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硬盘DIY最新20篇

硬盘损坏原因有很多,操作不当和不注意保养都会造成磁盘坏道,导致硬盘无法使用,硬盘损坏原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下面就由问学吧小编告诉大家吧!

浏览

5788

文章

1000

篇1:映泰TH67+IDE模式SATA2硬盘热拔插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SATA IDE理论是支持热插拔的,但是一般不建议这样使用,如果不怕数据丢失或者硬件损坏就拔吧。 使用AHCI模式没有问题。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定要稳和快,不要在接口上晃,硬盘的电流断断续续的硬盘不坏也差不多了!至于RAID模式的情况下不好说,因为RAID还分好几种,有的支持有的一拔就无法继续写数据了。

ACHI描述了一种PCI类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在系统内存和串行CPU设备之间扮演一种接口的角色,而且它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中是通用的。

详细配置

ACHI支持设备热插拔以及增强性能的本地指令序列(NTS,Native Trans S.M.A.R.T.)技术。高级主机控制器接口 (ACHI) 是一种接口规格,它允许存储驱动程序启用高级串行 ATA 功能,如本机命令队列和热插拔。

ACHI本质是一种PCI类设备,在系统内存总线和串行CPU设备内部逻辑之间扮演一种通用接口的角色。这个类设备描述了一个含控制和状态区域、命令序列入口表的通用系统内存结构;每个命令表入口包含SSD设备编程信息,和一个指向(用于在设备和主机传输数据的)描述表的指针。

ACHI技术需要硬盘和主板两方面的支持。对于硬盘而言,目前还没有完全支持AHCI 1.0的产品,但部分硬盘已经支持NCQ功能,配合支持ACHI的主板就可以实现。

主板方面,可以看到SATA工作模式和ACHI功能这两个选项,当NTS模式设置为Enhanced时, ACHI可选择Enable或Disable;当CPU模式设为Compatible时,ACHI选项不可见(默认Disable)。

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冗余磁盘阵列技术诞生于1987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简单地解释,就是将N台硬盘通过RAID Controller(分Hardware,Software)结合成虚拟单台大容量的硬盘使用。RAID的采用为存储系统(或者服务器的内置存储)带来巨大利益,其中提高传输速率和提供容错功能是最大的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如何解决Windows 7大硬盘睡眠休眠蓝屏问题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微软发布了一个紧急补丁KB977178,KB977178用以解决硬盘系统进入睡眠休眠后蓝屏的问题。如果你的计算机中有一块大容量SATA接口硬盘,比如1TB乃至更多,又安装着windows7或者Windows Server 2008 R2,那么在进入睡眠或者休眠状态并恢复之后,系统可能就会电脑蓝屏,并显示如下STOP错误代码之一:

- STOP 0x0000007A

- STOP 0x00000077

- STOP 0x000000F4

微软表示,在从睡眠或休眠状态中恢复时,SATA硬盘驱动程序会要求硬盘在10秒钟之内准备就绪,但大容量硬盘可能会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状态转换,导致恢复操作超时,进而引发蓝屏死机。

附注: 休眠(Hibernate):切换到该模式后,操作系统会自动将内存中的数据全部转存到硬盘上的一个休眠文件中,然后切断对所有设备的供电。在恢复的时候,系统会从硬盘上将休眠文件的内容直接读入内存,并恢复到休眠之前的状态。这种模式完全不耗电,因此不怕休眠后供电异常,但代价是需要一块和物理内存一样大小的硬盘空间,而且这种模式的恢复速度较慢,取决于内存大小和硬盘速度,一般都要一分分钟左右,甚至更久。

睡眠(Sleep):Windows Vista开始引入的新模式,结合了待机和休眠的所有优点。切换到睡眠状态后,系统会将内存中的数据全部转存到硬盘上的休眠文件中(这一点类似休眠),然后关闭除了内存外所有设备的供电,让内存中的数据依然维持着(这一点类似待机)。

这样,当想要恢复的时候,如果在睡眠过程中供电没有发生过异常,就可以直接从内存中的数据恢复(类似待机),速度很快;但如果睡眠过程中供电异常,内存中的数据已经丢失了,还可以从硬盘上恢复(类似休眠),只是速度会慢一点。无论如何,这种模式都不会导致数据丢失,速度和可靠性都有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固态硬盘怎么选 固态硬盘选购技巧

全文共 1570 字

+ 加入清单

固态硬盘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不同于内存和处理器等接口频率标准早日完善的行业, 在接口标准上由于大小不同、尺寸不同导致接口种类也是复杂繁多 。这一现象导致普通用户在挑选固态硬盘上遇到了很多的苦恼,想挑选一款适合自己电脑的固态硬盘为什么这么难呢?

今天小编根据自己自己平时的积累并不断完善整理,介绍一下目前比较常用的固态硬盘接口类型。目前能见到的不同接口主要就是SATA、mSATA、M.2、电脑I-E及U.2等。下面我就结合各个接口的性能特点及使用范围进行介绍。

1、SATA接口

SATA接口,这种接口和普通硬盘的接口一样,常用的固态硬盘都是这种STAT接口。STAT接口分为SATA1.0--3.0。现在市场上主流的接口就是SATA3.0产品的接口,它的理论传输带宽6Gbps。 SATA接口已经不再是新技术了,从2001年推出SATA 1.0到目前的SATA2.0和SATA3.0,已经让SATA成为主流固态硬盘的主要接口。就目前的使用率来说,SATA接口主要见于台式机。一些老电脑的主板,可能仅有SATA2.0,这类接口受最大支持的速度影响,无法完全发挥出固态硬盘的性能,因此一些老爷机或者比较老主板的电脑用户,一般不建议升级固态硬盘,除非更换支持SATA3.0的主板。

2、mSATA接口

mSATA接口,迷你版本SATA接口,这种类型的固态硬盘尺寸小巧,单面厚度仅为4.85mm,不会占用太多笔记本内部空间。mSATA接口 的固态硬盘在速度上并不逊色,理论上mSATA将提供跟SATA接口一样的速度和可靠度。由于体积小巧等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笔记本所使用。

3、M.2接口

M.2接口,原名为NGFF接口,它是为超极本(Ultrabook)量身定做的新一代接口标准,以取代原来基于mini 电脑Ie改良而来的mSATA接口。 M.2接口可以同时支持SATA及电脑I-E通道,后者更容易提高速度,一开始的M.2接口使用的是电脑I-E 2.0 x2通道,理论带宽10Gbps,这也已经突破了SATA接口理论传输瓶颈。无论是从小巧的规格尺寸还是更高的传输性能M.2都远胜于mSATA。目前越来越多的主板厂商也开始在自家产品线上预留M.2接口。

4、电脑I-E接口

电脑I-E接口,又称为M.2的另一面,这样叫的原因在于 一些厂商直接将M.2 固态硬盘转接到带M.2接口的电脑I-E转接卡中,实现电脑I-E 固态硬盘,由于接口标准一样,所以性能都一样。所以我们才说,电脑I-E接口其实是M.2的另一面。 这种电脑I-E接口固态硬盘的接口要比SATA的接口要大,但是比SATA固态硬盘的带宽要大,在性能和容量上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一般用户很少用这种接口,这种固态硬盘更多是用在服务器和大型工业方面应用。

