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立冬如何养生与保健(精彩四篇)

浏览

3495

文章

4

篇1:立冬养生保健知识知多少

全文共 4049 字

+ 加入清单

立冬养生吃什么?总的来说,立冬时心肺气弱,肾气强盛,饮食宜减辛苦,以养肾气。此时宜少吃生冷或燥热的食物,适合清补甘温的食物,一起来看看立冬养生保健知识知多少,欢迎查阅!

立冬如何养生

1、多“点”笑

喜、怒、思、忧、恐五志之中,忧伤情绪容易伤肺。因此,冬天养生应将我们的心志、肺和呼吸系统与秋的收敛之气相应,以笑养肺。笑不仅使人心情舒畅,还能保持心火不旺,心脏始终处于一种柔和的状态,对肺是有好处的。

经常笑一笑能使胸部扩张,肺活量增大。特别是清晨锻炼时,若能开怀大笑,可使肺吸入足量的大自然中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心肺及脏腑气血调和,保持人的情绪稳定。笑虽可祛病健身,但必须适度。过分失常的笑,对心肺都有害,也会伤人气。

2、早“点”睡

立冬后,就要根据冬季的特点进行养生。在众多的养生方式中,最省事可谓“睡觉”了。冬季养生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充足的睡眠。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天最好能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果晚上的睡眠时间不足,那么可在中午补睡半小时到一小时。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养阴培元,有益于在冬季阳气潜藏,阴津蓄积。

中医认为冬主收藏,所以冬三月应早卧晚起,注重补阴才会事半功倍。建议每天最迟不超过12点(即子时)入睡。因为这个时候的“阴”到达了最盛的位置,过了12点阴气就开始下降,阳气缓慢上升。中医向来讲究“天人合一”,而静又养阴。因此,在每日阴阳的此消彼长的过程中,于12点之前入睡,最能养阴。睡眠时的被子应该以暖和、轻柔为宜。

3、少“点”盐

干燥的气候对呼吸系统伤害较大,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如果饭菜中含盐量太高,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使各种细菌在上呼吸道中更易存活。高盐的饮食还可能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使细菌、病毒乘机而入,诱发炎症。因此,冬季更应注意限盐。

在日常生活中“盐多必失”,要控制餐桌上的用盐量。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在6g以下(1啤酒瓶盖大约为6g盐),同时可以采用醋、芝麻酱、咖喱、料酒、香料来调味,加蒜、姜、葱、胡椒等提味。

4、吃“点”果

甘酸清润的水果通常富含维生素C和E,可以滋润皮肤。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使皮肤水润细腻,维生素E是种高效抗氧化剂,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增强细胞活力,如狝猴桃、山楂、苹果、梨、柑橘类水果。另外,酸味水果还含有鞣酸、有机酸、纤维素等物质,能起到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肠蠕动的作用,冬季,一天吃个水果,是补水润肺的理想选择。

美国《美好饮食》杂志最新载文推荐了4种冬季的最佳水果。常吃柚子有助于预防糖尿病。但吃柚子每天最好不超过200克。适量吃橙子可有效增加唾液分泌,促进消化,缓解咳嗽,保护肺脏健康。建议每天最好吃1——2个。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微量元素钾和镁。经常吃枣具有健胃健脾和改善血液的功效。吃板栗可防止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和骨质疏松症。

5、进“点”补

“入冬进补”,很多人会选择鸡、鸭、羊等热量高的肉类进补,其实这并不适合所有人,类似萝卜炖羊肉、狗肉火锅之类的温补食品适合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和儿童食用,但对于湿热体质、肝火旺体质以及痰湿体质的成年人来说,多吃肉类,特别是燥热的狗肉可能出现流鼻血、口舌生疮、烦躁等症状。

立冬养生要科学进补。不同体质的人,进补的侧重点不同,总的来说,无非是缺什么补什么。例如气虚的人要补气,可以多吃花生、红枣、山药;阳虚的人要补阳,可以多吃核桃、韭菜、狗肉、羊肉;阴虚的要补阴,可以多吃梨、银耳、猪蹄。专家提醒,冬季养生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去“补”,要是搞不清自己的体质,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

6、多“点”水

从表面上看,冬天人体虽然出汗少,但因组织液通过皮肤蒸发,成年人一天也要失去约600毫升水分。加上排便失水,一天中人体排出的水分在2500毫升左右。因此,即便冬季人们每天喝水也不应少于2500毫升。

