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秦始皇焚书了吗(汇集20篇)

秦始皇墓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那么,秦始皇焚书了吗呢?

浏览

4081

文章

311

篇1:秦始皇墓为什么不挖?秦始皇的墓地在哪里?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陵是现居于咸阳地区的一座陵墓,是秦始皇自继位开始便为自己修筑的一座陵墓,现在秦始皇陵长宽大约500米,高80多米。司马迁在史记当中记载,秦始皇陵的地宫当中有用黄金制成的飞禽走兽,而且还用水银构筑了江川大河,秦始皇的棺椁就在江川大河当中缓缓游走巡视地宫。此外秦始皇还用人鱼的脂肪制作了灯油,叫做长明灯,放置在地宫当中,使地宫当中金碧辉煌。像这样一座装满了宝物的陵墓,自然引得无数人眼馋。

史书上曾经记载过两次大规模,盗掘秦始皇陵的事迹。其中之一就是项羽进入咸阳之后火烧阿房宫,并且挖掘了秦始皇的陵墓,据说使用了几十辆大车,络绎不绝地运送了好多天。第二次则是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的时候,黄巢在长安称帝,并且将秦始皇陵进行了盗掘。但是这两次盗掘的事实受到了史学家以及考古学家的质疑。由于我们现在并没有对秦始皇陵进行发掘,因此无法证实。

那么现在我们为什么不去挖掘秦始皇陵呢?首先由于秦始皇陵面积非常宏大,据考古学家的推断,秦始皇陵如果要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发掘的话,或许几十年上百年都无法发掘完,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

另外我们需要考虑到发掘人员的人身安全,秦始皇陵在修筑的时候,使用了非常多的防盗机关。这些机关历经千年或许已经腐朽,但是其中用水银构筑的长江大河却是真实存在的。曾经有科学家测定,秦始皇陵周边确实有非常明显的汞含量升高的一个状况。那么如果我们贸然打开秦始皇陵,其中的汞蒸气对人有剧毒,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而且汞蒸气的泄漏,或许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破坏。

最后我们的现在科技水平并没有,发展到能够完善的保护秦始皇陵的出土文物的一个程度。曾经我们发掘过明代十三陵当中的一位皇帝的陵墓,我们由于保护不到位,眼睁睁看着鲜艳的丝绸在氧化作用下化为一团飞灰。同时在发掘秦始皇陵周边的陪葬坑的时候,尤其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1、2、3号车马坑,实际上有一些兵马俑身上原先是有颜色的,但是在氧化作用下现在都变成了灰突突的土色。可能等到我们的科技水平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完好地保护秦始皇陵,并且对它进行科学的发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秦始皇一生有多少女人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一生有多少女人

秦始皇作为一代君王,他一生拥有无数个女人,毕竟在过去皇帝都是拥有三宫六院,众多佳丽,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记录有多少个女人,他的一生却有30多个子女,由此可以看出他和众多君王一样,拥有佳丽无数。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秦始皇的一生却没有立皇后,这点上让众多人不了解,毕竟在过去帝王都是会有一个正妻为皇后来统领后宫,秦始皇一生没有皇后,背后有着巨大的秘密。

秦始皇作为秦朝的第1位皇帝,他为秦朝的建设做下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他的事迹至今被广泛流传,只可惜他的后代不作为,却将他经历下的千秋大业早早的葬送了。

秦始皇的事迹在现在被后人广泛传颂的,他的英雄事迹值得人们赞赏,所以作为一个君王,拥有众多佳丽也是合乎情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的知识点是对秦始皇历史作用的总结学习。

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相信同学们对于秦始皇的历史作用知识点的总结学习之后,对此知识点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秦始皇建长城花了多少钱?要两个马云的全部身家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修建长城秦始皇眼里是一件大事,所以他不惜使用举国之力来完成这项工程。秦长城不仅耗时、耗材、更耗力,不少人都因修长城体力透支而死。所以有后人批评秦始皇大兴土木,有点太不讲人性,但长城的的确确造福了后人,而且也成为人类的一笔伟大财富。不少人好奇秦始皇建长城到底花了多少钱,目前全国首富马云他的身家是2750亿,恐怕是需要两个多马云的身家,才够全部费用。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王朝,他统一六国,一扫天下,可以说真正完成了意义上的大一统,他就是我们最强大的大秦帝国。说起大秦王朝,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秦始皇,秦始皇是秦朝时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是中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皇帝,他首次统一了华夏,但是秦朝在世,时间虽然非常短暂,但是秦始皇的功绩却是永久留存下来。

如今的万里长城,虽然是在各代的修建下完成的,但是秦长城在这其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长城的主体就在秦朝时期就已经修建完成的,据相关史料记载,秦朝时期修建的长城参数如下:总长度约22000米,高度5米,总体积1亿4千万立方千米,在当时各种劳动工具极度不发达的时期,能够修建如此庞大的工事实属一件难事!

秦长城在燕、赵、秦昭王修建的旧长城的基础上,耗时5年,新修了8850余千米,建成了历史上第一座万里长城。除此之外,万里长城总共有6万个敌楼,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每个敌楼的造价大概是20万人民币,6万个敌楼就是120亿人民币。再加上山海关、嘉峪关这些重要关口的花费,估算一下也有将近一千亿人民币。

所以粗略计算,秦长城的总造价少说也超过6000亿人民币,约是港珠澳跨海大桥的6倍,能让2个半马云倾家荡产。虽然贵是贵了点,但长城确实有效保障了关内人民的财产安全,还成为了运送物资的交通要道。如今,万里长城还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不过,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不能忘这是用先辈血肉铸造出来的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渐离双眼被弄瞎了吗?他是怎么刺杀秦始皇的?