5、U.2接口

U.2接口,原来叫SFF-8639,本质上是SATA Express, U.2不但能支持SATA-Express规范,还能兼容SAS、SATA等规范 ( SAS 是一种电脑集线的技术,其功能主要是作为周边零件的数据传输) 。 SATA-E物理接口是通过SATA 3.0接口改造的, 它使用了2个SATA 3.0接口和一个只有4pin针脚的mini版SATA接口组成,其中小接口只能接入电脑I-E线,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保持向下兼容,因为目前SATA E硬盘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目前主流的固态硬盘接口主要有这些,从性价比以及技术上的成熟度来说,SATA3.0接口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绝大多数台式电脑与主流笔记本都直接采用SATA接口,兼容传统的机械硬盘与新的固态硬盘。M.2接口的强势崛起,相信在未来M.2也会占领固态硬盘市场。大家在选购固态硬盘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电脑硬盘的接口,多了解多咨询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电脑的固态硬盘,体验非一般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固态硬盘有什么好处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固态硬盘好处,首冲其当的就是速度比普通硬盘速度快,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发现固态硬盘的读取速度是普通硬盘的近2倍。另外固态硬盘更稳定没有噪音等。

固态硬盘和普通硬盘的区别

固态硬盘与普通硬盘比较,拥有以下优点:

1. 启动快,没有电机加速旋转的过程。

2. 不用磁头,快速随机读取,读延迟极小。根据相关测试:两台电脑在同样配置的电脑下,搭载固态硬盘的笔记本从开机到出现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载传统硬盘的笔记本总共用了31秒,两者几乎有将近一半的差距。

3. 相对固定的读取时间。由于寻址时间与数据存储位置无关,因此磁盘碎片不会影响读取时间。

4. 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写入速度极快。

5. 无噪音。因为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时噪音值为0分贝。某些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装有风扇,因此仍会产生噪音。

6. 低容量的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在工作状态下能耗和发热量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能耗会较高。

7. 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活动部件,不会发生机械故障,也不怕碰撞、冲击、振动。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笔记本电脑发生意外掉落或与硬物碰撞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8. 工作温度范围更大。典型的硬盘驱动器只能在5到55摄氏度范围内工作。而大多数固态硬盘可在-10~70摄氏度工作,一些工业级的固态硬盘还可在-40~85摄氏度,甚至更大的温度范围下工作。

9. 低容量的固态硬盘比同容量硬盘体积小、重量轻。但这一优势随容量增大而逐渐减弱。直至256GB,固态硬盘仍比相同容量的普通硬盘轻。

固态硬盘目前最大的不足是价格昂贵,相对普通硬盘,价格方面没有任何优势,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其实感觉应用差距也不明显,另外固态硬盘容量小,无法满足大存储数据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120g固态硬盘价位是多少 120g固态硬盘报价

全文共 150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电脑成为了我们工作中一个好助手,更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大利器。我们每天都在电脑上输入输出,记录存储一些文件或者影像资料等等。这就不可避免的要用到电脑上的存储器了。现在市面上主流的机械硬盘固态硬盘,前者以容量大而著称,而后者以存储速度快而备受人们瞩目。在现在的主流笔记本或是台式机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固态硬盘的身影,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120g固态硬盘报价

三星 750 EVO

三星750 EVO是2015年年底推出的新品,是三星迈向低端市场的新尝试。虽然定位低端,但是参数却不低端,三星给出的120GB版本数据是:540MB/s的连续读取速度和520MB/s的连续写入速度,随机读取/写入速度则分别是94000/88000 IOPS(队列深度32),QD1下,随即读写为10000IOPS/35000IOPS。

SSD型号为MZ-750120,电压为5V,电流为1.2A,工作功率6W。750EVO虽然定位入 门 级,但是依然采用了第六代MGX主控,特别针对低容量版本进行随机读写性能的优化,且功耗表现更出色,并支持队列TRIM指令,支持AES-256位加密。配备了自家DDR3缓存,缓存容量为256MB。

闪迪加强版

闪迪加强版属于闪迪SSD家族的入门级产品,但是却使用了闪迪自家的MLC颗粒,瞬间提升了稳定党与性能党的好感。

此外,闪迪加强版 120GB内置了SM2246XT主控。由慧荣设计,没有外置DRAM缓存,主控内部缓存是256KB SRAM X 2,因为无外置无大缓存,映射表每次读取数据时需要频繁加载,随机读取的时候会有读放大,因此4KB表现不如有外置缓存的SSD好看。

影驰铁甲战将

影驰针对游戏玩家的高要求,对铁甲战将SSD进行硬件和软件进行优化,在性能、稳定性、功耗等都有了大幅的提升。

影驰铁甲战将120GB 固态硬盘采用了超薄的2.5寸7mm金属拉丝外壳设计,外壳非常坚固且有质感。支持SATA3.0接口。并且随盘赠送一条支持SATA 6Gb/s数据线,免除了用户购买SATA数据线。

影驰铁甲战将120GBSSD搭载强力主控配置原厂高速闪存,性能强劲有保障。大容量SSD可以放进更多的游戏,并且拥有远超HDD的速度,是PC升级提速最佳选择。

金士顿V300

金士顿V300 120GB固态硬盘是京东畅销的型号之一。它采用定制版LSI SandForce-SF2281主控,搭载高品质MLC闪存,拥有高速、稳定的特征。得益于SandForce-SF2281主控的压缩特性,可以将写入到SSD中的数据进行压缩,既提高了写入速度,又减小了SSD的数据写入量,最终就是性能和寿命的双重提升。

作为金士顿SSDnow V家族的最新型号的SSDnow V300,一改此前采用廉价主控的策略,使用了目前主流的Sandforce SF2281主控芯片,相对上一代产品在性能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

金士顿SSDnow V300采用了镁光20nm MLC闪存颗粒。容量方面有60GB、120GB以及240GB三款,厚度均为7mm,采用SATA 6Gbps接口,最大持续读写速度都能达到450MB/s左右。

现在120G固态硬盘的报价在450~500之间,价格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固态硬盘容量比较小,但是存储速度快,在 现代 工作中,时间就是金钱的前提之下,速度就很重要了。于是固态硬盘常常被用作于系统盘来使用,目的是为了在系统上得到更快的体验,使得操作能够被系统及时响应。而机械硬盘在速度上虽不及固态硬盘,但是因其容量大且价格相对便宜的优势,人们常用于存储大文件。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120g固态硬盘报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如何应对硬盘的常见故障 硬盘故障排除及应对方法

全文共 1468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是负责存储我们的资料的软件的仓库,硬盘的故障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系统的无法启动和数据的丢失,那么,当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硬盘的常见故障呢?

