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社交焦虑症是什么表现(精选16篇)

浏览

1149

文章

16

篇1:社交恐惧症有哪些表现?社交恐惧症需要治疗吗?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社交恐惧症表现

一般在正常的社交场合上会感觉到不适应感,有很强烈的抵触感,害怕跟对方有视线的接触,而且总是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受到对方的关注等。

2

面对现实

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都不可以避免地要参加社交活动,人毕竟不是独居动物,要学会跟别人相处,你要找出让自己感觉到恐惧的原因,面对现实,并加以克服。

3

拒绝消极

不要有消极的思想,不用担心自己的举动会受到别人的过多关注,应该主动跟别人相处,而不是担心自己被别人“发现”。

4

不要有压力

要经常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不管是小型活动还是大型活动,都要积极参加,让自己能够融入进去,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5

社交恐惧症需要治疗

社交恐惧症虽然是一种社交障碍症状,可以咨询心理医生,但最终还是在于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三不特征 社交恐惧症的典型表现

全文共 2127 字

+ 加入清单

社交恐惧症实际上是一种特定的焦虑症,主要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良状态。有些人进入到公众场所会场、商场或者人比较多的广场就会出现心慌、心悸、全身盗汗,甚至有些人会感觉到眩晕,也有一些人在和陌生人见面的时候出现满脸潮红,全身盗汗,心跳加快等情况。下面跟随本网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我们平时说的社交恐惧症,一般是指广泛性社交恐惧症,也有人误将其称为“自闭症”(尽管社交恐惧症患者有回避社交的行为,但仍然不宜将之称为正式名称为“孤独症”的自闭症)。广泛性社交恐惧症核心的临床特征为担心或认为自己在社交情境中言谈举止不得体,并因此产生不合理和明显过分的焦虑,以及对相应社交情境的回避行为。多数患者在处于社交情景而认为可能受到他人注视时,即出现明显的焦虑不安,并想方设法地回避或离开这样的场合。

患者感到在面对陌生人时害怕受到注视,为此而手足无措或局促不安。患者若不能离开这样的场合,也必然表现出明显的不自然表情和姿势、面红、心跳、手足震颤等。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当众发言,患者的言语也显示出相应的焦虑如声音微弱、打颤、前言不搭后语等。患者在这种场合的眼神也颇具特征,目光游移或注视地面,回避与对方有眼神的接触。多数患者在面对陌生异性尤其是年龄相近的异性时表现最为突出,其焦虑往往达到极为强烈的程度。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常常主动回避可能要面对陌生人的情景,患者不敢参加聚餐、开会、上课、培训等活动,也不敢当众说话、进食,甚至不敢当众行走坐卧,因此可能造成患者的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个别社交恐惧症患者还可能表现出类似于缄默症的表现,在任何有陌生人的场合都不言语,保持缄默。极少数社交恐惧症患者的表现具有“反常”特征,即在陌生人面前并不焦虑,但在较熟悉的人面前却非常焦虑。

社交恐惧症作为广泛性社交恐惧症常见的伴随现象,绝大多数患者在患病期间还存在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三个“不”。

除了上述教科书所描述的社交恐惧症的典型表现,我还根据自己的临床观察和诊治经验,概括了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三不”特征,以指导对患者实施有效合理的治疗。

第一个“不”,是不敢,即社交胆量差。

患者在社交情境中有过分的恐惧和焦虑,是社交恐惧症的原发症状。现代精神医学有足够充分的药物治疗实践经验和证据,证明药物治疗对这种以恐惧焦虑情绪为主的症状有显着的疗效,甚至可达到焦虑症状完全消失的效果。这个“不”是药物治疗的指征,若医生有足够丰富的药物治疗经验,患者遵从医嘱服药治疗是患者最佳选择。

第二个“不”,是不能,即社交技能弱。

对于非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而言,这个特征主要是继发于社交恐惧症患者较长时间、较为持续的回避社交情境,而造成其学习和模仿机会的严重不足或缺乏,自然有此缺陷或功能缺损。相反,对于阿斯伯格综合征伴有社交恐惧症共病的患者患者而言,其社交技能方面的缺陷既有阿斯伯格综合征本身的原发性缺陷,也有部分是缘于其较长时间、较为持续的回避社交情境,带来继发性的功能损害。因此,无论是哪种情况,社交技能的缺陷都需要患者本人在意识到问题的原因和危害的严重性基础上,在药物治疗的支撑下做出不懈的努力,尽可能全面地学习、模仿并获得与健康同龄人相近的社交技能。对于起病早、病程长的患者,这方面的努力尤为重要,因为这些患者社交技能的缺陷会更为严重,社交技能学习、模仿机会的“缺课”,补上缺课显然是任重而道远。若考虑到这些患者起病后恰恰处于发展心理学所谓社交能力学习的“敏感期”,后来的“补课”可能是“事倍功半”,或许真要花百倍功夫才有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第三个“不”,是不大,即社交圈子小,患者拓展其社交范围的动力和潜力都明显不足。

对于在儿童少年期起病的社交恐惧症患者而言,多数人都有自幼表现出的性格内向、社交动力不足的行为特征,与同龄伙伴少有良好、稳定的友谊。在患病后,其社交动力缺乏更为严重,不能维护其原有的社交圈子或维持原有的伙伴关系,且这样的功能缺损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和病程成正相关:病情重、病程长者其社交范围更小,社交动力也更差。因此,在治疗社交恐惧症的过程中,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和康复治疗师也要努力推动患者稳步且缓慢地恢复社交关系、拓展社交圈子、增强社交动力。这样的努力需要治疗者持之以恒地推动,也需要患者持之以恒地坚持,日积跬步,终至千里。不过,前述促进患者恢复社交关系、拓展社交圈子和增强社交动力的必要条件是,患者本人在“不敢”和“不能”这两方面均有极大改善,并意识到其社交恐惧症对其人生毁灭性危害。只有具备这些必要条件,患者改善其社交功能的努力才可能是持续的。

社交恐惧症治疗方法

1、催眠疗法

在催眠状态下,心理医生帮助分析,挖掘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是否经历过某种巨大的事件,试图寻找到发病的根源。

2、认知疗法

医生不断地告诉患者,不断地灌输正确观念的治疗方法,告诉患者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要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教会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3、药物疗法

主要是针对体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失调,运用某类药物来调节平衡。

4、物理治疗

是一种经颅微电流刺激方法,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社交恐惧、焦虑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达到对社交恐惧症的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社交恐惧症怎么确诊?三大表现最明显!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恐惧症在医学上来说就是指患者对一些特定对象产生的强烈以及不必要的恐惧,同时也会出现回避行为,不但影响了工作也影响了日常生活。那么再详细一点说,社交恐惧症的表现都包括哪些?

