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社交焦虑有什么表现形式【汇编3篇】

画速写耳朵,要根据耳朵的明暗关系来画,下面就来画一只耳朵。

浏览

440

文章

3

篇1:社交焦虑有什么表现

全文共 1316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表达自己在社交方面的困扰,陈述症状“在人前说话脸红心跳”“不知道怎样交朋友,感觉自己不讨人喜欢”“回避聊天、发言,尤其是公众场合发言”……那么社交焦虑有什么表现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社交焦虑那些事儿。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本能的吃喝拉撒等生理需求和自身不受损害的安全需求获得满足后,就会产生诸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社交需求。人是社会性动物,沟通、交流并得到他人的爱,是人人都有的一种需要。

但有些人和他人接触会感觉到紧张、焦虑、恐惧,生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常见的情况是,还没有完全搞清状况,大家就纷纷给自己帖标签:我有“社交焦虑症”。

“社交焦虑症”到底是什么?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里,对社交焦虑症大概有以下几个诊断标准:

1.个体由于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而产生显著的害怕和焦虑。

2.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的焦虑症状会导致负性的评价。

3.社交情况几乎总是能够促发害怕或焦虑。

4.主动回避社交情况,或是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

5.这种害怕或焦虑与社交情况、社会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威胁不相称,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会功能的损害。

也就是说,很多人虽然存在社交焦虑的情绪或者倾向,但并没有达到社交焦虑症的诊断标准,也就谈不上自己是“社交焦虑症”了。

那么,社交焦虑有什么表现?

1、在社交场景中感到不安,表现出退缩、压抑的行为,比如在团体中默不作声,回避交流的情境等;

2、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导致心理很矛盾:既想和人接触,又担心被负面评价;

3、负面解读社交信息,且认为自己的主观糟糕预期被证明,被评价的压力让自己感到尴尬、恐惧,因自责、内疚而产生挫败感——不再想接近他人。

焦虑的感受、消极的情绪、扭曲的认知……究竟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不那么痛苦?

1、承认并接受自己的焦虑

不要以为社交焦虑就是不好的,一时的焦虑并不代表永久的焦虑,更不代表自己没有和人交往的能力。心理学发现,对社交有适度焦虑感的人更善于倾听,也更容易理解和谅他人。

所以承认它并且找到原因,是改变的开始。

2、努力改变自己的错误认知

大多数的社交焦虑都来源于认知上的扭曲,所以,用客观全面的积极思维代替不合理思维,是必要的尝试。

自查一下你是否有如下不合理信念:

绝对化的要求:“我人这么好,别人必须对我好”

过度概括化:“最近我做了很多丢人的事儿,我简直一无是处”

糟糕至极:“我嘴这么笨人又古怪,不会有人喜欢我了”

不良的归因方式、小题大做的做事风格、不能正确看待自己,让我们“庸人自扰”。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沟通方式,学习坦诚的面对真实的自己,紧张和不适感就会减少。

3、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

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让自己不再有社交焦虑,事实上,对于大部分社交焦虑者来说,社交焦虑无法根除。不要强迫自己参加不喜欢的社交活动,更不要为了克服焦虑,故意让自己置身于手足无措的场景中。

当你有意识地改变并做到以上两个步骤,或许在社交中,你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放松和愉悦的时刻。

换一个角度看,克服社交焦虑的过程,也是找寻自己优点、将自己的敏感变成优势的过程。你不需要征服世界,你只需要战胜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社交焦虑的表现

全文共 2147 字

+ 加入清单

社交媒体爆发的今天,对社交感到焦虑的人却反而好像比以前更多了。你有没有怀疑过自己可能有社交焦虑?手机一响就觉得头痛?觉得身边的同事朋友都不喜欢自己?一想到要去参加饭局就觉得麻烦、紧张?那么社交焦虑的表现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你有社交焦虑么?

1.社交焦虑要比“害怕人”更复杂得多

社交焦虑的人会害怕别人评价自己、害怕冒犯别人,害怕在别人面前说出蠢话,害怕在别人面前自取其辱。和人交往过程中产生不愉快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而社交焦虑者会忍不住去幻想每一种可能。

2.一些一般人根本不会在意的小事,会让社交焦虑症患者极度不舒服

有时候他们会因为要参加一个聚会,可能需要与陌生人寒暄而感到焦虑;有时,社交焦虑者会在开会的一个小时里一直拿着一个吃剩的苹果核——只因为站起来,穿过整个会议室去扔掉它对他们来说简直像种酷刑。

3.收到一些模糊的消息对社交焦虑者来说简直是不能忍,比如“Hey,我能问你点事吗?”(却不直说是什么事)

“什么?你想问我什么?为什么不直接先把问题发给我?”如果不直接说重点,社交焦虑者会想很多,觉得焦虑,然后很大概率不会回复你了。

4.社交焦虑者是不会直接约别人的,他们最多只会暗示你自己可能有空

如果他们说“我今天没有任何安排,你呢?”就等于“如果你邀请我出门,我会爽快答应的。但我自己不会主动邀请,因为balabalabala……”

