝族战败,向黄帝族求援。黄、炎两族合并。

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后来,各族都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尔邦节意义和传说 古尔邦节是怎么来的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古尔邦节意义是在纪念伊斯兰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的故事。传说:易卜拉欣受到真主安拉的考验,要证明自己的忠诚必须献祭自己的儿子,而易卜拉欣正杀自己儿子时,安拉受其感动用一头羊替代了易卜拉欣的儿子献祭,后来宰杀牲口习俗便流传下来。

古尔邦节意义和传说

古尔邦节又叫“牺牲节”或“宰牲节”,这里面的宰牲与伊斯兰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的故事有关,这一节日其意义是为纪念易卜拉欣和其儿子伊斯玛仪的故事。

传说:

易卜拉欣独尊真正安拉并无比忠诚,常以大量牛、羊、骆驼作为牺牲献礼,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甚至以爱子作为牺牲,他也决不痛惜。后来安拉曾托梦默示要表忠诚必须宰杀爱子伊斯玛仪献祭给他,而易卜拉欣毫不犹豫的信了,正当他举刀时,天使吉卜利勒奉安拉之命降临,送来一只黑头羝羊以代替牺牲。

安拉并默示:“易卜拉欣啊!你确已证实那个梦了。我必定要这样报酬行善的人们,确是明显的考验。”。

后来为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真主,先知穆罕默德继承了这一传统,古尔邦节由此而来,其宰杀牲口的习俗也延续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中秋的民间传说

全文共 1190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接近了,你知道关于中秋的民间传说吗?今天小编特意准备了一些关于中秋的民间传说,希望你能喜欢。

中秋吃月饼注意事项

一、 先吃咸后吃甜。如有甜、咸两种月饼,应按先咸后甜的顺序来品尝,否则就吃不出味道来。

二、品尝月饼伴茶水。月饼吃多了易腻,若配饮一杯淡茶(以花茶为宜),边吃 边饮,味道更是妙不可言。

三、 月饼要适量。月饼中含糖量和油脂较高,吃多了则会引起肠胃不适,尤其是老人、儿童或肠胃功能较弱者,吃时更要注意,一定要适量。

四、要吃新鲜月饼。过节时人们往往一次买许多月饼,而月饼放置时间久易引起馅心变质,吃后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因此,月饼最好随买随吃。

关于中秋的民间传说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古時,按习惯是春季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阳,秋季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所谓“祭日祭月不宜迟,仲春仲秋刚适时”,但在六朝以前,中秋不为人们所重視,到了唐代,才逐渐被人們重视,因为皇宮里傳出了一个有关唐明皇八月十五游月宮的传說。据《唐逸史》記载:

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卫森严,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闻仙声陣陣,清丽奇絕,宛转动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唐代就有了。《洛中見闻》中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极美。他听說新科尽是在曲江开宴,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他们,這是有关月饼初见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已有“荷叶”,“金花”,“芙蓉”等花色名目,苏东坡曾称赞月饼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酥油,飴是飴糖。

到了明朝,祭月之风甚行。明世宗还派官員大兴土木修建了夕月壇,即現在的北京月壇公园。这是皇宮朝廷专门祭月的地方。皇帝每三年必亲自去祭一次“夜明之神”,余年遣文武百官主祭。同時,中秋还在大內禁宮中举行祭月活动。

中秋节简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六枝月亮河鸭蛋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六枝月亮鸭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六枝月亮河鸭蛋:蛋鸭主要放牧于月亮河河滩上,以天然水草、河螺、蚌蛤、鱼虾等为食,鸭蛋蛋壳呈青色,外观圆润光滑,又叫“青果”。特点是蛋心为红色、营养丰富。它富含脂肪、蛋白质以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还含有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而且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味道鲜美,老少皆宜。

