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男戴观音女戴佛的典故(推荐20篇)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包粽子、挂香包、系五色线、贴剪纸……这些端午的传统习俗,在祖辈一代的生活中,是一件很隆重的事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男戴观音女戴佛的典故,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浏览

6885

文章

1000

篇1:关于滴水观音的生长习性及管理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滴水·观音(原名海芋或姑婆芋),学名:Alocasiamacrorrhizos,天南星科海芋属,又名佛手莲等,台湾地区称姑婆芋,原产南美洲,为热带和亚热带常见观赏植物,俗称痕芋头、狼毒(广东)、野芋头、山芋头、大根芋、大虫芋、天芋、天蒙等,作为观赏植物时则称其为滴水观音。

关于滴水观音的生长习性管理

1、生长温度为20-30度,最低可耐8度低温,夏季高温时只要保持土壤潮湿、经常喷水、遮阴仍能正常生长,冬季室温不可低于5度。

2、海芋为耐阴植物喜欢半阴环境,应放置在既能遮阴又可通风的环境中,不可在烈日下暴晒以免植株出现大面积的灼伤。

3、特别喜湿,生长季节不仅要求盆土潮湿,而且要求空气湿度不低于60%。夏季高温时要加强喷水,为其创造一个相对凉爽湿润的环境,置放于室内空调大厅中的盆载海芋,既要保证盆土湿润,又要不时给叶面喷水。若冬季室温不能达到15度时应控制浇水,否则易导致植株烂根,一般情况下每周喷1次温水即可保持其叶色浓绿。

滴水观音

4、海芋可用腐叶土、泥炭土、河沙加少量沤透的饼肥混合配制的营养土栽培。通常每年春季换盆1次,可每月松土1次保持盆土处于通透良好的状态。

5、比较喜肥,3~10月应每隔半月追施1次液体肥料,尤其应加大氮肥的施用量,这样叶片会长的大如荷叶、光洁可人。温度低于15度时应停止施肥。

功能主治

治瘴疟,急剧吐泻,肠伤寒,风湿痛,疝气,赤白带下,痈疽肿毒,萎缩性鼻炎,瘰疬,疔疮,疥癣,蛇、犬咬伤。

①《纲目》:治疟瘴,毒肿,风癞。

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恶疮肿毒,末,酒涂。

③《天宝本草》:敷疔疮、疥癣。

④《广西中药志》:治肺结核,痧症,热病等。

⑤《四川中药志》:治内外痔疮。

性味

性味:味辛;性寒;有毒。

归经: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散结消肿。

①《纲目》:辛,有大毒。

②《广西中药志》:味淡,性寒,有大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有毒。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纵横天下什么意思?纵横天下典故介绍

全文共 1785 字

+ 加入清单

吕布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为三国第一武将,但最后还是败在了曹操手上。当时天下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王允利用连环计让吕布杀掉董卓,但李榷和郭汜却攻入长安吕布只能逃跑。吕布趁曹操攻打徐州时,和陈宫等人快速占领濮阳,但最后还是被曹操击败,吕布想投靠刘备却再次叛主。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纵横天下”,就和吕布有关,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发生在兖州争夺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吕布、陈宫、曹操和郭嘉。原文如下:

(曹)操曰:“吾料吕布有勇无谋,不足虑也。”教且安营下寨,再作商议。吕布知曹操回兵,已过滕县,召副将薛兰、李封曰:“吾欲用汝二人久矣。汝可引军一万,坚守兖州。吾亲自率兵,前去破曹。”二人应诺。陈宫急入见曰:“将军弃兖州,欲何往乎?”布曰:“吾欲屯兵濮阳,以成鼎足之势。”宫曰:“差分。薛兰必守兖州不住。此去正南一百八十里,泰山路险,可伏精兵万人在彼。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

布曰:“吾屯濮阳,别有良谋,汝岂知之!”遂不用陈宫之言,而用薛兰守兖州而行。曹操兵行至泰山险路,郭嘉曰:“且不可进,恐此处有伏兵。”曹操笑曰:“吕布无谋之辈,故教薛兰守兖州,自往濮阳,安得此处有埋伏耶?教曹仁领一军围兖州,吾进兵濮阳,速攻吕布。”陈宫闻曹兵至近,乃献计曰:“今曹兵远来疲困,利在速战,不可养成气力。”布曰:“吾匹马纵横天下,何愁曹操!待其下寨,吾自擒之。”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率军征讨徐州之际,陈宫、张邈联合吕布在兖州作乱,占领该州大部地区,仅剩甄城、东阿和范县依然在曹军手中。曹操见形势危急,立即率部赶回兖州。此时,陈宫建议吕布在泰山正南一百八十里处设伏,一举击溃曹操。不过,这个建议却遭到吕布的拒绝。吕布作出了以薛兰和李封镇守兖州、自己驻扎濮阳的决定。曹操闻讯后,以曹仁为一部围困兖州,自己亲率大军杀向濮阳。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吕布口中的“纵横天下”,意为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语出元代陈以仁所著杂剧《存孝打虎》第一折中的“黄巢纵横天下,朝中文武并不以社稷为重。”

小说中描述的吕布与成功等人在兖州作乱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武帝纪》载:“会张邈与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荀彧、程昱保鄄城,范、东阿二县固守,太祖乃引军还。布到,攻鄄城不能下,西屯濮阳。”《三国志吕布传》亦称:“太祖初使宫将兵留屯东郡,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兖州牧,据濮阳。郡县皆应,唯鄄城、东阿、范为太祖守。”此后,双方在濮阳爆发激战。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反复争斗,曹操笑到了最后,将吕布赶出了兖州。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薛兰和李封二人,不但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吕布手下的将领。据《三国志武帝纪》载:“(吕)布将薛兰、李封屯巨野,太祖攻之,布救兰,兰败,布走,遂斩兰等。”从这段记载来看,在巨野之战期间,薛兰被曹操斩杀,而李封则在此战过后下落不明。

众所诸知,吕布能够驰骋中原数年,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武艺高强,手下还有一批能征惯战的将领。那么,除了张辽和高顺之外,吕布手下还有哪些将领呢?本文不妨在此作一个列举从《三国志》的相关传记来看,吕布手下的将领有张辽、高顺、陈宫、成廉、魏越、郝萌、曹性、侯成、宋宪、魏续、许汜、王楷、薛兰、李封、吴资、侯谐、秦宜禄、高雅、赵庶、李邹等二十人。这些人的下场如何?

