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独孤曼陀真实历史人物精品七篇

浏览

6262

文章

7

篇1:历史上真的有貂蝉这个人吗 貂蝉真实历史人物故事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貂蝉这个人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是绝世美女,但是其真实性还是有待考证的,因为没有确切的记载说真就有这个人,不过根据对照来看,应该是有真实原型,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虽然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最后还是善终了。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不断,狼烟四起。乱世中各方诸侯,各有各的志向,但无一不是为了权力、地盘、女人。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王允用貂蝉出的美人计,除去董卓。但历史上对貂蝉是查无此人的,王允用的美人计只是董卓身边一个姿色不错的婢女,貂蝉最早出于元代杂剧,到明代时这个人物才丰满起来。

但有人说,貂蝉的原型便是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后嫁于曹操的杜夫人。在历史中,她的故事远比虚构所出来的貂蝉好,更加精彩。秦宜禄仅是吕布手下一个无名小将,他在史书留故事留名全是他老婆杜氏,杜氏那可是大大有名。

在史书《魏氏春秋》中记载,吕布派秦宜禄出使袁术,后袁术主动又强硬要求秦宜禄娶宗室之女,留他在袁术地盘。秦宜禄一个吕布部将,何德何能使得袁术如此。秦宜禄的老婆无奈只能留在吕布的下邳,当时的她已为秦宜禄诞下一子秦朗。

要知道吕布是很喜欢自己部下老婆的,在史书中有所记载,吕布还默认了。所以,发生的这一切都是吕布在幕后操纵,他与袁术交易,支开秦宜禄霸占其妻。杜氏有多没,足以见得。如还不够,还有曹操关羽因她反目的事。

在吕布被围困于下邳时,刘备关羽张飞等人都依附曹操。城破前,关羽找到曹操多次请求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赏给他,还说出自己妻子无法生育的理由。关羽反复跟曹操说几次,曹操起了疑心,毕竟曹操也是好人妻的,想看看这杜氏是否是是绝色,免得错过。

城破曹操立刻将杜氏抓来,果不其然是个绝色,便收为己有,闭口不与关羽谈论此事。到这时候,关羽不明白此事就是真傻了。本来自己看重的美人,结果被曹操给抢了,关羽惊怒不已,于是就劝刘备杀曹操,刘备当然不愿,从此关羽心里留下个疙瘩。(史书记载确有其事)

杜夫人嫁给曹操后还诞下两儿一女,而与前夫所生的秦朗被曹操收为养子。曹操还曾对客人说:“世上有人像我这样疼爱继子的吗?“秦朗也争气,成为曹魏重要将领,官至骁骑将军。不得不说杜氏的魅力实在是大。

自古道红颜薄命,但在汉末的乱世,杜夫人先后得到吕布、关羽、曹操三位的垂爱,还得善终。

而杜夫人的绿帽子老公秦宜禄,后来也归顺曹操(何等的尴尬)。当刘备在徐州反曹,张飞怂恿秦宜禄一起反,秦宜禄先是从,后来半路后悔,张飞当然不愿意,直接将他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程咬金是什么历史人物 程咬金真实经历介绍

全文共 1609 字

+ 加入清单

大多数朋友了解的程咬金,可能都是《隋唐演义》里的程咬金。其实程咬金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以及经历,和正史上的差别还是挺大的。所以大家也很好奇,历史上真正的程咬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李世民对程咬金有着很高的评价,称他:“志怀锐颖,气干强果”,这八个字就概括出了程咬金的品质。那他的真实经历,在下方给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概括,想了解的话就来看看吧。

1、投靠李密

程咬金(后改名知节)少年时就十分勇猛,善用马槊。隋末天下大乱,程咬金召集数百乡亲,组成一支武装,保卫家乡免遭匪寇骚扰。李密率领瓦岗军屡败隋军,逼近洛阳,威震天下,程咬金因此前往投靠。李密从军中挑选八千精锐,隶属四骠骑来护卫自己,号称“内军”。李密对内军的战力十分信任,认为他们可以抵挡百万大军。李密见到程咬金到来十分高兴,于是任命他为内军骠骑,统率二千精锐。程咬金见李密对他十分器重,因此非常感激李密。

