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皮洛斯战役(20篇)

抗日战争分为了三个阶段,其中防御阶段有哪几场重要的战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皮洛斯战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浏览

5139

文章

275

篇1:大卢基战役经过 为何成为教科书式的攻防经典

全文共 4835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大陆就再也没有能够出现能一统大陆的存在,因为在欧洲的东部永远都有一个难以战胜的俄国巨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苏联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战争,苏联先败后胜,最后将纳粹德国灭亡。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绝对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场战役被称作二战转折点,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由此走向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年末的伏尔加河畔,几乎与此同时,苏德也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也爆发了一场战役——大卢基战役。这场战役是苏联“火星行动”的一部分,其规模比不上斯大林格勒,但是却被誉为“北方的斯大林格勒”。

大卢基是个3万人的小城,德国占据此地后,部署的守军只有7000人,外围则被数倍于己的苏军包围着。苏德战场上这样的战役为数不少,但大卢基却备受关注,军事学家将它与斯大林格勒相媲美,更被美国人誉为战争史上的攻防教科书

那么,苏德双方为何要投入十几万人围绕这个小城厮杀?大卢基战役的地位又为什么如此独特呢?

1、苏联的大招:冬季攻势

自古以来,俄罗斯的对外战争有两大制胜法宝:坚壁清野以及冬季攻势。1941年夏,纳粹德国用巴巴罗萨行动撕开了苏联的国土,德军仅用半年时间就占领了苏联富庶的西部。但苏联人用坚壁清野的战术消耗德军,严酷的寒冬更让德军苦不堪言。

1941年冬,纳粹企图攻下莫斯科的“台风行动”被苏联粉碎,德军虽然战斗力凶悍,但是后勤补给已经到了极限,大军寸步难行。而苏联人显然更适应寒冷,苏军滑雪部队在丘陵和平原上来去如风,轻型装甲车也能轻松度过结冰的湖面和沼泽,出现在德军意想不到的地方。

苏德战争在1942年陷入僵持,1942年末,苏联发起“火星行动”,加里宁方面军在冬天对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进行打击,以防止中央集团军群南下支援斯大林格勒。苏军的突破点在铁路城市大卢基,第3突击集团军奉命攻占这座处于德军控制的小城。

大卢基位于洛瓦季河上,是通往莫斯科的重要车站,它背靠铁路枢纽“新索科利尼基”,东连莫斯科,北达列宁格勒,南望斯大林格勒。德军占领着新索科利尼基,并从这里的铁路线轻松支援北方和南方集团军群。

1941年8月,大卢基被德军占领,苏联人不肯放弃这个铁路城市,立即组织反扑,但是被德国第11装甲师击溃。德军在城内修筑大量水泥工事,加固和改造建筑物,挖掘壕沟,囤积物资,将这里变成一个军事据点。苏联第3突击集团军以优势兵力突击大卢基,大卢基城及其周围有9个师,大多是二线部队,而城内的守军仅5000多人。

2、寸土不让的残酷围城

大卢基城内碉堡密布,城市西部还有一座古堡,三面环水,易守难攻。德军把古堡作为指挥核心和战地医院,用外围的碉堡层层阻击苏军。1942年11月底,苏军开始进攻大卢基及其周围的德军,苏联空军轰炸了这个小城,让大部分还完好的建筑物成为废墟。因为此时勒热夫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都如火如荼,中央集团军群疲于应付,难以抽出主力支援这里。苏军在大卢基外围击溃了德国第3山地师,并于11月24日包围了大卢基城。

11月25日,大卢基围城战开始。

苏军围城部队以步兵为主,主力是苏军的精锐“近卫师”,第21、第9、第46近卫师和爱沙尼亚师担任主攻。这些部队缺少重武器,指挥官也缺乏经验,只凭一腔热血就冲了上去。11月25日苏军猛攻大卢基,苏军想以人海战术一鼓作气荡平大卢基,但是近卫步兵师在密集的碉堡火力下伤亡惨重。德军卫戍部队,第83步兵师227步兵团集结城内所有有生力量守城,让大卢基变成“绞肉机”。

227步兵团把城内的德军全部集中,凡是能拿枪的都送到前线。从苏军发起勒热夫战役开始,大卢基城囤聚了不少败退的残兵,铁道部队、空军观察营、高射炮营统统被送去前线。这些部队严格来说不算一线战斗序列,但此时德国人别无选择,城内最终总共得到7000名战士。而前两天的战事基本是屠杀,苏军带着炸药包冲锋,工兵爆破工事,德军在苏军打光子弹后进行反冲锋夺回据点。

11月28日,大卢基城的铁路和电话线被切断,城内只能用无线电和外界联系,227团申请从城内突围,但是被上级拒绝了。227团被拒绝的原因非常可笑,不许他们突围并不是出于战术目的,而是因为纳粹核心下令:“东线部队必须寸土不让!”

上级命令大卢基守军死守城市,直到德军增援部队前来解围。11月30日,包围大卢基的苏军部队被彻底打残,尤其是被当作炮灰的爱沙尼亚师死伤惨重。这支部队军心动摇,几百个爱沙尼亚志愿兵临阵倒戈加入德军,被德军编入部队。

随着苏军沿着铁路线进军,包围网被封死,大卢基守军失去了最好的突围机会。守军和数倍于己的敌人大战一周,大卢基城内的弹药和药品告急,德军屡次向外求援,最后惊动了纳粹高层。毕竟大卢基是新索科利尼基的要害,这里的存亡关系北方列宁格勒和南方斯大林格勒的战况。

纳粹核心命令大卢基附近的精锐伞兵部队前去解围,但是被空军元帅戈林拒绝了,理由是伞兵们太宝贵,不能随便牺牲。

另一边的苏军用车轮战攻城,大卢基的给养告急,德军并不是不想去支援,而是有两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

第一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消耗了几乎所有的补给和生力军,没剩下多少物资和军队照顾到大卢基;其次,因为大卢基被围得水泄不通,德军只能用空投的方式补给物资,空投物资重量有限,而且容易遭到苏军高射炮的打击,空军伤亡很大。

3、与斯大林格勒一样的悲惨结局

德国空军用轰炸机对大卢基进行物资空投,苏军的高射炮让德国空军吃尽苦头,80多架德国飞机坠毁在大卢基附近。12月,德军第8装甲师坐着火车前来支援,这支部队来自列宁格勒,本要南下去斯大林格勒,但是苏军从中间截断铁路,他们只能加入铁路线周围的战斗。

不幸的是,坐火车来的第8装甲师已经被打残,大部分坦克被毁。如果这支部队是齐装满员的装甲师,大卢基可能迎来救星,但第8装甲师的坦克难以完成突围,被苏军阻挡在包围圈外。

整个12月,大卢基内的守军每天都在增加伤亡,火炮全部被毁,被击毁的坦克只能当做路障。而苏军则有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补充,这种车轮战让守军的心里很绝望。指挥官萨斯在电报中称:“我军士气依然高昂,但是伤亡也很巨大,我们的补给不多,伤员只能保证温饱,但是得不到治疗。”

纳粹核心对守军只有口头的鼓励,称他们“如钢铁般坚强”,守军的回复很凄凉:“大卢基将坚持到最后一人!”因为苏军的高射炮越来越多,大型运输机伤亡惨重,空军改用斯图卡轰炸机进行精准补给,但是补给量大大减少。此时,所有能动弹的士兵都去了前线,德军让俘虏的爱沙尼亚人当护士照顾伤员,这些伤员没有药品,爱沙尼亚人无可奈何,只能用德国人听不懂的语言为他们一遍遍读圣经。

苏军的在大卢基及其附近部署了十几万人,他们的目标是后方的新索科利尼基。苏军的突击炮、榴弹炮、火箭炮从后方开来,但因为大卢基扼守了前往新索科利尼基的通道,重型武器难以抵达前线,德军最后守住了这个铁路枢纽。

第3突击集团军下定决心,一定要啃掉大卢基这个石头。苏军用坦克开路,一个个拔除碉堡。地雷给苏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但有了重火力支援的苏军还是步步为营,德国守军不断后退,只剩下部分堡垒。

1943年1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参谋长维勒中将亲自组织对大卢基的救援。大卢基已经被苏军从中间分隔,东西城区各自为战。维勒中将申请党卫军和空军精锐的伞兵支援,空军派了一个伞兵营参战,而德军的骄傲“勃兰登堡特种部队”也有一个营加入战斗。

1943年1月9日,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开到了前线,前来解围的第5山地猎兵营全部装甲车在一小时里报销,解围部队伤亡数千人。1月14日,解围部队总伤亡接近1万人,士气很低落。

好在勃兰登堡特种部队乘坐突击炮和缴获的T34坦克突入大卢基,空军的一个伞兵营也打通了西南的一条通道。但这已经是德军的极限,苏军马上用几倍的人前来封堵缺口,最终只有200名德军趁着夜色从大卢基西南跟着伞兵突围出来。

1月15日,救援行动宣布失败,进攻的德军受到阻击,被迫转攻为守。1月16日凌晨,苏军杀到了城堡处,德军只剩下两个碉堡。227团指挥官萨斯发电:“我们不会突围,因为城堡有2000名伤兵,我们不能留下他们,请增援我们。”1月16日早上8点,大卢基发来萨斯最后的电报:“请向我们开炮!”

