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实用20篇】

浏览

5396

文章

56

篇1:儿童药物发现存在五大问题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生病是很常见了的事,通常是看着孩子生病难受疼在妈妈心里,因此儿童药物也就成为每个家庭离不开的药物种类,然而如今儿童药物发现存在五大问题,有哪些呢?一起看看吧!

我国儿童药物的发展现状

1品种少,供不应求

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大约3500多个药物制剂品种中,儿童药物剂型仅有60种(含中成药),只占整个药物制剂品种的1.52%,根本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而很多医院都设有儿科门诊,但用于儿童的药物却很少。至于儿童与成人共有的疾病,以儿童为对象的研究更如风毛麟角,已上市药品中近80%没有就儿童的应用进行注册,目前50%的普通儿童用药、90%以上儿童加护病房用药都未经注册为儿童用药。

2在临床研究方面缺乏充分的资料

尽管许多药已经广泛用于儿童,但大多数处方药在儿童用药方面并没有充分的资料,所以很多的儿童药品缺乏使用说明,1995年美国FDA批准了28个专利药上市,只有4个新药有儿童使用说明,说明80%的药品没有进行儿童临床实验,缺乏临床研究资料。但是这28个新药中有20个可能会用于儿童。儿童药品的临床资料是指导合理用药的关键,缺乏这方面的资料,就等于在儿童使用时没有一个用多用少的量度,因此这些药在使用时是非常危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是极高的。

3成人化现象严重

临床中,儿童用药剂型少的现状所带来的问题就是儿童用药成人化,使得儿童在使用某些药物时常常遇到一些困难和危害。医院用药或药店里出售的药品有很多品种都是用成人药品替代的,使用时常以成人的几分之几折算。这种做法既费劲又影响疗效。有些药品服用少了难以保证应有的疗效,服用多了,又会产生毒副作用,违背了用药安全有效的基本原则。

4药品使用说明“说而不明”

目前国内市场绝大部分的药品对于儿童使用标识不明、警示不清,人们对于药品说明中的“小儿酌减”字样已见怪不怪了,但这种“说而不明”的现象不仅给儿童用药带来极大不便,还容易出现儿童误食的现象。很多医学专家对药品说明“说而不明”的问题表现出极大的担心,因为药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儿童病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5研发投入大少

儿童药品的研究开发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需要高额的投入,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近几年儿童药品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专门的儿童药品生产企业还是凤毛麟角,比较知名的有哈药集团的三精药业、武汉健民、上海的施贵宝、东盛集团等。但是这些企业除了儿童药品的生产外,还有很多成年人的药品,儿童药品的研发经费之少可想而知。

这些就是儿童药物发展存在的几大问题,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儿童药物其他小常识或是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的这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的近期更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儿童睡眠中常见的问题,瞧瞧你家孩子存在哪一种问题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睡得少、睡得晚、入睡难、容易醒、半夜哭闹、打呼噜……宝宝一旦睡不好,家长也跟着折腾不休,身心疲乏,儿童睡眠常见问题瞧瞧你家孩子存在哪一种问题,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宝宝睡眠常见的睡眠问题:

1、新生宝宝一次是不可能睡太多,他们会断断续续醒来,然后又重新入睡。

2、一般来说,新生宝宝每天可以睡16-17个小时,到了6个月大的时候会下降到每天13-14个小时。你的宝宝睡眠时间会在这些数字左右变化。

3、新生宝宝并无日夜的概念,而且早在他出生以前,胎儿就可能已经习惯了在妈妈睡觉的时候醒来活动。因为当妈妈躺下时,腹部空间会增大,胎儿可趁机伸展肢体,另外,母体静止时,胎儿也就无法像躺在摇篮一样遥遥欲睡。

4、很多宝宝刚生下来头几天似乎一天到晚都在睡,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婴儿。这是因为母亲的初乳是比较稀淡的奶水,不太提得起宝宝的兴趣和精神,但到了大概第三天,等母乳真正形成了,他们就精神许多了。

5、跟大人相比,宝宝的睡眠中浅层睡眠所占的时间比例要大,这意味着宝宝睡得不沉,很容易被惊醒。

6、每晚宝宝在浅层睡眠阶段都会醒来好几次。睡得好的宝宝会在短暂惊醒后再慢慢入睡,而睡不好的宝宝则会马上哭闹,找人安抚。

7、到了几周、最迟到两个月大,无论是在白天或晚上,宝宝都能在惊醒后平静地再次入睡。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教会婴儿分清日夜,鼓励他在晚间多睡,满足其睡眠要求。

8、据研究,30%的宝宝到了3个月大时,就可以从晚上12点一直睡到早上5点。到了6个月大,这个数字会上升到85%。

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前2小时不要进行太激烈、兴奋的活动,如玩电脑游戏、看恐怖电影或听恐怖故事等,以免影响睡眠。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儿童配眼镜会存在哪些问题

全文共 1636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近视,眼镜是不可或缺的。配眼镜也有许多注意事项,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后孩子来说,配镜不当还可能加深近视。,年龄在15岁以下、第一次验光配镜、需较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均需要医学验光,而非简单的电脑验光就能解决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儿童配眼镜会存在哪些问题吧?