其实喝水这件事,除了要喝够量,还要喝好水,才能真正保障身体健康。什么才算是好水呢?首先,好水一定是安全的。其次,好水口感要更好。最后,好水一定是鲜活的。

7、出“点”汗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选择冬季适宜的运动项目,总的原则是动作幅度较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年轻人或身体较好的中年人可选择跑步等强度较大的运动,锻炼时间比春夏季多10到15分钟;老年人或体质较弱的,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打拳等低强度运动,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宜。

冬季运动首先要充分热身,因为冬季人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弹力和伸展性降低,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容易使人感到身体发僵,不易舒展。如果不热身就锻炼,可能会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因此冬季锻炼前最好通过慢跑、徒手操和轻器械的少量练习,使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后再运动。

8、喝“点”粥

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常吃此类粥具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老人养生更要多喝粥。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最适宜。

此外,还可常食可安神养心的桂圆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润肺生津的银耳粥、护肝明目的菊花粥、和胃理肠的鲫鱼粥等。

9、护“点”脚

冬季健脚即健身。在冬季不要只顾添加上衣,却忘了下肢和脚的保暖,要知道下半身受寒亦可引发感冒。在气温下降的冬季,应穿一双保暖性好的厚袜子,当袜子和鞋垫汗湿后,要及时烘干,同时鞋子内部也要经常烘晒;另外,老年人从室温较高的屋子外出时,要设法避免寒气的突然刺激。

在冬季,要特别注意加强腿足锻炼,如果下班不忙的话,可选择以步代车走上一段路,或偶尔爬爬楼梯,都可以达到锻炼双脚的目的。民间素有“睡前洗脚,赛吃补药”的说法。在临睡前用温水洗脚,不仅能温暖双脚,还能消除疲劳、驱病强体。同时辅助按摩,用搓热的双手按捏脚底,不仅可以去除脚部表面的角质防止破裂,还可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这对双脚的保健和人体健康都十分有益。

10、调“点”神

冬季的寒冷气候会使人的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处于抑制状态,“精神感冒”症状也由此增多。专家提出,冬季藏精更宜养神,神志内敛才可精满气足,在精神调养上要力求其境,保持情绪安宁,避免烦躁,白天可多晒太阳,多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活动,并适当增加屋内照明亮度。

专家建议,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可以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11、防“点”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严寒天气,要保持居室环境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上午、下午定时开窗通风,避免烟尘污染和刺激。居室温度控制在16℃-20℃。此外,早晨、入睡前、洗脸时以及每次大小便后洗手时,都要坚持用冷水冲洗鼻子(并擤去鼻涕),这样不但能增强鼻黏膜的耐寒与抗病能力,还能及时把鼻道内的细菌、病毒和尘螨等物清除,减少感冒和过敏性鼻炎的发病。

立冬养生细节

冬天是天寒地冻、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会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避免烦扰,以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不要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

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衣着不要过少过薄也不要过多过厚,这是因为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即易引起感冒、消耗阳气,而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易使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中的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和温暖,失去它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也会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饮食调养方面要遵循少食生冷的原则,但也不宜过食燥热之物,可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如牛羊肉、乌鸡、鲫鱼、豆浆、牛奶,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如多吃萝卜、青菜等,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立冬养生原则

1、饮食遵循滋阴潜阳的原则

饮食宜清淡,要多吃热量较高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来避免维生素缺乏,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牛肉、羊肉、乌鸡、豆浆、牛奶、萝卜、青菜、木耳、豆腐、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苹果、桂圆等都是立冬后比较适宜的饮食。此外,冬季养生可以多吃坚果,坚果是指油脂多的种子类食物,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同时,要少吃海鲜等寒性食物,不宜吃肥腻或过咸的食品,少吃脂肪、糖含量多的食品。

2、运动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专家强调,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

如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适量练习,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此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

3、生活起居遵循节律规律原则

睡觉与起床都要科学把握时间。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强调在生机潜伏、万物闭藏的冬季里,要养精蓄锐,使阳气内藏。具体的方法是“早睡晚起”,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注意身体的保暖,以免阳气外泄。

4、精神遵循冬藏原则

在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专家建议,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同时,要多晒太阳。因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时间短,也是易使人产生抑郁情绪的一个原因,因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要保持精神情绪的宁静,避免烦扰妄动,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立冬养生保健 重在防寒健肾

全文共 2045 字

+ 加入清单

过了立冬之后的几天,就要全面大降温。那么在天气转冷的时候,我们要先做好防寒的措施,才能保护好自己重要的身体。

冬季的主气为寒,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阴邪伤阳后,人体阳气虚弱,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常见情况有恶寒、脘腹冷痛等。冬季对应的脏器是肾脏,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它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就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因此,冬季养生重点是“养肾防寒”。