2、投降唐朝

大业十四年(618年),王世充率军出洛阳城与李密决战。程咬金率内军护卫李密于北邙山驻扎,单雄信则率领瓦岗大军驻扎在偃师城北。王世充率军率军突袭单雄信大营,李密因此派遣程咬金与裴行俨救援。

裴行俨率军先行,结果负伤被围。程咬金于是急忙前往救助,连杀数员隋将,吓得隋军连连溃退,得以救出裴行俨。隋军骑兵追赶程咬金,他于是连杀数名追兵,得以脱身。不久李密战败逃走,程咬金等人于是为王世充所俘。

王世充见到程咬金等人十分高兴,因此将他们释放,予以厚待,希望他们为自己效力。程咬金对秦叔宝说:“王世充为人气量狭窄,迷信鬼神,喜好谶纬之说,这能是平定天下的明主吗?”秦叔宝觉得他说的有理,因此二人有了逃走之心。

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率唐军讨伐王世充,双方在九曲对峙。程咬金与秦叔宝等人趁机远离郑军,对王世充说:“深受王公厚待,本应誓死为王公效力。但是王公为人多疑,经常听信小人之言,不是臣等所要依附的明主,现今向王公辞行。”随后程咬金等人急忙离开,逃到李世民军中,投靠唐军。

3、屡立战功

王世充畏惧程咬金等人勇猛无敌,也不敢派兵追赶。李世民见程咬金等人前来投靠十分高兴,于是任命他们为秦王府左三统军。刘武周派宋金刚伐唐,一路进展顺利,攻占河东。李世民因此率唐军讨伐宋金刚,程咬金随军出征,为唐军击败宋金刚立下很大功劳。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率大军讨伐王世充。程咬金率军身先士卒,屡败郑军,将王世充包围在洛阳。王世充派人向窦建德求援,夏军因此出兵相救。唐夏两军在虎牢关对峙,程咬金率军出击,大败夏军,擒获窦建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只得向唐军投降。李渊见程咬金屡立战功,于是封他为宿国公。

武德七年(624年),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为了储君之位,争夺激烈。李建成畏惧李世民手下众多猛将,于是在李渊面前进谗,以削弱李世民的实力。程咬金被外放为康州刺史,临走时对李世民说:“太子要除去大王的左膀右臂,下一个就轮到大王了,希望大王早作准备。”李世民听从,有了除掉李建成之心。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齐王李元吉。李渊无奈,只得封李世民为太子。程咬金因为在事变中立有大功,得以升任太子右卫率、右武卫大将军。李世民即位后,对程咬金十分信任,又封他为泸州都督、卢国公、左屯卫大将军。

4、效力高宗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李治封程咬金为左卫大将军。显庆二年(657年),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反唐,唐高宗于是任命程咬金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叛军。唐军到达怛笃城,有数千名西突厥民众降唐。程咬金竟然将这些投降的民众杀害,将他们的财物掳掠一空。阿史那贺鲁于是率军远遁,唐军无功而返。唐高宗因此免了程咬金的职,但不久又让他担任岐州刺史,麟德二年(665年)他病逝。

总的来说程咬金是唐朝名将,随李世民击败宋金刚,消灭窦建德,铲除王世充,为唐朝统一天下立下巨大功劳。随后程咬金参与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位,得以位列凌烟阁,成为二十四功臣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长安十二时辰中有哪些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的有张小敬

全文共 1720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播出到现在,有很多人是一直追着看的,对剧中所展现出来的那个盛世大唐非常满意,就像是自己对唐朝多年的幻想终于得到了实现一样,这个唐朝虽然在很多细节之处还是没有完全的还原,但是相比其他那些粗制滥造的电视剧来讲,已经是很不错了。而剧中的很多人物历史上也都是有历史原型的,而且真的就有个人叫张小敬,只不过和主角应该只是同名,不是同一个人。