一、儿童医学配镜存在的问题

医学配镜是“经验处方”。对于青少年型近视,发病年龄多在7-14岁。每位验光配镜的儿童基本上都要经历眼睛检查———散瞳———验光———配镜等程序,这里要强调的是,电脑配镜和医学配镜完全不同。电脑验光操作简便、快捷,但这只是医学配镜的一个环节,有经验的眼科医生绝不会仅仅凭借电脑测出来的结果给儿童配镜。

“更为关键的是,电脑验光机还存在一定误差,容易造成近视度数偏高,远视度数偏低,因此,电脑验光结果不能直接作为配镜处方。”在医学验光过程中,既注意电脑的客观检查,还要兼顾双眼之间的协调,尤其还要参考顾客的年龄、眼球位置、眼睛的调节能力等客观因素,比如某位学生首次配镜,验光测得400度近视,但由于是第一次戴眼镜,所以可能医生只给他戴350度的眼镜,如果配足400度的眼镜,他可能出现头晕、视疲劳的问题。”

二、儿童配镜注意事项

1、以下人群请务必采用医学验光的结果来配镜。

①年龄在15岁以下;

②第一次验光配镜;

③需较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④戴镜曾经出现视疲劳;

⑤眼部视觉曾经有异常情况发生;

⑥手术曾需要验光检查。2、视力不正常不一定是近视

许多家长发现孩子视力不正常后,往往为了省时间,就带孩子到眼镜店草率为孩子配眼镜,认为孩子配镜不需要到医院检查。其实孩子视力下降的原因有许多种,有时并不一定是由近视引起的,因为一些眼底病变也可能表现为视力下降。在临床中,验光检查时就有许多孩子存在弱视、斜视、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等眼部疾病。许多家长发现孩子视力不正常,往往误认为孩子是近视,配个眼镜就行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视力有问题,应到医院眼科进行全面检查。3、散瞳的情况

许多家长由于不明白散瞳是怎么回事,对散瞳验光顾虑重重,害怕孩子瞳孔散大以后会对眼睛造成伤害而影响视力。其实,散瞳是利用药物对支配瞳孔括约肌和开大肌的神经发生作用,使瞳孔放大,待药物作用的时间过去后,瞳孔自然就会恢复原状,对视力不会造成任何伤害。有些家长带孩子去眼镜店配眼镜,往往会造成孩子假性近视无法恢复或配镜度数过高,从而影响孩子视力,损伤眼睛。所以,给孩子配眼镜要由专业医生采用正确的散瞳方法为孩子验光。

6岁以下孩子需要使用阿托品眼膏散瞳,可能一两周内看不清东西,所以最好选择暑假验光;7~12岁的孩子第一次验光配镜可以使用快速散瞳药水,一般8小时后瞳孔就会收缩,一天左右恢复正常,所以可以考虑周末验光配镜,不一定非要在暑假进行;13~18岁的孩子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散瞳。4、两眼度数不同属正常

很多家长为孩子配眼镜时,为达到矫正效果,往往盲目追求两眼配镜度数一样。其实这是不对的。两眼存在轻微的屈光参差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屈光参差是指两眼的屈光度不对称,其形成的原因是在眼球发育过程中远视度数不断减轻,而近视度数不断发展,两眼的进展程度不同所致。不过两眼屈光参差低于1.5D(150度)为正常生理现象;当屈光参差超过2.5D(250度)以上为高度屈光参差。两眼屈光参差可能会造成孩子双眼影像不同,导致视觉质量下降。所以,家长不要盲目追求双眼配镜度数一样,这样不利于孩子双眼视觉发育。5、眼镜价格高≠质量好

目前市面上镜架镜片品种很多,价格相差很大。不少家长在为孩子挑选时,盲目追求价格高的,认为只有贵的眼镜才是最好的。孩子选择眼镜最主要的前提是适合自己,不要一味追求时尚而挑选无框镜架或者打孔镜架。

10岁以下的孩子配镜时可以选择软边有保护鼻托的眼镜架,10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选择全框镜架。