常见故障一:系统不认硬盘

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端口上,硬盘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如果一条IDE硬盘线上接两个硬盘设备,就要分清楚主从关系。

常见故障二:硬盘无法读写或不能辨认

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CMOS设置故障引起的。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Auto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常见故障三:系统无法启动

造成这种故障通常是基于以下四种原因:

1.主引导程序损坏

2.分区表损坏

3.分区有效位错误

4.DOS引导文件损坏

其中,DOS引导文件损坏最简单,用启动盘引导后,向系统传输一个引导文件就可以了。主引导程序损坏和分区有效位损坏一般也可以用FDISK/MBR强制覆写解决。分区表损坏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无法识别分区,系统会把硬盘作为一个未分区的裸盘处理,因此造成一些软件无法工作。

分区表损坏还有一种形式,这里我姑且称之为“分区映射”,具体的表现是出现一个和活动分区一样的分区。一样包括文件结构,内容,分区容量。假如在任意区对分区内容作了变动,都会在另一处体现出来,好像是映射的影子一样。我曾遇上过,6.4G的硬盘变成8.4G(映射了2G的C区)。这种问题特别尴尬,这问题不影响使用,不修复的话也不会有事,但要修复时,NORTON的DISKDOCTOR和PQMAGIC却都变成了睁眼瞎,对分区总容量和硬盘实际大小不一致视而不见,满口没问题的敷衍你。对付这问题,只有GHOST覆盖和用NORTON的拯救盘恢复分区表。

常见故障四:硬盘出现坏道

这是个令人震惊,人见人怕的词。近来IBM口碑也因此江河曰下。当你用系统Windows 系统自带的磁盘扫描程序SCANDISK扫描硬盘的时候,系统提示说硬盘可能有坏道,随后闪过一片恐怖的蓝色,一个个小黄方块慢慢的伸展开,然后,在某个方块上被标上一个“B”……

其实,这些坏道大多是逻辑坏道,是可以修复的。根本用不着送修(据说厂商之所以开发自检工具就是因为受不了返修的硬盘中的一半根本就是好的这一“残酷的”事实)。

那么,当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

一旦用“SCANDISK”扫描硬盘时如果程序提示有了坏道,首先我们应该重新使用各品牌硬盘自己的自检程序进行完全扫描。注意,别选快速扫描,因为它只能查出大约90%的问题。为了让自己放心,在这多花些时间是值得的。

如果检查的结果是“成功修复”,那可以确定是逻辑坏道,可以拍拍胸脯喘口气了;假如不是,那就没有什么修复的可能了,如果你的硬盘还在保质期,那赶快那去更换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移动硬盘如何分区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移动硬盘如何分区

移动硬盘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未经过分区的,而另外一种是买回来后自己分好区的。但如果移动硬盘没有没有经过分区,那么在将它插入到电脑的USB接口时,我的电脑中不会出现它的盘符。那么移动硬盘如何分区呢?下面教大家两种不同的方法给移动硬盘进行分区。

Windows自带的磁盘管理器

如果您不想去下载一些其它的分区工具,您可以使用Windows自带的分区工具来实现对移动硬盘的分区。当前自带的工具能解决一个基本的分区操作如创建,删除,格式化分区都是没有问题。但如果要压缩分区,为分区扩容,为分区进行扇区对齐则无能为力了。先来看看怎么进入Windows的磁盘管理器:

步骤一、在桌面上右击“我的电脑”,然后选择“管理”,如下:

步骤二、然后会打开一个名为“计算机管理”的窗口,如下图。这时在这个窗口中点击“磁盘管理”选项。

步骤三、点击“磁盘管理”后,在窗口的右边您看会到如下的界面。然后在这个磁盘1上点击右键并选择“新建磁盘分区”选项。

步骤四、然后,会打开一个向导窗口,窗口中会有很多提示文字,您可以按照提示文字,依次地点击“下一步”直到完成分区的创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您是新手,您可以按向导窗口中默认设置即可。在完成创建后,在“我的电脑”中就会出现一个盘符,通过点击这个盘符如H盘您就可以访问您的移动硬盘或向您的硬盘存放数据了。

使用分区助手实现移动硬盘分区操作

分区助手是一款免费的第三方公司开发出的软件,它的功能比Windows自带的硬盘管理器强大的一些,能实现调整移动硬盘上己有分区的大小而不丢失数据。即动态地调整大小,如移动硬盘上己创建了一个500GB的分区,您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分区助手将这个500GB的分区拆分成两个250GB的分区。这里您可以看一下它的拆分分区的界面:分区助手系列软件最新版本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混合型硬盘录像机怎么样 混合型硬盘录像机推荐介绍

全文共 1061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其中摄影机的的使用已经是非常广泛的,且不说别的,现在很多人都会为了增加自己的房子的安全性,选择在家门口安装摄像机,以防止盗贼的侵入。然而,如果只是家庭的普通使用的话,一般的摄像机就够了,如果是银行里面更高的防盗贼系统中使用的话,一般的摄像机是不够用的。因此一般银行会选择使用混合型硬盘录像机,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款智诺科技DVR9000EN混合型硬盘录像机,具体怎么样一起来看看吧。

大华DH-HCVR1604HG

在各项指标测试中,DH HCVR1604HG-SF全方位的接入能力、人性化的操作管理、便捷快速的录像与回放、稳定强大的远程访问等功能上都较一般的DVR出色。此款混合型DVR虽然是以HD-CVI为核心,但其提供的多样性高清应用能提供灵活的组网方式,非常符合当前安防现状所需产品的特性。目前的报价是1230元(来自网络参考)

智诺科技DVR9000EN混合型硬盘录像机

智诺科技DVR9000EN混合型硬盘录像机是一款面向工业级应用的产品,在产品可靠性、稳定性、性能冗余方面均达到了业内的最高水准,产品适合于平安城市、电力监控、银行监控等各类高性能应用需求。特别是该系列产品模拟、混合工作模式的可切换设计,保证了模拟系统与高清系统的混合建设需求,并可保障未来系统升级的平滑过渡。目前这款产品的报价为3500元(来自网络参考)

大华DH-HAC-HF3251

在各项指标测试中, DH HCVR1604HG-SF全方位的接入能力、人性化的操作管理、便捷快速的录像与回放、稳定强大的远程访问等功能上都较一般的DVR出色。此款混合型DVR虽然是以HD-CVI为核心,但其提供的多样性高清应用能提供灵活的组网方式,非常符合当前安防现状所需产品的特性。全面支持HDCVI、IP、模拟摄像机接入,并且可以实现N+N模式的模数混合,易于实现多样化的高清应用,支持双HDMI高清输出,HDMI1/VGA/TV同源输出并支持UI操作,HDMI2支持独立的矩阵分割高清输出,轻松实现高清多画面预览分屏显示,或者同时进行高清预览,回放。现在这款混合型硬盘录像机的价格为3980元(来自网络参考)

确实,银行的监控不仅要保障银行管理人员的安全,还需要保障其客户的身份财产的安全,所以所肩负的责任还是比较大的。因此银行所使用的监控摄像机一般是配置比较高,画面也是比一般的要高清很多的,并不是普通的摄像机所可以取代的。以上小编所介绍的这几款混合硬盘录像机都是配置比较高的,第一款虽然价格比较便宜,但是普通的工厂用于监控还是很足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u启动XMGR模式下进行硬盘分区方法介绍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电脑使用久了,硬盘所存放的文件也越来越多,想要将硬盘上的数据全部清除,最快的方式就是将硬盘格式化后重新分区。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在XMGR模式进行硬盘分区 !

