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登革热能自愈吗20篇

人们采纳。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在我国少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登革热能自愈吗,欢迎查阅。

浏览

3840

文章

53

篇1:登革热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登革热防治指南

登革热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比较多的,但整体来说是从自己的症状来决定的,比如说登革热患者的症状相对轻微,这个时候只需要卧床休息。哪怕是身体已经痊愈了,也不建议小伙伴们进行活动。在饮食方面的话,建议饮食清淡,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其次小伙伴们要是正处于高热的状态,这时候需要服用对应的退热药物。再服用对应退热药物的时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服用。如果说患者已经出现了出血的症状,在这个时候已经休克,并且情况危急的话,需要及时去医院。

不得不说,小伙伴们正处于重症的情况下,此时应该严格监测一下生命体征,并且要了解一下电解质肝功能等等方面的问题。毕竟保证生命体征的平稳和水和电解质的平衡,才能有利于疾病的快速的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宝妈必知预防登革热要多关注宝宝体温

全文共 1647 字

+ 加入清单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好发夏秋雨季,男女老幼均可得病。那么,宝妈必知预防登革热要多关注宝宝体温。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登革热病症特点

因此,必须引起警惕,做好预防工作。目前,尚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所以,预防是防治登革热的关键措施。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初热期大多数起病较突然,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到40℃,伴有怕冷、剧烈头痛、全身骨头疼痛和肌肉疼痛、眼眶痛等,颜面、眼结膜常有显著的充血,颈及上胸部皮肤潮红,好像醉酒一样,一般持续2~3天。

缓解期急性症状减轻,宝宝体温降至正常,此期持续1~2天。

出疹期皮疹一般于发病后2~5天出现,一开始见于掌心、脚底、躯干及腹部,渐渐蔓延至颈及四肢,部分宝宝能蔓延至面部,多有痒感,宝宝会忍不住去挠抓,压之褪色。此期持续3~4天,已降低的体温在此时可再度升高,全身症状也会随之加重。症状严重的宝宝会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倾向,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详细了解宝宝的体温

很多疾病都会有发烧的表现,不只是传染性疾病,所以掌握发烧时宝宝的体温变化,对于观察病情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一般来说,宝宝的正常体温在36℃~37.5℃,不同部位量出来的体温会有一些差异。口腔温度平均为37℃,腋温比口温低0.5℃~1℃,肛温比口温高0.5℃~1℃。一天内的体温也会在1℃~1.5℃之间波动,早上醒来可能是36℃,傍晚时就会升高到37℃,哭闹一番后,体温还会升高。一般来说,早晨肛温超过37.5℃,黄昏时肛温超过38℃就说明宝宝发烧了。

测量肛温时用一只手把宝宝的屁股稍微扒开,另一只手轻轻地把温度计插进肛门约2.5厘米。把温度计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就像夹支香烟一样,整个手掌和手指贴着屁股,这个动作会让温度计更牢固,不会移动,宝宝的身体也不易扭动。另外,宝宝量肛温的时候,家长绝对不能走开。

生病期间的治疗照护

1、充足的休息

发烧期间要好好卧床休息并且补充水分,可使用退烧药或药效较轻的止痛药帮助宝宝降低体温或减轻疼痛。急性期应保持卧床休息,在有防蚊设备的房间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不能让宝宝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

2、维持体液平衡

住院观察期间,医疗人员还会给予点滴注射以充分供应水分和电解质。对于出汗过多或腹泻的宝宝,家长应鼓励宝宝口服补液,对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有脱水、血容量不足的宝宝,应及时静脉输液,同时应保持宝宝皮肤和口腔的清洁。

3、按部就班退烧

为小宝宝退烧就像让一个房子凉下来一样,需要按部就班地来。先遵医嘱给宝宝服用退烧药,然后再采取各种散热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种:

正确穿衣穿太多或太少,都对宝宝不好。太少宝宝容易打冷颤,太多体内的热就散不掉。夏天,不管宝宝是到处活动还是睡觉,最好只让宝宝穿纸尿裤,或者加一件宽松、透气、吸汗的薄衫,这样才能让体内的热充分散发出去。不要为了怕着凉便把宝宝包得像个小爱斯基摩人一样。

保持凉爽尽量让宝宝周围的环境保持凉爽,打开窗户、空调或电风扇都可以,但是风不能对着宝宝吹。另外,把发烧的宝宝在凉爽的傍晚带出去透透气也是个好办法,新鲜空气对宝宝的身体很有好处。

合理进食发烧时需要给机体补充有营养的高热量食物,不过此时宝宝往往没有胃口,吃得很少或者拒吃,但一定要让宝宝喝点东西。可以一点一点地喂宝宝喝点流质的饮食,每次出汗之后都要给宝宝补充,但是有呕吐表现时要避免喂食,以免呛着宝宝。

积极预防登革热

卧室应加装纱窗、纱门,家中的积水容器(如花瓶、水桶)需每周清洗,以免蚊卵残存寄生。到野外游玩时,尽量给宝宝穿长袖衣物或使用防蚊喷液。出血性登革热常发生在快要退烧或是退烧后24~48小时,如果宝宝退烧后又出现四肢冰凉或皮肤湿冷的症状,应马上去医院治疗。

