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337

文章

1000

篇1:厨房瓷砖装修效果图欣赏_厨房瓷砖装修效果图

全文共 1674 字

+ 加入清单

厨房贴上瓷砖,不仅美观,而且便于清洗,不会吸附油污,导致墙皮地面变色。瓷砖能把我们的厨房全方位的保护起来,且看下面不同区域的厨房瓷砖装修效果图。

1、地面上的厨房瓷砖装修效果图

地面瓷砖材质则最好选择哑光面的,主要是防止厨房的汤汤水水让地面变滑,容易产生安全问题。所以地砖防滑是厨房地板砖的选择的首要条件。且看这款厨房瓷砖装修效果图。 (地面上的厨房瓷砖装修效果图)

最后还要告诉大家一点小经验:

1、厨房是做饭的地方,无论是天然气的使用还是电磁炉等电器的使用,都会给厨房带来高温,为了冲淡这种高温,厨房瓷砖的色彩应当以浅色和冷色调为主,例如,白色等浅色系列的。这样的颜色在高温条件下能感受到清凉,减少温度带来炽热。

2、大多数的厨房面积比较小,为了保持空间的协调性,厨房中选择规格小的瓷砖,不仅可以避免浪费,同时避免了大规格瓷砖切割等施工带来的诸多不便。

2、墙面上的厨房瓷砖装修效果图

如果厨房的墙面没有贴上瓷砖,时间久了,残留的油烟也会粘到墙面上不容易清洗,因此墙面瓷砖的选择要更加仔细,要选择密度小的瓷砖,不容易堆积灰尘和油烟,清洁起来也比较方便。在颜色的选择上要注意,深色系的瓷砖看着不如浅色系的干净,而且容易给人压抑的感觉,在做饭的过程中,变得不愉快。 (墙面上的厨房瓷砖装修效果图)

这款厨房瓷砖效果图中,充分考虑到了厨房面积的大小,采用白色的瓷砖,这样使厨房的空间扩大了,而且白色瓷砖的反光比较强,所以空间效果比较好。面积虽小,但是感觉很大,人们这种视觉占首位的感官因素不正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吗。

厨房装修瓷砖搭配五大注意事项

1.厨房装修地面瓷砖要防滑

厨房是最容易潮湿的地方之一,地面湿漉漉的避免不了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最担心的就是防滑问题,所以厨房装修地面瓷砖最大的要点就是防滑。有业内人士建议,厨房最好铺贴亚光瓷砖。亚光瓷砖是众多瓷砖中最能够满足厨房防滑性要求的,通体砖的耐磨性和防滑性是所有瓷砖里最好的,不上釉而且非常坚硬,适合用在厨房里面。

2.厨房装修墙面瓷砖要防潮

很多人在装修厨房时为了省去瓷砖挑选的麻烦,往往是墙砖地砖混着用,其实墙砖属陶制品,而地砖属瓷制品,它们的物理特性是不同的。陶质砖吸水率大概在10%左右,吸水率比只有0.5%的瓷质砖要高出许多倍。地砖的吸水率低,适合地面铺设。墙砖是釉面陶制的,含水率较高,它的背面较粗糙,这样利于粘合剂把它贴上墙。地砖不宜在墙上贴牢固,墙砖用在地面会吸水太多不易清洁。厨房和卫生间都属水汽较大的地方,墙砖要注意防潮,所以厨房不能混用墙地砖,要选择防潮效果最好的釉面砖。

3.厨房装修瓷砖要易清洁

厨房是油污最多的地方,需要经常清洗,所以厨房的瓷砖要选择容易清洗的瓷砖。瓷砖中有釉面砖、通体砖、玻化砖、抛光砖、马赛克等多种瓷砖,但出于清洁考虑建议不要在厨房使用马赛克,因为马赛克每一块的面积小,铺贴完之后,会有很多缝隙,容易藏污纳垢,不方便清洁,所以尽可能不要选择在厨房用马赛克瓷砖。

4.厨房装修瓷砖要协调统一

厨房装修墙砖最好以浅色为主,地砖则选择偏深颜色与之配搭。倘若追求协调统一的视觉效果,厨房瓷砖的颜色最好和橱柜同属一色系。如果喜欢较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和时尚前卫风格,瓷砖颜色最好和橱柜颜色有反差,可以是对比色,这样能让两者相得益彰。

5.厨房装修瓷砖要小规格

一般来说厨房空间都比较小,所以不适合选用大规格的瓷砖,否则看起来会显得厨房很拥挤,最好选用中小规格的瓷砖,有视觉延伸作用,另外在施工铺贴的时候还能省去瓷砖切割的工程,也降低瓷砖的损耗浪费,节约装修成本。

4、灶台上的厨房瓷砖装修效果图

厨房的灶台是经常使用的地方,操作台、水槽和一些碗碟的放置也要经常用到灶台。因此灶台上的瓷砖要选择耐磨性和抗震性比较好的。防水性好,进入操作台之后容易引起台面过湿造成瓷砖松动。当然易清洁也是灶台瓷砖的首选,釉面砖的色彩和图案丰富,同时可以起到房屋的作用,虽然耐磨性不如抛光砖,但是防污的优点也让釉面砖在厨房瓷砖装修效果中脱颖而出。 (灶台上的厨房瓷砖装修效果图)

这款灶台就利用了釉色瓷砖的色彩和防污特性,台面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杂乱,颜色的使用给人以多彩缤纷的心情。在这样的厨房瓷砖效果图中,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和做菜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秋林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遗址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秋林二战长官司令部遗址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秋林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遗址

秋林二战区长官司令部位于宜川县秋林镇,现为秋林粮站。该旧址共有窑洞36孔,是陕西省政府公布的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8年日本侵略军围攻吉县,-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阎锡山率部同山西省主席赵戴文等于3月20日由小船窝西渡黄河,驻扎秋林镇,主要机关单位驻扎达数年之久。1939年12月6日,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彭德怀在此与阎锡山调解新旧军武装冲突。1940年2月25日,党中央派留守处主任肖劲光和八路军副参谋长王若飞在此地同阎锡山进行谈判。1939年3月,臭名昭著的“秋林会议”在此召开,拉开了阎锡山公开-的序幕。目前,该旧址保存完好。