在对硬盘进行分区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已经用u启动u盘制作工具制作好的 u盘启动盘 。

将u盘插入到电脑的usb插口处 (若是台式电脑,请将u盘直接插入到电脑主机后置的usb插口) ,然后开启电脑,在出现开机画面的时候按下相应的快捷键进入u启动主菜单界面,将光标移至 “【06】运行MaxDos工具箱增强版菜单” 后按回车键确认即可; 如下图所示:

在随后出现的两个菜单选择中,我们需要将光标依次移至 “【02】运行MaxDos9.2工具箱增强版G” 和 “K.XMGR 模式.” 后按下回车键确认。 如下图所示:

我们便可以进入到 “主菜单” 的选项,此时,我们需要将光标移至 “4.硬盘...分区工具” 后按下回车键即可; 如下图所示:

在分区工具的菜单下,我们选择利用 diskgenius分区工具 来对硬盘进行分区,所以我们需要将光标移至 “1.Diskgen..分区工具” 后按回车键确认即可; 如下图所示:

运行 diskgenius分区工具 后,我们便可以看到一个非常熟悉的画面了,现在我们可以将硬盘重新格式化后再次分区了; 如下图所示:

在此,利用diskgenius分区工具对电脑硬盘重新分区的具体步骤小编就不再给大家介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Windows为什么不能很好的支持固态硬盘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驱动器(HDD)读/写花费的时间大概相同,而PC上的SSD(SSD是固态硬盘,没有加速存写技术(WA))驱动器写数据的时间却是读数据时间的100倍。在大多数情况下,SSD唯一所做的就是读取HDD上的rips(快速信息展示服务),像80/20这样的读/写法可以使它们在速度上不相上下。任何超出80/20这一比例的读写规律都将表明SSD的执行性能不如HDD。当然,这还取决于许多其它因素,但是这是一个经验法则。

windows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从而使其在支持SSD方面存在问题:

1.它假定读和写数据花费的时间是相同的。

2.它使用4KB虚拟内存页面。这是70年代早期(或者可能是60年代后期)第一代IBM虚拟内存系统遗留下来的,在当时相对于大型机总的核心内存来说,4KB的容量已经算是很大了。这意味着每一个回收页面都以离散的4KB大小写入磁盘。

企业级SSD具有DRAM写缓冲区,将这些小容量随机写缓冲区聚集起来,然后将它们传递到闪存,作为更大容量的缓存区(大量的写缓冲区的整合),这对于DRAM来说是有必要的,或者是当电源断电时,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会存在一些罕见的闪存写缓冲区。缓冲区提高了驱动器厂商的生产成本。PC上的SSD就没有这种缓冲区(少数除外,如Micron的新产品P200),所以,SSD受到了限制。

在Windows中增加对SSD的支持,包括驱使O/S收回更大的DRAM页面,这样其它软件就可以延迟磁盘写操作,直到获得一个更大的写页面空间。NAND芯片的擦除块是256KB,这是获得最快的NAND响应的最佳容量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硬盘播放器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播放器

硬盘播放器(MP309)硬盘播放器,就是可以把电脑硬盘、移动硬盘、SD卡、U盘等等储存设备里面的电影、音乐、图片等在电视机、显示器、GPS、投影仪、幻灯机都可以播放出来的一种工具。在目前可以完全替代vcd、dvd影碟机的最新产品,也可以当做是移动硬盘带上了播放功能。下面是网友的各种清晰、直白的介绍。1、样子就像DVD机 但是不播放光碟,而是将需要播放的文件储存在硬盘里面,有一点像Mp4,但是容量和体积大得多。2、就是我们常用的电脑硬盘,以前是一些DIY发烧友们自己改装的大容量移动存储设备。但把具备影音播放工能。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做工精良的产品现在已经在电脑城可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固态硬盘有哪些接口 固态硬盘接口介绍

全文共 3151 字

+ 加入清单

固态硬盘接口等标准上,根据大小尺寸不同,接口种类也可以说非常繁多复杂,那么,你知道固态硬盘接口有哪些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史上最全的SSD接口详解,一起来看看吧。

最全固态硬盘接口知识介绍

本文可能会出现很多小白都没有见过或者听过的名词。但是,对科技的探索,就是在不断学习新事物的过程嘛。

逻辑标准篇

首先,小编先给出几个名词:

SATA、PCI-E和AHCI、NVMe

是不是很熟悉,但是解释起来,SATA好像是一种接口,但是好像又听过SATA标准的M.2 SSD?PCI-E好像是显卡插槽,怎么可以插想intel 750这样的SSD呢,而且插在PCI-E的750怎么也写着支持NVMe,NVMe不是插M.2接口的SSD吗?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有点懵了?(小编也是懵了好久才绕出这个圈的T_T)

首先,先给这四个词分一下类, SATA、PCI-E是总线标准,AHCI和NVMe是协议标准。 这两个标准是属于从属关系,即总线标准是在协议标准之上,在讨论接口标准的时候,绝对不能把四者混为一谈。(在这里,我们讨论标准的时候,就不要和物理接口混为一谈,下文我们会逐一介绍各种不一样类型SSD接口。) 总线标准 一般是指系统与其组成模块之间相互连接的一个标准界面,现在最常见的SATA3.0总线理论上最高的速度只有6Gbps,PCI-E 3.0 x4的总线速度却高达32Gbps,这就是不一样总线标准的上限差距。而 协议标准 而是可以说针对系统中模块定制的规范,在SSD中我们常见的AHCI标准,就是SATA硬盘对应的协议标准。而NVMe标准则是专门针对PCI-E接口总线定制的一种SSD协议。而且需要注意的是,PCI-E总线一般是可以兼容AHCI标准的SSD( 以厂商规划说明为准 ),而SATA总线却不支持NVMe标准的SSD。简单的来说,就是,ACHI协议是SATA总线的一个优化驱动,PCI-E也可以用这个驱动,而NVMe协议是PCI-E总线专门给自己量身定做的一个SSD驱动,只能给自己用,别人都用不了。

说到这里,是不是有些明白了,但是在M.2接口好像还是搞不懂,有些主板上写着M.2接口支持SATA标准的SSD,有些主板则写着兼容NVMe标准和SATA标准的SSD?接下来我们就逐一介绍现在市面上可见的不一样SSD接口。

物理接口篇

SATA接口

(最常见的SATA接口)

SATA接口应该是我们最常见的接口了,不过是机械硬盘还是固态硬盘,大部分都是运用SATA接口来与主板连接。SATA接口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第三代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ATA3.0,现在也很少见到SATA2.0或者1.0的接口,就算是见到了也不用担心,因为SATA是向前兼容的,就算是SATA3.0的硬盘,插在SATA2.0的接口上也是可以用的,就算理论速度会降低一半。而现在SATA3.0理论速度最高支持6Gb/s,差不多也是机械硬盘传输的天花板了,而对于当红的固态硬盘,这个速度倒是成为了瓶颈,所以后续才会出现更多的接口。

(一块家用sata接口的SSD)

SATA Express接口

(华硕主板的SATA Express接口)

根据图片来看,无非就是把连个SATA接口并在一起,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SATA Express接口是由连个SATA接口和一个辅助接口组成,理论上速度就是6Gb/s+6Gb/s=12Gb/s,实际上由于损耗可能也就10Gb/s左右的速度,但是这个接口很多人事听都没有听过的,因为它只出现了再两代主板上,就泯然众人已了。原因就是有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的M.2接口的出现,让一个刚面世的接口马上就接受了淘汰的命运。