地域范围

月亮河鸭蛋地域保护范围为:六枝特区月亮河彝族布依族苗族乡。该地域涉:滥坝村、张家寨村、大坝村、郭家寨村、何家寨村、花德村、牧场村、新春村、月亮河村、补雨村等1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1′—105°27′,北纬26°5′20″—27°10′之间。东与关岭县相邻,南连郎岱镇,西与牂牁镇接壤,北接新窑镇。东西轴长10公里,南北轴长11公里,区域养殖面积110平方公里,年养殖蛋鸭3万余羽,年产鸭蛋达500万余枚,产量36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产品外在感官:月亮河鸭蛋外表光滑鲜亮,绿壳为主,少量白色,绿壳色泽较深。其质地具有“鲜、细、红、油、嫩”的特点,入口鲜香、细嫩、无腥味,蛋黄较大,呈橘红色,蛋清清纯透明,较浓稠。2、 内在品质指标:月亮河鸭蛋营养丰富,含有20余种有益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其中:丝氨酸含量1.9-2.3g/100g,有助于免疫血球素和抗体的产生;亮氨酸含量0.95-1.2g/100g,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天冬氨酸含量0.95-1.3 g/100g,能保护肝脏,消除病劳;苏氨酸含量0.76-0.95g/100g、缬氨酸含量0.96-1.15g/100g,有助于促进身体正常生长,修复组织,谷氨酸含量1.6-2.0g/100g,使鸭蛋食用风味鲜美,食之有益健康;蛋白质含量在13.2-15.2%之间,属于理想天然保健食品。3、质量安全规定:月亮河鸭蛋生产严格按照GB 2748-2003《蛋卫生标准》、SB/T 10895-2012《鲜蛋包装与标识》、NY/T5038-2006《无公害食品、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的规定进行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年的来历与传说 什么是小年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小年是我国民间扫尘、祭灶的日子,时间为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小年的来历是和祭祀灶王爷的活动有关: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最终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因此摆上香案、贡品祭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小年祭灶的习俗,并传承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谷雨的来历和传说

全文共 1832 字

+ 加入清单

在平常生活中,如果遇上季节变化,气候也呈现不一样的状况,但是老人有时候说的谚语都会精确概括出来,这让现代人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谷雨来历传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谷雨的含义

是指春天的最后一个时令,属于暮春时节,所谓杨花落尽子规啼,过了这个阶段就迎来立夏了。在二十四节气中,它排名第六位,谷雨前后,气温升高、降雨增多,正是庄稼生长的最佳时节,大家会加紧时间育苗播种。因此顾名思义就是播谷降雨的意思。日期一般在每年公历的4月19日至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例如今年就在4月20日星期二,农历的三月初九。

谷雨的来历和传说

民间流传着“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和“芍药打头,牡丹修脚”的说法,还有“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随开无停滞”的谚语,形容这一节气百花盛开的人间春色。

民谚之中,有着一个凄婉的传说:传说在唐代高宗年间,有位叫谷雨的年轻人,水性很好,有一次他的家乡曹州发大水,他凭借着这个本领救出了村民,还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颗牡丹花,并拜托一位花匠师傅好好地栽养。几年后,谷雨的母亲得了重病,谷雨一边要照顾母亲,一边要做事,很是辛苦

这时有位美丽的女子出现在他的家里,并每天都来照看他的母亲,谷雨与这位女子日久生情,就在谷雨想提出与这位姑娘成亲的时候,却得知这位美丽的姑娘是位牡丹仙子,而正是几年前他救起来的那颗牡丹。牡丹仙女约定“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门去安家。”

后来,牡丹花仙的仇人秃鹰得了重病,逼迫牡丹姐妹为其酿造花蕊丹酒医病。牡丹姐妹不愿取自己身上的血,酿下丹酒供恶贼饮用,却被秃鹰抓走关押。谷雨历尽艰险,在自己生日那天,终于闯入魔洞战胜秃鹰,救出了众花仙。当大家准备回家时,尚未咽气的秃鹰一支暗剑刺中了谷雨。

牡丹修女恼怒万分,拿起谷雨的板斧,将垂死挣扎的秃鹰砍成了肉泥!回转身来,抱起谷雨的尸体,泣不成声。谷雨以自己的性命救了这些花朵们的生命。从此,在谷雨死的那一天,天空就会下起雨,所有的牡丹都会开放,以此来纪念谷雨。

谷雨由来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

我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节气,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东部这时雨水较丰,常年4月下旬雨量约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

但是华南其余地区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采取灌溉措施,减轻干旱影响。西北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降水量一般仅5至20毫米。华南谷雨前后的降雨,常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因为“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现机会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清”,这种夜雨昼晴天气,对大春作物生长和小春作物收获是颇为适宜的。

谷雨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等等。

还有谷雨节气如气温偏高,阴雨频繁,会使三麦病虫害发生和流行。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变化,搞好三麦病虫害防治。

相关谚语盘点

古代人民常根据农事谚语来指导耕田,会在相应的时令进行生产,因此总结出不少经验。

1.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2.三月种瓜结蛋蛋,四月种瓜扯蔓蔓。

3.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

4.谷雨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5.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6.谷雨在月尾,寻秧不知归。