小儿登革热是由于蚊虫叮咬引起的,孩子的是高发人群。爸爸妈妈要及时发现宝宝登革热的症状,同时学会预防儿童登革热更加是重中之重哦。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西双版纳登革热致多人死亡 官方如何辟谣的呢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有网民在社交网络平台发布“登革热疫情已经造成多人死亡”的信息,经相关部门核实,该信息为虚假信息。据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消息,发布虚假信息的涉事网民已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发布未经核实的疫情信息,不传播未经审核的信息。州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局将持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散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传播和流行风险不断增加。登革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在中国,登革热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如广东、福建、台湾等省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蚊虫叮咬。

在登革热的流行季节,人们应该尽量避免在户外活动或长时间停留,特别是在傍晚和清晨等蚊虫活动高峰期。如果必须外出,应穿长袖衣裤、使用蚊香、喷洒杀虫剂等措施来预防蚊虫叮咬。登革热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主要是指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对于患者来说,应该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对于隐性感染者来说,应该加强监测和管理。为了切断传播途径,应该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和灭蚊工作。要清除和避免蚊虫孳生地,如及时清理居住环境垃圾、定期清理沟渠积水等;采取措施避免蚊虫叮咬,如穿长袖衣裤、使用蚊香、喷洒杀虫剂、安装纱窗等;要加强对进入社区的流动人口管理,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3登革热的详细症状有哪些呢

全文共 1105 字

+ 加入清单

2023登革热详细症状有哪些呢推荐大家进行翻阅。而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在我国少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登革热的详细症状有哪些呢,欢迎查阅。

出国旅行怎样预防登革热?

每年的5月至11月是登革热的高发季节。由于登革热传播速度快,通常可以在短时间内感染大范围人群,给社会造成很大的疾病负担。目前,登革热没有特效疗法,市场上也没有疫苗。所以个人预防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防蚊灭蚊,清除室内外积水,出现疑似症状后及时就医。

登革热预防的健康提醒

1.在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居住时,应穿长袖衣服和长裤,在暴露的皮肤和衣服上涂驱蚊药物;

2.如果室内没有空调设备,应安装蚊帐或蚊帐;

3.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按包装说明使用适量;

4.“斑蚊”多发期间,避免在树荫、草地、凉亭等户外场所逗留;

5.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6.尽量避免种植清水植物;

7.对于花瓶等容器,每周至少清洗换水一次,不要让水留在花盆底盘上。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和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

2023登革热的详细症状有哪些呢

1.发烧: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

2.皮疹:发烧3-6天后,面部四肢出现红色皮疹或出血疹并且会发痒

3.发烧5-8天后可能有出血的现象,包括鼻子出血,牙龈出血,皮肤下出血,尿血

4.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等。

5.还会可能导致疲劳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

如果你有以上症状要及时前往正规的医院就医。患上登革热也不要太过于担心,一般经对症治疗即可痊愈,愈后无其他健康影响,死亡率很低。

遇见登革热请及时就医

登革热流行的夏秋季节,突发高热,伴有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骨骼疼痛,面、颈、胸潮红,结膜充血,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皮疹,伴有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应怀疑,以免延误病情或通过蚊虫传播给同学。

如何有效预防登革热?

很明显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是蚊子叮咬,要想有效预防登革热就要防蚊。

1.避免在丛林、森林、草丛、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2.家中配备好灭蚊工具,如电蚊拍,蚊香等有效杀死蚊子的东西。

3.不前往登革热流行区,外出时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使用花露水,风油精等驱蚊液预防蚊子叮咬;

4.检查家中,或者附近有没有积水,或者长时间没倒掉的水,及时清理掉,防止蚊子繁殖。

5.家中用清水种植的植物,要多去观察是否有蚊子幼崽,及时更换清水。蚊子繁殖很快,最好家中不要摆放用清水种植的盆栽。

6.家里要时长保持干净卫生,可以定期大扫除。

7.如果家中有老人、孕妇、婴儿、一定要给他们的床安装好蚊帐。他们是比较容易出现危重症的人群要多加注意。

8.基础疾病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患者、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以及危重症、大手术后的患者等也都是易得重症的人群,要避免他们被蚊子叮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健康知识:广州登革热

全文共 1870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健康知识:广州登革热》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喜欢小编的推荐,请继续关注。

日前广州市报告广东今年首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16日,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何剑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本地病例比往年早来了两个月,防控形势较为严峻。

不过他也表示,登革热可防可治,大众无需恐慌,“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是白纹伊蚊,应人人动手,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何剑峰还提醒,去年得过登革热的人并非绝对安全,若感染了不同血清型的病毒,反而容易引发重症。

今年3月就看到成蚊了

今年4月,广东已出现本地登革热病例。“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没有蚊子就没有登革热。我们留意到,和去年比,今年媒介活跃的时间比往年提前。”何剑峰透露,往年3月还没发现成体的白纹伊蚊,但今年在3月就出现了。

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何剑峰分析,“这与气候有关,去年是暖冬,而登革热发病也是广东历史上最高的一年,一直延续到12月;此外从外环境来看,东南亚及南美巴西等国登革热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以目前来看,这个时期广东的登革热输入病例比往年要多。”

可见,今年登革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不过何剑峰也表示,风险高并不等于一定有病例发生。如何化解风险?“登革热是通过蚊子传播的,白纹伊蚊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小区周围,生长在干净的水体中,如瓶瓶罐罐,家中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的容器中,所以要从每个家庭做起,人人动手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单位、尤其是工地也要做好防蚊虫工作”。