1月16日,苏军终于夺下了大卢基,城内守军7000多人只有200人突围而出,其余大部分战死。

4、陆战攻防教科书

德军最后失败,但在1942年的那个冬天,他们已竭尽了全力。

纳粹宣传部长曾说:“我们东线的士兵都自认比苏联人优秀,我也相信事实如此,但是德国依然在败退。”德国输给了补给、严寒,以及僵化的训令指挥,而东线的德国士兵则表现出了极高的素质。

大卢基守军是值得尊敬的,7000德军防御几倍于自己的苏军,在面对空袭和炮火覆盖的情况下,固守一座孤城长达两个月。德军指挥官萨斯弹尽粮绝也不投降,与伤兵共存亡,那句“请向我们开炮”,今天读起来依然让人动容。

此战德国守军全军覆没,加上铁路沿线的战斗,德军总共伤亡在5万上下,数百辆载具被击毁,80多架宝贵的轰炸机和运输机被击落。而苏军更凄惨,伤亡10万人以上,损失60多架飞机,600多辆坦克和汽车。德军失去大卢基,让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主动撤出勒热夫,改变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战局。

此战苏军堪称惨胜,但德军也在此战中暴露了很多问题,苏德双方在半个世纪前的这场血战,对今天的战场依然有参考意义。在二战结束后,美国人在50年代总结二战经典防御战,大卢基之战名列前茅,被封为“现代战争攻防教科书”。

首先,大卢基城本身就是天然的围城战场样本。这是一座河流穿城而过的小城,扼守铁路线要害,有大量水泥工事。尤其是城里有一座易守难攻的古堡要塞,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直接缩小照搬过来,就能当军事演习场。

大卢基城的守军和敌军比例保持在1:5左右,这夸张的比例让德军突围和解围都困难重重。在战役开始前两天,德军最大的错误就是错过了守军突围的最好时间点,让大卢基陷入苦战。美国人总结:在围城战中,双方都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德国人因为听从纳粹核心“寸土不让”的命令,错失了撤退良机,这是大卢基失败的根本原因。

其次,德军在解围的过程中的表现更是不堪入目,空军和陆军不愿意配合,解围军队缺乏装甲力量,战斗力差。众所周知,被誉为“绿色魔鬼”的德国伞兵是二战最精锐的部队之一,要是大卢基附近的伞兵师能来解围,可能7000守军的命运就会大不相同。

接着中央集团军群因为兵力不够,只能组织一些败退的部队和二线部队去解围,这些部队在前线出现了巨大的伤亡,却没能逆转战局。最后精锐的特种部队和伞兵参战,但是守军已经被打残,无法策应突围,造成全军覆没的结局。

德国在大卢基城的表现,只有守城军队和最后解围的猎兵营、伞兵营、勃兰登堡特种部队表现突出。其余的部队缺乏战斗力,白白浪费了解围的时机。空军和陆军的不配合,将领的指挥僵化,都是大卢基之战的教训。

而苏军作为攻城方,在大卢基之战中也有得有失。美国人总结:“苏军的战术体现了卫国战争的残酷。”

在大卢基于11月底被包围后,苏军没有先让空军轰炸,或者等重炮来到前线,就马上让一些纯步兵攻城,结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苏军一味进攻德国人的水泥工事和建筑物,这种啃硬骨头的战术并不是明智之举。第3突击集团军数个师在开战前三天被打光,而爱沙尼亚支援兵团甚至因为伤亡过大产生厌战情绪,几百人临阵投向德军。

苏联部队都是后方刚培训的新兵,打光了就再去补给,这种战法是卫国战争时期的无奈之举。苏联军队伤亡率极高,战法残酷,但是也让指挥官的经验快速提升。

在苏军完成合围后,饱和轰炸和炮击起到了杀伤生力军的作用,也从心理上给守军造成很大压力。苏军在围城后采取了正确的战术“围点打援”,不再死磕水泥工事,而是以杀伤德军有生力量为主,击溃增援,削弱守军力量。

最后,德军突围而出的仅有200人,而且全部是在夜晚跟着伞兵逃出来的,其余的部队因为失去联系而全军覆没。这一点体现了现代战争里通信的重要性,东西半城互相不知道对方的情况,让解围行动雪上加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

1935年11月,红四方面军将士与国民党军队在胡大林一带浴血奋战三昼夜,牺牲战士上万,现场十分惨烈。时隔80余年,激战留下的土雕楼、大小弹坑、三道战壕、不知名的红军坟墓群、古院落等至今仍清晰可见。

当地政府及群众积极开展遗址保护行动,立足挖掘保护好红色资源,传承并弘扬红军文化,为后人提供一个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9年,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开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以表示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

破釜沉舟出自于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歼灭秦将主力,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石人山抗日战役纪念碑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摄影:官道口镇)

石人山抗日战役纪念碑矗立于官道口镇东北5公里处,209国道东侧。由一块约6米长、2米高的巨大片石制作而成,纪念碑底座由水泥打造,外镶褚红色墙砖。石碑名由蒋介石之孙、蒋经国之子、国民党原副主席蒋孝严先生题写,凹刻进巨石之中,鲜红的油漆勾描之后,百米之外依然可以看到她夺目的光彩。

官道口镇:官道口镇位于卢氏县北端。面积209平方千米,人口21696人(2017年)。辖官道口、岭南、秋凉河、百家房、江槽、永渡、寨上、耿家庄、金家沟、耿家、庄科、新坪、三官庙、郭家埝、磨上、大岭、车家岭、杨眉河、黑牛19个行政村(其中三个行政村合并),185个村民小组。郑卢、三淅高速交汇于镇区并设出口(豫西大峡谷),G209和S323穿境而过。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黎城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黎城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第五批省保)

时代:1945年8月-10月

地址:长治黎城县县城正街天主教堂北侧

上党战役时,邓小平曾在这里作战前部署。指挥部旧址,坐西朝东,并列两个单元,皆为两进院落,北院后为二层出厦楼房七间,南北两侧也为二层楼房各三间,中有过厅七间,前有南北厢房各三间,邻街房包括门楼七间,俗称开裹三。南院布局形制相同,规模比北院略小,门楼已改建,正房、过厅、邻街都为五间,称五裹三。两院皆保持清末民初地方民居建筑风格,总计房屋54间,占地面积1652平方米,正楼位于最西端地势最高处,突出了重要地位。两侧由南、北厢房等建筑组成。院落整体排列有序,房屋错落有致。民居建筑做法朴实、简约,保持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特征,真切的表现了时代风格。

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维斯比战役是怎样的?雇佣军暴打民兵

全文共 1410 字

+ 加入清单

维斯比位于波罗的海哥得兰岛的西部,是整个哥得兰岛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波罗的海的商业贸易中心,所以这个位置在中世纪的时候便成为了著名商会汉萨同盟的重要城镇。维斯比有着大量来自北欧各地的商人,而哥得兰岛的其他部分属于瑞典王国。当地的农民和城镇市民经常会时不时的爆发一些冲突,因此维斯比城加强了城防,防止那些农民的掠夺。而这岛上极其不团结的气氛却让那些觊觎财富的侵略者有机可乘。

野心勃勃的丹麦国王瓦尔玛德·阿道戴刚刚统一了丹麦之后,准备扩张自己的势力,想要虐夺更多财富。而当时维斯比的大量财富就是这位丹麦国王的首要目标了。为了虐夺维斯比,瓦尔玛德雇佣了2000多名装备极其精良,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的雇佣兵,组成了一支在当时规模不算差劲的劫掠军。1361年7月22日,瓦尔玛德带领着劫掠军在维斯比以南的40公里位置登陆了,开始向着维斯比城进发。

不过当时哥得兰岛上的人早就已经收到了瑞典国王的警告。在哥得兰岛上小地主的领导下,哥得兰人破坏了一部分必经桥梁,而丹麦的劫掠军只能选择绕路而行。就在途径迈斯特比附近的一条小溪的时候,大约有1500民的哥得兰民兵伏击了丹麦劫掠军,意图是想要阻止丹麦人的前进步伐。民兵本来想着是借助溪流附近的沼泽地来困住丹麦劫掠军的,但是无奈当时正值夏季,天气十分炎热,沼泽地都干涸了。经验丰富的雇佣兵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经验优势成功的低档并且反杀了伏兵,造成了数百民兵的死亡。

