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留守儿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13篇】

安全无小事,平安就是福。今天问学吧小编将给大家介绍一下留守儿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浏览

7156

文章

13

篇1:父母应该真正的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家庭教育的缺位,亲情关爱的缺失,是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做为父母应该真正的走进留守儿童内心世界

1、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2、学校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成绩好坏或听不听话,是直接影响教师学生观的主导因素。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对成绩差的学生常常是一点机会都不给,或者是给予很少的机会。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引起教师的重视和信任,于是就会抑郁悲观,往往以“不好”、“更不听话”的方式与教师对抗。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有的教师甚至采取挖苦讽刺的方式,给这部分“留守儿童”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3、留守儿童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与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多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沟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与孩子多年不曾见面,致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面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留守儿童真正需要的是亲情

全文共 1316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长到很大才第一次坐火车,可是,小宝不同,只有一岁多,他被一个陌生的老人抱在手里,上了去安徽的火车,虽然他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可是冥冥之中,他感觉到第一次如此无助,就像一个在商场突然找不见妈妈的小孩,随着列车的疾驰,小宝唯有奋力地哭泣,这只是中国万千留守儿童中的一员,其实留守儿童真正需要的是亲情

中国留守儿童数量:

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

像很多夫妻双方都不是南京人的打工者一样,网友“蓝色精灵”和丈夫生了孩子后,生活变得有些捉襟见肘,而且白天也没人带孩子,想把孩子奶奶接到南京,却是“斗室难容”,最后决定把孩子送回安徽老家。

时间过得飞快,孩子快四岁了,妈妈充满期待地回家看孩子,可是“他用怯怯的眼神看我让我心痛”,妈妈没想到孩子变得很内向。听奶奶讲,在那次抱回家后,孩子只要看到跟妈妈年龄差不多的人就让抱,然后发现不是妈妈的面孔就缩回来,虽然大多数时候,他也像其他孩子一样调皮玩得很开心,但是妈妈觉得他总是有那么一点认生和不容易相信人。

妈妈希望能快些把儿子接到自己身边,但是丈夫顾虑,如果这么迅速接到南京,对孩子而言是不是第二次抛弃,妈妈对于让孩子留守相当悔恨。在同一天,我收到网友成吉思汗的QQ留言:我家小子两岁半了,我和他妈在南京上班,他在老家由奶奶带,可我发现他越来越淘气,你说我难得见一次不能就揍他吧。

专家支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8个月之前,是孩子的完全依赖期,安全感是第一位的,安全感的给予方式可以是有品质的身体的抚摸、无条件的爱。对孩子稍不满意就加以训斥,可能让孩子缺失安全感。孩子一岁已经适应了与父母在一起,奶奶对于宝宝来说是一个陌生的不安全的因素,突然被抱到陌生环境,宝宝的安全感受到极大的伤害,从后来他看到像妈妈的人会亲近看出,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希望找回这个“安全感”。就像有过在商场突然找不到妈妈的孩子,在公共场所一眼看不到妈妈,就会担心和恐惧。这种伤害是永久性的。

而且,18个月是孩子感官成长的最佳时间。父母既不能替代、剥夺,也别缺席孩子成长的过程。让孩子自己从摸爬滚打中学习站立,很多孩子读一年级后才发现感官、手指、视觉等身体不能协调就是这个时期没有发展好。有安全感而没有受到过多限制的孩子会发展得很好。老人带孩子,大多会有过度保护的问题,从而使孩子感统发展受到抑制。

而这个时期被忽略、远离父母、无人陪伴等,让孩子切断感觉,变得麻木、无情。表面上看可能会“很乖”,实际上可能孩子在压抑自我,这样的孩子往往心理独立(12周岁)后会变得“判逆”,或者逃离(如迟归、离家出走、长时间上网吧等)。

如果孩子已经形成内向的性格,往后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接纳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父母将孩子接到南京前,最好先明晰自己与孩子相处的责任与条件,认识到父母必须承担的义务,要学习与适龄的孩子相处之道,也要预计与评估与孩子相处的困难,为陪伴孩子做好充分的物质、心理准备。并和孩子先建立信赖的关系,让孩子相信与奶奶离别后,还拥有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留守儿童更需要父母的关爱