本地感染者已出院

何剑峰特别提醒,去年得过登革热的患者今年并非绝对安全。“登革热病毒有四个血清型,若感染过其中一型后,再感染另一型病毒,这样的病例发展至重症的风险要高六倍”。

不过他说,幸运的是广东的本地病例绝大多数是一型,“得过的人绝大多数有抗体,可维持若干年,但去年也出现过二、三型的患者,因此不能掉以轻心,要特别关注。医生遇到病人时,要了解他们是否去年感染过,并检测病毒分型”。

何剑峰提醒,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和骨关节疼等症状,就要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是否到过东南亚等地旅行。“广东的这一本地病例从发病到就诊就拖了时间,以为在家吃退烧药就好,结果两天后持续高热、面色潮红,所幸后来治疗效果良好,已经出院了”。

病例数达到去年高峰可能性不大

研判今年疫情,何剑峰表示,病例数达到去年高峰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政府高度重视;另外,广东省疾控中心在全省布控了551个蚊媒监测点,时刻监测传播风险高的区域;此外,登革热是可防可治,即使得了也无需恐慌;与此同时,一些基层医院也可做登革热NS1抗原快速检测,能及早发现病例”。

但他表示,根据前年统计数据,每一个登革热患者对应2.2个隐形感染者,即不发病的患者,“因为‘隐形’,这一群体的防控较困难,但这也是传染病的客观规律。”何剑峰表示,为及早发现病例,他们将对病人住家半径200米的区域进行搜索布控,从而加强控制,化解风险。

蚊媒密度有轻度风险

在清积水灭蚊虫的号召下,广州蚊媒密度得到了较好的控制。16日,广州市卫生计生委通报了上周(4月6-12日)广州市白纹伊蚊密度监测情况。比起3月中下旬蚊媒密度多处存在高风险的状况,上周蚊媒密度大大降低,广州9个区(县级市)无风险,仅有7个蚊媒密度监测点存在轻度风险,其中4个为公园。

根据上周的监测数据,全市居民区布雷图指数(BI)平均为1.92,非居民区外环境标准间指数(SSI)平均为0.14,诱蚊诱卵器指数(MOI)平均为0.85。另据监测,各公园标准间指数平均为0.12,诱蚊诱卵器指数平均为4.26,平均水平都已达标。

在广州12个区(县级市)中,有9个蚊媒密度分级为0级,风险级别为“无风险”,建议继续落实日常防蚊措施。

从化市太平镇、海珠区南洲街、黄埔区鱼珠街、荔湾区增埗公园、番禺区市桥街西园公园、花都区狮山公园、天河区华南植物园等7个监测点蚊媒密度分级为“一级”,风险级别为“低度风险”,应启动蚊媒控制措施。

疾控专家表示,目前广州市已出现本地感染病例,且时间较去年提前两个多月。随着气温的上升和降水的增加,广州市蚊媒密度将逐渐升高,登革热本地疫情发生的风险将逐渐升高。

广州市卫生部门提醒,近期蚊媒密度较高的各街镇应立即启动相关响应,迅速采取清除积水、杀灭成蚊等措施,降低疫情发生风险。蚊媒密度风险级别为“无风险”的各街(镇)要继续落实日常防蚊灭蚊措施。

根据有关工作安排,广州市、区疾控中心定期组织开展全市蚊媒密度监测,并定期将监测结果在广州市疾控中心网站公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儿童登革热有哪些症状?儿童如何预防登革热?

全文共 1366 字

+ 加入清单

登革热是一种经过蚊子叮咬而传播的一种传染病,一般发生在儿童身上,发病高峰期是在每年的七到九月份。这种传染病轻微者一般一到四天能够愈合,严重者会在二十四小时内死亡,所以说一旦被蚊子叮咬患上登革热就一定要及时且正确的治疗。只是很多人不明白,儿童患有登革热到底有哪些症状表现,我们今天一起来聊一下。另外我们聊一聊儿童如何预防登革热,话不多说,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登革热病情症状表现:

1

发烧且快速高烧

登革热病初期症状便是发烧,且很快就会出现高烧,一般在39°到40°之间,儿童登革热发烧的度数会稍微低一些,但也属于高烧范畴内。患者这种高烧会持续两天,如果不治疗或者治疗不及时不正确的话,甚至会高烧一个礼拜,一般是今天高烧,明天体温会低一些,而第三天又开始了高烧。

2

浑身痛

登革热刚开始是很容易和病毒性感冒混淆的,因为在发烧的时候,患者会出现浑身痛的情况,比如身体的关节痛,头痛,肌肉痛,还会出现眼眶痛后背痛的症状,另外还会伴有眼角膜充血的症状表现。

3

身体出现红疹

一般登革热患者会在发病后的第二天,在身体各个部位会出现红疹,先是在脚心、手掌心以及躯干,然后红疹会在腹部出现,再接着红疹就会蔓延到颈部以及四肢,一般不会在脸上出现,但也有患者例外。这些红疹会随着体温下降而渐渐消失,有些许的刺痒感。

4

消化道问题

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问题,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并且食欲非常差,还有的会出现腹泻或者便秘的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吐血的情况,那么这表现是登革热进入了严重期,如果不加以治疗会直接威胁到生命安全的。