大概可以分成三种类型:被杀、投降和下落不明。被杀的将领有薛兰、高顺、陈宫、秦宜禄;投降的则有侯成、宋宪、魏续、赵庶、李邹、张辽;剩下的下落不明者中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被俘后下落不明,如成廉和侯谐。另一类是并未被俘却无影无踪者。这一类的人数最多,共达八人,他们分别是魏越、郝萌、曹性、许汜、王锴、李封、吴资、高雅。

在被杀将领之中,秦宜禄的下场最令人唏嘘。据《三国志明帝纪》注引《献帝传》载,秦宜禄原本时候吕布的部将,在曹操围攻下邳期间被派往淮南向袁术求救。袁术看中秦宜禄的一表人才,将一位皇族女子嫁给他为妻,秦宜禄的原配妻子杜氏就这样被抛弃。而杜氏又因貌美引起关羽的关注。《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英雄记》称,关羽曾数次向曹操表示,城破之后要娶杜氏为妻。但当城破之后,曹操见到杜氏后便违背了对关羽的承诺,将杜氏纳为小妾。吕布被杀后,秦宜禄又投降了曹操,被任命为铚县县长。原本秦宜禄以为从此平步青云,却不想后来又被张飞所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出茅庐什么意思?初出茅庐典故出处介绍

全文共 1231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自降身段去请一位毫无实战经验的诸葛亮出山协助他。其实不光我们不懂,关羽和张飞也不太能理解,按照他们二人的性格第一次见不到诸葛亮,就不会有第二次了。所以等诸葛亮正式加入刘备以后,关羽也是想试探一下诸葛亮究竟有何真本事。这次要为大家讲述的成语“初出茅庐”,就和他们几位有关,一起来看看关羽是怎样做的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发生在博望坡之战期间,主人公是诸葛亮。原文如下:

且说李典见势头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时,火光中一军拦住。当先大将,乃关云长也。李典纵马混战,夺路而走。于禁见粮草车辆,都被火烧,便投小路奔逃去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正遇张飞。战不数合,张飞一枪刺夏侯兰于马下。韩浩夺路走脱。直杀到天明,却才收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后人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夏侯惇收拾残军,自回许昌。却说孔明收军。关、张二人相谓曰:“孔明真英杰也!”行不数里,见糜竺、糜芳引军簇拥着一辆小车。车中端坐一人,乃孔明也。关、张下马拜伏于车前。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当时正值曹操命夏侯惇、李典、于禁等人率兵十万进攻新野,刘备向诸葛亮问计。诸葛亮令关羽在豫山埋伏,张飞在安林山谷埋伏,又令赵云作为前部对曹军交战,并特意叮嘱许败不许胜,随后又对关平和刘封作了一番部署。

就在此时,关羽突然发难,责问诸葛亮的去向。诸葛亮回答说自己就呆在新野城中。随后也出言讥讽,遭到刘备的指责。然而在随后进行的战斗中,诸葛亮的计策大获成功,关羽和张飞转变了对诸葛亮的看法,都对诸葛亮佩服不已。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文中称赞诸葛亮的一首诗中“初出茅庐”,意为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这是历史的真实,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而关羽和张飞对诸葛亮的能力表示质疑,这也是历史事实,《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关羽、张飞等不悦”便是明证。不过,诸葛亮是不是用博望坡之战的出色表现转变关张二人对自己的看法呢?答案却是否定的,因为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博望坡之战与诸葛亮毫无关系。

这里要首先说明的是,博望坡之战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据《三国志·先主传》载:“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不过,这个时间却是在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而刘备“三顾茅庐”的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这也就意味着博望坡之战时诸葛亮尚在隆中隐居,也就不可能参与博望坡之战了。

以上的这段记载不仅证实了诸葛亮与博望坡之战无关,同时还指出了此战真正的策划者和指挥者,那就是刘备。正是在刘备的运筹帷幄下,夏侯惇大军才兵败博望坡。刘备虽然被称为常败将军,但也只是遇上曹操,但对于曹操的手下还是有一定办法的。博望坡对付夏侯惇如此,后来在定军山对付夏侯渊也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滕州观音阁

全文共 1880 字

+ 加入清单

滕州观音阁为文化旅游景点。

观音阁位于滕州市柴胡店镇南部的老君院村,坐落在一个蜿蜒起伏的老君山西侧,其上原为一座古寺,可惜破坏殆尽,依稀尚可辨出当时的建筑遗迹。许多小佛窟造像已荡然无存,唯余这座石质建筑的观音阁,及阁内残存佛像和壁龛造像若干。

观音阁高15米,宽8米,盲窗2孔。门额题观音阁三字,上年款署万历己未年(1619年),下款题为泰兴三立,属万历重修时的题记。迹象表明是阁原为唐代佛窟,万历时围窟建阁留存于今。

观音者,乃佛教徒崇拜之偶像,全称“观世音”,是梵文Avalokites

Vara的意译,又译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观音声”,又称救世菩萨、莲花手菩萨、圆通大士等。《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众生遇到灾难苦恼,只要发声呼救,观世音菩萨就寻声解救。声音不用听而是去“观”,此是佛家所说的“六根互用”。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及其功能。常人以之各司其职,但佛家却能六根可以互用,故全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因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大悲”,沿用至今。佛学自东汉末年由印度传入中国,分为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中国信众在接受印度佛教时并未全部照搬。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印度佛教的观音形象逐渐发生变化。初期是以“伟丈夫”的形象高坐佛堂,中国早期观音造像,无论是木雕还是壁画观音则都是男子还蓄有两撇小胡子。唐宋以降,观音则完全变为美女形象,而且是姿态秀美妩媚。佛教认为观音菩萨可以显化为多种宝相,依据观音菩萨随意显化这一特点,在中国各佛教宗派和民间信众又各供奉着各种观音,密宗、天台宗所传皆为六观音,民间则盛传三十三观音。观音变化形象之多,在佛教偶像中可谓是独一无二,这一现象说明观音菩萨是最受信众欢迎的佛神。

