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秦始皇陵墓为什经典十篇

看到陵墓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陵,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除了我们熟知的秦始皇陵,你还知道哪些?下面是问学吧小编为你整理的一些陵墓的资料。

浏览

6519

文章

10

篇1:秦始皇为何要在其陵墓里放水银?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揭秘秦始皇为何要在其陵墓里放水银?

秦始皇在陵墓中放一些水银,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可以防盗,另外一个原因就可以达到防腐蚀性的效果。

水银本身就是一种液态金属,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不小心的吸入释放出来的蒸汽,可能就会导致肝脏损伤,导致脑部损伤,同样的对于这些盗贼也会有一定的效果。因此秦始皇就会在自己的陵墓中放上一些水银。

水银还会拥有着隔热的效果,可以在地宫内形成一个隔热层,具有着密闭的效果,除了这些原因之外,水银也会拥有着一个杀菌的效果,对于地宫中的尸体也会发挥一个比较好的防腐蚀性作用。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有很多的考古学家都表示水银和丹砂本身就被称之为不死之药,秦始皇会把这些水银放在地宫中,完全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永远长生不老,可以羽化登仙。相信大家都会明白,秦始皇在之前一段时间也曾经会沉迷于丹术之路,希望让自己能够达到修仙的一个目的,甚至还会把整个皇宫全部都搬入到咸阳地宫,一面接见神仙一面去批阅奏折,任何人都不可以去打扰自己。

从这里可能也会让大家明白,秦始皇陵墓中的这些水银,或许也同样能够有效记载这一位皇帝的不死之梦,会让人知道,在这背后这位皇帝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只是很可惜,没有人能够永远长生不老,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最终都难逃一死。通过这一些,自然就能够让大家明白,秦始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看到这里时自然也会知道在这些故事的背后到底会有什么样的一些内容,这一点才是大家非常关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古代秦朝秦始皇陵墓被盗过吗?秦始皇陵墓到底是怎样的?

全文共 384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秦始皇那可是当时秦朝的一代国君,在当时的秦朝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秦始皇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位自称自己是皇帝的人,公元前210年,这位风流人物也是离开了人世,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一个谜团,因为秦始皇从自己上位便开始大肆的修建自己的陵墓,现在被人们发现吃的兵马俑也是被称作是世界奇迹。那么,足以见出,秦始皇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秦始皇的陵墓被盗过吗?秦始皇陵墓到底是怎样的?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导读:公元前210年夏,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王赢政逝世。他被安葬在了一座巨大的陵墓中。这座陵墓在他生前就开始修建,前后共花了39年时间,修陵顶峰时用工达到70多万人,占到了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10!秦始皇陵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帝王陵墓,它代表了当时世界上科技的最高水平。据史书记载,项羽带兵进入关中后,先杀了已投降刘邦的秦王子婴和秦王室贵族,然后把咸阳城内掳掠一空,最后一把火烧了咸阳城。接着,项羽又带兵来到秦始皇陵,命士兵挖掘始皇陵,将陵墓上下所能见到的东西统统运走。当时运东西的人有30万,30多天还没有运完,足见陵中珍宝之富。最后,项羽将不能过走的东西一把火烧了,大火烧了许多天。这可能是秦始皇陵最早和破坏最大的一次劫难。

项羽东撤后,关东的盗贼纷纷涌入秦始皇陵,传说捣毁陵内铜椁以取铜。再后来,传说有一个牧童在此放羊,羊走进了被乱军挖开的地下穴道,找不到了。牧童便拿了一个火把,进入墓穴中去找羊,结果失火,大火烧了90多天。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这样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些记载都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被盗和火焚的破坏。

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为了笼络人心,公元前195年,刘邦下令对秦始皇陵妥为保护,安排20户人家住在秦始皇陵附近,作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此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对秦代帝王陵墓,也都下令保护。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曾令临潼县保护和修整秦始皇陵。清朝的陕西巡抚毕沅,还曾为秦始皇陵立碑。

但是秦始皇陵埋藏丰富,必然会引起各种人物的觊觎。据记载,东汉末年赤眉起义军、魏晋后赵时期统治者石勒和石季龙、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等都盗掘过始皇陵墓。