全文共 1135 字

+ 加入清单

荆轲刺秦的历史事件,在民间也算是广为流传,他承担着燕太子丹的寄托,去刺杀当时还是秦王的嬴政,最终却遭遇失败。古人讲义气,荆轲是这样,他的好友高渐离也是这样。高渐离本是燕国人,真要说起来,他更有身份和理由去刺杀秦始皇,毕竟他的国家和好友,都是在这战乱的年代之中,被秦国所灭。高渐离也的确因为击筑水平颇高而受到赏识,进入秦宫,他也刺杀过秦始皇,但是当时他的眼睛已经被熏瞎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皇帝的确不好当,只不过相比于后世的皇帝,秦始皇承担的风险却比他们更大,最能说明这一点的,就是那些埋伏,或者借机接近他,意图一刀毙命的刺客们。他毕竟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是六只张牙舞爪的螃蟹,稍不留神,就会被螃蟹夹住。

荆轲刺秦的失败,加上秦国统一天下,秦始皇便下令通缉可能存在的刺客同党,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们。听到这样的消息,那些门客自然都慌忙逃跑了,高渐离想要保住性命,自然也不能抛头露面,于是改了名字,给别人家当酒保。但是,高渐离因为精通击筑,大音乐家一个,这样的生活时间长了,一面是劳累,另一面,恐怕也会觉得很空吧。

主人家有客人击筑,高渐离就在那里晃来晃去的不肯离开,经常对他们击筑的水平进行点评。这些话被侍候的人听到了,于是跑去告诉主人。主人便让高渐离表演一段,毕竟是大家,这一出手自然非同凡响,满座宾客都在叫好。

诸葛亮想了想,总是这个样子也不是办法,干脆不再隐瞒,换上自己的衣服,拿出自己的筑,满座皆惊。此后,不少人家都轮流请他到家里做客,这件事最终被秦始皇知道了,将他召入皇宫。没想到会有人认识他,告诉秦始皇高渐离的真实身份。这个时候,高渐离的才能就救了他一命,秦始皇免去了他的死罪,但是将他的眼睛熏瞎,他看不见,还能怎么行刺?

只不过,义士终归与寻常人是不同的,普通人恐怕在免去死罪的时候,就已经感激涕零,能保住性命,还有什么是比这个更重要的呢?但是高渐离不一样,于公,他是燕国的一份子,音乐家的身份让他对自己的国家被灭掉十分悲痛,于私,荆轲是他的好友,自己的好友就这样死在秦始皇手下,自己就算活在世上也不见得能有多开心,国仇私仇加在一起,更是让高渐离坚定下了决心。

在慢慢取得了秦始皇的信任之后,某一日,他将铅放入筑中,击筑的时候因为比较靠近,他举起筑就往秦始皇砸过去,偏偏因为看不见,没有砸中。这下子,就算秦始皇再怎么爱惜他的才能,也没有办法容忍了,高渐离被杀,并且秦始皇再也不接近六国之人了。

高渐离忠心且大义,但还是有些愚蠢,狭隘。统一乃是大势所趋,就算他真的把秦始皇杀掉了,又能有多大的意义呢?秦国的制度摆在那里,死了一个皇帝,还会有下一个,这其实还算是好一点的结果,不好的就是六国死灰复燃,纷争再起。这样的忠义,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秦始皇为何废除谥号制度 秦始皇有谥号吗

全文共 1678 字

+ 加入清单

谥号我们都知道,是古代人对于已经死去的人的一种评价,用很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逝者的一生的功绩或者过失,而谥号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只有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才会拥有,而且谥号也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一直都存在,但其实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实在秦朝时期,秦始皇嬴政曾经废除过谥号制度,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秦始皇自己有没有谥号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嬴政废除谥号制度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六国毕,四海一」之后,嬴政和群臣商议自己的名号。李斯等大臣狂拍马屁,建议嬴政采用「泰皇」之尊号:「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嬴政认为既然自己超越「三皇五帝」两条街,「泰皇」等级太低了,干脆叫「皇帝」才能无缝匹配:王(嬴政)曰:「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至此,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届「皇帝」就新鲜出炉。

嬴政同志在自称为能传至万代的「始皇帝」的同时,却取消了「谥号」,他说:「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

他为什么他要取消「谥号」?这凭常识都能想到,自认为「功盖三皇五帝」的嬴政,哪里容得小几个腐儒和孺子给自己评价自己的功过?2、嬴政是个怎样的人

嬴政同志是法家信徒,他是相当讨厌这些百无一用的「儒家公知」,在惩治那些跳大神的骗子方士的时候,焚过一些书,坑过几个儒,其实规模不是很大。

汉代贾谊《过秦论》对秦始皇的评价是很低的:「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

司马迁《史记》记载当时的知识分子评价秦始皇:「天性剛戾自用」「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良士是「畏忌諱諛,不敢端言其過」。

赵高和胡亥为什么能钻空子发「矫诏」夺取王位,害死扶苏?就是因为秦始皇非常忌讳「死」字:「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秦始皇病的很严重,身边的大臣都不敢谈病情,以及「立储君」之类的身后事。因为谈不好要掉脑袋呀!

《史记·秦始皇本纪》:本纪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所以,秦始皇死了谁都不知道,尸体臭了,赵高用咸鱼掩盖。可见晚年的秦始皇身边根本不存在「房谋杜断」的大臣。他的性格也容不下这样人,完全断绝了「忠谏之言」。3、嬴政为何废除谥号

综上所述,秦始皇虽然雄才大略,但也有一些性格缺陷: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刻薄寡恩。同时迷信思想浓厚,对禁讳苛刻又敏感,臣、民说错话,随时有掉脑袋的危险。所以,连一个「死」字的都忌讳秦始皇,怎么能容得下「子议父,臣议君」谥号制度?「历史学」和「心理学」交叉的一门学科叫做「历史心理学」:通过历史人物的行为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

心理学博士施琪嘉《中国始皇帝—赢政的心理动力学分析》一文,利用动力心理学(DynamicPsychology)理论,从历史文献记载的秦始皇人生际遇着手分析,他认为:

秦始皇暴虐刚愎,多疑,偏执,不容歧见,某些方面很勤奋聪明,但某些方面的心智却低下,其原因正是是幼年颠沛流离生活产生的「恋母情结」导致,也即所谓的「娥底浦斯情结(Oedipus)」。

学者李长春的研究也有差不多相同的结论,认为秦始皇性格特征源自童年的父爱缺失、母亲淫乱导致自卑感,然后成年后通过政治、军事上的进取获得自尊心。

总之,嬴政同学是一个特别复杂多面的人物:政治天才与愚昧笨蛋集于一身,无比理智与特别糊涂兼有。

首届「女皇帝」——武则天留下无字碑,功过任人评;首届「男皇帝」——嬴政取消谥号,不准后人非议;哪知道,他打造大秦帝国仅二世而亡,而紧接着汉代的儒生大翻身,把他黑成一堆翔。

还是那句话,对待历史人物尽量抱着「理解之同情」原则去分析审视。秦始皇毫无疑问是千古一帝,但其局限性和缺陷也很明显,我们也没必要「上帝视角」,以今人标准和价值体系去责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秦始皇把真正的传国玉玺丢了吗?为何要把真玉玺丢河里?