佛教的东传不但充实了我国宗教、哲学和思想的内涵,也丰富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形式与类别。古代建筑有宫廷府第建筑、宗教建筑、纪念建筑、祭祀建筑等诸多类别,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定其属性,此观音阁当属宗教建筑。

观音阁内圆雕石刻观音坐像残高1.6米,头部残缺,长裙曳足,右屈膝左垂足坐于龛中,龛右壁附刻圣水瓶。观音坐像身着褒衣博带,项挂璎珞,圆肩修身,衣纹简练丰满,透露出肌体的弹迷人,皱折密集流畅,下边角起翘翻卷若迎风飘拂,大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艺术韵意。流畅自然中,表现出含蓄而又写实的立体感,庄重丰满,姿势优美。刀法洗练,线条婉转,具有丰富的质感,充分体现了唐代雕像严谨、洗练、精湛的艺术风格。虽然这座石刻观音残缺不全,消失的头颅、残断的手臂和风化的躯体,但是其造型之准确、雕刻之精细,当属石雕中的精品,显现出了当年的大唐风韵。

像左侧附刻两列高浮雕,分布于凹龛内。龛上长105厘米,下长130厘米,呈上窄下宽状。浮雕分上下两列,上格左刻唐三藏勒马驭经图,题榜曰:“观音菩萨,命唐三藏取经回来”,纵20、横12厘米。下格浮雕纵60、横18厘米,僧俗造像七尊,头面全部残损。附刻宝象图,高53厘米。各像均有题榜,但都因铲剜严重,无法辨识。

像右侧石刻一列两格,纵72、横178厘米,造像六尊高浮雕,上格四尊,像高53厘米,两像间题曰:“持诵经论沙,功德主僧永深”。下格像高50厘米,两尊中题一“蛮”字。近龛沿像旁题榜:“天王献宝”四字。窟顶端题有:“崇宁四年(1105年)记,施主任宏□人左立”,十三字残一,当为北宋时的修缮题记。

观音阁据说原有气势恢弘的寺院建筑,北部有四进院落,供奉许多佛像。山顶部有一凉亭,山北侧和西侧有长年流淌不断的山泉水,山西侧断崖上凿有数十个佛龛,满山松柏树参天挺拔。随着时代风雨,千年古刹,几经枯荣,迨至民国,房舍十毁八九,一派凄凉。观音阁系石块砌垒,幸存至今。

整座观音阁是将古代文化浓缩在石头上的艺术作品,为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为现代绘画、雕塑、雕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艺术参照,是一笔极其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柴胡店镇:柴胡店镇位于滕州市的最南部,总面积62.74平方公里,人口4.6万人,辖41个行政村。 境内有庞大的古汉墓群,唐朝时修建的“老君庙”、摩崖石刻,供奉吕洞宾的吕祖阁明吕祖阁。建于明朝,号称鲁南道观之首的老北宫,供奉奚仲的车服祠等。环境优美秀丽,刘村万亩梨园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四季风光令人陶醉:春季有“似风卷起千堆雪的梨花胜景”,夏季如翠绿的海洋,秋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观音菜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观音菜又叫紫背天葵、補血芽,属半野生蔬菜。可食可药,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不需喷施农药,是绿色无公害蔬菜的佼佼者,有很好的营养保健作用。原引自云南昆明世博园(世博会金奖产品)。据测定:每100克干物质中含钙1.4-4克,磷0.17-0.39克,钾2.83-4.63克,铜1.34-2.52毫克,锌26-75毫克,铁、锰含量更为突出,其中含铁129-209毫克,含锰47-148毫克;特别是含有药用成份黄酮苷,可以延长维生素C的作用,减少血管紫殿;有提高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能力,并对恶性生长细胞有中度抗效。

实践证明:经常食用有治咳血、血崩、痛经、血气亏、支气管炎、中暑、阿米巴痢疾和外用创伤止血等功效。 观音菜食用方法多样:嫩稍和幼叶可与菇类素炒、与肉类荤炒或糖醋渍,亦可焯后凉拌,或做拼盘、火锅配料,也可放入姜沫、蒜茸等调料清炒,还可做馅、做汤。叶片润滑,茎部爽口,风味别具一格。煮食时先用开水杀青,再加入蒜、酱油、香油等即可食用。凉拌时先用盐处理半小时,再倒去盐水,加入糖和醋即可;炒食拌加腐乳,沙辣酱等佐料,风味更佳。它野生强,常温下可鲜储4-7天不变色,不腐烂,是当前最理想的营养保健蔬菜。为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城乡消费者需要,观音菜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斩将搴旗什么意思?斩将搴旗典故出处介绍

全文共 1102 字

+ 加入清单

曹魏能顺利灭蜀,邓艾算是第一功臣,只是邓艾的结局非常不值。钟会选择背叛曹魏,还将邓艾给害死,期初司马昭还准备好好赏赐邓艾一番,但钟会却把邓艾推向了火坑,还利用他不听命令的举动,把邓艾塑造成了反叛一方。最后司马昭无法容忍邓艾的态度所以将他赐死,其实司马昭并不了解邓艾,邓艾是司马懿一首带出来的人,他怎么可能被判自己的老师呢?“斩将搴旗”这个成语就和邓艾还有司马昭有关,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邓艾传》,时间是在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相关人物为司马昭和邓艾。原文如下:

