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7246

文章

4

篇1:怎么预防猝死?猝死的急救措施

全文共 2572 字

+ 加入清单

各类猝死事件频频上演,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猝死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它的最可怕之处在于无法预测、出乎意料。那么,怎样预防猝死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欢迎阅读。

导致猝死原因有哪些?

有关专家认为,一个人之所以猝死,说明他的病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如果仅仅是生活中遇到大喜大悲之事,或遭遇恶劣天气,没有严重的病理基础也不足以危及生命。

猝死大致有以下几种:

1、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是由各种心脏原因所引起的、以急性症状开始1小时内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的自然死亡。心脏性猝死最可能的原因是心血管功能的障碍,使脑血供突然停止而丧失意识,最后导致生物学死亡。这种猝死最为多见,多发生于起病后1小时以内,有的甚至仅数分钟,主要与严重心律失常有关。其中冠心病最为多见。有些人可以无心绞痛及其他心脏症状,冠心病隐匿存在,猝死为最早表现。不少所谓“健康者”猝死,即是这种情况。而高血压病累及心脏,引起左心室肥厚者,也易发生猝死。另外,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生活方式也与猝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研究表明,吸烟使发生SCD危险性增加2-3倍,这是少数几个导致冠心病猝死危险成比例增加的因素之一,肥胖是第二个可导致冠心病猝死危险成比例增加的因素,不习惯运动的人猝死危险也比经常运动的人高。

2、中风性猝死

一般中风引起的猝死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可达数小时至1天。多见于止血量多、出血速度快,累及重要生命中枢部位的出血性中风。也可见于范国大、累及重要部位的缺血性中风。有冠心病心房颤动,伴有左心房血栓形成者,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脑循环,造成多发性脑梗塞,便发生猝死。原有中风病史、脑软化者,再度中风也易发生猝死。

3、肺源性猝死

肺源性猝死是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病人,可因为夜间严重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而猝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如过量使用止喘气雾剂,可引起支气管痉挛收缩,出现窒息缺氧,导致猝死。长期卧床不起的老人,因体弱无法用力咳嗽排痰,可致痰栓阻塞气道,在继发肺部感染时更为加重,从而导致肺源性猝死。

4、噎食性猝死

噎食性猝死是指老年人咀嚼功能差,吞咽反射不敏感,在饮酒后反应更为迟钝,所以在进食、饮酒时常会发生“噎食”。大块食物团块可阻塞气管,引起窒息死亡。这种死亡常突然发生,病人无法言语,常用手指着喉部,随之脸面发紫,两眼上翻,猝然倾倒。

究其原因,老年人因噎食而酿成猝死,首先是因为他们有牙病或牙齿缺失,咀嚼功能不良,容易囫囵吞枣;其次,老年人的脑血管病变发生率高,咽部发射力迟钝,吞咽动作不协调;第三,嗜酒的老人饮酒后易失去控制力;第四,老年人食道狭窄,以致吞咽食物不顺利;第五,老年人情绪不稳,易因受刺激而发生食道痉挛。上述诸因都易导致食物梗塞于咽喉或食道而致窒息。噎食是意外死亡的原因之一,国外统计资料显示,此类死因占猝死原因的第六位。学者们认为,此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原因是老年人在餐馆就餐的人和次数在不断增加,又常被误诊,不易引起老年人及其亲属的重视。

发现有人猝死的急救措施

一旦发现有人猝死,怎样才能挽救其生命呢?

最有效的办法是,尽早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所以在打120后,您应立即这么做:

安置患者平卧:摆正体位,松解上衣。

心脏按压:两手重叠,掌根对准心脏,双臂伸直,按压每分钟不少于100次,深度至少5厘米。

打开气道: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除去口腔分泌物及假牙,施救者左手肘关节着地,左手掌压低前额,右手食指和中指托起下颌骨。

人工呼吸:正常吸气后张口完全包住患者的口并密闭,吹气时用放在患者前额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其鼻孔,吹气时间大于1秒,使胸廓隆起,松手,吹2次。

什么是猝死?

猝死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不同的文献关于猝死的定义不尽相同,作者认为比较科学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猝死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从发病到死亡多长时间才能认定为猝死呢?具体的量化时间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分别有人认为其从发病至死亡的时间在1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之内,有人认为也包括48小时之内的死亡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时间是6小时之内,但这仅是一家之言。目前公认的是发病1小时内死亡者多为心源性猝死。

怎样预防猝死?

猝死看似不可预防,但从生活习惯、情绪方面作调整,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就有可能降低猝死的发生几率。

1、坚持锻炼身体,锻炼的时间最好不要在早上,特别是冬季,早晨是心血管疾病发作最多的时间,50%以上的猝死都和心血管疾病有关,锻炼的时间最好在下午5点前后或者晚饭后的2-3小时,不过也不能过度锻炼,适当锻炼就行

2、不要过度疲劳,工作固然重要,但是活着是前提,很多猝死的例子都数度劳累所致,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情舒畅也是非常重要的

3、定期去医院检查,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做到预防第一,普通的心电图检查都可以发现潜在的引起猝死的危险信号

4、饮食方面,多吃植物纤维多的蔬菜和粗粮,增加维生素的摄取量,控制甜食,含盐分多的食物少吃,少吃腌制食物,煎炸的也要少吃,不要吃的特别饱以防肥胖,不适宜快速喝很多冰凉饮料,以免发生冠脉痉挛

5、不要精神过度紧张,因为精神紧张会引起血压升高,加重心脏的负担,出现心律失常,如果是老人,情绪激动很容易引起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等,非常危险。