5

身体极度无力疲惫感很强

登革热儿童患者会出现懒言懒语毫无精神的情况,这也是登革热其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患者感觉到身体毫无力气,整个人感觉到极度的疲惫,这是因为体内血小板减少引起的。还有些患者会出现淋巴肿大、轻轻碰触便会感觉到疼痛的症状。一旦患者感觉到浑身无力疲惫感极强的时候,就表明登革热已经进入严重化的时候了。

6

出血

如果登革热者症状轻微,那么一般会在患病三四天后自愈,但如果三天后情况依旧持续并且加重,同时还会出现意识出现障碍,以及剧烈头痛呕吐,还会有消化道大出血灯症状的话,那说明登革热病请已经到了危急时刻,这个时候很容易直接导致患儿出血性休克,那么就会出现二十四小时患者死亡的情况。所以说患有登革热的儿童一定要早期治疗,切勿大意。

儿童安全灭蚊预防登革热方法:

1

谨防被花斑蚊叮咬

花斑蚊是传播病毒最严重的文字,它们终生携带病毒,更是传播登革热疾病的途径之一,所以说想要预防儿童出现登革热产染病,除了做好灭蚊工作之外,还要特别注意花斑蚊,不要让花斑蚊叮咬到孩子,利用一切安全灭蚊方法消灭靠近孩子的花斑蚊,彻底断绝病毒来源。

2

蚊子叮咬后立刻消毒处理

孩子被蚊子叮咬之后,一定要快速的进行消毒处理。先用冷水清洗叮咬处,然后用毛巾包着冰块对叮咬处进行冷敷十五分钟的处理。再用进行外用涂抹。如果孩子被蚊子叮咬之后出现很明显的皮肤破溃,或者是红肿的严重,那么就要赶紧就医治疗。

3

夏季注意观察孩子的发烧情况

如果在夏季孩子忽然出现发烧的情况,妈妈们千万不要轻视,更不要把所有的发烧都当成是感冒来治疗,登革热传染病的初期症状就是发烧。如果夏季孩子突然出现发烧并且是高烧的话,那么妈妈就要检查一下孩子是否被蚊子叮咬过,并且根据其他症状表现,快速将孩子送往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登革热疾病治疗的越早治愈的希望越高,千万不要粗心大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登革热疫情来势汹汹 广东省感染病例近5000例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登革热疫情持续加剧,严重影响了许多国家和地区。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广东省共报告了4800例登革热病例,其中两例死亡。预计登革热的高峰发病率将至少持续到10月底。

据报道,在过去的半个月里,广州本地登革热病例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登革热病例出现在该市的每个区(县和市)。一旦城市地区出现流行病,病例数量将迅速增加。广州市疾控中心主任王明表示,今年的登革热疫情实际上是过去十年来最高的。

除了广东省的“爆炸性”增长之外,登革热也在台湾高雄进入大流行。根据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控制司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9月18日,台湾已有2083例本土登革热病例,其中大部分病例与高雄有地理上的关联,高雄是爆发疫情最多的地方。9月19日,台北也见证了首例本土登革热确诊病例。

此外,福建省卫生计生委21日晚发布消息称,福建省建瓯市东风镇共发生17起登革热病例,为今年首例。

国外爆发登革热

登革热疫情不仅开始在中国蔓延,还给一些外国带来了麻烦。

据新华社报道,多米尼加卫生部20日宣布,在多米尼克最近爆发的登革热疫情中,已有54人死亡。多米尼加卫生官员表示,该国大部分地区的暴雨最近导致登革热等疾病的传播,已有4303人感染

9月19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宣布,在东京和琦玉又发现了八名登革热感染者。迄今为止,日本17个县的141人感染了登革热。自8月以来,日本出现了许多相关案例。在此之前,日本已经有70年没有发现这种病例了。

点击查看大图。

关于登革热

登革热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登革热的初始症状与发热相同,分为普通登革热和出血性登革热。后者的死亡率更高。及时的医疗治疗可以治愈并降低传染给他人的风险。,

如何预防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通常在白天活动,它们的叮咬高峰出现在日出后两小时和日落前。预防登革热的要点包括: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在暴露的皮肤部位涂抹防蚊剂;如果可能,尽量穿长袖衣服和裤子。尽量选择门窗紧闭、防蚊屏良好的酒店。尽可能选择空调房;睡觉前尽量清除室内的蚊子,睡觉时尽量使用蚊帐或防蚊剂。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预防登革热的有效疫苗。然而,最近有报道称,第一种可能进入市场的登革热疫苗在拉丁美洲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疫苗接种者中的病毒感染率下降了60.8%,该疫苗最早将于明年获准使用。制药巨头赛诺菲·巴斯德的科学家将在11月举行的美国热带医学和健康学会年会上宣布疫苗的细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多少天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在临床病例中,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大多数感染者的潜伏期为5-9天。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世界上传播最广的蚊媒传染病之一。其典型症状是发热、皮疹、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等。大多数患者在5-9天后发病,但在潜伏期结束时感染最强。主要传染源为感染和潜伏感染。在中国,它主要流行于广东、海南和福建等南方地区,在5月至11月更为常见。

在登革热流行区的夏秋雨季,如果患者突然出现高烧、恶寒、头痛、肌肉或关节痛,并伴有出血点、出血点等。,他们应立即到医院感染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并在确定病因后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什么是登革热?它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全文共 1943 字

+ 加入清单

刚过去的一周,广东再添深圳、汕头两市发生登革热疫情,全省病例数从791例增加到1061例,日均发病数39例。

省卫计委通报:截至2015年9月29日,广东共有17个地市报告1061例登革热病例,较2014年同期(18276例)下降94.19%,其中本地病例969例,具体为潮州931例、佛山11例、中山9例、东莞8例、广州6例、汕头2例、江门1例、深圳1例,输入病例92例,2015年至今全省登革热疫情尚无死亡病例。那么究竟什么是登革热呢?它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又是什么呢?专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编为您解析。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是东南亚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病原因是什么?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来源,至今没有发现健康的携带病毒者。患者在病发前6~8小时至发病的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感染。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传染源,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虽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作为传染源,还不能完全确定。

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

登革热有什么临床表现?