地下宫殿可能没有被盗

已出土的两乘铜车马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下面地宫西墓道的耳室里。有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地宫普遭火焚和洗劫,如果真是这样,那墓道旁的随葬品应该首先遭到破坏。但铜车马出土前没有遭到火焚和其他人为破坏,这也为地宫没有被盗火烧做了一个旁证。十余年来,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封土四周进行了细致的钻探工作,先后打了4万多个探孔。钻探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四周均有4米厚的宫墙,宫墙还用砖包砌起来,并且找到了若干个通往地宫的甬道,发现甬道中的五花土并没有人为扰动破坏的迹象。只发现两个直径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盗洞,但这两个盗洞均远离地宫,尚未进入秦始皇陵地宫之内。此外,秦始皇陵地宫中存在大量水银的事实,更是其未遭到盗掘的有力证据。因为地宫一旦被盗,水银就会顺盗洞挥发掉。由上述理由可以推断,秦始皇陵地宫可能没有被盗。

秦始皇陵南依层层叠嶂、山林葱郁的骊山,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在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内城里面修建了堂皇的地下宫殿,顶上有用明珠做的日月星辰,地下布置了用水银做的江河湖海。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1974年1月29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后经国家有关组织的挖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2]。现代考古证明,秦始皇陵地宫完整的保存在封土堆下,几千年来未被盗掘。

2000多年过去了,显赫一时的秦始皇陵如今只剩下了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包,耸立在陕西省临潼县的骊山脚下。它就是秦始皇陵的封土堆。据史书记载,当年秦始皇命丞相李斯修筑陵墓,陵墓挖到一定深度,就再也挖不动了。李斯于是奏表请示,秦始皇回答说:“其旁行三百丈乃至。”

这个记载引出了人们的种种猜测。地宫,这个用来存放秦始皇棺椁和随葬物品的宫殿,究竟建在哪里?是在封土堆下,还是在它周围“三百丈”远的某个地方?

从1962年起,考古工作者开始对秦始皇陵进行考古勘察。经探测,陵园范围达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的面积,这么大面积的陵园在世界上也属罕见。

1974年,秦始皇陵再一次震惊了世界。人们在它的东侧挖出了一个巨大的兵马俑坑,成百上千个比真人还要高大的陶俑出土,轰动了整个世界。第一个被发现的兵马俑坑被命名为1号坑,它的面积达到14000多平方米。

然而,10个兵马俑1号坑的面积才相当于一个地宫的面积。

考古学家预言,地宫作为秦始皇陵的核心宫殿,它的价值将不可估量。

秦陵发现庞大宫殿群面积达17万平方米

最新考古勘探与研究表明,秦始皇帝陵园内沉默着一处庞大的宫殿建筑群,其十进式院落建筑和一处台基式主体建筑浑然一体,犹如紫禁城。

2010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园的内城西北部勘探发现了一处长方形的十进式院落的庞大建筑群,总体上南北长690米左右、东西宽约250米,面积达17万平方米。

是谁主持了秦始皇陵的修建呢?

据推测,少府是主管建筑的,国家陵墓当由其管理。当然最高的管理上级还是本相,只是本相日理万机,由少府具体操作办理而已。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少府一官是秦统一后命名的,在统一之前有无这一官职无从考证,但无论有无,肯定有一种机构专管宫廷的土木建筑工程。至于这一机构名称如何,尚待进一步考证。

秦始皇陵有多深呢?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其“穿三泉”。《旧汉书》中对秦始皇陵的描述有“已深已极”、“深极不可入”之语。有人认为,秦陵地宫不浅也不深,书中提到的“三泉”无外乎人们经常提到的“九泉之下”之类。据《吕氏春秋》记载:“浅则狐狸扬之,深则及于水泉”,即最深到泉水。在古代由于受技术限制,要在泉水下施工实为不易,并且如果地宫位于地下水位之下,地下水长期渗透,定会使地宫遭受“浸”害,秦始皇及其皇陵的设计者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当然这些都不过是推测,具体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秦始皇陵地下墓穴的结构如何呢?

从已发掘的秦始皇陵遗迹看,似乎秦始皇要把生前的宫室、山河及其他一些都带到地下世界去,而要实现这一点,非建造广阔的墓室难以如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这里,既提到中羡门、外羡门,想必肯定有内羡门。这似乎表明地宫中有通往主墓的通道,工匠只能闭在中羡门以外的地方,内羡门以内才是秦始皇棺樟置放之地。至于墓道之长也就可想而知,若说有三百丈洞室的存在自在情理之中,难怪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地宫的洞室就在现在人造封土以南直达骊山中心主峰———望峰之下。

据考古勘探,以及对墓道兵马俑位置的判断,专家认为,陵墓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愿意坐西向东呢?

