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秦始皇到底姓嬴还是赢合集20篇

秦始皇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秦始皇到底姓嬴还是赢,欢迎阅读!

浏览

3562

文章

311

篇1:秦始皇还有后代存活 这4个姓氏都是他后代 看看在其中吗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古籍记载,已经确定了四个姓氏可能是秦始皇后人的后代:嬴、秦、银、寅。这四个姓氏的人口数量庞大,是秦始皇血脉的存续,秦始皇后人的身份和下落一直是一个谜,历史学者不断寻找线索,但他们的命运至今仍不为人知。

秦朝,一个霸主崛起的时代。在秦始皇的背后,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后人传承。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临终前为了维护自己的王朝,作出了扶苏和蒙恬接掌的决定。他的死亡却引发了一连串的黑暗纷争。

秦皇的子嗣,自始皇去世后,秦朝陷入动荡。李斯、赵高和胡亥合谋篡位,将胡亥立为秦二世,秦朝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公子扶苏被指控叛逆,并被赐死,这一事件标志着秦朝进入更加黑暗的历程。胡亥虽成为皇帝,却荒淫无度,丧失了治国的能力。

胡亥的暴虐统治,使得秦朝政局动荡,国家日益腐败。他对待始皇子嗣更是毫不留情,将多位公子和公主一一处决,以消除后患。仅有少数公子幸运地逃脱,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公子高。

公子高,为保全家人,选择牺牲自己。在胡亥清洗始皇子嗣的行动中,他提前安排了一个计策,甘愿以生命为代价,换取家人的安全。公子高主动上书,请求胡亥赐死自己以陪葬,这令胡亥满意,也让公子高的家人得以幸存。

公子高的计策成功,他的家人得以保全,但这也意味着他不得不牺牲自己。他的家人遵从他的嘱咐,离开了咸阳,隐姓埋名,避免了被追杀。公子高成为秦始皇子嗣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公子高的牺牲,为秦皇后人保全血脉打下了基础。在公元前的动荡时期,公子高的家人遵循他的计划,渡海前往遥远的东瀛(日本)。在那里,他们在九州扎根,繁衍生息,成为了秦始皇血脉的一个支系。

也有始皇后人选择留在中原,他们的主要祖先是秦末国主子婴。尽管子婴被杀,但他为秦始皇后人传承留下了可能性。这一支人群,也像公子高的家人一样,选择了隐姓埋名。

秦始皇的血脉传承是一段传奇,有的选择远赴他乡,有的选择留在故土,但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他们都是秦始皇伟大历史的活着的见证。秦始皇帝嬴政的霸业,虽在他身后的年代经历了曲折和变故,但他的影响力仍然是不可磨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荆轲刺秦时 秦始皇拔不出剑 真是因为剑太长了吗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荆轲刺秦的壮举虽以失败告终,但其悲壮的故事仍然鼓舞着人心。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众多,这个故事也引发了许多有趣的讨论。

实际上,剑太长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历史上确实有相关记载。据说当时有人呼喊着“王负剑”,秦始皇才在紧要关头勉强拔出了剑。

考古学家在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上发现了一些以“荆轲刺秦”为主题的作品,对当时的情景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或许可以作为参考。

这些画像石中,基本构图相似。画像石的中心是一根柱子,柱子上插着一把剑(应该是匕首)。柱子的左侧是秦始皇,手持长剑,指向荆轲的方向。荆轲则被秦臣牢牢抱住,气氛紧张。在荆轲身后跪着的应该是秦舞阳,秦舞阳身旁还有一个匣子,樊於期的头颅以一种略显搞笑的方式呈现。

另外一幅画像石与前两幅在构图和细节上也非常相似,主要展现了“掷匕中柱”这一激动人心的瞬间。

史书中关于“荆轲刺秦”的描述可以在《史记·刺客列传》、《战国策·燕三》、《燕丹子》等文献中找到。概括来说,故事的主要人物有秦始皇、荆轲、秦舞阳和秦侍卫;主要道具包括燕国的“督亢图”、樊於期的头颅、秦始皇的长剑和荆轲的匕首;主要情节涉及“图穷匕见”、“王负剑”和“掷匕中柱”。

这些汉代画像石和文献中的描述是相符的。在《大秦赋》中也有相应的设定,可以说相当还原了。既然秦始皇背负着秦王剑,为何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防御呢?推测原因可能有三个:

1.秦王剑确实很长,但又不够长。参考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如著名的青铜宝剑“越王勾践剑”,长度为55.7厘米。推测秦王剑的长度应该在50-70厘米左右,或许还更短。这样的长度从肩膀处拔剑是相当困难的,如果从腰部拔剑,又显得过长。剑的长度非常尴尬。

2.荆轲刺秦的行动出乎秦始皇的意料,危急关头,秦始皇可能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荆轲的行动被秦始皇解读为向他献上了督亢图,因此他没有立即采取防御措施。

3.荆轲的行动也具有欺敌的成分。荆轲事先准备了一个匣子,里面装着樊於期的头颅。当他见到秦始皇时,他故意将匣子摔在地上,吸引了秦始皇的注意力。这种意外的情况可能导致秦始皇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荆轲刺秦的历史记载目前仍存在争议,有些细节可能无法确定。以上只是对历史记载和相关文物的一种解读和推测,可能并非完全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秦始皇是谁的儿子?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是秦庄襄王和赵姬的儿子,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别名祖龙,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出生于赵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千古一帝” 。他政治上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废分封行郡县。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其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完成华夏大一统,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始皇帝(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母亲为赵姬。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秦始皇究竟是怎么死的?秦始皇不是衰老病死的吗?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秦始皇,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吧,他是我国历史上首位完成了大一统的君主,同时也是开创封建王朝,首位将自己称作皇帝的君主。这位千古一帝给我们后世留下了太多谜团、他的出生、长相、死因、陵墓等等,只要跟他扯上关系的,在如今都未能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或许有人会说,这些历史书上不都记载着吗,为何会成谜呢?历史记载的也并不见得是准确的,就拿秦始皇死因来说,寻找长生不老药途中病死?谁信啊。

秦始皇,一个可以统一六国,征战沙场之人,身体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比的,况且秦始皇驾崩时间为公元前210年,此时的他仅仅50岁而已,这个年龄对于一个男子来说,虽算不上壮年,但也算不上老年,病死哪有这么容易。对于秦始皇的死因,一直都流传着多种说法。