全文共 2547 字

+ 加入清单

传国玉玺的下落,一直以来都非常神秘,毕竟史书上所记载的传国玉玺诞生于秦始皇时期,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了,就像是武侠小说里面人人争夺觊觎的武林秘籍一样,觊觎传国玉玺的人只会是更多,而且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什么都发生了,玉玺下落不明也是很正常。但是翻阅史料却发现,真正的传国玉玺,很有可能一早就被秦始皇给扔进河里了,这到底怎么回事?

《后汉书•徐璆传》引卫宏注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良工用蓝田山美玉制成玉玺,据称玺钮雕如龙鱼凤鸟,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称为“传国玺”。

“传国玺”诞生,从此便成为了“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无数野心家将之视如一统天下的象征。公元前206年的10月,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将传国玉玺珍藏于长乐宫,号称“汉传国玺”。

西汉末,王莽篡权夺位,逼迫王太后交出玉玺。王太后气恼之下,将玉玺掷到地上,玉玺被摔掉了一角。王莽登位,命人用黄金将缺角给补上了,从此玉玺留下了美中不足的瑕痕。王莽败亡,绿林起义军从王莽的尸身上找到传国玉玺,献给了新拥戴起来的更始帝刘玄。

刘玄后来被赤眉军打败,传国玉玺就落到了由赤眉军拥立的小皇帝刘盆子的手里。赤眉军不过是乌合之众,刘盆子只是个放牛娃,投降了建立东汉的刘秀。传国玉玺由此重新成为了汉朝的玉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何进、袁绍等人武装诛杀十常侍,汉少帝仓皇出逃,混乱中遗失了传国玉玺。十余年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西逃之前,放火焚烧了洛阳宫廷。率先入洛阳救火的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

孙坚惊喜若狂,欲将之据为己有。袁绍哪会让孙坚得逞?扣押孙坚之妻,逼孙坚交出玉玺。袁绍兄弟虽得玉玺,不过曹操眼中的“冢中枯骨”,很快被打着汉朝旗号的曹操给打败。传国玉玺回到了汉献帝的手里,复归汉家所有。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收取了传国玉玺,并命人在玉玺左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三国一统,玉玺归晋。西晋国祚不长,未已,八王乱起,中原板荡。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部、前赵刘聪攻陷洛阳,俘获晋怀帝,收缴了玉玺。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玉玺,也模仿曹丕在玉玺右肩部加刻了“天命石氏”字样。

不久,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国号魏,史称冉魏,接管了玉玺。北方鲜卑慕容早有觊觎玉玺之心,于公元352年南下攻魏。冉闵兵败虽被擒杀,冉魏大将军蒋干等人却拒不肯降,辅佐太子冉智坚守冉魏都城邺城,苦苦支撑,同时向东晋求救。

东晋据江东立国,一直以丢失玉玺为憾,而东晋皇帝也一直被民间讥称为“白版天子”,得到冉魏的求援,要冉魏交还传国玉玺以作为出兵援助的条件。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传国玉玺被送入东晋首都建康,重新成为晋王朝号令天下的象征。

而冉魏虽然交出了玉玺,却没能改变其被灭亡的命运,两个月后,邺城被鲜卑人攻破。鲜卑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却没达到缴获传国玉玺的目的,大失所望。鲜卑国主慕容儁为了在政治上压倒东晋,对外声称东晋人得到的是假玉玺,真的玉玺已经到了自己手中。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慕容儁宣布改元“元玺”。慕容儁既然睁着眼睛说瞎说,公开造假,其他豪强枭雄也用不着再羞答答了,纷纷私刻玉玺,声称自己的才是真玺。后来西燕慕容永的玉玺、姚秦的玉玺等等,全是冒牌假货。

而真玉玺在建康,随着宋代晋、齐代宋、梁代齐,最后传到了梁武帝萧衍的手里。萧衍晚年,南梁建康发生了侯景之乱。侯景攻占了建康,得到了玉玺,但很快被杀。侯景的手下赵思贤拿了玉玺,趁乱潜逃到了广陵,却又被一个叫郭元建的人抢走了。郭元建将玉玺献给了北齐的行台辛术,辛术呈给北齐朝廷。

取代了南梁的南陈没了传国玉玺,也只好自己另外私刻了。当然,陈朝的陈武帝是不可能对外承认自己是私刻的。他说,侯景死后,玉玺其实是被投入到栖霞寺井中。自己手里的玺,就是寺里僧人从井里捞出来的。

再说真玉玺的命运。

建德六年公元577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据有了传国玉玺。四年后,外戚杨坚废北周静帝,建立隋朝,传国玉玺即成为了隋朝的国宝,改称为“受命玺”,意为隋命天授。

公元589年,陈朝灭亡,隋朝统一天下,随即将众多私刻的传国玉玺统统没收。等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传国玉玺又落入了李唐皇室手中,被封为国家至宝。唐末朱温篡位,短暂地掌握了玉玺一段时间。朱温的后梁灭亡,玉玺又被后唐统治者所得。

公元937年1月11日,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割燕云十六州为条件,得契丹军援助,猛攻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知末日已到,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大火被扑灭后,玉玺却怎么也找不到。

也就从这时起,玉玺再也没有现世。其后的后晋、后周、宋、元、明、清皇帝所持玉玺,全是自己私刻的。其中的宋徽宗曾一口气连刻了十方皇帝印玺!

