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猫的遗传规律(精选3篇)

浏览

2138

文章

3

篇1:遗传对寿命影响还不如伴侣:4亿大数据揭示长寿规律

全文共 2133 字

+ 加入清单

2013年,谷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Larry Page)宣布成立一家新公司Calico,致力于解决恼人的死亡问题和开发延长寿命的技术。从那以后,该公司招募了许多研究人员,试图了解衰老的基本生物学问题,以便有朝一日战胜死亡。

该公司的首批研究人员之一是著名的遗传学家辛西娅·凯尼恩,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在她早期的研究中,她发现基因突变可以使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延长一倍。

加入卡利科后不久,凯尼恩招募了生物信息学研究员格雷厄姆·鲁比。Ruby首先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基因在决定寿命长短中扮演了多大的角色?

许多科学家以前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不同研究的结论相差甚远,数值从15%到30%不等。为了得到更清晰的答案,需要一个更大的数据库。

因此,卡利科正与世界上最大的在线家谱公司祖先公司合作。祖先有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历史数据库。2014年,该公司称其拥有160亿历史记录。2015年,两家公司签署了一项研究合作伙伴关系,以调查人类长寿的遗传机制。

他们研究了超过4亿人的家谱数据,其中许多人已经去世,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1800年左右。超大人口数据显示,基因对一个人寿命的影响远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重要。他们认为基因对寿命的影响可能不到7%,甚至更小。

该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与兄弟姐妹和父母相比,不相关的夫妇与预期寿命的关系更密切。更奇怪的是,姻亲也有寿命相关性。例如,一个人的寿命也与他堂兄弟的妻子有关。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表明“正确匹配”的配偶选择机制在其中发挥了作用。这项研究的结果最近发表在《遗传学》杂志上。

遗传对寿命有什么影响?

从1991年到现在,来自不同国家针对不同人群的一系列研究评估了影响寿命的遗传因素的比例。

1991年,研究人员研究了六个家庭,发现这个比例在16%到22%之间。对欧洲皇室和贵族的研究表明,这一比例在男性和女性之间是不同的,男性约占18%,女性占20%。1996年,一项对丹麦2872对双胞胎的研究表明,男性预期寿命的遗传率估计为26%,女性为23%。根据一项瑞典双胞胎研究,这个比例是33%。2018年,《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在众包族谱网站上收集了8600万公开可用的数据,以评估长寿的遗传机制。他们发现遗传因素在预期寿命中的比例高达15%。

尽管这些研究已经证实遗传对寿命没有压倒性的影响,但最新的研究表明,以前的研究仍然高估了遗传对寿命的影响。来自卡利科和祖先的研究人员联合研究了祖先的系谱数据,覆盖了来自5443万个家庭的4亿多人。他们的出生年份、出生地、预期寿命和家庭关系都包括在分析中。与之前的研究不同,这个超大样本数据不仅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还包括没有血缘关系甚至远缘关系的姻亲。样本的大小和独特性使研究人员能够从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来看待遗传对寿命的影响,他们还发现遗传因素对寿命的比例不超过7%。

长久的夫妻关系

与兄弟姐妹相比,夫妻之间的预期寿命更相关,这证明遗传不是影响预期寿命的主导因素。夫妇之间共享的DNA突变较少,这表明他们共享一些对寿命有很大影响的非遗传因素。

夫妻之间的预期寿命高度相关(高于有血缘关系的异性兄弟姐妹)

研究人员指出,人们在选择配偶时并不是随机的。他们会自愿选择与自己更相似的人。研究人员称这种情况为选择性交配。换句话说,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合适的人”作为夫妻。例如,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有可能选择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配偶,而收入较高的人倾向于选择同一收入阶层的配偶...此前的研究表明,财富、教育和获得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都与更健康的生活和更长的寿命相关。

“这意味着配偶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换句话说,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有相同特征的伴侣,”鲁比说。“长寿也是如此。”

此外,夫妇们经常分享相似的生活环境,例如远离疾病爆发,获得干净的水,吃健康的食物和不吸烟。

更有趣的事情发生在研究者扩大研究对象之后,他们检查了一个男人的兄弟的配偶的兄弟或者一个男人的配偶的兄弟的配偶...