5.社交焦虑者会拒绝别人的邀约,或者明明答应了临时又推翻已有的计划。但下一次如果你不邀请ta,他们会觉得失落

6.如果你邀请社交焦虑患者去一个ta陌生的聚餐,到了之后你却只顾着和其他人熟络不管ta,社交焦虑者会觉得无所适从,同时对你非常愤怒,他们会认为这是终极背叛

7.我们身边有社交焦虑的人比我们以为的还要多

社交焦虑≠羞涩或内向。并不是说外向的人就不会有社交焦虑,只是有时他们表现得不明显。

8.社交焦虑会让人痛苦,甚至引起生理上的病痛

社交焦虑带来的不仅是紧张,还可能会引起头晕、燥热、发冷、心跳过速、胸痛、呼吸急促、头痛等。还会让肌肉持续紧张,让人精疲力竭。

9.很多焦虑症患者同时也被抑郁困扰

根据美国焦虑症抑郁症协会的数据,几乎一半的焦虑症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因此当一个人表现出焦虑症状时,ta在经历的事情可能比焦虑更多。

10.社交焦虑者讨厌惊喜和忽然强加给他们的事(包括伴侣忽然在家门口出现的那种好的惊喜)

对他们来说,提前计划简直可以救命。

11.喝酒能帮助社交焦虑者放松自己(当然不建议每次焦虑时就喝酒)

12.虽然人们想要帮忙,但告诉社交焦虑患者他们的感受是不理性的并不能起到缓解他们焦虑的作用

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不理性,但他们无法控制这种感受。

13.社交焦虑患者常常低估别人对自己的喜爱

201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社交焦虑患者表现出对一段友情的不珍视,很可能是因为他本身以为对方和自己没有那么要好,或者说对方也没有把自己当朋友。明确表示把他们当朋友,会帮他们减少因为怀疑友情是否存在而产生的烦恼。

14.社交焦虑患者会把一些不重要的小事误认为是针对自己,不要觉得奇怪,因为他们对所有事都过度分析

“我跟你招手你看到了吗?你是在忽略我吗?”“你发的那条含糊tweet是在影射我吗?”“为什么你的短信用句号结尾,为什么不发个表情?”

15.当一些小事发生的时候,社交焦虑患者也许不会表达自己的负面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因为一个很小的触发事件彻底爆发

16.社交焦虑者的表现经常让身边的人觉得ta是针对自己,对此社交焦虑者觉得委屈又无法解释(因为解释意味着更多的社交)

17.当社交焦虑患者跟人分享自己的经历,这是一个重要的信任的标志。对方付出的勇气比你认为的还要难得

这也意味着他们足够关心你,希望你能理解他们正在经历什么。

18.社交焦虑患者不需要被当作易碎品一样小心对待,不过一些能让他们更舒适的小举动也会使他们十分感激

没有一个社交焦虑患者希望被抱着安慰,不过如果花点时间耐心了解他们正在经历的事,你会成为他最好的朋友。所以,谢谢你。

重要提醒:这篇文章并不是社交焦虑症(socialanxietydisorder,过去被叫作socialphobia)的诊断标准,而是一些主观的感受。如果你觉得你符合上面很多描述,说明你需要调节自己,也说明你需要身边人更多的关爱(笑)。

以下才是临床意义的社交焦虑症诊断标准(DSM-5):

A.在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境下都感到显著的恐惧或焦虑。社交情境例如:与人互动(谈话,见一些不熟悉的人等),被观察、被注视(吃饭或者喝水等),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如发言等)

B.担心自己的表现(或者让别人看出自己的焦虑)会被负面地评估(例如会让自己尴尬、导致别人拒绝自己等)

C.几乎所有的社交情境都会唤起这样的焦虑或恐惧

D.由于极度的害怕或焦虑,患者会主动回避社交情境

E.这种害怕或焦虑是不合理的,相应的情境本不应该激发这样的恐惧(意思是说,假如一个在战场上生活的,情境本来就可怕,那就不符合这条标准)

F.这种恐惧、焦虑、回避通常会持续半年以上的时间

G.这种恐惧、焦虑、回避给患者带来了不可忍受的痛苦,或者给ta实际的社会生活功能造成了显著的影响(例如无法好好上班、工作、交朋友)

如果你觉得你自己符合以上全部,我们建议你考虑接受专业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自闭社交障碍症有哪些表现形式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社交障碍患者在社会交往中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社会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等,下面来具体的看一下自闭社交障碍症有哪些表现形式吧?

1.缺乏社会性兴趣

自闭社交障碍症孩子因喜欢独自玩耍,缺乏社会性兴趣。对于别人的问候,自闭社交障碍症孩子极少用微笑来答应别人的笑容,对陌生人与对家人一样没有情感性的依恋。

2.没有目光对视

没有目光交流是自闭社交障碍症孩子的一大症状。有些自闭社交障碍症孩子偶尔也会看大人,这些眼光接触纯粹是工具性和机械性的。但即有些自闭社交障碍症孩子会用目光或者动作来表示求助,这些目光是没有情感的,接触也非常暂短。正常发展的儿童会用眼光去看着大人寻求大人关注,自闭社交障碍症孩子做不到。

3.听觉系统异常

自闭社交障碍症孩子听觉系统很异常,对人的声音不感兴趣,但是会对一些其他的声音特别明感。有时候与自闭社交障碍症孩子同处一室,喊他,他不会有反应,专注于停留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反而对其他一些声音特别敏感,例如,摩擦声、汽车的喇叭声、门铃的声音等。

4.无法有目的、有选择的人际交流

自闭社交障碍症孩子有时也会有交往语言与交往行为的表现,如见人打招呼,用手势说再见等。但这种行为大多数是机械性、刻板的复制,而不是因为自己对当时环境的理解去有目的、有选择的表示,他们做不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人际交流,所以这种交流是需要建立在被对方包容的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