有人说是累死的,在《史记》中有记载,秦始皇每天批阅的文件达到了一百二十多斤,如果让你每天都看一百二十多斤的书,怕是只有死在书本里了吧。但这种说法遭到了反驳,因为古时候的计量方法和现在不一样,那时的一百二十斤仅仅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而且那时没有纸张,使用的是竹简,竹简的重量这样算下来,也没有多少字需要看,因此这种说法也没有了依据。

其实秦始皇的死因,并不难猜测,最合理的莫过于被谋杀。秦始皇何许人也,他是一国之君,九五之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直以来帝王之位都是很多人渴望的,秦始皇的位置也不例外。而且秦始皇的残暴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被谋杀简直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不过是被谁谋杀,何种办法致死还有待考证。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其实早在之前秦始皇就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秦始皇三十六年,落下了一个陨石,陨石坠落虽为自然现象,但却被人刻了字“始皇帝死而地分”。同年还发生了一件事,有人拿着玉石,说“今年祖龙死”,祖龙代指的自然是是秦始皇。

这两件事情,或多或少都对秦始皇的心理造成了影响,他自然也越来越害怕死亡,因此才带着有病的身体坚持巡游,或许他的目的的确是寻找长生不老药,但这一次巡游却不应该带上胡亥。一直跟随秦始皇的赵高,阴险歹毒,胡亥的出现正好让他有了工具,秦始皇一死,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政变,可谓是有条不紊,足以见得秦始皇之死是预谋已久并且精心安排的。

历史学家郭沫若曾研究表明,秦始皇很可能是被暗杀的,因为秦始皇死后右耳流着黑血,郭沫若表示,如果那时有解剖人员,一定可以发现秦始皇的右耳里有一根长约三寸的铁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秦始皇四年攻下来的城市现如今的广州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四年攻下来的城市

在我国古代,打仗一直都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在战国末年。说到广州,现在也算是国内一个很发达的地方,很多的年轻人都会前往这个城市,但是,在古代的广州可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尤其是在战国末年,那更是个毫无人烟的地方。

而秦始皇统治的时候,就看上了这么个地方,所以就派遣军队去占领者这里,并且之后也让人们对这里进行开发,谁曾想,因为带头的是两个武将,并不懂得如何治理,所以这个地方很快就变得民不聊生,所以百姓们就就发动了农民起义。

之后也是很快就就被农民起义军所占领,秦始皇知道后,不得已又重新派人去收复,但是因为地形和气候等种种因素,这个收复之旅并不是很简单。

所以两方一直是拉锯战,但是最后也依然是秦朝的军队获得了拉锯战的胜利,这一共是经历了四年的时间,可以说,对于广州这片土地的收复,秦始皇也是很用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世界史上公认十大帝王分别是谁?秦始皇、成吉思汗、亚历山大纷纷上榜

全文共 555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全世界的帝王那真的是多,如果真的要数的话,那真的数不清楚的,竟然数不清楚,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最厉害的帝王吧,今天就说说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帝王分别是那十位吧,而且还是公认的哦,话说10席中国好像占了3席,那具体还有那几位呢?下面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1、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日语:めいじてんのう,1852年11月3日-1912年7月30日),名睦仁(むつひと),日本第一百二十二代天皇,孝明天皇第二子,万延元年(1860)被定为储君,并赐名睦仁。

庆应三年(1867年)睦仁继位天皇并经历江户幕府戊辰战争,推翻德川幕府的统治并实行“王政复古”,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庆应四年(1868年)改元“明治”,采取“一世一元制”。明治元年(1868年)颁布一系列维新举措,实行明治维新,带领日本自封建社会迈入工业化世界大国。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确立了自己的权力。明治二十一年(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推行封建的军国主义的教育方针。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7月30日凌晨零时四十三分因尿毒症去世,享年60岁。陵墓为京都的桃山伏见陵。

明治天皇在位的45年期间,是近代日本改革最为显著的时期,日本实现了社会、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发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转变,走上军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道路。2、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城邦第一王朝(又称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于大约西元前1792年继承其父王辛-穆巴利特的权力。巴比伦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星罗棋布的众多古代城邦的一员,这些城邦为了争夺富饶的农业用地互相之间经常开战。尽管古代两河流域有很多文明同时存在,但在中东具有读写能力的人心目中巴比伦文明具有突出地位。汉谟拉比之前的巴比伦诸王已经开始着手统一两河流域中部,征服了博尔西帕、基什和西帕尔等城邦,在该地区树立起巴比伦的霸权。但汉谟拉比之前的巴比伦仍然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城邦,因此汉谟拉比即位时,巴比伦所处的地缘政治情况十分复杂:强大的埃什努纳王国控制着底格里斯河上游,拉尔萨控制着两河流域三角洲,在东方有埃兰王国,在北方亚述国王沙姆希-阿达德一世虎视眈眈,只是由于他不合时宜的死亡才使得他新建的闪族帝国土崩瓦解,亚述对巴比伦的威胁得以消除。3、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语:Екатерина II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4月21日—1796年11月17日),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英译:CatherineII;港澳台译:凯瑟琳二世),后世尊称其为叶卡捷琳娜大帝(俄语:Екатери́на Великая;英语:Catherine theGreat)。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二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1762年7月9日—1796年11月17日在位),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

1744年被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与彼得结婚并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在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后即位。她主张开明专制、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其统治期间,俄罗斯帝国向南、向西扩张,从奥斯曼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手中将新俄罗斯、克里米亚、北高加索、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和库尔兰在内的大片领土纳入囊中。参与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并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不断扩张领土,使俄罗斯的疆域达到鼎盛。1796年,因中风结束辉煌的一生。

叶卡捷琳娜在位时期因治国有方、功绩显赫,使当时的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第一强国。其才干与名气也闻名海内外,成为俄罗斯人心目中和彼得一世齐名的一代英主。4、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二世(德语:Friedrich II,1712年1月24日—1786年8月17日),又译作弗里德里希二世,后世尊称其为腓特烈大帝(Frederickthe Great)、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第三位普鲁士国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作家和作曲家。

腓特烈二世生于普鲁士首都柏林,少年时擅长乐器,1740年即位。曾两次发动西里西亚战争,1756年又发动七年战争,1772年和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大公国趁波兰内政危机之时第一次瓜分波兰,获得西普鲁士。1785年组建由15个德意志国家组成的诸侯联盟。1786年在波茨坦去世。他被公认为是欧洲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