全文共 1452 字

+ 加入清单

苗苗的母亲因为忙生意,已经两个多月没有来学校看她了。她还记得上次母亲匆匆忙忙来看望自己,给了2000多元钱,交代别委屈了自己,该吃吃,该喝喝,不够再告诉妈,妈会抽空送过来。不过公司业务太忙,妈妈事太多,不可能像其他母亲一样,常来看往女儿,说完话,仅仅不到5分钟时间,母亲便离开了,其实留守儿童需要父母关爱

校园中孤独的苗苗:

同宿舍的几名同学都被父母接回家过周末了,他们捧在手中的不是冷冰冰的钱,而是暖暖的亲情,这种感觉是苗苗最渴望得到的。从幼儿园到现在上中学,在苗苗的记忆中,父母亲总是忙碌,根本顾不上照顾自己,所以苗苗上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都是寄宿制的。父母通过10多年的打拼,市场越做越大,生意越做越红火,可两个人分道扬镳,各奔东西,对女儿也越来越疏远。

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钱,苗苗一阵孤独的感觉袭来,不知这一次送钱后,又要等到何时才能看上母亲一眼,至于父亲就更别指望了。一年来,她与父亲就见过两次,都是在汽车里,父亲只是看了看自己,就催促自己赶快下车,他急着去见重要客户。苗苗本来也想像其他孩子一样,扑进父母怀中撒一下娇,感受一下做乖女儿的感觉,可是这一切还没来得及做,父亲的小汽车就远去了。

到老师家找家的感觉:

一个周末,苗苗回到宿舍,生活老师守候在门口。“苗苗,跟我回家吧,我给你做比萨和意大利面怎么样?”这些苗苗都非常喜欢吃,关键是她喜欢家的味道,喜欢家的感觉,喜欢坐在客厅沙发上享受来自家庭的幸福。不知怎么回事,生活老师没有来得及反应,苗苗竟然扑在了她的怀中,叫起妈妈,再看看苗苗的眼中,也是泪水盈盈。

坐在生活老师家的客厅,虽然没有自己家的客厅大而宽畅,更没有豪华舒适的沙发和丰富美味的水果、食品,不过那种感觉可是不一样。老师在厨房做比萨和意大利面,自己在外面看电视,听音乐,嗑瓜子,这样的星期天,她是那样的梦寐以求。

生活在不幸的单亲家庭:

苗苗的父母在她上中学时离婚了,苗苗被判给父亲。父亲生意忙,先是让苗苗上寄宿学校,后来又把她交给黑龙江的爷爷。爷爷不久找了一个老伴,敏感的苗苗觉得两位老人对自己不冷不热,在忍耐3个月后,她从遥远的黑龙江回到郑州,找到亲生母亲,希望跟着母亲把初中读完。

母亲也做着生意,同样是没有时间照顾女儿,于是在学校报了寄宿班。有时间就来看望一下孩子,没有时间就把钱留足,不让女儿吃穿上受委屈,这已经尽了做母亲的责任。一个周末,母亲把新认识的男朋友介绍给她。在这个家,她总感觉自己是多余的,她不能接受母亲把仅有的周末时间再分享给其他人,于是不愿意再回到那个陌生的家中。

每到周末,苗苗总是感觉孤独,图书室和球场是她必去的地方,图书室里,许多励志的书籍让她振作,她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快快独立。操场上,她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克服孤独带来的恐惧和失落。终于有一天,苗苗向老师提出,不想再把书读下去,不愿再做校园留守少年。

最恐惧的是孤独:

不想上学,苗苗说主要是受不了孤独。如果大家都像她一样也就罢了,关键是很多同学家庭是健全的,他们到周末就找到了幸福的感觉,父母接回家,一家三口有说有笑,其乐融融,那种感觉和氛围是最美好的。“我一看到其他同学和父母在一起有说有笑,自己就会难过,感觉很孤独,总是觉得自己很可怜,也不愿和别人说话,宁愿把自己封闭起来。”苗苗把感受告诉记者。她总觉得自己和别人有差别,家庭不和睦,有些自卑,想念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那一次产生幻觉,错把老师当成妈妈,搂着不愿意松手,生怕一松手这些美好的东西会马上离自己而去,很像童话故事中卖火柴的小女孩,不敢让火柴熄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留守儿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全文共 104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每年有近5万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2014年一份调查数据显示,49.2%的留守儿童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意外伤害。或许有人还记得4年前的“甘肃校车特大事故”,死亡的20个孩子中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仅2013年6月一个月,全国就有15个留守儿童意外溺亡。而这些还只是“不完全统计”,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留守儿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吧?