1.恐惧被别人注视

恐惧自己会做出丢脸的言谈举止或表情尴尬;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张口结舌;怕吃饭时由于有人注视而丑态百出;恐惧得手发抖以致无法写字;害怕在公共场所呕吐等;回避见人、所有公众场合;焦虑,面红、心慌、震颤、出汗、恶心、尿急等;在公共厕所里怕因恐惧而解不出小便。

2.赤面恐惧:

一般人在众人面前时,经常会由于害羞或不好意思而脸红,但赤面恐惧患者却对此过度焦虑,感到在人前脸红是十分羞耻的事,最后由于症状固着下来,则非常畏惧到众人面前。患者一直努力掩饰自己的赤面,尽量不被人觉察,并因此十分苦恼。患者惧怕到众人面前,在乘公共车时,总感到自己处在众人注视之下,终于连公共车也不敢乘。如有位赤面恐惧的学生患者,对上学乘公共车感到痛苦,便总是在别人上车完毕,公共车快开时才匆匆上车,以此方法避开人们的注目。因为坐下会与别人正面相对,便干脆站在车门口来隐藏自己的赤面。又如一位学生患者,因赤面恐惧而不能乘公共汽车,只好坐出租车或干脆步行。在必须乘公共车时,就事先喝上一杯酒,使别人认为他脸红是喝酒所致,以此自我安慰,或拼命奔跑急匆匆上车,解开衣服的纽扣,用什么东西煽着风,让别人相信他脸红是由于奔跑所致,以掩饰赤面。

3.表情恐惧:

患者总担心自己的面部表情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或被人看不起,对此慌恐不安。表情恐惧多与眼神有关。患者认为自己眼神令其他人生畏,或认为自己的眼神毫无光彩等。有一位表情恐惧患者,他固执的认为自己的眼睛过大,黑眼球突出,这样子被人瞧不起,又认为自己的表情经常是一副生气的样子,肯定会给别人带来不快,他冥思苦想,竟然使用橡皮膏贴住自己的眼角,认为这样就会使眼睛变小,但眼睛承受极大的拉力,非常痛苦,也很难持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社交恐惧症有哪些表现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恐惧症这样的心理障碍来说,患者由于在特定场合会产生理性的、不适当的恐惧症状,其中像社交恐惧症就是最常见的。由于这类患者长时间存在心境障碍,因此会严重危害到心理健康。那么社交恐惧症有哪些表现

1、心理有障碍

对于社交恐惧症患者来说,一旦在人多的场合,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恐惧、回避感和不必要的恐慌感,这等等的心理障碍往往是不必要的,因此需要及时控制住这些心境障碍。

2、伴有躯体不适

实际上,社交恐惧症发作后,这类患者在身体上的异常症状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像发抖、心跳过速、出汗较多、面红耳赤等症状都是极为常见的,往往会导致恐惧症发展地更为严重。

3、情绪障碍相对突出

作为社交恐惧症患者,他们在情绪上的异常也相对较为突出,其中像紧张、不安、焦虑以及其他的负性情绪是极为常见的,这些情绪若是得以强化之后,通常还会致使恐惧症加重。

提醒您:如今患有社交障碍的人越来越多,女性社交心理障碍有哪些这个问题持续在热门榜,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但是这个问题也让女性交友安全没有了保障,因此多了解一些女性社交安全小知识和女性安全知识,保护自己的安全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自闭社交障碍症有哪些表现形式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社交障碍患者在社会交往中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社会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等,下面来具体的看一下自闭社交障碍症有哪些表现形式吧?

1.缺乏社会性兴趣

自闭社交障碍症孩子因喜欢独自玩耍,缺乏社会性兴趣。对于别人的问候,自闭社交障碍症孩子极少用微笑来答应别人的笑容,对陌生人与对家人一样没有情感性的依恋。

2.没有目光对视

没有目光交流是自闭社交障碍症孩子的一大症状。有些自闭社交障碍症孩子偶尔也会看大人,这些眼光接触纯粹是工具性和机械性的。但即有些自闭社交障碍症孩子会用目光或者动作来表示求助,这些目光是没有情感的,接触也非常暂短。正常发展的儿童会用眼光去看着大人寻求大人关注,自闭社交障碍症孩子做不到。

3.听觉系统异常

自闭社交障碍症孩子听觉系统很异常,对人的声音不感兴趣,但是会对一些其他的声音特别明感。有时候与自闭社交障碍症孩子同处一室,喊他,他不会有反应,专注于停留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反而对其他一些声音特别敏感,例如,摩擦声、汽车的喇叭声、门铃的声音等。

4.无法有目的、有选择的人际交流

自闭社交障碍症孩子有时也会有交往语言与交往行为的表现,如见人打招呼,用手势说再见等。但这种行为大多数是机械性、刻板的复制,而不是因为自己对当时环境的理解去有目的、有选择的表示,他们做不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人际交流,所以这种交流是需要建立在被对方包容的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社交焦虑的表现

全文共 2147 字

+ 加入清单

社交媒体爆发的今天,对社交感到焦虑的人却反而好像比以前更多了。你有没有怀疑过自己可能有社交焦虑?手机一响就觉得头痛?觉得身边的同事朋友都不喜欢自己?一想到要去参加饭局就觉得麻烦、紧张?那么社交焦虑的表现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你有社交焦虑么?

1.社交焦虑要比“害怕人”更复杂得多

社交焦虑的人会害怕别人评价自己、害怕冒犯别人,害怕在别人面前说出蠢话,害怕在别人面前自取其辱。和人交往过程中产生不愉快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而社交焦虑者会忍不住去幻想每一种可能。

2.一些一般人根本不会在意的小事,会让社交焦虑症患者极度不舒服

有时候他们会因为要参加一个聚会,可能需要与陌生人寒暄而感到焦虑;有时,社交焦虑者会在开会的一个小时里一直拿着一个吃剩的苹果核——只因为站起来,穿过整个会议室去扔掉它对他们来说简直像种酷刑。

3.收到一些模糊的消息对社交焦虑者来说简直是不能忍,比如“Hey,我能问你点事吗?”(却不直说是什么事)

“什么?你想问我什么?为什么不直接先把问题发给我?”如果不直接说重点,社交焦虑者会想很多,觉得焦虑,然后很大概率不会回复你了。

4.社交焦虑者是不会直接约别人的,他们最多只会暗示你自己可能有空

如果他们说“我今天没有任何安排,你呢?”就等于“如果你邀请我出门,我会爽快答应的。但我自己不会主动邀请,因为balabalabala……”