有人认为,秦始皇生前派遣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并多次亲自出巡,东临碣石,南达会稽,在琅琊、芝罘一带流连忘返,这一切无不昭示其对仙境的迫切向往。可惜徐福一去杳无音讯,秦始皇亲临仙境的愿望终成泡影。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于天国,大概这就是暮年秦始皇的最大愿望。基于此,秦始皇陵也就只能坐西向东了。

有人认为,秦国地处西部,为了彰显自己征服东方六国的决心,秦王赵政初建东向的陵墓;并吞六国之后,为了使自己死后仍能注视着东方六国,始皇帝矢志不改陵墓的设计建造初衷,所以我们看到的陵墓只能是东西朝向。

还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坐西向东,与秦汉之际的礼仪风俗有关。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从皇帝、诸侯到上将军,乃至普通士大夫家庭,主人之位皆坐西向东。秦始皇天下独尊,为了保持“尊位”,陵墓的朝向可想而知。

其实,让人不解的不仅是秦始皇陵墓的朝向。据考察,陕西境内已发掘的917座秦墓,绝大部分都是东西向。秦公陵园的32座大墓,也全部面向东方。秦人葬式的这一特点,越是早期越为明显。是什么原因让秦人采取这东向的葬式呢?坚持秦人起源于东方的学者认为,由于东方是秦人祖先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地方,他们对东方怀有特殊的感情,然而东西悬隔,路途遥远,其间又强敌林立,“叶落归根”的希望非常渺茫,因而采用朝向东方的葬式,以示不忘根本。相反,坚持秦人起源于西方的学者认为,秦人采用“头朝西方”的葬俗,是想彰显他们来自中国西部。但如果头西足东的葬式表示秦人来自西方的话,那么华夏诸族流行的北首而葬之俗,是否说明他们来自北方呢?现代文化学与民俗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秦人流行的西首而葬之俗和他们曾流行过的“屈肢葬”一样,与甘肃地区的古代文化或某种原始宗教信仰有关。比如“白马藏人”对本民族盛行的西首葬的解释是,日落归西,人亦随太阳走。也许,秦人对他们的葬式,也有本民族特有的解释。一切都不得而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秦始皇认为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为什么还要修建陵墓?

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一生都在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为什么最后还要大费周章修建皇陵和兵马俑呢?实际上秦始皇也是一位读书人,虽然内心十分渴望能够长生不老,但内心还是比价实际的,到了晚年知道自己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所以干脆直接一点对后世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对于秦始皇来说真正的心病是没办法去除的,就算尝遍天下所有的仙丹都没用。而且秦始皇的野心还非常巨大,想要称霸整个阴间,所以才修建了如此壮观的兵马俑。

生死有命,大概是世间最难违抗的法则,很多人穷尽一生去寻求长生不老之道,却最终蹉跎光阴,并因为误服丹药而过早离世。一般而言,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权势越大的人便越想要活得久一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人物便是秦始皇了。秦始皇在一统中原并发展了一段时间的国力之后,便将生命的重心放在了追求长生不老之道上了。不过可惜的是,他最终还是没办法打破自然的法则。

人们也知道,秦始皇虽然致力于寻求长生不老,但是对自己修建陵墓之事却从未荒废,这才有了如此的壮观陵墓——秦始皇陵和兵马俑。

秦始皇的一生是辉煌无比的,他在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期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也就是说,在他39岁时便完成了统一天下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奠定我国的基本疆域。这样的一个人注定是不平凡的,也是后人敬仰的。秦始皇也认为自己十分伟大,功劳胜过了三皇五帝,因此便用皇帝来称呼自己。

不过到了统治后期,秦始皇开始迷恋起了长生不老之术,并笃信命数。当秦始皇听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这些海岛都是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上面有着很多的“不死之药”,普通人服用之后便可“长生不老”,他便先后重用卢生、韩终、徐福、侯生等人,命他们为自己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然而,秦始皇终究还是没有和命运反抗成功,带着自己的遗憾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并被埋葬在了秦始皇陵。

古代的皇帝,大多在自己登基之后,便开始着手准备陵墓的建造工作,秦始皇也不例外。虽然秦始皇晚年之时,将自己的目标主要放在了寻找长生不老之道上,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不过是碰运气罢了,毕竟自古以来,世间并不存在长生不老之人。为了防止出现最终没有找到长生之道,并且自己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却没有一个像样的陵墓。秦始皇便准备做两手工作,令人抓紧修建秦始皇陵。