说起《长安十二时辰》,那就一定绕不开两个男主角,他们是张小敬和李必(原著中是李泌)。

张小敬早年曾在西域从军十载,后又调入长安担任了九年的万年县不良帅,负责长安城东部区域的治安。他精明干练,行事果断,有时为了顾全大局甚至不惜踩过法律红线。因此,长安城黑白两道的人都对他又敬畏、又害怕,称呼他是“五尊阎罗”。那么历史上是否真有张小敬这个人呢?他的人物原型是谁?答案可能会让很多观众感到失望。因为张小敬这个角色完全是虚构的。唐代杂史《安禄山事迹》中有这样一句:“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落马。”这是史书上关于张小敬的唯一记载,虽同名同姓,但其他方面均无关联,如果将二者强行联系到一起未免太过牵强。

值得一提的是,《安禄山事迹》的作者叫姚汝能,就是《长安十二时辰》中一直跟随在张小敬身边的那个跟班。主角是虚构,跟班却是真实历史人物,这也是这部电视剧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姚汝能曾担任华阴县尉,其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男一号张小敬虽是虚构,但男二号李必却是真实历史人物。李必的人物原型是唐朝中期名臣李泌,他出身于古代著名士族“赵郡李氏”,七岁能文,幼时就已粗通黄老、列庄学说,有神童的美誉,深受唐玄宗李隆基的赏识。李泌青年时期被任命为待诏翰林,供奉东宫,成为太子李亨的心腹。

“安史之乱”时期,李亨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当时李泌已归隐山林,唐肃宗立即派人将他请出,并要给他授予要职。李泌婉言谢绝,坚持以布衣身份为唐肃宗出谋划策,当时李泌虽没什么实际职务,但史书称其“权逾宰相”。

李泌一生几起几落,曾位列宰辅(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也曾多次归隐山林。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李泌病逝,终年六十八岁。唐德宗为表彰其生前的功绩,追赠太子太傅。

《长安十二时辰》中靖安司的老大“何监”其人物原型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大诗人贺知章,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道出了无数游子的心酸与感慨。

《长安十二时辰》一开始就出现的旅贲军将领崔器也是个真实历史人物。他出身于古代著名士族“博陵崔氏”,史书上称其“性介而少通,举明经,历官清谨”。历史上的崔器是个文官,并非武夫。他担任长安万年县县尉,后官至吏部侍郎、御史大夫等要职。

《长安十二时辰》第一集中被狼卫曹破延轻松秒杀的醉汉大家都认为是个“路人甲”。然而此人却也是个真实历史人物,而且来头还不小。他就是唐朝“饮中八仙”中的第八仙——焦遂。值得一提的是,“八仙”中还有大名鼎鼎的贺知章(一仙)和李白(六仙)。当然,历史上的焦遂最后什么结局不得而知,但几乎可以肯定他不是被曹破延杀死的。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千金小姐王韫秀也是真实历史人物,她是唐朝名将王忠嗣之女,宰相元载之妻。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元载获罪赐死,王韫秀和元载的孩子们也都受到株连被杀。

提到了王韫秀,那就一定要说说她那位威震四方的老爸——王忠嗣。王忠嗣是唐朝中期名将,他一生战绩极为辉煌,包括:降服契丹三十六部;桑干河三战三捷全歼奚和契丹联军;大败突厥叶护部落;青海湖会战击溃吐蕃。王忠嗣曾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是朝廷中一等一的重臣。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怀疑王忠嗣欲奉太子李亨为帝,因此对他动了杀心,后经另一名将哥舒翰的请求,最终贬为汉阳太守。天宝八年(749年),王忠嗣暴死,终年四十五岁。

《长安十二时辰》前期张小敬在追捕突厥狼卫的时被一位叫岑参的书生耽误了大事。这个岑参也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诗人,“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都是岑参的诗歌作品。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许鹤子人物原型是唐朝时期的著名歌手许合子。“安史之乱”爆发后,许合子逃出长安,颠沛流离。最后沦为风尘歌伎,落寞离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历史上真实的独孤家族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最后消失不见了?