7.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茬。

8.谷雨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9.谷雨节到莫怠慢,抓紧栽种苇藕芡。

10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腊八节的来历有哪些传说神话

全文共 1370 字

+ 加入清单

八节是在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原本腊八节是来于旧俗当中的腊日,也就是腊月的腊祭。下面是小编整合的腊八节的来历有哪些传说神话,一起来看看吧,肯定对你有所帮助的。

腊八节的传统习俗

风俗一: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风俗二: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风俗三: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风俗四: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风俗五:祭祀

腊八本来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祭祀的对象包括: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唐宋后来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习惯在这天祭佛。部分地区很隆重

腊八节的来历有哪些传说神话

一: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二:朱元璋遇难之说

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三:悼念秦长城修筑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关于腊八节的经典诗句

清·顾梦游——《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晋·裴秀——《大腊》

晋时河东闻喜人裴秀,由魏仕晋,不觉又到岁终腊日,提笔挥毫写出《大腊》诗一首:“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灾亩,沾体暴肌。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诗中描述了古代腊祭时,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的好年景,感谢百神保佑万事成功的场景。

北齐·魏收——《腊节》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秋节为什么有月亮

全文共 1223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中秋节为什么有月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祭月与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

后翼射日有功,王母赐他不死药。然而,后弈舍不得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 嫦娥珍藏。心怀鬼胎的蓬蒙趁后弈不在,持剑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危急之时 将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 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界回家知道此事之后,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月亮格困口困口 外皎洁明亮,上面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翼思念妻子,便到嫦娥喜爱的后花 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 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祭那寸月饼和西瓜不能少,西瓜切莲花状。月亮神像要放在月亮的方向,红烛 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而且要根据家人的多少切,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嘟要一样。

中秋节为什么有月亮

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众多传统文化节日之一,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 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故名。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礼记》早有记载 秋暮夕 月,意为拜祭月神,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中秋节的由来是什么

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是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古代帝王祭月、拜月,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渐传到民间的百姓中。一说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农业秋收的季节,农民为了庆祝丰收的喜悦之情,就把这一天定为庆祝的节日。

中秋一词最早在《周礼》中出现,一些贵族以及文人学士对于月亮有着自然的崇拜,举行了赏月以及拜月的活动,直至唐朝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到了宋朝、明朝时期人们更加看重中秋节,并成为了我国主要的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中秋节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中秋节(别名:仲秋、秋夕、八月节、八月半,英文名:MidautumnFestival)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礼物。

中秋为什么要献月亮

中秋要献月亮的原因是要先给月亮吃,敬礼团圆,也预示明年团圆。“献月亮”是多年的习俗,就是在中秋月圆之夜,搬个凳子放在月亮能够照到而且月光最强的位置,然后搁上“供品”也就是用个盘子放上供给月神的物品,大概几个小时之后,供品供过了,一家人就围在一起吃被月神赏脸赐过福的“供品”,据传吃了这所谓的“圣品”可以延年益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秋节有什么神话传说

全文共 1380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那么,中秋节有什么神话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你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节神话传说三、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神话传说四、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中秋节神话传说二、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神话传说一、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中秋节神话传说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比干庙的传说是怎样的?七窍玲珑心指什么人?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河南卫辉的比干庙,相信大家都不会太陌生了。他是我国历史上庙墓合一建筑群之一,是我国第一座含墓祭人的祠庙,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庙”。比干庙体现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艺术的创造能力,拥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是我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那么关于比干庙有着怎样的传说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吧。

说到这比干庙,我们就不得不想到我国史料中记载的第一位谏臣比干。比干是我国古代殷商末年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德礼治国的先驱。他的一生都爱国爱民,被称之为亘古忠臣或谏圣。

在我国的神话传说当中,比干当年是被苏妲己给陷害的,被取“七窍玲珑之心”。七窍玲珑之心所指的人也就是比干了。据说当时比干从现今的淇县走到了今天的卫辉市,于是便出现了我们在影视作品中所看到的这一幕:苏妲己化身为了一名村妇在卖空心菜,比干看到之后于是就问苏妲己:“人若是无心能活吗?”苏妲己道:“人无心当然就只能是死了”。