信息来源:宜川县政府网

彭德怀(1898-1974)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湖南省湘潭县人,原名彭得华,1898年10月24日出生在湘潭县石潭乡乌石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受苦难,养成倔强、刚直的性格。1916年春,他怀着扶弱救贫的理想,投入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军官讲武堂,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安仁瓷窑遗址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安仁瓷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宋至元

安仁瓷窑遗址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110公里处旬邑县城关镇安仁村。宋代文化遗址。西临三水河,东依原坡,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1977年,咸阳地区文管会主持,发掘面积1261平方米,清理出瓷窑10处,出土遗物89101件,主要有碗、碟、罐、壶等。另外还探出暴露于一面的堆料场及晾坯遗址,并调查出窑址31处,炉灰渣瓷片堆积坑22处,坩土原生层7处。安仁瓷窑发掘的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北方窑炉史提供了新的依据。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跟鞋鞋头蹭了怎么办?三招修补破损鞋头

全文共 1300 字

+ 加入清单

高跟鞋的鞋尖部位是很容易发生剐蹭的,而且一旦被蹭坏了也是很难修复的,非常的麻烦,也特别的难看。下面本网小编给大家讲讲高跟鞋鞋头蹭了怎么办?

高跟鞋鞋头蹭了怎么办

高跟鞋的鞋头蹭了的话可以用下面这几个办法来修补

1.可以用同色的指甲油弥补。

2.也可以去外面专业的修鞋店。

3.涂上鸡蛋清,然后把鞋子拿到阳光下晒,痕迹会消失。

高跟鞋怎么挑选

第一步:测量码数

高跟鞋不同于运动鞋,偏大偏小都不行,所以,码数一定要精准。不要怀着侥幸的心理,认为新买的鞋总会磨脚,穿上几天后你才会发现磨脚的现象丝毫没有改变,究其原因,还不是码数的锅?想要选对尺码,首先你要测量自己的脚长和脚宽,然后计算出最准确的码数。

第二步:认清脚型

一般人在选鞋的时候总是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胖子就该选大一码的鞋。其实,脚型和胖瘦无关,有的人很瘦但是天生脚宽,有的鞋子穿起来挤脚但是鞋后跟还空着,这就是鞋头太窄的缘故,类似这种的现象极为普遍。

第三步:随身携带防磨脚膏

新鞋都会磨脚,这是不能避免的,一般来说,新鞋跟脚都有2-3天磨合期,这个时候,不妨随身携带一个防磨脚膏,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擦一下就能缓解一下不适应感。如果过了3天你的鞋还是那么不听话,那这双鞋估计就要放弃了。再好看也不能委屈了自己的脚啊。

高跟鞋款式推荐

交叉绑带高跟鞋,时尚中又不失小性感的一款,经典的黑色给人一种大气的高端感,怎么穿都很上档次。粗跟加上性感绑带设计,上脚漂亮又舒服,分分钟让你美哭。

侧空尖头高跟鞋,性感尖头设计,是一款时尚感很强的鞋型。侧空设计,能修饰纤细的脚型,还很显双脚白皙细腻。这个高度也是刚刚好,可以轻松穿出潮流气息,满满的女神范儿。

浅口粗跟高跟鞋,粗跟鞋的设计能够温柔的呵护女人的足部,让你持久都不会累,尽情展现你的美丽。尖头的设计能够巧妙的修饰女人的脚型,展现你的优雅美丽。

一字扣漆皮高跟鞋,没有过多装饰,非常简约的一双春季单鞋,但很百搭,无论你是上班穿,出席宴会,平时穿都很不错的选择。而且粗跟设计,不管穿多久都不会显得累。

为什么要穿高跟鞋

1.适合生活方式

高跟鞋的选择,取决于你的日常活动与生活方式。如果你是一个职业女性,那么经典的款式与颜色才是最适合办公室的选择,此外,还必须注重材质,才能塑造精致的形象。而对于都市休闲风格,一个性感的踝靴正是秋季的绝佳选择。如果是夜晚的外出派对或约会,闪亮的装饰细节能够令细高跟鞋焕发愈发性感的女性魅力。不同的高跟鞋适合不同的场合,因而必须考虑生活方式。

2.适合不同着装

许多衣服因为有了高跟鞋的搭配,变得更加有魅力,因为高跟鞋能够拉长腿部线条,提升整体气质。但高跟鞋对于服装的风格搭配至关重要,比如在选择派对的高跟鞋,活力十足的着装应搭配更有趣的高跟鞋,比如麂皮绒或闪亮装饰。穿到办公室的高跟鞋,尽量避免流行色彩,越简约越专业,气场越足。

3.走路舒适而自信

女人穿高跟鞋,尽管可能不舒适,却油然生出一种自我满足的感觉,仿佛穿上高跟鞋就自带女神光环一样,气质倍增。但如何穿着高跟鞋更加舒适而自信地踏出每一步,是每个女人的挑战。当一个女人穿着高跟鞋艰难地踏出每一步时,她与性感、自信无关,只有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持全身的平衡,才能拥有女神的魅力。因此,挑选一双合适而舒适的高跟鞋,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将军树遗址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将军遗址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皎平渡镇杉栎村委会。

1935年5月2日,毛主席、朱德等领导与中央军委纵队在赶赴皎平渡途中,来到这棵当年长得非常茂盛的杉栎树下稍停休息,并把战马拴在这棵杉栎树上。杉栎树旁边是皎西乡杉栎小学,周边有村庄,有一条通往皎平渡口的公路。毛主席、朱德等在这里讨论了怎样渡过皎平渡渡口,摆脱敌人追赶的事项,另外还在此研究了很多关于红军长征的事宜。红军过后当地群众为纪念这段历史,把这棵杉栎树称之将军树,并保护至今。