腓特烈二世是欧洲开明专制和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统治时期,文化艺术得到赞助和支持,其本人也在政治、经济、哲学、法律和音乐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他大规模发展军力、扩张领土,使普鲁士国力迅速提升,成为欧洲大国之一。5、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英文:Elizabeth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名叫伊丽莎白·都铎,是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英格兰与爱尔兰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儿。1558年11月,伊丽莎白的同父异母姐姐玛丽一世去世,伊丽莎白继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伊丽莎白正式加冕成为英格兰的女王。

伊丽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间开始确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被称为“黄金时代”。

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末期,英格兰经历了许多考验,旷日持久的英西战争形势恶化、爱尔兰危机、埃塞克斯伯爵叛乱、农业歉收和饥荒、议会反专利权的风暴,不健全的地方政府及中央官僚机构的腐败,社会下层的贫困、流离失所的流民。这一切给这个辉煌时代染上黯淡色彩。伊丽莎白一世在其辉煌的建树之后,给后人留下了少得可怜的财富和庞大的债务。

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3月24日在里士满王宫去世,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也被称为“荣光女王”、“英明女王”。6、拿破仑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

拿破仑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查理三世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

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对外他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发动了拿破仑战争,成为了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包含各法国殖民地、荷兰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在最辉煌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

拿破仑于1814年退位,随后被流放至厄尔巴岛。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后再度战败于滑铁卢后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1840年,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荣军院(巴黎伤残老年军人院)。7、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Great,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即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帝国)国王,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巴卡,恺撒大帝,拿破仑)。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以其雄才大略,先后统一希腊全境,进而横扫中东地区,不费一兵一卒而占领埃及全境,荡平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占据其三。征服全境约500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323年的亚历山大帝国是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超过东方战国七雄领土总和。亚历山大大帝在短短的13年时间里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他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经济,融合东西文化,并且鼓励民族间通婚,倡导民族间地位平等,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远征使得古希腊文明得到了广泛传播。8、成吉思汗

成功者的典范——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功者之一《千年风云第一人》(巴拉吉尼玛等编著,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的作者在《致读者》中写道:“我们敬重成吉思汗,并不只是因为他是民族的骄傲,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成功者之一。”在该书引言《成吉思汗创下了十二个世界之最》中,他们认为成吉思汗“创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发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是“千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成功者”。日本学者太田三郎在《成吉思汗》一书中称成吉思汗为“世界古今盖世之英雄”,他说:“观蒙古民族雄图伟业,俯仰六百年间,当时都为龙盘虎踞之大版图而赞叹。自有地球以来,英雄之席卷大陆者不知凡几;自有历史以来,君主之削平邦土者亦不知凡几。然规模之大,版图之广,如蒙古成吉思汗者,前后无其俦匹。……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等较,基业之伟,领域之大,亦故不能同日而语耳。”故而他认为成吉思汗不仅是蒙古民族的英雄,“亦且为世界古今不见俦匹盖世之雄也”。苏俄著名学者巴托尔德说:“成吉思汗帝国的建立从某一点上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件;把远东和前亚的文明国统一在一个王朝之下是空前绝后的。”英国学者莱穆在《全人类帝王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是比欧洲历史舞台上所有的优秀人物更大规模的征服者。他不是通常尺度能够衡量的人物。他所统率的军队的足迹不能以里数来计量,实际上只能以经纬度来衡量。”亚历山大马其顿斯基,其英名也可以与成吉思汗相提并论,但“亚历山大一死,他的高官都是因为奢望帝王宝座而互相争斗,亚历山大的儿子遭到了逃亡的命运”。与之相反,“成吉思汗的儿子,没有受到任何继其父汗之位的影响,君临西起亚美尼亚东至朝鲜,南自西藏北至伏尔加的广阔领域。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支配了世界的一半(确切些说是当时世界的五分之四)”。为此,他称成吉思汗为“全人类的皇帝”。伊儿汗国的重臣、伊朗著名史学家志费尼在其《世界征服者史》一书中说:“倘若那善于运筹帷幄、料敌如神的亚历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时代,他会在使计用策方面当成吉思汗的学生,而且,在攻略城池的种种妙策中,他会发现,最好莫如盲目地跟成吉思汗走。”甚至拿破仑本人也说:“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个虎子都争为其父效力,我无这种好运。”9、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仁寿四年(604年)在位。鲜卑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氏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终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10、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等。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亲政。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但是到了晚年,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秦始皇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秦始皇兵马俑

全文共 1281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兵马俑于1974年被发现,然后一个大型博物馆在这里建成,并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

世界罕见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它被认为是一个古老的奇迹,也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雄伟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令观众惊叹不已。有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古城Xi很快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来自国内外的游客蜂拥而至。大多数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国家元首和其他贵宾必须把参观兵马俑列入他们的日程。

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以东约1.5公里处。它有三个坑,一个,两个和三个。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钻探后,先后发现了2号和3号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大约有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埋在这个坑里,到目前为止已经清理了1000多个。在地下发现这么多数量如此之多、形状如此逼真的兵马俑真是不可思议。

进入博物馆大厅,我看到数以千计的真人大小的武士整齐地站在地下5米的地方,都是青铜色的,高1.8到1.97米,一个个气势磅礴。天气真的非常恶劣,令人望而生畏。还有32匹真正的马大小的陶马。马涛是一群4匹马,拖着木制的战车。

兵马俑排成三条朝东的水平线,每条水平线有70个兵马俑,总共210个。他们似乎是军队的先锋。紧随其后的步兵和战车是38列,每列大约180米长,似乎是军队的主体。在左右两边有一排水平的队伍,每边大约有180名战士,就像军队的两翼。在西端有一系列面向西方的战士,他们似乎是军队的卫兵。战士雕像和朋友们穿着战袍,有些穿着盔甲,他们手中的青铜武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团队被清除。几十匹战马高昂着头嘶叫,它们的蹄子准备移动。整个军队准备出发。

雄伟壮观的军事阵列代表了秦始皇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而做出的军事功绩和军事实力。