5.社交焦虑者会拒绝别人的邀约,或者明明答应了临时又推翻已有的计划。但下一次如果你不邀请ta,他们会觉得失落

6.如果你邀请社交焦虑患者去一个ta陌生的聚餐,到了之后你却只顾着和其他人熟络不管ta,社交焦虑者会觉得无所适从,同时对你非常愤怒,他们会认为这是终极背叛

7.我们身边有社交焦虑的人比我们以为的还要多

社交焦虑≠羞涩或内向。并不是说外向的人就不会有社交焦虑,只是有时他们表现得不明显。

8.社交焦虑会让人痛苦,甚至引起生理上的病痛

社交焦虑带来的不仅是紧张,还可能会引起头晕、燥热、发冷、心跳过速、胸痛、呼吸急促、头痛等。还会让肌肉持续紧张,让人精疲力竭。

9.很多焦虑症患者同时也被抑郁困扰

根据美国焦虑症抑郁症协会的数据,几乎一半的焦虑症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因此当一个人表现出焦虑症状时,ta在经历的事情可能比焦虑更多。

10.社交焦虑者讨厌惊喜和忽然强加给他们的事(包括伴侣忽然在家门口出现的那种好的惊喜)

对他们来说,提前计划简直可以救命。

11.喝酒能帮助社交焦虑者放松自己(当然不建议每次焦虑时就喝酒)

12.虽然人们想要帮忙,但告诉社交焦虑患者他们的感受是不理性的并不能起到缓解他们焦虑的作用

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不理性,但他们无法控制这种感受。

13.社交焦虑患者常常低估别人对自己的喜爱

201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社交焦虑患者表现出对一段友情的不珍视,很可能是因为他本身以为对方和自己没有那么要好,或者说对方也没有把自己当朋友。明确表示把他们当朋友,会帮他们减少因为怀疑友情是否存在而产生的烦恼。

14.社交焦虑患者会把一些不重要的小事误认为是针对自己,不要觉得奇怪,因为他们对所有事都过度分析

“我跟你招手你看到了吗?你是在忽略我吗?”“你发的那条含糊tweet是在影射我吗?”“为什么你的短信用句号结尾,为什么不发个表情?”

15.当一些小事发生的时候,社交焦虑患者也许不会表达自己的负面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因为一个很小的触发事件彻底爆发

16.社交焦虑者的表现经常让身边的人觉得ta是针对自己,对此社交焦虑者觉得委屈又无法解释(因为解释意味着更多的社交)

17.当社交焦虑患者跟人分享自己的经历,这是一个重要的信任的标志。对方付出的勇气比你认为的还要难得

这也意味着他们足够关心你,希望你能理解他们正在经历什么。

18.社交焦虑患者不需要被当作易碎品一样小心对待,不过一些能让他们更舒适的小举动也会使他们十分感激

没有一个社交焦虑患者希望被抱着安慰,不过如果花点时间耐心了解他们正在经历的事,你会成为他最好的朋友。所以,谢谢你。

重要提醒:这篇文章并不是社交焦虑症(socialanxietydisorder,过去被叫作socialphobia)的诊断标准,而是一些主观的感受。如果你觉得你符合上面很多描述,说明你需要调节自己,也说明你需要身边人更多的关爱(笑)。

以下才是临床意义的社交焦虑症诊断标准(DSM-5):

A.在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境下都感到显著的恐惧或焦虑。社交情境例如:与人互动(谈话,见一些不熟悉的人等),被观察、被注视(吃饭或者喝水等),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如发言等)

B.担心自己的表现(或者让别人看出自己的焦虑)会被负面地评估(例如会让自己尴尬、导致别人拒绝自己等)

C.几乎所有的社交情境都会唤起这样的焦虑或恐惧

D.由于极度的害怕或焦虑,患者会主动回避社交情境

E.这种害怕或焦虑是不合理的,相应的情境本不应该激发这样的恐惧(意思是说,假如一个在战场上生活的,情境本来就可怕,那就不符合这条标准)

F.这种恐惧、焦虑、回避通常会持续半年以上的时间

G.这种恐惧、焦虑、回避给患者带来了不可忍受的痛苦,或者给ta实际的社会生活功能造成了显著的影响(例如无法好好上班、工作、交朋友)

如果你觉得你自己符合以上全部,我们建议你考虑接受专业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社交恐惧症的表现有哪些?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社交恐惧症指的是在社交场合中存在恐惧感,会觉得非常害怕,在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不敢问老师和同学,在商场买东西不敢咨询卖家等。下面,我们来看看社交恐惧症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吧。

操作方法

1

轻微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也分为轻微社交恐惧症和特殊社交恐惧症。轻微社交恐惧症指的是在任何地方,比如餐厅、教室、办公室等地方,内心会感觉非常害怕,害怕别人会关注你,害怕自己的一些行为会被对方品头论足。其实这完全是“自作多情”了,别人忙着自己的事情呢,怎么可能会观察你啊。

2

特殊社交恐惧症

特殊恐惧症指的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会感觉到恐惧,比如老师提问、当众表演等等社交场合,你会有些结巴,说不出话来,而在其他地方则不会有恐惧感。特殊社交恐惧症总是担心自己被别人取笑,担心自己出丑、说错话等,对于自己的表现总是觉得不得体。

3

视线恐惧症

患有视线恐惧症者,不敢跟别人有眼神的交流,不敢正视对方,一旦自己对着别人的视线或者别人看你的时候,会觉得很恐慌害怕,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不能控制自己去看左右边同桌,从而不敢抬头看黑板。

4

在乎别人的看法

患有社交恐惧症者总是会担心别人的想法,害怕别人关注你,哪怕是对方做了一些无意的举动,也会产生一连串的联想,从而导致自己很恐慌,尤其是那种在班级里面没有朋友,总是一个人的人特别会有这种想法。

特别提示

一般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都是想太多的人,担心自己会给别人留下不好印象的人,太在乎别人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社交障碍症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日常生活中,有人天生爱热闹爱社交,逢人就滔滔不绝,也有人比较腼腆不爱主动和别人说话,这都是正常的。但是有些人,一和别人交流就十分紧张恐惧,甚至发抖,完全无法和别人交流,这就是社交障碍,下面来具体的看一下社交障碍症的表现症状有哪些吧?

1、恐惧

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大众场合下),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致手足无措、语无论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常称为社交恐惧症、人际恐怖症。其中有些人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恐惧,称为异性恐惧症。

2、自卑

表现为在社会交往中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3、孤僻

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另一种是属于有某种持殊的怪癖,使别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社会交往。

4、害羞

表现为社会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5、封闭

表现为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饰起来,试图与人保持严格的距离。

6、自傲

表现为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常使交往对方感到难堪、紧张、窘迫,从而使交往变得困难,尤其表现在两代人的关系上。

7、敌意

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讨厌他人,乃至仇视他人,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另一种情形是认为别人总在寻机暗算他、陷害他,从而逃避与人交往,甚至表现为攻击心理行为。

8、干涉

表现为专门打听、传播或干预别人的私事、秘密,从而引起别人的不满、厌恶情绪,影响彼此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如何教导孩子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体?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在当今社会中,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一个孩子的社交能力在其成长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导孩子如何在社交场合表现得体是一个重要的家庭教育任务。

给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孩子的行为习惯大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我们应该在家庭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向孩子展示应该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表现得得体和礼貌。这样的行为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给孩子提供社交机会

