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知识点(热门20篇)

浏览

5367

文章

1000

篇1:茅尖鱼的饲养环境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茅尖鱼

茅尖鱼的性情凶猛,属于不易饲养的观赏鱼,对水质的要求非常严格,建议PH值为7。0左右,水质建议选择弱酸性软水。

茅尖鱼建议饲养水温为22-25℃,饲养茅尖鱼,需要注意的是,茅尖鱼性情凶猛,不可鱼小型鱼混养。繁殖水温27-28℃,亲鱼性成熟8个月。雌鱼色彩较深,选用平滑岩石或大理石板作产巢。雌鱼每次产卵500-600粒。在自然界主要栖息在水流湍急清澈的溪流中。在水族箱中饲养茅尖鱼,只要注意将水质保持较高硬度以及pH值偏高碱度,仅此而已。要营造高碱度与高硬度的水质环境,可以选择珊瑚砂作为底砂材质,这种由珊瑚或是贝壳碎片所组成的砂砾,主要的成份是碳酸钙,因此在水中可以持续地释放出增加水中碱度与硬度的离子,并且对于缓冲水质的酸化有绝佳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非洲折背陆龟的生活环境介绍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非洲折背陆龟(详情介绍)

非洲折背陆龟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虽然这是一种在野外可以耐受各种极端天气的龟,但是在人工饲养环境条件下,却需要较高的温湿度,所以很多地方的环境并不适合它。

一、合适温度

非洲折背陆龟的适应环境温度范围在摄氏27~30、24~26、20~22度。野生个体有夏眠习惯,因此温度不要太高,不要超过摄氏35度以上,晚上可以降至20度,但进食前后也应保持最少27度来帮助消化食物。

二、合适的湿度

非洲折背陆龟需要较高的湿度,通常来水60~85%是最基本的要求,有些人说,这是一种分布在非洲大陆的龟,耐的了干旱,但是更多的研究就是,高湿更适合它,由于分布广泛,而且当地有明显的潮的季节,所以它们适应广阔的湿度范围。

三,喂养的重点

非洲折背陆龟要提供高纤维、高钙、低磷和适当的蛋白质的食物,这样可以确保他不隆背且营养均衡、排酸正常。

四、活动时间

非洲折背陆龟最活跃的时候往往是开始下雨的时候,但在天气酷热的时候,会在已干涸的水洼上挖洞来隐藏自己,目的是令自己少失去水分来维持生命,之后再等待另一场雨的来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东部箱龟的环境布置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东部箱龟

东部箱龟相对于其他的箱龟来说,更喜欢潮湿一点的环境氛围,在饲养过程中,我们要提供更加适合东部箱龟生长的环境才好,比如饲养箱的大小、垫材的选用等等。

一、饲养箱的大小

鉴于主人的偏好,室内的饲养场所可简可繁。例如小苗可以养在60厘米x90厘米x20厘米的整理箱内,放点苔藓增加环境湿度。

饲养场地的大小取决于龟的大小,性格,数目和性别。简单的90厘米x60厘米的整理箱对于几个亚成体很适合。但这样大小的容器只能养一对或一组成体。如果一个场地里有不止一只成年公龟,那这个场地要尽量大,因为在繁殖期,公龟会变得很好斗。在饲养容器内必须提供一个舒适安逸的隐蔽场所以供龟躲藏。

二、饲养环境布置

所有的箱龟对饲养环境的要求都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环境湿度和基质有多潮湿。提供一个龟能完全泡进去的水盆,但水不能太深以防箱龟被淹死。全部种类的箱龟都会在水盆里泡许多小时甚至有时一整天。水盆里的水要保持清洁。

至于底层基质,你能使用树皮(但不是雪松或者松树),泥土,纸巾,沙,光滑的河砾石,室外用的地毯,报纸,苔藓,枯叶等等。环境湿度取决于你饲养何种箱龟。例如,东部箱龟比那些西部的亚种更适合高湿度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北部拟地图龟的养护环境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北部拟地图