孩子选择镜片应该首先考虑树脂加硬眼镜片,玻璃镜片易碎,容易对孩子眼睛造成损伤。树脂镜片主要要求镜片上不能有划痕、气泡和杂质,镜片质量一定要符合国家颁布的质量检测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户籍问题是留守儿童的根源问题吗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一些人问:户籍问题是留守儿童的根源问题吗?下面和了解下吧。

是户籍制度造成的,但是户籍制度不是根本原因。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是按照户籍制度配置的。外来农民工在大城市工作,交税都可以,但是不能享受医保,失业保险金,子女也不能在当地接受完整教育。

接下来看下国家有哪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

实施应急干预救助 不让留守儿童失管。

《意见》明确,乡镇(街道)要依托村(社区)开展农村留守儿童信息采集和录入更新工作,实现一人一档和动态管理。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以及乡镇(街道)、村(社区)要及时、动态掌握留守儿童情况。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或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儿童福利督导员、学校老师、基层妇女干部和社区工作者一旦发现要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所在乡镇(街道)报告,并给予应急帮助。

各乡镇(街道)应依托儿童福利督导工作站,组建应急干预救助小组,联合民政、公安、教育、医疗、司法和村(社区)等部门(单位),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评估,并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服务等关爱服务。如有暴力、虐待、遗弃、不法侵害等犯罪行为的,公安部门要依法立案侦查,追究责任。

为了孩子安全,我们应撑握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公益组织能解决留守儿童哪些问题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近些年,中国的公益慈善组织越来越体现出自身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能力与作用。公益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解决留守儿童一些问题。那么公益组织能解决留守儿童哪些问题呢?下面和了解下吧。

公益组织能解决留守儿童助学金、大病救助、爱心包裹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物质和身体健康的需求,也希望通过专业的心理关怀项目,教育的补充和提升项目来弥补他们学习滞后、情感缺失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提升独立生活、自我控制和自我修为的能力,建立起较强的社会安全感。需要我们号召更多专业的人士,深入到一线,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动员村民共同建设乡村。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社会该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社会组织建立统筹工作机制,契合需求开展关爱服务。

一是探索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志愿者公益基金支持等方式,吸纳专业社工、志愿者、社会组织等社会专业志愿服务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建立互惠长效机制,使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制度化、长效化。

二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乡村建立临时监护人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群团组织协同公益基金会共同出资,或留守儿童父母抵偿方式,招募专职的儿童福利员在接受培训后为家庭和儿童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弥补由于家庭不完整和监护能力不足导致的儿童发展问题。

以上是公益组织能解决留守儿童哪些问题。想了解更多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请继续关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留守儿童犯罪是教育问题吗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时代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近年留守儿童犯罪时有发生。那么留守儿童犯罪是教育问题吗?下面会给您答案。

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多样化,有留守儿童因为教育犯罪的。学校教育偏差,使应该得到教育的“问题学生”过早流入社会。长期以来,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素质教育的应试教育理念任未根除。一是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学校片面强调智育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有也往往是方法简单、陈旧或是流于形式,而且内容空洞、脱离实际,对学生缺乏引力,没有让孩子成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法制教育效果不佳。普法的力度不够,学校法制教育落后,造成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因为“不学法、不懂法、不用法”而走上了犯罪道路的留守儿童依然存在。三是在学校地位有差异。为了不影响升学率,学校往往会劝“差生”、“问题学生”退学或者转校。由于在家没有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在校没有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他们本应该是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年纪就过早地流入社会,幼小的心灵缺少了依托,自卑、叛逆心理油然而生,为了寻找自信与尊严,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惜代价,甚至采取极端手段,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下面给大家介绍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社会功能的弱化是留守儿童犯罪的外因

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导致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电子游戏、书刊、光碟中渗入庸俗、暴力、色情等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相当的腐蚀性和诱惑力,受其影响,实施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违法犯罪行为而走上犯罪道路。同时,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有的留守儿童讲江湖义气、哥们感情,拉帮结派,不讲法律,不守公德,动辄打架滋事,导致留守儿童伤害他人或被他人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留守儿童自身因素

1、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心理发展不健全,在信念和人生观方面,表现为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好逸恶劳,经受不住诱感,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2、自身法制观念淡薄,往往是犯罪以后还不知道自己行为触犯了国家的法律。

为了孩子安全,我们应撑握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成因有哪些

全文共 1578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那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成因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

“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这是麦肯侬(Mack-innon,1950),有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的一个总结。

中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年龄多处在7—14岁之间。在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的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然而,在调查结果中显示,16.2%的家长平均一周与孩子联系一次,10.8%平均每月联系一次,29.7%表示不定时的联系,43.3%的很少联系。