这批兵马俑在艺术史上有很大的价值。兵马俑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精致生动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陶俑有不同的服装和表情。有许多发型、手势和面部表情。从他们的服装、表情和手势,他们可以分辨出他们是军官还是士兵、步兵还是骑兵。有留胡子的老兵和刚进入战场的年轻人。这个1.96米高的将军雕像笔直地站在那里,沉思着,显示出一种坚强而坚定的神情。战士的形象,微微抬起头,眼睛直视前方,看上去精神饱满,天真烂漫。这名武士戴着一把铁锹,右手握着把手,左手推着手推车,显示出他是守卫手推车的勇士。

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书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增添了光彩,也为世界艺术史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青铜武器包括剑、矛、戟、弯刀和大量的弩和箭。根据测试数据,这些铜锡合金武器经过铬处理。尽管它们被埋在土里2000多年了,但它们仍有锋利的边缘和闪亮的光泽,这表明当时已经有了高水平的冶金技术,这可以被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一个奇迹。

1991年以前,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了1号坑。1991年9月,3号坑正式开放。3号坑只占1号坑的27分之一。然而,根据对从这个坑中出土的战车、勇士和其他物品的分析,这个坑可以用作1号坑和2号坑的最高指挥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赵姬是秦始皇的生母吗?赵姬身世介绍

全文共 275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秦始皇大家一定不陌生了,秦始皇作为秦朝的一代国君地位还是很重的,其实,在当时的秦朝制度还会非常的森严的,因为秦始皇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和法令来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专制。与此同时,秦始皇当时做的贡献还是有很多的,最大的贡献莫过于统一六国,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了。那么,小编今天和大家讨论一下秦始皇的生母,秦始皇的生母到底是谁?是赵姬吗?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赵姬是谁?在中国历史上,有一种女人是主动选择走上政治舞台的,譬如汉代的吕雉、唐代的武则天,她们的性别劣势并不能遏制其心中的权力欲火;但也有一种女人是被动陷于政治漩涡的,譬如赵姬。对吕不韦而言,她是政治投资的筹码;对子楚(又做“异人”)而言,她是泄欲释压的工具;对嬴政而言,她是显其仁孝之心的道具;而对一些有政治野心的人而言,她的举止言行又成了夺权争势的借口。赵姬,终其一生,都不过是政治棋盘上的一粒棋子。

她是吕不韦的投资筹码

赵姬的真实姓氏无从考证,因她是赵国人,后又成为吕不韦的姬妾,故被称为“赵姬”,也有“薛姬”一说。

关于赵姬的出身,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赵姬出身富豪之家。《史记》中曾出现过“其(即吕不韦)姬邯郸豪家女”、“赵豪室之女”字样。也有人说赵姬乃先秦十大名将赵奢的孙女,只是这种缺乏史料支持的说法难免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而更为人熟知的版本是赵姬曾经流落烟花。《战国策·秦卷五》中提到,赵姬是邯郸的歌舞妓。

不管赵姬出身何处,在遇到有“古代职业经理人”之称的吕不韦后,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古时,女人最高贵的身份莫过于皇太后,最卑贱的莫过于沦落到青楼。这两个极端阶层的人似乎沾不上关系,“贵族”与“贱民”间的地位、荣誉相差甚远。不过,人之一生,大起大落——今朝富贵,也许明日即败,譬如从皇太后沦为妓女的北齐胡太后。当然,中国历史上也不乏今朝贫寒,明日飞黄腾达之人,譬如从歌舞姬变身皇太后的赵姬。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出于商人的本性,在知悉秦昭王孙子楚正居于邯郸为赵国质子后,吕不韦打起了如意算盘。在他看来,眼下潦倒无依的子楚却是奇货可居,若能助其为秦王,自己在秦国必定扶摇直上。于是,吕不韦决心与子楚结交以获利——他带着千金造访,并逐步获得子楚的信任。在得到吕不韦助其为嗣的承诺后,子楚说:“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接下来,时为吕不韦姬妾的赵姬出场了,她的命运在一席间改变。《史记·吕不韦列传》有言:“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子楚对美丽善舞的赵姬一见钟情,想将其据为己有。乍听此言,身为男人,吕不韦大怒,但作为商人,他却从中嗅到了利益的气息。“我已经为你倾家荡产了,难道还会在乎一个女人吗?”吕不韦这样回应子楚的请求。较之常人,他更能克制自己对女人的欲望。当时,女性的地位极其低下,她们如同一件普通的物品,任由所有者处置。在吕不韦的眼中,赵姬就是这样一件物品,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她是被押上的政治筹码之一。如果将吕不韦比喻为政治导演,那么,赵姬就是吕氏剧目中必不可少的政治演员。

关于嬴政的身世一直流传着诸多说法

二千多年前,一段“邯郸献姬”的故事上演了,而这故事竟也埋下了一个千古之谜。二千多年来,关于嬴政的身世一直流传着诸多说法。由于现存文献提供的证据都不足以定谳,历史学家难言定论。坚称“秦始皇系出吕门”者有《史记》、《汉书》两部正史撑腰,还有《资治通鉴》站台支持,而持反对意见的人则摆出了各种各样的推理缘由。

秦昭王48年(公元前259年),赵姬产下一子,即为后人知的秦始皇嬴政。关于嬴政的身世,一说其为吕不韦之子,此说法初现于长安君成虫乔的讨秦檄文中。《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帝)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虫乔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将军壁死,卒屯留、蒲反,戮其尸。”如史料所述,成虫乔在进攻赵国的途中谋反,并由大将樊于胡写出檄文通告,言吕不韦施移花接木之计,阴谋夺取秦国政权。

“嬴政乃吕氏之子”的传言并没有随着成虫乔兵败自杀而逝去。时隔多年,《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其(即吕不韦)姬……有娠而献于子楚。生始皇。”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司马迁再着笔墨:“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这无疑在昭告世人,嬴政为赵姬与吕不韦之子。

古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采信了《史记》的记载,“吕不韦娶邯郸姬绝美者与居,知其有娠,异人(即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请之,不韦佯怒,既而献之,孕期年而生子政,异人遂以为夫人。”《汉书》的作者班固索性将嬴政称为“吕政”。南朝裴驷在《史记集解》中对这一称呼做出了解释:“吕政者,始皇名政,是吕不韦幸姬有娠献出襄而生始皇,故云吕政。”今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立群也公开认定“嬴政为吕不韦之子”。