同时我们也知道,秦始皇是一个相当自负之人,此人完成统一大业之后,便认为自己是最伟大之人,应当享受最好的待遇,因此秦始皇陵之中好东西十分之多。

为了防止自己死后陵墓之中的东西被人觊觎,秦始皇还令能工巧匠做了很多的机关,可见其对陵墓建造工作还是十分用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的真正原因 秦始皇陵墓为什么有水银

全文共 238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秦始皇,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他对于我们中国古代历史可以说是影响力最大的皇帝之一,正因为如此,秦始皇给自己的墓地建造的可是金碧辉煌,据了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帝墓地!然而事到如今,到处都在议论关于秦始皇陵墓的事情,网上的说法更是参差不齐。但是如果真的发现了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呢?还有就是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会有水银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的真正原因

一是是否真是秦始皇陵,这是一个谁也不敢说的话题。考古界认定这块山丘是秦始皇陵时,却不敢挖掘,却说出了许多理由,说里里面有机关,或是怕破坏里面的宝藏,而且怕破坏秦始皇的尸体等原因才不挖掘。其实,这些都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谁也不敢肯定这就是传说中的秦始皇陵,如果一旦挖下去不是秦始皇陵,那将是考古界的一大笑话,因为说里面有机关,在现代科技面前那也是小巫见大巫,很容易破解,不存在怕古代的机关问题;至于说怕破坏宝藏,那更是骗人的事情,考古界挖宝藏无数,都能够很好的处理,再说过去是宝藏,现在也许只能作考古用,并没有实际意义;对于秦始皇的尸体,更不是问题,如果秦始皇陵的尸体真能完整保存到现在,我们现代的技术也完全能够让他继续完整保存,湖南的女尸能够很好的保存,就是一个例证,何况现在的技术更加先进,而且更加有准备。所以,秦始皇陵之所以现在还没有挖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谁敢肯定这就是秦始皇陵。尤其是曹操墓的议论纷纷,更加让专家不敢提议。与其不敢肯定,还不如让神奇永远保存下去。

二是谁也不敢肯定下面到底还有多少东西,是否早被洗劫一空。如果真是秦始皇陵,但也经历了2千多年,经历多少战火,尤其是秦朝只经历15年,当年项羽攻克咸阳时,对秦始皇恨之入骨的项羽一把大火烧掉了阿房宫,如果真有秦始皇陵不可能没有人知道,项羽是否挖了它现在没有史料记载,而且是否有人早已盗墓,里面的东西早已被洗劫一空,也无人敢肯定,现在的里面到底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是否还具有开采意义,谁也不敢肯定,因为挖掘秦始皇陵不是一个小工程,其总面积达到56.25平方公里,高度120米,而且其传说很多,需要的保护措施那也是空前,但如果真挖掘进去,可里面已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那不但得不偿失,怕在世界面前闹出笑话。与其怕闹笑话,不如保持现状,让他永远神秘下去。

三是由于旅游产业的需要,当地政府也不同意挖掘。大家知道,西安历经几千年,文化底蕴极深,人们到西安旅游的根本原因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传说中的秦始皇陵更是其中一张最大的明片,现在,兵马俑、法门寺、大雁塔虽然具有吸引力,但没有多少神秘感,而秦始皇陵由于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些什么,所以,人们反而对其充满兴趣,虽然只是一堆土,但人们总要来看看,如果一旦挖掘,就等于已经解密,而且还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秘密,江湖一张纸,捅破不值半文钱,所以,现在许多旅游景点都要人为制造神秘来吸引人,我们何必不保存这种神秘更吸引人?与其揭开神秘让天下都知道而失去吸引力,还不如永不解密让他们去猜测不吸引游客,以壮大旅游产业,让旅游产业成为当地财政更大的支柱!

2、秦始皇陵墓为什么有水银

根据历史上的文字记录,秦始皇墓地里存在着非常大的剧烈毒气的汞和水银。现在的考古工作人群在这片墓地的土壤样品中确实也发现了非常高的水银和汞含量,可以看出来司马迁的记载没有任何的错误,那么他到底为什么要在墓地里边放置含有剧毒的水银呢?对于此事的说法后世说法不一。

很多人认为他在墓地里边放置水银和汞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盗墓贼盗窃的,因为挥发过了的水银就会形成非常大的毒气体,足以让这些带着不纯目的进墓地的人都永远的留在里面。但是根据很多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由于受到文化水平和认知程度的限制,秦朝的时候中国人还并不是非常了解水银容易挥发然后形成有毒气体这个特性。那么秦始皇又是怎么知道在自己的墓地里放置这些液体呢?难道他真的是聪慧过人,不管怎么样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啊。