丹麦的劫掠军一路粉碎哥得兰人的抵抗,于7月27日兵临维斯比城下。虽说昔日维斯比城内的人与哥得兰的农民矛盾四起,但是毕竟都是在一个岛上生活的人,现在有外敌入侵,必须一致对外。在一些瑞典贵族的动员下,哥得兰人组织了一支大约2000人的民兵团前往支援维斯比城。在丹麦劫掠军刚刚抵达维斯比城下的时候,民兵团就背对着城门对丹麦劫掠军展开突袭。通过考古学家对当年战场上的遗骸来看,这些民兵当中有3分之1的人不是年龄过大,就是年龄过小,甚至还存在残疾人。

面对从头装备到脚的板甲衣和一体猪面盔的雇佣兵以及骑士,仅仅只有少部分小地主装备铁甲的哥得兰民兵团是根本没有胜算的。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劫掠军就已经射出了大量的箭矢,已经给民兵造成了严重的伤亡。最后再拍上经验丰富的步兵,一路推进,民兵团遭到疯狂屠杀。战斗仅仅只持续了2个小时,大约有1500-1800民兵被杀,剩下的人四散逃窜。而丹麦这劫掠军边死伤推测大约在100-300人之间。

或许有小伙伴们就会问了,民兵团为何不进城防守呢?原因是维斯比的市民们太过于的自私,没有大局观。他们的想法是让民兵上去消耗劫掠军的人数,就算是打输了,也相信劫掠军也会损失严重,自己再上去收割即可。这样即削弱了哥得兰农民,又击溃了丹麦劫掠军所以自始至终都没有开城门。然而事实上,民兵遇见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雇佣军完全不堪一击,雇佣军根本就没有造成多大的伤亡,攻城的实力依然存在。

维斯比的商人以城镇市民在城墙上目睹了城下的大屠杀,一个个全部都吓傻了,既没开门,也没有出城支援。之后经过了几天的围城,这些商人为了避免自己的财富再受到更大的损失,这些商人与市民觉得筹集大量的赎金交给丹麦国王。但是丹麦人想要的哪仅仅只是这些?他们后来还是进程洗劫了教堂与修道院,最终还是满载而归回到了丹麦。时至今日,我们今天还能看待维斯比城下出土的战死民兵的骨骸,这些骨骸上还带着各种各样的刀伤,足以想象到当时的屠杀有多么的血腥可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9年5月13日凌晨,解放上海战役在月浦打响第一枪。作为解放上海的重要实物见证,2002年5月,宝山区月浦镇人民政府在月浦公园兴建了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纪念碑坐北朝南,碑座采用红褐色的大理石,庄重肃穆,象征着指战员们火红的心和近两千名革命烈士的鲜血浇灌了我们月浦这块圣洁的土地。碑的主体是两位高擎红旗、手持钢枪、充满怒火的解放军战士雕像,象征着广大指战员为解放大上海、迎接新胜利而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战士的身边是被攻克的敌碉堡残垣,象征着月浦攻坚战的艰苦卓绝和战况的惨烈。纪念碑的背景是四季常青的松柏,象征着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彪炳千秋,万古长青。纪念碑碑高5.15米,标志着月浦镇于5月15日解放。纪念碑连花坛总高5.27米,象征着5月27日上海胜利解放。纪念碑对学生团体和个人参观免票,同时可为单位组织党员缅怀先烈活动、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以及青少年举行18岁成人仪式、入团(队)仪式等免费提供场地和帮助。

地址:龙镇路6号

邮编:200941

电话: 56649581

传真:56934207

开放时间: 4月至6月:5:00—18:00 ;7月至9月:5:00—19:00;10月至次年3月:6:00—18:00

公共交通:淞泾线、永罗线、172、宝山8路、宝山10路、宝山12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马来战役英军为何败得如此之快?日军到底使用了什么战术?

全文共 2001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马来战役,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与同盟国之间在马来半岛上展开的战争。这场战争英军参战人数达到14万人,日本却只有7万人。所说英军有着人数上的优势,但是在这场战争中英军却还是战败了,而且败的还非常的快。简单的说就是被7万日本军队吊打。

在东南亚战役打响之前,英国在东南亚殖民地防御核心是新加坡,可以说新加坡就是英国在东南亚殖民圈的首府。

从而对于保卫新加坡,英国十分重视。重视的程度决定着投入资源,英军在新加坡投入了3个主力师,分别是由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组成。同时新加坡岛海岸布满了工事,这些防御工事布满了具有强大火力的大炮。

新加坡的海岸防御力量很强,这也是其被称为海上堡垒的原因。

日军突袭了珍珠港后,开始了对东南亚各国的入侵计划,但英军对新加坡的防御并不担心,因为日军从海上对新加坡发动进攻,实际上攻不破新加坡的防御圈,英军有这种自信,而新加坡的海岸防御力也的的确确能够给英军这种自信。

但再强的堡垒也有弱点,新加坡当时的弱点就是一旦日军选择从新加坡北面的陆地发起进攻,那么新加坡的海岸防御工事就失去了作用,而整个新加坡的防御体系则会显得不堪一击。

在日军进攻之前,实际上英军已经想出了办法,为了避免新加坡直接遭到日军的进攻,英军想将军队开进泰国,这样便可以在泰国阻击日军的脚步。

当时的英军实际上对于日军有着一种轻视,他们不太相信小小的日本能够掀起多大的浪花,日不落帝国自然有日不落帝国的骄傲,哪怕日不落当时已经落下来了,在欧洲战场,早在1940年就被德军围困在孤岛。

在英军传统的印象里,近代亚洲无强军,清朝给了西方列强太多的自信,虽然日军曾经打赢过沙俄,也突袭了珍珠港,但在英军心中,一切都是运气,日本人的矮小在他们的眼中是不堪一击的象征。

虽然英军觉得,哪怕日军最后攻下泰国,迎接日军的还有马来亚(马来西亚西部的旧称)。

英军当时的指挥官还是比较聪明的,她们制定了一个针对日本资源困乏的计划,选择用持久消耗战的方式来抵抗日军的进攻。

但想出办法没有用,重要的是有没有实施出来。

在英军还没有来得及将主力派往泰国时,日军早已经对泰国实施了入侵。当时驻扎在泰国的英军是英军第11印度师,这支部队号称是东南亚英军的主力师之一。但事实上,这支部队中的士兵大部分是刚刚入伍的,连部队的师长,都是新官上任。

但没关系,泰国有热带丛林,英军还可以和日军打丛林战,拖住日军等待援军。但问题就出在,原本没有丛林战经验的日军经过训练后很会打丛林战,而在热带丛林生活许久的英军印度师却由于缺乏训练,只顾享受,从而完全打不了丛林战。

当“不堪一击”的日军和依旧保持着日不落帝国荣耀的英军相遇后,初战就打得十分精彩。

总的来讲,泰国战役的场面便是日军一路追赶,英军印度师一路奔逃。

丛林战非常不专业,但跑路,英军印度师绝对是专业的。

在损失了两个旅之后,英军11印度师撤退到马来亚的防御线,但迎接他们的是更大的惨败。当英军在霹雳河拉起防线之后,失去泰国的他们只能拼命死守,因为再退就只能回新加坡了,而新加坡要想防御日军地面进攻,说白了还不如免费送给日军。

但由于过早的失去了泰国的防御线,当日军开始进攻马来亚时,他们可以大量动用海空优势对英军的防御性发起进攻。

实际上,日军在进攻马来亚时并没有动用太精妙的战术,由于在海空优势的引导下,日军大量使用攻击船不断进行两栖登陆,很快英军防线的两翼就被折断,而面临被包围的威胁时,英军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选择且战且退。

但值得肯定的是,英军在马来亚战役的最后关头,并不是如一些人所说的那般毫无抵抗,英军在面临被包围的时候果断突围,经过血战从而保留了大部分主力。

不过最让英军感受到痛的还在后面,英军从马来亚突围后,被逼赶至马来省地区,此后著名的斯林河大捷便爆发了。

当然,享受大捷的是日军。

在斯林河大捷后,日军快速逼近柔佛,并展开了对英军金马士防线的进攻。

在金马士防线日军遭遇了东南亚战场上的第一场战败,日军第五师团被澳大利亚第8师吊打,此后虽然日军依旧攻破了这个防线,但付出的代价却是极其高昂的。

澳第8师应该算是整个东南亚抵抗力最强且最不怕死的英军部队了,相比血统纯正的英国师和印度师,澳军第8师比他们强上好几个美国师。

金马士防线的失守是因为侧翼英军和印度师的防线被日军突破而造成的,日军也非常聪明,由于久攻不下澳军第8师的防线,从而采取了迂回登陆,结果英军和印度师毫无抵抗能力,澳军不止要被迫撤退,还要为其余部队殿后。

自金马士防线失守,英澳印三国联军开始大溃逃,日军以极快的速度攻克了643千米的距离。等进入到1月31日,在日军的前面便是新加坡,而英澳印三国联军在日军的疯狂追击下,不得不进入新加坡城。