与之相对的,明代学者汤聘尹在《史稗》中直指“嬴政为吕不韦之子”一说是“战国好事者为之。”同为明代人的王世贞在《读书后记》中提出或吕不韦为长保富贵,或其门客为泄愤,故意编造出嬴政是私生子的说法。

此外,《史记》中一言语不明之处亦成为争论的焦点。《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有赵姬“至大期时生子政”的字句。唐代的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引用晋代徐广与东汉史家谯周的说法,将“大期”解读为12个月。古人云:“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在许多人看来,使“赵姬怀孕12个月产子”变得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赵姬是在被献于子楚后才怀有身孕的。

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也曾怀疑吕不韦为嬴政生父之事。在他看来,此事仅见《史记》,而为《国策》所不载,缺乏旁证,而且此事雷同春申君黄歇的故事。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的家臣李园将自己的妹妹送与其。此后,李园献计让黄歇将已怀孕的妹妹献与无嗣的楚考烈王。一旦产下儿子,必为太子,则黄歇等便可窃国,此计终获成功。

其实,今人对嬴政是否为吕出的争论均为学术争鸣。不论结论如何,都不会撼动秦始皇的历史地位。但古时,嬴政的身世却常常成为政治工具。倘若嬴政与吕不韦有血缘关系,那么,其一,这说明嬴政不是秦王室的嫡传,他的“仇家”自然就找到了很好的造反理由;其二,吕不韦可以凭借亲情取得嬴政的支持,进而增强斗争实力,与对手长信侯周旋;其三,这能够解六国为秦所灭之恨,六国之人吕不韦用计让其子夺取了秦国江山;其四,汉代以后的资料多认为嬴政为吕不韦之子,用郭沫若的话说,这一说法是西汉吕后为夺权而编造、散布的,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天下本属吕家,现被刘家夺去,理应由吕家再夺回来。

对于嬴政的身世,最具发言权的应该是他的母亲赵姬。只是,在政治面前,赵姬或不能说出真相,又或那真相早已无足重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秦始皇给中国取了个霸气名字 历经2千多年 沿用至今不曾更名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代中国历史中,嬴政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秦始皇,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皇帝。他曾经说过:“我若能统一天下,便应改朝换代,以明天下为主,另寻新名。”

秦始皇的成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幼年时,他所处的秦国正处于一个战乱时期。他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训练和教育,学习武艺和军事战略,以备将来能够为秦国效力。他对家族传统和价值观深有感触,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据说在秦始皇年幼时,他曾经误杀了一只野鸟,从而下定决心要学会治国平天下,以补偿这个错误。

在秦始皇长大成人后,他在赵武的帮助下开始接手秦国的军事事务,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勇气,很快成为了秦国军队的主要指挥官。然而,秦国正处于六国争霸的时期,为了实现统一大业,秦始皇还需要一个得力的助手。

他遇到了权倾朝野的吕不韦,一个才华出众、相貌堂堂的政治家和商人。在吕不韦的引导和支持下,秦始皇顺利继承了秦国的皇位。然而,吕不韦的权柄也让秦始皇感到了危机。他清楚,吕不韦的权力不仅是他成功继承皇位的关键,也是他将来在统一天下之后能否成功建立一个新的政治秩序的关键。因此,他决定大力推行一系列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豪强的势力,从而确保统一大业的顺利完成。

秦始皇的改革政策和统一大业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尤其是郡县制和兵役制度的实行,为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他的标准化和统一政策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虽然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大业在当时受到了很多批评和质疑,但他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己的理念和信念,最终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白起是秦始皇的下属吗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白起不是秦始皇下属。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后位列武庙十哲。

历史地位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将白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秦武安君白起”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吴起、乐毅。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白起。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白起亦位列其中。

简介

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国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什么没有庙号也没有谥号?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的皇帝在死后,一般都会有一个谥号,作为一个对这位皇帝一生的功过的评价,但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庙号”,庙号与谥号是有所不同的,而我们平常在称呼皇帝,诸如“汉高祖”“唐玄宗”“宋徽宗”的时候,就是他们的庙号。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位皇帝,不仅没有庙号也没有谥号,那就是秦始皇,我们在称呼他的时候,一般都会叫“秦始皇”,但这并不是他的“号”。为什么秦始皇会没有庙号,也没有谥号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在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中的“太宗”,明太祖朱元璋中的“太祖”,就是皇帝中常用的庙号。与此相对应的是,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什么既没有庙号,也没有谥号呢?

首先,就庙号来说,始于商朝。商朝时期,最原始的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且甲)、中兴者曰“中”(中宗且乙)。

不过,对于商朝之后的周朝,却选择废除了庙号。对于周朝来说,只是继续发展了商朝的谥号制度,所以周朝君主有谥号而无庙号。而就秦始皇嬴政,出生于战国时期,也属于东周这一历史阶段。

所以,秦始皇很可能是因为周朝废除庙号的影响,所以自己也没有采用庙号。那么,没有使用庙号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秦始皇嬴政也没有谥号呢?对此,司马迁在《史记》中写过秦始皇没有谥号的原因,按照太史公司马迁的观点,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后,认为谥号是在帝王过世后,帝王的继承者依照过世帝王生前的品行来确定的。换而言之,谥号不是自己评定自己的,而是后人评价先人的,所以谥号一般是有褒有贬的。

在此基础上,秦始皇嬴政认为谥号便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便是「子议父、臣议君」。并且,对于秦始皇嬴政来说,认为自己的功劳太大了,比如剪灭齐楚燕魏赵韩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推行郡县制等等。

在秦始皇看来,自己的功绩超过三皇五帝,所以自号始皇帝,自己的功劳如此之大,怎么能允许他的儿子和他的臣子评价他呢?由此,秦始皇不仅取消了庙号,还废除了谥号。在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胡亥因为得位不正,秦王子婴因为在位时间太短了,自然都没有给秦始皇追封庙号和谥号。

最后,经历楚汉争霸后,刘邦建立西汉。对于西汉朝廷来说,因为刘邦既有庙号(太祖),也有谥号(高皇帝)。不过,刘邦建立的西汉朝廷也没有给秦始皇追封谥号和庙号。

至于西汉之后的朝代,因为时间遥远,也就更不可能给秦始皇嬴政追封谥号和庙号了。而且,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实在太过伟大了,这也是后来的朝代不敢给其追封谥号和庙号的重要原因。此外,对于秦始皇来说,始皇帝虽然不是严格意义的谥号和庙号,不过,其实际上已经是对秦始皇很好的评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芈月是秦始皇的什么人