十二月,诏曰:“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僭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一朝而平。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禽子阳,亚夫灭七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同年十二月,朝廷颁布诏书说:“邓艾英勇奋战,深入敌人腹地,拔取敌方战旗,斩杀敌将,将凶恶的敌人悬首示众,使僭号之帝俯首称臣。多年来逃脱诛杀的罪魁,在一朝之内平定。出征之师没有超过约定时间,平定巴蜀如风卷残云。

以前白起消灭强大的楚国,韩信击败劲敌越国,吴汉斩杀公孙子阳,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虽然都是战功赫赫,但他们功劳与邓艾相比,都大为逊色。现晋升邓艾为太尉,增加食邑两万户,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每人各增加食邑一千户。”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这道诏书上所提到的“斩将搴旗”,意为拔取敌方战旗,斩杀敌将。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吴子•料敌》中的“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

这则成语故事法正在公元263年的灭蜀之战结束后。邓艾在此战中的战功正如诏书中所言的那样,可谓“斩将搴旗”,凭借一己之力灭亡了蜀汉帝国。为此,司马昭通过傀儡皇帝曹奂颁布了这份诏书,对邓艾加官进爵以示嘉奖和勉励。这原本是一件喜事,可邓艾接下来的举动却让他惹上了杀身之祸。

邓艾收到这份诏书后,立即写信给司马昭,提出了自己对于治理蜀地的意见。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建议将后主刘禅留在蜀地,这引起了司马昭的警觉。司马昭随即派监军卫瓘转告邓艾,命其一切行动要事先报告,得到批准后方可实施,不可擅自做主,这就等于是在提醒并警告邓艾。

不过,邓艾却没有意识到危险,又第二次写信给司马昭,继续坚持自己的主张,并认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自己的行为都是处于对国家利益着想。此举令钟会、胡烈、师篡等其他灭蜀将领都认为邓艾的所作所为是叛逆之举,纷纷上书举报。司马昭被激怒,随即下令将邓艾父子逮捕。一代名将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观音山有蹦极吗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从医学角度来讲,蹦极时身体的突然失重带来的强烈刺激或者说惊吓,使人体突然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瞬时分泌大量肾上腺素等物质,会对心脏等器官产生不利影响,使心跳过快、血压升高,因此,心脏不好或者有血压高的人绝对禁止做蹦极,那我们在蹦极时该注意什么呢?许多蹦极点都针对不同的体重,配备了不同的绳索。这些绳子有不同的颜色和标签,标明适用于哪个体重范围。要问问教练绳子的规格,如果觉得不满意,就不要跳。一般来说,50公斤以下的用细绳,50-80公斤的用中绳,80公斤以上的用重绳;许多蹦极点都使用一条主安全绳,另外还有一条备用绳,以在第一条发生断裂时派上用场。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故,第一条安全绳断裂,而备用的那条长度又不对,那么大家知道观音山有蹦极吗?

面朝大海、遥望金门,然后从18层楼高的平台一跃而下—--这样的“金厦第一跳”落户观音山啦!观音山滨海休闲旅游节全面开启,观音山梦幻水世界开园迎客的同时,观音山梦幻陆世界也宣布最新引进的“18层楼高蹦极”已进入最后的试跳环节。体验的小伙伴们将在3秒内,急速坠落,这可谓勇敢者的游戏。

一次性购票,即在梦幻世界乐园门口购买陆世界门票及蹦极门票,共计210元/人。分次购票,即在购买了陆世界门票进入梦幻世界乐园后再购买蹦极门票,其中陆世界门票130元/人,蹦极100元/人。单独购票,即单独购买蹦极门票,160元/人。

厦门观音山蹦极注意事项:

1、凡报名参加蹦极的活动者,必须在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形下参加活动,每位参加蹦极者必须遵守教练之指导及规则,蹦极站将提供正确、安全的指导。

2、本项目只适合身高1.4米—1.95米之间,16岁以上50岁以下身体健康,体重不超过100公斤,勇敢胆大者可参加

3、凡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神经错乱、哮喘、眼部疾病、癫痫症患、骨科疾病、骨折史、颈椎脊椎患者、酒后、吸毒者、孕妇及体重不足35公斤者,皆禁止参加本项目。

4、年满16岁以上未满18岁者需由监护人陪同并签字确认,方可参加蹦极。

5、当遇雨、雾、冰雹、风速大于7级(即每秒超过15M)时,项目禁止对外营业。

6、游玩此项目须遵守游戏规则,听从工作人员指导。

7、本券限当日使用,一经售出,概不退票,请评估自身状况再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拈花微笑出自哪里,有什么典故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在历史文化中,禅宗的特色就是传道授学,讲求心领神会,无需文字言语表达。但是其中就有很多人不理解其中的意义,更不知道怎么理解,但是有人问到拈花微笑典故是什么,你了解多少,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

拈花微笑的典故:说是有一天,教主释迦牟尼上大课,众多弟子眼巴巴地望着他,他却一句话也不说。伸手从讲台上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在手中转来转去,好像在暗示着什么,弟子们谁也不懂老师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之后其中的一个迦叶“破颜微笑”,宗教堂会,戒律极严。可就在这鸦雀无声中,迦叶尊者竟然“噗嗤”一笑,尽管不是开怀大笑,只是微笑,也是大大出乎常规的,这就是禅宗“拈花微笑”的典故。

拈花微笑的典故,指的是师徒两人神神怪怪的行为,合在一起,就叫做“拈花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孺子可教的故事 孺子可教的典故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天,张良在圯水桥上散步时,有位老人鞋子掉在桥下,老人叫张良帮他把鞋拣起来。张良下桥把鞋捡了起来,老人又叫张良给他把穿上,张良虽然很不高兴,但还是恭敬的替老人穿上鞋。鞋子穿好后,老人起身就走了。没走多远便返身回来,对张良说道:“你这小伙子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由于张良连续几次都比老人去得晚,被老人责怪。于是,他半夜就抹黑来到桥上等候。天蒙蒙亮时,张良看到老人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老人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张良,并要他苦功钻研。后来,张良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成语孺子可教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盐津观音阁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盐津观音阁为文化旅游景点。