马来西亚被日军彻底攻占,此时新加坡的命运似乎已经被安排好了,当失去马来西亚作为防御线,新加坡的防御对于日军来讲,实际上就是一块嘴边的肥肉,只需要日军轻轻撕咬,便可以吞下整块肥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三大战役是哪三大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三大战役指的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是哪三大

三场战略性战役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于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历时64天,最终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西路军永昌战役旧址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西路军永昌战役旧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西路军永昌战役旧址(遗址)分别由位于金昌市永昌县城南街十字东侧的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土木结构,坐南朝北,南北长37米,东西宽32米,15间房屋,占地面积1184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位于新城子镇西湾村宦家庄的大沽政治部旧址(清代木结构建筑,堂屋坐西朝东,东西长45米,南北宽40米,房屋6间)和位于六坝乡南庄村柴家老庄的八坝阻击战遗址(1935年建成,坐北朝南,黄土夯筑,墙高11米,厚3.3米,墩厚5.5米,四角有角墩,占地面积5390平方米)三处旧址(遗址)组成,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期间为有效配合河东主力红军行动和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坚持鏖战40余天、在河西走廊建立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以及永昌人民支援和帮助红西路军的重要历史见证。

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以旧址围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米。

大沽政治部旧址:以院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延伸30米,向南延伸50米,向西延伸20米,向北延伸20米。

八坝阻击战旧址:以院落围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日美硫磺岛战役的前后经过是怎样的?双方伤亡如何?

全文共 3250 字

+ 加入清单

在世界历史的千年长河之中,战争在每一个世纪里都非常的频繁。就在上个世纪,世界上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硫磺战役就是其中的一种战役,虽然在当时交战双方没有涉及到中国。但是也是影响极大的一场战役。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着大家了解硫磺岛战役的前后经过吧。

硫磺岛战役双方是美国和日本。硫磺岛战役(1945年2月16日到3月26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和美军为争夺硫磺岛 (IwoJima)进行的一次激战,双方伤亡惨重,其中23,000名固守硫磺岛的日军里,只有1083人生还。美军则有6812人死亡,19,189人负伤。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最激烈的一场战斗。美军士兵在该岛折钵山上插入国旗的照片在美国广为印行,成为绘画、雕塑和邮票的图案。

1945年2月至3月,日军和美军为争夺硫磺岛进行了一场激战,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最激烈的一场战斗——硫磺岛战役。在这个仅8公里长、4公里宽的小岛上,美军苦战一个多月,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一共伤亡28686人,其中死亡6821人,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军死亡人数最多的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美军之所以伤亡惨重,除了日军具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和狂热的死拼到底的军国主义精神,美军情报机构对硫磺岛日军作战能力的错误评估也是重要原因。由于美军情报部门低估了日军的人数、武器装备以及防守能力,造成了美军在绝对优势兵力情况下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美军自从1944年7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就开始建立航空基地,出动B–29重型轰炸机空袭日本本土。但马里亚纳群岛距日本本土近1500海里,B–29轰炸机只能携带3吨炸弹,在战斗机无法护航的情况下长途奔袭,在8000至9000米高度实施面积轰炸,效果很不理想。

而硫磺岛北距日本东京650海里,南距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630海里,几乎正处在两地的中间,岛上的日军不仅可以向东京提供早期预警,而且可以起飞战斗机进行拦截,甚至还不断出动飞机攻击美军在塞班岛等地的机场,更是大大降低了美军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的作用。硫磺岛对美军而言,简直是如鲠在喉。

如果美军占领硫磺岛,那所有的不利都转化为有利,B–29轰炸机从硫磺岛起飞航程可以减少一半,载弹量则可增加一倍;战斗机如从硫磺岛起飞,可以为B–29轰炸机提供全程伴随护航;甚至连B–24这样的中型轰炸机也能从硫磺岛起飞空袭日本本土;更重要的是硫磺岛还可作为B–29轰炸机的备降机场,供受伤的B–29轰炸机紧急降落或加油。因此美军对硫磺岛是势在必夺。

美陆军航空兵(即美国空军的前身)司令亨利·哈利·阿诺德上将于1944年4月17日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攻占硫磺岛的请求,参谋长联席会议随即同意这一请求,责成太平洋战区担负此项作战。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切斯特·尼米兹上将为就近指挥,将其指挥部从珍珠港移至关岛。

1944年10月初,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参谋人员制定出进攻硫磺岛的计划,参加作战的地面部队为第5两栖军,下辖海军陆战队第3、4、5师,共约6万人;所有参战登陆舰艇约500艘,军舰约400艘,飞机约2000架。

美军太平洋地区联合情报中心(简称JICPOA)是硫磺岛战役的主要情报提供机构,该机构于1943年9月成立于珍珠港,拥有来自陆军、海军以及海军陆战队的各类情报专家1767人,负责处理所有来源的情报资料。其任务是向美军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上将提供有关日军军事实力及动向的情报。

硫磺岛战役开始前几个月,驻扎塞班岛的美军第7航空队等部门就开始为联合情报中心执行照相侦察任务,但遗憾的是,第7航空队的照片后来被评估为对分析整个硫磺岛的日军部署情况没有任何价值。临近开战,美军第28侦察中队的侦察机以很低的高度冒险对硫磺岛实施了侦察,这次侦察拍摄的照片几乎覆盖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后来进行激烈战斗的所有区域。

然而可悲的是,情报中心却缺乏经验丰富的情报分析员对这些来自第28侦察中队的重要照片进行分析评估。因为按照美国海军的轮换政策,1945年1月,刚刚在关岛成立的高级情报中心抽走了联合情报中心所有有经验的照片分析人员,这为美军后来付出惨痛的代价埋下了伏笔。尽管缺少有经验的情报分析员,太平洋地区联合情报中心仍然于1945年1月10日推出硫磺岛战役情报报告。根据这份报告,硫磺岛上共有13500名日军。

虽然航空侦察表明,从1944年秋季到这年初冬,日军在这一地区大量集结,可是联合情报中心的情报分析员仍然指出,“没有迹象表明日军守岛部队已经得到了加强”。事实上,日军自1944年马里亚纳群岛失守后,便开始大力加强硫磺岛的防御力量,截止1945年2月,日军在硫磺岛的陆军约1.5万余人,海军约7000余人,共约2.3万人,飞机30多架,以及大量的火炮等武器装备。

通过审阅航空照片,联合情报中心分析人员仅仅发现了硫磺岛上日军的105个主要武器配置点和119个重武器配置点。分析人员估计,在1945年1月,日军在硫磺岛上的武器装备主要包括以下部分:超过39门口径为75毫米或更大的火炮,24门口径为70毫米的榴弹炮,18门口径为81毫米到240毫米不等的迫击炮,10门口径为80毫米的岸防炮,超过54门高射炮以及其他33门各型防空武器,42至54门口径为37毫米至47毫米的反坦克炮,6个火箭发射阵地和40辆坦克。

到了2月,海军陆战队的情报使上述估计的数字增加了很多,但是与实际情况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然而美军仍然认为日军防御能力的加强并没有表明其已经超出了联合情报中心对硫磺岛日军防御能力的最初估计,因此,尼米兹上将和他的下属都没有意向改变美军的攻击计划。

事实上,日军此时在硫磺岛上已经拥有了361门口径为75毫米或更大的火炮,65门口径为81毫米到240毫米不等的迫击炮,33门口径为80毫米的岸防炮,200多支口径为20毫米至25毫米的高射机枪,67门口径为37毫米至47毫米的反坦克炮,70具火箭筒和22辆坦克。此外,日军还拥有94门口径为75毫米或更大的高射炮。在硫磺岛战役后期,美国海军陆战队还遇到了大量意料之外的防御工事,而联合情报中心在战前提供的情报中几乎没有提到这一点。在硫磺岛上,日军建造了大量使用机枪、火炮的预备发射点和碉堡。

但是联合情报中心在战前的情报报告中曾断言,分析人员在硫磺岛上只发现了39个碉堡,13个火炮隐蔽点和4个地下工事,以及170个步兵掩体,报告忽视了大量碉堡的存在。而海军陆战队在其2月份的情报报告中则指出,硫磺岛上一共有35个火炮隐蔽点,4个地下工事,332个碉堡。战斗结束后,联合情报中心和海军情报机构开始分析硫磺岛上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发现地图上到处都是没有被标出来的要塞,分析人员被迫花了很长时间去统计这些工事的数量。

联合情报中心在1945年6月10日提交的战后情报报告中专门拿出了一个章节来分析日军的火炮发射点和碉堡,以说明其庞大的数量和这些工事是如何被日军使用的。除了对日军兵力的误判,美军情报人员对硫磺岛复杂的地形也只字未提。高地、洼地和经过人工改造的天然的坑道洞穴成了日军天然的屏障,极大地迟滞了美军的行动。在战后报告中,联合情报中心这样描述美军一方的进攻:“在进攻这些地点的时候,我们看不见日军,他们大多隐蔽在洞穴或者岩右的缝隙中,人员分布疏散,但是相互间间隔不大,在全岛形成连锁防御。”