为了让孩子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得体,我们需要给他们提供各种社交机会。我们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例如组织家庭聚会、邀请朋友来家里玩、参加社区活动等。这些机会可以让孩子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交场合。

教导孩子基本礼仪和礼节

基本礼仪和礼节是孩子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得体的基础。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如何使用礼貌用语,如何与人交流,如何遵守社交规则等等。此外,我们也应该教导孩子尊重他人,包括尊重年长者、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背景等等。

帮助孩子提高沟通能力

沟通是孩子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得体的关键。我们应该帮助孩子提高沟通能力,例如教导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如何倾听他人的想法和观点、如何避免使用冲突的语言等等。这些技能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人交往,避免冲突和误解。

培养孩子自信和自尊心

自信和自尊心是孩子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得体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和自尊心。

在教导孩子如何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得体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需要从孩子的行为习惯、社交技能、自信心和同理心等方面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交场合,建立自信心和友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女性社交恐惧症的表现有哪些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患有社交恐惧的人群并不在少数,社交恐惧的程度因人而异,那么女性社交恐惧症表现有哪些你知道吗?今天,小编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进行讲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相关知识吧!

参加聚会或其他会暴露在公共场合的事情,一般人都会感到有些轻微的紧张,但这并不会影响到他们出席。若是社交恐惧症患者,对于这些事情会感到无法承受的恐惧,在严重的案例里,病患甚至会长时间的把自己关在家里孤立自己。

社交恐惧症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有些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

社交恐惧症患者在感到恐惧时会伴有以下躯体症状:口干、出汗、心跳剧烈、红脸、口吃结巴、轻微战抖等等。有时还会呼吸急促、手脚冰凉。而最糟糕的结果是,患者会进入惊恐状态。

在判断社交恐惧症症状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应该与恐慌症混淆。恐慌症患者相信他们的恐慌是由某些严重的物理原因造成,在发作当时或之后往往去医院或叫救护车。社交恐惧症患者也许会经历恐慌发作,但是他们会察觉到自己经历的是由非理性的恐惧造成的极大焦虑。很少社交恐惧症患者愿意在那时去医院,因为他们害怕权威人士的拒绝或评断。与权威人士打交道对大部份社交恐惧症患者来说特别困难,像是打电话询问、参加约会、派对、或工作面试等等。

若是有人出现了上述社交恐惧症的症状,最好向有关专家咨询确认,以免遭受更多的痛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社交焦虑有什么表现

全文共 1316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表达自己在社交方面的困扰,陈述症状“在人前说话脸红心跳”“不知道怎样交朋友,感觉自己不讨人喜欢”“回避聊天、发言,尤其是公众场合发言”……那么社交焦虑有什么表现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社交焦虑那些事儿。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本能的吃喝拉撒等生理需求和自身不受损害的安全需求获得满足后,就会产生诸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社交需求。人是社会性动物,沟通、交流并得到他人的爱,是人人都有的一种需要。

但有些人和他人接触会感觉到紧张、焦虑、恐惧,生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常见的情况是,还没有完全搞清状况,大家就纷纷给自己帖标签:我有“社交焦虑症”。

“社交焦虑症”到底是什么?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里,对社交焦虑症大概有以下几个诊断标准:

1.个体由于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而产生显著的害怕和焦虑。

2.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的焦虑症状会导致负性的评价。

3.社交情况几乎总是能够促发害怕或焦虑。

4.主动回避社交情况,或是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

5.这种害怕或焦虑与社交情况、社会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威胁不相称,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会功能的损害。

也就是说,很多人虽然存在社交焦虑的情绪或者倾向,但并没有达到社交焦虑症的诊断标准,也就谈不上自己是“社交焦虑症”了。

那么,社交焦虑有什么表现?

1、在社交场景中感到不安,表现出退缩、压抑的行为,比如在团体中默不作声,回避交流的情境等;

2、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导致心理很矛盾:既想和人接触,又担心被负面评价;

3、负面解读社交信息,且认为自己的主观糟糕预期被证明,被评价的压力让自己感到尴尬、恐惧,因自责、内疚而产生挫败感——不再想接近他人。

焦虑的感受、消极的情绪、扭曲的认知……究竟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不那么痛苦?

1、承认并接受自己的焦虑

不要以为社交焦虑就是不好的,一时的焦虑并不代表永久的焦虑,更不代表自己没有和人交往的能力。心理学发现,对社交有适度焦虑感的人更善于倾听,也更容易理解和谅他人。

所以承认它并且找到原因,是改变的开始。

2、努力改变自己的错误认知

大多数的社交焦虑都来源于认知上的扭曲,所以,用客观全面的积极思维代替不合理思维,是必要的尝试。

自查一下你是否有如下不合理信念:

绝对化的要求:“我人这么好,别人必须对我好”

过度概括化:“最近我做了很多丢人的事儿,我简直一无是处”

糟糕至极:“我嘴这么笨人又古怪,不会有人喜欢我了”

不良的归因方式、小题大做的做事风格、不能正确看待自己,让我们“庸人自扰”。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沟通方式,学习坦诚的面对真实的自己,紧张和不适感就会减少。

3、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

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让自己不再有社交焦虑,事实上,对于大部分社交焦虑者来说,社交焦虑无法根除。不要强迫自己参加不喜欢的社交活动,更不要为了克服焦虑,故意让自己置身于手足无措的场景中。

当你有意识地改变并做到以上两个步骤,或许在社交中,你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放松和愉悦的时刻。

换一个角度看,克服社交焦虑的过程,也是找寻自己优点、将自己的敏感变成优势的过程。你不需要征服世界,你只需要战胜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社交技巧:人际边界不清的八种表现

全文共 4133 字

+ 加入清单

人际边界不清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关系,通常发生在亲子之间,恋人/伴侣之间,老板和员工之间,朋友之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社交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1、讨好

讨好既是客体关系理论所说的一种投射性认同,又是自体心理学所说的一种自体客体移情(反映性移情),主要表现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为此而揣摩别人的心思、了解别人的兴趣,迎合别人的心理,做一些能够让对方开心的事。讨好别人、迎合别人,其实是对自己的背叛,这是“假自体”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照顾,让自己活得舒服一些,讨好父母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存能力的提高,没有必要继续讨好别人。或者说,如果是生活所迫,讨好一下某个重要人物,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讨好变成一种风格,到处讨好,奴颜婢膝,那就有问题了。

说讨好是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是因为,如果不给别人带来实际的好处,譬如请客送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而仅仅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投其所好、自我完善,那是没有作用的。以为这样做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其实是一个错觉。

再说,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有那么重要吗?除了满足一下虚荣心,并没有实际的好处,除非得到奖金,或者提拔。

表演型人格障碍很在乎这些虚名,为了追逐虚名而脱离实际,其实是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自编自演,自娱自乐。