观音阁位于云南昭通盐津县豆沙石门关北崖峭壁间的青莲洞口,原寺建筑年代久远,仅存遗址。现存观音阁重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是四川省庆符县静修和尚募捐建造,系如意斗拱装饰的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是滇东北少有的古建筑之一,其左、右、后三面均依岩石为壁,阁门飞悬洞口,峻拔挺立于悬岩之间,在四周群峰的攒拥烘托下,大有飞阁凌空、气象万千之势,阁内石壁中,钟乳石倒立,天然地构成各种形态,其中有一钟乳石极象南海慈航普渡的观世音菩萨,千百年来,为这一带虔诚的佛教信徒所敬仰。

观音阁内有数尊精塑的神像,阁内金碧辉煌。在岩壁上还刻有“观世音慈航普渡众生”的浮雕,造型别致,技艺精湛。每年农历二、六、九月的十九日的观音会,朝圣观光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白面狐狸为什么长得像观音?她们是什么关系?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白面狐狸,应该很多人都还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吧,她是在《西游记》里面比丘国的剧情中出现的,白面狐狸和寿星的坐骑白鹿精联手欺骗国王,白面狐狸变化成一个美貌女子,留在国王身边,而白鹿精变化成她的父亲,做了国丈,两人让国王身体一日不如一日,骗他说需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心肝做药引,才能治好国王的病。后来当然是被孙悟空解决掉了,但是原著中对于白面狐狸的描写却很奇怪,说她长得像观音。我们知道,妖怪的外形其实都是可以变化的,那为什么白面狐狸要变成观音的脸呢?

原著里面对于白面狐狸的外貌描写有这样一句话“其女形容娇俊,貌若观音”,就是这句“貌若观音”让人感到很奇怪。既然是妖怪,为什么要变幻成观音的脸?美貌的女子千千万万,为何一定要选择变成观音的脸呢?这一点,或许可以参考《封神演义》当中第一回里面,纣王去给女娲上香,却被雕刻的女娲神像吸引,还写了一首诗,这件事情被女娲知道以后,认为这是纣王对自己神像的亵渎,因此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故事。而在比丘国的故事中,国王就像是纣王,而白面狐狸就相当于女娲神像。

国王也许是对观音的美貌有亵渎之心,但是因为那是观音,他又不敢,没办法像纣王那样直接把自己的心思展露出来,而这一点被白鹿精察觉到了,于是让白面狐狸变成观音的样子,“偶遇”了国王,如此一来,国王见到长得很像观音的白面狐狸,当然就要带回王宫,封为美后。这也是白面狐狸能够诱使国王对自己言听计从的手段之一。只可惜,即便如此,白面狐狸在故事中也只是一个被利用的小角色,想当初观音知道红孩儿变成自己的模样欺骗孙悟空,顿时就大发雷霆,现如今白面狐狸甚至用她的脸去做这样让人不齿的事情,白面狐狸的结局自然好不到哪去。

当然了,这件事情也许是观音授意的也说不定,毕竟取经路上的每一难都被安排了,但白面狐狸却也还是一个牺牲品,她是生是死,也没有什么人会关心,而且她本身也是妖怪,还是人人喊打的狐狸精,就如同被女娲派遣的妲己一样,做了再多,最后也没有好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抱头鼠窜什么意思?抱头鼠窜典故出处介绍

全文共 1600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死后,刘备为了帮关羽报仇,集结了大量兵力准备伐吴。虽然最后的结果,刘备大败还差点全军覆没,不过战事前期刘备还是取得了不小的优势,但刘备此番又损失了张飞,这对于蜀军来说更加雪上加霜了。在小说中孙权面对刘备的进攻,显得非常不淡定,一直想找机会跟刘备求和,如果真是这样孙权是不可能击败刘备的,在正史中,孙权抵抗刘备的信心可是十分坚定的。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抱头鼠窜”就要揭穿夷陵之战的一个小秘密,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发生在夷陵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刘备、程秉、阚泽和孙权。原文如下:

近臣奏曰:“东吴遣使送张车骑之首,并囚范疆、张达二贼至。”先主两手加额曰:“此天之所赐,亦由三弟之灵也!“即令张苞设飞灵位。先主见张飞首级在匣中面不改色,放声大哭。张苞自仗利刀,将范疆、张达万剐凌迟,祭父之灵。祭毕,先主怒气不息,定要灭吴。马良奏曰:“仇人尽戳,其恨可雪矣。吴大夫程秉到此,欲还荆州,送回夫人,永结盟好,共图灭魏,伏候圣旨。”先主怒曰:“朕切齿仇人,乃孙权也。今若与之连和,是负二弟当日之盟矣。今先灭吴,次灭魏。”便欲斩来使,以绝吴情。

多官苦告方免。程秉抱头鼠窜,回奏吴主曰:“蜀不从讲和,誓欲先灭东吴,然后伐魏。众臣苦谏不听,如之奈何?“权大惊,举止失措。阚泽出班奏曰:“现有擎天之柱,如何不用耶?”权急问何人。泽曰:“昔日东吴大事,全任周郎;后鲁子敬代之;子敬亡后,决于吕子明;今子明虽丧,现有陆伯言在荆州。此人名虽儒生,实有雄才,大略,以臣论之,不在周郎之下;前破关公,其谋皆出于伯言。主上若能用之,破蜀必矣。”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夷陵之战打响后,刘备大军进展顺利,东吴将领甘宁、潘璋、马忠先后阵亡。孙权大惊失措,同意了步骘的建议,将杀害张飞的凶手范疆、张达交给刘备,并派程秉去见刘备,恳请刘备罢兵休战。不过,刘备对此断然拒绝,孙权更加心惊胆战。此时,阚泽向孙权推荐由陆逊担任大军统帅,与刘备决一死战。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程秉被刘备赶走时的神态,叫做“抱头鼠窜”,意为抱着头,像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失败后狼狈逃跑。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汉书·蒯通传》中的“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夷陵之战,是《三国演义》中非常精彩的战役之一,作者也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整个故事。不过,与历史记载相比,小说中虚构的部分实在是不少,下面就针对上面介绍的这段故事情节做一个对比。小说中提到,在夷陵之战开始阶段,东吴就损失了甘宁、潘璋和马忠这三员将领。然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这三个人都并非死在夷陵之战的战场。