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当他们研究这些远亲关系时,预期寿命的相关性并没有显著下降。"如果基因决定寿命,那么它们之间的联系应该要低得多."鲁比说。他们给出了两种解释:第一,“合适匹配”因素对寿命有很大影响;第二,收入对寿命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如果一个高收入的人和另一个高收入的人结合在一起,那么丈夫和妻子的寿命就会高度相关,姻亲之间也会有联系。

《祖先》的首席科学官、该论文的作者之一凯瑟琳·鲍尔说:“与不相关的陌生人相比,一个人的预期寿命与姻亲更相似。”此外,通过选择与自己相同的人结婚生子,他们将使影响其子女寿命的因素增加一倍,但不是通过遗传途径——父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将会传给子女,从而影响其子女的寿命。

“这些论文的作者非常诚实。他们工作的公司致力于理解长寿基因,但他们这次的研究表明长寿的遗传率非常低。”“我的遗产”的首席科学家亚尼夫·埃尔里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评论道。

“尽管生命的长度受到某些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我们的研究表明,生命中还有许多其他力量在发挥重要作用。”鲍尔说。

与他们所爱的人一起健康饮食,经常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依赖他们长辈的长寿基因,这是研究人员目前给人们的建议。

资料来源:全球科学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遗传疾病有规律性吗?疾病遗传的规律分析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导致的疾病。遗传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染色体、单基因和多基因。不同类型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遗传病都具有规律性

2

一般来说,单基因遗传病都是有遗传性的。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而导致的遗传病,基因可以分为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对于显性基因致病的遗传病来说,只要有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突变就会发病;对于隐性基因治病的遗传病来说,只有等位基因中两个基因都突变才会发病。

3

对于染色体病来说,这个规律也是比较明显的。染色体和基因不一样,染色体承载着基因,也就是说,基因是构成染色体的一部分,因此染色体病的规律也是比较明显的,只要孕妇在孕期坚持做产检,一般是可以检测出来的。

4

但是多基因遗传病就不一样了,多基因遗传病涉及多个基因,并且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多基因遗传病是最难以预测的,因此规律性并不明显,很难进行预测。但是多基因遗传多呈现家庭聚集现象,即一个家庭中有非常多的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人类肤色遗传规律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导致人类肤色不同的原因:与遗传基因有关,人的肤色的深浅受A 、a 和B、b 两对基因控制;与环境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体内的黑色素有关。

也许有很多人会好奇自己的皮肤为什么这么黑,很多人都想问人类的肤色遗传规律是什么?下面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详细内容

1

人类肤色遗传是由2对以上的基因控制的,不同肤色的基因对后代作用是相同的,不存在显隐性的区别,所以如果父亲肤色较黑,而母亲皮肤白皙,那么孩子会得到一个“中和”的肤色。在相同人种间婚配,其后代子女肤色相差多不大,如果一个白人和一个黑人通婚,那么生下的后代就是灰黑色

2

人的肤色的深浅受A ,a 和B ,b 两对基因控制。A 和B 及a 和b 均为同等程度的控制皮肤深浅的基因。表现型四种:“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①aaBb只有一个显性基因 颜色应该最浅(白种)②AABB有四个显性基因 颜色应该最深(黑种)③有三个显性基因和两个显性基因的介于中间色调(黄种) 皮肤的颜色除了收基因的影响外,还收外界环境日照强度的影响 。

3

遗传时,不偏不倚,让人别无选择。它总是遵循“相乘后再平均”的自然法规,给你打着父母“中和”色的烙印。比如,父母皮肤较黑,绝不会有白嫩肌肤的子女;若一方白、一方黑,那么,在胚胎时“平均”后便给子女一个不白不黑的“中性”肤色。

4

人的肤色不同是由于黑色素的分泌量多寡和分布状态的不一致所形成的。黑色素是一种不含铁质的褐色颗粒,多半与蛋白质结合,存在于皮肤表皮生发层的细胞内,或一部分存在于细胞间。当黑色素的量较多,并以颗粒状集中分布于生发层时,皮肤的颜色为黑色。如果黑色素的量多,且其分布延伸到颗粒层,则皮肤为深黑色。相反,如果生发层所含的黑色素量少,并呈分散状态分布,则皮肤为浅颜色。白种人皮肤的黑色素量最少,又是散状分布于生发层,所以肤色最浅,以至皮下微血管的颜色透出,而往往呈现“肉色”。

5

早期不同肤色的形成与环境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学家认为,人类是在非洲和亚洲南郊地区进化而来的。这里阳光充沛、紫外线强烈,人的皮肤多为黑色,以抵挡强烈阳光的损害。随着古人类的迁移,人的肤色就从深色变成浅色,或从浅色变成深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环境对人体的作用也就不断减弱。不同人种的肤色,还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比如,非洲人的皮肤呈黑色,这个特征可以保持在他们的后代中,虽然他们移居到美洲或欧洲,但黑色的皮肤仍然被遗传下来。此外,血统的混合,也可以产生新的种族类型。乌拉尔人就是黄种人与白种人混合而成的。深肤色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特别在热带地区,可使人们更好地忍受紫外线的强烈照射,保护深层的血管等组织免受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