原本比干是要去新乡的,在这里的谐音指的是“心乡”,说是到了心乡就能长出心来。但是没想到半路被苏妲己拦截而死,于是比干便下葬于卫辉,于是卫辉就有了一座比干庙。

还有传说说是比干夫人带孕逃亡于牧业长林,也就是今天为卫辉境内,生下一男婴。之后周朝灭掉了殷商,赐予了林性姓,所以后人认为比干就是林姓的太始祖,在海内外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白梅花语及传说是什么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网小编:梅花一直是很多文人雅士用来形容一些品德高尚,高风亮节的人。而梅花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它象征着不屈不饶、勇往直前和坚韧不拔。

白梅的花语:忠贞、坚毅

白梅干燥花蕾呈圆球形,直径4~8毫米,基部常带有小梗。苞片3~4层,褐色鳞片状。苞片内有萼片5枚,淡黄褐色,微带绿色,卵圆形,覆瓦状排列,基部与花托愈合。花瓣5枚或多数,白色或黄白色,紧紧相抱。花瓣内包含许多黄色丝状的雄蕊。中心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而有细长的花柱。质轻。气香味淡而涩。以花匀净、完整、含苞未放、萼绿花白、气味清香者为佳。

白梅的传说

传说很多年以前,一个祥和的乡村里,有一对相爱很深的习武的师兄妹,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个妖怪,它无恶不作,人们安静的生活被打乱了。这对师兄妹为了挽救村里的人们,他们背上宝剑去找妖怪,经过几天恶战,眼看就要赢了,师兄也感觉体力渐渐不支,就在那时,妖怪对着师兄就是一剑,师妹看师兄危险,飞身上前挡在师兄前面,利剑深深地刺入师妹的胸膛,师兄大惊失色,奋起连着几剑刺向妖怪,终于,妖怪被杀死了,师兄抱起已经脸色苍白的师妹大声呼叫,然而由于失血过多,师妹快了不行了。

她对着师兄浅浅一笑说:“你很勇敢,我爱你,永远爱你!。”说完闭上了美丽的双眼。师兄悲痛欲绝,突然奇迹发生了,只见漫天大雪纷飞,怀中的师妹慢慢消失了,在师兄面前冒出一棵幼苗,师兄知道那是师妹化身而成,不由抚摸幼苗哀伤不已,他的眼泪滴落在幼苗上面,很快长成了一棵大树,这棵树上没有叶子却开满了白色的花朵,淡淡的清香弥漫千里。这就是梅花。

师兄舍不得师妹,从此在梅花旁搭建了一间房子,每天在前面吟诗舞剑,直到要死的那一天,他靠着那株白色的梅花说着自己一辈子说不完的情话,死后也变成了梅花,开出的花朵鲜红,那是他热烈的爱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秋的月亮还在吗?

全文共 1265 字

+ 加入清单

当然,在过去,当牛顿和经典力学主宰物理学时,这是毫无疑问的。那时,人们天真地认为一切都按照牛顿定律运动。然后,当然,月亮存在了,决定论诞生了。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所有的事物都会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变的方式运动。给定一个初始条件,那么在这个事件之后,所有的进化都将由物理定律决定。这是著名的拉普拉斯恶魔注1。在某种程度上,这一理论意味着我们没有自由意志,我们必须按照自然法则行事,这就是决定论。这当然与现实大不相同。

尽管我们必须肯定牛顿的运动定律,事实证明经典力学有时不能完美地预测某些事件。当然,我们有自己的想法,做我们想做的事。结果,量子力学的光芒突然照耀在我们身上,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以与经典力学竞争的理论。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当我们不观察月亮时,它不一定存在。这听起来一定很荒谬,但是量子力学的解释可以说服你。量子力学中有一个理论可以为这个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那就是著名的海森堡测不准理论。海森堡,作为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提出了量子力学最基本的理论,也就是说,你不能同时准确地知道一对微观粒子的量(如最经典的位置和动量),你也可以理解为你知道的位置越多,你知道的动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当你测量粒子的位置时,你的行为会干扰粒子的动量。然后我们在这里介绍另一个类似的原理,那就是,当你不能只观察粒子而不干扰它时,你的观察会使你眼睛里的光子撞击粒子并对它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就像在双缝实验中,你的观察会造成干涉条纹的损失。

上述两种理论都证实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你的观察将影响事件的运作。然而,如果只有一些光子击中月球,它将不会有任何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还有另一点:哥本哈根解释。

在量子力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叫做统计解释,它指的是波函数注释2的实际意义,也就是说,波函数给出了粒子在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在正常情况下,波函数不会到达任何地方,因为整个空间是一个,所以哥本哈根学派说,在测量粒子之前,粒子不存在于任何地方,而是以波的形式分散在空间中,就像月亮一样。当我们不观察它时,月亮就不存在,并以波的形式分散在空间中。看到这一点,有些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还能观察月亮?”这是另一个要介绍的概念。