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调查结果表明,89.2%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而5.4%是由亲朋好友做监护,还有5.4%的是由老师看管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是不敢管、管不了、也没法管,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其学校的教育也会影响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现在大多数的学校、老师十分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4.社会因素

首先,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工业发展快,而忽视了农业发展,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

其次,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性行不良少年,他们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偷摸拐骗,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

再次,因有关部门缺乏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整天沉迷于娱乐场所,不能自拔。

5.自我调控因素

以上引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均属于外部因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留守儿童”本身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其内部因素。根据调查统计显示:21.6%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差,16.2%的表示自控能力很差,54.3%的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为一般,只有7.9%的认为自己自控能力很强。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比自控能力强或者一般的“留守儿童”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和行为方面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苏凤杰:从教育户籍多层面解决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

全文共 2359 字

+ 加入清单

苏凤杰:从教育户籍层面解决留守儿童流动儿童问题

“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人口流动现象将长期存在,农民工子女数量也将不断呈上升趋势。如何完善政策,创新制度,妥善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权利保护问题,是当前儿童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天,在“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问题研讨会”上,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苏凤杰指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

据了解,农民工子女这一群体既包括流动儿童也包括留守儿童。尽管他们所处的环境截然不同,但都面临着发展和权利保护的诸多问题。

苏凤杰认为流动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16岁以下流动儿童不办暂住证,没有纳入城市人口登记和管理体系,成为“看得见、数不清”的群体,不利于对他们的保护和管理。二是就学仍存在一定障碍。尽管国家在2003年就明确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其后又多次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流入地的公办学校仍不能满足流动儿童的就学需求。三是健康状况亟待改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明显偏低,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等疾病的患病率都显著高于所在地户籍儿童。

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由于父母监护缺位,致使一些留守儿童存在营养不良、学习习惯不良、成绩欠佳等问题。二是由于亲情缺失,使得一些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的发展受到负面影响,容易造成情感冷漠、内心封闭、缺乏自信、不相信他人等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三是留守儿童的安全面临较多问题,容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

苏凤杰指出,农民工子女的权利保护涉及“三农”、教育、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多个层面,需要从完善政策和管理措施、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要努力创设一种公平、公正对待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目前社会上和一些部门对农民工仍存在一些偏见和歧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落实,影响了农民工子女权利的保护。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充分表明:农民工同样是城市财富的创造者,对城市繁荣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在无法享受城市人各项公共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情况下,以极低的成本为城市提供了利润和税收,因此城市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来解决农民工及其子女的问题,农民工及其子女应有分享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权利。

建立新型的人口管理模式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很难消除对农民工子女与户籍儿童的区别对待。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子女的问题,就应当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管理之中,建立以常住人口(不仅仅是户籍人口)为服务对象的管理模式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应当坚持公平对待、搞好服务、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方针,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服务功能,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咨询、信息指导、计划生育、卫生保健、子女就学等多种服务,实现由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建立16周岁以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对流动儿童不进行人口登记,就难以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因此,各地应将16岁以下流动人口纳入人口登记管理范踌,进而把流动儿童的教育、卫生、权利保护等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职责。目前,中山、无锡、石家庄、北京等地已将16岁以下流动儿童纳入登记管理系统,为流动儿童管理与服务提供了基础信息平台,此类经验应在全国进一步推广。

进一步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流入地政府应当积极承担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同时,应加强对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和指导,完善打工子弟学校的审批、管理制度。流出地政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要切实承担起相应的职责,逐步规范农民工子女的学籍管理工作,为他们的学籍转出、转入提供便利。近年来浙江、广东等地推行的“义务教育证书”或“随行卡”制度,对各地进行农民工子女就学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地方,应积极探索适合留守儿童特点的办学模式。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尽量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疏导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建立跨部门、流入地与流出地互相衔接的农民工子女工作机制。解决农民工子女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规划、教育、卫生、公安、计生、农业、社会保障、司法、民政、财政、妇联等多个部门。因此,应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参与、社会各界共同支持,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行政法规,进一步明确管理流动人口的部门责任,强化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和权利保护的内容。

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面向农民工家庭及其子女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作用,以社区为依托,建立面向流动人口家庭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将流动儿童流动信息、服务和具体管理工作纳入社区管理和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卫生保健站、图书馆等机构应向流动儿童开放。要充分利用社区的参与功能、教育功能、互助功能,增强流动人口作为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其参与能力,培育流动人口与社区居民互帮互助、共存发展、团结合作的社区精神,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生活。农村要积极构建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教育和监护能力。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的作用,帮助农村困难家庭的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怎样看待留守儿童犯罪问题