在元成宗铁穆耳时,右丞相张九思曾献上一枚“传国玉玺”,自称就是秦始皇传下的国玺;明孝宗时,也有人给明孝宗献“传国玉玺”;后金天聪九年,皇太极也从察哈尔部林丹汗的遗孀苏泰太后那里得到过一枚“传国玉玺”……不过,这些“传国玉玺”都是假的。

因为,那颗历经各朝各代君王之手流传下来的玉玺上所刻,乃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而且缺了一角,镶补有黄金,左肩部刻有“大魏受汉传国玺”、右肩刻有“天命石氏”字样等等特征,而元成宗铁穆耳等人所持,都不具备。也就是说,玉玺已在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之后彻底人间蒸发了。

但话说回来,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时所抱,其实也不是秦始皇最初刻制的“传国玉玺”。因为,早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由于湖面风浪大起,秦始皇的御舟有被风浪掀翻之险。情急之中,秦始皇在把原版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祀神镇浪。

洞庭湖深,且泥沙厚积,传国玉玺入湖,已不能再寻。

南巡结束,回到咸阳,秦始皇命人重新刻制了第二枚“传国玉玺”。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神授大权,秦始皇编造出一段神话,说八年后,车驾出巡道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拿着玉玺站在道中,对秦始皇的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于是又回到了秦始皇手中。

由此可见,第一枚传国玉玺自诞生后不久就永沉湖底了,而令两千多年来无数野心家牵肠挂肚、争夺不休的传国玉玺,其实就是翻版制作的假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秦始皇怎么死的 秦始皇是如何死亡的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秦始皇的死,史学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死于非命,一说死于疾病。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自幼有疾,所以体质较弱,后又患上癫痫病。在称帝后,凡事都要亲自裁决,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工作极度劳累。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在东巡时,在阳武博浪沙遭人行刺。随后,又发现了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陨石,加重了秦始皇的恐惧心理。公元前210年,在第五次巡游时,秦始皇由于过于劳累而引发癫痫病。犯病时,他的头重重地撞到车内用来消暑的青铜冰鉴上,导致脑部受伤。虽经御医全力抢救,但终因医疗条件限制,最终病逝于邢台沙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秦始皇和谁生了胡亥 胡亥的母亲是谁

全文共 2004 字

+ 加入清单

谈到胡亥母亲是谁这个问题,恐怕是难以寻找到真实的答案了。毕竟秦朝距今久远,很多相关的史籍早已流失,从目前发现的文献来看,根本没有关于胡亥母亲的记载。后人也只能通过历代秦王妃子的特点来进行推断,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和秦孝文王的夫人都是楚国人,不过到了秦庄襄王这代,他的妻子赵姬是赵国人,所以有一定概率秦始皇的妻子也会是楚国或者赵国人,那胡亥的母亲也就能找到些许头绪了。1、秦始皇和谁生了胡亥

历史上并无有关胡亥生母的记载,就连秦始皇后宫的情况也是一无所知。有人推测这可能和秦灭六国以及昌平君有关。

昌平君是一个生在秦国、长在秦国的楚人,他的父亲是楚考烈王,母亲是秦昭襄王的女儿。由于华阳夫人的关系,昌平君当上了秦国的重臣,他还曾经参与了平定嫪毐之乱。毫无疑问,他是华阳夫人及秦王后的重要倚仗。

不过,随着华阳夫人的去世以及秦国对其他六国灭国战的发起,像昌平君这样的其他国家王族、贵族之后就不可避免地会被边缘化了。终于,在一次朝议之上,昌平君因意见与秦王嬴政相左,就被安排去了郢陈安抚楚民。结果,到了郢陈之后,心怀不满的昌平君公然举起反秦大旗,后来又与名将项燕一起为楚国续命。

虽然昌平君最后还是兵败身亡了,但他此举无疑会直接影响到秦王后的地位。华阳夫人的去世、昌平君的失势,已经让秦王后的生存空间非常狭小了,再加上这次昌平君的叛秦之举,我们有理由推测,秦王嬴政就是在此时废后的。公子扶苏很可能也是受此影响,迟迟未被选中当继承人,后来更是被派驻到了北疆。

从此以后,感受到伤害的秦王嬴政便终身未再立后了。至于包括胡亥母亲在内的其他妃子,她们当中的不少人应该也都是六国贵族女子,不受重视、没有记载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2、秦王妃子的特点

还记得《芈月传》嘛,那个威风八面的芈八子,后来大名鼎鼎的宣太后,她就是一位正宗的楚国贵族女子。算起来,秦始皇应该是她的玄孙。

当时的宣太后权力非常大,他的儿子昭襄王直到很晚才开始掌权。在宣太后掌权期间,为了巩固楚国外戚的势力,她就又选了一个楚国宗室女,嫁给了儿子秦昭襄王,即叶阳后。这种风气在后来的汉朝也得以延续,比如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就为孙子汉景帝选了一个薄姓女子做正妃,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也是他亲姑姑馆陶公主的女儿陈氏。

后来,秦楚联姻就更加紧密了。秦孝文王(安国君)的王后是楚国贵族女子华阳夫人,而在秦国的楚国质子熊完则娶了昭襄王的女儿,生下了昌平君,后来,熊完回楚国成为了楚王,昌平君和母亲则留在了秦国。

不过,由于华阳夫人无子,不得不收养子楚的时候,楚女为后的局面就改变了。

子楚,本名异人,是安国君众多儿子之中不受宠的一个,很早就被送去赵国当质子,后来认识了吕不韦,才扭转命运。他的正妻赵姬,原本是吕不韦的姬妾,生于赵国商贾之家,二人结合之后生下了嬴政。

当子楚接替孝文王即位的时候,他的王后是赵国人赵姬,而没有延续楚人的“传统”。所以有人推测胡亥的母亲是赵国贵族,这个可能性也不能说没有,只是没那么大。主要是胡亥的年纪要相比扶苏小很多,以当时秦赵的关系,联姻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小的。除非胡亥还有一个同父同母的亲生哥哥,并且比他年纪大很多。这样也可以更好理解秦三世子婴是“二世兄子”的说法了。

文/者三者四3、胡亥之死

赵高是秦二世胡亥的法律老师,胡亥对于赵高是非常的信任。赵高为了自己能获得极大的权力,也是不断想办法要让胡亥当上皇帝。就像当初吕不韦扶持秦始皇的父亲异人一样。

赵高擅长法律,口才是相当好的,而且胆量也具备。他说服胡亥当皇帝,自己会鼎力支持他。而且还利用各种手段威逼李斯就范,李斯虽然是秦丞相,但是在性格方面不如赵高强势,也根本赶不上吕不韦。所以最后李斯答应了。赵高和李斯就假造秦始皇诏书,让胡亥当皇帝,而且赐死扶苏和蒙恬,让他们自杀。扶苏和蒙恬对始皇帝极为忠心,没有想到会被胡亥、赵高和李斯等人害死。

