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科学家发现最大黑洞(汇编八篇)

浏览

6483

文章

8

篇1:科学家发现83个和宇宙一样古老的超大质量黑洞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SlashGear报道,科学家已经发现了83个超大质量黑洞,几乎与已知宇宙一样古老。这项研究中的黑洞是由它们的亮度决定的——下图中的红点。每一个点都是一个超级明亮的活跃能量核心,形成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气体聚集在中心。

负责本周报告的团队使用了三台大型望远镜。这些望远镜是斯巴鲁望远镜;智利的双子座南站望远镜和西班牙在拉帕尔马岛的大望远镜。他们使用高速扫描数据来观察黑洞活动的潜在候选者。

超级超级超级相机是日本国家天文台斯巴鲁望远镜的一部分。

这些超大质量黑洞大约有130亿年历史。目前对大爆炸的估计设定在大约133亿年前,而地球形成于大约45亿年前。这使得这些密度最大的天体在我们的宇宙第一次膨胀后仅约3亿年。

下面你会看到艺术家对超大质量黑洞的印象——类星体,它们从中心发出大量的光和能量。这张照片是由林佳树松冈提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科学家可能发现了前一个宇宙的 “幽灵”黑洞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于光传播的速度,人类可以看到太空中不再存在的东西。如果你凝视一个遥远的星系,当光线照向我们的方向时,你只能真正看到里面是什么。如果星系在1000光年之外,那么人类在1000光年前就能看到星系。

现在,研究人员相信他们可以使用类似的技术找到不再存在的黑洞。唯一不同的是,这些黑洞不仅来自过去,而且来自一个完全不同的宇宙

最近,一个由牛津大学、华沙大学和纽约海事研究所的科学家组成的科学研究小组指出,有证据表明,在人类目前生活的宇宙之前存在一个黑洞。然而,这样的黑洞留下的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而不是可见光。

这些科学家认为,即使当一个宇宙结束了,一个新的宇宙出现了,来自前一个宇宙的衰变中的日冕物质抛射仍然存在。然而,没有具体的数据来支持这一理论,证明它是不好的。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寻找他们所谓的“霍金点”。霍金角是以已故科学家斯蒂芬·霍金的名字命名的。

然而,这个团队提出的理论不容置疑。反对者认为这些“点”只是中巴随机分散的结果。

为了尽可能消除疑虑,研究小组制作了一张背景辐射的随机地图,并试图找到相似的点。由于这种现象没有出现在他们的随机数据中,研究人员相信他们的理论是正确的,霍金点确实是宇宙中存在了很长时间的黑洞的最后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科学家发现有史以来最遥远超大质量黑洞

全文共 197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历史上最遥远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是太阳的8亿倍。这与今天在宇宙中发现的黑洞非常不同。以前发现的黑洞质量很少超过太阳质量几十倍。

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授罗伯特·辛科说:“这是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但是宇宙太年轻了,不应该存在。宇宙不足以创造出如此巨大的黑洞,这很令人费解。”

美国宇航局表示,科学家们推测,一定有特殊的条件允许黑洞快速成长,但究竟是什么仍然是个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美国科学家发现黑洞形成规律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科学家发现黑洞形成规律

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天文学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本周宣布,围绕快速运转的恒星运动的星系形成大规模黑洞的可能性较高。这一最新发现为人类研究有关黑洞的形成与星系主恒星构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已在本周于纽约州召开的全美天文协会年会上进行了宣读。该小组表示现已发现 8 个新的超大型黑洞,从而使人类目前知道的黑洞数目增加至 33 个。

黑洞被认为是星体运动的最后阶段,其重力场强极大,包括光在内的任何物体都无法逃脱其引力,而超大型黑洞的引力甚至可达太阳的 10 亿倍。一般而言,大型黑洞大多处于椭圆形或螺旋形星系轨道的凸出和浓密部位,而小型黑洞则位于中间较平的星系轨道的中央,例如银河系。

研究小组还证实,超大型黑洞开始形成时规模较小,而且其形成的时间与星系相同,而关非如一些观点所说黑洞是在星体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随后,黑洞的规模随着主恒星一起扩大,主要途径是“吞食”其周围的气体和星体。研究人员已就黑洞重量占其主恒星及恒星周围气体总重的百分比得出了一个非常精确的数字,即 0.2%。

同时,天文学家指出,由于目前研究人员都是根据黑洞“吞食”的星体能量来测量黑洞重量的,但事实上人类现在只能从地球的角度观测黑洞“吞食”星体的情形,而除此之外从其他星体的角度肯定还能观测到更多的星体遭到黑洞“吞食”,因此,尚不能对上述数字抱有绝对的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科学家发现银河中心存在黑洞的最佳证据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发现银河中心存在黑洞的最佳证据

欧洲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证明银河系中心存在巨型黑洞的最佳证据。

据报道,该科研小组带头人、德国马普外太空物理研究学院的莱因哈德·根策尔博士说:“这使黑洞研究前进了一大步!”在过去 20 年中,科学家们一直在观测银河系中心一些星体的活动情况,尤其对一颗名为 S2 的星星的运行轨道进行了跟踪研究,最终得出结论:S2 附近确实存在一个巨型黑洞。