全文共 171 字

+ 加入清单

芈月即秦宣太后,秦始皇的高祖母。

惠文王死后,芈月在弟弟魏冉的帮助下,立自己所生的公子即位,即秦昭襄王,芈月因此成为王太后。秦昭襄王年少,实际的权力遂掌握在了王太后的手中,她开始了长达41年的临朝称制。芈月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在电视剧《芈月传》中孙俪扮演的人物原型,就是历史上的秦宣太后芈八子芈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还是赢异人的?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赢政亲爹是赢异人,这个是有证据的。《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说,是赵姬生始皇,异人取名为赵政。如果不是亲的,肯定不会姓赵。相比较一番两种文献,都是说明异人娶的是,已经嫁给吕不韦的赵姬,但也有不同地方,就是《秦始皇本纪》中没说明赵姬怀有孩子一事。并且,里面称秦始皇的姓氏是赵,而非吕政,由此肯定了秦始皇的生父为异人。

始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一统的帝王,但是他只活了短短的50岁,究其一生,却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他的前半生,早年即位,后又在商鞅变法后产生的经济与民心基础之下,挥兵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后又统一度量衡,建立郡县制,兴修水利,恢复国家经济,奠定了之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格局,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后世对于秦始皇身世的困惑,最主要的问题出现在司马迁身上司马迁是历史上刚正不阿,不畏权势的史官,宁受非刑屈辱,也要记载正史,因而后世对他的史记类著作推崇备至。可是在他的记载中,却出现了这样前后出入较大的一件事。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说,秦始皇是子楚的儿子,是赵姬跟了异人之后才怀上的孩子。可是到了《史记·吕不韦·列传》里: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你,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赵姬怀着孩子的时候被异人看上要走了。面对这前后出入颇大的一段历史记载,后人也无法整理出头绪。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还有一段文字记载表示秦始皇是异人和赵姬生下的儿子。在史记中有一段记载说秦始皇是“大期”才出生的。“大期”就是指足月份,也就是说秦始皇是足月生下的。除此之外,在一些其他的史书中也有提到过秦国的王位继承制度,是非常讲究血缘关系的,继位皇子的身份不清不白,一般是不可能让他继承王位的。所以从通过一番推论,其实能够得出秦始皇按理来说应该是异人的儿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秦始皇铜车马上那把伞是做什么的?有什么作用?

全文共 1732 字

+ 加入清单

“秦陵铜车马”,很多人一定都见过,但是也和其他的很多文物一样,如果没有人进行解释,很多人其实并不能看得懂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秦陵铜车马表面上看就是一架古代的车马,但是重点就在于它的做工非常精细,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上面的那把伞,这绝对不是一把普通的伞,它的作用以及做工设计,绝对是非常先进,非常令人震惊的,一起来看看。

1980年,秦始皇陵西侧发现了两辆用青铜制作,以四匹马拉的陪葬铜车马战车,大小为真车马的二分之一。

被编号为1号的铜车马是一座驷马之车,其中一只马的头上有高达22厘米的纛dào(古代军队里的大旗),象征着帝王座驾。全车都是由铜打造,从战马、车手到服饰、纹饰再到缰绳、箭箙、弓弩等,无一不逼真精美。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想象,2000多年前的技术竟然那么先进。

然而,更逆天的是铜车马上的那把伞。

伞起源于古代的“障”,是古代帝王出行时,为了遮蔽太阳和路上的灰尘而设置的一种大遮挡物,后来就演变成了一种仪式,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古代帝王后面就有宫女拿着巨大的伞状装饰物。

秦始皇铜车马上的这柄伞,其作用主要也是为了遮阳和避尘,但如果你去过博物馆中,听讲解员解说,你就会明白,这柄伞很不简单。所谓遮阳和避尘只是表面,其还有隐藏功能,十分逆天。

首先看设计。

秦始皇铜车马的伞座、伞柄之间是自锁式闭锁结构,伞座包括了活铰、曲柄销式闭锁,有暗槽,可以锁死,也可以轻松打开;为了稳固伞柄,伞柄还有扣锁杆,杆上有一活扣,有点像今天的圆环型活动插销,可以锁住伞柄中部,以防剧烈运动时伞柄折断。除此之外,还运用了榫卯结构,足以显示当时冶金、机械工艺的超高水平。

在伞的顶端与伞盖连接处有一个青铜齿轮,据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铜齿轮。齿轮的作用是承接伞盖,并与伞骨连接,可以保证均匀承受伞盖压力,毕竟伞盖也是铜制。

再看功能。

最基本的功能当然是遮阳遮尘和显示皇帝威仪。

更重要的功能则是保卫皇帝。秦始皇生前一共五次出巡,其中有一次差点被张良雇来的大力士给砸死。所以,秦始皇对安全这一块考虑的很周到。这柄伞拆开不是为了别的,正是为了防御。分开之后,这把大伞就变成了一把矛和一块盾牌。伞盖可以防御敌人,伞柄可以攻击敌人。

被誉为“青铜之冠”的秦陵铜车马,以其巨大的青铜造型创造了古代冶金铸造史的奇迹,它不仅再现了秦始皇帝銮驾的风采,而且展示了古代车马的系驾关系和古人巧夺天工的工艺技巧。前联合国秘书长德里·德拉·达雅马先生曾激动地说:“铜车马不仅是高艺术的,而且是高科技的结晶。”

不少喜欢旅游的朋友们应该去过西安看过兵马俑,总的说秦朝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不得不说,它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朝代。它给后人留下了,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遗产,还给很多后辈们留下了很多的种种猜想猜测。

别的不说咱们看近年来拍的一些关于秦朝的影视作品,其实就能够感觉到,它也能同时反映出来人们对秦朝这个国家的这种种猜测以及认为清朝是一个神秘的国家。

在西安的博物馆里摆着的一架马车,一看就有镇馆之宝的架势,名字叫做秦始皇铜车马。车是被四个马拉着的,它们身上还有自己的花纹还有侍卫侍从身上穿的汉服都雕刻的栩栩如生,以及侍卫侍从都雕刻的,神情,表情什么的,就跟真人一样。如果不是这件艺术品真真切切的摆在眼前,估计很难去相信,古代的人居然这么聪明,能做出这么美丽的东西来。