胡亥登上皇位后,一切都听赵高的,自己当了一个傀儡皇帝,不理政事。他听信赵高,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其他兄弟姐妹,相当于给秦始皇的后代灭族了,就只剩一个胡亥。他杀害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再没有了帮助自己的至亲,他只能依靠赵高等宦官。而且最后赵高还设计害死了李斯,李斯也死得很惨,被腰斩,而且诛灭三族。

胡亥从此就只有了一个玩弄自己的赵高,最后赵高玩腻了,觉得胡亥不好玩了,就不想陪胡亥玩了,所以赵高最后就逼迫胡亥自杀。一个皇帝,被自己的臣子逼迫自杀,这个皇帝也当得太出色了。秦始皇的后人,居然没有一个像他的,个个都性格软弱,不敢反抗。扶苏枉自用兵在外,胡亥枉自一个皇帝,可惜都没有继承到秦始皇的气魄。

扶苏被害后,李斯被腰斩,夷三族;胡亥被赵高逼迫自杀;最后子婴杀了赵高,夷灭其三族。赵高、李斯、胡亥这三人都没有善终。当然,子婴也没有获得善终,最后被项羽杀害。秦始皇心中的千秋伟业,就这样烟消云散。他的后人几乎被杀光,而且大部分都是被他的小儿子胡亥杀掉的。不知道秦始皇在陵墓中能否睡得安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胡亥有多昏庸 秦始皇女儿嬴阴嫚墓导出真相

全文共 1499 字

+ 加入清单

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合,最终建立了我国首个封建王朝,秦朝。秦朝是个非常短命的王朝,满打满算也就15年,秦始皇自己也就做了11年的皇帝,还要巡视四方,稳固统一,并实现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时间不可谓不紧迫。

可秦始皇虽然做到了,却缺少了给他写书记传的人,这便是秦始皇和历代皇帝的不同之处了。不知是秦始皇真心觉得史官们都是一派胡言,所以干脆就无需立传;还是后来汉朝人为了抹黑秦始皇说了假话,总之身为一代千古之帝,其详细生平却没有人记录的事情让后代史学家们很是头疼。

关于秦始皇在建立秦朝后干的事情,大多还是靠着不同的史书记载,再结合考古所得文献才能获得一个大概的轮廓。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在《史记》中写道,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过程中病死沙丘,而奸臣赵高等人为了扶持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胡亥上位,选择用咸鱼将秦始皇的腐臭味掩盖,并伪造诏书,对身边的人痛下杀手。

最广为人知的大概便是原本最有登上皇位的可能的秦公子扶苏因为一份假诏书而自杀的事情,此外,辅佐扶苏的大将蒙恬也是被胡亥和赵高等人所谋害,但这场发生在秦宫之中的惊天巨变还只是开始。

史书中曾经记载,秦始皇至少有12个儿子,其中6个被胡亥下令腰斩于咸阳街口,其他的也借以其他缘由全都害死。此外,胡亥也没有放他的那些姐妹们,十公主就是被残忍肢解致死的。

而这十公主便是秦始皇最宠爱的女儿嬴阴嫚,她又名嬴阳滋,秦始皇给自己的女儿取了像男儿一般的名字,大约是为了彰显她的地位,嬴阴嫚从小便得到其他兄弟姐妹们都比之不及的荣宠,生活极其奢侈尽享荣华富贵。

但也可能正因为这份显赫的荣宠,嬴阴嫚被胡亥记恨在心,在女子也可直接议政、掌权、当将军的秦朝,嬴阴嫚或许曾是胡亥的一大威胁。于是,公元210年春天,她便被已经杀红了眼的亲兄弟给害死了。

胡亥的所有几十个兄弟姐妹中就只有公子高最后的下场相对好了不少,公子高见自己的弟兄们相继被胡亥害死,他们的家族成员也全部因连坐遇害,于是他便主动请命为父亲秦始皇殉葬,以求胡亥保得自己一族的平安。胡亥和赵高见自己都不用动手,自然十分高兴,还给了公子高十万钱厚葬。

《史记》中的这种说法在没有实际的证据之前,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信服,所以很多人是对那段胡亥“弑亲”的往事是存疑的。但是,1976年10月,考古人员们在位于陕西骊山北麓秦始皇陵的东侧发现了一处陪葬墓群,揭开了发生距今两千多年前的那场政变之谜。

这批陪葬墓群一共17座,为了谨慎起见,考古人员们只发掘了其中8座,而这8座中便有7座还尚留有墓主的尸骨,另一座棺材里的则是一把青铜剑。经过分辨,这些尸骨来自于5男2女,再联想到胡亥在登基后,他的那些兄弟姐妹们的命运,工作人员们都不由自主倒吸一口凉气。

能够推测出这些尸骨大概率为秦始皇子女,最大的原因便是因为墓中的陪葬品十分丰富,金银首饰、丝绸玉瓷等物应有尽有。能在当时拥有如此繁盛的陪葬品,并且葬在秦始皇陵旁边,则说明生前的身份地位崇高。

此外,该陪葬墓群中还发现了修墓人的烤火痕迹,公子和公主们被害的时间又恰巧是春季,正是寒冷的季节,所以,虽然还不能盖棺定论,但也能得出该墓葬群很大概率和秦始皇子女有关的结论了。

而考古发现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可能是写着小篆的两枚私印,其中写着“荣禄”的私印出土于一名男性的墓中,推测为秦始皇其中一个儿子的名字;而另一枚则刻着“阳滋”,出土于女性的墓穴中。

介于该女性墓穴中的尸骨的惨状,专家们认为,这就是那名被肢解杀害的十公主的嬴阴嫚。如今,秦始皇陵已经暂停了考古工作,秦朝时代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着科技更加发达的将来才能解开。只是可惜了胡亥杀害兄弟姐妹的事情已成事实,令人唏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秦始皇为什么叫祖龙?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史记·秦始皇本纪》:裴骃集解引苏林曰:“祖,始也;龙,人君像。谓始皇也。”译文是,裴骃在集解中引用苏林的话说,祖是开始的意思,龙是皇帝的样子,所以秦始皇也叫祖龙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史记·秦始皇本纪》:裴骃集解引苏林曰:“祖,始也;龙,人君像。谓始皇也。”译文是,裴骃在集解中引用苏林的话说,祖是开始的意思,龙是皇帝的样子,所以秦始皇也叫祖龙。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之前的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以为这些称号都不足显示自己的尊崇,于是下令大臣议称号。经过一番议论,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秦二世胡亥的母亲是谁 秦始皇的儿子为什么叫胡亥