综合到了一块来说,秦始皇在自己的墓地里边放置了同汞主要是为了显示自己统治天下的皇帝身份和防止腐烂,也就是因为秦始皇的墓地含有非常多数量的水银和汞,很多有学问的考古专家和学者都认为这位皇帝陵墓里边的陪葬物品可能会保护的比较好。因为水银和汞在防止墓主人的尸体腐烂的同时,也防止了墓地里价值连城的陪葬品的腐烂和变质,这些陪葬品在今天被发掘出来后可都是价值连城的古董啊,并且对考古对当时历史的解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秦始皇陵墓的怪事

就是其实兵马俑在刚刚出土的时候是彩色的,他身上的颜色是一种我们生活之中比较罕见的紫色,这个色彩与兵马俑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合,使得兵马俑整个人显得栩栩如生,同时在另外一个方面也展示了古人的高超水平。我们可以想象如此庞大的兵马俑给人们带来的震撼,但是如此震撼的场景,就在短短几分钟之后就消失不见了,数以千计的兵马俑在顷刻之间变成我们今天看的灰气沉沉的一片,少了他原本的色彩。突然爆发的事情,这可吓坏了在场的专家,一时之间大家都慌了神。回去大家针对的秦始皇陵墓发生的怪异现象进行仔细地研究。给出的结论就是,由于秦始皇的兵马俑在地下面被埋藏了数千年,兵马俑本身的色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经过人们的挖掘,导致兵马俑大面积的暴露在空气中,这时候身上的色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强烈的的化学反应,所以在一瞬间这些兵马俑的颜色就消失殆尽。这真的是一个令大家非常伤心欲绝的消息,就是由于这件事情的发生,使得专家也不敢轻易对秦始皇的陵墓进行深一步的挖掘,由于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还达不到很高的水平,所以不敢对秦始皇的陵墓进行更多的探秘!由于秦始皇陵墓里面还存在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问题,大家也不敢轻举妄动,不要由于自己的无知操作,而对秦始皇陵墓在进行第二次的破坏,从而造成无法补救的后果,唯有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才可以让这个沉睡几千年的陵墓可以跟世人见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的真正原因 秦始皇陵墓不挖为什么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因为秦始皇陵墓的地宫太深,其距离地面深度超过了百米,如果强行挖掘,容易引起坍塌;其次挖掘的成本高,时间长,秦始皇帝陵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发现的陪葬坑就有180多个,地宫面积约2.5万平方米,挖掘时间可能超过40年;最后出于对文物的保护,不宜大肆挖掘,如果不小心,可能造成文物的破坏。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

秦始皇陵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内城呈矩形,周长3840米,北墙有2门,东、西、南3墙各有1门,内城里即为封土所在。外城呈矩形,周长6210米,四角各有门址一处。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实际上它是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考古界十大凶墓是哪十大?秦始皇陵墓、罗马古城庞贝城纷纷上榜

全文共 304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看到不少人都在讨论这个考古界的十大凶墓,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那么这个考古界到底有没有这个十大凶墓呢?其实当然是有的啊,当然了这个也只是一些笑谈而已,不具备真实效应了,所以有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传说这个秦始皇陵墓罗马古城庞贝城还有什么印度泰姬陵、奥茨冰人葬坑都上榜了,所以有对这个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吧,看看具体的情况吧!1、中国的秦始皇陵墓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2、长沙马王堆墓

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1974年先后进行3次考古发掘,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三座都是北侧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墓底和椁室周围,都塞满木炭和白膏泥,然后层层填土,夯实封固。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墓葬共计出土1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3、河北清东陵

清东陵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4、埃及帝王陵的图坦卡蒙法老墓

图坦卡蒙陵墓指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墓地,图坦卡蒙是3300多年前的一个年轻埃及法老,他曾在金雕御座上管理着庞大帝国。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最著名的法老之一,他的豪华陵墓和黄金面罩已成为埃及古老文明的重要象征。5、埃及奈费尔塔里王后陵

奈费尔塔里王后陵(发现地及时间:埃及王陵谷,1904年)挖掘古墓是追溯历史的最佳方式。不论修建得多么豪华,不论是否有金银珠宝,不论是否还能意外发现其他洞穴,古墓暴露出来的是有关墓主人及其当年生活的各种引人入胜的秘密。美国《焦点》杂志秋季号刊登,奈费尔塔里王后陵(发现地及时间:埃及王陵谷,1904年)是已发掘的世界10大古墓之一。6、埃及吉萨大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塔高146.59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高。塔身是用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至5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至今发现的110座金字塔中最大的。