硫磺岛战役从2月19日开始至3月26日结束,日军阵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计23388入。美军阵亡6821人,伤21865人,伤亡共计28686人。美军海军陆战队的伤亡之高也是其在太平洋战争中绝无仅有的。美军还有一艘护航航母被击沉,航母、登陆兵运输舰、快速运输舰、中型登陆舰、扫雷舰、运输船各一艘以及坦克登陆舰两艘被击伤。毫无疑问,由于在这期间的情报失误使美军为攻占硫磺岛这一小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虽然这场血腥的较量也造就了许多美国英雄,但是,这种英雄的塑造模式是悲剧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武王伐纣是什么战役 武王伐纣说的是哪一场战役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武王伐纣是牧野战役,发生在商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役。商朝末年,由于商纣王的暴戾统治,导致国家逐渐衰落,而周氏部落在周武王姬发的统治下逐渐强大。

公元前1047年,周武王在盟津举行各诸侯会盟,前来会盟的诸侯有八百之多。三年后,姬发在朝歌郊外的牧野举行誓师,聚集5万大军反商。由于商朝的军队都是临时拉来的奴隶俘虏凑数,很快被姬发打败。牧野战败之后,纣王将珍宝搬到鹿台,放火自焚,商朝灭亡。武王伐纣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推动中国历史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二战塔兰托战役是怎样的?为何说塔兰托战役拉开了航母大战时代?

全文共 277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塔兰战役,可以说这是一次有着重要影响的战役,是一次改变了现代海战模式的一场战役,奠定了航母作战的地位。在这场战役当中,英国出动了21架战机,仅仅只在65分钟的时间内击沉了1艘战列舰以及击伤3艘战列舰以及巡洋舰和驱逐舰各一艘。这一战过后意大利海军受到重创,彻底丧失了对地中海的控制权。

塔兰托军港,位于意大利东南沿海,三面为陆地怀抱,可以得到地面部队的有力支援,也可得到航空兵的快速增援,南面为宽阔的地中海中部,因此,位置很有战略意义。这个军港经过几十年的修建,已成为一个大型港口,可以停泊大量的大型战舰,成为意大利海军最理想的军港。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轴心国,对抗同盟国,开始了与盟军的作战。11日,意大利的法西斯魁首墨索里尼下令航空兵从西西里机场升空,袭击了英军驻马耳他岛的航空基地和一家军港,把英军炸得伤亡惨重。不得已,英军只好撤离。

其实,意大利一参战,英国海军就开始思考对策了。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的司令坎宁安上将发现,意大利海军实力很强,而且,还可得到地面航空兵的有力支援。这个时候的意大利海军,拥有各种战舰近300艘,其中战列舰6艘、巡洋舰19艘、驱逐舰61艘、潜艇105艘和护卫舰69艘。相比之下,英国的地中海舰队只有60艘左右,其中,战列舰6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26艘和潜艇10艘等。然而,坎宁安上将心里很清楚,英国海军可是一支久经沙场的力量,是欧洲的海上劲旅;而且,英军拥有意大利海军所没有的海上战舰――航空母舰,这种战舰将成为对付意大利海军的杀手锏!

然而,英国海军很快发现,自己成了地中海对付法西斯的唯一的重要力量了。6月22日,法国贝当政府宣布投降。坎宁安上将不得不重新思考对策。其中,塔兰托军港是个“可口”的目标,意大利战舰的大部分家当都在那儿,包括4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16艘驱逐舰和21艘潜艇等。坎宁安上将感到高兴的是,意大利海军的部署如此愚蠢,可谓把大部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那篮子被打翻,鸡蛋的损失就很大。坎宁安上将开始拟订袭击塔兰托军港的作战计划。

经过几个月的秘密准备,作战定于11月11日夜晚开始。11月6日下午,坎宁安上将率领的“光辉”号航母编队开始出发,离开了母港――埃及的亚力山大港。为了麻痹意军,英军在地中海其它几个方向也出动了一些船队。这样,意军就摸不清哪儿是真、哪儿是假。坎宁安的航母编队乘机向塔兰托军港方向接近。随着两者距离的缩短,航母编队暴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8日12时20分许,航母编队驶到意大利南部的马耳他岛附近时,远处突然飞来一架飞机。英军航母指挥官知道,这肯定是意军空中巡逻的飞机,一旦这架意军飞机发现航母,就可能暴露英军航母的作战意图。英军航母马上起飞战斗机,试图驱赶意军飞机。然而,意军飞机还是飞了过来。英军航母战斗机立即冲过去攻击。意军飞机一看势头不对劲,急忙逃走。英军航母编队知道,自己的行踪已经暴露,下面该是迎战了。

果不出所料,下午3时左右,远方又飞来了一架意军飞机。英军航母指挥官马上明白,这是意军飞机再次侦察,不然的话,不会只派一架飞机过来。英军航母马上起飞战斗机,再次把那架意军飞机撵走。

意军的攻击终于开始。下午4时30分左右,意军的7架轰炸机嗡嗡地杀了过来。这个时候,航母的作用开始发挥出来。航母的舰载机就像一只长长的翅膀,把自己的威力伸向远方。空战开始了,英军航母战斗机杀了上去,只是几个回合,意军两架轰炸机就冒起了黑烟,向大海栽去。其它5架轰炸机急忙向英军航母编队俯冲投弹,然后,一遛烟地逃回基地。

为了迷惑意军,“光辉”号航母编队又向埃及方向行驶。这样,在地中海里,英军几支编队来来回回地行驶,让意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11日下午,“光辉”号航母编队开始向塔兰托方向接近。被搞得晕头转向的意军,竟不知英军到底要干什么。

夜幕降临后,大海蒙胧一片。“光辉”号航母知道,意军飞机很难夜间突袭,因此,开始向塔兰托方向进一步靠近。20时30分许,“光辉”号航母和4艘巡洋舰与一些驱逐舰组成的航母编队,已驶到距塔兰托270海里的水域。攻击随即开始。舰载机开始一架接一架升空。英军航母12架“剑鱼”攻击机像夜鹰一样,在2000多米的空中,以150公里的时速,向塔兰托军港冲去。

然而,12架攻击机升空后,没有全部编队飞行。其中一架攻击机一马当先,在其它11架攻击机还远远地在后面的时候,冲到了塔兰托。防守塔兰托军港的意军防空部队一看英军飞机前来空袭,立即发射防空炮弹,拦阻英军飞机。这样,英军航母舰载机突袭的计划落了空。

23时许,大投弹正式开始。两架攻击机开始向目标投放照明弹,为后面的飞机攻击指示目标。照明弹很快就把目标照得亮堂堂的,似乎是大白天的样子,意军战舰在港口里清晰可见。攻击十分激烈。意军防空炮猛烈轰击,英军飞机拼命低空袭击。一条条鱼雷从飞机上窜出,杀向意军的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等舰只。鱼雷开始四处爆炸。整个塔兰托军港顿时热闹起来,爆炸声声,火光四起,一艘艘战舰焦头烂额。在那些挨炸的战舰中,有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等。英机首波攻击的飞机中,6架载有MZ-Ⅱ型鱼雷。该型鱼雷为457毫米的航空鱼雷,速度为27节,可在水下10米进行潜游攻击。23时35分许,第一波攻击结束。

英军航母第一波起飞后,航母于21时20分开始起飞第二波攻击机。第二编队于23时55分抵达塔兰托空域,离第一编队结束空袭只有20分钟左右的间隔。两架攻击机立即投放照明弹,为后面的攻击提供照明。5架攻击机瞄准目标后,投放鱼雷。塔兰托再次爆炸声声,烈火冲天,一艘艘战舰在痛苦地撕叫和下沉。攻击机完成任务后,冒着意军密集的防空炮火,迅速离去。

英机空袭的时候,英军航母“光辉”号也在迅速地向攻击机返航的指定水域行驶。12日1时12分许,第二波的第一架攻击机终于飞了过来,安全地着陆。2时许,最后一架攻击机着陆。航母迅速驶离,向埃及方向快速地驶去。

整个空袭就这样结束了。在这次航母舰载机空袭中,英军动用了21架攻击机,发射了11枚鱼雷和一些航空炸弹,损失两架攻击机,击沉击伤意军战舰7艘,其中包括击沉1艘战列舰、重创两艘战列舰、击伤巡洋舰和驱逐舰各两艘。意军战舰家底的一半,在短短的65分钟里损失殆尽。意大利海军司令坎皮奥尼怎么也没料到一夜之间变了天,深感英军航母的厉害,唯恐那剩下的家底一夜之间消失殆尽,急忙下令所剩战舰逃离塔兰托,驶往重重防空保护的那不勒斯海港。这样,英军一艘航母就让意军在一夜之间把地中海的制海权交给了英军。