炖补养生

冬季饮食切忌黏硬、生冷,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人体阳气受损,饮食调养应以“补”为主。补法中以炖补为佳,炖补制作时间长,有利于营养消化吸收,而且还可以适当加入药材,以增强疗效。炖补时可根据个人体质选用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

羊肉:冬天吃羊肉非常合适,因为羊肉性温,能给人体带来热量。中医说它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之妙品,是一种良好的滋补强壮食物。

鹅肉:自古以来流传着“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常食鹅汤、鹅肉,可以防治咳嗽,还能补益五脏。

鸭肉:冬天除吃一些能补阳的食物外,还要注意养阴,鸭肉营养丰富,是滋补妙品,尤适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特别是低烧、虚弱、食少、便秘和水肿的人,食鸭肉最有益。

进补要因人而异,不可乱补,应注意五忌:

一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害自身,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诱发心血管疾病。

二忌慕名进补。人参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服用的人多。但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出血。

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四忌多多益善。进补过度对身体也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

五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

补充水分

冬季进补一不小心容易补过头,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因此还需要多食水果、蔬菜,补充足够的水分,防止血液浓缩和黏稠。冬季北方水果较少,主要可以吃苹果。

中医认为,苹果性平。在众多水果之中,苹果可说是最普遍又最平和的一种,但它的营养价值却不容小视。中医认为它有生津润肺、健脾开胃的功效。入冬后,很多人常感到皮肤干燥、头晕嗜睡,反应能力降低,这时如果能吃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苹果,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再有,冬季许多人进补过多,往往会出现上火的症状,而苹果性平,可滋阴润肺,又可杀菌,对预防上火和感冒很有效果。

蔬菜里可以多吃萝卜和白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有顺气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散淤解毒、清凉止渴、利大便等功效。

中医认为,大白菜可以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绝大部分人群都可食用,尤其适于偏胖、内热偏盛、脾胃不和、咳嗽有痰的人士。冬天气候干燥,大白菜含水量极高,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滋阴润燥、护肤养颜的作用。大白菜中的纤维素有润肠排毒作用,还可促进人体对动物蛋白质的吸收,对于便秘人士尤为适宜。

但话又说回来,任何事物都有好与坏,大白菜也一样。因大白菜偏寒,脾胃虚寒人士应少食。另因大白菜中含有少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的物质,所以甲状腺肿大患者应少吃,或与碘盐、海鱼、海产品等一起食用。

生活防寒

进入冬季以后,“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是养生的重要原则,意思是说在寒冷的冬天应该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这时人体阳气迅速上升,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也逐渐升高,此时起床,则头脑清醒,机智灵敏。而且早晨空气中负离子浓度高,对人体也非常有益。

冬季防寒非常重要,要从背、足做起。中医认为,背部是人体经脉中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一身之表,又具有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所以一旦受寒,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出现上感或陈疾复发、加重等现象。对于老人、儿童、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暖背尤为重要。背部保暖方法很简单,只要穿一件贴身的棉(鸭绒)背心就好。

民间有一说法,“寒从脚底生”。因为足为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

运动保暖

冬季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

但是,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四肢较为僵硬,所以锻炼之前的热身活动非常重要。如先做一些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练习,等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

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原则,尤其注意运动后要及时穿上外衣,以免着凉。

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立冬养生当养肾,保健羊肉可常吃

全文共 1878 字

+ 加入清单

立冬”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立冬时节劳动了一年的人们要利用这一天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中医认为: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而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极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人体将会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冬季养生补肾吃什么好?

羊肉:羊肉补男人肾虚,这点大家都清楚,尤其是夏天吃效果更好。但如果想要让效果更出众,就得有需有量有备地进行。选择新鲜上好的羊肉,并且准备同量的上好山药,购买肉苁蓉,菟丝子,以及补脑的核桃仁,适量粳米。把上以食材混合在一起,加入适量的水,熬成汤食用,即可大补。

羊肾:羊肉补阳,但羊肾也是可以的,枸杞自然也是。所以,两者结合在一起,也有不错的效果。选择上好的羊肉,以及宁夏的枸杞,记得,要选择夏天的枸杞,无籽颗粒大。把羊肾洗好,还有枸杞,以及肉苁蓉,熟地等适合物一起放进锅里,炖熟,把药渣弃掉,只吃炖好的肉,每天记得吃一次,效果自然出现。

狗肉:狗肉补肾,壮男人身体这是自古都有的。现在当然也不例外。但狗肉要与其他的食物搭配好了才可以起到壮阳的作用。选择黑狗肉,最好是黑狗的肉,然后再选择上好的黑豆,以及各色调料,把狗肉与黑豆一起放锅里炖,熟后食之就可以。壮阳效果十分强大。夏天的时候可以吃,但请不要天天吃,否则起反效果。