全文共 1228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秦始皇的孩子,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他的儿子一个叫扶苏一个叫胡亥,两个人没有一个姓嬴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纳闷吧?至于这个胡亥作为秦二世,他的生母是谁呢?为什么他叫胡亥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秦二世胡亥的母亲是谁

秦二世的生母不详,史书上没有记载。有一种说法是秦二世的母亲是胡姬,但真实性已无法考证。

胡亥,以嬴为姓,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历史上颇有贤名的公子扶苏的弟弟。同时,胡亥还是即秦始皇后,秦朝的第二任皇帝,人称秦二世,也被称为二世皇帝。

胡亥早年曾奉他父亲秦始皇的命令,跟随大奸臣赵高学习法律。在后来一次外出南方巡游中,秦始皇在出游途中因病去世,当时陪同在秦始皇身边的左丞相李斯为了防止皇子们以及全国各地制造事故作乱,就命令所有人严守秦始皇在外地已经逝世这件事情,不许发布关于秦始皇丧失的消息。在秘密护送秦始皇的尸体回咸阳的途中,将尸体放置在密闭又通风的温度温凉的马车中,一路跟以往的行为无异,装成秦始皇仍旧在世的假象。

然而在那时,胡亥、赵高以及其他几个曾经受秦始皇宠信的宦官也知道秦始皇去世的事情,胡亥为了登上帝位,在赵高和李斯两人的帮助下,杀害了他的十几个兄弟姐妹,更甚至设计逼死了他的长兄,本应登基称帝的公子扶苏,踏着一条血路成为秦朝的二世皇帝。

2、秦始皇的儿子为什么叫胡亥

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也是最宠爱的儿子。据史料推测,胡亥的母亲很可能是羌人,被称为胡姬,胡亥出生于亥时,故被取名为胡亥。

秦始皇嬴政有很多儿子,但最出名的莫过于公子扶苏和秦二世胡亥。在周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大约姓是表示血缘出身,氏是表示社会集团。当时一般人的标记就是氏,而姓只在辨婚姻的时使用,因为有同姓不婚的原则,所以一般女性才称姓,而男性不称。

所以芈月可以叫芈月,但屈原不会叫芈原,同理秦始皇也不能叫嬴政。其实,在先秦时期称呼一个人未必是用姓或者氏,有时候这个人的国家、氏族、地位、封地哪个比较有存在感或者比较重要就用哪个,并不一定在名前就是氏。

比如商鞅,名叫鞅,后来的文史资料习惯叫他商鞅,是因为他的封地在“商”地,号商君,但他是姬姓,卫氏,可以叫卫鞅,而他又是卫国公孙氏的后裔,因此也可以叫公孙鞅。

所以,王室的各代君主,基本都不称氏,也不称姓,只称名。秦王室本来出自赵氏,所以秦始皇古书上顶多称他为赵政,从来不称他为嬴政,究其实,对于王室来说,有点像日本天皇,是无需在名字前冠上姓氏的。所以秦始皇的儿子扶苏和胡亥,都是名字,没有冠上姓氏。

3、胡亥是怎么被杀死的

胡亥在位期间,宠信大奸臣赵高,封他为秦朝宰相。而在赵高掌握朝廷实权的情况下,秦王朝的统治越发残忍暴虐,比之秦始皇时期更甚,使得天下百姓终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痛苦不堪。到最后终于逼得百姓起义造反,发生了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战争以及先前六国的的富国运动。至此,秦朝逐渐走向衰落。而胡亥最后是死于他极为宠信的奸臣赵高的心腹手下,被其逼迫自杀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秦始皇发明一战术全国兵力出击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领悟出一绝密战术

秦始皇发明的战术就是举全国兵力,去攻打一个国家,这个战术是在攻打楚国的时候发明出来的。

原来在攻打楚国的时候,秦始皇先是问到了王翦,说需要多少的兵力,王翦说需要最少60万,那时候的60万兵力就相当于是秦国的总兵力之和了,所以秦始皇没同意,又问到了李信,李信说只需要20万,所以秦王就让李信去了,但是却是以失败告终。

所以后来秦王不得不让王翦带着全国的60万兵力去攻打楚国,王翦去了之后,采用的是固守的策略,就一直守在楚国的城外,不管楚国怎么挑战,都不出去迎战,没想到这一守就是两年之久,并且两年的时间里,边境60万将士的吃食竟是从未落下,总的来说,就是跟楚国比内耗,因为秦国那时候的商鞅变法的缘故,所以秦国的内力还是要强的。

所以两年之后楚国败下阵来,王翦便是直接率兵开始攻打楚国,简简单单的就拿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秦始皇的名字是什么 秦始皇的名字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名字是嬴政,也叫做赵政,除此之外,还有祖龙、秦王政等称呼。嬴政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嬴政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首次的大一统,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的介绍

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13岁时即王位。除掉权臣吕不韦后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秦始皇认为自己功过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上的徐福去了哪里 徐福为秦始皇求到药了吗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徐福是秦朝最出名的方士,当时各个诸侯王都十分热衷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秦始皇自然也是其中一个。徐福曾上书,称蓬莱、方丈、瀛洲这三个地方有神仙居住,秦始皇便让徐福出海寻药。然而,徐福最终下落成迷,但在日本传有徐福之墓。我们都知道,世上能长生不老的仙药自然是不存在的,徐福或许是不敢空手而归,或许是被困在某地回不去,所以无人知晓他的最终去向。

1、徐福寻药

说到长生不老这个词,自古以来人们便没有停止过寻找它,哪怕它不复存在,古代帝王投入的资产不计其数,为的就能能寻找到一种灵丹妙药,然后自己能长生不老。相传彭祖活了800年之久,便是因为吃了灵丹妙药,而对于他是否真的活了八百年之久,终究是一个谜底。话说希望长寿的除了其他皇帝之外,秦始皇也不陌生。有人说徐福找到了长生不老之药,却为何不奉献给秦始皇?而他当时找到的灵丹妙药,便是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水果。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医疗技术不发达,古人的性命也比较短,一般人的寿命只活到了60岁左右便离世了,而有的人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想多享受几年,便动了长生不老的心思,似乎每一代帝王都在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却不知人应该遵循着自然规律,生老病死。