塔兰托战役证明了大型水面舰艇在优势海空力量的打击下,是显得多么的脆弱。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改变了现代海战的作战模式,初步奠定了航空母舰在现代海战中的主导地位。后来,日本海军从英国要来了塔兰托战役的全过程。这才有了后来的偷袭珍珠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北伐战役遗址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北伐战役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北伐战役遗址

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遗址位于咸宁市汀泗桥镇京广铁路西侧西山头上,距汀泗桥镇500余米,为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地东靠群山,西临大湖,一桥飞架,构成天险,素为兵家必争之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6年8月25日至26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铁军叶挺独立团等将士同吴佩孚的北洋军在此展开了一场空前的激战,北伐军大败吴佩孚的北洋军,使反动军阀吴佩孚从此一蹶不振,为北伐军进军武昌开辟了道路,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为纪念此战役中牺牲的英雄们,在此兴建烈士墓、纪念碑、纪念亭等。墓为长方形券顶,庄重大方,周环以短墙与松柏;碑呈方锥形,巍峨挺举,正面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大字;亭呈六角,方圆顶,俏丽挺拔,颇为壮观。占地2500平方米,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上甘岭战役美军炮轰有多密集?美军在上甘岭战役中倾尽了多少枚炮弹

全文共 1107 字

+ 加入清单

1952年10月20日5时,联合国军在30架飞机以及强大的火炮支援下,以三个营的兵力开始向志愿军的阵地开始反扑了。双方军队激战了一天,志愿军方面伤亡惨重,武器弹药也大多耗尽,仅仅只剩下597.9高地的西北山脚4号、5号、6号阵地还在志愿军的掌控之中,其他的全部失守,之后志愿军转入到坑道之中继续坚守。战斗打到此时,联合国军前后已经投入了17个营的兵力,志愿军方面也投入了21个连队的兵力。双方在两个连的阵地上来来回回反复的争夺,战斗异常的激烈,这便是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

经七昼夜激战,共歼敌7千余人,志愿军4_5师也遭受较重伤亡,表面阵地被毁,基本阵地弹药补充不上,志愿军退守坑道,以保持有生力量,准备持续战斗。上甘岭战役的第一阶段作战在此时结束。第二阶段中,坑道内外的志愿军相互配合,坑道内的部队继续与“联合国军”展开争夺斗争,坑道外的部队负责保障供给。密切地配合,为决定性的反击赢得了准备的时间。

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上,“联合国军”共投入了3个多师,共计6万多人,200辆坦克,300多门火炮,3000余架次飞机,共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投掷了5000多枚炸弹,将山头削平了两米,但是志愿军所守阵地寸土未动,战役以“联合国军”的失败而告终。“联合国军”遭遇上甘岭战役的挫败后,美国空军还进行过“空中地面协同作战实验”,被称为“斯麦克行动”,攻击志愿军防守的205高地,也以惨败收场,这也是范弗里特在朝鲜的最后一次作战。

在上甘岭战役之中,志愿军将士们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勇气和巨大意志力。当时将士们在坑道之中都互相留下地址,写好遗书拜托战友送回家乡。美军的炸弹疯狂呼啸,坑道被炸的短了五六米。就仿佛在坐船一样,时刻都是天旋地转。但是没有一个人想过要投降,更没有一个人想离开阵地。

美军的封锁日益严酷,外面的炸弹让坑道里面的志愿军根本不可能获得任何补给。所以志愿军只能开始喝尿,而且喝尿还得趁热,如果尿液时间长了就没法喝了。十五军的师长崔建功为坑道里面的将士送去了最后的18个苹果,然而没有任何一个人动一口,全部送给了伤员。然而伤员手里转了一圈,这些苹果还是送了回来。在那个时候,一个苹果可能就意味着一个生的希望。大家都放弃了生的希望,宁可战死渴死也绝对不会苟且偷生,他们都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

奋不顾身是爱国主义的最高展示。爱国感情中最深最强最高的表达是献身精神,这是对祖国无比热爱的表现。战争必然会有牺牲,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激烈的战斗,在前线的志愿军每天都要面对生死,只有对祖国无比深沉的爱恋,才会“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我们应当永远缅怀这些先烈,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赫勒斯滂战役经过 解密赫勒斯滂之战

全文共 2580 字

+ 加入清单

324年,君士坦丁一世在古罗马的内战当中获得了胜利,今儿控制了帝国的欧洲大部分地区,而与之为敌的李锡尼则退往东方,期望以拖待变的坚持下去。于是,制海权的重要性就瞬间显现出来。多年未经历重大考验的罗马海军,也再次被时局推向前台。但当时的他们不会知道,自己在赫勒斯滂海峡的乱斗,也会是罗马古典式舰队的回光返照。

这年的7月3日,李锡尼在输掉阿德里亚堡战役后就迅速东逃。尽管局面已完全倒向可恶的君士坦丁,他还是没放弃做最后挣扎的可能性。这可能是西帝国的资源向来无法养活军队,总是离不开东地中海各省的转移财政。所以,只要想办法将对手拦在亚洲之外,就有可能坚持到敌军不战自溃。因此,他在离开欧洲前还不忘分兵拜占庭城,期望用这座三面环海的港口吸引君士坦丁注意。自己则能去安纳托利亚境内从容招兵,享用叙利亚和埃及提供的丰厚产出。但真正能确保计划执行的关键要素,还是巡弋在赫勒斯滂海峡的350艘大小舰船。

作为曾经的世界头号海上强权,罗马人在共和国中期就培养出数支专业化舰队。甚至连决定未来走向的后三巨头内战,也要以亚克兴海角附近的厮杀来确定终局。只是当屋大维的后人开始享受罗马和平,环地中海区域的安逸就让他们不再有心情去管理海军。虽然在意大利本土和各行省都保有舰队编制,所能获取的资源与实际贡献都每况愈下。等到日耳曼人蛮族有能力组织跨海入侵,才发现自己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但惨烈的3世纪危机很快由外患演变为内斗,再次让海军的巨额花销显得不合时宜。于是到四帝共治的破灭时期,任何一位霸主都已很难再出动大规模水面力量。

不过,庞大的地中海水域还是会催生出诸多巡航护卫要求,让大幅缩水的罗马海军得以继续保留一些重点区域的最低配置。其中,李锡尼辖区内的亚历山大和塞留西亚,就是硕果仅存的两个大型基地。这让他能轻易获得一支随时扩编舰队的核心团队,并依靠希腊地区的深厚传统去招募专业人士。哪怕许多大船的首要职责是后勤运输,也好过资源更为不足的君士坦丁。后者所能仰仗的海军班底,主要来自多佛、马西利亚、阿非利加和西西里的省级单位。即便算上聊胜于无的莱茵河分舰队,也没可能在体量上形成压制。直到自己在前次内战中获得伊利里亚与希腊半岛,才在这方面略微挽回一些劣势。

当两大阵营间的第二次内战爆发,君士坦丁便命令大儿子克里斯普斯去指挥海军。后者已经在高卢边区获得过许多两栖战经验,并且因血缘和能力而深受父亲信赖。最大问题还是动员船只需要更多时间,完全赶不上西帝国方面的速决战追求。因此,克里斯普斯只能用来自西地中海的精锐充当先锋,并抓紧在雅典附近的比埃雷夫斯港筹备更多战舰。等到父亲赢下阿德里亚堡战役的消息传来,就带着区区80艘船冲向北方。

考虑到庞大陆军的后勤与船只性能限制,古典时代的将领往往会将赫勒斯滂海峡作为跨越地点。这段今日的达达尼尔海峡,正好扼守马尔马拉海的南部入口,属于地中海的最东北边陲。李锡尼的欧洲驻军则在拜占庭据守博斯普鲁斯海峡,堵住黑海水域的唯一对外出口。为他指挥舰队的阿班图斯,索性把全部350艘船都列队部署在两头之间,坐等挑战者主动上门。除部分符合标准的轻型快速战舰外,阵中也不乏大量接受改装的商船。不仅能运载更多士兵作战,还方便技师安装更高的塔楼、设置更多的弩炮类机械武器。但这些理论上的优势,也会在稍后成为其失败的根本性劣势。

当克里斯普斯的80艘船逼近赫勒斯滂海峡,自恃兵力充沛的阿班图斯就立即调拨更多人去加以阻拦。然而,海峡内的空间相当有限,让进攻方无需同时应付更多目标。于是,计划中的以多打少就演变为同等规模较量,将双方直接拉回到同一水平线上。况且东帝国的常备战舰也往往只是和对手类同的4-6列桨级别,上面搭载的士兵又是新败之军,所以很难抵挡那些迎面杀来的莱茵河边区精锐。