留守儿童易受伤害的案例俯拾皆是:

比如,过去一年中,宁夏灵武市一农村12名幼女,被村里幼儿园老师性侵,其中11人为留守儿童。在100多户人家的村庄中,这意味着十分之一的家庭受到伤害。“留守”二字掩盖了许多真相,孩子们年纪小,不懂得“留”更不懂得“守”,只能无奈接受。也不能责怪他们的父母,因为“我抱着砖头,就没法抱你;放下砖头,就没法养你”。很多农民工在外打拼,尚能养家糊口,一旦蜷缩在村里,恐怕生计都成问题。

有人把留守儿童称为“制度性孤儿”,正如有学者所称,留守人口现象根源于城市偏向的发展模式,某种程度上以农村家庭幸福为代价来汲取乡村资源,对农村和农民的生存空间产生挤压,导致乡村的衰败、凋敝与乡村共同体的瓦解,加深了城乡差距。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尚旭对教育问题感触颇深,他认为“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正在逐渐拉大”。应看到,城市发展有利于带动农村发展,它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渠道,也有利于乡村改善面貌。但这种改变应该更快一些,城市对农民的反哺应该更多一些。

留守儿童政策研究:

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目前至少有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21.88%。平均5名儿童中有1名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缺乏健康成长环境,毁的不只是自身前程。揆诸媒体报道,不少犯罪分子都有过留守儿童的经历,他们违法犯罪了,何尝不也是受害者?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说,“要关心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去年,李克强总理在陕西看望农村留守儿童,并与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的父亲通电话,称“你们在外打工不仅给家里增加收入,也给国家作了贡献,你们是国家的功臣”。无论高层还是顶层设计,都极为关注广大留守儿童。如何更好地化解留守儿童的困境,除了开药方,对症下药,也应该关注其疗效如何。最重要的是,留守儿童需要的不只是同情和悲情,真正消除其成长窘境,应把最重要的资源,放在如何改变城乡二元体制,以及让农村获得更多的制度性发展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留守儿童自杀心理需要心理辅导吗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因为父母一直不在身边,所以导致儿童产生心理障碍自杀。那么留守儿童自杀心理需要心理辅导吗?下面和关注下吧。

留守儿童自杀心理需要心理辅导。很多留守儿童都是因为心理心理自卑产生自杀。心理可能让留守儿童消除自卑。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留守儿童自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现在大多数的学校、老师十分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

社会因素

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因有关部门缺乏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整天沉迷于娱乐场所,不能自拔。

以上是留守儿童自杀心理需要心理辅导吗。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学校留守儿童打架受伤学校需要赔偿吗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也成为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侵权案件中较常见的有争议性案件。那么学校留守儿童打架受伤学校需要赔偿吗?下面和了解下吧。

学校留守儿童打架受伤学校是否需要赔偿要看学校是否尽到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下面给大家介绍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学校教育的缺席或不足。在学校教育方面,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得不到有效保障。一是现阶段学校普遍存在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应试观念强等弊端,导致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关心不够,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二是留守儿童普遍性格比较封闭,或者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老师无法通过同家长的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想法,从而使得学校常常在管教无效后,干脆放任不管,听之任之,甚至推向社会。三是对留守儿童学生的法制教育较少,有也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大部分留守儿童不懂法,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无形中增加了违纪违法的机率。