北部拟地图龟头及四肢上具斑点,背甲中央有一条棱嵴,嵴缘有时为锯齿状;雌体甲长约23公分,雄体甲长约14公分;以小动物及某些植物为食,饲养方式简单。

一、饲养容器内的设置

1.饲养箱内要设置“晒台”。北部拟地图龟酷爱晒背;“晒台”最好用大的鹅卵石充当,龟在攀爬时可“磨爪”,避免指甲过长。经常看到论坛上一些北部拟地图龟图片指甲“超长”,个人感觉极不可取!养过鸟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定期要为鸟“修爪”,龟也一样。在自然生长条件下,龟的指甲长度经过磨砺肯定会适中,这也是辨别宠龟是否为“野生”的窍门之一。修剪龟指甲时要注意,只剪掉指尖发白的3/4部分。

2.适量放养“水葫芦”。饲养箱内放养水葫芦极好!不仅可以净化水质、遮阳,宠龟也可直接食用。更可起到美观的作用!

二、水质的要求

1.尽管北部拟地图龟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为了宠龟的健康成长还是劝您费点儿心!自来水内的氯气对龟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地区不一样水质也不一样,氯气含量也会有差别。养鱼的朋友都知道,换水时直接注入自来水,鱼体马上就布满气泡、“头重脚轻”、接着鱼体出血丝,所以,对自来水要经过一天以上“困水”,然后再给宠龟换用。

2.换水频率个人感觉2~3天换一次即可。

3.每天早晨要用纱网将水内杂质捞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如何让猫咪适应搬家后的新环境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猫咪

一个新的环境对于猫咪来说会感到陌生并且不适应的,如何才能让猫咪消除这种紧张感,让猫咪更快的融入到新的环境里呢?

首先,当然是要为猫咪搭建一个温暖、温馨的生活环境。新的环境会让猫咪紧张恐惧,然而旧的(熟悉)的家具会让猫咪产生熟悉的感觉。所以,在搬家的时候可以将猫咪平时最喜欢的玩具、猫窝等带到新家。当猫咪接触到这些熟悉的东西时,会有效的缓解它的紧张和不适应哦。

其次,在刚到一个新家的时候,不要太强迫猫咪去接触那些新鲜的事物。应该给猫咪一些时间,让它可以慢慢的认识,一点一点的去认识这些陌生的事物和环境。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主人也需要给猫咪足够的安慰和帮助。平时可以抱着猫咪抚摸它的身体,带着它去认识这个新家哦。

PS:在搬家后要帮助猫咪适应新的环境并不太困难。只要主人肯花一些时间和精力,为猫咪搭建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在你的帮助下猫咪就可以很快的熟悉新家,融入到新的生活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栗额金刚鹦鹉的生活环境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栗额金刚鹦鹉

人工饲养的栗额金刚鹦鹉看到陌生人时会特别的吵闹,刚购买回来时由于不熟悉环境以及饲主它们会变得十分紧张与焦虑。成对鸟有时连续刺耳的叫声让人受不了,幼鸟不常见。市场上成对鸟有不少野生鸟,需多加注意。在野外栗额金刚鹦鹉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森林,有树木的草地、和森林相邻的平原、雨林地带的边缘地区、充满次要植被的地区、有棕榈植物的沼泽区等;此外村庄、农耕区也偶尔有他们的踪迹。人工繁殖鸟能很快地适应环境且有着活跃强韧的生命力,良好照顾下它们是生命力相当强的鸟种,喜欢洗澡,定期沐浴可以维持良好羽毛状态以及羽色;在夏天的时候,一般从5分月份开始,饲养者可以每周给栗额金刚鹦鹉洗澡1次,洗的时候把装粮食的盆子换成水,它们自己会洗的,或者用小型喷壶雾状喷它们也成,洗完后一定要把它们放到阳光下让它们晒晒太阳梳理羽毛,但10月后天气凉了就少让它们洗了,实在不成在室内温暖环境下按上述方法洗,小心它们着凉生病。过于潮湿的天气要放室内,过于冷的天气要放室内,基本上气温在10度以下就不要放室外,繁殖的鸟更要注意不但气温不可过低,温差也要避免过大。养鸟要养得好,除了吃喝好之外,还要环境安静。过于吵闹的环境给鸟以不安全的感觉,鸟处于急躁和不安状态,它总要处于警戒状态,也不能很好地成长和繁殖。因此繁殖期的鸟尤其要注意环境安静,放在家里比较少人打扰的地方,实在条件有限,就用暗色调的布稍加遮挡,或者绿色植物遮挡更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巴鬣蜥的生存环境