2、猜心

讨好必须先了解对方的心思,不然的话,马屁拍错了,反而被踢一脚。以为自己能够猜透别人的心思,这本身就是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俗话说,人心隔肚皮。别人的心思是永远猜不透的。于是,有的人去研究心理学,希望通过心理学去了解别人的心思。

猜心也是拯救和控制的一种手段。

有的人喜欢猜别人,但害怕别人猜自己,担心自己的心思被别人知道。这种人通常兼有黑白分明,而且认为自己是“黑”的,自我评价是负面的。所以,他们回避与人接触。表面上与人划清界线,其实是人际界线不清。别人根本不可能知道你的心里在想什么,“心灵感应”是不存在的。当这种担心达到一定强度时,可能会出现被洞悉感,觉得自己被跟踪、被监控。偏执型和分裂型人格障碍偶尔会有这种症状,如果非常明显,那就是精神分裂症了。

有的人喜欢被别人猜,故意不把话说清楚。如果猜对了,就很高兴,觉得对方是自己的知音;如果猜错了,就不高兴,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对自己不够用心。

猜心就是投射,不是猜出对方的心思,而是把自己的猜测强加到对方的头上。

3、敏感

猜心和敏感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很难说清楚。知道了别人的心思,自己的情绪就会发生变化,这就叫敏感;因为敏感,所以很容易感受到别人的心情变化,这就叫猜心。

敏感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共情,或者共鸣。双方的情绪相同。对方是什么情绪,我也是什么情绪。人喜亦喜,人悲亦悲。这种情况也叫“感染”。有的人情绪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感染,看肥皂剧都会哭得稀里哗啦。这种人心软,耳根也软,没有主见,容易受暗示。

第二种表现是对抗性的,双方的情绪不同,但有联系,是对应的,例如,别人想打我(愤怒),我感到害怕(恐惧),或者别人在哭(悲伤),我觉得烦(愤怒)。别人表扬我,我感到高兴,别人批语我,我感到难过,别人对我好,我很开心,别人对我不好,我很生气。这些也是对抗性的。

一般认为,共情是以对方为中心的,“对抗”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自恋”的表现。自恋型、反社会型、边缘型人格障碍病人都是非常敏感的,他们的敏感主要表现在“对抗”。换句话说,他们的情绪不容易被感染,但容易受影响。其实,强迫型、回避型、依赖型人格障碍也是对抗性的,情绪也很容易受影响。

4、依赖

依赖与拯救相对。一方是拯救者,另一方就是依赖者。拯救会强化依赖性。同样,依赖会激发对方的英雄情结。

从某种意义上讲,依赖就是软控制。他用依赖控制对方,使对方心甘情愿而且自鸣得意地扮演起拯救者来。

在拯救型的母亲身边,一定会有依赖型的孩子。一个人如果有好几个姐姐,他的依赖性一定会很强。在女性居多的家庭里,拯救和依赖是每天都在上演的戏。全家人互相拯救、互相依赖,非常纠缠。在大家庭里,女性达到一定的数量,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拯救是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依赖则是把自己的事推给别人,让别人替自己做。控制也是让别人替自己做事,但后果还是自己承担的,而依赖把责任也交给了别人,要求别人对自己负责。因此,一个依赖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穿不暖、吃不饱还怪罪父母,甚至故意不伸手、不张口,叫自己穿不暖、吃不饱,让父母心疼,激发父母的恻隐之心。

依赖型的人小时候依赖父母或哥哥姐姐,结了婚以后则依赖配偶,或者同时继续依赖父母,甚至对方的父母。这种人“家族观念”很强,视结婚为找“归宿”,要托付终身,所以挑三拣四,百里挑一,不但个人条件要好,家庭背景也要好,好象不是两个人结婚,而是两个家族结婚。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点就是依赖。当然,病人不是依赖所有的人,而是关系亲密的人,对陌生人通常是比较排斥的。回避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回避人际交往,不过,他们所回避的是陌生人,而不是亲人,相反,他们对亲人还是比较依赖的。这说明,依赖型人格障碍和回避型人格障碍兼有黑白分明,他们把人分为亲和疏、可靠和不可靠,依赖“白”(亲和可靠),回避“黑”(疏和不可靠)。依赖和回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依赖型人格障碍侧重于依赖,回避型人格障碍侧重于回避。

5、拯救

人际界线不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过分热心,过分卷入,过度干涉,过度保护,以拯救者或救世主自居,具有过强的监护人和主人翁精神,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母亲对待婴儿常常就是如此,因为婴儿没有自理能力,确实非常需要母亲的关心和保护。孩子长大以后,母亲如果还是这样对待孩子,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但是,许多母亲并没有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改变这种行为模式。她们继续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替他做所有的事,插手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交友、恋爱、婚姻。相对来讲,父亲较少扮演拯救者的角色,这是因为男性的人际界线一般比女性清,人际距离较远。一个家庭,如果以女性居多,人际界线通常都是模糊不清的。反之,如果以男性居多,人际界线会清楚一些。

管理心理学把管理者(领导)分为两种类型:任务型和情感型。任务型的领导比较“冷”,只关心团队的工作效率,不关心成员的情感活动,而情感型的领导侧重于协调人际关系,关心成员的情感活动,擅长于制造气氛,提高团体的凝聚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型的领导是人际界线不清的。他们常常过分热心,过度干涉,爱管闲事,婆婆妈妈。

心理咨询师也常常会以拯救者或救世主自居(英雄情结),跨越人际界线,对咨客过度干涉。在咨询过程中,打破人际界线有时候是必要的,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打破人际界线是因为咨询师自己人际界线不清。

需要指出的是,拯救不仅仅是人际界线不清,同时也是黑白分明的表现。在拯救者的眼里,他人是有缺陷的,如果不去拯救,他们会堕落、失败、痛苦、变态。拯救者把世界分为黑的和白的,他的神圣使命就是把黑的变成白的。

6、控制

客体关系理论用投射性认同来概括客体关系。常见的投射性认同有四种:控制(也称权力)、依赖、讨好(也称迎合)、情欲。

所谓控制,就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或工具,象使用自己的手脚那样使用别人,并且希望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他们目中无“人”,把别人当成物体,不关注别人的内心感受,甚至有意压制别人的内心感受。一件工具,如果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使用者就无法完全驾驭它。因此,控制者总是千方百计否定别人的能力,打击对方的自主性,使他丧失自我,乖乖地服从控制。

控制有三种:硬控制、软控制和无形的控制。批评、教育、命令、惩罚、指责、羞辱、跟踪、调查、限制人身自由都属于硬控制,讨好、利诱、撒娇、胡闹、施苦肉计、要挟都属于软控制,信用、承诺、保护、恩赐、以身作则、威望、自信、勇猛属于无形的控制。