根策尔介绍说:“S2 是惟一一颗距离黑洞很近、并且我们能够仔细观察的星星。”根据 S2 的运行轨迹,根策尔得出结论:除了 S2 的周围有黑洞存在,再也没有解释其运行情况的其他可能性了。S2 是太阳质量的 7 倍,为了避免被黑洞“吞噬”,它必须以很高的速度运行—每小时 1.8 亿公里。它按照自己的轨道“旅行”一圈,需要 15 年的时间。

根策尔小组认为,这个黑洞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质量比 100 万个太阳加起来还要大,根策尔还得出结论:“每一个大的星系都拥有一个大型的黑洞,这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大能量所在。它们的‘生日’也许都在同一时期。”许多天文学家认为,根策尔小组提供的黑洞存在证据,是迄今为止最有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科学家发现:南极洲上空臭氧层黑洞达到历史最大水平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据观察南极洲上空臭氧层科学家发现,1985年开始出现在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黑洞在今年九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已经达到历史上的最大的记录,现在这个黑洞已有1100万平方英里之大,而且还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天里持续扩大。

这是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黑洞自2002年以来出现的新变化。在2002年,黑洞突然缩小,当时人们都以为黑洞最终会消失,但科学家们相信那只是大气条件的异常引起的。现在黑洞的变大证实了科学家们的推测,臭氧层黑洞不但回复到原来水平,而且在今年八月份就有一直扩大的趋势。虽然八月已经达到新的记录,现在九月份又刷新了记录,照此理论看来,臭氧层黑洞再创新高完全有可能。

臭氧层具有保护地球表面遭受来自太阳的强烈紫外线的照射,这些紫外线能够导致皮肤癌的产生。由此看来,臭氧层其实就是地球的保护伞,现在伞上破了一个洞,而且洞在日益地增大,这对伞下自然会有影响。许多人都在担心皮肤癌的发病率会大大增加,但首批对臭氧层黑洞进行研究的科学家Shanklin表示:黑洞和皮肤癌的产生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会因此而改变。

由于损害臭氧层的化学气体的排放,臭氧层已经变得越来越薄,保护作用也越来越弱。

Shanklin希望各个国家都遵守蒙特利尔条约,控制毒害臭氧层的气体的排放;以及遵守京都条约,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Shanklin表示,臭氧层是如此得脆弱和容易受到破坏,这更加需要人们加大对臭氧层的保护,不然的话,后果难以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科学家在银河系发现一颗质量能达到太阳的3万倍的黑洞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中有许多天体,黑洞是其中最神秘的。因为它们不容易被直接观察到,所以科学家对黑洞知之甚少。只知道黑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可以吞噬一切,靠近它的物体,光和电磁场也不例外。银河系中有许多黑洞。我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在我们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它属于星系级黑洞。

事实上,黑洞的质量也有大有小,恒星黑洞的质量与恒星相同,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3到100倍。银河系中心的大质量黑洞属于星系级黑洞,质量可达太阳的431万倍。在银河系中,稳稳地坐在老板的位置上,其他黑洞几乎无法与他相比。

实际上在恒星级别有许多黑洞,那么在星系级别和恒星级别之间有多少个黑洞呢?也就是说,中等质量的黑洞。科学家们继续探索并认为中等质量的黑洞通常比太阳质量高100万到10万倍,但是目前,这样的黑洞很少被发现,因为它们非常罕见。银河层和恒星层之间的大多数黑洞应该出现在宇宙形成之初,但是没有办法把它们转化成巨大的黑洞,因为没有太多被吸收的物质。

其他一些科学家认为,许多恒星级黑洞也有可能在合并后形成,但这样的黑洞也很少,因为许多恒星级黑洞合并在一起需要很长时间。

日本天文学家以前曾在银河系中观察到一种恒星重力现象,这也可能表明一个黑洞将一颗恒星撕成碎片并产生一种耀斑现象。很有可能在这个地方藏着一个黑洞,科学家认为黑洞的质量是地球的30,000倍,是一个中等质量的黑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央存在黑洞的证据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央存在黑洞证据

天文学家早就提出,在银河系中央一个名叫人马座 A 的区域可能盘踞着一个巨大的黑洞,但一直没有直接的观测证据支持这一假设。美国科学家最近报告说,他们在这一区域边缘观测到了一次 X 射线爆发,从而首次为银河系中心黑洞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这次 X 射线爆发是 2000 年 10 月 26 日由正在环地轨道上的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 射线望远镜观测到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在 6 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这次 X 射线爆发持续了约 3 个小时,其间曾变得黯淡并消失,经过大约 10 分钟后又重新出现。

科学家说,这消失与重现之间的 10 分钟是证明人马座 A 区域存在一个黑洞的关键,它表明 X 射线穿越该区域所需的时间约为 10 分钟,由于 X 射线的穿越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因而可以推断该区域尺寸不会超过光在 10 分钟内走过的距离。结合以前的观测,科学家推算出,这个质量超过 260 万个太阳质量的区域,直径不超过 1.5 亿公里。密度如此之大的天体,只可能是一个黑洞。

据认为,这次 X 射线爆发可能是一颗彗星在被黑洞吞噬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一发现是关于银河系中央存在黑洞迄今最有力的证据。但研究人员说,它还不是绝对的确定性证据,这些 X 射线也有可能是从位于同一方向、但距离比银河系中心近或远得多的其它天文事件产生的。科学家们将利用空中和地面望远境对人马座 A 区域进行重复观测,希望能确认这一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