它是一座几乎实心的巨石体,成群结队的人将这些大石块沿着金字塔内部的螺旋上升通道往上拖运,然后逐层堆砌而成,十万多个工匠共用约20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人类奇迹,当年埃菲尔铁塔还未建成时胡夫金字塔还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7、英格兰萨顿·胡古墓

萨顿胡是七世纪皇家墓地。1939年,考古发掘显示这个墓是一条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快速战船,长27米,宽4.2米,中间为墓室。墓内装有很多珠宝,据推断它们属于英格兰最早的一位国王东英吉利国王雷德沃尔德。墓地的酸性土壤意味着只有铆钉和船的形状尚可存在,此外还有一些迹象显示那里曾经躺过墓室的主人。8、印度泰姬陵

泰姬陵(Taj Mahal),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泰姬陵全称为“泰姬·玛哈拉”,是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心爱的妃子于1631年至1653年在阿格拉而建的。位于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是世界遗产中的经典杰作之一,被誉为“完美建筑”,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誉。

泰姬陵因爱情而生,这段爱情的生命也因泰姬陵的光彩被续写,光阴轮回,生生不息。尽管有人说,沙·贾汗只是一个好大喜功的暴君,根本不是多情种子;尽管有人说,泰姬陵美轮美奂的脚下,不知堆砌着多少人的鲜血乃至生命。但是我们似乎更愿意相信这世上真的有情深意重的男子,有穿越时空的思恋,有生死相随的爱情。泰姬陵依然超越着简单的建筑学意义,默默地美丽着,不为别的,只为世人心中那一点对爱情的美好向往。9、奥茨冰人葬坑

1991年,德国业余登山家赫尔穆特·西蒙在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海拔3000米的冰山顶上发现了一具被冻僵的木乃伊,众多科学家研究发现,这具被称做“冰人奥茨”的木乃伊距今大约有5300年,是最古老、也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具有相当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但赫尔穆特·西蒙去年10月在攀登阿尔卑斯山时不幸葬身雪山,自己也成了一名“冰人”。事实上,西蒙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惟一一个接触过“冰人奥茨”而死于非命的人。

据悉,第一个遭遇“冰人的诅咒”的人是著名科学鉴定专家莱诺·亨因,他是第一批接触“冰人奥茨”木乃伊的人。当年正是他自告奋勇、徒手从雪堆中将“冰人奥茨”的骸骨挖掘了出来。然而一年后,当他驾车出席一个有关“冰人奥茨”的研讨会途中,突然遭遇车祸,亨因的汽车与另一辆汽车迎头相撞,亨因身受重伤不治身亡。

此外,帮助搜寻这副骸骨有功、又一起参加冰人挖掘工作的山区向导费特兹,也在一次登山意外事件中摔死;之后,一名曾经拍摄整个冰人骸骨挖掘过程的电视台记者,也患上脑癌痛苦地死去。

噩运在去年最终降临到“冰人发现者”赫尔穆特·西蒙的身上,去年10月当他爬阿尔卑斯山旧地重游时,却在冰人骸骨发现地点附近遇上恶劣天气,失足摔死。

令人更加沮丧的是,西蒙的葬礼举行完刚刚一小时,西蒙雪山遇难当天负责上山搜救西蒙的救援队队长沃纳克,又突然心脏病发作身亡。10、罗马古城庞贝城

庞贝古城(Pompeii)是亚平宁半岛西南角坎帕尼亚地区一座古城,距罗马约240千米,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维苏威火山东南脚下10千米处。西距风光绮丽的那不勒斯湾约20千米,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胜地。

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但由于被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较完整,从1748年起考古发掘持续至今,为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2015年5月,考古学家和科学家对千年前被掩埋在火山灰下的庞贝城居民化石进行修复。

总结:

看起来咱们中国的古墓还是有很多凶墓的呀,谁让咱历史长,智慧深呢,而且我国的古墓往往都伴随着古老而可怕的传说,还有埃及的一些古墓,都是当地传说中具有诅咒等等可怕的死亡事件,让我们普通人都是望而却步,不敢轻易前行。