全文共 129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历史上的孤独家族非常的感兴趣,这个家族是真的厉害,各个都是人才,在这个皇宫里面不是皇后就是妃子,外面不是武将就是大将军,给力的很了,但是大家或许也发现了,那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孤独家族又是怎么样的呢?最后他们为什么都消失不见了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独孤姓出自刘姓,起源于北魏时代北鲜卑部落,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后代以独孤为氏。刘秀之子刘辅的裔孙刘进伯官度辽将军,在攻打匈奴时失败被俘,囚禁于独山(今辽宁省海城境内)之下,他的后代有尸利单于,为谷蠡王,号独孤部,传至六世孙罗辰时,随北魏孝文帝迁居洛阳,遂为河南人,以其部落名命姓,称为独孤氏。

独孤氏,一般认为其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代北鲜卑部落,原为鲜卑屠各部,"独孤"即"屠各"的不同汉译。诸多史籍文献中说独孤氏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后裔,"后汉沛献王辅生厘王定,定生节王丐,丐二子广、廙,廙生穆,穆生度辽将军进伯,击匈奴被执,囚之独孤山下,生尸利。单于以为谷蠡王,号独孤部。七世孙罗辰从后魏孝文徙洛阳,初以其部为氏……"等等,他们之中大多数实属冒充的刘汉宗室,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刘姓没入独孤部。

三国时期,中原再次分裂,已由辽西迁居于西北地区的鲜卑民族拓拔部崛起,到西晋时期,屠各部主动归附于北魏王朝的缔造者道武帝拓拔珪,成为后世所称的鲜卑独孤部,并与拓拔部贵族世代联姻,为北魏政权最初的八部之一,也是北魏王朝建立后的三十六部贵族之一。

在独孤氏族人的后裔子孙中,后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实施的汉化改革过程中大多改为汉字单姓刘氏,有的则改为单字姓独或姓孤,当然仍有保留复姓独孤氏的为数不多的分支。目前存在的复姓"独孤"人口约不足百人,定居在内蒙及境外。

在独孤家最出名的当数独孤信,独孤信容貌仪表俊美,善于骑马射箭。初为葛荣部下,葛荣失败后,投归尔朱荣。随孝武帝西行,授爵浮阳郡公。西魏建立后,独孤信任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大都督、荆州刺史等职,用以招抚被东魏所占据的荆州的百姓。

当然独孤信最出名的还是他三朝国丈的身份,他的长女独孤般若,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谥号明敬皇后。四女独孤曼陀,唐高祖李渊之母,追封元贞皇后。七女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皇后,谥号文献皇后。在周、隋两朝都进入皇室,三代都为外戚,自古以来,从未有过。

李渊建立唐朝后,追封其母为元贞皇后,可叹的是,纵观唐朝历史,在史书中很难见到独孤家的影子,同样属于外戚,在北周和隋两朝独孤家可谓是名声显赫,身居高位者屡见不鲜。

为什么在唐朝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查阅史料发现,答案无非以下几点:

1、独孤家族后继无人,后辈多碌碌无为者,不堪大任。

2、独孤家族犯了大错,被李唐皇室诛杀了。史料曾记载李渊的表弟独孤怀恩在唐初曾经起兵造反被杀。

3、独孤家族显赫四朝,势力过于强大,被李唐皇室和武则天逐步消灭了。

4、隋末,独孤家族居于洛阳,被反叛的王世充诛杀了。

5、独孤家族隐藏实力,从台前走到了幕后,暗中影响天下大局。

6、唐之后,独孤家族分裂,很多人改姓了,例如洛阳的杜姓,孤姓、独姓,还有很多的恢复了先祖姓氏“刘”,就这样显赫一时的独孤姓氏慢慢的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鹤唳华亭萧定权历史人物是萧长懋吗?萧定权真实人物揭秘

全文共 1141 字

+ 加入清单

不少观众应该都已经知道《鹤唳华亭》的背景是在南齐,历史上南齐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一共只有23年。而萧定权的历史人物应该就是南齐太子萧长懋,他们两人的结局一样,虽然身为太子但最后都没能顺利继位。当萧长懋和萧定权的经历就完全不同,萧长懋在朝中享受的待遇要比萧定权更好,不过影视剧为了制造戏剧冲突自然不可能完全照搬历史。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萧长懋这个人物,一起来了解下吧。萧定权历史人物是萧长懋吗?