全文共 1217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权益保护情况指出,现今有六成的青少年犯罪有“留守”背景,异地籍犯罪占到总体七成由于疏于管教,加上社会诱惑增多,部分留守少年儿童沾染上沉迷游戏、吸毒、赌博等恶习,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那么怎样看待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呢?下面会给您答案。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23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接下来看下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猎奇心理。“留守儿童”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接受新生事物快,这是他们的天性,如果引导得当,这种天性就是优点,可以指导他们进行创新。反之,他们就会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随心所欲,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是逆反心理。“留守儿童”正处于逆反心理强烈的时期,对一些“代理家长”的“棍棒教育”、“说教式”教育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歧视“差生”的做法,一些学业不优、行为偏异、家教不严、生活负担重的“留守儿童”因不堪忍受而产生强烈的对立、仇视情绪,甚至采用叛逆或者暴力方式进行反抗,有的因此厌学、辍学,过早踏入社会,最终受社会上不良诱惑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

为了孩子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更多相关儿童安全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留守儿童存在哪些安全问题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那么留守儿童生存在哪些安全问题?下面和了解下吧。

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五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

接下来看下留守儿童被猥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小学生家庭教育缺失。是当代中国社会遇到普遍性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57.2%的留守小学生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小学生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小学生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人监护。这使得留守小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在接受到家庭性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

为了孩子安全,我们应撑握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中国已经成为跃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还是有很多地区没有摆脱“贫困”这个帽子,自然而然留守儿童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因为成年人还是需要外出打工来贴补家里,那么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

1、缺乏抚慰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2、监护不力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3、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

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

4、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会遇到问题

留守儿童可以说是属于一个社会问题,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父母的陪伴,总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但是生活所迫,有的时候不得不让孩子在独自家里和爷爷奶奶生活。所以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可能会出现很多种问题,比如孩子的性格不好,最真实存在的问题是,很多留守儿童和父母的沟通特别少,不愿意说出心里面的感受。而且有的时候叛逆特别严重。

在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孩子和父母沟通的少,爷爷奶奶或者家里的其他长辈对孩子的管教不严格,导致孩子产生叛逆心理,有的甚至会出现厌学逃课等现象,而且大多数的抑郁症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没有办法辅导孩子学习,长此恶性循环下去,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这方面是很多留守儿童都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爸爸妈妈的陪伴,鼓励和肯定孩子的性格可能会慢慢转变,大多数孩子都会比较任性,很难管教。有的父母出去工作,很长时间都没有和孩子好好沟通过,导致孩子出现叛逆心理,稍微有不顺就会大发脾气,而且由于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对孩子大多数都是特别偏爱,孩子提什么要求都会满足,就养成了孩子任性的性格,就让孩子产生了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心理,反正也没有人能管我。

在孩子童年的时候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孩子的性格都比较冷漠,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也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有的甚至不懂人情世故,不会尊重他人,没有考虑过做这件事情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也没有什么纪律性,他孩子大一点了更难管教,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哪怕日子苦一点,最好把孩子带在身边,或者是父母有一个人留下来陪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留守儿童有哪些心理问题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在农村或者偏远的山区,经常会有这样的孩子,外出打,孩子们长年累月的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他们就是留守儿童。可能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条件也不错,但是健康也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留守儿童有哪些心理问题吧?

1、这些孩子孤单地留守,少有依靠

内心的寂寞与忧伤,生活上的不便与环境的歧视,意外的人身伤害,无一不在困扰着这些孩子。由于缺乏亲情滋养,这些幼小心灵,有的走向消极、孤僻,有的变得任性、暴躁。父母在生活中的缺位,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这些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的形成。据调查,三成留守儿童有自我封闭、抑郁等倾向,一半以上的孩子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容易误入歧途

有专家指出,有心理障碍的孩子在青春叛逆期很容易在不规范引导下走入歧途,得不到矫治的后果则可能是恶性循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极易演变为社会问题。

3、自我封闭,性格孤僻

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4、有被遗弃的感觉

在留守儿童的潜意识里,经常会拿自己和村里那些父母都在家的非留守儿童对比,而这种对比往往更让他们感觉到内心的孤单和寂寞。他们所感受到的,不光是日常生活照顾的不一样,别的儿童所得到的关爱以及其完整的家庭,也往往成为他们羡慕的对象和自卑的缘由。特别是有的孩子长久没与父母联系,生活学习没有得到妥善安置时,往往有种被父母遗弃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留守儿童为什么会有心理问题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1.2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常年见不到父母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据河南省公布的一项调查,河南省现有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300余万。以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和学前儿童不足280名,“留守儿童”213人。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份额绝对不小的比例,且在不断增长。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留守儿童为什么会有心理问题呢?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爱,在对他们的管教上很容易出现“三多”和“三缺”问题:隔代监护多溺爱、寄养监护多偏爱、无人监护多失爱;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由于孩子们本身贪玩,缺乏自律意识,相当多的孩子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出现了缺馅,尤其心理问题十分突出。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的问题更多的暴露出性格上的缺陷,如自制力差、自我中心、金钱主义、自私、自卑、孤僻、任性、暴躁、逆反等。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症状