SAS接口

(用于服务器的SAS连接线和SAS固态硬盘)

看起来也和SATA接口差不多,就是在中间多了几个金手指。实际上SAS接口也是在SATA接口上加多了SCSI技术,这个技术主要用来提升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SAS接口相对于SATA接口,数据传输的电缆可以更长,稳定性和耐用性也越强,因此一般都是用于企业服务器这种需要长时间不间断读写的设备运用,在民用市场基本很少见,而且因为成本的原因,也很少有个人消费者去购买。SAS的理论速度现在最大可以达到12Gb/s。也是比较适合服务器主机这类对速度要求比较高的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SAS接口是可以兼容普通的SATA硬盘,但是反过来SAS硬盘是不能插在SATA接口上的。SAS的理论速度现在最大可以达到12Gb/s。

U.2接口

(U.2连接线)

看起来好像和SAS接口简直一模一样,对的,就是一模一样,U.2接口和SAS接口确实是一样的,唯一的分别就是上述我们说的逻辑标准的分别,SAS实际上还在走的SATA总线,而U.2接口则是走PCI-E总线,两则在外观上虽然一样,但是本质上却是两套完全不一样的标准协议在工作。U.2接口的问世也是为了搞定企业级SSD固态的速度瓶颈,提升服务器速度。因此U.2接口的速度在理论上也是和NVMe一样的可以达到的32Gb/s。

mSATA接口

(mSATA插槽)

mSATA接口的全称叫mini-SATA接口,这个接口当时是为了给笔记本这类内部空间比较狭小的设备提供SSD设备而制定的。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缩小版的SATA接口,在总线标准和协议标准还是传输速度上,都是和SATA3.0接口一样的。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MSATAssd的尺寸有两种,一种是全高尺寸(30mm*50mm)和半高尺寸(30mm*25mm)的。

(全高的mSATA固态硬盘)

M.2接口

(两种不一样的M.2插槽)

M.2接口一开始是叫NGFF接口的,后来才改叫为M.2的。至于改名的原因,就是M.2出现了支持NVMe标准的接口。所以我们就根据改名前后,把M.2接口分为B-key和M-key接口两种类型。 B-key接口 可以支持SATA总线和最高PCI-E x2的总线标准(这里说的支持PCI-E x2,但是是不支持NVMe协议),而 M-key接口 是支持NVMe高速协议的标准,理论上也是向下兼容B-key接口的SSD( 同样要以厂商的规划说明为准 )。简单来说就是B-key接口的SSD可以插在M-key接口的插槽上,但是反过来是不可以的。在尺寸上,M.2接口也是有五种长度尺寸的,分别是2230、2242、2260、2280和22110,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常见的2280。

(不一样协议的M.2硬盘)

PCI-E接口

(主板上PCI-E插槽)

PCI-E接口其实一开始是不是为SSD定制的接口,毕竟定制PCI-E接口协议的时候,SSD还没有出生。后来厂商发现了主板上的PCI-E插槽反正也插不完,SATA接口的速度又太慢,就干脆规划出了插在PCI-E插槽上的SSD。一般插PCI-E接口的SSD是走PCI-E总线的,虽然SATA标准的SSD也可以通过转接卡插在PCI-E接口上,但是速度也不会有提神。在尺寸类型上,PCI-E接口的SSD还分为PCI-E 2.0 x2、x4、x8还有PCI-E 3.0 x2和x4的版本,现在最常用的也应该是PCI-E 3.0 x4的SSD了。

(文章开头的第一章图,就是PCI-E插槽的SSD)

写到,差不多市面所能见的SSD接口都已经介绍完毕(可能有人会问小编没有介绍mini-PCI-E接口,因为mini-PCI-E接口规划初衷就不是为了给SSD服务的,同样插槽的mSATA接口比它更快,mini-PCI-E接口就没有必要讨论了),看完这么多不一样协议不一样标准的接口,很多人估计都看晕了。所以,在最后小编就做了一张图,来结束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接口类型。

看过本文小编的介绍,是不是很详细呢?你还知道固态硬盘接口有哪些?欢迎在帖子下方留言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win7系统移动硬盘打不开如何解决 移动硬盘打不开处理方法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有位win7系统用户在使用电脑的过程当中,发现移动硬盘突然打不开了,而且要求格式化,用户不知道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为此非常苦恼,那么win7系统移动硬盘打不开怎么办呢?今天为大家分享win7系统移动硬盘打不开的解决方法

移动硬盘打不开解决方法:

方法一:

1、右键点击“移动硬盘/U盘”→“属性”,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工具”→“开始检查”→将“自动修复文件系统错误”和“扫描并尝试恢复坏扇区”。如图所示:

2、以上步骤,部分系统会提示重启后修复,如果出现,则同意。然后重启电脑后,系统会自动恢复。记住一定不要拔U盘或移动硬盘哦。如图所示:

方法二:

1、“开始”→“cmd”或者“Win + R”。如图所示:

2、输入“chkdsk H:/f”这里修复的H盘,修复D盘就是“chkdsk D:/f”,系统开始修复,过一会儿就修复完成了。如图所示:

3、修复完成之后“我的电脑”也正常显示磁盘空间,双击正常启动。如图所示:

关于win7系统移动硬盘打不开的解决方法就为小伙伴们详细分享到这边了,如果用户们使用电脑的时候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可以参考以上方法步骤进行解决哦,希望本篇教程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精彩教程请关注 小编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移动硬盘读取速度慢怎么办 移动硬盘读写速度提高技巧

全文共 2789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移动硬盘凭借存储数据容量大、携带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获得了不少朋友的青睐和喜欢。但在使用移动硬盘的过程中,大家可能会遇到各种读写故障,导致移动硬盘始终无法为我们高效“服务”。为了帮助大家发挥好移动硬盘的价值,下面从移动硬盘的一些读写细节着手,来想方设法提高移动硬盘读写效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移动硬盘打开很慢】移动硬盘读取速度慢怎么办 移动硬盘读写速度提高技巧

一、向端口识别要效率

即使性能再好的移动硬盘,如果系统不能正确识别它,那么移动硬盘的价值就始终得不到发挥,更谈不上移动硬盘读写效率的提高了。为了提升移动硬盘读写效率,想办法让系统能够准确、高效地识别移动硬盘是前提。

一般来说,许多旧 电脑 中的USB端口并没有被激活,因此移动硬盘即使插入到计算机的USB端口中,系统也不会识别到移动硬盘,所以当发现计算机无法识别移动硬盘,我们首先应该重新启动系统,并进入到CMOS参数设置界面,然后依次进入到“Chipset Features Setup”、“Integrated Peripherals”设置页面,检查该页面下面的“OnChip USB”参数是否被设置成了“Disable”,倘若是的话必须立刻将它修改成“Enable”,再重新将计算机系统启动一下,这样就能保证系统正确识别到移动硬盘了。

除了USB端口没有被激活外,USB端口供电不足也是造成移动硬盘无法被准确识别的常见原因;考虑到目前许多移动硬盘都具有PS/2接口,因此一旦发现USB端口无法为移动硬盘提供足够的电源动力时,我们可以换用PS/2接口来连接移动硬盘与计算机。而且为了保证供电稳定,我们应该尽量将移动硬盘插入到机箱后面的USB端口中,而不要插入到机箱前面的USB端口中,毕竟后面的USB端口是直接集成在主板中的,其工作稳定性要稍微高一些。另外,为了提高移动硬盘被系统识别的效率,我们最好不要将移动硬盘分设太多的磁盘分区,这样会大大降低系统识别移动硬盘的速度;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们应该为移动硬盘分两个区,而不要随意分成四、五个区。

二、向磁盘缓存要效率

在从移动硬盘中读写一些“块头”比较大的数据信息时,我们或许常常会碰到系统缓存出错之类的故障提示,而一旦碰到这种故障错误,那么先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传输过的内容就可能需要重新传输。很明显,这样的故障错误会严重影响大“块头”信息的传输效率,那有没有办法避免系统缓存错误这样的故障发生呢?