无形的控制与拯救有某些相同之处,说明拯救是有可能转变为控制的。但是,两者毕竟不同。拯救的目的是让对方过得好,结果如何另当别论,而控制的目的是“为我所用”。拯救是利他的,控制是利己的。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喜欢控制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的身体或工具来使用,常用的方法是硬控制。表演型人格障碍也喜欢控制别人,常用的方法是软控制。边缘型人格障碍常常软硬兼施。自恋型人格障碍则是硬控制和无形的控制并用。

7、另一个自我

了解和理解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害怕被人了解,但又渴望被人理解。了解可以为控制服务,理解却与控制无关。了解有利有弊,理解有利无弊。喜欢被人了解的目的是希望被人理解。了解有可能是对抗性的,而理解就是共情。

如果不被人理解,那是非常孤单的。所以,人人渴望被人理解。但是,人心隔肚皮,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渴望被人理解是很不现实的,是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

另一个自我(简称“另我”),是一种自体客体移情,表现为渴望得到理解、以为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因为被人理解而兴高采烈、不停地寻找知音、幻想自己有一个孪生兄弟或姐妹、与某个人处于“共生状态”。

人际边界不清的八种表现

人际边界不清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关系,通常发生在亲子之间,恋人/伴侣之间,老板和员工之间,朋友之间。亲子之间关系的界限不清,对于孩子的人格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心理学的知识对于解决婚恋关系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许多伴侣生活在一起恩恩怨怨,活了大半辈子都生活在痛苦和纠结当中无法解脱,很大程度是缺乏看清心理学层面矛盾的视角的高度和深度,其实也就是原生家庭造就双方的人格特点,依恋关系,安全感等问题。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了解心理学的一些知识,从而对于解决婚姻问题和孩子教育问题上,让自己有一定高度和深度的认识。

9、分离焦虑

当一个人与别人处于共生状态时,分离是一件可怕的事,所以非常害怕分离,分离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害怕分离,说明他的人际界线是不清的。害怕跟谁分离,说明他跟谁人际界线不清。

为了避免分离,当事人会采取硬控制或软控制、讨好或依赖等措施,目的是继续保持共生状态,朝夕相处,相依为命。这种人很黏、很纠缠,象跟屁虫似的,吃饭、睡觉都要别人陪,稍微离开一会儿就会不断打电话、发信息。依赖型和边缘型人格障碍都有强烈的分离焦虑,他们害怕分离,对想象的分离都会有强烈的反应,常常反复要求对方保证不会抛弃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社交恐惧症的原因及表现?如何治疗社交恐惧症?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社交恐惧症属于心理疾病其中的一种,也是源于一直对自己的不自信,自我否定的一种形式。严重影响其融入社会,长期以往回导致性格孤僻。因此,应该积极走出来,多与人交往。

社交恐惧症的表现

说话时总是躲闪别人的眼睛,不敢和别人对视,怕被别人窥探到自己的内心。听到电话的第一反应是烦!很烦!非常烦!到新的环境(比如换学校,换工作等)会害怕要重新认识新的朋友。想开口说话却突然觉得好累,还不如睡觉。聚会总是一个人埋头吃,很少和别人交谈,也不想和别人交谈(因为找不到话题)跟一群不熟悉的人呆在一块比打架还累。远远的看到认识的人就开始纠结是打招呼还是绕道走。不会维系友谊,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去维系友谊,导致和初中、高中、大学都不怎么联系。明明自己和孤独无聊,但是如果有人约唱歌吃饭却又下意识的拒绝了,只想一个人在家静静。

社交恐惧症的原因是什么

心理因素:社交恐惧症的发展可能来自于个体在过去的社会事件尴尬或受侮辱的经历,或者轻微的挫折和不满等精神因素也可诱发该病的产生。环境因素:社交恐惧症的人可能观察别人的行为,他们恐惧看到某人所发生的事情作为自己的行为。此外,父母的过度保护也可影响其正常发展的良好社会技能。性格特征: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对轻微挫折或身体不适容易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生物因素:社交恐惧症可能还与5——羟色胺神经递质的失衡有关。神经细胞在大脑中,神经递质是特殊的化学信使,并帮助神经细胞移动信息。如果神经递质失衡,信使无法通过正常的大脑。这可以改变大脑的方式作出反应,如紧张、害怕,从而导致焦虑。

社交恐惧症的自我治疗措施

1、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我”,“天生我材必有用”。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3、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4、友善地对待别人,助人为快乐之本,在帮助他人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存在。5、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是一定要说出来的,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可能他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一下。6、每天给自己10分钟的思考,不断总结自己才能够不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7、到人多的地方去,让不断过往的人流在眼前经过,试图给人们以微笑。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者,建议跟家人沟通,及时寻求心理医生辅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女性在职场社交中的良好心理表现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女性来说职场的社交心理问题是很重要的,只有良好的心理表现才能赢得大家的认同,良好的心理表现是可以逐渐的学习到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职场中的社交心理表现吧。

女性社交中的良好心理表现

1、女人在社交中应给人诚实的印象

一般人都有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弱点的心理。因此,很难开口说“不知道”。但有时承认“不知道”反而可以增加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会给人留下非常诚实的印象。女人在跟别人谈话时,如果遇到自己不知道的问题或不清楚的事情,不妨直接说“不知道”,这要比道听途说或者制造谣言更让人信服。2、不要过度关注别人的隐私

有的女人喜欢打探他人的秘密与隐私,加油添醋地传话或者散步谣言,这是缺乏修养的。

如果正厅搬弄是非,终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谣言的焦点。女人要学会塑造自己的形象保留美好的风格,这样,你的一言一行都将充满魅力,让人着迷。3、对不在场的第三者表示关心,可以加强对方对自己的好印象

当女人在谈话中涉及其他人的话题,而恰巧第三方不在身边时,多说对方的好处比背后评论他人更显得有修养。没有人喜欢自己被别人背后一轮,所以要想被人喜欢,就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4、面带微笑地谈话更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津津乐道地与人说话,具有改善彼此间紧张的润滑作用,可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大家一起说笑,很快地就能消除彼此间的紧张感,并且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建立亲密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得到很大的改善。5、好话题让人谈笑风声,避免无聊的闲谈

与人交谈是为了享受对话的乐趣,谋求彼此心灵的交流。有的人凡事都喜欢插嘴,而且一插嘴就没完没了了并认为自己是个说话高手,其实这是交谈最大的误区。试想一下,一个人总是向别人唠叨一些自己津津有味也以为别人趣味无穷的话,于是自说自听自演自畅,那么有谁愿意听呢?因此,交谈的重点在于要有一个共同的话题,而不应该像一个杂学博士那样逢人就是说教。在交谈的时候,有些人总是显得不耐烦,使交谈没有活跃的气氛,这种情况多半是因为话题不当造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社交技巧:什么是高情商的表现?如何做才是?深度好文