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一方面,随着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方面开始关注,但这些关注多停留在形式上,事实上针对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政策并不能真正解决留守儿童的一些诸如生活贫乏、社会教育缺失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导致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电子游戏、书刊、光碟中渗入庸俗、暴力、色情等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相当的腐蚀性和诱惑力。同时,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有的留守儿童讲江湖义气、哥们感情,拉帮结派,不讲法律,不守公德,动辄打架滋事,导致留守儿童伤害他人或被他人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以上是学校留守儿童打架受伤学校需要赔偿吗。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做到这8方面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做到这8方面

全国妇联27日上午召开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发布会。全国妇联负责研究所政策法规室主任蒋永萍表示,要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需要做好8方面的工作。

1、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要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国家和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作为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力量,确保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

2、推进相关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要加大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法律保护力度,建立以家庭监护为主,以社区、学校或其他人员监护为保障,以国家监护为补充的监护制度。要积极推进户籍管理、就业、住房、教育、卫生等相关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探索农民工社会保障、探亲休假等制度。保障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在流入地和流出地都能平等分享公共服务资源。

3、重视对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指导培训。建议在政府部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项目中,增加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增强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的责任意识。要发展各类家长学校,加强对监护人特别是祖父母的培训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监护意识和能力。

4、加强相关调查研究和政策研究。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研究,加强相关创新性政策制度的可行性研究,加强对不同留守流动儿童群体的分层研究。

5、针对不同年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展更加扎实具体的工作。要克服过于笼统、表面和形式化的倾向,建立动态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分层信息,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农村留守儿童的需求、状况和问题,因地制宜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工作。

6、解决农村留守幼儿面临的突出问题。要强化留守幼儿的计划免疫和保健管理,提高预防接种服务水平,确保农村留守幼儿享有应有的医疗服务。要加强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学前教育工作,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投入,发展多种形式的托幼机构,提倡形式多样的托幼服务方式。

7、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要大力发展和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等适合农村学生需求的教育管理模式。努力构筑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监护网络。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均衡化发展,保障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能够与城市儿童平等享有教育资源和服务。

8、解决农村大龄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力发展农村和城市职业技术教育,为农村大龄留守流动儿童创造更多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机会。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的性安全教育,提高留守女童性安全防范意识,强化留守儿童父母、农村社区对留守女童的监护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留守儿童自卑需要心理辅导吗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居多,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戚照理,有的甚至是几姊妹在家中相互照管。由于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关爱,很多留守儿童产生自卑心理。那么留守儿童自卑需要心理辅导吗?下面给您解答下吧。

留守儿童自卑需要心理辅导。大部分留守儿童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自卑、敏感、脆弱、脾气暴躁……。另一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打工由于经济比较宽裕一些,他们心里总是想着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幸福,所以就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自己孩子买上了手机,这部分孩子因得到监护人的娇宠溺爱,于是就导致了他们用钱撒手,渐渐地养成了大把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所以他们有时很自私、孤僻、蛮横。针对这一特点,班主任要经常利用班会课讲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讲一讲农民工在外打工的艰苦和生活的艰辛,让他们从小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父母并不是不爱他们,让他们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宽裕。然而,因外出打工的父母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所以这部分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更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久而久之,心理健康问题便成了“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常常留心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机,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接下来看下如何消除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

据了解,许多家长进城务工都是希望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孩子此时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在此,我呼吁留守儿童家长们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与他们进行一次真正的“心的交流”。

有一方父母在家的孩子就比较有归宿感,他们有了依赖有了交流的对象也就不会自闭。又由于孩子在成长,生理发展的特殊需要,要求他们有一个能毫无忌讳的说出问题和困惑的人选。父母无疑是儿女最好的选择。有了最亲密的人作恰当的引导,孩子的心理问题自然就得到了解决,也就不会在自闭中慢慢产生自卑心理了。

以上是留守儿童自卑需要心理辅导吗。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留守儿童消极需要心理辅导吗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0~14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不少留守儿童情绪消极。那么留守儿童消极需要心理辅导吗?下面给您解答下吧。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所以留守儿童消极需要心理辅导。

一些人问:怎样矫正留守儿童的消极心理?