全文共 197 字

+ 加入清单

古巴鬣蜥

古巴鬣蜥是最大的一种岩鬣蜥,主要分布在古巴,在波多黎各岛、开曼群岛的小开曼岛和开曼布拉克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由于体型非常大,所以没有人工饲养的记录。

古巴鬣蜥栖息于沿海石灰岩地区和灌木丛中,白天活动。古巴鬣蜥行走缓慢,可以短距离快跑,会游泳。未成年的古巴鬣蜥是群居、树栖的,成年后独自生活,雄性会有很强的领地性,对入侵者有强烈的攻击性。古巴鬣蜥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新疆岩蜥的饲养环境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新疆岩蜥

蜥蜴属于变温动物,新疆岩蜥也不例外,家庭饲养需要准备一个玻璃缸,铺2cm厚沙子,加躲藏穴和水盆。在温带及寒带生活的新疆岩蜥于冬季进入休眠状态,表现出季节活动的变化。在热带活的新疆岩蜥,由于气候温暖,可终年进行活动。但在特别炎热和干燥的地方,也有夏眠的现象,以度过高温干燥和食物缺乏的恶劣环境。可分为白昼活动、夜晚活动与晨昏活动三种类型。不同活动类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食物对象的活动习性及其他一些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蝎子对生活环境有何要求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控制好温湿度

蝎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土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养蝎工具,土壤的温湿度以及性质对蝎子的成长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养蝎的时候千万不要忽略这个问题,了解土壤对于蝎子的作用。不单单是土壤,其它的一些环境因素同样重要。

1.土壤温度的影响:土壤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热,土壤内有机质的腐烂也可产生少量的热量。所以上壤温度随气温的高低而发生变化,白昼土表接受太阳辐射热,土壤温度升高,一般14时左右最高;夜晚气温低,土表散热,土壤温度下降,一般2时左右最低。土壤温度和气温一样,平均温度主要影响蝎子的生长发育,高、低温主要影响土壤蝎子的繁殖、存活。

2.土壤湿度的影响:土壤湿度包括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空隙间的空气湿度,其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和灌溉。土壤里的空气经常处于高湿状态,蝎子不会因湿度过低而死亡,不过土壤湿度过大,往往使土壤中蝎子得疾病死亡。

另外,蝎子对土壤的酸碱度反应比较敏感,中性土壤对蝎子的栖居比较适宜,过碱或过酸都不利蝎子的栖居。

理想的蝎窝应当满足3个条件:第一一年四季能满足蝎对温、湿度的要求;第二能避开天敌的侵害;第三能安全度过盛夏、严冬、暴雨和干旱等恶劣气候。野生蝎子在选择蝎窝时多选在植被稀疏的山坡上,石缝下有充足的土壤,表层的石头为深色片状,与日光近于垂直,厚度为2-4厘米,窝内有大小不等的石缝,适于大小不同的蝎子隐藏。

保证生活环境安静

蝎子喜欢恰好能容纳它身体的窄缝,被腹能与缝壁接触。繁殖期的母蝎要选择或加工一个较大的空隙,大约为自身大小的4倍。狭缝可免受大风、干旱和强光的侵袭,也能免于一些大型天敌的袭击。但当土壤湿度过大,温度较高时,由于氧气的缺乏,蝎往往被迫离开狭缝,移向接近地面的较宽阔的空间,蝎窝内还应有条通向地下的30厘米以上深度的通道,便于冬蛰。蝎窝一般为泥石构成,即使在天然石缝中,也有大量泥土,泥土是蝎窝的主体成分。蝎窝通常是在石缝下的土层中横竖挖通形成,构成一个比较大的洞系。蝎窝构造比较复杂,形式多种多样,较典型的蝎窝有盖面、进出通道、窝室、冬蛰室等部分构成。

蝎子对剧烈的振动和过大的声响非常的敏感。比如在吃食的蝎子听到声响后,有的会弃食逃走,有的则钳着食物惊慌地跑进窝穴中;而正在交尾的蝎子多数会中止交尾;产仔的将产下的仔蝎扔下不顾而逃之,也有的母蝎会将爬到背上的仔蝎甩掉,更有的会引起相互残杀。