全文共 4437 字

+ 加入清单

讨好他人不是情商高,而是典型的情商低。一个真正高情商的人,不需要刻意让别人舒服,更不会委屈自己。我们固然要学会控制情绪,但同样重要的,是在适当的时候发泄情绪。请重新认识情商,摒弃假情商,锻炼真情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交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第四个层次,是有意识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学会在适当的时候适当地发泄情绪,是更难的一件事情。

发泄的时机和程度,需要微妙的把握。

对男人来说,压抑成了一种美德,发泄成了一种过错。

欢乐的时候尽情地笑,悲伤的时候尽情地哭,对我们来说似乎挺难为情的。

但我们应该学会对抗社会长期以来给我们的错误压力,学会和自己和解,学会适当地发泄。

在职场上,我们更是要学会表达情绪,甚至发脾气。

一个永远和气友善,不和人起冲突的职员(尤其是公务员),是不可能进步的。

因为领导知道,不提拔别人,别人会闹出很多麻烦。不提拔你,你也不会怎样。

几年下来,不会表达情绪的员工,比会表达情绪的员工,级别更低,薪水更可怜,拿到的各种奖金和荣誉更少。

在谈判场合,就更要学会有意识地发泄,很多时候甚至要故意假装很生气。

不会生气的人,谈判能力是非常差的。

每一个谈判高手,都是一个会生气的好演员。

要在适当的时候发脾气

很多人在与人交往中,常常采取顺从对方、委屈自己的态度。

而我们则会称赞这个人情商高,和谁都处得好。

其实,这是典型的情商低。

当你习惯性地顺从对方、委屈自己时,你的利益、你的感受,就会被人忽略。

因为你的容忍度高。

当你不得不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有多严重。

你顺从了对方 9 次,第 10 次突然反对,他对你的怨恨,比反对他 10 次,还要大。

你顺从了 9 次,第 10 次还顺从,他认为理所当然;你反对了 9 次,第 10 次顺从,他反而感恩戴德。

所以,我们与人交往,不要一味顺从,要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气。

发脾气,是告知对方你的边界。

如果你老是发脾气,到处都是你的边界,别人没办法和你交往,只能对你敬而远之。

但是如果你永远都没有脾气,别人会自然而然地不断突破你的边界,而不会注意到你的利益和感受。

所以,正确的做法,不是老发脾气,也不是永远不发脾气,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发脾气。

小事上,可以礼让,表示你的宽容大度;

关键问题,决不退让,展现你的原则。

讨好他人不是情商高,而是典型的情商低

真正的牛人可以不在意情商。

但我们只是普通人,情商对我们非常重要。

世俗把情商看成会说话的能力、让人舒服的能力。

在知乎上一搜关于情商高的问题,下面举的例子,基本上都是说的这些。

但真正有用的情商,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影响他人的情绪,帮你达成目的。

我们需要颠覆老的观念,用这个新观念来指导生活与工作。

讨好他人不是情商高,而是典型的情商低。

一个真正高情商的人,不需要刻意让别人舒服,更不会委屈自己。

我们固然要学会控制情绪,但同样重要的,是在适当的时候发泄情绪。

请重新认识情商,摒弃假情商,锻炼真情商。

让真正的高情商,帮你的生活搭建幸福的平台,为你的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6

不要主观评价,只要客观描述

又可能有人会说,你这说的都是工作上的事情,可以用达成目的作为评价,但是不适用于生活。

其实也不然。

举个例子:

你的小孩和小伙伴一起玩,小伙伴要抢你孩子正玩得起劲的小火车。

很多家长的处理方式是:让孩子和伙伴分享玩具。

如果孩子不愿意,就会劝说、教育,甚至抢过去给别人。

这样的家长情商高吗?

并不。

作为家长,你的目的只有一个: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如果你做到了,才算是情商高。

维护邻里关系,虽然也重要,但是,远远比不上孩子的身心健康重要。

再说,保护自己的孩子,并不见得就会伤害邻里关系。

当孩子正在建立自我意识的时候,你强迫孩子把玩具让给对方,对他的心理是一种伤害。

也容易让他形成讨好型人格,不利于他未来培养真正的高情商。

在家庭生活中也是一样。

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并不是一味地让对方舒服才是情商高。

要看你想要达成什么目的。

在家庭中,利益方面的诉求会少一些,情感方面的诉求会多一些。

高情商的相处,是有利于家庭的稳定,或者感情的加深,而不是无限牺牲和讨好。

我们固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随便发脾气,破坏家庭感情,但也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对方你的委屈、你的伤心,甚至你的愤怒。

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要有技巧,最好是用 SBI 反馈法:在什么情景下(Situation),你的什么行为(Behavior),让我有什么样的感受(Impact)。

例如,你在外面参加一个重要酒局,12 点还没回家,老婆打电话给你说:

你一点都不关心我。

千万不要说:

我怎么不关心你了?我拼死拼活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正确的反馈方法是,第二天再和老婆说:

昨天晚上,我在陪客户的时候(情景),你打电话说我不关心你(行为),我觉得很委屈(感受)。

不要主观评价,只要客观描述。

相信我,这个很有用,是我花 5 万块上了一个培训课,学到的核心内容之一。

很管用。你可以试一次看看。

第三个层次,是有意识地压抑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真正谈得上是成熟。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碰到无数不爽的时候。

你会很想大吼大叫、摔东西、骂人,甚至打人。

但是不要。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发脾气不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拖延或恶化问题。

在商务和政治谈判中,有意识压抑自己的情绪,更是必须的。

不然,对方轻易就看穿了你的底牌。

当你学会了有意识地压抑自己的情绪,你才能真正对家庭关系、社会人际关系有一定的掌控能力。

情商高的表现是任何时候,当你想让一个人舒服的时候就能让那个人舒服

文:何加盐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人,特别善于体察别人的心思,他说出的话,做出的事,让人特别舒服,这个人情商高吗?

如果另一个人,根本就不管别人的心思,他说的话、做的事,常常让人感觉不舒服,这个人情商低吗?

我们往往容易认为第一种人情商高,第二种人情商低。

其实,当我们换一个标准,两个人的评价可能反过来。

这个标准就是:你的目的是什么?你这样做有利于达到目的吗?