信息来源: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蒋家川遗址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蒋家川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蒋家川遗址位于西峰区什社乡蒋家川行政村田家畔自然村山底临河沟的第二、三层台阶上。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暴露出的遗迹有灰层和灰坑,地表采集的标本有彩陶罐、刻划纹夹砂红陶罐、泥质红陶钵、红陶盆、网纹泥质红陶罐残片等,从采集的标本特征分析,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

什社乡:什社乡位于西峰市东南部,辖13个行政村,25672人,面积1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7万亩。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盛产玉米、谷子、糜子、洋芋等;经济作物有烤烟、油料、蔬菜、药材等。什社小米质优、味香,亨有盛名。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来抓,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修田兴水,1998年机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波那遗址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大波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祥云大波那遗址,云南青铜文化遗址之一。亦称祥云大波那木郭铜棺墓葬。地点在今祥云县云南驿大波那。1963年发现。形状为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内有长条形巨木叠组的郭室,内置两面坡房屋状铜棺,由7块铜板组成,用4块构成房屋的四壁,上盖两块人字形坡面屋顶,棺底垫一块铜板,铸有12只脚。棺的两侧壁及屋顶铸几何形花纹和云雷纹。两头横壁铸鹰、燕、虎、豹、野猪、鹿、鳄鱼等动物。随葬品丰富,铜器有锄、锛等农具和纺织工具;陶器有豆、罐等;兵器有矛、剑、啄、钺等;-用具有釜、杯、尊、勺、豆、匕、箸(筷)等;乐器有铜鼓、葫芦笙、环钮圆筒钟;还有房屋模型和猪、牛、羊、鸡、狗六畜模型及各种饰物。经测定为公元前465±75年,相当于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从遗物判断,墓主的族属应为《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的“椎髻、耕田、有邑聚”且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农耕民族。其随葬品中象征权力的铜鼓和铜“权杖”说明,墓主不仅是一个奢华的大贵族,亦是当地民族的领袖。该墓葬是研究云南民族史和民族文化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2019年,祥云大波那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萧何曹参遗址公园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萧何曹参遗址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萧何曹参遗址公园在萧何与曹参两位汉丞相陵墓区的基础上于2014年7月建成,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以东2公里的瓦刘村,是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第一个历史文化保护项目,第一个生态园林项目。

“萧何月下追韩信”、萧规曹随、“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中国众多历史人文典故中,萧何、曹参无疑是知名人士。但与他们的赫赫名声相比,他们的墓冢遗址却一直默默隐迹于田地间,经受着农耕及人类活动带来的种种破坏。随着西咸新区的建设,沉寂多年的萧何、曹参遗址被列为西咸新区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在经过生态、文化、休闲等多方位设计、完善后,作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首个建成的历史文化项目,萧何曹参遗址生态园林将于2014年7月初正式开园,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

萧何和曹参两位中国汉代开国名相,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创造了“萧规曹随”的历史佳话。秦末起义军四起,萧何曹参二人共推刘邦为沛公举起了起义大旗。大汉建立后,萧何在秦六律的基础上制定了被誉为律令之宗的汉九章律,汉以后的历代法律大多都以《汉九章律》为蓝本。民谣称颂:“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生前萧规曹随,死后墓冢相连。千百年来,萧何曹参墓一东一西默默隐藏在关中平原的田野里。到了清朝,陕西巡抚毕沅为这两位历史风云人物在墓冢前立碑,以示纪念。据老一辈的村民讲,很早以前这两个墓冢周边常有狼群出没,乡亲们都称其为“狼道”。后来狼群消失了,大家才偶尔到这两个墓附近转转,这里并没有进行像一般的名人墓冢应该有的一些保护措施。

作为西咸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空港新城从成立之初就把文物遗址的保护和新区开发紧密结合在一起。依托萧何与曹参墓冢遗址,在保护的基础上,围绕大汉建功开国历史文化展示,打造集汉墓遗址保护、汉文化展现、观光游览、满足市民文化旅游休闲需求于一体的遗址园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观光小火车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国家遗址公园观光火车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明宫遗址公园在今西安市北郊的龙首原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明宫是唐初规模较大的一座皇宫,位于当时长安城北的禁苑中,坐北朝南,居高临下,气势宏伟。大明宫正门名丹凤门,正殿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馆。此外,有别殿、亭、观等30余所。整个公园遗址范围非常大,坐着观光小火车是最方便快捷的游览方式,观光小火车涵盖了大明宫遗址公园精华的部分,而且车内还有讲解,可以更详细的了解整个遗址公园的内。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向北500米左右观光车售票处

开放时间:

9:0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观光车)形似小火车,每次30元/人 包括环绕整个景区一圈(约20分钟一班车,各停靠景点随时上下)

交通

乘2、17、22、38、46、104、209、216、263、309、409、517、703、801路公交车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站下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沈那遗址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沈那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那遗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小桥大街毛胜寺西台地上。台地东邻小桥大街,西有一条洪沟与大西山山坡相隔,洪沟内有泉,泉水由北向南流(原注入湟水,现已断流),北部有条东西向的大沟,俗名瓦窑沟。

遗址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呈长方形。台地西、北、南三面较整齐,东侧中部有一缺口(封闭形小沟,当地称为小瓦窑沟)。西部中段,因引水灌田塌陷,后经平整成约40×40米、低于台地约2米的梯田。台地东南建有变电站及家属院,小瓦窑沟北部有5处民居,其余皆保存原貌。整个台地都是古代文化遗存,无空白。东北部为马家窑文化区,面积约50×50米,北端有少量的卡约文化遗迹,其余皆为齐家文化遗存。台地原为旱作麦田,后改为水浇地,并先后多次经过平整,原覆盖土及文化层上部被破坏,部分裸露,其中以台地中部为甚。