1、“留守儿童”容易违纪,叛逆心理苗头出现。

在农村学校违纪学生中,“留守学生”占绝大多数,低年级及学前儿童一般表现为逃学、迟到;不完成作业;小偷小摸;不诚实,经常说谎;高年级“留守儿童”开始出现叛逆心理,攻击意识很强,与老师顶撞,不服从管教,更有甚者还盲目冲动、打架斗殴。

2、“留守儿童”普遍厌学,自卑心理十分严重。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愿参加活动、自卑心理严重、生活无聊而空虚。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中,胆小怕事、课堂不敢回答问题的占75℅以上;高年级“留守儿童”中,由于对学习失去信心,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面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到底应该怎么办

全文共 1532 字

+ 加入清单

巨变必然产生摩擦和震撼,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加剧了不平衡:在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巨大的基础上,大量农村劳动力的涌入,使中国城市得到了跃升式发展,但城市并不向他们分享福利和公共服务,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从小不能生活在父母身边,被托付给爷爷奶奶、亲戚甚至邻里照料;他们想念父母,渴望家的温暖,但相聚的频次只能以年计算;除了汇款单和电话,他们不知如何感受父母的爱,对家的描述都来自想象和回忆。有调查说,他们普遍感觉孤独,有一些孩子营养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那么面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这样做,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们曾经无度、无序、粗放地对待自然资源,在工业发展中走上一条“以环境换发展”的错路,没多久就开始付出难以弥补的代价。如果这算是“第一种代价”,那么“第二种代价”的到来将如出一辙:我们如果继续无序、无度、粗放地对待现有的劳动力资源,“掠夺式”开发劳动力的潜能,甩开他们和他们后代的相应责任,未来要付出的代价将更为沉重。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第二种代价发出的第一个预警信号。

孩子们在一天天长大,他们的现状不断提醒人们对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谋求当下与未来的共生老龄化社会不期而至,农民工子女中的大多数人将接过父辈的接力棒,成为未来中国建设、中国制造、中国服务业的主力。如果他们的童年是孤独的、身体是孱弱的、素质是不平衡的,未来社会发展靠什么力量持续?

留守儿童发出预警信号

湖北省妇联最近的调查报告统计显示,该省留守儿童约占全省1460万未成年人的9.49%,其中七成以上是15岁以下的孩子。在调查中,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得不自信,60.2%的孩子觉得自己很一般,56.8%留守儿童在与人交往时表现为“不爱交往”和“从不交往”。另一份来自安徽的调查则指出,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80%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是自闭型,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有的是逆反型,表现为暴躁冲动、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等。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的这些结论和此前的许多调查基本一致。此外,他们的生活中还有别的困难。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近期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发生率高出非留守儿童13个百分点。因为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常常交由亲戚代为照看,而这部分亲戚可能因繁重的农活,或因年龄较大、文化和医疗知识匮乏,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看护和教育孩子,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持续偏高。

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留守儿童还面临着照顾不周、吃不好饭的窘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研显示,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3.7%,维生素A缺乏率是城市儿童的4倍。这样的营养状况,让他们普遍体重偏轻,个头不高。

近年来,农村学校开始布局调整。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介绍,从2000年至2009年,我国农村(包括县镇)普通小学数从521468所缩减到263821所,县镇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是主要的撤并对象。教育部门想由此提高教育的投资效益和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但这导致一些地区的孩子要为上学走十几里甚至二三十里。由于校车系统没有建立起来,各地寄宿制学校建设情况也存在差异,许多农村学生只能依靠搭乘农用车、摩托车和黑三轮上下学,事故频发。

世界银行在2000年时曾出书总结各项对儿童的国际研究。多种证据表明,出身贫困、生活环境不卫生、缺少精神激励或教育,并在幼年时期营养不良的儿童,其身心发育迟缓的可能性远大于较富有家庭的儿童;儿童时期的心理困扰与未来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在不健全家庭中成长且缺乏外界支持的儿童,有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其中男童长大后反社会行为比例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应该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下面跟着佰佰网来看看应该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吧?