首先,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恰当的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因此,“留守儿童”应该正确的认识自我,看到自己优秀的地方,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进行合理的自我调节,完善自己的人格。

其次,改善“留守儿童”的自我体验。自我体验能伴随自我评价,激励适当的行为,抑制不适当的行为。因此,“留守儿童”应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用道德的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增强法制、纪律观念,用纪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会用愉快的情感体验来驱赶不愉快的情绪,学会自我排解、自我安慰;确保拥有良好的自我体验,制止产生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行为。

最后,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留守儿童”应正确对待挫折,认真分析挫折原因,不盲目采取情绪化行为,提高自己的耐挫力。

以上是留守儿童消极需要心理辅导吗。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留守儿童更需要父母呵护

全文共 1818 字

+ 加入清单

独自“禁闭”在出租屋;“散养”和小伙伴在外面疯玩;被父母“随身携带”去上班……,这是很多来深与父母团聚的留守儿童的暑假生活方式。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安全防护意识薄弱等原因,很多留守儿童在深遭遇“二次留守”,安全问题堪忧,其实留守儿童更需要父母呵护

1、无人看管“散养”在外

罗湖区东晓街道木棉岭社区,聚集了3000多名来自湖北洪湖的“的哥”,和其他外来工一样,“洪湖的士村”的不少的哥家庭,只有夫妻俩在深打拼,年幼的孩子只能跟着老人在老家留守。到了暑假,这些“小候鸟”才得以来到深圳与父母团聚。

今年9岁的甘瑶是黄爱华夫妇的“贴心小棉袄”,今年是第三次来深圳过暑假。甘瑶一家四口挤在一个20平米不到的小套间里。每天凌晨5点,甘瑶爸爸便出车了,黄爱华也去做临时工,所以,白天大多数时间只有甘瑶和奶奶在家,甘瑶醒来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视,看动画片,下午和邻居小伙伴在村里穿街过巷追逐玩闹,无人看管。

“这么大个人了,在家附近玩能有什么问题呢?”这是南山区海月路一家理发店老板曹先生,面对记者采访时提出的疑问,他十岁的儿子前几天刚刚从四川老家来到深圳。儿子每天暑假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和附近的孩子在外面玩。

曹先生9年前来到深圳打工,留下1岁的儿子给父亲在老家抚养,每年,他都会来深团聚。今年暑假,没来两天,儿子在家就坐不住了,也不常来他的理发店,很快和附近的小伙伴打成一片,小区里经常有他们一起嬉闹玩耍的身影。

尽管是“散养”,但曹先生并不认为这是个问题。他觉得,儿子在家附近玩不会有什么安全隐患,平时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并不多,只要孩子玩得开心就好,其他很少过问。

2、少人陪伴带着娃“上班”

“阿姨,菜心很新鲜,来一点吧!”连日来,每天早上七八点,在福田区香山美树苑广场一楼菜场的一个小摊上,记者都能见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她动作麻利地帮助一旁父母在菜摊前叫卖、挑菜、称重。

与卖菜时的“老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记者试图跟她聊天时,女孩羞涩地低下头,一言不发。

女孩的妈妈丁女士告诉记者,她和老公来自四川万州,在深圳做菜贩已经多年,在老家的女儿每年寒暑假都会过来跟他们团聚。这次,女儿来了快一个星期了,一家三口还没有好好出去玩过一天,只能在晚上收摊后到附近的超市逛逛。

“这个娃娃很让人省心,每天早上生意忙时会主动过来帮忙,下午在出租屋里看电视,哪里都不去。”丁女士一脸自豪地说。

在深圳做陪驾生意的潘教练的六岁儿子帅帅的暑假生活也很“特别”,为了防止调皮的儿子到处乱跑,潘教练选择把儿子“随身携带”。

近日,记者跟随潘教练练车时,帅帅就坐在后排,趴在窗口望着深圳的车水马龙。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这个正值活泼好动年龄的男孩一直很安静。练完车后,当记者问他想不想去欢乐谷玩时,他想了想,噘着嘴说“不想去”,但是,低着头的他一直用眼睛余光观察潘教练的态度。

潘教练告诉记者,尽管陪伴留守在老家的儿子的机会并不多,但这段时间生意很好,每天的学员都排满了,抽不出时间带他出去玩,由于白天大部分时间在车上带学员,他专心和儿子交流的机会也不多,但他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带着他上班虽是无奈之举,但好歹比见不着面好吧!”他说。