整个台地到处可见陶片、杂骨及零星的石器,崖坎处及东部小瓦窑沟断崖暴露有灰层、灰坑及多处白灰面房屋遗迹,文化堆积厚达2米以上。

1992年和199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西宁市文物管理所曾对此遗址进行试掘,共揭露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清理区主要在台地西南边缘。清理房屋5座,灰坑10个,墓葬8座,出土各类文物约万余件(包括陶片)。文化堆积层大体分上、下两层,上层遗物中以加砂粗陶片较多,下层遗物泥质红陶片较多。陶器制作精细、火候高、胎质坚硬而薄,陶器器形繁杂多样,计有罐、瓮、盆、尊、鬲、拼盘器(将大口平底罐切成四瓣烧制)等。出土石器有石斧、石刀、石凿、石壁、石镞、盘状器,其中以盘状器最多。另外还出土有少量骨锥、骨针、骨镞及一件大型铜矛。

有三座房屋是白灰铺地、粉墙的白灰面房屋,都近似方形,半地穴式,门向西开,室内中间有一圆形灶,地穴四角各有弧度。墙面白灰厚薄均匀而细腻,地面白灰厚约4~5厘米,表面光滑而坚硬。两座无白灰设施,一座为圆形,门向南开,半地穴式;一座为方形,房屋四周及室内有不规则排列的柱洞,室内地面为深褐色土铺垫,灶在室外呈簸箕形。其余因扰乱较甚,具体结构不清。灰坑大多为圆形平底,坑壁略向内弧、口小于底。基葬有四座在两座白灰居住房屋之间排列,皆为长方形土坑墓,单人葬,随葬品极少。

沈那遗址面积大,文化堆积厚,内涵极为丰富。从试掘情况看,以齐家文化遗迹、遗物最多,是一处齐家文化时期较大的部落遗存。遗址保存基本尚好。

2006年5月,沈那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开城遗址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开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城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开城乡-,处在六盘山东边缘清水河与泾河、茹河、葫芦河的分水岭上,是元代安西王设在六盘山地区的王相府。-遗址面积2.86平方公里。遗址的主要遗存为元代。1992年7月6日,原固县人民政府将此地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范围共6处。遗址中大量元代以龙和黄色为主调的“琉璃龙纹瓦当、滴水描金鎏银”建筑饰件的发现,以及日前专门为祭祀成吉思汗而建的宗庙遗址的发现,都为揭开成吉思汗亡故之谜提供了史据。-

于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2001〕25号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木土司城堡遗址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自公元1253年开始,纳西族世袭土司木增就成为滇西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纳西族首领,民间称其为“木天王”。木天王的统治势力一度渗入中甸、德钦、四川乡城、巴塘和西藏盐井、芒康等地。他为巩固统治,沿途修筑了许多兵城和寨子,小中甸城堡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屯兵城堡。

木土司城堡遗址位于小中甸乡联合村公所贡下村西侧。城堡具体始建年代不详。小中旬作为迪庆境内较广阔而丰膄的藏区平原,是当年木氏土司屯田屯兵的一个好场所。同时,小中甸作为向藏区进发的第一道兵城,具有较强的战略优势,易攻、便守、利退。木土司当时在藏传佛教噶举派势力范围内修建城堡,也利于创造机会与噶举派高僧接触,推祟藏传佛教,利用藏传佛教对藏民的感召力,来实现对藏区的统治。

如今,面对在民国时期就显得荒废残破的木土司城堡,已难以想象当年的气势了。作为历史古遗址,却给今人留下了一种悠久的时空感。城堡仅留残墙,为夯筑而成。墙向南设门,左边残墙内则有一对造型古朴大方的石猴。残墙高2米余,厚0.7米。废墟中有瓦片和鹅卵石铺成的路。遗址全长约1.5公里,宽约1公里。四周没有碉楼,其最高处的遗迹今仍依稀可见。

开放时间

8:00—18:00

景点位置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小中甸乡联合村公所贡下村西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塔拉科考古遗址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军事基地,由于它在征服整个利比里亚半岛的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罗马人决定发展这里,修建了许多的神殿、浴池、斗兽场、马戏场和广场。所以,现在的塔拉科遗留下许多罗马式建筑古迹。

从12世纪末开始修建直到1331年才完成的大教堂,是罗马式风格向哥特风格转换的完美范例;长长的阶梯通向它的主立面,地基下面就是古罗马时代的神殿遗址;罗马式入口处有13世纪的圣母和耶稣及12使徒像,拱门上部是一大块圆形的雕花彩色玻璃;走进大教堂的内部,便可以看到受伊斯兰教风格影响的回廊,回廊内有精致的刻有寓言故事人物的圆柱。另外,在建筑后部的中央部分摆放的祭坛里描述着塔拉戈那的守护神的生平。

在老城区边上的国王广场旁的建筑是以镶嵌工艺品闻名的考古学博物馆,展示着从塔拉科出土的古罗马时代的雕像、金币、硬币等。旁边的建筑物是古罗马博物馆,这里曾是奥古斯都和哈得良大帝的住所,后来被阿拉贡国王在罗马遗迹上建起了一座城堡。接着可以到地下建于1世纪曾经举行战车比赛的环形场地看看,也可以乘电梯到上面观看老城的全景。

Archaeological Ensemble of Tárraco

必去理由:罗马式建筑古迹最多的城市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西班牙[Spain]

景点所在省、州:加泰罗尼亚自治区 [Catalonia Autonomous Community]

景点所在城市:塔拉戈纳 [Tarragona]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清真寺大殿遗址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清真寺大殿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清真寺大殿遗址

清真寺大殿遗址位于岚皋县城关镇大北街中段,清代。建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坐西向东。原建筑面阔三间10.2米,通进深五间14.85米,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现已无存,遗址东侧另建一新大殿。殿内存光绪十九年(1893年)“永捐铺房”碑1通及光绪年款“至诚无息”、“心维清真”、“覆帱恩深”、“大道惟一”、“明经堂”、“清真古寺”等匾额共6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曲贡文化遗址

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曲贡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曲贡文化遗址分布在曲贡村和军区总医院北面的山坡下端,坡上是裸露的山崖,坡下是拉萨河谷地。这个古老的村庄东西约150米,南北约30米,总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是迄今在西藏发现的海拔最高、年代最早、面积较大、文化层堆积较厚、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多种文化并存的遗址之一。被誉为拉萨的“半坡”。