1、健全档案,让留守儿童留下脚印

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情绪和情感,特别重视留守儿童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建好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德育素质、兴趣特长、学习成绩、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生命成长档案。全面完善档案资料,让每一位留守儿童留下生命成长的轨迹,为心理辅导提供有效依据。

2、关心爱护,让留守儿童沐浴亲情

班主任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对那些小学生、低差生等弱势群体要关爱,对那些犯错误的学生以及留守儿童更要关爱。

关爱是作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尤其需要教师无私的爱,关爱留守儿童是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的基础。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还应该严中有爱、严中有信、严而有度。要积极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抱着对学生的美好愿望去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用真诚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还要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对留守给予关照。对问题突出的学生,可以通过邀请到教师作客、馈赠学习用品甚至适当给点生活费用,让其享受父母般的关怀,有困惑愿意向老师倾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长给儿童用药常存在哪些问题?必须避免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用药不比大人,由于孩子与大人的体质不同,儿童用药的需求量以及安全性都比成人严格的多。因此儿童用药安全已经是备受关注的国际性问题。那么家长给儿童用药常存在哪些问题?必须避免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预防性用药: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个别家长过于相信广告宣传和药品价格优惠的诱导,盲目给孩子服用药物以作预防。比如目前最常见的,就是把保婴丹或者珠珀猴枣散作为预防感冒的保健品使用,长期使用这两种药物,对孩子身体并没有好处。

超剂量用药:多数家长对药学知识了解不多,随便让儿童超剂量用药,从而造成急性或蓄积性药物中毒。特别是当宝宝发烧的时候,心急的家长如果过量使用退烧药或者频繁使用,可能能会适得其反。

擅自用抗生素: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感冒发烧,便盲目使用抗生素,有可能会造成中毒、过敏、真菌滋长等后果,也可能造成耐药。此外,随意使用抗生素后到医院就诊也往往使医生无法采取最佳方法治疗。

拒绝使用抗生素:和滥用抗生素的家长相反,有些家长因为从网上或者其他媒体了解到使用抗生素的种种害处,到了谈抗生素色变的地步,即使是从医院拿回抗生素也在重重顾虑下不敢使用。其实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滥用抗生素完全是两个概念,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必要的。

乱用止泻药:儿童腹泻发病率较高,治疗应根据脱水、电解质紊乱程度适当给予液体疗法、饮食疗法及控制感染等措施。但有些家长不加选择地乱用止泻药,用后腹泻虽然减轻,但因肠道的吸收而使毒素增加,引起全身的中毒症状。

使用成人药物:有些家长会给患儿吃一些成人用的抗生素药、感冒药之类,虽然剂量减半,但这也是不妥的。因为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药物解毒的酶系统、代谢系统均未发育成熟,许多药物对儿童不宜。例如,氟哌酸可引起儿童关节病变,影响其生长发育;感冒通中的有效成分双氯芬酸对肾有损害,并可引起急性血小板减少。

随意改变药物剂型:有的家长常把成人用的胶囊内容物倒出来喂儿童,或把针剂改为口服,给患儿服用。这样随意改变药物原有的剂型,减弱了药物的作用,增加了药品的毒副作用,有的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滥补营养品:一些家长长期给孩子使用一些价格昂贵的营养品,认为贵的才是好的。服用钙剂要使用珍珠粉,补充维生素AD要使用深海鱼油,另外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益生元糖浆口服液吃着,却不知道这些营养品中有的并不适合小孩胃肠道吸收,有的含有一定量的激素或类激素物质,用之过多会造成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形成早熟或影响发育。

以上这些就是家长给儿童用药常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家长清楚之后要将这些问题解决并改正过来,不要再犯。如果您对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的常识感兴趣,就请到我们来查询搜索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留守儿童有哪些常见问题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出现了青中年疯狂去城里,而农村就丢下了老人和孩子,以前的政策是农村包围城市,而现在呢,几乎农村的人口已经包围不了城市人了。让那些孩子们缺少家长的爱护,成了真正的留守儿童,下面跟着一起来了解一下留守儿童有哪些常见问题吧?