一、登革热

1、发热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

5、其他可有肝肿大。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重型登革热于病程第3~5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本型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而死亡。

二、登革出血热

1、出血出血倾向严重,有鼻出血、皮肤出现血大批淤斑,呕血、便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

2、休克一般发生于病程第2~5日,持续12~24小时,患者烦躁不安,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皮肤出现花纹,体温下降,呼吸快而不规则,脉搏微弱,脉压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病程中还可出现脑水肿,偶有昏迷。若不及时抢救,4~10小时死亡。

登革热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后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复制,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定位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中的登革病毒继续进行复制,再次释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并引起临床症状与体征。机体产生的抗登革病毒抗体与登革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亦可导致血管水肿和破裂。登革病毒的复制可抑制骨髓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再生,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病理改变表现为肝、肾、心和脑等器官的退行性变,出现心内膜、心包、胸膜、腹膜、胃肠黏膜、肌肉、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出血。皮疹活检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瘀斑中有广泛性血管外溢血。脑膜脑炎型患者可见蛛网膜下腔和脑实质灶性出血、脑水肿及脑软化。重型患者可有肝小叶中央灶性坏死及淤胆,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等。

欲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尽在本安全网站公共场所常识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登革热初期症状有什么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登革热是热带和亚热带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它通过蚊虫作为媒介传播,病原体为登革热病毒。近年来,该病转趋活跃,在东南亚部分国家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国内也时有疫情发生。因此,媒体对于登革热的关注日益密切。那么登革热初期症状有什么呢?下面和了解下吧。

登革热初期症状有什么

登革热表现为突然起病,畏寒、迅速发热(24~36小时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及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出现出血倾向,面、颈、胸部潮红称“三红征”,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皮疹、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部分病人上述病症不典型或表现轻微且病程短、痊愈快(其中有些可自愈)者为轻型登革热。病死率极低。

登革热的主要特征是突发高热,患儿在24小时内体温可高达40℃。在高热的同时,有头痛、眼球后疼痛、全身肌肉疼痛、骨骼和关节疼痛等症状。有的患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且可见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和浅表淋巴结肿大。

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头痛、发热和眼球后痛,小时内体温可达40℃。同时伴有背痫,用身骨、肌内及关节病,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偶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在早期己可见。儿童病例起病较慢,症状较轻,体温也较低。发热持续2-7天。部分病例于起病第3-5天体温降至正常,天后又再上升,称为双峰或马鞍热型。发热期R1有相对缓脉,虚弱感觉常需数周后才能完全康复。

皮疹:子病程3-6天出现,可为斑臣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等。同一患者可见不同形态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皮疹持续约为3-4天。

出血:约25%一50%的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如牙跪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出血多发生在病程的5-8天。

其他:约1/4病例有肝肿大,黄疽不多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夏日儿童患登革热应该怎么办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夏季是登革热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由于天气炎热,蚊虫多,所以容易感染登革热。那么,夏日儿童患登革热应该怎么办呢?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高热、皮疹、肌肉及骨关节剧烈酸痛,颜面及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部皮肤潮红、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症状为主要特征。该病好发夏秋雨季,男女老幼均可得病。因此,必须引起警惕,做好预防工作。目前,尚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所以,预防是防治登革热的关键措施。

登革热病毒,此病毒依血清抗原性分为1、2、3、4型,均具感染致病力,传播此病毒的两种病媒蚊的分布及习性又是如何呢?

一、埃及斑蚊

它们生长在热带地区,雌蚊习惯在白天时间咬人吸血,以早上9~10时及下午4~5时为高峰,它们相当城市化,任何可供储水的人工容器,不论人们原本是用来喝的、洗澡的或者雨水可蓄积之处皆可繁殖,这些容器可以是花瓶、花盆底盘、冰箱底盘、水桶、陶瓷、水泥槽、废轮胎等等。

二、白纹伊蚊

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包括平地及低海拔的山区。白线斑蚊除了前述如埃及斑蚊所喜好的人工容器外,尚包括天然容器,如:树洞、竹筒皆可,雌蚊一样习于白天时间咬人吸血,顺带一提的是,平时晚上扰人清梦的是热带家蚊,它们是夜行性的蚊虫,日间大多停于室内特别是卧室阴暗处,雌蚊咬人吸血主要是在夜间,特别在午夜前一小时为其高峰,所以家长特别要小心的是“白天咬人的蚊子”。

登革病毒可以在蚊体内大量复制、长期保存,在32℃左右时,伊蚊吸带毒血后十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传染性最长可达174天。人被1~2只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发病。