但是我们是长在新中国,沐浴新科技长大的孩子们,迷信这一套是不咋管用,但是我们也知道凶墓之所以凶不仅仅是神话传说,还是因为古人在建造墓穴的时候,展示出来的智慧,墓穴里面的机关暗器和致死之毒之类,还有一些我们知道墓地大致位置,但是至今未能明确具体地方,贸然开发恐怕会毁掉了千年古墓,所以种种原因,使得古墓愈加凶险万难,神秘莫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

全文共 1877 字

+ 加入清单

但公元前210年夏,秦王赢政逝世。他被安葬在了一座巨大的陵墓中,这座陵墓在他生前就开始修建,前后共花了39年时间,修陵顶峰时用工达到70多万人,占到了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10。下面是由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希望对大家有有所帮助。

为什么秦始皇陵墓还不挖掘

能不能建造一个跨度500米以上的大棚。挖掉了坟会使秦陵地面景观消失。地宫深度如何上下四,多长时间能挖完秦陵。保护技术不行,发掘能力不够与研究能力不行。投资多大。世界相关组织同意不同意挖掘。

我国对文物的发掘持保守和谨慎的态度。 一般来讲保护为主,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才进行抢救性发掘。 这主要是因为现有技术,对发掘工作是有很多障碍的。 如果发掘出来没法有效地保护,还不如不发掘,留待以后时机和技术及资金都成熟后再发掘。 其实十三陵定陵地宫的发掘就是一失败的例子。 毕竟文物就那么几件,都是独一无二的,破坏了就没了,不能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实验性地发掘,毁坏了就永远不复存在了。 所以,尤其像秦始皇陵这样的大工程,暂时还是不进行发掘才是对其最好的保护。

秦始皇墓为什么不打开

秦始皇墓不主张打开的主要原因是现在文物保护技术还没过关,不如放在地下自然保存。我们不能保证现在的技术能完全实现对文物的保护,秦兵马俑色彩的缺失便是一个强有力的警告。能挖而不能保护,不如不挖。秦始皇是中华庞大封建帝国的第一个开拓者,也可以说是中国民族的祖先之一,恐怕没有人愿意自己的祖坟被人挖开。

曹操为什么不挖秦始皇墓

曹操不挖秦始皇墓是因为埋的太深,封土堆太高,并且有大量的水银。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的真正原因

首先因为秦始皇陵墓的地宫太深,其距离地面深度超过了百米,如果强行挖掘,容易引起坍塌;其次挖掘的成本高,时间长,秦始皇帝陵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发现的陪葬坑就有180多个,地宫面积约2.5万平方米,挖掘时间可能超过40年;最后出于对文物的保护,不宜大肆挖掘,如果不小心,可能造成文物的破坏。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

秦始皇陵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内城呈矩形,周长3840米,北墙有2门,东、西、南3墙各有1门,内城里即为封土所在。外城呈矩形,周长6210米,四角各有门址一处。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实际上它是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

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

第一个原因是对建造陵墓的工人的一中尊敬,毕竟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皇帝,他的陵墓建造起来肯定是,工人们绞尽脑汁,任劳任怨,不畏艰险的建造出来的,而且据记载,很有上千的工人们随之埋入了地下,这让后人们都为之敬仰,所以不去挖掘也是说得过去的。

第二个是防止自己受到打扰。秦始皇是一位野心很大的皇帝,这也就促使他统一了中国,埋葬的时候肯定也会有很多的奇异珍宝,为了防止自己墓葬的入口被泄露出去,秦始皇曾把所有未他修建陵墓的人都杀了,就是为了防止以后的盗墓贼去打扰到他。

第三个是人们愚蠢的思想,秦始皇在位时一直想要长生不老,所以他曾经派下去很多人,为他去找能炼制丹药的一些老道等,再加上人们的胡思乱想所以他们就觉得,挖开秦始皇的墓就会受到诅咒什么的,所以他们也不敢去挖开也是正常的。

第四个就是机关重重,秦始皇不仅野心大还是一位很出色的军事家,所以他墓葬里面的陷阱那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水银河等,而且也确实有很多不怕死的盗墓贼去过但都没有回来过一个人,可见里面的陷阱有多么可怕。这也让人们闻风丧胆,所以这也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这时候就有会很多人说现在科技的发达足以可以去挖开了,但你们要知道人吸到一点水银就会中毒,更别说里面的是水银河了。