首先来谈谈小说中被沙摩柯射死的甘宁。关于甘宁的卒年,大概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根据《建康实录》记载的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还有一种是根据《三国志》相关传记推测出来的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但无论依照哪一种说法,甘宁都是死在夷陵之战前,与沙摩柯更是扯不上一点关系。

至于小说中描述的潘璋和马忠,在历史上也并非是在夷陵之战中阵亡的。史料中没有马忠的卒年,但潘璋的卒年却是一清二楚。《三国志·潘璋传》称:“(潘璋)嘉禾三年卒。”嘉禾三年,是公元234年,既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那一年。因此,潘璋之死与夷陵之战也扯不上关系。

最后再来所以说杀害张飞的凶手张达和范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这位姓范的张飞部将叫做范强。《三国志·张飞传》载:“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而在其他传记中也无孙权将此二人交还给刘备的记载。以夷陵之战中孙权的应对之策来看,他根本就不会将此二人交还给刘备。因此,小说中的这个情节也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尽管战事开始阶段东吴大踏步撤退,但孙权并未与刘备妥协求饶,而是坚定不移地支持陆逊的作战部署,最后终于击败了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巧夺天工的故事 巧夺天工的典故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上蔡县令甄逸有个女儿,长得十分漂亮,后来嫁给了曹丕。曹丕当了皇帝后,对她宠爱有加,百依百顺。当时甄夫人已经四十岁了,为了能得到曹丕长久的宠爱,每天都要精心打扮自己。

据说在甄夫人的庭院里,有一条漂亮的绿蛇,嘴里含着一颗红色珠子。当甄夫人梳妆时,这条蛇就在她眼前盘成一个奇特巧妙的形状,并且形状每天一换。甄夫人就照蛇的形状梳理发型,精巧的程度胜过天然,人们都称这种发型为“灵蛇髻”。曹丕每次看见甄夫人,都觉得她依旧年轻漂亮,十分喜欢她。成语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鲁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典故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先生赠给瞿秋白的话。意思是说只要有一个充分理解自己的真朋友就可以了。在艰难困苦之中,心灵深处的纽带牢固地连在一起,患难相扶。

鲁迅和瞿秋白于1931年开始了文字之交,于1932年相遇即一见如故,互为知己。瞿秋白作为我党前负责人、左翼文化运动领导人,鲁迅作为文化革命的旗手、文坛领袖,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因共同信念的追求、心灵世界的相通、人格精神上的契合,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在中国革命史和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广为传颂的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舟山观音大桥朱家尖海峡大桥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2011年9月13日,329国道舟山朱家尖大桥扩建工程(观音大桥)正式通车。

329国道舟山朱家尖大桥扩建工程由省发改委批准立项,为省重点工程。该项目于2008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完成投资4.53亿元。

项目起点位于329国道平东线应家湾水库附近,路线沿现有的329国道(兴普大道)设东港高架桥穿越东港开发区后,接原朱家尖大桥,大桥扩建工程线位于老桥线位的北侧,与老桥桥梁净距3至10米,终于原朱家尖大桥收费站处,路线总长4.3公里,桥梁总长3544.74米,其中东港高架桥长808米,朱家尖大桥拓宽段长2736.74米。设计标准为公路一级,设计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路线采用整体式路基,一般路段宽度为24.5米,东港高架桥宽度23米,新桥宽度11.75米。大桥扩建主通航孔通航标准与原大桥相同,通航等级为1000吨级海轮。

景点位置

329国道舟山朱家尖大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四海飘零什么意思?四海飘零典故出处介绍

全文共 143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在过五关斩六将寻找刘备的途中,收留了周仓。而且此前,周仓和赵云还相互比试了一番。实际上,周仓这位人物只是演义里杜撰出来的,正史上并没有周仓,但小说的力量强就强在,他把周仓塑造成了一位对关羽来说非常重要的人物,后人还会在关帝庙中供奉周仓。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四海飘零”,就和周仓还有关羽有关,一起来看看当时发生了什么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发生在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关羽、刘备、周仓和赵云。原文如下:

忽见周仓引数十人带伤而来。关公引他见了玄德。问其何故受伤,仓曰:“某未至卧牛山之前,先有一将单骑而来,与裴元绍交锋,只一合,刺死裴元绍,尽数招降人伴,占住山寨。仓到彼招诱人伴时,止有这几个过来,余者俱惧怕,不敢擅离。仓不忿,与那将交战,被他连胜数次,身中三枪。因此来报主公。”玄德曰:“此人怎生模样?姓甚名谁?”仓曰:“极其雄壮,不知姓名。”

于是关公纵马当先,玄德在后,径投卧牛山来……玄德早挥鞭出马大叫曰:“来者莫非子龙否?”那将见了玄德,滚鞍下马,拜伏道旁。原来果然是赵子龙。玄德、关公俱下马相见,问其何由至此。云曰:“云自别使君,不想公孙瓒不听人言,以致兵败自焚,袁绍屡次招云,云想绍亦非用人之人,因此未往。后欲至徐州投使君,又闻徐州失守,云长已归曹操,使君又在袁绍处。云几番欲来相投,只恐袁绍见怪。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前偶过此处,适遇裴元绍下山来欲夺吾马,云因杀之,借此安身。近闻翼德在古城,欲往投之,未知真实。今幸得遇使君!”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终于与刘备重逢。在返回古城途中,周仓突然出现,且身上有伤。关羽询问后得知,有一人杀死裴元绍并占据卧牛山。周仓与之交锋时受伤。此后,众人来到卧牛山,这才发现打伤周仓之人原来是赵云。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赵云口中的“四海飘零”,意为到处漂泊,生活无着,比喻遭遇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这也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与真实的历史记载相对比,小说中的这段描述都是虚构出来的,无一处是历史的真实。首先,关羽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是假的,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谈过,这里不再赘述;其次,小说中出现的周仓与裴元绍这两个人物也是作者的虚构,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第三,张飞落草与古城也并非历史的事实;第四,赵云也并非是在官渡之战期间才重新回到刘备身边的。