曲贡,在藏语里是“水塘”之意,“曲”就是水,“贡”则是堰塘。曲贡村因早先有个大水塘而得名,现在水塘早已消失,但村名依旧。曲贡文化遗址就位于曲贡村一处河谷的边缘地带,海拔3690米,比拉萨高出20多米,比昌都的卡若遗址高出500多米。

曲贡文化遗址年代下限为公元前1500年上下,上限为不晚于公元前1750年,年代跨度在距今3500至3750年之间。当然这个上限还不是实际上的最早年代,估计还可以上推到距今4000年前。这是西藏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卡若遗址之后西藏境内的第二个经过科学调查和试掘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其年代比卡若遗址略晚。

曲贡文化遗址连续三年的三次发掘,先后进藏参与这项工作的有10多人,取得了重大收获。发掘分两个区域进行,对遗址保存较好部分全都进行了发掘。遗址区编为1区,布5米乘5米探方23.5个,发掘面积为587.5平方米;石室墓墓地编为2区,布10米乘10米探方26个,发掘面积为2600平方米。两区合计,发掘总面积为3187.5平方米。1区清理早期墓葬3座,灰坑22座,晚期石室墓12座。2区清理晚期石室墓17座,祭祀遗迹2处,祭祀石台6座。遗址和墓地出土文化遗物1万余件,数量最多的是石器,其次是陶器、骨器,还有铜器以及大量动物骨骼。

1999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编著的《拉萨曲贡》考古报告,对曲贡文化遗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与研究。1991年,曲贡文化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现在发掘地区的只是曲贡文化遗址的其中一部分,如果全部挖掘,曲贡文化遗址一定会给世人带来更多的惊喜。

地址:拉萨市娘热乡曲贡村

类型:古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瓷砖好还是地板好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家居装修有人使用瓷砖,还有人使用地板材料,常见的地板材料可以分为pvc地板、实木地板、强化地板、实木复合地板,是使用瓷砖好还是地板好呢?下面小编带您了解一下。

1.成本:地板是由木材加环保胶压制而成,木材是有生长周期的。地面砖是由陶土烧制而成,成本上地板要高于地面砖。

2.价格:地板是包括送货安装,地面砖是不包括送货安装的,所以把地面砖的送货、安装费用加上要远远高于地板的价格。

3.利润空间:利润=销售价格-成本,可见地面砖的利润空间要大于地板的利润空间。

4.销售提成:由于地面砖的利润空间非常大,所以提成非常高,这也就是为什么设计人员主推地面砖的根本所在,而地板的利润空间小,所以几乎没有提成。

5.使用寿命:地板上面耐磨层是由三氧化二铝金属构成,使用寿命可达二十多年,(只要不用水泡,这点是自己可以掌握的)地面砖的使用寿命不如金属面的地板这是肯定的。即使与地板的使用寿命一样,而地面砖与水泥的接触面也不可能使用太长时间。没有几家的瓷砖会超过十年还不脱落的。有人说我可以修补,修补的瓷砖是不可能有一样的颜色,那时就会有几块“大补丁“在地中间。

6.环保指标:现在的品牌地板的甲醛释放量微乎其微,都能达到0.5mg/L,地面砖的釉面也有少量甲醛,地面砖要注意的是在陶土里存在的天然辐射物。

7.舒适度:地板下面有减震防潮垫,所以脚感舒适,地面砖坚硬无弹性,舒适度不如地板。有地热的家居,在地热供暖时,地面砖要比地板的导热快,但地面砖一年四季存在“大冷大热”,不利于身体健康。尤其在供热前和供热后这一段时间会使人感到阴冷,这一时间是最容易使人生病的阶段,人得病就在一时不注意,往往会终生病痛,所以建议中老年人不要铺地面砖。地板一年四季温和平稳,不会在温度上“大起大落”对健康非常有益。

8.美观度:强化地板现在有一万多种花色可供选择,可选择的花色远远多于地面砖的花色。地板的纹理设计,清晰度都要高于地面砖。

今天的小编对瓷砖好还是地板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何选择一款好地板,如何使用地板蜡进行维护以及如何有效去除地板味道,还请了解更多家居装修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马家窑遗址

全文共 6523 字

+ 加入清单

马家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窟遗址因首先发现于临洮马家窑而得名,距今约5000--4500年。它包括新石器时代较早期的马家窑文化和较晚期的齐家文化,还有更晚期的“寺洼文化”。下部迭压着庙底沟类型文化层。房屋有方形,圆形,多为地下穴式,房址旁有公共墓地。随葬彩陶较多,底色以橙红为主,主要是黑彩(个别有百彩)花纹。石器有石铲,石刀,石镰,石磨等,也有盘状器,铲形器,磨制较细。此外,1975年在马家窑出土了一件钢刀,经坚定为青铜器。

马家窑类型号的彩陶制造业,从地域上讲,不断扩大规模,使其范围焉到河西欧国家走廊,南到青海东北和四川北部,北至宁夏南部,东面包括整个甘肃东部。1923年8月至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调查马家窑遗址,最早发现并标定于甘肃临洮县洮河西欧国家岸上的马家窑镇压,故而得叶,测定距今约5800年。20世纪50年代初,马家窑遗址被甘肃省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出版的《新中国考古收获》一书中,首次使用马家窑文化这一名称。1975年后,甘肃省政府多次组织专家调查研究。1988年1月13日,临洮马家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马家窑彩陶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早期类型的典型遗址有永登蒋家坪、东乡林家。主要器形以盆、钵、碗为主。中期限类型的典型遗址有东乡林家、兰州雁儿湾、临洮马家窑、民和核桃庄等。器形的种类和图案纹饰都有了较大的革新与发展,出现了敛口罐、带流钵、折腹宽平唇盆、大口浅腹罐、盘口罐和铃等。晚期类型的典型遗址有东乡林家、兰州西坡尘洼、青海大通上孙家寨、乐都脑庄、永登杜家台、榆中麻家寺等。主要以橙黄陶为主,器形主要有壶、瓶、盆、钵、瓮等。