由此可见蝎子是一种喜静、好暗、怕动、怕震、怕污染的动物。人工养蝎就是根据它们的自然生活习性,为它们创造有利的生存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帝王亚马逊鹦鹉的饲养环境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帝王亚马逊鹦鹉

帝王亚马逊鹦鹉被人工饲养的情况并不多见,它们常常喜欢栖息在森林、棕榈树林、开阔的平原以及林地、农耕区等地。野生环境下的帝王亚马逊鹦鹉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性,人工饲养后可以加以驯化。

帝王亚马逊鹦鹉通常都是单独或是成对行动,偶尔会聚集10只左右的群体,有时和红颈亚马逊鹦鹉(注:另外一种仅存于多米尼克的珍稀亚马逊鹦鹉)一起聚集在栖息的树木上,喜欢生活在热带雨林冠高处,在比较高的树梢以躲避天敌,非常安静、擅长用身体的保护色当作掩蔽,因此相当难以发现。个性小心谨慎,在每天晨昏会固定大声鸣叫,如果被类似枪声的声音惊吓,会发出短促的尖叫声,然后会忽然停住不动,观察后续的情况是否危急需要飞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原蝮的生存环境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高原

高原蝮顾名思义就是它们喜欢生活在高山地区,由于高原蝮能够祛风止痛、解毒消肿,有一定的药用功效,所以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那么,野生环境下的高原蝮喜欢生活在哪些地方呢?

高原蝮喜欢生活于高山高原地区,多出没于梯田边的杂草乱石堆处、山坡、路边、溪流旁。以囓齿类、蜥蜴及蛙类等为食物。卵胎生,繁殖期在9~10月,每次约产幼蛇6~7条,初生幼蛇全长11~12公分,可能隔年繁殖一次。垂直分布范围自1500公尺到高达海拔4320公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为兔兔打造舒适环境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兔兔

兔兔跟人一样,也很喜欢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主人们要记得勤打扫兔兔的厕所,尤其是发情阶段的兔兔,更要注意兔子窝的干净状况。

常常清理垫料箱,好鼓励兔子们去使用。首先用白醋彻底清洗垫料箱的里外,如果有难去的尿垢,就把整个盘子浸在醋里清洗。不小心尿在外头的尿,可以用白醋或是苏打水清洗。如果尿已经干了,可以用洗洁剂(最好是标榜天然制品)将尿渍和味道去除。用过的垫料,可以用作植物的护根,或是推肥。兔子的便便可以直接作为植物的肥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眼镜猴的生活环境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眼镜

仅在东南亚地区可以发现眼镜猴的踪迹,它属于夜行性动物,喜欢在树上搭建栖息场所,他们并不喜欢在与人类居住在一起,因此饲养它为宠物是件比较困难的事。眼镜猴并不适合在动物园的人工饲养环境生活,大多数眼镜猴在被抓几周内就会死亡。因此,印尼和国际社会都颁布了相关法律保护这种小型灵长类动物。但是,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眼镜猴的数量正在不断减少。以前,眼镜猴只存在自然界的天敌,比如猫头鹰、蛇等。但如今在印尼的苏拉威西岛上,木材商人为了利润大肆砍伐树木,破坏了眼镜猴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而农业中大量使用的除草剂和杀虫剂,也正在威胁它们的食物来源,眼镜猴也因此濒临灭绝。眼镜猴非常容易受到栖息地变化的影响。如果栖息地被破坏,它们的数量就会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认定要求

全文共 3808 字

+ 加入清单

环境公益诉讼即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性诉讼,不过,对于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认定,具有规定的要求。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法律知识。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的意思

1、立法上的确立

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我国法律第一次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地位,从此法院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有了立法依据。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生活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符合上述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环境保护法作为保护环境的特殊法,进一步明确了具有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主体——社会组织。2015年1月7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至第五条,对《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社会组织做了详细的司法解释。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遂突破传统立法的限制,正式步入法制殿堂。

2、司法上的确立

新的《民事诉讼法》、《环境保护法》及其司法解释的实施,推动了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立案数量的增长和裁判结果的公正。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在司法界得到确定,适格原告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再不会以“主体不适格”这种理由被驳回。但是,我们在看到法律进步的同时,也不能盲目的乐观,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限制依旧存在。

环境公益诉讼的主要特征

与传统的、一般的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相比,环境公益诉讼有其特殊性:

1、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具有特殊性。

环境公益诉讼的发起者不一定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者包括社会成员,如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社会成员,既可以是直接的受害人,也可以是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任何组织或个人为了维护国家、社会利益都可把侵害公共环境利益之人推上被告席。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既包括一般的民事主体,也包括 国家行政机关。

一般的民事主体,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当其行为对环境公共利益构成损害,而环境行政控制无力或不能干预时,即可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国家行政机关未履行法定职责,构成了对环境公共利益损害的 不当行政行为,也是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

2、环境公益诉讼目的具有特殊性。

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具体来说,是为了保护国家环境利益、社会环境利益、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环境利益,追求社会公正、公平,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

3、环境公益诉讼具有显著的预防性,同时兼具补救功能。

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及最终裁决并不要求一定有损害事实发生,只要能根据有关情况合理判断出可能使社会公益受到侵害,即可提起诉讼,由违法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不受违法侵害行为的侵害,把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环境公益诉讼中,这种预防功能尤为明显且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就难以恢复原状,所以法律有必要在环境侵害尚未发生或尚未完全发生时就容许公民适用司法手段加以排除,从而阻止环境公益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或危害。

4、环境公益诉讼诉讼对象特殊。

环境公益诉讼可以是针对民事主体,也可以是针对行政主体。一般民事主体是指由于在社会生活经济活动中对环境造成破坏或损害即可以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而在行政主体而言,行政机关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在个体利益的驱动下也往往未履行其法定职责,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甚至,国家推行的一些规划计划政策也只注重了经济利益忽略了环境价值,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所以这也就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另一类对象。 >>>下一页更多精彩“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的意思”

#p#副标题#e#

环境公益诉讼赔偿款应该给谁

公益诉讼赔偿款项不能直接给原告

《解释》规定,在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原告可以请求被告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在如何赔偿方面,《解释》明确,环境修复费用和服务功能损失等款项应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款项不能交给原告。

目前,不同地区赔偿款项基本是打入基金或专户,法院将进行监督和跟踪。

此外,在以往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原告方举证难成为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一大现实问题。

对此,《解释》规定,原告方只需证明被告方有侵权行为和侵权后果即可,被告方须举证证明侵权行为和侵权后果无因果关系。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限制

1、主体范围的限制

虽然我国的法律明确了有关组织可以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并用司法解释明确了资格条件,但与我国环境保护的司法现状和国外成功法制经验相比,我国环境主体范围依旧太窄。

(1)个人主体的缺失。我国《宪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第三款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司法途径属于各种途径之一,环境事务属于社会事务,然而截止目前,我国公民个人依旧没有取得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

(2)对社会组织的条件限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社会组织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在设区的市级以上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组织章程确定的宗旨和主要业务范围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且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五年内未因违反法律、法规从事业务活动而受到行政、刑事处罚。笔者按这样的条件打电话询问本市的民政部门,竟然没有一家符合条件的环境公益组织;再去网上查询,符合这样严格限制条件的公益组织在全国来说数量也是有限的。

(3)对国家机关的否定。司法解释出台前,我国司法实践中不乏检察机关、环保局等国家机关作为原告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并得到法院判决支持的成功案例。然而,新出台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只明确了社会组织的原告资格条件,变相否定了国家机关的原告资格;检察机关、环保局等国家机关,更多地成为环保民事公益诉讼的支持部门,而不再单独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2、现实环境的限制

在我国,司法受到过多干预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常被党政机关甚至企业、个人掣肘。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被告一般都是力量雄厚的大企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与地方政府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企业因环境污染等原因被提起诉讼时,常会找政府向法院求情,甚至以诉讼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就业等指标来威胁法院。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威严和公信力,损害了社会组织、个人等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积极性。

3、诉讼运行的限制

诉讼的运行有其客观要求,一般需要专业人士来完成。首先,诉讼是一项程序性事务,从书写起诉书、提交诉讼材料、收集证据到出庭举证质证,每一步都有一定的程序,不是单凭生活常识就能做好的。其次,环境民事诉讼是一项高成本的事情,一起官司不仅要耗费时间成本,而且环境污染的证据收集、证据固定需要专业技术,诉讼需要聘请专业的律师,诉讼过程中还需要聘请专业机构进行污染鉴定——如此这些,都需要耗费比一般民事诉讼更多的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诉讼运行的程序性和高成本,成为客观上限制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又一原因。