狗鞭:上面提到了狗肉,而实际上,狗鞭的效果会更好些。如果你选择到了好的狗鞭,可以食之。不要煮,不要炖,而是用煎的方式。每次用十克的狗鞭然后用水煎了后,加水一起服用,每天晚上服用一次,效果是嘎嘎的。

鹿茸:鹿茸的效果大家都清楚,但实际上鹿肉的效果也很好,尤其是对男性补肾来讲。选择健康上好的鹿肉,以及宁夏的枸杞,还有何首乌等,放在一起炖熟了,然后依然不要药渣,只食肉,对男性补肾有很好的效果。记得,汤也要喝下。

冬季补肾养生食谱

狗肉汤

原料:狗肉250克,附片15克,菟丝子10克,食盐、味精、生姜、葱、料酒各适量。

制作:将狗肉洗净,整块放入开水锅内氽透,捞入凉水内洗净血沫,切成3.3厘米长的方块。姜、葱切好备用。将狗肉放入锅内,同姜片煸炒,加入料酒,然后将狗肉、姜片一起倒入砂锅内;同将菟丝子、附片用纱布袋装好扎紧,与食盐、葱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清汤适量,用武火烧沸,文火煨炖,待肉熟烂后即成。

服法:服用时,拣去药包不用,加入味精,吃肉喝汤。每日2次,佐餐食。功效:温肾助阳,补益精髓。适用于阳气虚衰、精神不振、腰膝酸软等症。

双鞭汤

原料: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肉苁蓉6克,牛鞭100克,狗鞭10克,羊肉100克,母鸡肉50克,花椒、老生姜、料酒、味精、猪油、食盐各适量。

制作:将牛鞭加水发胀,去净表皮,顺尿道对剖成两块,用清水洗净,再用冷水漂30分钟将狗鞭用油砂炒酥,用温水浸泡约30分钟,刷洗干净。将羊肉洗净后,再放入沸水锅内氽去血水,捞入凉水内漂洗待用。将牛鞭、狗鞭和羊肉放入铝锅内,加清水烧开,打去浮沫,放入花椒、老生姜、料酒母鸡肉。再烧沸后,改用文火煨炖,至六成熟时,用洁净白布滤去汤中的花椒和老生姜,再将菟丝子、肉苁蓉、枸杞子用纱布袋子装好,放入汤内,置火上继续煨炖,至牛鞭、狗鞭酥烂时,取出药包不用,并将牛鞭、狗鞭、羊肉和鸡肉捞出,将牛鞭切成3.3厘米长的条,狗鞭切成1厘米长的节,羊肉切片,鸡肉切块,然后把它们一起装在碗内,加味精、食盐和猪油调味即成。

服法:吃肉、喝汤,既可佐餐,又可单食。

复元汤

原料:淮山药50克,肉苁蓉20克,菟丝子10克,核桃仁2个,瘦羊肉500克,羊脊骨1具,粳米100克,葱白3根,生姜、花椒、料酒、胡椒粉、八角、食盐各适量。

制作:将羊脊骨剁成数节,用清水洗净;羊肉洗净后,氽去血水,再洗净,切成5厘米厚的条块;将淮山药、肉苁蓉、菟丝子、核桃仁用纱布袋装好扎紧,生姜拍破,葱切段。将中药及食物同时放入砂锅内,注清水适量,武火烧沸,打去浮沫。再放入花椒八角、料酒,移文火继续煮,炖至肉粑烂,出锅装碗,加胡椒粉、食盐调味,即可食用。

服法:佐餐食。

功效: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不足、肾精亏损之耳鸣眼花、腰膝无力、早泄等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立冬为冬日始 养生保健要跟上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传统上为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相当于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225°至240°的一段时间,约14.9天,每年11月7日(或8日)开始,至11月22日(或23日)结束。

这时太阳直射点由16°19′S移至20°16′S。狭义上,指立冬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225°的时刻,即在11月7日(或8日)。

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

中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适宜立冬养生

一宜保暖:

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

二早睡晚起: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三运动不宜过早:

冬季要注意锻炼卫生。清晨在冷高压的影响下,往往会出现气温逆增的现象,即上层气温高,地表气温低,大气停止对流活动,因而地面上的有害污染物不能向大气上层扩散,而是滞留在下层。这时,如果早早出外锻炼,反而会对身体有害。

四宜健脚:

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五宜调神:

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六宜多饮: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

七宜通风: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八宜粥养:

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宜温热勿燥。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总结:不管是在什么节气,我们都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健康饮食,这样,就算冬天到了,也不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