马家窑彩陶孕育了马家窑文化节。就马家窑文化这个大的涵盖面讲,除了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外,还包括半山类型的彩陶和马厂类型的彩陶。半山类型因首先发现于甘肃广河县洮河西岸的半山遗址而得名,距今昔对比约4500年;马厂类型的彩陶因最早发现于青海民和县马厂塬而得名,距今约4350年至4050年。这3大类型的彩陶支撑起一段长达5000多年风雨历史的早期文化,

马家窑型彩陶因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晚于庙底沟类型。马家窑型彩陶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造型有侈口长颈双耳瓶、卷缘鼓腹盆、敛口深口瓮、侈口有肩尖底瓶等。彩陶底以飞橙黄为主,常绘黑彩,也有黑白两色和黑绘中加绘红彩的。仿生花纹仍多鸟纹及鸟纹变形纹,波纹线很多,螺旋线最为出色,具有柔和均匀,流利生动,结构巧妙和强烈的动感。另外,有不少彩陶的通体画满花纹,又有内彩,内彩即在广口的器皿里面饰彩。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因最先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马家窑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至公元前2050年。马家窑人在日常生活中,制作了大量精美的陶器,彩陶的成就尤为突出。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陪葬陶器中,彩陶达到80%。

马家窑人居住的地方紧靠着洮河和大夏河,汹涌的河水奔腾着注入黄河,旋转的浪花也跳到了马家窑的彩陶上,演化出绚丽多彩的图案。旋涡纹,正是马家窑类型彩陶最有代表性的纹饰。

旋纹彩陶尖底瓶

马家窑遗址发现了规模很大的制陶作坊,生产的器物有碗、钵、盆、瓶、尖底瓶、壶、罐、瓮、带嘴锅等等。彩绘分布在瓶、壶、罐、瓮的外壁,碗、钵、盆的外沿和器内。最常见的旋涡纹往往以点着圆心的圆圈或同心圆为中心,向左右或四周发散出波状的线条,连缀成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图案。旋纹彩陶尖底瓶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尖底瓶是新石器时代特有的汲水用具,整个器身近似纺锤形,流线型的尖底大大地减小了对水的阻力,系绳的两耳装在腹部的二分之一以下,让瓶子入水后容易倾倒,灌满水后提起绳子又是直立的,力学原理考虑得十分周到。这种本来就是水具的器皿,又让马家窑人着意地画上水涡的纹饰,以纵向排列的三个圆圈为中心,向四方发散出成束的S形波线,构成连绵不断布满器身的四方连续图案;而较细的瓶颈则画着一周一周的横线纹。整体看来,像是平静的水面下潜藏着汹涌的波涛。

画在盆、碗里面的旋涡纹又是另一种格局。有的以同心圆为骨架,中间或边缘的某一层产生一些变化,比如将线条拉直,变成等边三角形,夹在同心圆的旋涡中间;有的如同上述尖底瓶的纹饰布局,从圆心发散开去。发散的方向有两向的,如同S形;有三向的,即把圆形分成三等份,这种布局最多;还有分成四等份的,如果用直线条,就是十字形,如果旋转起来,就演变成卍字形。图案法则在马家窑彩陶的绘画中,被运用得出神入化。

除了旋涡纹,马家窑类型还有一件陶器必须提到,就是舞蹈纹彩陶盆。它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物图画之一。它的纹饰,也同水有关。盆的内壁上,由成组的竖线分成三个区域,每区中,分别画着五个手拉手的人物剪影,她们整齐地侧着头,踏着统一的步伐,辫子甩向一侧,尾巴似的飘带甩向另一侧,静止的画面上展现了节奏和律动。俄罗斯芭蕾中四小天鹅的经典舞蹈,在五千年前的黄河边就有了相似的表现。人物的脚下,画着一周周水平线条,她们自然是在水边跳舞了。如果盆里盛上水,人物的倒影映出来,更是美妙无比。看来,这件陶器的纹饰,画师是经过精心构思的。它也反映出,奔跳的河水不仅满足了马家窑人的物质生活,也是他们精神生活所离不开的。

积石山县地处甘肃省西南部、临夏州西北角的小积石山东麓,县北与闻名于世的炳灵寺石窟隔黄河相望,西与青海省循化县孟达“天池”自然保护区毗邻,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光秀美、民情纯朴。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史记·夏本纪》记载:禹“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海”。县境内有极为丰富的文化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有发达的马家窑文化类型、马厂类型、半山类型、齐家文化类型和辛店文化类型,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1949年8月出土于安集乡三坪村的一件彩陶瓮,被誉为“彩陶王”,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1990年4月10日,国家邮电部将“彩陶王”图案印制成纪念邮票一枚,发行国内外,使这一瑰宝大放异彩。积石山县安集乡三坪村是三坪遗址所在地,地处黄河南岸二阶台地上,面积66万平方米。文物主要分布在头坪的庄窠大锅,尕鲁坪的上庄、尕塬,二坪的麻黄咀、高崖咀、坨子岭,三坪的圆地咀、梨地咀、城墙记。“彩陶王”就出土在这里。“彩陶王”高49.3厘米,平口,短颈阔肩,腹大,腹逐渐下收,平底,黑彩绘出上部花卉纹,中部漩涡纹,下部水波纹,线条流畅富丽,精美绝伦,属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期晚期的文化,以首次发掘的甘肃省临洮马家窑而得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不同的文化特征的类型。其年代为公元前3100至2700年间。出土文物主要有瓮、罐、瓶、盆、钵等,还包括大量的石器、骨器等。马家窑文化的陶器最为发达,多为橙黄色,是生活实用品和工艺美术相结合的产物,许多器物的口沿、外壁和大口器的里面都常画彩,花纹全为黑色,构图繁丽,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主要有横行、直行、同心圆、水波纹、重迭三角纹、垂帐纹、连弧纹、锯齿纹、漩涡纹、蛙纹、变形鸟纹、类砂陶多饰绳纹。马家窑陶器工艺十分发达,窑炉聚热聚温,烧窑温度比黄河下游及长江流域窑温高出300℃—500℃。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甘肃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甘肃新石器时代文化以丰富的彩陶为特征,迄今为至出现了距今约8000年以来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彩陶,它经仰韶、马家窑、齐家、四坝、辛店、沙井等文化,一直延续了5000多年,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彩陶发展史。特别是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达到了彩陶艺术的巅峰,代表着中国彩陶艺术灿烂辉煌的成就。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23年~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其助手们在1924年发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1957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了马家窑类型叠压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马家窑文化和马家窑类型均由该遗址而得名。