这个标准对你以往的认知可能是一个颠覆,但它对你过好生活、做好工作,指导意义要大得多。

我的咨询公司有两个顾问,他们能力都差不多,但性格对比很明显。

小 W 是被公认为情商很高的。

他对谁都和气友善,永远不会和人起冲突。

在担任项目经理时,对客户的各种要求,有求必应,与客户上上下下关系都非常不错。

小 Y 则曾经被客人反映情商不行。

他说话语气比较冲,有时会和客户起争执。

担任项目经理时,对客户提的不在合同范围的要求,他会毫不客气地怼回去。

所以,客户公司往往会有些高管,对他有意见。

但是,我对他们的评价是,小 W 的情商不如小 Y。

虽然两个人的专业能力都很强,但是跟着小 W 干活的顾问更累,跟着小 Y 的轻松很多。

因为小 W 太不善于拒绝客户,给项目增加了很多合同之外的内容。

小 W 的项目常常遇到客户拖延付款,小Y的项目则往往收款比较及时。

因为客户都知道,小 W 的款晚几天打,他不会怎样;

而小Y的款要是晚了,他会去找麻烦的。

就算是在客户那边,对小 W 的评价,也并没有比小 Y 更高。

因为,小 W 常常需要照顾客户的感受,对他们的要求总去想方设法满足。

而小 Y 则直接指出这些要求不合理。

最后,小 W 做的事情更多,反而是小 Y 被认为更专业。

我们很多时候都要作为乙方,处理和甲方的关系。

并不是把甲方当成上帝,就是情商高。

在某些时候,对甲方强势一点,反而更容易完成任务。

第五个层次,是影响和控制别人的情绪。

情商最高的人,不光对自己情绪收放自如,还能对别人的情绪施加影响。

让你哭就哭,让你笑就笑,让你买东西就买,让你签字你就签。

他激发的,未必是让你舒服的情绪,有可能是让你愤怒、伤心、恐惧、好胜等等。

这种人,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并且有强烈的感染能力。

他们往往不是在私人交往中让人感觉很舒服的人(虽然当他们想做时,轻易就能做到),但是,他们是最善于利用你的情绪达到目的的人。

这样的人,往往是宗教领袖、政治家、顶级的企业家和金牌的销售员。

除此以外,还有不在五个层次中的一类人。

他们的能力或者智商,已经高到了完全不需要在乎情商的地步。

如牛顿、爱因斯坦、乔布斯、马斯克这样的人,与他们打交道是很不舒服的,但是,我们能说他们情商很低吗?

显然不能。

情商真正很低的人,不可能达到他们那样的成就。

但是,他们的能力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要达成目的,不再需要情商的帮助和加持了。

12

第一个层次,是无意识地放任自己的情绪发泄。

没有情商概念的人,往往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

他们心里没有“我这么做是想要达到什么效果”这样的意识,只有动物本能的情绪发泄。

这是心智特别不成熟、情商特别低的表现。

例如,有些人看到小孩犯错误,就大发雷霆,又打又骂,而没想过这样做,会对孩子有什么样的作用。

其实,大部分的打和骂,对孩子改正错误一点用都没有,反而会深深地伤害他幼小的心灵,留下未来心理疾病的根源。

并不是不能批评或惩罚孩子。

但是,一定要在情绪平稳的情况下,怀着明确的目的,用合适的手段去实施。

职场上也一样。

有些领导看到工作推进不利,管理者看到员工业绩不佳,项目成员看到别的同事不配合,只会发火,而不去想怎么解决问题。

这样做,只会毒化组织的氛围,提升高管和员工离职率,对企业发展、绩效提升、项目推进毫无用处。

可惜,我们看到的这样情况太多了。

只有帮你达成目的说话办事方式,才是情商高的表现

可能有人会说,咨询是专业性的工作,对服务态度要求不高,对专业能力要求高。

如果是服务型的工作,就必须以服务态度来体现情商高低了。

其实不然。

我们都见过喜茶排长队。

如果用顾客满意度来评价,喜茶应该多开几个窗口,减少顾客的排队时间。

但是喜茶并没有。

因为,排队是营销手段的一种。

为了提高销售,喜茶牺牲了顾客的服务体验。

餐厅也是一样。

服务态度并不必然是重要的。

出品好,或者地理位置好的餐厅,对服务态度的要求就没那么高。

在一些人流量很大的餐厅,店家甚至会用降低服务体验的方法来减少顾客停留时间,以便提高翻台率。

企业如此,个人也是一样,我们以销售为例:情商高的销售员,是能够达成交易的销售员,而不是让顾客满意的销售员。

让顾客满意,有可能会促进销售。

但是,顾客的类型千差万别,促进销售的方式,也千差万别。

我们在很多公司都发现,销售最好的,并不是笑得最灿烂、最会说话、让顾客感觉最舒服的业务员。

相反,我见的很多是对顾客颐指气使的金牌销售,对顾客爱理不理的金牌销售,甚至有对顾客冷嘲热讽的金牌销售。

情商高的销售方式,是最有利于达成交易的方式,而不是让顾客最舒服的方式。

在商务或政治谈判中,就更是如此。

谈判高手往往并不是让对方如沐春风的人,而是让对方如坐针毡的人。

让对方舒服,本身不是情商高的体现,关键是要看它能不能帮你达成目的。

如果让对方舒服有助于达成目的,那你就让对方舒服。

如果让对方不舒服有助于达成目的,那你就让对方不舒服。

只有帮你达成目的说话办事方式,才是情商高的表现。

第二个层次,是无意识地压抑自己的情绪。

讨好型人格常常会这样,永远都压抑自己的情绪,非常害怕和人发生任何冲突。

他们对别人的反应很敏感,说话做事只求让对方满意。

他们把让对方舒服,当成了目的本身,而忘记了让对方舒服的目的是什么。

往往是,对方舒服了,你的利益却受损了。

可悲的是,社会常常把这种人夸奖为情商高。

他们自己也误认为这就是情商高,还为此沾沾自喜。

殊不知,他的牺牲和容忍,就是别人理所当然地忽略他、支使他,甚至伤害他的催化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女性社交心理障碍有哪些表现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社交生活的成功与否对个人的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现在患上各种社交疾病的人比过去多,专家多笼统地将其归咎于压力。那么女性社交心理障碍有哪些?女性社交心理障碍有哪些表现

1、猜忌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人喜欢用不信任的眼光打量别人和看待外界事物。比如,看到其他同志私下议论,就以为在讲自己的坏话;奖金被扣除几元,就认定是某某人从中作梗…猜忌成癖的人,捕风捉影,节外生枝,结果只能自寻烦恼,制造隔阂。

2、怯懦心理

涉世未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容易产生这种心理。他们在话锋闪烁的论辩中,由于怯懦,不敢发表深思熟虑后的真知灼见;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由于怯懦,酝酿已久的大胆计划设想不能实怯懦心理,是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一根绳索,应决断而弃之。

3、排他心理

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创造,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表现为抱残守缺,不去延伸认识的触角、拓宽思维领域,只能促使人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里兜圈子。

4、逆反心理

求异思维并不等于标新立异与专唱反调。有些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于是就产生这种现象:你说某种错误观点站不住脚,他就偏要挖空心思为其辩护;你指东,他偏要向西。这种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其消极作用显而易见。

5、羞怯心理

羞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人们在言语上吱吱唔唔,行动上手足失措。长此下来,会不利于同他人正常交往。

提醒您:有些人在于他人交往时经常是手足无措,紧张冒汗,满脸通红,口干舌燥,心跳加快,恨不得尽快逃开人群,这让女性交友安全完全没有了保障,所以多懂得一些女性安全知识和女性社交安全小知识来充分的保护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