三、感染症状

感染登革热会有什么症状?叮咬之后潜伏期可以是1~7天,其症状因为病人的年纪或者病人的免疫系统的成熟状态而不同。

皮疹于发病后2~5天出现,初见于掌心、脚底、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及四肢,部分患者亦见于面部,多有痒感,压之褪色;皮疹持续3~4天,已退的体温在本期可再度出现,全身症状又随之加重,重症患者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倾向,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夏日蚊虫多要做好预防登革热的措施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高热、皮疹、肌肉及骨关节剧烈酸痛,颜面及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部皮肤潮红、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症状为主要特征。该病好发夏秋雨季,男女老幼均可得病。因此,必须引起警惕,做好预防工作。目前,尚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所以夏日蚊虫多要做好预防登革热的措施

登革热病毒传播方法:

埃及斑蚊

它们生长在热带地区,雌蚊习惯在白天时间咬人吸血,以早上9~10时及下午4~5时为高峰,它们相当城市化,任何可供储水的人工容器,不论人们原本是用来喝的、洗澡的或者雨水可蓄积之处皆可繁殖,这些容器可以是花瓶、花盆底盘、冰箱底盘、水桶、陶瓷、水泥槽、废轮胎等等。白纹伊蚊

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包括平地及低海拔的山区。白线斑蚊除了前述如埃及斑蚊所喜好的人工容器外,尚包括天然容器,如:树洞、竹筒皆可,雌蚊一样习于白天时间咬人吸血,顺带一提的是,平时晚上扰人清梦的是热带家蚊,它们是夜行性的蚊虫,日间大多停于室内特别是卧室阴暗处,雌蚊咬人吸血主要是在夜间,特别在午夜前一小时为其高峰,所以家长特别要小心的是“白天咬人的蚊子”。

传染方式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伊蚊,主要为白纹伊蚊(花脚蚊、暗刺蚊),通过吸食人血进行传播。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伊蚊→叮带登革热病毒者→病毒在蚊体内复制繁殖→叮健康人→病毒随蚊唾液进入健康人体→发病。一般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最小28天,最大90岁。一家可同时发病。儿童最易感染,病死率高,是重点保护人群。

流行方式

伊蚊喜欢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积水容器都可成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盘、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莲缸;野外中的竹筒、树洞、石臼、旧轮胎、水塘等。

伊蚊有2个活动高峰,日出前后1~2小时,日落前2~3小时。人在孳生场所周围活动,很快便吸引伊蚊前来叮血。

登革病毒可以在蚊体内大量复制、长期保存,在32℃左右时,伊蚊吸带毒血后十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传染性最长可达174天。人被1~2只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发病。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夏日蚊虫多要做好预防登革热的措施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3登革热一般通过什么传播的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2023登革热一般通过什么传播的推荐大家进行采纳。而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在我国少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登革热一般通过什么传播的,欢迎查阅。

登革热的发热特点是什么

登革热的发热特点是突然高热,发热持续5-7天后骤然退热,热退后1-2天体温可再度升高,这种发热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除发热的突出症状外,患儿在病程中可出现麻疹样皮疹或猩红热样皮疹。有的患儿可出现牙龈出血、鼻衄、咯血、尿血、消化道出血等表现。有的患儿会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重型登革热甚至会发生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2023登革热一般通过什么传播的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中复制,再次释放入血,形成第二次毒血症。

登革病毒与机体产生的抗登革病毒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病毒可抑制骨髓,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登革热的最佳预防方法

1、管理感染源

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治疗。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对可疑患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患者应隔离在有纱窗纱门的病室内,隔离时间应不少于5日。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在流行期间对易感人群涂布昆虫驱避剂,以防蚊虫叮咬。

登革热的流行地区有哪些?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由伊蚊所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在世界上的主要流行地区为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地区,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有过流行,登革热的发病季节与雨季有关。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者多为儿童。

登革热症状有哪些?

它的临床表现即症状(我们常见的)为高热(发热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还有像皮疹(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它的潜伏期2~15日,平均为6日左右。密切观察,病原体只有达到一定的数量才会发生作用,当数量不形成一定规模时,人体的免疫力能发挥作用,将其杀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登革热临床表现

全文共 1156 字

+ 加入清单

登革热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以前中国是没有这种病情的,随着现在外来人口的到来,中国患有登革热的人们随之而多,那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哪些呢?小编和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下面文章对您有帮助哦!

登革热的对症治疗方法:

1 高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酒精擦浴。解热镇痛剂对本病退热不理想,且可诱发G-6PD缺乏的患者发生溶血,应谨慎使用。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强的松5mg3次/日。

2 维持水电平衡 对于大汗或腹泻者应鼓励患者口服补液,对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有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输液,但应高度警惕输液反应致使病情加重,及导致脑膜脑炎型病例发生。

3 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用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等止血药物。对大出血病例,应输入新鲜全血或血小板,大剂量维生素K1静脉滴注,口服云南白药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

4 休克病例应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和代血浆,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输全血,避免血液浓缩。

5 脑型病例应及时选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脉注入,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6降低颅内压:对剧烈头痛、出现颅内高压症的病例应及时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250~500ml快速静脉滴注,必要时于6~8h后重复应用。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40mg/d,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呼吸中枢受抑制的患者,应及时应用人工呼吸机治疗,并作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和血液酸碱度监测。

登革热临床表现:

1发热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

5其他可有肝肿大。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重型登革热于病程第3~5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本型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而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登革热是什么病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是东南亚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登革出血热

(1)休克一般发生于病程第2~5日,持续12~24小时,患者烦躁不安,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皮肤出现花纹,体温下降,呼吸快而不规则,脉搏微弱,脉压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病程中还可出现脑水肿,偶有昏迷。若不及时抢救,4~10小时死亡。