3、家长亟需“补习”安全教育课

“来深圳最开心的事就是可以抱着妈妈睡觉,但还是觉得爸爸妈妈一起的时间太少了。”采访中,活泼开朗的甘瑶向记者抱怨,这也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心声。

近日,木棉岭社区第六届“社区留守儿童夏令营”开营,132名留守儿童将在夏令营学习、玩耍,参加丰富的主题活动。

“安全教育是开营第一课。”夏令营负责人肖莉珍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家长们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5万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大多数为留守儿童,而暑假,正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频发期。

她建议,孩子外出时,如果没有父母陪同,一定要和小伙伴三五成群结伴而行;遇到陌生人搭讪或给吃的,要马上拒绝并快速跑到人多的地方;如果发现家里炉灶上的锅着火,千万不要用水浇,而是用锅盖盖住……“家长是安全教育的关键一环,他们亟需补上这一课。”她说。

“留守儿童比普通孩子更需要关爱与呵护。”深圳市高级中学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主任蒋平认为,留守儿童心理更敏感脆弱,更需要关注与认可,家长们却常常把工作放在首位,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这无疑为孩子的安全管理埋下隐患,“希望父母放下脚步,将眼神多放在孩子身上,与孩子多聊聊天,做做游戏,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留守儿童厌学需要心理辅导吗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将自己的子女留给亲戚或朋友监护,这些被留下来的孩子在生活、教育、情感、心理上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甚至一些留守儿童厌学。那么留守儿童厌学需要心理辅导吗?下面和了解下吧。

留守儿童厌学需要心理辅导。建立关系,取得信赖。老师和厌学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融洽的人际关系是辅导顺利进行的基础。但大多厌学学生对老师有偏见,甚至有对立情绪,不愿意和老师倾诉自己的内心思想。因此,老师必须以坦诚、信任、鼓励、平等、接纳的态度对待学生,并运用人际沟通技巧感染对方,使学生接纳和信任自己。

一些人问:留守儿童为什么会辍学?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学习成绩渐渐下滑,辍学率高,许多留守儿童逐渐堕落成为“问题儿童”。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导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正确的引导及教育,从而导致留守儿童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以上是留守儿童厌学需要心理辅导吗。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留守儿童孤僻需要心理辅导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自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患上孤僻。那么留守儿童孤僻需要心理辅导吗?下面会给您答案。

留守儿童孤僻需要心理辅导。平时,积极开展心理资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的疑惑,引导他们少走弯路。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鼓励、组织这部分留守儿童多参加一些业余活动,以此来填补父母不在自己身边的空虚。

接下来看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怎么办?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

2.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

3.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证,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对待的教育。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避免“留守儿童”结识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老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为了孩子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更多相关儿童安全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留守儿童易怒需要心理辅导吗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那么留守儿童易怒需要心理辅导吗?下面给您解答下吧。

留守儿童易怒需要心理辅导。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由于外出的打工父母没有时间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同时监护人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导致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从而使学生形成自私、孤僻、暴躁、蛮横的不良行为习惯。

接下来看下留守儿童为什么会易怒?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压力的缓冲作用,有助于缓解各种压力带来的不良影响,对社会支持的感知和利用有助于减少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减少青少年感受到的压力,提升个体适应各种压力和生活变迁的能力。许多研究发现:相同的压力情境对不同的个体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那些收到较多心理或物质支持的人,比那些收到支持较少的人身心更健康。初中留守儿童主观感受性强,反应敏感,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内心的需求被忽视,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使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情绪性问题行为。应充分考虑留守儿童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使其更容易感受到外部支持的存在。

歧视。有研究表明歧视对留守儿童的行为有直接影响。初中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还未完成自我建构所以更加敏感,正处于形成基本的价值观的阶段,也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的阶段,对于歧视的感知更容易产生情绪性问题行为。Lazarus等人(1984)认为,歧视是影响弱势群体成员的重要压力来源,当一个个体知觉到自己被歧视时,这种知觉到的危险信息会使得个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并最终导致一系列的压力反应,如抑郁、焦虑、攻击行为等。

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