据《三国志赵云传》载:“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瓚,瓚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该传注引《云别传》则称:“时先主亦依讬瓚,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云以兄丧,辞瓚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这也就是说赵云与刘备的分离并非如小说所言是在他帮助刘备进入徐州之后,而是在效命公孙瓒期间。这也就意味着自从赵云随刘备进入徐州协助陶谦对付曹操后,就一直留在刘备身边,再也没有返回家乡。因此,也就不会出现小说中所言的自从离开刘备之后“海飘零,无容身之地”的状况。

曹操闪击徐州后,关羽被迫投降,张飞行踪不定,刘备远走河北。那么,赵云又身在何处呢?《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中的一段记载揭晓了答案:“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这意味着在徐州兵败后,赵云与刘备失散,后来又在邺城重逢,并奉刘备的密令在河北一带招兵买马,壮大力量。一句话,赵云瞒着袁绍,秘密为刘备扩充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悔之无及什么意思?悔之无及典故介绍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了北伐的重任,不过蜀国很多大臣并不信任他。觉得诸葛亮都没办法完成的事情,难道换成你姜维就可以办到么?所以很多大臣主张姜维放弃北伐,还是以防守为主。但是姜维深知防守只是坐以待毙,而北伐还能创造一片生机。悔之无及这个成语的背景故事就是讲述了此事,一起来看看这个典故是怎样的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姜维传》注引《汉晋春秋》,时间是在蜀汉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主人公为费祎和姜维。原文如下:

费祎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倖而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费祎对姜维说:“我们这些人对丞相诸葛亮相比,相差的太远。丞相尚且不能平定中原,更何况我们这些人呢!还不如保国治民,守住江山社稷,留下丞相建立的功业去等待有能力的人来继承。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以为打一次大仗就能决定天下胜负。那样做的话,一旦事态发展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再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出自费祎之口,叫做“悔之无及”,意为后悔都来不及了。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见于左丘明所撰《左传》中的“既成谋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

自诸葛亮病逝后,蜀汉的国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蒋琬辅政时期,蜀汉的国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蒋琬根据蜀汉连年征战,国力疲惫的现状,改变了诸葛亮时期主动出击的做法,在边境地区采用积极防御、伺机进攻的策略应付来自曹魏的袭击。费祎继任后,对外战略更加保守,费祎认为自己的才能远逊与诸葛亮,而诸葛亮尚且不能平定中原,可见难度之大,以自己的能力更加不宜常年出兵北伐并取得胜利。因此,费祎继续沿用了蒋琬时期所采用的防御性策略。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姜维的看法与蒋琬、费祎等人大相径庭。他始终认为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又有在凉州多年的生活经历,可以诱使羌、胡等少数民族的作为内应,拿下陇西地区易如反掌,这样一来就可以乘势夺取凉州进而出兵中原实现统一全国的梦想。故此,等到了姜维执政时期,他先后发动了九次北伐,不但劳而无功,反倒严重削弱了蜀汉的国力,最终也导致了蜀汉帝国的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观音阁公园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观音公园位于湖北省鄂州市沿江大道269号,临江而建。这是一处以观音阁为主要景点而开发的一个大型综合性公园。也是鄂城八景之一“龙蟠晓渡”的所在地,景区投资3000多万元,拥有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分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景观区,以观音阁为中心形成景观轴线,充分展现了吴都历史文化。

观音阁公园西部景观区以入口广场为核心景观,广场中央是7米的盘龙柱造型,隐喻着“三国鼎立”;中部景观区以中心水景广场为核心景观,包括龙蟠晓渡、蟠龙石、清石小溪、解剑亭、休闲健身区以及踏水区;东部景观区主要由历史文化长廊、阶梯广场和铜镜墙组成。其中,高3米、长119米的历史文化长廊以明清古城墙为基础,临江而列,以浮雕为形式,讲述三国故事,表现了当年孙权以武而昌、龙蟠凤集两个主题,再现了吴王建都操练军队,搜罗人才,发展经济的场景。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沿江大道269号位于湖北省鄂州市沿江大道269号,临江而建。这是一处以观音阁为主要景点而开发的一个大型综合性公园。也是鄂城八景之一“龙蟠晓渡”的所在地,景区投资3000多万元,拥有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分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景观区,以观音阁为中心形成景观轴线,充分展现了吴都历史文化。

观音阁公园西部景观区以入口广场为核心景观,广场中央是7米的盘龙柱造型,隐喻着“三国鼎立”;中部景观区以中心水景广场为核心景观,包括龙蟠晓渡、蟠龙石、清石小溪、解剑亭、休闲健身区以及踏水区;东部景观区主要由历史文化长廊、阶梯广场和铜镜墙组成。其中,高3米、长119米的历史文化长廊以明清古城墙为基础,临江而列,以浮雕为形式,讲述三国故事,表现了当年孙权以武而昌、龙蟠凤集两个主题,再现了吴王建都操练军队,搜罗人才,发展经济的场景。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沿江大道269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不习水土是什么意思?不习水土典故介绍

全文共 1308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之战是促成三国鼎立的最大转折点,如果最后获胜者是曹操可能就不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了。不过这次曹操明显小看了孙权和刘备的联军,结果遭到了惨败。不过赤壁之战吴蜀能够获胜最大功臣还是周瑜,凭借着周瑜的计谋才能打破曹军,而且在开战以前周瑜就已经胸有成竹,认为曹操到了江南做战肯定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所以就有了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不习水土。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出自《三国志·周瑜传》。故事的发生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这个故事可谓决定了赤壁之战的胜负。先来看看原文: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也;

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矒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闲,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这段话的大意是:曹操虽名为汉相,其实是汉贼。将军神勇英武,又依仗父兄创下的基业,雄踞江东,方圆数千里,士兵精良,物资充足,能人志士乐于报效,应当纵横天下,为朝廷铲除奸邪,消灭祸害。况且曹操是自己前来送死,难道还要我们去救他?请允许我为将军筹划此事。现在似乎北方已经安定,曹操没有后顾之忧,似乎可以集中力量决战疆场,但又怎能与我们在舰船上决一雌雄呢?