第五个就是一挖开就变成了废墟,这个也就是为什么找到墓入口而不敢开挖的最重要的原因了,秦始皇这个墓已经上千年了,里面的空气自然是无法流通的,这也就会导致一种现象就做氧化,就是一旦打开墓葬空气可以流通了,就会立马使那么多珍贵的东西瞬间成为废墟,这种现象在一些盗墓的电影里面也可以看见的,其实当时刚挖出来的秦始皇兵马俑都是彩色的。可是一碰到空气他们就都被腐蚀了,就成了一堆土,毫无意义了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秦始皇陵墓有多大面积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陵墓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陵园按照事死如事生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以封土为核心,秦始皇陵有内外两重城垣,城垣四面设置高大的门阙,形制为三出阙的属天子之礼,是帝国颁布政教法令的地方。宏伟壮观的门阙和寝殿建筑群,以及六百多座陪葬墓、陪葬坑,一起构成地面上秦始皇陵的完整形态,而这种形态,显然模仿的是秦都咸阳的宫殿和都城格局。

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秦始皇陵墓三大未解之谜 传国玉玺真的在皇陵里么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陵墓目前因为各种原因始终没办法进行正式挖掘,主要还是秦始皇陵墓占地面积实在太大了,而且完全不知道地底下的东西是否保存完好,如果盲目动工很有可能带来巨额损失。不过关于秦始皇陵墓的秘密非常之多,因为秦始皇本来就是历史上少有比较喜欢不惜一切代价动用大工程的皇帝,光是看兵马俑这架势就已经把我们给惊住了。说不定在皇陵中有更加壮观的东西,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关于秦始皇陵墓的三大未解之谜,一起来看看吧。

秦王朝作为中华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在国人心中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而大秦王朝的皇帝-秦始皇,更是作为始皇帝更是有着无上的意义,秦王朝虽然只传承了两代之短,但是大秦王朝留给后人的未解之谜却是颇多。履至尊而制六合,破碎天下完成了中华的第一次大一统,对历史有着非凡的意义。今天我们在这里聊一聊秦王朝遗留给我们的未解之谜。

一、传国玉玺。“完璧归赵”作为一段历史佳话,当秦王嬴政破六合大一统,而获至宝。由丞相李斯将和氏璧雕为玉玺,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在历史上传国玉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有了传国玉玺,这个皇帝的位子才算是得到了上天的承认。但是自秦始皇之后,传国玉玺的去处成了一个谜题。传国玉玺身为宝物可以抵挡很高的温度,烧毁是不可能的。现在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传国玉玺被陪葬在了秦陵,当秦陵地宫发掘之时,也必是传国玉玺的重见天日之时。

二、秦国十二铜人。当年秦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可是在秦王朝灭亡之后,这十二个铜人也不见了踪影。有一个说法是,楚汉之争,项羽入主咸阳,在焚烧阿房宫之时,也将十二个铜人烧毁了。但是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到了汉朝王莽篡政之后,为了解决钱荒,将十二个铜人销毁之后铸成了铜钱。但是大众对于这个说法也不怎么看好,大家更喜欢的一个说法就是,这十二个铜人陪着始皇帝一个深埋地宫,等着重见天日的一天。

三、华夏九鼎。大禹治水鼎九州,大禹当年为了治理洪水,分铸九鼎拱卫华夏,一鼎代表一州,华夏古九州在巨鼎的拱卫下国泰民安。九鼎作为华夏的国宝,也深得始皇帝的喜爱。《史记》记载秦穆公将九鼎掠到秦国都城,肯定最后落到了始皇帝的手中,杜牧在诗中写道“始皇东游出周鼎”。但是自秦始皇之后,九鼎在华夏的历史上就毫无踪迹可寻了,但是可以想到的是,始皇一直很喜欢九鼎,那么九鼎陪葬秦陵的可能是很大的。

我们可以想到的是,在秦陵地宫发掘的时候,绝对是轰动世界的时刻,也是很多宝藏重见天日的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陵墓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特别等帝王陵墓之一。在秦始皇陵墓中,展示了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人们的艺术才能,不开挖也是为了保留这份艺术文化。

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

秦始皇陵墓不开挖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由于有些技术不够成熟,还没有掌握开采以及完美保存的技术。另一个方面,不管从民族心理,还是民族感情上,站在崇敬先人的角度来看,所以都认为不应该开挖秦始皇陵墓。

根据世界遗产保护特殊要求来分析,开挖秦始皇陵墓这是很费时费财的,而且开挖秦始皇陵墓这是相当有难度的,在没有什么必要的情况下,并不适合去开挖。

再加上秦始皇陵墓目前已经成为世界遗产名单中的一员,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对象,所以对于开挖秦始皇陵墓一事,更是要小心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