如果我们开始观察月亮,看到月亮在a点,那么我们会认为月亮已经在a点,所以我们在a点观察到它,也就是说,月亮在a点的波函数的概率是1,但是不像我们之前所说的,波函数在任何地方都不能到达1,这与前面的说法相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的观测影响了月亮的状态,使得大量的波函数在我观测之前很快到达a点,并且使得a点的概率达到1。当我们观测时,这个波函数移动到某一点的过程叫做波函数。因为波函数的崩溃,我们仍然可以在a点观测月亮

因此,根据量子力学,当我们没有观察到月亮并且月亮对我们没有影响时,我们可以说月亮不再存在。当然,本文中提到的月亮是一个形象隐喻,这些理论大多适用于微观世界。

注释

1.拉普拉斯妖意味着给定某个初始条件,事件将继续按照拉普拉斯方程的预测发展;

2.波函数是粒子出现在某处的概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3098 字

+ 加入清单

八节喝粥是习俗,自古以来,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腊八节的传说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腊八节风俗

1、腊八粥

腊八粥营养价值丰富,暖胃驱寒,所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是必须的。

2、腊八豆腐

安徽省有晒制腊八豆腐的习惯,这一天把小黄豆做成豆腐,切成块,中间挖洞放盐水,在太阳下烤晒,慢慢晒干,味道入口松软、味咸带甜,非常好吃。

3、腊八面

陕西省一带,用豆类、面做原料,面做成韭叶面,红豆提前一晚泡水,第二天熬汤把豆子煮熟,用中火煮面。面煮好后放葱花有泼面,这就叫腊八面。

4、腊八醋

腊八醋,传统腊八节习俗。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5、腊八蒜

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的节日食俗。腊八蒜材料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6、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7、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腊八节的意义

1、养生

华夏饮食文化中有秋冬进补的风俗,秋冬季节的节日食品,很多都与养生和滋补有关。中国人认为,粥是第一养人之物,以粥养生已经成为民族的重要饮食传统。腊八节正值数九寒冬,食粥就成为了一种很好的节日饮食方式。腊八粥的由来传说众多,但老百姓是最实际的,不管哪种传说,都不过是给人们一个以粥滋补养生的理由罢了。岁着文化的变迁,传说淡去了,但粥还是同样滚烫香甜。这其中折射出一个很重要的现象,那就是华夏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腊八节的复兴,或者说,这种节日文化记忆的唤起,将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理念,重营养、重健康、以食养生、强健身体,这是腊八节很值得继承和弘扬的健康生活精神。

2、节俭

腊八节成为一个“节俭日”,这是一种很好的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路。有文化研究者曾提出建议,将腊八设为节俭日。首先,腊八节的所有传说,都反映一个问题,不要小看一碗粥的作用,在关键时刻,能够救人一命或成全大事,可见节约每一粒粮食的重要;其次,从做腊八粥习俗本身,也是让人节俭生活,清理仓库里的谷子,煮到一起吃,不浪费一粒粮食,避免大吃大喝;再次,只有节俭,才能减少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压力,保护大自然,继承我国传统的生态保护理念。可以说,节俭是孝敬人类母亲地球一个最好的方式。将腊八设为节俭日,可使腊八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腊八距春节不远,在这个时候强调节俭,对防止人们春节期间浪费很有必要。让人们不要忘记,我国还有生活贫困的群众,还有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特别是还有一些遭受灾害身处困厄中的人们。

一碗粥虽“小”,但“小粥”也可以“大作”,提炼出既尊重文化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的节日文化要素。

3、傩文化

腊八前一日或当日举行驱傩仪式,这就给傩文化这一华夏多元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契机。利用腊八节保存和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傩文化,对这一世界级的人类文化遗产的有效存续是很有益的。全国各地各种形式的傩文化活动种类繁多,伴随着傩文化的申遗,在腊八节开展各种傩文化的表演和欣赏活动不失为一种极好的节日文化活动。

4、宗教文化

腊八节最著名的传说,联系着佛这一宗教文化现象。因此,腊八节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文化的感受日。忙碌疲惫的人们可以在节日食粥之余,借此参观各种宗教文化场所,感受和体验宗教文化历史的久远和内涵的丰富。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传说一

传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传说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三

传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四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五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两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腊八节的来历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同时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