其实目前北方地区尚未稳定,马超和韩遂盘踞关系,这是曹操的后患。况且他舍弃鞍马,想凭借舟船与我们对抗,这原本就不是中原人的长处。现在又是大寒时节,军马没有草料,他们驱赶中原士兵来到湖海之间作战,难以适应这里的水土,必然发生疾病。这几种情况,都是用兵的大忌,而曹操全都占全了。将军击败曹操,现在正是最合适的时候。我请求拨给我三万人马进驻夏口,保证为将军击败曹操。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出自周瑜的这番话中,叫做“不习水土”,意为无法适应当地的气候、饮食而导致疾病。这也是周瑜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周瑜的这番话,发生在赤壁之战前夕。当时曹操派人送信威胁孙权,在东吴引起一阵恐慌。以张昭为首的部分大臣主张投降,鲁肃则提出让孙权请周瑜前来问策。周瑜来到柴桑后,当众满朝文武的面指出了曹操的致命弱点,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便是曹操“不习水土”。

以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显然曹操占有绝对优势,而赤壁之战的结果却是以曹操的惨败而告终。究其缘由就是开战不久曹军便因为不习水土导致大量将士病倒,战斗力骤降,不得不停止进攻,与东吴呈对峙之势,这就给了东吴以可乘之机。

最后附带说一句,正是由于周瑜的这番话,使得孙权下定了连刘抗曹的决心,并给了周瑜三万人马,与曹操决战赤壁。由此可见,孙权对于获得战争的胜利还是有把握的。倒是刘备听说周瑜手中只有三万人马时,心中忐忑不安。故此,《三国志·先主传》注引《江表传》中刘备就曾经说出两个字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很少。”显然刘备是被曹操打怕了,根本不相信年纪轻轻的周瑜能以三万人马击败强大的曹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出其不意什么意思?出其不意典故介绍

全文共 1465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能够入蜀的川,庞统算是最大功臣之一。当时法正准备迎接刘备入益州,共同对付张鲁,庞统则建议刘备趁此机会拿下益州。不过刘备再三犹豫,拿不定注意,庞统看出刘备是因为担心自己为了益州而失信于天下,于是向刘备说到:“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吞并弱小,逆取顺守,报之以义,还有谁能说您有负信义呢?”刘备听后觉得有道理,便率军进入益州。这次讲解的成语“出其不意”,背后的典故就和刘备入蜀有关,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发生在刘备进入益州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庞统、法正和刘备。原文如下:

却说玄德归到寨中。庞统入见曰:“主公今日席上见刘季玉动静乎?”玄德吾:“季玉真诚实人也。”统曰:“季玉虽善,其臣刘璝、张任等皆有不平之色,其间吉凶未可保也。以统之计,莫若来日设宴,请季玉赴席;于壁衣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主公掷杯为号,就筵上杀之;一拥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可坐而定也。”玄德曰:“季玉是吾同宗,诚心待吾;更兼吾初到蜀中,恩信未立;若行此事,上天不容,下民亦怨。公此谋,虽霸者亦不为也。”统曰:“此非统之谋,是法孝直得张松密书,言事不宜迟,只在早晚当图之。”

言未已,法正入见,曰:“某等非为自己,乃顺天命也。”玄德曰:“刘季玉与吾同宗,不忍取之。”正曰:“明公差矣。若不如此,张鲁与蜀有杀母之仇,必来攻取。明公远涉山川,驱驰士马,既到此地,进则有功,退则无益。若执狐疑之心,迁延日久,大为失计。且恐机谋一泄,反为他人所算。不若乘此天与人归之时,出其不意,早立基业,实为上策。”庞统亦再三相劝。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备与刘璋在涪城首次见面回到自己的营寨后,谋士庞统前来询问刘备对刘璋的看法。刘备认为刘璋为人真诚,庞统却认为正好可以利用刘璋的这一弱点在下次见面的宴席上暗藏刀斧手,趁机将刘璋杀掉,兵不血刃拿下益州。谋士法正也认为庞统的计划可行,建议刘备依此行事。不过,刘备对于庞统和法正的建议并不赞同。在随后与刘璋的见面中阻止了庞统和法正采用的杀害刘璋的行动。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法正口中的“出其不意”,意为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孙子兵法》中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庞统与法正建议刘备在酒席宴间除掉刘璋的情节,在历史上却有其事。但个中细节却少有差异。按照小说的描述,提出这个建议的是庞统和法正。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提出这一建议仅有庞统一人。据《三国志·庞统传》载:“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由此可见,这一计划与发生并无关系。

庞统为何会提出这一建议呢?原因非常简单,擒贼先擒王,想除掉刘璋造成益州群龙无首,趁机以最快的速度拿下益州。不过,刘备对于庞统的这一速胜论并不赞同。《三国志·庞统传》载,刘备对于庞统的建议,仅仅表示了十二个字的意见:“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果断地否决了庞统的建议。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庞统与法正瞒着刘备在酒席宴间以舞剑为名想除掉刘璋的情节,只是小说家的虚构,在历史上并未发生。

庞统的建议和刘备的决定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呢?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容易回答,刘备的意见是正确的。在当时的益州虽然有张松、法正、孟达等人为刘备的内应,但也有黄权、王累、严颜等人对于刘璋的决定表示了强烈反对。这就说明在益州还是有一大批文武对刘备的态度是非常敌视的。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若采用刘璋的建议贸然除掉刘璋,势必引起公愤,以刘备入蜀的兵力将难以对抗。从这个故事中亦可以看出,刘备的思路还是冷静和高明的,反倒是庞统操之过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