萧定权的原型是南齐太子萧长懋。萧定权受儒家传统教育影响长大之后成为一个忠义孝仁,悲鸣天下之人,即使自身的处境已是四面楚歌,也绝无夺位心,一生都在为得到父亲的爱而努力着。

《鹤唳华亭》讲的是南齐储君萧定权被立为太子之后遭到自己的父亲,也是当时的皇帝萧鉴的忌惮。因为萧定权的背后有舅舅以及朝廷中位高权重的太傅的支持。皇帝担心萧定权的强大会对他的皇位构成威胁,虽然两人是父子,但也因此一直疏远萧定权,于是不仅制衡萧定权还纵容齐王设计陷害萧定权。

《鹤唳华亭》本身故事并不存在,但萧鉴和萧定权父子在南齐能找到人物原型。箫鉴的人物原型是南齐的齐武帝萧赜,是萧道成的长子。而萧定权则是南齐太子萧长懋。

不过历史上的萧长懋与剧中萧定权的设定有所不同。历史中萧长懋是个忠厚之人,满朝文武百官都将其拥戴着,而他的父亲齐武帝也并没有远离他,反而是十分倚重儿子。不过萧长懋在继承皇位的那天便病故了,年仅36岁,齐武帝将皇位给了的萧长懋儿子萧昭业。对应剧中萧昭业则是萧定权与陆文昔之子。

萧定权的扮演者是罗晋,这部《鹤唳华亭》也是和唐嫣结婚后的第一部电视剧。演技依旧很好,他本身就擅长演古装剧,《鹤唳华亭》的剧情以及罗晋的出演令人值得期待。萧长懋人物介绍

萧定权身为太子,最后并没有当上皇帝。而萧定权的历史原型萧长懋也没有当上皇帝就死了。萧长懋的处境虽然跟萧定权不同,他有父亲的器重跟疼爱,有文武百官的拥戴,如果他不死,皇位将会稳稳妥妥地交到他的手上。可惜的是,萧长懋最后还是病逝了,他死的时候才三十六岁,跟《鹤唳华亭》中的萧定权不一样的是,萧长懋死后留下了四个儿子,而且,他的儿子后来还当上了皇帝。

萧长懋,字云乔,小字白泽,南兰陵郡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南齐太子,齐高帝萧道成之孙,齐武帝萧赜长子,母武穆皇后裴惠昭。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之父。

升明三年(479年),萧长懋出为持节、都督雍梁二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左中郎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建元元年(479年),封南郡王,邑二千户,为东晋、南朝以来嫡皇孙封王之始,进号征虏将军。征拜侍中、中军将军,镇守石头。

建元四年(482年),立为皇太子。永明十年(492年)去世,终年三十六岁,谥号文惠太子,葬于崇安陵。其子郁林王萧昭业即位后,追尊为文皇帝,庙号世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独孤皇后人物关系介绍 独孤伽罗和杨坚历史关系揭秘

全文共 1357 字

+ 加入清单

独孤皇后的原型是隋朝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独孤伽罗十四岁就嫁给了杨坚,此后帮杨坚定下立隋的计划,开国后晋升隋朝皇后。其实独孤伽罗的能力十分出众,在朝政上帮了杨坚许多,夫妻二人也十分恩爱,并没有传出过什么不和。《独孤皇后》这部剧从名字就能看出,还是一部大女主剧,把主线放在了独孤伽罗一生的经历上,不过这样的剧一般都不能100%还原历史,只要别太夸张,观众应该还是能接受的。

独孤皇后人物关系简介

《独孤皇后》取材于南北朝乱世末期到隋朝建立之初,讲述了朝代更迭之下,独孤伽罗(陈乔恩饰)与隋文帝杨坚(陈晓饰)比肩开辟乱世,创下享誉后世的“开皇之治”的传奇故事。