(2)出血出血倾向严重,有鼻出血、皮肤出现血大批淤斑,呕血、便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2~15日,平均为6日左右。

3.登革热

(1)发热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

(5)其他可有肝肿大。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重型登革热于病程第3~5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本型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而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染登革热有什么症状?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登革热是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热带地区比较常见,人群也普遍易感,由此我们必须重视登革热的预防工作,在这之前就必须知道登革热的症状

症状

1

发烧。典型登革热病人在受到病媒蚊叮咬后经过约5-8天的潜伏期,可出现突然发烧(24小时内可达40℃)。伴随寒颤头痛、后眼窝痛、畏光等症状。

2

皮疹。大部份病人于热退期(发烧后3-5天)有些人是1-2天内出现先于躯干后向四肢扩张的过敏性皮肤疹。

3

肌肉骨骼酸痛。随后肌肉关节痛的情形加剧,全身骨骼彷佛崩解,令人难以忍受,此即所谓的「断骨热」。

4

出血。偶尔有些病人会有轻微出血现象,在四肢出现出血点、流鼻血等。一般急性期病程约1周。

5

淋巴结肿大。大量病毒入侵,淋巴结无法做完全有效抵抗,因而导致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出国旅游怎么做好登革热防控呢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正值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都是经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如果不注意预防,很容易造成广泛性传播流行。那么出国旅游怎么做好登革热防控呢?下面和了解下吧。

出国旅游怎么做好登革热防控呢

1、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发前要通过官方网站查询旅游目的地/目的国是否为登革热流行区,是否仍处于登革热的暴发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去正在发生暴发流行的国家和地区。

2、如果坚持去登革热暴发流行区旅行,外出时:要穿浅色长袖衫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喷涂蚊虫驱避药物。避免在公园和景区树荫下长时间逗留。

3、旅游入住时,选择有空调或有蚊帐、防蚊纱窗的宾馆。

4、户外旅游时,尽量避免在阴暗处停留,远离积水、废旧轮胎及沟渠等蚊虫孳生地。

5、旅行结束后半个月内如出现发热,应及时就医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如何预防登革热和塞卡病毒病

全文共 1923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预防登革热和塞卡病毒病推荐大家进行采纳。而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在我国少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预防登革热和塞卡病毒病,欢迎查阅。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3-15天。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眼痛、肌肉骨关节痛,皮疹,出血等。

轻型登革热病人症状轻,主要表现为低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疼痛轻,一般无皮疹及出血;病程一般为1-4天;因症状轻微,常被忽视。

典型登革热的症状包括高热,可达39-40℃;发热时伴有头痛、眼痛、肌肉骨关节疼痛;可能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病人还会出现皮疹及不同部位的出血,如鼻出血、便血、血尿、皮下出血等。多数病人还有浅表淋巴结肿大。

重型登革热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颈强直等,有些病例可以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和中枢性呼吸衰竭,重型患者少见,但病死率高。

塞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宿主不明确,主要在野生灵长类动物和栖息在树上的蚊子,如非洲伊蚊中循环。该病毒活动一直比较隐匿,仅在赤道周围的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寨卡病毒感染散发病例。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预防措施 目前还没有有效预防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的疫苗,预防的最佳方法就是做好防蚊灭蚊、清除家居积水和出现疑似症状后及时就医。防蚊灭蚊清除家居积水及时就医

登革热防治基本知识有哪些

【了解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关节肌肉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少数重型病人可死亡。

根据症状,登革热又被称为关节热、骨折热、公子热。“登革”一词源于西班牙语,意思是装腔作势。用来描述本病起病时因关节肌肉疼痛而致步态不稳,有如公子哥儿走路时那种装腔作势的姿态。

根据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轻型、典型、重型。

【登革热的流行地区及特点】登革热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在蚊子繁殖的高峰季节高发。

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其中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国家较为严重。

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浙江、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是登革热流行区,随着气候的变暖和交通的便利,有向北方扩展的趋势。

我国5-11月为高发期。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只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不会由人直接传染给人,也不会由空气或接触传播。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蚊子叮咬带病毒者后,再通过叮咬其他人而将病毒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如何预防登革热和塞卡病毒病

1.防蚊灭蚊

登革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寨卡病毒病也主要通过蚊子传播,也可以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寨卡病毒病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寨卡病毒病被认为对孕妇威胁最大,因为可能会引起新生儿小头症。只要不被蚊子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

(1)学校会定时对学校公共区域进行灭蚊操作;适时使用蚊香、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同学们还可以到宿管处领取灭蚊片。

(2)在病毒流行区或流行季节,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如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还应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2.清除积水

传播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的蚊子生长在家居环境的小型积水容器中,清除积水,即可控制蚊子生长与繁殖,预防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的垃圾等。

(2)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寨卡病毒病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3)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

3.及时就医

在登革热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夏秋季,突起高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及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出现多见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的皮疹,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者通过蚊子传染给其他人。