马家窑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其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许多马家窑文化遗存中,还发现有窑场和陶窑、颜料以及研磨颜料的石板、调色陶碟等。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马家窑文化的制陶二I: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并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等纹饰,表现出了娴熟的绘画技巧。彩陶的大量生产,说明这一时期制陶的社会分工早已专业化,出现了专门的制陶工匠师。彩陶的发达是马家窑文化显著的特点,在我国所发现的所有彩陶文化中,马家窑文化彩陶比例是最高的,而且它的内彩也特别发达,图案的时代特点十分鲜明。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随着大量新出土材料的积累,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研究,越来越受学术界关注,逐渐形成为史前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论述、分析、探讨彩陶花纹的演变、装饰手法的运用、装饰部位的选择等,研究工作在不断地深入。

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分布区内主要河流为黄河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湟水等。临夏是马家窑文化的核心区域,东乡县的林家遗址、康乐县的边家林遗址、广河县的地巴坪遗址是其中最重要的遗存。

林家遗址位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大夏河东岸的黄土塬上,文化内涵以马家窑类型为主,包含有马家窑类型早、中、晚期的文化遗存,是马家窑类型的代表性遗址。

1978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局、东乡族自治县文化馆共同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近3000平方米。发现马家窑时期房屋遗迹27处,制陶窑址3处,灰坑985个(甘肃省文物工作队、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局、东乡族自治县文化馆:《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四集)。从地层上初步搞清了马家窑类型遗存早、中、晚三个阶段的堆积关系。发掘和采集各类遗物3000余件,其中各类工具和生活用具2000余件,以石器为主,骨器次之,也有少量的陶、蚌、角器。

最重要的是在遗址的房址0土了一件青铜刀,在H54灰坑0土了铜渣。铜刀由两块范浇铸而成,表面平整,薄厚均匀,短柄长刃,刀尖圆钝,微上翘,弧背,柄端有明显的安装木把的痕迹。1981年经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研究所检验,为含锡青铜。在一个窖穴内还发现有炭化的粟粒和成穗的粟子,说明粟是当时居民的主要粮食之一。

出土的陶器分泥质和夹砂两类,主要采用泥条盘筑和捏塑法制作。根据地层堆积,分早、中、晚三期。早期的陶器数量较少,主要有瓶、罐、盆、钵等,瓶多为喇叭口,罐为敞口,盆的口沿外卷,钵为圆唇。彩绘为黑色,漆黑发亮,纹饰以旋纹和弧线纹为主,线条粗健古朴;中期的瓶口沿向外翻转,颈部变长,罐的颈部变短,纹饰以弧形并列条纹为主,线条均匀细密,活泼流畅;晚期陶器数量最多,陶质较粗,主要器形有盆、钵、碗、壶、瓶、罐等,色彩也发生变化,出现了白彩,纹饰简化、潦草,以旋纹、平行条纹为主,色彩清淡,白彩多为辅助装饰,黑白分明,对比强烈,是晚期的突出特点。

林家遗址的发掘,弄清了马家窑类型早、中、晚期的地层堆积关系,为文化遗物的33期提供了明确的地层证据。特别是陶器,阶段性特征非常明显,发展和演变情况比较清楚,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边家林遗址位于甘肃省康乐县虎关乡关风村,是马家窑类型晚期墓地,分布在三岔河北岸二级台地上,面积约1万平方米。1981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康乐县文化馆联合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425平方米,清理墓葬17座,灰坑1个,出土陶器100多件,石、骨器等近800件。陶器以彩陶为主,器形有壶、罐、盆、瓶、碗、钵等。壶颈较细直,出现红彩。边家林晚期的器形和纹饰与半山早期的花寨子下层遗存类似,已清楚地显示出向半山类型过渡的趋势,填补了从马家窑类型发展到半山类型的缺环。

地巴坪遗址位于甘肃省广河县城东南6公里处地巴坪村西北的广通河南岸台地。这里不但有半山类型遗存,还有马厂类型、齐家文化的遗存。1973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和广河县文化馆先后两次进行发掘,清理半山时期墓葬66座,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遗物756件,随葬品以陶器为主,还有石器和骨珠等。出土陶器392件,其中彩陶的比例达90%,每座墓一般出土7—8件彩陶,最多的有17件,最少的1件。地巴坪遗址是半山时期彩陶出土比例最高的一处遗存,陶器中以大型的小口直颈彩陶壶和侈口短颈彩陶瓮(罐)较为普遍。陶器组合基本是壶、瓮、罐或瓶,少数墓兼有盆或碗。陶质细腻,呈橙黄色或砖红色,器表打磨光滑。彩陶以黑色为主、红色为辅绘制花纹,纹饰精美、繁缛,以旋纹和菱格纹为主。经过对出土的彩陶整理,与马家窑类型和马厂类型彩陶纹饰作对比研究,地巴坪遗址应属半山类型早期遗址(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广河地巴坪“半山类型”墓地》,载《考古学报》,1978年第2期)。地巴坪遗址是半山类型保存较好、出土物较多的一处墓地,为研究半山时期的葬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彩陶,即彩色陶器,系利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入窑经900~1050℃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图案。自1912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后,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省区均陆续出土,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彩陶1924年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村,其范围可达青海、宁夏、四川等省区。器形仍以盆、钵、罐、壶为主,尖底器已基本消失。其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3300~前2900年。马家窑类型彩陶,器型非常优美,线条十分流畅,花纹自然精美。最大直经靠近陶器的肩部。用流畅而生动的黑色线条画成图案花纹。其花纹多为水波纹,当时的先民崇敬水并且庄严地赞美水。