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认定

根据环保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可知,社会组织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需满足的基本条件包括:

1、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2、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5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其中,“社会组织”是指“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指“设区的市,自治州、盟、地区,不设区的地级市,直辖市的区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是指“社会组织章程确定的宗旨和主要业务范围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且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

“无违法记录”是指“社会组织在提起诉讼前5年内未因从事业务活动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受过行政、刑事处罚”。

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认定的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可以认定为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 设区的市,自治州、盟、地区,不设区的地级市,直辖市的区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认定为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第四条 社会组织章程确定的宗旨和主要业务范围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且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的,可以认定为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

社会组织提起的诉讼所涉及的社会公共利益,应与其宗旨和业务范围具有关联性。

第五条 社会组织在提起诉讼前五年内未因从事业务活动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受过行政、刑事处罚的,可以认定为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无违法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银斑龙猫的生活环境

全文共 1042 字

+ 加入清单

银斑龙猫

在饲养银斑龙猫之前一定要先为它准备好东西,切不可买好龙猫再带着他跑很远路买用品。家庭饲养在生活环境中需要重视的是环境温度,在寒冷的冬天饲养环境中的温度不能低于5℃,炎热的夏天温度不能高于28℃。银斑龙猫需要一定的空间供其活动伸展,如果笼子太小可能造成它们觉得压迫紧张而引起不应症状(如咬毛)。根据香港渔农处对饲养银斑龙猫的指引条例中的数据,饲养一只银斑龙猫笼子的长宽建议在34×42厘米,饲养两只银斑龙猫的笼子长宽建议在42×60厘米,三只以上长宽建议在52×70厘米,笼子的高度应在50厘米左右,但原则上不建议将三只银斑龙猫饲养在同一个笼子里,同性别的银斑龙猫在确定它们能和睦相处前也不应饲养在同一个笼子里以免它们因为“争地盘”而发生争斗。一般来说购买一个专用的银斑龙猫卧室是必要的投资,尤其是新到家的银斑龙猫,更需要有个避身所让它感觉更安全。市面出售的睡房有木头和瓷器两大材质,各有各的优点。木头的睡房冬天有利保暖,对银斑龙猫来说更天然,更舒适,还能起到磨牙的作用。瓷器的睡房有很多好看的形状,更美观而且易清洗。银斑龙猫是非常喜欢上下跳跃的动物,一般都能跳到半米以上高度,在笼子里安装跳板可以让银斑龙猫玩耍兼磨牙,有的时候也可以蹲在上面休息。如果有个大笼子,可以考虑安放一根树枝供银斑龙猫攀爬栖息。但要注意木材必须对银斑龙猫无害,如果是自己拣来的树枝,要先用沸水煮,消毒杀虫,然后经过烈日暴晒或烘箱烘干。银斑龙猫的便便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气味,但尿液还是有点味道的,所以需要在笼子里铺能吸收尿液的垫材。一般有底隔的笼子可以选择木屑、猫沙、纸草等吸水物。但值得注意的是,松木屑虽然去味功效很强,但松木中含有的物质可能引起银斑龙猫哮喘。未经过深加工的松木屑是不适合给银斑龙猫使用的。银斑龙猫能承受的极限温度在32度以下,因此夏天要注意为它们降温,它们感觉舒服的温度在18~22度之间。银斑龙猫笼不能放在太阳能直接照射到的地方。银斑龙猫居住环境要保持空气流通,但也不可以直接放在空调下吹,或者放在风后位置,否则容易导致银斑龙猫身体受热不均而伤风、腹泻等。不要将银斑龙猫放在过道,或其他人经常会走动打扰它们的地方。笼子一边或两边要贴墙,不能放在屋子中央。但要注意不能紧贴有墙纸或者护墙板的墙壁,因为银斑龙猫可能啃咬吃下它们。尽量将银斑龙猫笼放在椅子或者桌子上,让它有比较开阔的视野,能观察到周围的环境。不要直接放在地上。银斑龙猫居住环境的几大要点就是:安静、避光、高处、干燥、通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蓝顶亚马逊鹦鹉的生活环境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蓝顶亚马逊鹦鹉