留守儿童,大致指从年龄为零到学龄为初三的那些人。因为,那些小学和初中辍学的人很少有留在家里的,他们大多外出打工了,而那些上高中及大学的人,他们已大致长成,不能归为其类。我见过最小的留守儿童只有一个月大,就是我邻居。当初,该儿童的遭到周围人群的唾弃。

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原因:

1、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发生的变化。基础变化是,父母的离开,当然,包括大部分青年有为的教师。

2、衍生变化是,他们无父母的悉心管教,身心的发展发生了很多不确定性,而学校,只剩一些半农半教且思想观念及水平相当落后的老先生在讲台上自我陶醉了。

3、他们整个成长环境发生质变,由于他们成长的很多不确定性和低下的认知水平,便会形成很多恶性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逐步深入且渲染,造成群体的统一。

在这种环境下,能健康成长的孩子,确实不简单。他们会厌恶学习、迷恋网吧、谈情说爱、打架斗殴走上辍学道路的不少,走上犯罪道路的亦不少。

他们有思念外地父母的伤痛,也有忌恨他们离去的愤懑他们是可悲的矛盾体,便自暴自弃,或自奋自勇。他们实在可怜,而又可恨。举个例子吧,说得更明白些。我堂弟,父母在外,被其外公外婆抚养,他本调皮,外公外婆对其又是拼命溺爱,他在学校很快就混上了老大,经常带着一群手下到其他小学搜刮钱财、耀武扬威。

留守儿童不仅心里会出现一些想法甚至病症,在学习上也得不到好的教育,现在国家很重视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希望不久的将来他们能正真过上幸福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那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主要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吧!

结语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只是我国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缩影,留守儿童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因此,留守儿童的成长、健康以及教育问题都应该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密切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才能让留守儿童的头顶早日出现一片蔚蓝的天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的不发达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留守儿童数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成反比,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就越多,留守儿童数量越多。而留守儿童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所以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就宁陕县来看,这些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监护人年龄偏大,对留守儿童照顾力不从心。虽然农民外出打工后家庭的经济能力大大增强,但是很多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却并没有因此而提高。由于没有父母对他们的生活进行照顾,造成留守儿童伙食标准下降,营养结构很不合理。年龄稍大一些的初中生还可以自己煮饭,但小学生大多由爷爷、奶奶做饭吃,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餐的现象是经常会有的,身体健康因而受到很大损害。父母的离位、爷爷奶奶身体的不适,使留守儿童承担了繁重的家务劳动,那些寄居在他人家里的儿童,更是要通过多做家务来获取监护人满意,家务已经变成一些留守儿童生活中沉重的压力和负担。

2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措施不力。留守儿童年龄相对较小,自我约束能力差,其学习还需要经常督促和指导。在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管教,而爷爷奶奶或其它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低,致使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处于空白状况。从学校教育来看,农村的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从本次对宁陕县部分中学教师的实际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有的班级学生人数太多,教师没有精力,对留守儿童心有余力不足,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

3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防控体系和机制。当前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的研究仍是空白。即使有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全文共 1892 字

+ 加入清单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策

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需要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四个方面切入,全面地认识目前留守儿童的问题,并做好解决对策,让数量不断增加的留守儿童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以政府积极改革制度为起点

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首先要从政府入手,政府要积极改革户籍制度,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具体来说,其一,政府的底线是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从受教育机会上确保留守儿童都要有学上。其二,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实政府应担负的责任。其三,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我国要逐渐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应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配套措施,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入学。其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最后,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充分协作。横向上,各部门应协调一致以尽本部门应尽责任;纵向上,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有效解决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不能等问题非常严重时才采取补救性措施,而应提前做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②。关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问题,具体可以借鉴江苏省在2006年秋季尝试的给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发放《义务教育证》的方法,拥有《义务教育证》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可以到城市教育部门指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这样就解决了处于义务教育体制之外的城市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不至于是其子女成为留守儿童而缺少父母的关爱。

(二)以学校加强关注度为重点

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是隔代监护,祖辈们本身文化水平低下,除了照顾孩子的生存和生活方面以外,基本上把教育这等重点问题交给了学校。由此看来,学校的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学校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更新教育理念要更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加强安全知识与青春期教育,特别是针对女童,学校应该加强其性安全防范意识;第二,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情况,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多接近他们,并创造一个温暖的集体生活,让留守儿童不觉得孤单,从而弥补其因亲情缺失而受到的伤害;第三,学校应开通留守儿童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充分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向家长深入地反映孩子的具体表现,和家长共同解决孩子的各种问题。

(三)以家庭倾注更多关注为中心

家庭是教育儿童、少年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子女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来说,第一,要认识到亲情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父母要和孩子加强情感上的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只在物质上满足他们;第二,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第三,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比较有文化且有一定责任感的亲朋好友处,并且多和监护人联系,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各种情况。

(四)以社会的大力宣传教育为辅助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庭的力量很难彻底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介入。就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靠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大力关注能够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具体的做法是:第一,相关部门应在城市民工集中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妥善处理好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与子女教育之间轻重缓急的利弊关系,使其能够更加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问题。第二,应该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等,努力构筑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监护网络。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