其实引起这种故障的可能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移动硬盘自身使用的数据传输线缆质量不高,另外一个就是计算机系统的缓存参数设置不当。一般来说,要是移动硬盘使用的USB传输线缆质量不高,那么在长时间传输信息的过程中,USB传输线缆很难为移动硬盘提供稳定的电源功率,从而容易引发系统缓存出错;另外要是USB传输线缆质量不高,那么线缆的接口可能很难与计算机的USB端口长时间稳定接触,这样在传输大容量数据时线缆的接口由于受到线缆自身重力的影响,而有可能出现接口松动现象,最终可能会造成系统缓存出错。所以考虑到USB传输线缆身兼供电和传输数据的两项重任,我们一定要使用高质量的传输线缆,最好使用移动硬盘随机配备的专用线缆。

除了USB传输线缆质量不好会降低移动硬盘读写效率外,移动硬盘缓存参数调教不当的话,也有可能降低移动硬盘读写传输效率。所以,当我们确认使用了高质量的USB传输线缆后,系统仍然还发生缓存出错现象时,我们可以对移动硬盘的缓存参数进行一下适当调教:首先用鼠标双击系统桌面中的“我的电脑”图标,在其后出现的窗口中找到移动硬盘图标,并用鼠标右键单击之,再执行快捷菜单中的“属性”命令,打开移动硬盘的属性设置窗口;其次,单击该属性设置窗口中的“硬件”选项卡,再将该选项设置页面中的移动硬盘盘符名称选中,同时单击一下“属性”按钮,打开设置对话框;选中该对话框中的“启用磁盘上的写入缓存”项目,并单击“确定”按钮,如此一来移动硬盘的缓存性能就会得到改善,那么在读写移动硬盘的时候就不大容易出现系统缓存出错的故障提示了。

三、向驱动程序要效率

如果我们的计算机使用的是NFORCE系列主板,而计算机安装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的话,那么在默认状态下Windows XP安装好的USB端口驱动程序可能与NFORCE系列主板驱动程序不相兼容,从而有可能出现移动硬盘读写大容量数据时速度很慢的现象;要想避免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在安装好Windows XP操作系统后,及时地打好微软的SP补丁程序,再重新安装一下nForce芯片组驱动程序,最后到网上下载最新版本的USB端口驱动程序并进行正确安装,相信这样就能确保移动硬盘始终能有不错的读写速度了。

四、向扫描修复要效率

如果移动硬盘工作的时间比较长的话,有朝一日我们有时会突然发现存储在其中的内容目录可能成为了乱码字符,而且在Windows状下尝试对乱码目录执行删除操作时,系统竟然提示无法删除,倘若对移动硬盘执行格式化操作的话,很明显会殃及到保存在移动硬盘中的其他信息,那么我们能不能在不损坏其他数据的前提下,将移动硬盘中的乱码目录删除掉,以便确保移动硬盘具有正确的读写效率呢?

其实移动硬盘中的目录名称突然成为乱码字符,很有可能是我们在读写移动硬盘的时候对它进行了非法插拔,从而引起其中的部分内容读写不完整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移动硬盘在工作时,突然遭遇到计算机停电或死机故障,从而引起了读写内容传输不完整造成的。

当遇到移动硬盘中有乱码信息时,我们可以先想办法对移动硬盘进行一下扫描修复;在对移动硬盘进行扫描修复时,只要先打开系统的运行对话框,并在其中执行字符串命令“scandisk”命令,在其后出现的扫描修复窗口中选择目标移动硬盘,同时选择自动修复错误,等到扫描修复任务完成后,我们就会惊奇发现移动硬盘目录中的乱码字符自动取消了,同时在移动硬盘根目录窗口中还自动生成了许多CHK类型的文件内容,这些类型的文件保存的就是乱码目录中的信息,对CHK类型的文件我们就能轻易进行删除了。

此外,为了防止移动硬盘读写数据不完整,我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插拔方法,如果移动硬盘的信号灯处于闪烁状态,那说明移动硬盘此时可能正与计算机交换数据信息,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对移动硬盘进行强行插拔。即使移动硬盘的信号灯不处于闪烁状态,我们也不能贸然进行插拔操作,此时应该观察一下是否有应用程序在系统后台与移动硬盘保持联系,如果发现有应用程序在运行的话,最好先将其关闭掉,然后对移动硬盘实施正确的插拔操作。在正式拔除移动硬盘时,我们可以用鼠标右键单击系统任务栏处的“安全删除硬件”图标,并从弹出的右键菜单中执行“安全删除硬件”命令,打开对话框;选中该窗口中的移动硬盘名称,再单击一下“停止”按钮,等到屏幕出现安全拔除的提示之后,我们才能将移动硬盘从计算机中拔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diskgenius分区工具如何进行硬盘低格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删除硬盘上的数据它只是在文件头标注了‘删除’的标记,实际数据并没有删除。如果进行重复数据覆盖也会彻底将之前的数据删除。而我们不想这么麻烦,直接彻底删除数据再进行重装系统该怎么办?小编就在这和大家分享使用diskgenius进行硬盘低格,彻底删除不留痕迹!

首先,先将做好的u启动u盘启动盘插在电脑的usb插口 (台式机建议插在主机机箱后置的usb接口) ,设置启动向导将u盘设置为首选启动项,重启电脑进入u启动主菜单界面后选择“ 运行最新版DiskGenius分区工具”, 如下图所示:

进入到多功能经典dos工具菜单找到其中的“ 低级格式化 ”在光标处输入“ LFORMAT ”, 如下图所示:

按回车键,在新界面按下“ y ”键,进入到“ Low level formatter...1.1!!! ”其中“ Select Device ”是选择分区进行低格,而“ Low level Current Device ”是对整个磁盘进行低格, 如下图所示:

等待硬盘低格完成即可,这个过程比较慢,需要耐心等待。如何使用diskgenius进行硬盘低格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想要彻底删除文件而不留痕迹,不妨先试试使用diskgenius分区工具对硬盘低级格式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hdat2硬盘检测工具如何使用 hdat2硬盘检测工具使用方法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它,而在工作中有些数据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我们都会比较注意其安全性,但计算机硬盘使用久了就会出现一些无法避免的错误,那么出现硬盘坏道、硬盘坏扇区等错误时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教大家使用u启动u盘启动hdat2硬盘检测工具来防范于未然。