其实,最最神奇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这辆车上有一把桶伞。铜伞不像表面上看上去的那样,就是一把普通的伞,它甚至还有精密的机关,卡槽,它不仅仅可以遮风挡雨,遮太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把伞,它不仅仅是固定在马车上的,而且它还可以拆卸。可能有些人会不屑,只是可以把它拆下来拿下来而已,事实上并不是想的这么简单。

铜伞,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在关键的时候他还能变成武器变成防身工具,伞柄变成矛,伞盖变成盾。据说,这把伞的设计是因为秦皇生前喜欢去御驾亲征以及喜欢去游玩,所以就有工匠师傅为它量身设计打造了这把伞。

从这一把伞咱们可以看出,以前人的聪明和智慧,同时,其实咱们也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了,身为帝王的这种艰辛和不容易。在古代能成为帝王的人,不仅要做很多事情,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危险。秦始皇他坚持到各个地方去巡游,可能不仅仅是为了去玩,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想看一看天下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秦始皇祖母夏姬如何成为太后的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夏姬得不到宠爱,在太子安国君(即后来的秦孝文王)的二十多个儿子当中,她的亲生儿子公子异人(子楚,即后来的秦庄襄王)自然也得不到父亲的重视,继立为嫡子的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以至于后来被送到赵国作为人质。

后来大商贾吕不韦以商人的眼光发现了这宗奇货,于是利用他干起了倒卖国王的买卖。在吕不韦的策划下,公子异人顺利成为华阳夫人(注:安国君正夫人,受宠,但不能生育)的嫡嗣,后来在秦孝文王薨后得以继承秦国王位,尊其养母华阳后为华阳太后,尊其生母夏姬为夏太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嬴驷是秦始皇的什么人 嬴驷与秦始皇有何关系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赢驷即秦惠文王,他是秦始皇的曾祖父。赢驷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十九岁即位。即位之初,赢驷将商鞅车裂,并灭其三族,但不废其法。赢驷在位期间,任用贤能,推行法制,促进了秦国国力的强盛。

公元前330年,赢驷出兵攻魏,在雕阴大破魏军,收复河西之地。公元前325年,赢驷改“公”称“王”,成为秦国第一王。而后赢驷采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伐灭蜀国。在六国合纵攻秦时,他又采用张仪的连横之策,打退了六国的进攻,取得了政治外交上的胜利。公元前311年,赢驷去世,谥号为惠文,葬于公陵。赢驷一生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后战国时代是什么?为什么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被称为后战国时代?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我们都知道,是周朝发展到东周之后,经历了春秋时期之后的战乱频繁的时代,而结束这个时代的,正是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不过后来的事情我们也知道,秦朝短命,没几年又被推翻了,再一次陷入战乱,一直到刘邦的统一。不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这段时间,很多人认为是“后战国时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自三家分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代,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战争和吞并成为主题。这段时期持续了近250年,直到秦始皇灭六国,中国历史出现了第一个帝国——秦朝。但是好景不长,秦朝仅仅享国15年就崩塌了,经过4年的楚汉之战,刘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帝国——汉朝。

但是,大多数史学家认为,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近100年时间,实际上应该是“后战国时代”,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秦末战争起源于陈胜和吴广的大泽乡起义,他们吹响了反秦的号角。但是这并非真正的农民起义,因为理由是“失期当斩”,而并非土地兼并引起的矛盾。从《史记》也可以看出,陈胜有姓有字,应当是六国贵族后裔。

从后面的发展来看,真正推翻秦朝的依然是以楚怀王为首的六国贵族。也就是说,秦朝末年的格局,依然是战国时代的延续。六国联军攻陷咸阳后,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王,他把齐国和秦国都分为三份,魏国、赵国、燕国和韩国都分为两份,用军功阶层来打压六国贵族势力。显然,新旧贵族的矛盾不可避免的爆发了,这也是楚汉之战的起点。

经过四年鏖战,刘邦终于击败了项羽,六国贵族势力也在这场战争中逐一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汉朝建立之后,又出现了一批军功卓著的贵族,比如韩信、英布、彭越等人,这就是汉初的七大异姓诸侯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异姓王是通过战功换来的,并非刘邦的赏赐。因此,他们与刘邦并非是隶属关系,而是政治上盟友,地位上是平等的,显然,天下还没有大一统。

从拥有的土地和人口来看,七大诸侯王要多于刘邦,这成为汉朝一大威胁。为了加强皇权,刘邦不得不向这些诸侯王下手,经过七年时间,汉初异姓诸侯王纷纷倒下。虽然刘邦取得胜利,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地方上六国文化还有残留,这也是汉初将都城定在长安的原因之一。因此,刘邦做出妥协,分封刘氏诸侯王,与朝廷一同管理大汉江山。

因此,此时的汉朝拥有两种制度,一是秦始皇实施的郡县制,二是先秦时期的分封制。显然,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因为还有许多隐患。汉景帝时期,同姓诸侯王的危机终于爆发,七国之乱发生了,这对汉朝廷是一个“危机”。汉景帝解决了危险,也抓住了机会,对诸侯王势力进行一番清洗,分封势力大大衰弱,这为汉武帝推行帝国制打下了基础。

到了汉武帝时期,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比如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地方诸侯势力逐渐瓦解。很多人认为秦始皇灭了六国,中国从此走向统治,其实不然,统一中国虽然是秦始皇首创,却是在汉武帝手上完成,而中间这100年时间,则被人称为“后战国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秦始皇的尸体会不会完好无损?水银能不能保护尸体?

