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节一般会下雨吗最新3篇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是问学吧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万个为什么之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浏览

6591

文章

3

篇1:中国人在端午节吃什么,一般怎么过民俗?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中国人民重大的节日之一,那食物和节日总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在不同的地域,人们会吃什么应景的食物来庆祝端午佳节呢?

粽子是最为代表性的,北以甜粽、南以咸粽为主。基本上全国各地端午节都会吃粽子。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还必吃黄鳝。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这一天会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思是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河南、浙江等省的农村,在端午这天都会吃大蒜蛋,早餐吃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吃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端午节,还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打糕庆祝。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节喝的什么酒 端午节一般喝哪些酒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喝的酒是蒲酒、雄黄酒、朱砂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在古时候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端午喝雄黄酒有着避邪驱毒的寓意。端午正值炎热的夏季,将雄黄酒涂抹在孩子的口鼻处,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

端午节喝的什么酒

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这一习俗流传较广。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用菖蒲、艾蓬蘸酒洒在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

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其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令人惊讶的是,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认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 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门上挂什么东西?一般习惯挂什么?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佳节时期,不少人会在家门上挂上艾草或者菖蒲,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不少人会挂上石榴花、挂葛藤、挂布猴子、挂“艾虎”或者贴画符等 习俗。不同的物品有着不同的寓意。

1、挂艾草:

在家门上挂艾草,是源于古代黄巢军队对老百姓进行屠杀,当时人们认为在门上挂上艾草能够规避被杀的风险,是用来祈求家人平安的。后来更多的是为了驱除蚊虫。

2、挂菖蒲:

古传,唐代的魏征在梦中斩杀蛟龙用的就是草蒲剑。所以在百姓中刘闯,菖蒲能够去除各种瘟神恶煞。

3、挂石榴花:

挂石榴花是为了祈求家人平安。传说唐朝黄巢起义,在经过某个村落的时候,看到一位妇人身背着一个大孩子,旁边还牵着一个下孩子。黄巢询问为何将大孩子背在背上,听到妇人解释是为了保全叔叔家的唯一命脉,黄巢因感动而让妇人在家门上挂起石榴花,以此来躲避黄巢之霍乱。不久后家家都开始挂起了石榴花。

展开阅读全文