此外,公元4世纪的罗马海军,也早已将过于笨重的乌鸦座装置抛弃。因此,古希腊式的撞击和火攻就重新变成战术主流,反过来也要求战舰上的桨手们能接受相当训练。于是,这些来自西部各分区舰队的保留队伍,就在技能比拼上更胜一筹。作为补充的临时工群体,也往往是从驻地港口招募的自由海员阶层,仅凭日常的谋生技能便可快速上手。而李锡尼阵营的舰队却是急速扩张产物,想当然的将大量奴隶充入划桨手行列。结果不仅士气低迷,专业层面的反应也势必迟缓许多。加之早早失去数量优势,便只能在克里斯普斯舰队的猛攻下节节败退。后者还会用抓钩捕捉受伤舰船,发起短促的跳帮作战。但很容易就切断绳索,丝毫不影响撤退与继续作战。

东帝国舰队的另一大理论优势在于远射武器。当战斗逐步从海峡入口向内侧蔓延,许多大船上的弩炮都有机会对敌舰造成相当损害。只是依赖机械能的弩炮,并没有后世火器的巨大威力,也更容易因风力等自然因素而发射失准。加之前方的溃败友军和身后的援军堵塞,根本不能发挥多少实战价值。最后倒逼主帅阿班图斯下令后撤,争先恐后的蜂拥进马尔马拉海,并在更加开阔的岸边重新编组。恰逢当天的黄昏降临,两军便各自将的轻型舰艇都拖上沙滩,许多士兵也到岸上扎营歇息。但李锡尼阵营的舰队因数量太多,只能让大船相互紧挨在加里波利附近下锚。

当天夜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肆虐海峡。阿班图斯阵中的许多船被吹到岸边撞毁,自己也在旗舰下沉时跳水逃生。更要命的是,君士坦丁阵营的增援也于次日抵达。那是来自比埃雷夫斯港的约120艘新船,直接能让克里斯普斯舰队的规模后来居上。而遭受整晚蹂躏的对手,更加没办法重新组织起攻势。于是,一边倒的屠杀开始在马尔马拉海岸展开,并摧毁了阻挡君士坦丁继续东征的最大力量。除了有4艘船侥幸脱离,余下战舰和残骸都被西帝国的陆战队所夺取。

由于自家舰队在赫勒斯滂之战的惨败,李锡尼在稍后就放弃了孤城拜占庭,将留守部队都撤到对岸的卡尔西顿。虽然他有继续派人搜罗船只,却也清楚制海权已完全沦丧给对方。君士坦丁则顺利登陆亚洲,用一场碾压式的胜利击垮了老对手。这场帝国东西两分部间的内战,也就迅速落下帷幕。

然而,刚刚得到短暂扩充的舰队,也因冲突的结束而重回鸡肋位置。之后的他们将很难再有类似机会,参加如此大规模的水面决战。尤其是君士坦丁的都城动迁政策与西帝国经济的迅速恶化,让真正能代表古典罗马海军传统的那部分彻底消亡。至于曾担任其主帅的克里斯普斯,也会在数年后被卷入一场家族内部纷争,并因此遭腹黑老爹的密谋处决。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大概就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霍姆尔战役是怎样的?霍姆尔战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全文共 2286 字

+ 加入清单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旨意要捣毁苏维埃政权。以地处中欧的德国来区分,这篇战场便是二战时期的东线战场,是整个二战期间最为血腥残暴的战场,苏联与德国在这广袤的土地上进行了5年鱼死网破的斗争。东部战线的战争残酷水平对于任何一位军官与士兵来说,在精神上都是一个庞大的磨练。在德军当中,官兵都是以东线服役为荣。由于这代表本身已经履历过严肃的磨练;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在东线服役又象征着恶梦,其庞大的职员损耗里所有人望而却步,以是德军中若是说将或人“送去东线”,那就无异于宣判了他的极刑。

可是在“巴巴罗萨”举措的早期,倒是以德军的高歌大进为主旋律,战役的主要特色就是德军于夏秋季间,在俄国广漠的推动进程中不竭入行着年夜规模的包抄及消灭战。好比在基辅(Kiev)合围战中德军一次就俘虏了苏联赤军六十六万五千人。另外在维亚兹马—布良斯克(Vyasma—Briansk)口袋中,又有六十六万三千名赤军被俘。这还只是德军在1941年秋季入行的许多合围战中的两个罢了。

庞大的胜利使患上希特勒满意失态。屡次在公然场所扬言苏联将会很快降服佩服。可是跟着战争的不竭推动,德军的战场伤亡弥补职员愈来愈欠缺。到41年8月下旬颠末10个礼拜的战役后德军共丧失44万人,年夜约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获得了弥补。在德军不竭的减员同时,苏军的规模却在扩展——虽然在战争早期他们伤亡了近200万人,此中近一半成了战俘,可是他们又迅速带动征集到了530万余被职员。战争起头时德军最高统帅部估量敌人有近200个师,如今这估量被修改成360个师,并且这个数字还在继承变革,当歼灭了一打的师以后,俄国人又在继承增长12个师出来。当德军的“霹雳战”被证实在东线再也不有作用,战争入进损耗阶段时,成功的天平已经经起头逐步歪斜了。

1941年11月15日,德军中央团体军群的总计180万人起头发动“台风”作战举措,目的是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入攻并将其占领,但攻势在严格的冬天及来自西伯利亚的赤军豫备队前面很快障碍,这些来自西伯利亚的赤军官兵对寒冷绝不目生,他们被赤军最高统帅部从遥东地域调来设置装备摆设到西线。德军的攻势方才遏制,苏军当即发动了反扑。在年夜规模的反扑中苏军官兵不竭的推动,在坦荡的年夜草原上碾碎并歼灭德军军队,但赤军最高统帅部对付消灭敌人有生气力的乐趣显然跨越了克复失往的疆域,出格是对将来的攻势能起到首要的战略与战术节制的作用的区域,如道路枢纽、通讯中间以及桥头堡,年夜多还在德军手中。

苏军的坦克以及马队军队一路向西挺入,迂归退却中的德军军队的侧翼并包抄他们。如今已经经不是年夜规模的赤军被德军包抄在口袋里,而是年夜量的团、师乃至军和的德军主力军队。这些军队是从莫斯科的年夜门口退却归来的,很快如许的战术退却却就蜕变成为一场战略退却,而且颇有可能再次蜕变成一场兵荒马乱的年夜退却。不外场面地步在希特勒的一道强硬的饬令下没有恶化下往,元首饬令他的士兵不准再撤退退却半步,当场转进防御,将军队设置装备摆设在一些战略要地以及城镇周围使其酿成一个个“刺猬”。

这道饬令有三个目的:第一,创建“刺猬”要塞将使德军向西方的溃退立刻遏制;第二,把坚住了这些重年夜的战略与战术要地将可以或许招架住赤军的入攻;第三,在到达前两点目的以后,苏军的挺入将会缓慢下来。虽然希特勒的抵当饬令造成为了德军庞大的伤亡,但无庸置疑的是该饬令在那时的紊乱场面地步下确凿为一道准确的决议,它使德军防止了像昔时的拿破仑年夜军那样一溃千里。德军凭据饬令批示创建的像棋盘同样鳞次栉比的防御阵地成了阻碍苏军进步的首要脚色,虽然效果只是暂时性的,它只能短暂的延缓敌人,可是如许的场面地步可以或许使希特勒将东线的军队再次组织并激励起来,从新面临苏军为重演最初反扑时所取患上的成功而发动的冬日攻势,此时苏军已经经不成能再取患上在12月初十那样年夜规模的成功了。

在1942年1月的第二个礼拜起头时,苏军的入攻再次倡议,加里宁方面军(Kalinin Front)的一支主力——第3突击军团(3rd ShockArmy)向德军北方团体军群的右翼入行突破。于1月8日在德军防地上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布施大将带领的德第16团体军在接连的压力下被迫起头退却,使患上苏军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取患了庞大的劳绩。从1942年2月18日到4月21日仅两个月的时间,第16团体军的第2步卒军整个年夜军约10万人被苏军包抄在杰米扬斯克(Demjansk)地域。在被迫后撤100千米的进程中,雷同如许的包抄以及朋分的求助紧急情景贯串了整条东线的德军防地,产生在无数个德军单元身上。

第3突击团体军的此中一个方针是位于洛瓦季河(Lovat)与昆压河(kunya)河交汇处的小镇——霍姆尔(Cholm),在周围一年夜片都是难以穿行的池沼地带中心,只有一块坚实的硬土地,霍尔姆镇就座落在上面,这里不单是独一一条穿越池沼的陆地桥,并且仍是两条南北向与工具向道路的交叉点。穿过池沼的这个陆地桥与两条道路到了春季会成为一块跳板,不管是德国人或者苏联人在未来都要用到它发功任何战略性举措。从德国人的概念来望,这个战略要地更是不成抛却的,由于每个如许的要地都能对被包抄在迭米扬斯克第2步卒军倡议营救举措。更首要的是,霍姆尔还位于希特勒规划对莫斯科以及列宁格勒发动第二次入攻的倡议线上,若是这里落进苏军手中将对将来的入攻举措晦气。斟酌到该地的首要性,希特勒决议将其回进他签名的“戍守至末了一人”饬令中必需去世守的地域名单里。