在我国历史上,活得岁数最长的皇帝便是赵佗,他活了103岁,因为自己活得太久,将自己的九个儿子活活熬死,差点还熬死了他的孙子,除了他之外,一般帝王的寿命在60左右,哪怕他拥有最好的太医,也不能起死回生。

2、徐福下落

秦始皇在年轻之时对长生不老是有一种鄙视态度,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必活很久,将自己的每一天都活出精彩就行,没想到当他打下自己的基业之后,看到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才知道长寿的重要性,为了延长寿命,他死马当活马医。

抓住秦始皇命门的徐福见机而上,他知道秦始皇现在最需要什么,自己便顺了他的意,他便开始讨好秦始皇,在得到秦始皇的信任之后,他无意间透露灵丹妙药的所在之处,想着死马当活马医的秦始皇便相信了他的话,毕竟对自己没有什么坏处。

徐福为了做做样子,曾经两次带着三千名孩子去了日本,第一次他没有去,为了不让秦始皇发现,他便骗秦始皇说自己在去东海的路上,被一条大鱼拦住了去处,因为没有装备,他们只能无公而反,第二次去了之后他便再也没有回来,对于他的去向,众说纷纭。

有人说他找到了长生不老之药,便是当时最为稀有的水果--猕猴桃,他为了自己的长生不老,自己独吞了灵丹妙药,还有人说他并没有找到,为了保命,他只能去日本求生,不管怎样,他在第二次下了东海之后,他在也没有回来,他的去向也成为了一个谜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嬴政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秦始皇在地方建立的制度是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嬴政在地方推行的是郡县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郡设守、尉、监三职,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掌监察事宜。县设县令或县长及县丞、县尉,县令或县长主管政务,县尉掌握军事,县丞掌管司法。县以下设乡,其主要职能有:1、摊派徭役;2、征收田赋;3、查证本乡被告案情;4、参与对国家仓库粮食的保管工作。郡县制的实行,实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芈月是秦始皇的什么人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芈月是秦始皇的高祖母。芈月也就是秦宣太后,是历史上著名的芈八子,论辈分她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始皇应该叫她太奶奶。

芈月出身楚国,芈姓,也称芈八子,是秦国相穰侯魏冉之异的父姊,之后为秦惠文王妃,生了秦昭襄王。惠文王死后,由惠文王后所生的秦武王即位。

武王在位三年便去世了,之后其儿子争抢王位,芈八子在弟弟魏冉的帮助下,立自己所生的秦昭襄王即位,芈月也就成为王太后。因为秦昭襄王年纪还小,实际的权力遂掌握在了王太后的手中,她开始了长达41年的临朝称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秦始皇灭了六国后六国的国君都去哪了?他们的下场又是怎样的

全文共 114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史上秦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秦国的国军是秦始皇,秦始皇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国军,秦始皇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修建长城,统一六国了。说到统一六国有不少的网友也是在问小编秦始皇灭了六国后六国的国军去哪里了呢?他们的下场又是怎样的?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灭了六个强国,统一中国,前后总共用了十年的时间,大家不经会问,六国灭了,它们的君主到哪去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秦灭六国之后六位国君的下场。 六国被灭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首先来说韩王,当时的韩国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的,而且国内朝政混乱,在被灭之前就经历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内乱,所以当秦军打来时,韩国怎么能抵挡得住?秦国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攻破了韩国都城新郑,当即就把韩王给杀了。

第二个是赵国。赵国自从长平之战过后,可以说是国内空虚,因为所以的精锐都在长平之战中被白起给干掉了(纸上谈兵的赵括就是这场战役赵军的指挥官),更加火上浇油的是,此时的赵国正遭受天灾,全国饥荒。秦国看准这一时机,趁虚而入,攻破邯郸城(其实这里给大家一个小小的知识点,很多人理解的战国后期,总以为强大的就是齐国和秦国,并不是这样,在长平之战前,赵国是完全有实力和秦国抗衡的,

甚至齐国都不是赵国的对手。因为在经过了赵武灵王赵雍的胡服骑射的一系列改革之后,赵国的军队实力不断提升,在战国后期是唯一可以比拟秦国铁军的)。话说回来,在攻破邯郸之后,赵王并没有被杀,而是被流放边疆了,最后的下场是饿死在一间破房中,身边竟无一个贴身侍卫,可谓凄惨呢。

第三个是魏国。

魏国在魏文侯时期曾是中原霸主,更可以说是列国的霸主,但在魏惠王之后,魏国先丢河西,在失函谷关,整个国家的实力更是大大削弱。这次更是经不住秦国铁军的冲杀,王翦的儿子水淹大梁城,魏国投降,魏王在不久之后就被杀了。

第四个是楚国。楚国是当时面积最大的国家,而且楚地多山林,难以行军,所以秦国灭楚是费了不少劲的。前后三年才攻下楚国都城,楚王投降,被贬为庶人,最后不知所踪,历史也没有记载。

第五个被灭的是燕国,自太子丹人头被献给秦国之后,燕王逃到辽东,最后被王翦的儿子王贲抓到,燕国也自此宣告灭亡,但是燕王的下场历史也没有记载。

最后被灭的就是位居东方的齐国了,灭了前面的五个国家之后,齐国再无屏障,而且齐地都是平原,无险可守。所以秦军攻打齐国可以说是非常轻松的了,可以说是横扫!攻到淄博之后,齐王投降,被贬到共城,最后也是被活活饿死。

不经感叹,亡国之君是真的悲催,其实有的并不是他们昏庸,而是他们恰好在这个时期被选为君王,命运如此,他们注定得承受大喜、大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秦始皇为什么痛恨母亲赵姬?赵姬是一个怎样的人?

全文共 1584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向来被人称为千古一帝,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统一的皇帝,而且推行了影响后世一直到现在的郡县制度,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非常多的事迹。但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帝王,却一直对自己的母亲没有什么好感,甚至可以说是痛恨她。那么,为什么秦始皇会如此恨自己的母亲,她是怎样一个人,又做了些什么事情呢?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霸主,横扫六国统一天下,为后世开启了千年文化。在这样的一位历史人物内心中却十分的憎恨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的母亲赵姬(?―前228年),赵国邯郸人,秦庄襄王王后,秦始皇生母。

秦朝推崇儒术,而儒家倡导孝,在每个古人心中都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可在秦始皇这里他却恨自己的母亲,这是为什么?