蓝顶亚马逊鹦鹉的个性不算胆小,当它们发生危险的时候,会发出非常尖锐刺耳的声音紧接着飞走。人工饲养的蓝顶亚马逊鹦鹉可以很快的适应新环境,这种鸟比较吵闹,饲养它们一定要有足够大的饲养环境。蓝顶亚马逊鹦鹉通常非常吵闹,特别在早上及黄昏时分。当遇外敌入侵时,尤其吵闹。体质犟壮;破坏性犟,喜欢啃咬物件,因此需要新鲜树枝供啃咬,喜欢沐浴或喷雾方式的沐浴、兴奋时会竖起颈背部份羽毛,只在繁殖期以外才可与其他品种的亚马逊鹦鹉和平共处。过于潮湿的天气要放室内,过于冷的天气要放室内,基本上气温在10度以下就不要放室外,繁殖的鸟更要注意不但气温不可过低,温差也要避免过大。比如春天的广东白天气温可以达到20摄氏度以上,但是晚上只有10度左右,虽然相对北方已经很好,昼夜温差却高达10度。这样的气温对一般鹦鹉没关系,对产卵育雏的鸟就有很大的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石蛙的生活环境

全文共 1054 字

+ 加入清单

石蛙

石蛙属于耐寒不耐热的爬行动物,适宜温度为15~25℃,水温过高会出现异常甚至死亡,在寒冷的冬天石蛙都蛰伏起来冬眠,倘若在寒冷的冬天水温高于12℃时,也会有部分石蛙伏在洞口或跳出洞穴活动。那么家庭饲养的石蛙应如何为他们布置生活环境呢?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 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石蛙成蛙的致死高温在31℃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 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蝌蚪池面积 3~4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 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 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黑间短鲷的饲养环境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黑间短鲷

饲养黑间短鲷,水族箱的造景必不可少,对于这种有低于领域的短鲷来说,为他们打造一个适合的水族箱造景是非常重要的,小编就为你从沉木、水草以及过滤三方面来告诉你,如何为黑间短鲷布置合适的环境

一、沉木

最好有天然树洞的,有天然树洞就不需要鲷罐了。

二、水草

首选小三角和松茸莫斯,莫斯还可供草虾取食藻类、躲避。短鲷喜欢啄食绿藻球、小叶美凤ms,所以鲷缸里不宜养这些水草。

椒草:椒草根系是水草中唯一直接吸收鱼缸中有害物,而一般水草需要硝化细菌分解有毒物后才能被水草吸收,椒草对灯光是要求也不高,易于维护。

三、过滤

滤筒、背滤、侧滤、上滤、瀑布、这就因地制宜了,比如:纯短鲷繁殖缸铺一层底泥、用水妖精过滤即可。

混养:小精灵、蓝眼小胡子、游速快的小宝都可以和短鲷混养,切忌和孔雀鱼混养,但安德拉斯双剑公鱼是可以的,即使可以混养的品种也要数量适度,短鲷成鱼的领地意识还是很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水族生物蓝藻简介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蓝藻

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蓝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质和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该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或拟核)。在蓝藻中还有一种环状DNA质粒,在基因工程中担当了运载体的作用。和细菌一样,蓝藻属于“原核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葵花凤头鹦鹉的生活环境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葵花凤头鹦鹉

葵花凤头鹦鹉在野外喜欢栖息在森林,林地和农田耕等地。偶尔在乡村的农地看到它们觅食农家作物。当然在公园里或绿地也可以看见。那么家庭饲养该鹦鹉应提供怎样的生活环境呢?他们需要大笼舍,至少5x1.2x2m的规格,最好是6x2x2m较理想,有时巨大的叫声非常吵杂,尤其是晨间及傍晚,啃咬力很强,笼舍必须够坚固,提供新鲜树枝与玩具供咬嚼,也可消除无聊。人工饲养,在繁殖期间会明显地变安静,提供的巢箱要加上坚固的金属边,可使用金属制巢箱,或将其外挂于笼外,否则强大的咬合力会严重地破坏木制巢箱,甚至短期内被完全破坏或底部毁损危急蛋与幼鸟的安全,葵花凤头鹦鹉常在繁殖期间有雄鸟对雌鸟变的很有侵略性的行为,常常会追着雌鸟跑,甚至攻击,所以巢箱可以使用有两个洞口规格(T字型或直立式),这样追打时雌鸟比较不会被逼至死角而受到严重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