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都对秦始皇陵极度感兴趣,单单只是意外挖出了兵马俑就已经足以让世界感到震惊,这还只是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坑。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第一个完成统一,建立起一个新的封建国家的皇帝,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不过秦始皇陵当中,秦始皇的尸体是不是会得到完好的保存,这也让很多人感到好奇,那秦始皇的尸体到底会是怎样的呢?1.保存程度较好

首先,我们所说的一切都只是现阶段的猜测,毕竟秦始皇陵还没有被打开,现在的技术人们还无法做到,而面对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很多人肯定也是极度慎重,没有达到要求的时候绝对不能贸然打开,所以关于秦始皇的尸体是不是保存完好,有两种猜测。首先,因为秦始皇陵本身就是一个可能没有遭到盗墓贼盗挖的皇陵,所以尸体可能保存的会比较完整。

没有盗墓贼进入,但又是第一位皇帝的陵墓,说明秦始皇陵的保护措施是非常厉害的,先后修建了几十年,肯定也是让工人们挖空了心思去建造的,所以对于尸体的保存一定有一套非常高级的办法。古代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本身就很注重自己尸体的保存,更何况是秦始皇,所以合理猜测,他的尸体一定被用很好的办法保护起来了,所以很可能保存的还比较好。2.不可能完好无损

但是这样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要在下葬的时候,尸体本身就是比较好的,没有太多腐烂。可是秦始皇是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逝的,临终前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结果却被心怀野心的赵高截下了遗诏,联合李斯修改内容,断送了大秦江山。而且为了他们的计划,他们坚持秘不发丧,但是当时天气炎热,尸体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他们还不得不用臭鱼的味道来掩盖。

这样看来,秦始皇的尸体本身就已经遭受了比较严重的腐烂,也就是说在他下葬之前,尸体就已经被不是完好无损的了,这样的尸体不管有多么高超的、先进的保护技术,也没办法保证他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样子了,所以说,猜测秦始皇尸体已经完全腐烂,即便是打开棺材看到的只是一堆白骨,那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毕竟已经是严重腐烂外加两千多年的埋葬了。3.水银

不过,人们虽然没有打开地宫,但是也探测到地底下有一定程度的水银,猜测这些水银就是地宫里面用来保护尸体,防止盗墓贼使用的,那么水银能不能对尸体进行一些保护呢?秦始皇很可能在死后进行过用水银保存尸体的办法,不仅如此,皇陵当中还有象征着湖泊大海的水银,可以说从里到外都是由能够杀毒灭菌作用的水银的保护,所以尸体很有可能腐烂程度并不是很深。

但是,现在的一切都只是我们的猜测,在秦始皇陵真正被完全打开的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们都是没有办法对此下一个定论的,还是一起来期待,以后秦始皇陵被打开的那一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秦始皇建长城花了多少钱?要两个马云的全部身家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修建长城秦始皇眼里是一件大事,所以他不惜使用举国之力来完成这项工程。秦长城不仅耗时、耗材、更耗力,不少人都因修长城体力透支而死。所以有后人批评秦始皇大兴土木,有点太不讲人性,但长城的的确确造福了后人,而且也成为人类的一笔伟大财富。不少人好奇秦始皇建长城到底花了多少钱,目前全国首富马云他的身家是2750亿,恐怕是需要两个多马云的身家,才够全部费用。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王朝,他统一六国,一扫天下,可以说真正完成了意义上的大一统,他就是我们最强大的大秦帝国。说起大秦王朝,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秦始皇,秦始皇是秦朝时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是中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皇帝,他首次统一了华夏,但是秦朝在世,时间虽然非常短暂,但是秦始皇的功绩却是永久留存下来。

如今的万里长城,虽然是在各代的修建下完成的,但是秦长城在这其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长城的主体就在秦朝时期就已经修建完成的,据相关史料记载,秦朝时期修建的长城参数如下:总长度约22000米,高度5米,总体积1亿4千万立方千米,在当时各种劳动工具极度不发达的时期,能够修建如此庞大的工事实属一件难事!

秦长城在燕、赵、秦昭王修建的旧长城的基础上,耗时5年,新修了8850余千米,建成了历史上第一座万里长城。除此之外,万里长城总共有6万个敌楼,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每个敌楼的造价大概是20万人民币,6万个敌楼就是120亿人民币。再加上山海关、嘉峪关这些重要关口的花费,估算一下也有将近一千亿人民币。

所以粗略计算,秦长城的总造价少说也超过6000亿人民币,约是港珠澳跨海大桥的6倍,能让2个半马云倾家荡产。虽然贵是贵了点,但长城确实有效保障了关内人民的财产安全,还成为了运送物资的交通要道。如今,万里长城还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不过,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不能忘这是用先辈血肉铸造出来的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秦始皇墓为什么不挖?秦始皇的墓地在哪里?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陵是现居于咸阳地区的一座陵墓,是秦始皇自继位开始便为自己修筑的一座陵墓,现在秦始皇陵长宽大约500米,高80多米。司马迁在史记当中记载,秦始皇陵的地宫当中有用黄金制成的飞禽走兽,而且还用水银构筑了江川大河,秦始皇的棺椁就在江川大河当中缓缓游走巡视地宫。此外秦始皇还用人鱼的脂肪制作了灯油,叫做长明灯,放置在地宫当中,使地宫当中金碧辉煌。像这样一座装满了宝物的陵墓,自然引得无数人眼馋。

史书上曾经记载过两次大规模,盗掘秦始皇陵的事迹。其中之一就是项羽进入咸阳之后火烧阿房宫,并且挖掘了秦始皇的陵墓,据说使用了几十辆大车,络绎不绝地运送了好多天。第二次则是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的时候,黄巢在长安称帝,并且将秦始皇陵进行了盗掘。但是这两次盗掘的事实受到了史学家以及考古学家的质疑。由于我们现在并没有对秦始皇陵进行发掘,因此无法证实。

那么现在我们为什么不去挖掘秦始皇陵呢?首先由于秦始皇陵面积非常宏大,据考古学家的推断,秦始皇陵如果要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发掘的话,或许几十年上百年都无法发掘完,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

另外我们需要考虑到发掘人员的人身安全,秦始皇陵在修筑的时候,使用了非常多的防盗机关。这些机关历经千年或许已经腐朽,但是其中用水银构筑的长江大河却是真实存在的。曾经有科学家测定,秦始皇陵周边确实有非常明显的汞含量升高的一个状况。那么如果我们贸然打开秦始皇陵,其中的汞蒸气对人有剧毒,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而且汞蒸气的泄漏,或许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破坏。

最后我们的现在科技水平并没有,发展到能够完善的保护秦始皇陵的出土文物的一个程度。曾经我们发掘过明代十三陵当中的一位皇帝的陵墓,我们由于保护不到位,眼睁睁看着鲜艳的丝绸在氧化作用下化为一团飞灰。同时在发掘秦始皇陵周边的陪葬坑的时候,尤其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1、2、3号车马坑,实际上有一些兵马俑身上原先是有颜色的,但是在氧化作用下现在都变成了灰突突的土色。可能等到我们的科技水平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完好地保护秦始皇陵,并且对它进行科学的发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