马家窑文化实在是令人惊叹。它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最重要的文化,也是中华文明之源。我钟情于马家窑彩陶,喜欢它的雄健、粗犷和充满神秘的色彩以及富有创造性的热情。在我眼中马家窑彩陶是雄性的,而相对精细的瓷器则是雌性的。因此,当我踏上诞生马家窑文化的古老而神圣的土地时,心中非常激动。在那里与同行的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王志安会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一座小山包上,年代约为距今4000-5000年。走进村庄,看见院落的门牌上写着:马家窑××号。登上褐黄色的小山坡,有一块“马家窑遗址”石碑立在道旁。我们考察了先民烧窑的遗迹,在许多马家窑文化遗存中,看到了窑场、颜料以及研磨颜料的石板、调色陶碟等。那残窑的灰层中,散落着红陶黑纹的碎片、兽骨、石斧,佐证了先民们创造的文明。我偶尔拾起几块红陶残片,虽然被黄土湮没了几千年,但残片上黑的图案依然清晰明畅,让人爱不释手。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我到过西藏、新疆、内蒙、四川等地考察,处处感受到马家窑文化的辐射,它是大中华的主流文化。

安特生其人其事马家窑是安特生发现的。安特生来中国之前,任瑞典地质调查所所长。1914年,受北洋政府的邀请,来中国帮助寻找铁矿和煤矿。但后来他迷上了考古。他最早调查了北京周口店的化石,这是后来发现“北京人头骨化石”的前奏。1921年4月他在河南仰韶村调查矿物时,发现彩陶片和石器,从而发现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仰韶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热瓦克佛寺遗址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热瓦克佛寺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导 游 热瓦克佛寺遗址位于和田洛浦县玉龙喀什镇40公里的库拉坎斯曼沙漠中,周围沙丘茫茫无边人迹罕至。热瓦克,维吾尔语意为亭台楼阁,因佛塔中土塔耸立,故名热瓦克,又译洛瓦克、姚瓦克、拉瓦克。介 绍 热瓦克是一组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由正方形的院塔和院外的庙宇组成。寺塔坐北朝南,南端中部和西角有两个门形缺口,院墙每边长45米。东墙外有一小庙,部分墙壁残存,内壁涂石膏,庙东墙内壁有穹形壁龛,壁上满刻逐层缩小的穹形纹路,线条规整流利,据说曾有立佛在内,此庙现毁坏殆尽。

四面院内外壁上均有泥塑佛像残迹,以西、东墙居多,塑像有些埋在沙丘中,有些裸露于外,有些则毁坏不存。佛高约3米,每隔0.6米即有一尊。在未风化的墙壁上均有壁画,供养人像,此丘云气纹和图案插于佛佝之间,色彩单调,以褚色为主,泥塑佛像有明显的健陀罗风格。

院中为佛塔。塔系土坯砌筑,多处被人挖坏。塔基基本为正方形,高约6~7米,塔身为复钵式,残高为3米,为典型的印度复钵式佛塔。寺院内外散布着红、黑钯和少量彩轴陶片,还有散乱于地表的人骨、泥塑佛像残体和剪轮五珠铜钱,附近有屋宇建筑的痕迹。

关于热瓦克的历史沿革和兴废年代,史无记载。学者据出土文物和佛像,壁画风格,以及以塔为主体的建筑格局推断为南北朝及唐代所建。热瓦克佛寺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疆和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五凤遗址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五凤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凤遗址位于西安市户县蒋村镇五凤村村北。遗址范围东西约400米,南北约500米,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

遗址东、西、北三面断面均可见明显的文化层堆积,多在3米左右,个别地点深度达4米,其中尤以东部断面最丰富,暴露的遗迹有房址、灰坑、陶窑等。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地面经过火烤或拍打,平整坚硬;灰坑形制有筒状、袋状、锅底状;陶窑暴露有火烧结块。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另有少量夹砂红陶及夹砂灰陶、泥质灰陶。纹饰有绳纹、线纹、篮纹、附加堆纹及彩陶,可辨器形有敛口缽、宽沿盆、喇叭口尖底瓶、平沿缸、敛口瓮、折沿罐等。建筑材料残片多为绳纹板瓦、筒瓦及夔龙纹、云纹瓦当残片。从现场踏查情况看,晚期遗存多分布于山岗顶部,而早期遗存则多分布于山岗偏下部。根据采集遗物分析,遗址内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秦汉时期遗物,其中以仰韶文化遗物最为丰富。

五凤遗址地处于秦岭北麓山岗上,面积较大,内涵丰富,距离水源较远,在关中地区较为少见,对于关中地区史前聚落形态、史前人类选址及山前丘陵地带文化面貌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蒋村镇:蒋村镇地处户县西南隅。东与天桥乡接壤,酉与周至县耿峪九峰乡为邻,南靠涝峪镇,北接祖庵镇。南北长约27 3公里,东西长约5公里,距户县县城约15公里,辖42个行政村,159个村民小组,人口3.4万人,镇域面积141平方公里。南部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林木茂密,矿产资源已探明有金红石、石英石、墨石等。镇政府驻地蒋村。 改革开放以来,蒋村镇经济、文化、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刘李沟遗址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刘李沟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刘李沟遗址

时代:隋唐、五代

地址:三原县西阳镇刘李沟及以西贾家坡村、苏家坡村、李家坡村、孙家坡村

保护范围:东至三原县与铜川市边界,南至台地南缘,西至孙家坡村西侧生产路,北至84528部队驻地。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延20米。

2008年,刘李沟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阳镇:西阳镇位于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三原县城东北6公里处,208省道,107关中环线穿境而过。西距包茂高速2KM,东距西禹高速15KM,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全镇共辖11个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26036人,耕地33000亩。2009年被陕西省列为关中百镇建设示范镇。 近年来,西阳镇党委、政府立足农业先天不足、基础薄弱的实际,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