猝死发病前也有征兆

征兆一疼痛

相比较而言,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征兆二潜在病因

除了疼痛,还要警惕可能导致猝死的潜在病因。比如,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例如一位骨折病人,他曾在一段时期内被限制运动,那么他就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而静脉血栓一旦掉下来,则可能发生肺梗死。

征兆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

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征兆四重度的血压升高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

征兆五胸痛

冠心病猝死率最高。典型的冠心病表现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它的面积会适当大一点儿(跟手掌面积差不多),或者说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闷痛的感觉。而针扎的刺痛或者是“按着疼”的感觉往往跟心脏关系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预防猝死的措施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会经常看到新闻报道,有的人突然出现猝死,这种可怕的心血管急症,夺走了很多人的宝贵生命,那么预防猝死的措施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1、坚持体育锻炼。运动能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增加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还可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除,从而起到防病癌抗癌作用。

2、保持心情舒畅。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烦闷、焦虑、忧伤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因此,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须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学会调节生活,增加精神活力,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

3、合理调整饮食。少吃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品,要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4、适度休息。长期通宵达旦地工作或熬夜,会使体内产生许多毒素,加速能量的消耗,使身体快速疲劳。一旦有疲劳的感觉,就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5、定期体检。无论中青年还是老年人,也不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重要的是要保持体检的连续性,不要中断,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特别是隐性冠心病,防患未然。

6、积极治疗原发病。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动脉硬化者,要多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酒。避免长时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情绪激动,培养乐观的精神状态。出现心绞痛或心律失常时要认真医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远离猝死魔咒 预防猝死事故措施大集合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是高节奏的社会,经常也有新闻报道某某高级白领猝死的消息,每次的消息都会使很多人不寒而栗。懂得未雨绸缪,学会猝死事故预防之道才是王道!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预防猝死事故的可行措施,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预防猝死措施一、坚持锻炼身体

但锻炼的时间最好不要在早上,特别是冬季,早晨是心血管疾病发作最多的时间,50%以上的猝死都和心血管疾病有关,锻炼的时间最好在下午5点前后或者晚饭后的2-3小时,不过也不能过度锻炼,适当锻炼就行

预防猝死措施二、不要过度疲劳

工作固然重要,但是活着是前提,很多猝死的例子都是过度劳累所致,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情舒畅也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猝死措施三、定期去医院检查

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做到预防第一,普通的心电图检查都可以发现潜在的引起猝死的危险信号

预防猝死措施四、注意饮食搭配

多吃植物纤维多的蔬菜和粗粮,增加维生素的摄取量,控制甜食,含盐分多的食物少吃,少吃腌制食物,煎炸的也要少吃,不要吃的特别饱以防肥胖,不适宜快速喝很多冰凉饮料,以免发生冠脉痉挛

预防猝死措施五、不要精神过度紧张

因为精神紧张会引起血压升高,加重心脏的负担,出现心律失常,如果是老人,情绪激动很容易引起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等,非常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措施

全文共 140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几年来,我们就能听到很多亲人朋友因为心脏方面的疾病而导致死亡,但是我们对这方面的疾病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必须要多方便就去了解疾病急救知识,才能更好的做准备。那么下面大家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心源性猝死预防措施,希望大家能认真的去学习。

SCD的预防迄今仍是一个现代医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在预防心脏骤停中的主要进展是识别心脏骤停的高危对象。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康复期及其后的慢性过程中,心脏骤停的危险性较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头72小时内,心脏骤停的潜在危险可高达15%~20%。在心肌梗死康复期(自第3天起至第8周内)有室速或室颤史者,其心脏骤停的危险性最大,如仅予一般性措施治疗,在6~12个月内的死亡率高达50%~80%,其中50%为猝死。只有积极干预才能改观预后,在18个月内死亡率可降至15%~20%以下。

1、定期体检:老年人本身是心脏病及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青、中年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也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定期体检及早检查便于及时发现疾病,及早进行治疗,减少猝死风险。

2、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使原有心脏病加重。即使原来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也会引发室颤的发生。所以,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所安排,控制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不可过快过长。

3、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长期过度疲劳会引发身体出现一些改变。如焦虑易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及睡眠质量差、头痛头晕耳鸣、性功能减退、脱发明显等。当机体出现这些情况,应调整工作节奏、适当休息,让机体功能得以恢复。如不能缓解应立即前往医院救治。

5、对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

6、注意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危险评估,包括进行常规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其他心电学技术(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等)、超声心动图、心内电生理检查等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评估SCD风险,做出治疗决策。

7、注意加强心梗后SCD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慢性室性期前收缩是心脏性死亡和猝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频发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在10~30次/小时以上)室性期前收缩和短阵性、非持续性室速者。若伴有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LVEF≤30%),则年死亡率达20%。LVEF、左室容积、心率变异度或压力反射敏感度对心肌梗死后SCD的危险度分层有帮助,其次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性、非持续性室速及静息心率。不推荐心肌梗死后常规作心室晚电位及心内电生理检查。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的积极治疗是预防猝死的主要有效措施,对心肌梗死后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严重狭窄的患者,积极予以介人治疗或冠脉旁路移植术,可有效减少猝死发生。心肌梗死后SCD高危患者应用ICD预防性治疗,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可显著降低病死率。而心脏骤停也可发生于被认为低危的人群中,根本的预防措施应致力于基础心脏病和心脏骤停诱发因素的预防。

以上这些内容就是我们为大家所介绍的,上面还有很多突发心源性猝死该如何正确急救的内容,希望大家能认真的学习。生活的美好源于我们自己来创造,所以我们应该多加预防,让疾病远离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