首先制作一个u盘启动盘,大家可以参考“ 下载安装u启动v6.0版并制作u盘启动盘详细教程 ”;

1、把制作好的u启动u盘插入计算机usb接口,重启计算机,在出现开机画面时用一键u盘启动的方法进入u启动主菜单界面,并选择 【07】运行maxdos工具箱增强版菜单 选项,按回车键确认选择, 如下图所示:

2、接着再选择 【02】运行maxdos9.3工具箱增强版G 选项,按回车键执行, 如下图所示:

3、在内存组合模式界面中将光标移至 K.xmgr 模式选项,按回车键执行, 如下图所示:

4、进入到工具主菜单选择窗口后,将光标移至 7.进入..命令行模式 ,按回车键进入, 如下图所示:

5、此时,在工具列表选项中我们找到其中的hdat2,接着在屏幕下方光标处输入 hdat2 按回车键执行, 如下图所示:

6、随即进入到硬盘选择窗口界面,我们找到并用光标选中相对应需要检测的硬盘,按回车键确认执行, 如下图所示:

7、接着将光标移至“ Device tests menu ”按回车键执行, 如下图所示:

8、随即再将光标移至“ Detect bad sectors menu ”按回车键执行, 如下图所示:

9、最后在选择“ Detect with READ ”, 如下图所示:

10、完成上面的操作后,耐心等待工具检测硬盘即可,下图中红色框中 blocks 表示坏道, sectors 表示坏扇区, 注意: 硬盘越大检测时间越长, 如下图所示:

等待工具完成检测后,如果有坏道或者坏扇区时就可以按回车键来修复硬盘,到此使用hdat2硬盘检测工具检测修复硬盘就完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Windows Vista如何完全安装硬盘

全文共 970 字

+ 加入清单

事先准备:安装windowsXP系统的电脑一台,Vista安装iso。

注:

(1)Windows Vista要求安装在NTFS分区,但是其他分区可以是FAT32格式!

(2)简单无损NTFS转换方式:运行cmd进入命令行模式,运行convert x: /fs:ntfs即可(x为需要转换分区盘符),其间可能需要重启计算机。注:该命令可以无损将FAT分区转换为NTFS分区,该过程不可逆!若对分区中没有有用数据,直接在XP下格式化为NTFS分区也能达到目的!

(3)建议安装系统分区至少15GB。(我安完VISTA以后,系统区占用6GB。)

想不损失硬盘中已有数据的前提下对硬盘进行重新分区,用PartitionMagic Portable V8.05 汉化绿色版。

一、Windows Vista系统安装准备

1、把vista.iso用虚拟光驱加载,然后拷贝到硬盘中,我的是f:vista。(用的虚拟光驱是 DAEMON Tools V4.0.8 X64 and X86 [1120]简体中文版)

2、把f:VISTA目录下的bootmgr和boot目录(其实只要里面的boot.sdi和bcd文件)拷贝到c盘根目录下,并在C盘根目录下建个sources文件夹。

3、把f:vistasources下的boot.win复制到C盘下sourse文件夹。

4、运行cmd-c:bootbootsect.exe /nt60 c: (注意,此处bootsect在c:boot目录下)

二、Windows Vista安装

5、重启计算机,正在启动安装程序,加载boot.wim,启动PE环境。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请等待……

6、安装程序启动,选择你要安装的语言类型,同时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和货币显示种类及键盘和输入方式。

7、出现“开始安装界面”,(要注意了,不点击“现在安装”)点左下角“修复计算机”(repair my computer)。

8、进入“系统恢复选项”,选择最后一项“命令提示符”(command prompt),进入DOS窗口。

9、执行格式化命令format c:/q(注:如C盘是FAT32格式,想转NTFS格式的话,执行format c:/fs:ntfs)。

10、安装系统,执行f:vistasourcessetup.exe,底下就是正常的安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固态硬盘寿命有多长 固态硬盘寿命介绍

全文共 2169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市面上消费级SSD基本上都是采用TLC闪存,经过几年技术发展,TLC闪存越来越成熟,正逐渐取代MLC成为主流,但它的取代者QLC悄然来袭,QLC闪存真的适合用在SSD上吗?固态硬盘寿命有多长 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QLC闪存,以及大家担心的固态硬盘写入寿命的问题。

一、闪存的类型

闪存芯片中,除了我们耳熟能祥的SLC、MLC、TLC以外,还有一种叫QLC闪存芯片。

SLC = Single-Level Cell ,即1bit/cell,其结构简单但是执行效率高,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寿命长,价格超贵(约MLC 3倍以上的价格),约10万次擦写寿命。

MLC = Multi-Level Cell,即2bit/cell,其有00,01,10,11四个充电值。因此,要比SLC需要更多的访问时间。其最大特点就是速度中等,寿命中等,价格比SLC便宜,约3000---10000次擦写寿命。

TLC = Trinary-Level Cell,即3bit/cell,每个单元可以存放比MLC多1/2的数据,共八个充电值,111、110、101、011、010、001、000。最大特点就是速度慢寿命短,约500-1000次擦写寿命,但价格是三者最低的。

QLC = Quad-Level Cell,我们知道,TLC闪存是每个Cell单元存储3位电荷,有8种状态,QLC闪存则是存储4位电荷,有16种状态。这意味着QLC闪存单位存储密度更大,是TLC的2倍,单颗芯片可达到256GB甚至512GB。但是,也因如此,QLC闪存的电压更难控制,写入速度更低,可靠、稳定性及寿命比TLC更差。

二、固态硬盘怎么存储?

同机械硬盘原理区别很大,固态硬盘是用NAND Flash来存储数据。NAND Flash在物理结构上是由一个一个的“块”组成。每个块都有一定的擦除寿命(P/E),当擦除寿命达到时,这个块就会损坏了。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现在的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不同,容量都是120GB、240GB、480GB、960GB,而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128GB、256GB、512GB、960GB。近似规格的容量,其实都是用来校验数据和备份冗余这些“块”的。

理论上,TLC闪存是为了能够支持100TB级别的固态硬盘而设计出来的闪存结构(密度大),当然,这仅仅是理论支持而已,成本上依然不能让普通用户接受。所以存储密度更大的QLC出现,就是进一步加强固态硬盘容量的技术变革。小编预测QLC闪存的固态硬盘推出时,将是真正TB(960GB)级别固态硬盘走向普及的第一步(当然不要幻想和机械硬盘同量同价哦)。而且在超大容量面前,写入次数少的问题也可以依靠更多的冗余来弥补,更何况擦除寿命这个事儿,本身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三、固态硬盘能写多少?

根据NAND Flash的类型不同,擦除寿命P/E也不相同,目前存在的NAND Flash分为SLC、MLC、TLC三种类型,加上即将出现的QLC一共是四种。三种类型的闪存P/E分别为SLC 5000~10000次,MLC 1000~3000次,TLC 500~1000次。QLC有多少呢?根据现在的说法,QLC结构的闪存P/E只有150次。150次那不是完全不能用吗?别担心,技术在进步,这只是初期的技术验证产物,后续肯定会改良。别忘了TLC刚刚上市的时候,P/E不过500次而已。

在这里,小编还要给大家解除一个误区,很多人说写入次数太少了肯定寿命短,但是这个长短的概念可真不是单纯字面理解的1000次、3000次什么的。举个实际点的例子吧,小编的120GB固态硬盘是TLC的,按照1000次的P/E写入次数计算,这块硬盘的写入总量应该是120×1000=120000GB,如果是每天写满120GB,那么它的寿命理论是2.7年。是不是感觉很少呢?