是以环抱着霍姆尔这个不起眼的小镇,交兵两边都制订了重年夜的作战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围魏救赵出自什么战役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围魏救赵是桂陵之战。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截击战,在公元前354年,魏国围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派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国以精锐部队攻打邯郸,国内必然空虚,于是率大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这时在桂陵伏击,一举打败魏军,并且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的战法,成为了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答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不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围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奥廖尔战役是怎样的?揭秘奥廖尔战役步兵师阵线防御

全文共 2046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奥廖尔战役,这是库尔斯克会战中的一部分,在这场战役当中,苏联出动了高达140万人的兵力,企图一举击垮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群的防线。作为当时一线防御的第二装甲集团军阵线大约有17个师级别单位投入了这场炼狱般的战线绞杀当中。其中德国的第134步兵师阵线的战况尤为的惨烈。德国第134步兵师隶属于德国第2装甲军集团军第55军序列,是当时该军仅有的2个装备较好步兵师之一,另外一个是110步兵师。

德国第134步兵师成立于1940年的十月按照该师的整编制来看属于当时德军普遍的一线师编制单位属于4团五营制,以满编的状态参加东线一系列战事,库尔斯克战役作为了德军攻势的第二批队投入战场后由于进攻受阻马上就转为了防御,奥廖尔战役爆发后,134步兵师的正面对手是苏联第63集团军近两百辆坦克冲击。当时第134步兵师仅有的装甲力量的也只有那十几辆前期进攻战役幸存三号F型突击炮进行机动防御。

134步兵师当时师长,汉斯·施莱梅当时职位是德国应该的陆军中将,但他本人是山地兵将领出身根据资料,他于1943年成为了德国16位山地兵上将的其中一个,从阅历上来看应该是一名非常擅长打防御战的指挥官,虽然当时第134步兵师地处位置非常的不利,整个步兵师围绕着三个村庄据守,88毫米炮高射炮成为了当时第134步兵师防御利器,他们在三个村庄中间修建互相连同战壕,除步兵战壕,88毫米高射炮,还有大量坦克掩体工事,坦克掩体的修建不同于炮兵掩体和步兵掩体,相对来说是复杂一些需要精确计算,因当时德军坦克种型号高低不同,坦克一进到掩体内除覆盖性重型火炮比较有威胁外,基本就能独当一面了。

“7月15日随着阵线远处一声声炮响,一枚一枚重型炮弹密集像雨点向我砸了过来,正在修建的坦克掩体工兵连来不及撤退就消失在一团团火焰激起尘土之中,不久敌人的坦克迅速压上来了按照战前指定的防御方案,我们迅速驾驶三号突击炮进入坦克掩体,我们防守的村庄整条战线的右半段,而苏军坦克集群却向左翼村庄直扑而去,很快左翼村庄被敌人击破,营长下达命令转移向到左翼支援,我的坦克刚刚要退出坦克掩体,一枚重型炮弹突然在坦克侧后爆炸,接着第二轮炮击也开始了,我突击炮战车被困在坦克掩体中不能动弹,履带可能被炮弹砸断了,驾驶员受了重伤,装弹手阵亡,通讯兵接替了装弹手位置,很快大量的坦克也向右翼扑了过来,此时的三号突击炮能调整的角度非常有限,只能等待着敌人坦克进入预定火炮自瞄区域,此时每个人都满头大汗,期待着后面88毫米高炮阵地上能够有人幸存,展开反击。一辆T34坦克刚好暴露侧翼正在机动换位,刚要开炮身后传来的一声熟悉炮声,88毫米炮开火了正中敌人坦克中间区域。

但后来战斗我们没有在听到后88毫米高射炮支援炮声了,很快4辆T34坦克,进入我的三号突击炮射程之内,第一炮击中第一辆坦克车身下半部队,很明显直接贯穿,在二炮击中另外一辆T34坦克炮塔,瞄准镜中并没有看见坦克起火,但苏军坦克乘员已经纷纷撤离坦克,应该炮塔被75毫米穿甲弹直接打坏了失去炮塔转动能力。随后阵线附近传来了激烈的交火声应该增援部队及时赶到,尽管我当时已经意识到敌人坦克已经很多辆冲进我防御右翼阵地,但我还是继续全神贯注的盯着远方,一辆KV坦克进入我的射程之内,他正在转移位置速度很快,我快按下激发按钮一颗炮弹中了那辆KV坦克履带,极大惯性使他的侧翼暴露了出来,但火炮只能瞄准苏军的KV坦克车身一小部分,我没有犹豫抓住战机,连续发射6枚炮弹,其中两枚已经角度关系没有命中目标,但其余四枚都击中KV坦克的侧翼装甲,在发射往第7枚后,终于彻底击毁了这辆KV重型坦克,只见顿时整辆坦克被黑烟笼罩,只看见2名坦克手逃出坦克,我穿甲弹也几乎用尽了。

2个小时右翼阵线恢复了平静最终击退敌人进攻,左翼战斗还在继续,最终在一名坦克车长帮助下我们成功打开坦克其中一个舱门,从损毁坦克中撤出,离开坦克后终于大口大口呼吸着空气,我手抖的点燃香烟看着战斗了一天阵地,在我三号突击炮身后,有一辆T34坦克已经对我的坦克后部完成瞄准,但没有来得及发射炮弹就被友军给打掉了,周围至少有14辆T34坦克残骸和大量步兵交战后留下尸体,我们居然能在战场激烈的中心地带幸存绝对是一个奇迹。”

当时苏联所有型号的T34坦克都有一个比较致命弱点就炮控系统非常不稳定远距离精确射击往往准确度不够,而当时德国三号突击炮,其低矮身躯成为T34坦克最致命对手,当时三号突击炮一但进入坦克掩体中基本上就好像隐形了一样,T34坦克在500米到1000米的距离内很难进行有效命中,通常情况下三号突击炮在战场幸存的几率是普通坦克的一倍以上。奥廖尔战役结束后第134步兵师阵亡人数也接近了5成以上几乎耗尽所有的精锐,这也给后来战役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最后马丁.托尔斯军士由于出色战场应变能力,转为了党卫军第5装甲师的一名豹式坦克车长,在1944年回到后方训练,而在马丁.托尔斯军士离开第134步兵师以后的第二个月就听到了德国第134步兵师在明斯克战役覆灭的消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楚汉之争打了几年?刘邦是怎样快速结束战役的?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楚汉之争仅仅只打了四年便结束了,最终刘邦击败项羽完成了又一次全国统一,并且建立了伟大的汉朝。对比战国时期的,刘邦的效率简直高出了百倍,其实战国中间有很多国家他们都有机会完成统一,但都没这样做,最终让秦国把握住了机会。但秦始皇在管理上似乎不太行,大家都还没适应秦朝就又被灭了,知道汉朝才逐渐稳定下来。那刘邦在楚汉之争中的策略究竟是怎样的呢?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和楚汉之争是历史上两段分裂时期,前者是周天子分封的上百个诸侯,后者是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令人奇怪的是,既然都是诸侯割据,为什么春秋战国500多年才统一,而楚汉之争4年就结束?

1.春秋时期,诸侯国追求的是霸主地位,并不以兼并为目的。当时,华夏的版图还在扩张,主要矛盾来自外族。战国初期,虽然也发生兼并战争,但是国家太多,主要以相互牵制为主。到了战国中期,诸侯国之间开始统一之战,以秦兼并巴、蜀为时间起点,到秦统一六国,大约历时100年。

2.楚汉之争时,虽然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王,而且大多来自六国旧贵族,可是与战国时的诸侯截然不同。战国七雄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最后才演变成一个稳定的政权,当国家危难之时,民众会上下一心奋力抗争。然而秦末的各路诸侯都是趁乱而起,没有牢固的根基,犹如占山为王的土匪头目。

3.楚汉之争以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汉称帝结束,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统一,依然还是军阀林立,刘邦只不过是最大的霸主而已。接下来就有汉高祖与异姓王的斗争,文景二帝与同姓王的斗争,汉武帝与世家贵族的斗争。直到汉武帝中后期,汉朝才真正意义上得到统一,这个时间长度,大约历时100年。

楚汉战争历时4年多,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前所未有,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名将韩信在战争中显示了其卓越的统帅才能。先还定三秦之战、再破代、攻赵、降燕、伐齐,最后在垓下全歼楚军,其还定三秦之战暗渡陈仓;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拔帜易帜;潍水之战以水冲敌、半渡而击;垓下之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韬略之丰富,用兵之灵活,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的光辉的篇章,亦为历代兵家所推敬借荐。

由以上三点分析来看,春秋战国的统一时间与楚汉之争的统一时间相仿,都是100年左右。汉武帝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能与秦始皇比肩,不仅仅是对匈奴战争,最重要的是确定了郡县制,打压了地方豪强,真正实现汉朝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