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在新流行区各年龄组均易感但以青壮年发病者居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阿根廷登革热确诊病例超过4万例 登革热是什么?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它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病。这种病毒通过被感染的蚊子叮咬人类传播。主要由埃及伊蚊和亚洲伊蚊传播。这些蚊子会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繁殖和生长,因此在气温较高的气候中更容易出现登革热疫情。自2023年初以来,阿根廷开始经历一场严重的登革热疫情。据卫生部门数据,截至2023年4月初,该国已经确诊4万多例登革热病例,其中包括至少32名死亡病例。这一数字使得阿根廷成为全球登革热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旦感染了登革病毒,人类将面临发热、头痛、关节痛、肌肉痛、恶心、呕吐、皮疹等不适症状。在某些情况下,严重感染还会导致出血、休克和死亡。虽然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但其传播疫情最集中的地区是亚洲和拉丁美洲。

那么,该如何预防登革热呢?避免在蚊子活动时间前往户外,伊蚊活动时间为早上和傍晚,在这段时间里,最好不要在户外活动;穿着长袖长裤可以有效地避免蚊子叮咬。如果你住在一个容易感染登革热的地方,最好使用蚊帐。伊蚊在水中产卵,因此应该清除积水的容器,如花盆、玻璃瓶等,以减少伊蚊繁殖的机会。

如果你疑似患有登革热,请立即就医。及时治疗可以让你更快地恢复健康,并减少病毒传播给他人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不够强大,一旦感染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全球的各级政府和公共卫生机构能够采取措施,加强对登革热的监测和防控工作,从而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3预防登革热的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2193 字

+ 加入清单

2023预防登革热方法有哪些推荐大家采纳。而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在我国少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预防登革热的方法有哪些,欢迎查阅。

怎么样加强学校预防登革热措施

(1)学校在登革热流行的季节派专人负责开展校园内防蚊灭蚊工作,定期清除积水,填平凹陷的地面,消灭蚊虫孳生地,对贮水容器加盖,防止蚊虫产卵,加强校园校舍环境整治,并保持与各职能部门联络。

(2)加强学生晨检制度,发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关节痛,伴有皮疹的师生,应及时就医。

(3)在9月份开学时积极开展师生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师生参加防蚊、灭蚊的行动。

2023预防登革热的方法有哪些

一、清除家居积水

保持室内清洁,家庭内不留积水是减少蚊虫的最基础措施。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家居环境的小型积水容器中,清除积水,即可控制蚊子生长与繁殖,预防登革热。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的垃圾等。

(2)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或者在水生植物中投放灭蚊幼虫缓释包。

(3)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幼虫的.缓释剂。

二、防蚊灭蚊

登革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只要不被蚊子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

(1)家庭应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实物屏障;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孩子睡觉时,可以给他的小床配上一盏透气性较好的蚊帐。插上电蚊香,注意蚊香不要离孩子太近。还可以在孩子身上涂抹适量驱蚊剂。睡觉前沐浴时,可以在孩子的大盆里滴上适量花露水,使宝宝洗澡后肌肤上留有花露水的味道,对驱散蚊虫也有一定功效。

(2)登革热流行区或流行季节,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如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还应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郊游时尽量穿长袖衣裤。可以在外出前全身涂抹适量驱蚊用品,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避蚊胺,对驱赶蚊子有较好的效果。不要在河边、湖边、溪边等靠近水源的地方扎营,这些地方在夏天会有较多的蚊子。露营时,一定要准备蚊帐,并使用各种驱蚊器,需要通电的器具在外出前确保带够电池或充足电。尽量避免在草丛中穿行。

(3)如果日常活动场所内的蚊子较多,应穿长袖衣服。这倒不是因为身上多了层布,蚊子就无法用口针扎进去吸血。实际上,蚊子的口针十分尖利,连牛皮和厚牛仔裤都能穿透。衣服主要是用来遮掩汗液等皮肤分泌物的气味,让蚊子无法追踪而来。夏天切莫因嫌热而不穿袜子,否则会使汗味快速挥发,引来蚊子进行攻击。穿上吸汗效果好的袜子不仅能有效降低皮肤湿度,还可遮掩气味。

如何预防登革热和塞卡病毒病

1.防蚊灭蚊

登革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寨卡病毒病也主要通过蚊子传播,也可以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寨卡病毒病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寨卡病毒病被认为对孕妇威胁最大,因为可能会引起新生儿小头症。只要不被蚊子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

(1)学校会定时对学校公共区域进行灭蚊操作;适时使用蚊香、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同学们还可以到宿管处领取灭蚊片。

(2)在病毒流行区或流行季节,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如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还应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2.清除积水

传播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的蚊子生长在家居环境的小型积水容器中,清除积水,即可控制蚊子生长与繁殖,预防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的垃圾等。

(2)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寨卡病毒病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3)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

3.及时就医

在登革热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夏秋季,突起高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及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出现多见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的皮疹,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者通过蚊子传染给其他人。

登革热会传染吗

登革热会传染,但是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染。登革热传染主要是人被带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之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由此可见我们要做好防蚊措施,尽可能减小被蚊子叮咬的可能性。

我们也不要把登革热想的很可怕,我们平时注意防止蚊虫叮咬,从源头上杜绝患登革热的可能。即使不小心患上登革热也不用担心,及时到医院就诊,一般经过对症治疗即可痊愈。

登革热临床症状有哪些?

1、全身肌肉疼痛,部分肢体僵硬,也伴随着全身无力和疲劳症状。

2、突然高烧,并且体温长时间在40摄氏度左右,持续不退。

3、局部皮肤出现红疹,并伴有瘙痒症状,分布在身体脖子、胸部、背部等部位。

4、部分患者会出现便秘的情况,严重的可能出现暂时性休克、出血,甚至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