其中,民族交融混合的宇文家族、独孤家族、杨氏一族、高氏一族,还包括南梁陈氏、外围的突厥等庞杂支系等人物关系,大小战役、各种平乱以及宫闱之争等各大事件,都将在《独孤皇后》中得到详略得当的体现,其情节之跌宕曲折可以想见,其恢弘的历史格局也将极其震撼。

陈乔恩饰演的独孤伽罗,天生聪颖睿智,性格坚毅要强、敢爱敢恨,她于少年时期历经家族变故,从小便对朝野政权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为人处事不仅有菩萨心肠,亦有金刚手段,是历史上非常独特的一位女政治家。

独孤皇后原型是隋朝的文献皇后,北周魏国公独孤信的女儿。独孤皇后鲜卑族,生母清河崔氏,是独孤家族出身贵重的女儿,十四岁嫁给杨坚,经历家道中落,夫妻两人经历权臣猜忌,直到建立隋朝。

宇文邕去世之后,年幼的皇帝登基,杨坚手中掌握实权。一边是年幼的皇帝,一边是辅政的大臣,杨坚早就掌握了北周的所有政权,皇帝不过是傀儡而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当时的杨坚便是北周有实无名的皇帝。

杨坚掌握政权之后,手下的大臣不断劝说杨坚谋划早日取而代之,建立新的王朝,但杨坚一直对此事犹豫不决,最后是在独孤皇后的分析下,杨坚才有了接下来的举动。在关键时刻独孤皇后分析当前的局势,并劝说杨坚顺水推舟建立王朝,杨坚听后动了心,于是趁着北周新皇年幼让其禅位给自己,杨坚顺利的当了皇帝,建立了隋朝。杨坚称帝之后,独孤氏顺利的成了皇后,史称独孤皇后。

独孤皇后出身名门,知书达理,自从嫁给杨坚之后两人相敬如宾,恪尽职守。在封建王朝中独孤皇后和隋文帝相亲相爱,从杨坚迎娶独孤氏之后就再也没有纳妾,一生只有一个妻子,这一点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可见独孤皇后在隋文帝心中地位。

独孤伽罗和杨坚关系揭秘

电视剧《独孤皇后》中,独孤伽罗刚开始喜欢的人是宇文邕,不过宇文邕迎娶了北国的公主,而她的父亲独孤信也为她寻了一门好姻缘,因此她与宇文邕没有走到一起,之后慢慢地喜欢上了杨坚。

起初,独孤伽罗并不喜欢杨坚,首次相亲就提出一夫一妻制,并且故意怠慢于他,目的就是想吓跑杨坚,可谁知杨坚并没因此退缩,还在王后面前,发誓要保护伽罗一生一世。杨坚武功高强,无论是两个人的身世,还是家庭背景,都非常般配,但是伽罗却不想嫁人。

伽罗从小被独孤信视为掌上明珠,她尊敬父亲为她安排的一切,唯独感情她想自己做主,直到伽罗的父亲被宇文护陷害丧命,她才慢慢地成长起来。与杨坚联手帮助宇文邕登上皇位,铲除了宇文护。

杨坚对伽罗一见钟情,两人初次见面的时候,伽罗以男子示人,不过当伽罗散下头发的时候,杨坚就被她的美貌深深吸引,结婚后的两人,更是恩爱如初。后来在两人齐心协力下,杨坚继承了皇位,而他始终都没有迎娶任何女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上包公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怎样的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的包公以刚正不阿著称,他不畏权贵,惩处贪官赃吏,成为清廉的象征。包公性情严峻刚正,以其政绩和品行为人爱戴,因为包公在社会享有盛誉,所以人们广泛传诵他的事迹,衍生出许多轶闻传说。

包公的介绍

包公就是包拯,其别称还有包青天、包龙图、包中丞等。包拯因其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包拯有奏议十五卷,今存《包孝肃公奏议》(《包拯集》)十卷,收入《四库全书》“史部·诏令奏议类”第427册,历朝都有翻刻本出版行世,深受后世研究者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