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猛犸象什么时候灭绝,因为什么(优秀3篇)

浏览

3467

文章

3

篇1:鸩鸟灭绝了吗,具体什么时候灭绝的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鸩是一种传说中的鸟,据说它的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浸泡的酒可以轻易杀死任何人。然而中国古代关于鸩酒有很多记载,但现代中国已经没有这种有毒的鸟存在了,那么鸩鸟灭绝了吗?

鸩鸟灭绝了,目前没有这种鸟类。拒记载,由于鸩毒的残酷性实在太过彰显,很多人一直反对使用这种奇毒。在晋代,朝廷曾下令严禁鸩毒,并不准鸩鸟过江。当时石崇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时,曾经捕获了一只鸩鸟雏,交给后军将军王恺养护,司隶校尉傅诋立即向朝廷告发了此事,朝廷下诏宽宥了石崇,但命令立即把鸩鸟当众烧死。后来,东晋王饶竟然向朝廷进献鸩鸟,晋穆帝司马聃大怒,下令把王饶鞭打二百,并把那只鸩鸟当众烧死在京城的十字路口,可见确实有这种鸟,可是现在已经灭绝了。

鸩鸟灭绝了,由于古代人们反对使用鸩毒,后来鸩鸟被扑杀后,现在已经没有这种鸟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恐龙是什么时候灭绝的,恐龙化石都有哪些种类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恐龙大家应该都了解过,在之前上学期间,多多少少都学到过相关的知识,恐龙距今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现在只有一些恐龙化石存在,那么这些恐龙化石的种类怎么分呢?

恐龙化石不难理解,就是恐龙在死亡之后,一些软组织消失了,大多都是因为腐烂的原因。其中各种骨类以及硬体组织,就会沉积在这些泥沙中,由于隔绝氧气的原因,经过几千年或者上万年的时间推移,这种骨化石就可以完全的保存。而且一直流传到现在,大多数的化石都可以保留下来。除了骨化石之外,还有各种脚印,时间长了也可以变成化石。

恐龙化石的种类分为很多种,包括各种古老化石,还有牙齿化石,这些被称为躯体化石,另外还有恐龙遗址化石,这种被称为生痕化石,根据这些化石可以看出来恐龙的大小,数量或者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象鸟蛋有多重?象鸟什么时候灭绝的?

全文共 1553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很多人都认为鸟类起源于恐龙,不过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科学家们的一致认可。今天吾爱诗经网就来给大家科普一种鸟,在这种鸟的身上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因为这是世界迄今为止最大的鸟类,尽管早早的就灭绝了,但是依然保持着历史上最大的鸟类的记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上最大的象鸟,究竟有多大?

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最大鸟是鸵鸟,身高可达2.7米,体重可达320斤,就算是这样的庞然大物,在象鸟面前不值一提。

象鸟是马达加斯加最大的动物,尽管已经灭绝,但是根据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的记述,象鸟展翅有16米,羽毛约8米长。

再根据已有的化石推断,象鸟身高就有3米,体重约1000斤,鸵鸟体重只有象鸟的1/3。

不仅如此,2018年的一项研究对之前发现的化石残骸进行了重组,认为象鸟体重完全有可能长到1500多斤。

鸟大,蛋也大。

据报道,象鸟蛋直径约0.3米,比一般人的头都大,光蛋黄就有9.4升。体积是蜂鸟蛋的12000倍,是普通蛋的150倍,是鸵鸟蛋的7倍。

至今,零星几颗完好无损的象鸟蛋化石被保存在博物馆中。

2013年,一枚象鸟蛋在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0万美元成交。

2014年,一枚产于非洲马达加斯加的象鸟蛋在英国被拍卖,拍出了5万英镑的高价。

虽然是巨型生物,但是食草动物,是马达加斯加最重要的鸟类。

象鸟看起来高大凶猛,爪子很长,事实上,是非常温顺的动物,主要以水果为食。

它们吃素不吃肉的行为,对当地的植被非常重要。

科学家认为,象鸟吃植物,然后通过排便来传播生物排泄物和散播种子,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非常重要,它的消失,导致马达加斯加至今仍在遭受象鸟灭绝的影响。

象鸟不会飞,和现代的鸸鹋和鸵鸟看起来很相似,它们之间有亲缘关系吗?

多年来,学者们认为,与象鸟关系最密切的可能是鸸鹋或鸵鸟。

这三只都是不会飞的大鸟,尤其像鸸鹋,也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岛上,因此常被认为两者存在关联。

但事实上,新的研究表明,与象鸟关系最近的鸟类可能是几维鸟。

首先,象鸟是夜行性鸟类。

2018年的一项研究证明,象鸟是夜间活动的。

科学家认为,夜间活动的生活方式通常是一种进化反应,要么是因为白天外出太危险,要么是因为晚上吃的东西出来了。

然而,在马达加斯加,象鸟是没有天敌的,这也是它能长到巨大体型的原因之一。

那为什么象鸟是夜间活动的呢?

科学家推测,象鸟的这种生活习性,可能是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而且极有可能是和几维鸟有关的祖先。

几维鸟虽然也不会飞,体型也比象鸟小得多,但是它也是夜行性鸟类,而鸸鹋和鸵鸟都是白天活动的。

其次,象鸟可能是不会飞的盲鸟。

新的研究中,德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用数字技术重建了象鸟的大脑,进行比较后,确定象鸟不仅在夜间活动,而且有可能是一种盲鸟。

由于对光的敏感性,导致它们只能够在弱光条件下看到东西。

因此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们的嗅觉胜过视觉,和现代动物中,夜间活动的猫头鹰夜间视觉为主的模式完全相反。

没有例外,在人类的干涉下,象鸟被猎杀灭绝,将“世界第一大鸟”的称号让给了鸵鸟。

几千年前,象鸟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由于没有天敌,逐渐长成巨型生物,直至人类踏上这座岛屿。

象鸟的命运和渡渡鸟如出一辙,一开始,人类与象鸟共同生活了数千年。

由于夜间活动的习惯,象鸟与人类共存的时间比渡渡鸟长得多。

但是后期更多的人口来到岛上,随之而来的还有猪、牛、狗等牲畜,人类的领土一扩再扩,侵占了象鸟的栖息地,再加上猎人觊觎巨型象鸟蛋和象鸟肉,象鸟数量急剧下降。

直到1649年,人类最后一次看到活着的象鸟。

最后

象鸟的灭绝,和渡渡鸟一毛一样,也再次印证了,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一直以来,科学家认为,一旦人类对环境产生影响,捕杀动物,会使动物体型越来越小,这是一种“当代进化”,而象鸟并没有适应这种环境,因此才会走向灭绝。

在这场灭绝悲剧中,人类究竟该负多少责任?答案也是见仁见智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