这就是问题所在,说说结果吧,从今年1月3日开始使用这块固态硬盘,目前为止接近半年时间(180天)总计写入量为2413GB,相当于平均每天只写入了13.4GB,距离理论每天写满120GB差了将近10倍,2.7年的所谓理论寿命是不是毫无意义了?

四、固态硬盘寿命杀手究竟是谁?

与其担心写入量的问题会影响固态硬盘寿命,不如担心一下固态硬盘寿命的真正杀手——过热和突然断电。因为固态硬盘是用电信号擦除写入数据,所以突然断电对固态硬盘来说非常严重的事情,频繁的突然断电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包括已写入保存的数据!这和机械硬盘是有本质区别的。所谓突然断电,比如说停电、硬关机这类都属于断电范畴。

另一个寿命杀手就是过热了,固态硬盘其实耐热能力不如机械硬盘,过热会极大缩短固态硬盘中闪存颗粒的寿命,这是因为电子芯片会因为过热产生一种叫做电子迁移的现象,说白一点就是加速老化,从物理结构上造成不可逆的寿命损伤,如果长时间高强度使用固态硬盘,再加上散热工作不到位,就很容易造成固态硬盘过热,就小编的看法,这远比关心闪存颗粒的擦写次数更值得关注。

QLC虽说速度、寿命、稳定性等方面比TLC差,但是更便宜的成本、更大容量的优势是无法忽视的。就像当年TLC从不被接纳到广泛认可,目前QLC闪存处于研发阶段,要想它能够运用到SSD上还需要一段时间,技术的进步,大家担心的固态硬盘寿命有多长的问题相信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笔记本使用SSD固态硬盘有什么好处 笔记本用固态硬盘好处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想要知道笔记本使用SSD固态硬盘有什么好处?首先,我们得先了解固态硬盘是什么。下面从固态硬盘是什么到固态硬盘的好处,让大家对固态硬盘有更多的了解。

固态硬盘简介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简称SSD)现在主要是指基于 NAND FLASH(与非闪存)的半导体存储驱动器,由于被认为可以替代传统机械硬盘,我们又将其翻译为固态硬盘。其主要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组成,简单的说就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固态硬盘的接口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几近相同,外形和尺寸也基本与普通的2.5英寸硬盘一致。

在诞生之初,由于闪存芯片成本过高,SSD的容量远未能望其传统硬盘的项背,可以说未能真正进入实用阶段。而且,价格常人也较难承受。近期闪存芯片成本的不断下降,工艺的不断提升,SSD容量越大,价格却越来越便宜。现在采用SSD的玩家增长速度惊人,大有在高端硬件市场替代传统机械硬盘的趋势。

寻道时间+潜伏时间,构成硬盘的平均存取时间,这一指标影响着硬盘的相关性能。在目前我们测试的SATA硬盘中,平均存取时间一般都在15ms以上。而SSD几乎则没有存取时间这个概念,在测试软件中,SSD的平均存储时间结果往往是

笔记本使用固态硬盘的好处

1.速度快。由于固态硬盘没有普通硬盘的机械结构,因而系统能够在低于1ms的时间内对任意位置存储单元完成I/O(输入/输出)操作。而且,固态硬盘也不存在机械硬盘的寻道问题。根据相关媒体测试:在同样配置的笔记本电脑下,运行大型图像处理软件时能明显感觉到SSD固态硬盘无论在保存还是在打开文件时都更快。其数据存取时间一般小于0.2ms,而普通硬盘一般大于15ms。读取数据的能力在100M/s以上,最高的目前可达300M/s;写速度也在80M/s以上,好的SSD可达200M/s以上。而SATA接口的7200转硬盘的读写速度最快也不超过150M/s,真正测试速度在70M/s左右。

2.耐用防震。因为全部采用了闪存芯片,所以SSD固态硬盘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部件,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笔记本电脑发生意外掉落或与硬物碰撞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3.无噪音。SSD固态硬盘工作时非常安静,没有任何噪音产生。得益于无机械部件及闪存芯片较小的发热量小、散热快等特点,SSD固态硬盘因为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噪音值为0分贝。

4.重量轻。SSD固态硬盘比常规1.8英寸硬盘重量轻20-30克,可千万别小看这些重量,在笔记本电脑、卫星定位仪等随身移动产品上,更小的重量有利于便携。此外,重量的减轻也使得笔记本搭载多块SSD固态硬盘成为可能。

5.功耗小。续航时间长SSD待机时功耗仅为0.5W,读写时

以上是给大家介绍的笔记本使用SSD固态硬盘有什么好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硬盘摄像机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摄像机尽管硬盘摄像机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稀罕,但对于大多数家庭用户来说,硬盘摄像机可能还是新兴事物。什么是硬盘摄像机呢?所谓硬盘摄像机,就是采用硬盘作为存储介质的数码摄像机,因为有别于以往使用MiniDV磁带或8cm DVD光盘作为存储介质的摄像机而得名。

选择硬盘摄像机除需要参考像素、镜头变焦范围、液晶屏尺寸等常规参数外,硬盘容量也是一个重要指标,目前30GB是主流,60GB的也有,而20GB由于容量限制已经落后,不建议购买。硬盘式DV是2005由JVC率先推出的,用微硬盘作存储介质,可以说是集各种介质优点之所成。

硬盘摄像机 索尼SR65E

硬盘摄像机有何特点

硬盘摄像机具备很多好处,尤其外出拍摄时不用再携带大量MiniDV磁带或DVD光盘,让外出拍摄变的更加轻松、愉快,而且可以节省大量资金。大容量硬盘摄像机能够确保长时间拍摄,让你外出旅行拍摄不会有任何后顾之忧。回到家中向电脑传输拍摄素材,也不再需要MiniDV磁带摄像机时代那样烦琐、专业的视频采集设备,仅需应用USB连线与电脑连接,就可轻松完成素材导出,让普通家庭用户可轻松体验拍摄、编辑视频影片的乐趣。

微硬盘体积和CF卡一样,卡槽可以和CF卡通用,大小与磁带和DVD光盘相比体积更小,使用时间上也是众多存储介质中最可观的。微硬盘采用比硬盘更高技术来制作,这样保证了它的使用寿命,可反复擦写30万次。在用法上,只需要连接电脑,就能通过DV或者读卡器将动态影像直接拷贝到电脑上,省去了Mini DV采集的麻烦,非常方便,尤其是对不会使用采集软件的网迷来说。

当然,由于硬盘式DV产生的时间并不长,还多多少少的存在的诸多不足:如怕震、价格高等等。 从目前来看,硬盘式数码摄像机更适合那些有大量拍摄需求、且懂得如何保护硬盘和熟悉PC的人群。随着价格的进一步下降,未来需求人群必然会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