要知道赵姬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就要先了解吕不韦是怎样的一个人。

吕不韦原是战国末年濮阳的一个商人,战国时代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培养了他敏锐的政治眼光。当年,吕不韦设法结识了在赵国当人质的秦王孙异人,并帮助他西行入秦,使原本毫不起眼的孙异人,在秦昭王与秦孝文王相继去世之后,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秦国国王的宝座,即秦庄襄王。这位庄襄王毫无治国之略,又不好学,自从得了吕不韦的恩惠,便对吕不韦感恩戴德,一上任就宣布吕不韦为宰相。从此,秦国的大权就完全掌握在吕不韦手中。

下面我们就谈一谈赵姬、秦庄襄王孙异人、吕不韦、嫪毐、秦王赢政之间的恩怨情仇。

其实想要探究真实的原因并不困难。关于赵姬的出身,有人说她是邯郸的歌舞姬,有人说她是赵国大户人家的女儿。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的母亲赵姬行为一点也不检点,最开始做了吕不韦的小妾,在怀孕两个月的时候被献给了庄襄王,所以历史上也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谁?这个迷只能留给后世来揭开了。

我们接着说,在庄襄王死后,赵姬身为太后还时不时的与吕不韦重温旧情,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后来赵姬又与嫪毐私通并且生下了两个儿子,这让从小就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秦始皇内心遭到了多么大的创伤,母亲的所作所为让秦始皇变得更加冷漠,愤怒残暴,最后杀死了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将嫪毐五马分尸以示众人,并且将自己的母亲赶出了咸阳。

庄襄王孙异人在邯郸为人质时,这位赵姬是邯郸一富家女,被吕不韦选中,娶回做妾,不料孙异人在与此女相识后对她一见钟情,便硬让吕不韦把她让给自己,吕不韦被迫答应了,于是这位邯郸女就成了庄襄王的嫡妻,待庄襄王即位后,她便名正言顺地做了王后,庄襄王死后,她又以赢政生母的身份稳居太后之位。然而,她虽贵为太后,却风流成性,庄襄王刚死,她便与前夫吕不韦重修旧好。后来,吕不韦渐渐感到赢政对自己不满,意识到这样下去,终有一天会纸包不住火,他便把假太监嫪毐引荐给了赵姬。

太后得到嫪毐后,不久竟怀孕了。太后怕事情败露,两人就躲到雍城去了。

后来,有人告发嫪毐与太后私相淫乱,且已生下两子。秦王赢政查实时,嫪毐还趁机发兵作乱,结果兵败,和他参与叛乱的人皆被斩首,并车裂示众。嫪毐与太后所生二子也被杖毙。太后本人也被囚禁于雍城栻阳宫,不得自由活动。吕不韦是嫪毐的引荐者,赢政趁机免了他的相国之职。

到后来有人说服赢政迎回太后时,担心太后与吕不韦再生事端,赢政便下令将吕不韦安置到距咸阳千里之遥的地方去了。但吕不韦在河南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门庭若市,造访他的各国使者众多,而招致了赢政对他的忌恨,他害怕吕不韦受邀去为它国效力,又反过来攻打秦国,便赐书给吕不韦。这封信虽不是宣判吕不韦死刑,但措辞相当凌厉。后来,吕韦在赢政面前没有一句辩白便饮鸩而死了。

正是赵姬的不检点行为对秦始皇的一生都产生了严重影响,母亲的行为让他无地自容,甚至对所有女人都感到厌恶,所以秦始皇迟迟都不立皇后,至今也没有确定秦始皇的皇后到底是谁或到底存不存在。

一代帝王被母亲见不得人的一面影响了一生,这就是秦始皇最恨赵姬的原因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秦始皇和汉武帝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汉朝兴秦朝亡?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被称为千古一帝的人,但两人所领导的朝代命运却大相径庭。汉朝秦朝亡,为什么秦始皇完成了全国统一的伟业却没能保住汉朝呢?其实汉武帝和秦始皇相比,两人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整体来说汉武帝施政的方式和秦始皇非常的不一样,汉武帝能够站在百姓的利益上多多着想,而秦始皇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得人心,而且做了很多百姓接受不了的事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两位皇帝的比较吧。

每个人都有临死前三天,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把握不好这段时间,为什么呢?面对即将离开这个让人眷念又让人遗憾的世界,有几人能准确判断这个时间?极少!

秦始皇和汉武帝是中国封建时代前期最重要的两位皇帝,两人对比,在立国方面,秦始皇更胜一筹,因为汉武帝不需要立国,因此也不知道汉武帝立国的才能;在治国方面,秦始皇和汉武帝各有千秋、平分秋色;在移交皇权方面,秦始皇明显弱于汉武帝,为什么呢?因为这件事,直接导致汉朝兴秦朝亡。

汉武帝早年时立过太子,晚年时又误杀了太子。在临死前三天,汉武帝立了八岁的幼子刘弗陵为太子,并召霍光等五位顾命大臣在病榻前接受诏命,待一切安排妥当后,汉武帝才恨恨而去。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汉武帝的权力移交相当成功。尽管刘弗陵有两位年长的哥哥,但是,汉武帝的周到安排使一切阴谋都无法得逞。

在皇权的移交上面,汉武帝的个人意志得到了完全实现,一是他明确了太子人选,二是他立了五位顾命大臣。这样,谁想更改汉武帝的意愿都不可能。为什么汉武帝放着两位年长的儿子不立,偏偏立八岁的刘弗陵?事实证明,汉武帝的确有识人慧眼,刘弗陵不负父命,成为一代中兴之主。

秦始皇呢?他渴望长生,一直不相信自己会这么快死亡,所以,当他在平原津病重时,一不准大臣们议论善后之事,二没有更多地考虑皇权平稳移交的问题。就算等到病危时,他也没想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当生命垂危时,他尽管写了诏书,发出之事却来不及管。因此,诏书变成了遗书,而且落到赵高的手中。

正因为没把握好临死前的最后三天,秦始皇远没有汉武帝那么从容,一没有立太子,二没有一批顾命大臣,三没有监督诏书发出。也正因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临死前截然相反的表现,导致秦朝灭亡而汉朝兴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